粤语与普通话共荣共存:香港双语文化的独特景观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 0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拥有着独特的双语环境。粤语和普通话两种语言在此和谐共存,共同构成了香港多元文化的独特景观。

粤语在香港的地位

粤语是香港的土生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香港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包括教育、媒体、娱乐和日常生活。作为香港的本土语言,粤语与香港文化紧密相连,是香港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话在香港的影响

随着香港与中国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普通话在香港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在香港的教育、商业和政府部门得到推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学习普通话,以提升其在内地发展的机会。

粤语与普通话的共存

粤语和普通话在香港的共存并非一帆风顺。曾经有一段时间,粤语和普通话的支持者之间存在分歧和争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香港人逐渐认识到两种语言的价值和重要性。如今,粤语和普通话已经和谐共存,成为香港双语文化的独特景观。

双语教育的推广

为了促进粤语与普通话的共荣共存,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推广双语教育。香港的学校普遍实施双语教学,学生可以在粤语和普通话两种语言的环境中学习。双语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媒体和文化的多样性

香港的媒体和文化


澳门的详细信息

澳门概况 地理和人口 地理位置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邻广东省,与香港相距60公里,距离广州145公里。 本地时间比格林威治子午线时间早8小时。 面积 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已由19世纪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今日的27.3平方公里,面积约是香港的四十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十三分之一。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仔和路环两个离岛。 半岛北面与中国大陆相连,南面分别由嘉乐庇大桥、友谊大桥和西湾大桥与仔连接;至于仔与路环,则由全长2.2公里、6线行车的路连贯公路相接。 人口 在2005年3月底,澳门居民约有46.98万人。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17,000人。 澳门半岛北区更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 澳门人口近20年快速增长,每年以接近4%的幅度增加。 人口的流动性相当大。 全年人口流动量高达2,500万人次。 根据2004年底的统计,澳门人口当中,52% 为女性。 在年龄组别方面,17.1% 为15岁或以下,74.8% 介于15到64岁,8.1%为65岁或以上。 两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均超过78岁。 2001人口普查显示,43.5万居住人口中,中国籍居民占95%,葡国籍占2%及菲律宾籍占1%。 澳门的官方语文分别是中文及葡文。 澳门以中文为日常用语的居住人口超过97%,而使用葡萄牙语的人口则为0.7%,其余人口使用英语、菲律宾语及其它语言。 居澳时间方面,超过80%人口在澳门居住超过十年。 至于出生地点,在澳门或是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居民各占约45%,在其它地方出生者不足10%。 气候 澳门的气候炎热而潮湿,全年温差较大, 6月至9月的气温可高达摄氏30度以上, 11月至2月则可低至摄氏10度以下,但平均气温很少低于摄氏14度。 每年的台风季节,澳门都有可能受到来自南太平洋的热带风暴影响。 政治体制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澳人治澳」是指由澳门人自主管理澳门。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澳门当地人组成。 按照基本法规定,「澳人」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包括符合基本法规定条件的中国人、葡萄牙人和其它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委员、立法会议员、终审法院院长及检察长必须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其中部分职位还必须由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 「高度自治」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干预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 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它权力。 高度自治不等于完全自治,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央政府保留了必要的权限。 例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和防务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行政架构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是澳门的行政机关。 政府的首长是行政长官。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设司、局、厅、处。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由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15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制定并执行政策;管理各项行政事务;办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编制并提出财政预算、决算;提出法案、议案,草拟行政法规;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必须遵守法律,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负责;执行立法会通过并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会作施政报告;答复立法会议员的质询。 行政长官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首长,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负责。 行政长官由年满40周岁,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行政长官在本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任期为5年,可连任一次。 行政长官的主要职权包括:领导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执行基本法和适用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其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人民政府备案;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法规并颁布执行;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廉政专员、审计长、警察总局局长和海关关长等主要官员,及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员职务;委任部分立法会议员;任免行政会委员;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检察长,及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免除检察长的职务;任免各级法院院长和法官、检察官、公职人员等;在特定的情况下,有权解散立法会。 行政会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是协助行政长官决策的机构,会议由行政长官主持,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会议。 行政会的委员由行政长官从政府主要官员、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中委任。 行政会委员的人数为7至11人。 行政长官认为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士列席行政会会议。 立法会 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组成,大多数议员由选举产生,除第一届另有规定外,每届任期4年。 任期至2001年9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有23名议员,其中8人由直接选举产生、8人由间接选举产生、7人由行政长官委任;2001年10月就职的第二届立法会有27名议员,其中10名由直接选举产生、10名由间接选举产生、7名由行政长官委任,任期至2005年;第三届及随后的每届立法会议员数目为29人,其中12名来自直接选举、10名来自间接选举、7名为行政长官委任。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 主席、副主席由立法会议员互选产生。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15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的职权包括:制定、修改、暂停实施和废除法律;审核、通过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案;审议政府提出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根据政府提案决定税收,批准由政府承担的债务;听取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辩论;就公共利益问题进行辩论;接受澳门居民申诉并作出处理等。 在特定情况下,立法会以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司法机关 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干预。 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初级法院、中级法院、终审法院。 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权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 澳门特别行政区初级法院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门法庭。 原刑事起诉法庭的制度继续保留。 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行政法院。 行政法院是管辖行政诉讼和税务诉讼的法院。 不服行政法院裁决者,可向中级法院上诉。 澳门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的法官,根据法官、律师和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 澳门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的院长由行政长官从法官中选任。 终审法院院长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其任命和免职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独立行使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不受任何干涉。 廉政公署 澳门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廉政专员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 廉政专员和他属下的机构拥有法律所赋予的一切权力,其工作不受特区政府任何部门、官员和社会人士的干扰。 为了扑灭贪污和行贿受贿,特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肃贪、防范、立法、教育着手,建立一个廉洁法治的社会。 审计署 澳门特别行政区审计署根据基本法设立。 审计署独立工作,不受干预。 审计长对行政长官负责。 审计署致力完善公共部门的内部监管制度,透过审计工作,发挥对公共行政的促进作用,强化公共财政管理运用效率。 警察总局 警察总局局长于2000年11月由国务院批准委出并于2001年9月就职。 警察总局主要任务之一是统一指挥治安警察局与司法警察局,以进一步加强两个警务机构的合作。 根据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警察总局局长属主要官员。 海关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根据基本法设立澳门海关,以统一执行规范对外贸易活动及保护工业和知识产权的工作。 在设立海关前,有关工作由经济局与水警稽查局共同负责。 海关关长于2000年7月由国务院批准委出并于2001年9月就职。 根据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关关长属主要官员。 法律和司法制度 法律制度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建立在法治和司法独立的基础上。 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特区的法律制度以大陆法为根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通过,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确保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得以实施。 换言之,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关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规定为依据。 澳门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只要不抵触基本法,仍继续生效。 《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商法典》是澳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有关国防、外交及其它在澳门特区自治范围以外的事务的全国性法律,可由特区公布或自行立法,在澳门施行。 基本权利保障 《基本法》保障澳门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组织和参加工会、罢工的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自由旅行和出入境的自由。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多项国际劳工公约中适用于澳门的条文继续有效。 澳门特区继续遵行各项主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包括《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酷刑和其它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司法制度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干涉。 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初级法院、中级法院和终审法院。 澳门的终审权属于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 法院的组织、职权和运作由法律规定。 初级法院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门法庭。 特区继续保留原刑事起诉法庭的制度。 各级法院的法官,根据由法官、律师和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 选用法官以其专业资格为标准,符合标准的外籍法官也可聘用。 目前有数名资深葡人法官在各级法院服务。 各级法院的院长由行政长官从法官中选任。 终审法院院长由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检察院独立行使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不受任何干涉。 特区检察长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由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检察官经检察长提名,由行政长官任命。 检察院的组织、职权和运作由法律规定。 三名资深葡人检察官现时受聘于检察院,其中一人担任助理检察长。 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 澳门是微型海岛经济,经济规模无可避免地受市场、资源和结构等方面的局限,但仍然是亚太区内极具经济活力的一员。 随着博彩旅游业的增长持续向好,2004年本澳经济实质增长率达28.0%,以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全年本地生产总值为826.9亿澳门元。 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180,965澳门元,相当于22,620美元,等如香港的97%。 本地生产总值经2004年高速增长后,2005年的增长速度回復正常,继第一季錄得8.6%的实质增长后,第二季录得8.2%的增长。 虽然澳门的经济规模不大,但具有开放和灵活的特点,在区域性经济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传统上,澳门的经济以出口为主,在加工业进行转型以适应新时代的同时,服务出口在澳门整体经济上所占的比重变得越来越大。 澳门是中国两个国际贸易自由港之一,货物、资金、外汇、人员进出自由。 特区政府成立后,把维护和完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作为经济施政的主线,营造受国际社会认同、自由开放、公平竞争和法治严明的市场环境,确保经济制度不受干扰和影响。 2001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对澳门进行每6年一次的贸易政策审议,在报告中对澳门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予以肯定,指出特区成立以来经济运作正常,澳门仍然是世界上贸易和投资政策最自由开放的地区之一。 特区政府致力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服务中心,同时,有效发挥本澳与亚太地区、欧盟、拉丁语系国家,尤其是与葡语国家传统联系的优势,更好地担当内地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桥梁。 特区政府经济总的施政方向是:把握机遇,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增强本澳的竞争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提升龙头产业,稳定传统行业,扶持新兴行业,加快经济复苏步伐,保持和巩固本澳经济发展的势头,为本澳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旅游博彩业 旅游博彩业是澳门主要的经济动力之一,其中包括作为澳门最大直接税来源的博彩业,及其它如酒店、饮食、零售等行业,对推动澳门经济的发展相当重要。 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及服务业是澳门最重要的外汇来源,90年代以来,澳门旅游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自1992年起,旅游业的收入已经超过出口产值。 特区政府成立后,旅游业发展步伐更为迅速。 2005年上半年,旅客入境总数逾892万人次,较2004年同期增加超过15.4%。 访澳旅客最多的三个市场分别依次是内地(499万)、香港(265万)和台湾(74.4万)。 截至2005年6月底,酒店业可供应用客房总数为10,571间,上半年平均入住率为66.48%。 2005年第二季,来澳旅客平均逗留1日,人均消费为1,334元(166.75美元),较2004年同期下跌12%,其中以国内旅客的消费最高,达2,856元(357美元)。 2004年全年旅客入境总数逾1,667万人次,较2003年的1,189万人次增加超过40.3%。 近十年来,博彩业在澳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0%左右,特区成立后,治安稳定,博彩业亦重拾稳定的增长,至2002年上升至澳门整体产业的33.3%。 2005年上半年,澳门的博彩业录得225.7亿澳门元(28.2亿美元)的毛收入,约等于拉斯维加斯市同期博彩业收益(37.2亿美元)的75.8%,缴纳的直接税近85.2亿澳门元(10.7亿美元)。 制造业 澳门制造业是以纺织制衣业为主,且以劳动密集和外向型为模式发展,大部份产品销往美国及欧洲。 制造业在澳门历史悠久,早期以炮竹及神香为主,而目前仍然是澳门制造业主力的纺织制衣业始于60年代,70年代至8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除纺织制衣业之外,玩具、电子和人造丝花等工业亦蓬勃发展。 踏入90年代,澳门受到欧美两大出口市场经济疲弱、本地工资上涨的影响,加上新兴工业国家在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制造业发展的步伐明显放缓。 2005年上半年本澳总出口值为73.9亿澳门元(9.24亿美元),较2004年同期下跌27%,当中纺织品及成衣产品占比重72.5%。 本地产品出口为48.5亿澳门元(6亿美元),较2004年同期下跌35.8%,再出口总值25.4亿澳门元(3.18亿美元),较2004年同期下跌1.1%。 以出口市场计算,57%的本地产品销往美国及欧盟,分别占45.9%及11.1%。 全球成衣贸易配额制度于今年取消后,澳门的制造业正面临重大的挑战。 为此,特区政府率先向中央政府提出与珠海合建跨境工业区的概念,以便结合两地的生产优势,为制造业提供条件,面对新挑战。 有关计划获中央政府批准后,澳门、珠海双方已初步同意选址澳门西北区的青洲,填海造地,兴建跨境工业区,填海及相关工程经已动工,双方亦已开始招商的工作。 服务业 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包括发展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以及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是特区政府既定的发展策略。 面对中国加入WTO及新一轮改革开放,澳门将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服务中心,为外商到珠江三角洲投资和发展提供合作的平台。 特区政府也继续加强与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地经贸交流与合作。 同时,有效发挥本澳与欧盟、拉丁语系国家,尤其是与葡语国家传统联系的优势,更好地担当内地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桥梁。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签订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同时首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及「国际华商经贸会议」亦先后在澳门举行,突显了澳门连接珠江三角洲、葡语国家和世界华商之间的平台作用。 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上,参与各方签署了「经贸合作行动纲领」,确立了彼此间的合作,并同意在2006年再在澳门举行论坛和部长级会议。 就业 二零零五年第二季的勞动人口估计为24.2万人,其中就业人口占95.8%,失业人口占4.2%;勞动力參与率为62.2%,男性及女性的勞动力參与率分别为69.4%及55.7%。 博彩业 博彩业在澳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 踏入20世纪,博彩业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澳门经济支柱之一,更为澳门带来「东方蒙地卡罗」的称号。 2004年,澳门的博彩业的毛收入比2003年增长43.4%,录得423亿澳门元(52.9亿美元),约等于拉斯维加斯市同期博彩业收益(67.9亿美元)的75.8%,缴纳的直接税逾152亿澳门元(19亿美元)。 2005年上半年,澳门的博彩业录得225.7亿澳门元(28.2亿美元)的毛收入,约等于拉斯维加斯市同期博彩业收益(37.2亿美元)的75.8%,缴纳的直接税近85.2亿澳门元(10.7亿美元)。 从专营到开放 自1962年起,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取得博彩专营权,经数次续期,专营合约至2001年12月31日届满。 根据合约规定,专营公司每年向政府缴付博彩税,税率经多年修订,至2001年为专营公司总收入的31.8%。 在二十世纪90年代,政府约一半的年度收入来自博彩税,差不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娱乐公司在专营时期的最后数年间,每年毛利都在130亿到180亿澳门元之间,而政府的博彩税收入则在42亿到59亿澳门元之间。 除娱乐场博彩外,澳门的博彩活动还包括赛马、赛狗、「白鸽票」彩票和近年兴起的「足球博彩」。 特区政府成立后,决定待博彩的专营权于2001年底期满后开放博彩业,藉此发展具竞争力的博彩业,为澳门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且进一步巩固澳门作为区域内博彩中心的地位。 由于博彩业在澳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区政府在整个开放过程,包括成立研究博彩业发展的专责委员会、聘请顾问公司深入研究探讨,抑或制定相关的法律及行政法规、招标程序,皆以审慎、严谨的态度展开各项工作。 制定系列规范博彩业法规 立法会在2001年8月底正式通过16/2001号法律《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法律制度》。 法律除明确界定娱乐场及幸运博彩的意义外,并就批给制度、条件及竞投工作等定出多项规定。 在通过《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法律制度》后,政府即着手制订一系列相关的行政法规,作为对法律的补充,并成立工作小组负责统筹有关工作。 2001年10月31日,行政长官透过批示正式设立「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批给首次公开竞投委员会」,以统筹有关招标竞投程序的工作,并向行政长官就发出博彩经营牌照作出建议。 委员会共有8名成员,由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担任主席。 竞投招标工作于11月2日正式展开,设于博彩监察暨协调局的竞投委员会开始接受投资者索取资料及递交标书。 博彩牌照竞投招标工作于12月7日结束,竞投委员会共收到21份标书。 提交标书的公司所代表的资金分别来自本地、香港、美国及马来西亚等。 对外关系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个区域性的非主权实体,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建立了广泛和密切的关系。 根据基本法的规定,澳门可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科技、体育等适当领域以「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地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 驻澳领事机构 截至2004年年底,在澳门特区执行领事职务的国家共有69个。 其中,葡萄牙和菲律宾在澳门特区均设有总领事馆(菲律宾驻澳总领事馆未开馆,菲驻港总领馆暂时在澳门特区执行领事职务)。 驻港总领事馆领区包括澳门特区的国家有50个:比利时、德国、瑞典、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瑞士、芬兰、尼日利亚、以色列、西班牙、荷兰、日本、美国、意大利、韩国、印度、法国、智利、波兰、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泰国、捷克、孟加拉、土耳其、希腊、英国、阿根廷、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南非、委内瑞拉、秘鲁、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老挝、匈牙利、安提瓜和巴布达、埃及、缅甸、尼泊尔、柬埔寨、越南。 在澳门特区委派名誉领事的国家共12个:马里、法国、英国、几内亚、莫桑比克、秘鲁、不丹、苏里南、爱沙尼亚、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尼日尔。 驻港名誉领事馆领区包括或扩大至澳门特区的国家共8个:坦桑尼亚、卢旺达、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乌拉圭、挪威、肯尼亚、斯里兰卡。 免签证待遇 直至目前为止,共有51个国家及12个地区同意给予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待遇:土耳其、日本、以色列、印尼、南韩、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黎巴嫩、蒙古、丹麦、比利时、立陶宛、冰岛、西班牙、匈牙利、希腊、克罗地亚、波兰、芬兰、法国、安道尔、直布罗陀、拉脱维亚、英国、保加利亚、爱尔兰、挪威、捷克、荷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奥地利、意大利、塞浦路斯、爱沙尼亚、瑞典、葡萄牙、德国、摩纳哥、卢森堡、罗马尼亚、马耳他、阿鲁巴、瓜德鲁普、法属圭亚那、马提尼克、荷属安的列斯、智利、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南非、埃及、留尼旺、马里、马约特岛、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基里巴斯、法属波利尼西亚、萨摩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 另外,约旦容许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在抵埗时始实时办理入境签证。 亚太地区的合作 特区政府致力加强与东亚地区的伙伴合作关系,借此推动澳门的经济发展。 其中,日本与新加坡是澳门发展区域合作的主要伙伴。 行政长官何厚铧先后出访新加坡和日本,寻求进一步拓展澳门与该等地区在经贸、旅游、技术和学术上的合作和交流。 其中,新加坡民事服务学院与澳门行政暨公职局合作,为澳门各级公务员开办一系列的培训课程。 旅游业 虽然澳门人口只有46万,但每年接待逾1,000万旅客,旅游业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特区政府明确订定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其它行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政策,巩固澳门在区域经济中的独特角色。 2005年上半年,旅客入境总数逾892万人次,较2004年同期增加超过15.4%。 访澳旅客最多的三个市场分别依次是内地(499万)、香港(265万)和台湾(74.4万)。 截至2005年6月底,酒店业可供应用客房总数为10,571间,上半年平均入住率为66.48%。 2005年第二季,来澳旅客平均逗留1日,人均消费为1,334元(166.75美元),较2004年同期下跌12%,其中以国内旅客的消费最高,达2,856元(357美元)。 2004年全年旅客入境总数逾1,667万人次,较2003年的1,189万人次增加超过40.3%。 丰富的旅游资源 中西文化交融的 城市面貌、不同风俗包容共存的人文环境、以及独有的博彩娱乐一直是澳门重要的旅游资源。 澳门素有东方蒙地卡罗之称,博彩业是澳门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设于澳门和离岛的多间娱乐场,客源亦以入境旅客为主。 特区政府在2001年宣布开放博彩业,并于2002年初,向三家在不同型式的博彩旅游活动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公司发出博彩经营准照,推动博彩业迈向多元化,以娱乐渡假及会议旅游等不同特色招徕旅客,使博彩娱乐成为一项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除此以外,澳门市内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还有:位于炮台山上的澳门博物馆,收藏了展现澳门历史的物品,并定期举办与澳门历史有关的展览。 此外,多所专题博物馆,例如大赛车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等,再加上位于新口岸海旁区的观音像、矗立于路环最高点的汉白玉妈祖像、南湾湖的音乐喷泉,向旅客展现了澳门多姿多彩的不同面貌。 汇聚东西文化风貌

文化与城市的关系

【这是首次以“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市”这个命题阐述文化与城市关系的文章,2010年12月14日《贺州日报》头版头条】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市——贺州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深度透视编者按:“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外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心灵”。 长久以来,贺州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孜孜努力,让客家文化如春风细雨般融入了城市的发肤和骨髓,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品格。 本报用“一种文化塑造一座城市”这个具有首创性和“符号意义”的命题,从战略的高度、文化的视角和用散文的笔调,为我们就客家文化对贺州的深刻影响作了解读与展示。 作者:翟伟 梁达政浓浓两岸情,客属一家亲。 随着2010’桂台客属联谊会暨贺州市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下称“一会一节”)徐徐落下帷幕,贺州又一次完成了华丽转身,以活动浓郁的客家风情和闪亮的台湾元素为客家文化和桂台交流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会一节”的成功,只是贺州打造客家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贺州通过不断打造客家文化精品,举办客家文化盛会,开展对台文化交流,不仅成功打造了贺州的城市名片,塑造了贺州的城市品格,更让贺州成为了推进两岸交流的一个战略支点,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找到新的发展坐标,从而孕育着新一轮的大开放、大发展。 一张向世界递出的闪亮名片长期以来,偏于桂东一隅的贺州被人调侃为“省尾”,这座被“边缘化”的“边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纵有地处湘、粤、桂“三省通衢”的“独家优势”,却一直缺乏一张可以“吆喝”的名片,让世界闻到贺州这坛“深巷美酒”的独特芬芳。 而纵观广西,南宁因民歌节而一炮打响,钦北防因北部湾而风生水起,贵港梧州因西江而风起云涌……我们的“邻居”都因为打准了一张张牌,从而赚足了眼球,聚拢了人气,赢得了政策,汇聚了一种城市发展之“势”,迎来了喷薄而出的大发展。 年轻的贺州意识到,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我们需要打好一张牌,向世界递出一张闪亮的名片!而综观自身,什么才能既代表自己,又吸引世界?贺州是一座客家文化浓郁的城市,全市约有80万客家人,约占全市人口的四成,全市60%以上的人会讲客家话。 作为这里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贺州不仅有多彩多姿的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客家山歌以及众多的客家文化精品,还有华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客家围屋建筑群和我国唯一的客家生态博物馆。 “打好客家牌,下好客家棋,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贺州的发展满盘皆活!”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始了打造客家文化的探索。 于是,2005年,贺州市承办了亚细安(东盟)客属第六届恳亲大会暨经贸洽谈会。 活动期间,贺州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浓郁淳朴的客家风情、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典雅别致的客家民居和源远流长的客家历史让来自东盟10国及中(港、澳、台)、日、韩的客属嘉宾们深深沉醉,在嘉宾的欣然赞许和口耳相传中,一时间,贺州“客家”声名鹊起!迎来开门红的贺州趁势而上,又接连举办了一系列打造客家文化活动,将“客家”这张名片越擦越亮!贺州日报、贺州电视台开办客家专题栏目和《贺州客家》等客家研究成果的出版,见证了贺州坚守客家文化的脚步;贺州原创客家流行音乐十大金曲评选和一系列夺得全国大奖的客家艺术精品,奏响了贺州挖掘客家文化的旋律;在中国——东盟客家丽人大赛、全球“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中,贺州“客家妹”在聚光灯下款款前行的倩影,更象征着“贺州客家”走向世界的脚步……随着各种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档次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客家文化已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和影响着这座城市,让贺州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客家之城”。 与此同时,贺州打造客家文化精品也佳绩频传:客家山歌剧《卖桃》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客家民族舞蹈《贺州鼓神》获全国第五届民间艺术节金奖;《板鞋抢亲》获特别奖,并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中播出;本地原创客家歌曲《月光光》在被香港电视剧《酒是故乡醇》采用为主题曲后,更是在全世界的客属地区广为流传,成为客家人寄托思乡之情的佳作……贺州,因客家文化而走向世界;客家文化,因贺州而得到弘扬。 面对着一潭被激活的春水,贺州市委市政府意识到,客家牌不仅打对了,而且还要打得更精彩!2007年,贺州再次举办客家文化盛会——桂台客属联谊会,并首次提出了构建“桂台客家文化旅游实验区”的战略构想。 经过几年努力,今年春,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并在《示范区发展规划》将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为桂台客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首选地、广西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先行区、桂台经贸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重要的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客家文化,已成为贺州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张名副其实的闪亮‘名片’。 ”市委书记彭晓春说。 有专家认为:“广西将贺州定位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看准的是客家文化这个品牌,这是两岸在文化和亲缘关系上的联姻。 ”在刚刚结束的“一会一节”中,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李达球和市委书记彭晓春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揭牌,隶属示范区的姑婆山客家风情小镇等项目也随之开工,标志着示范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短短几年,贺州,就因客家文化而跻身广西发展战略!一个推进桂台交流的战略支点纵观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大发展,都是在世界发展的大势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顺应潮流,扬帆远航。 因客家文化而实现了“走出去”的贺州人,应该如何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定位,从而在服务大局中推动自身的大发展?在胡锦涛总书记“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近年来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不断频繁,两岸同胞的感情也不断拉近。 而在一次次与台湾客属同胞的交流中,贺州更是深切感受到了台湾同胞身上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市委市政府由此得到启发:以贺州特有的客家文化为依托,推动桂台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对台交流合作,在贺州绝非一朝一夕。 天下客家同根同源,台湾客属客商在贺州很容易就能找到语言和文化的认同感。 在贺州发展早期,许多台湾企业家来贺投资兴业,为贺州注入了活力,而贺州的“台湾商住城”、“台湾街”等许多带有浓郁台湾气息的建筑就是活生生的见证。 为了进一步深化与台湾的交流合作,今年7月,以贺州市委书记彭晓春率领的贺州客家文化旅游经贸代表团,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率领的广西经贸文化代表团参访宝岛台湾。 贺州代表团甫一“登台”,就先“声”夺人。 在台湾圆山大饭店召开的2010年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的开幕式上,贺州客家歌手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原汁原味的客家歌曲及精彩表演,赢得了与会者的满堂喝彩!接下来的行程更是好戏连台。 贺州代表团从台北出发,足迹遍及台中和台南,在新竹县,与该县树杞林乐团同台表演了一个半小时的精彩节目,吸引了当地1300多名客家乡亲,贺州市带去的客家节目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客家文化旋风;彭晓春书记与新竹县长邱镜淳打乒乓球及同书“两岸一家亲”的合影,迅速占据了各大媒体及网站的版面;在花莲等地,贺州代表团深入基层,深入农户,说客家话,唱客家歌,叙客家情,拉近了与岛内同胞的距离……一个台湾媒体的同行对记者谈起贺州团此次赴台的感受时说:“感觉贺州团此行很特别,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围绕文化旅游和经贸合作这两个重点,把客家文化这张牌打得出神入化!”而本次“一会一节”,也延续了这种精彩:台湾参与人数达300多人,创历史之最!在开幕式上,来自台湾的嘉宾代表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向贺州赠送了多幅彰显客家文化和两岸亲情的亲笔题词,而贺州也向台湾的朋友赠送了贺州出土的战国麒麟尊工艺品和瑶绣;在《客家风•两岸情》演唱会上,来自贺州和台湾的主持人用客家话连袂主持,两岸歌星、艺术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奉献了一台客家文化艺术盛宴;在桂台客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上,两岸学者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共叙“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未来”;在中国首部高清数字客家音乐电影《月光光》开机仪式上,演绎海峡两岸两代人情感历程的电影《月光光》正式开机……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见证了贺州搭建桂台交流平台的努力,大大提振了贺州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精彩还不仅限于文化领域,在本次“一会一节”的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就一举签下项目35个,投资总额达39.2亿元!项目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林产及矿产深加工、食品加工、商贸旅游、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切实推进了桂台全方位的合作共赢。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富卿表示:“今年彭晓春书记率领贺州代表团在台湾开展的一系列交流活动,成为了桂台交流的新亮点。 而长期以来台湾和贺州两地客家人寻祖互访、文化互动,各类交流活动频繁开展,成为了一个以交流和传承客家文化为途径,推进桂台交流的战略支点。 ”一种城市品格悄然形成大踏步走向世界的贺州人发现,有意识地培育一种文化品牌,与一座城市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关联。 一首《月光光》不仅传开了贺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唤醒了这座城市自身蕴藏的冲动和渴望,赋予了客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继而变成一种强大的自我升华的激情和动力,使其以开放合作、海纳百川的姿态,阔步前行。 曾几何时,身无寸“高”(高速公路)、手无寸“铁”(铁路)是贺州这个“三省通衢”最大的尴尬。 在“一会一节”上,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会副理事长陈永奇跟记者说起这么一件事:1987年他曾到过桂林,但因为当时交通闭塞、名气太小,他根本不知道仅两百里之外的贺州风景竟如此秀丽,还生活着这么多的客家乡亲,否则他当时就会毫不犹豫地过来省亲、投资。 为了改变这种尴尬,2005年,一场旨在实现贺州交通格局跨越发展的“交通设施建设大会战”在贺州打响。 5年过去了,当年那个闭塞的“省尾”一下通“高”达“铁”,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和融入北部湾三小时经济圈、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的大交通格局呼之欲出。 连陈永奇都不由感叹:“现在通了高速和铁路,方便多了!”随着交通大格局的改变,贺州也有了别样的气质和风采:华润电力、雨润集团、雪花啤酒,一个个知名企业竞相进驻;湖广大市场、火车站、客运中心,一个个集散中心车水马龙;汇豪商住城、台湾街、上海街,一座座新式建筑拔地而起;灵峰山、人工湖、一江两岸,一处处胜景点亮城市……在今年8月召开的市委二届九次全会上,贺州更将自身目标定位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这一切无不在告诉人们,贺州,正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她的进步、生机与活力,人们也由此真切地感受到贺州从“城市姑娘、农村打扮”向“桂东新城、气象万千”转变的步伐。 “市民是一座城市真正的主体、核心和灵魂,是一座城市品格的真正承载者和传承者。 每一次客家活动的举办,都让质朴的贺州人经受了解放思想的历练,转变观念的提升,也对客家文化有了一次次的丰富和创新,从而成就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云水胸襟。 ”贺州市市长白希如是说。 客家围屋本是体现客家人“团结”、“抱团”精神的特色建筑,但只要你来到贺州的客家围屋,一定会发现这里不仅大门敞开欢迎着你,质朴的客家主人还会热情地为你做“导游”作“大厨”,向你介绍围屋的历史、风俗和人情,让你遍尝豆腐酿等客家风味美食。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已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围屋。 贺州还被誉为“方言土语”的博物馆。 在这座以客家人为主体族群的城市中,融洽居住着汉、瑶、壮、苗、回等21个民族,与客家话同样普遍流行的,有普通话、桂柳话、粤语等多种语言,同时民间还存在着九都话、瑶话、壮话、土白话、麻该话、大宁声等几十种方言土语。 一般贺州人除了会说客家话以外,都能同时掌握3、4种语言,只要外地人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语言问路,当地人都能给你满意的答案。 在每一次大型客家文化活动的现场,都活跃着一群热情忙碌的志愿者。 有着普通话和客家话“双语”能力的他们虽然十分辛苦,但总是精神抖擞、热情洋溢,因为大家心中都有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希望可以通过一次次盛会,成为客家文化与友谊的传播者,城市精神的体现者和贺州形象的展示者。

我是韩国人

广州市(英语:Guangzhou 拼音:guǎng zhōu shì)。 中文别称“五羊城”、“羊城”、“穗城”、“花城”等。 英文旧译Canton。 简称:穗辖区12个。 广州市共辖10个区、2个县级市。 城市面积:全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3,843.43平方公里。 海拔:全市平均海拔11米。 天堂顶为广州市内最高点,海拔1210米。 人口:全市人口9,754,600(2006年,中国城市第5名)。 人口密度1277人/平方公里(2006年)。 户籍人口760.72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91.51%。 华侨、港澳台同胞广州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也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 2005年,广州市有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352.35万人。 其中,海外华侨华人106.08万人,港澳同胞87.72万人,分布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市内归侨1.68万人,侨港澳眷属156.87万人。 广大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一向热心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更是积极发挥桥梁和媒介作用,为广州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远洋贸易、推进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热心参与广州经济社会建设,帮助祖国家乡兴办公益事业,投资建成了一批大型项目和企业,兴建了一批学校、医院、敬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等。 市政府为感谢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及外国友人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从1986年开始,先后11批共授予345人“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其中授予17人为杰出贡献奖人士。 方言:粤语(Cantonese)国内生产总值7050.78亿元(2007年,比上一年增长14.5%;中国城市第3名,仅次于上海、北京,港澳台除外)。 人均GDP 元(9302美元。 2007年,比上一年增长11.3%;中国城市第3名,仅次于上海、北京,港澳台除外)。 市花木棉花。 又名英雄花。 市鸟画眉鸟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第三大城市。 广州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毗邻港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商埠及交通枢纽和港口城市。 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 广州即将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 广州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约10%。 从化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水温摄氏50℃-70℃,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粮食作物以优质籼稻为主,一年两熟。 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 广州是“水果之乡”,主要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杨桃等。 广州的花卉和盆景远近驰名,以阴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鲜切花、岭南盆景为主。 阴生观叶植物占全国市场一半以上,红掌、蝴蝶兰、一品红等盆景已成为全国性的生产基地,盆景远销欧美等海外市场。 旅游景点 广州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100多处,其中以羊城新八景白云山、珠江、越秀山、东站广场、陈家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莲花山以及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越王博物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花卉博览园、华南植物园、从化温泉、番禺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宝墨园、广东美术馆、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等景点最负盛名。 三、行政区划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3843.43平方公里,2个县级市面积为3590.97平方公里。 四、财政金融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 十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3%的速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 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对外开放重点区域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 20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万美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 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工业 广州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 全国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广州就拥有34个。 广州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1/3。 汽车制造、电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 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轻纺、食品、医药、建材等传统行业升级换代,以电子通信、家电、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领头的许多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 广州工业在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一带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外贸 广州作为中国最早对外通商贸易的口岸,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享誉全球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在广州举行,以规模最大、时间最久、档次最高、成交量最多而荣膺“中国第一展”的称号。 新建成的广交会场馆——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将把“中国第一展”提升到世界级博览会的层次。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是目前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会展中心。 其总用地面积70万平方米,其中首期用地面积约43.9万平7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9.5万平方米,是一座能够满足国际级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大型国际会议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高标准的际会议展览中心。 2008年第二、三期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展览面积最大的展览馆。 旅游业 广州四季常青,风光旖旎,素有“花城”的美誉。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 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 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 这里便修筑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生动地反映了广州各个历史阶段广州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的格局。 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使游客流连忘返。 色、香、味、形俱全的粤菜及中外各色风味饮食,为广州带来“食在广州”的美称。 粥、粉、面、饭、享誉盛名。 拥有多家五星级酒店和众多不同档次的宾馆、旅店。 “广州一日游”已成为广州旅游的特色品牌。 金融保险业 广州是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市场活跃,是华南地区融资能力最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外资银行第二批放开准入的城市。 金融机构发展迅速、门类齐全;金融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外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金融业务规模日益扩大,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资金容量不断扩大,种类增多。 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分行和办事处超过3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公司和办事处超过10家。 房地产业 广州房地产业(包括住宅、商厦和写字楼等)的综合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而稳定地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比较充足,市场化程度较高;多年来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持续高强度投入,各种居住生活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使广州房地产业发展结构更趋合理。 电信业 广州是华南地区信息中心,拥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长途电信业务三大出口之一,也是全国互联网三个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更是国家互联网三大交换中心之一。 目前广州市已建成了高带宽、覆盖全市、可靠安全、技术先进和服务种类齐全的优质宽带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光纤铺设到小区及部分商厦,并建立了宽带数据、交互式视频等业务平台。 广州市话程控化、市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五、交通运输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海陆空交通中心。 海运 中国第三大港口广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6年货物吞吐量达1.67亿吨。 黄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广州东部、珠江的出海口,均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 内河可沿东、西、北江航道沟通广东省各地和广西省,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 铁路铁路有京广复线、广茂线、广梅汕线、广深线、广九准高速铁路,还有建设中的广珠澳铁路、武广客运专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公路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106、107、324、205国道为骨架,以三道环线为系带,连接各条国道,贯通广东省内97%以上的县、市、镇,并接邻近省市的公路网络。 市交通设施和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很快。 目前已初步建成城市快速交通骨架网:内环路、环城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华南南路一期工程、广园东路以及四条内环路放射线。 公交广州公交车不设售票员,不设找赎,乘客自备零钱,上车投币。 市内坐车一般每乘为1元(非空调车)、2元(空调车),并有分段收费的公交线路,夜班车为非空调车1.5元,空调车3元,车上语音系统以普通话、粤语双语报站,部分车辆加设英语。 广州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481万人次。 羊城通:羊城通是广州一种电子收费系统,卡片的大小和信用卡相同,内置芯片,使用时把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过程,可用于广州市的公共汽车、的士、地铁、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付费,广州地铁为羊城通使用者提供单程票车资的9.5折乘车优惠.羊城通也可以在某些指定超市、快餐店及全线7-11便利店消费结帐,作用类似于香港的八达通。 地铁广州地铁是广州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现有地铁1号线(广州东站-西塱)、2号线(三元里-万胜围)、3号线(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广州东站-体育西路)及4号线(万胜围-金洲)在运营中,但远远无法满足交通需求。 为解决拥阻的道路交通,广州地铁正在大规模扩建中。 从2004年开始,广州地铁每年将平均开通35公里,预计2010年地铁3号线北延伸、4号线北延伸、5号线一期、6号线、8号线全部开通运营,总长为200公里。 广州地铁的远期规划长度是600公里。 广州地铁车厢内报站提示,依次分别使用普通话、广州话和英语。 报站完毕后介绍站点附近的地方或建筑物就只用普通话。 摩托车从2004年5月1日开始,广州市分三阶段禁止摩托车在市区行驶。 第一阶段,自2004年5月1日起,除上、下班高峰期外,在中心城区部分路段禁止摩托车行驶;第二阶段,2006年1月1日起,全天24小时在东风路、解放路、人民路等中心城区主干道禁摩;第三阶段,2007年1月1日起,全天24小时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全面禁摩。 另外,还禁止电动自行车上牌、行驶。 空运 广州白云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国内三大航空枢纽机场之一,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三,在中国民用机场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枢纽机场。 2007年旅客吞吐量为2622万人次,货运吞吐量为100万吨。 六、人文景观岭南文化广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圣心堂、三元宫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饮茶文化 “饮茶粤海未能忘。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 早上见面,其他地方的问候语大多是“吃了吗”,广州人则往往是“饮咗茶未啊?”(喝茶了吗?)。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一盅两件,优哉游哉;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 由此可见,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 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广州老字号的茶楼有:陶陶居、陆羽居、怕香居、南园、北园、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来居、西华居、美珍居等。 七、对外交流广州有着悠久的对外交往史。 在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6-公元220年),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海外交往频繁。 中国的丝织品、瓷器、铁器、铜钱、纸张、金银等以广州为起航站运往海外,换回珠宝、香药、象牙、犀角等,广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贸易大港。 到了元代(约公元1206-1368年),世界上同广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与地区有140多个。 到了明代(约公元1368-1644年),广州便有了“出口商品交易会”。 到了清朝(1757年),有一段时期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当时著名的“广州十三行”就是专门分工做对外贸易的洋行。 对外通商的繁荣也促进了广州与海外的文化交流。 八、科学教育高等学校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多高校的地方,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知名高校都在广州市区内。 其它主要高校广州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州医学院,广东药学院,广东商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东警官学院 等。 广州大学城建设广州大学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 依照全新的教育理念规划,广州大学城不仅在建设规模、速度以及智能化程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成为各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建设一流高校的重大机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必将成为广州乃至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九、城市建设体育设施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该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南部,占地30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人,是广东省政府为承办中国九运会而投资16.7亿元人民币兴建的现代化体育场馆。 在国内首创缎带式屋顶设计。 21个色彩各异的看台区像一片片花瓣,合起来一看,广州市市花――木棉花,赫然入目,更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名曰“五环晨曦”。 体育场的设计由美国NEB与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广州体育馆广州体育馆是广州市政府为迎接2001年“九运会”在广州建设的一座综合性多功能体育设施,“九运会”期间在这里进行了体操决赛和盛大的闭幕式表演。 工程于1999年2月11日奠基开工,在2001年6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它是广州市新世纪重点、标志性建筑之一。 广州体育馆地处广州市白云大道南,坐落在风景优美的白云山脚。 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市区东部,地处广州市金融商业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是广州目前最大的体育场地。 它始建于1987年,当年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芳村体育中心芳村区体育中心占地208亩,是广州市现代化城市建设形象工程和芳村区重点建设项目。 体育中心内设:体育馆、体育场、网球比赛训练场、水上运动中心、体育宾馆及配套项目,总投资规模5.9亿元。 黄埔体育中心黄埔体育中心是黄埔区城市建设重要的配套设施,距九届全运会主赛场——黄村体育场仅几公里,曾承办九运会的部分比赛项目。 体育中心将建成集体育、康体娱乐、文娱表演、展览、休闲为一体的活动场所。 沙面网球场沙面网球场是广州老牌的网球场。 虽然是老牌,但是设备不错,在九运会举行时翻新过。 沙面网球场位于环境清新的沙面,毗邻白天鹅宾馆和外国领事馆区。 该网球场设备齐全,有六个露天场,两个室内场,并设有乒乓球馆,淋浴房。 在这里可同时享受数种运动给予的乐趣。 网球场还设有网球培训班,有专业的教练员给予专业的辅导。 网球场内还有一间兰桂坊泰国菜馆、酒吧、在激烈的运动或比赛后,在此可享受到异国风味菜,实在是休闲的好地方。 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竹料镇,是广东省体育局的船艇训练基地,九运会的赛艇、皮划艇比赛在这里举行。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地处广州市中心,紧靠地铁出口,连接中山三路、较场西路、较场东路,交通便利。 足球场草地平整,青绿茂盛,看台视野开阔,观看比赛效果良好,己成为一个深受群众欢迎的比赛场地。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是一个古老的体育活动场所。 据有关史料记载,1906年起曾多次在此举行过“省运会”。 城市媒体 本土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电视台 本土主要报业: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 市内可接收境外电视台: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明珠台(TVB)、亚洲电视本港台、国际台(ATV),华娱卫视、星空卫视、凤凰卫视、澳亚卫视等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春季(3月至5月中旬);温度和湿度上升,宜着薄外套或毛衣,平均间谍23℃,湿度82%。 夏季(5月至9月中旬);温度高达33℃,湿度升至90%,宜携带雨具。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宜着毛衣及轻便外衣。 平均23℃,平均湿度72%。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天气清凉,偶尔须加穿大衣。 平均温度17℃,湿度72%。 最佳旅游时间:10至12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特色餐饮粤菜乃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而广州是粤菜的发源地,“食在广州”实在是名不虚传。 广州的饮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创新融合,正如这个城市包容性很强一样,有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饮食的多元化也是必然的,除了各地的餐馆在广州落户,粤菜本身也不断在变,集百家之长,不断的推陈出新。 很多新派的粤菜馆也深得广州人的欢迎。

标签: 香港双语文化的独特景观 粤语与普通话共荣共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