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复兴:传承古方,惠及当代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5 0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医药逐渐复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选择。这一复兴潮源于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疗效显著的古方和惠及当代人的显著益处。

中医药的独特理论体系

中医药理论基于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相通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系统。中医药注重整体观,认为疾病是人体阴阳失衡造成的,治疗需要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来达到。这种整体观与现代医学的还原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疗效显著的古方

中医药积累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留下了大量的古方。这些古方经过代代相传、不断完善,具有显著的疗效。例如,四君子汤用于补气健脾,柴胡疏肝散用于调理肝胆郁结,固本培元汤用于增强免疫力。这些古方在现代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惠及当代人的显著益处

中医药复兴惠及当代人的益处体现在多个方面:

  • 疾病防治:中医药可以调节人体机能,增强免疫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例如,艾灸可以温经通络,疏通经血,增强抗病能力。
  • 慢性病管理:中医药对慢性病的调理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可以滋肾补阴,改善肾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 康复保健:中医药可以促进术后康复,调理亚健康状态,增强体质。例如,针灸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 文化传承: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中医药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中医药复兴面临的挑战

尽管中医药复兴势头强劲,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 科学论证不足:中医药理论和疗效缺乏现代科学的充分论证,影响其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中医药教育存在师承断代、人才培养周期长等问题,影响中医药人才的传承和发展。
  • 中医药产业发展滞后:中医药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影响中医药的推广和普及。

中医药复兴的应对策略

针对中医药复兴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 加强科学论证:开展中医药理论和疗效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
  •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质量,建立规范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 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完善中医药产业标准体系,扶持中医药企业发展,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促进中医药产业化进程。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的全球影响力。

结论

中医药的复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传承古方,惠及当代。通过加强科学论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中医药必将焕发生机,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医药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医药文化,助力中医药复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烈:跟师必得“学我像我超我”

连续7次担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培养14名继承人,32载传道授业,他对继承人的期待正逐渐成为现实——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单上,有一场特殊的相逢——有着“小儿王”之称的国医大师王烈和他第二批继承人原晓风、李立新同时出现在了名单上。 第七次入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烈早已波澜不惊。 但在第一次入选时他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的继承人全都成长为了杏林英才:李宏伟深受群众欢迎,被誉为“李小孩”;李立新和原晓风都成为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孙丽平成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冯晓纯被评为吉林省名中医…… “学我像我超我”,随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深入推进,王烈对学生的期待正逐渐成为现实。 7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14名继承人,32载传道授业,王烈的传承故事,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一个缩影。 该项工作自1990年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累计遴选3404名指导老师,培养6562名继承人。 前六批继承人中已有24人被评为全国名中医、22人成长为岐黄学者、219人成长为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20余人入选青年岐黄学者和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 三尺诊台也是三尺讲台 “鉴于当前有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年事已高,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予以继承,否则,这些经验和专长将会失传,从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 1990年夏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和卫生部联合作出的《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道出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的紧迫性,启动了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这一年,一大批和王烈一样有真本事的老中医药专家成为指导老师。 也是从这一年起,王烈的三尺诊台旁,继承人的身影多了起来。 清晨6点,长春的风格外清冷。 开诊前1小时,王烈的诊室里,继承人们依次落座,王烈拿出提前准备的讲稿,细细讲解他对疾病的认识、临证心得、经方验方,小课结束后进行临床带教,让继承人们进一步巩固所学。 这是王烈传承学术经验的独特方法——小课与带教结合。 这些凝结着王烈学术思想的小课讲稿越积越厚,最终被整理成王烈学术经验婴童系列丛书。 写书,是王烈传承学术经验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在王烈看来,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临床带教,能得其亲传的人数始终有限,但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成论文、书籍,传播半径大大增加,会让更多的中医儿科医生受益。 任职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的主任医师孙丽平回忆,每逢学术交流,王烈总是带着厚厚一沓书去,换回厚厚一沓书来,以书为媒,一方面将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吸纳他人的学术思想为己所用。 如今,92岁的王烈仍然保持着笔耕不辍的习惯,天未亮时起床,写书稿、写讲稿,6点到医院给继承人们上小课,7点开诊。 第七批继承人拜入师门月余时间,王烈已经给他们上了8次小课。 “师徒相承是古代中医药传承主要形式,也是当代传承的重要方式。 从我前六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来看,这个路子是对的,应该坚持下去。 ”王烈认为,院校教育为中医学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跟师学习重在传承老师经验,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王烈对师带徒模式的重视,也源于他对自己恩师的感念。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专业的王烈,对中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长春汽车厂职工医院工作期间得医院三位老中医点拨启蒙,在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夯实了理论基础,又幸得当时长春中医学院教授云鹏、胡永盛和长春市中医院朱志龙等名医的尽心传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他至今仍记得恩师教导,朗朗成诵:“书为我师勤多阅,方即吾友贵择交;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临证之道,不用古方,不能治病。 拘守古方,亦不能治病;方之贵不在今古,惟在适合病情,治疗上确有效能者……”“师不严误人子弟而难解惑” “老师经常用‘学我像我超我’来勉励我们,希望我们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能够超越他。 ”孙丽平解释,“学我”,即学习老师的看病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汲取经验;“像我”,即像老师一样,思路正确,辨证合理,用药得当,处方严谨;“超我”,即学习老师经验,不能墨守成规止步不前,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用现代科学理论,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 “学我容易,像我也不难,但超我必须在守正创新方面下功夫。 ”王烈说。 因此,王烈格外重视继承人创新思维的培养。 他经常以他发现和应用白屈菜的故事为例,勉励继承人们勤思考多创新。 1969年,王烈在一次上山采药过程中偶然了解到民间常用白屈菜治疗腹泻,便以身试药,确定药物效果及使用剂量。 在一次偶然的临床实践中,他发现白屈菜还有治疗咳嗽的功效,便将白屈菜用于单纯百日咳的治疗,并不断优化制剂,最终还将白屈菜纳入中药饮片使用并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和2020年版。 “老师还鼓励我们做科研、做课题,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升,他带领我们开展小儿哮喘病的临床、理论与基础研究,形成‘三个理论、五方、十四法、五种新药、六个制剂’,在病因、治则、预防等方面形成了创新性理论体系,不断优化系列防治方案,被国内同行所公认并被纳入教材,并作为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 ”孙丽平补充说,她牵头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中医药减少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抗生物应用的示范研究,也正是在王烈的鼓励和指导下完成的。 “医不严遗害病家而轻生命,师不严误人子弟而难解惑”,让继承人“学我像我超我”的背后,是王烈对他们近乎苛刻的严厉。 “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高,我曾因为门诊病历没写好被训哭过。 ”孙丽平说,王烈对病历的格式、四诊描述乃至标点符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有一次孙丽平在匆忙中出了差错,病历本被王烈愤怒地扔到了地上。 “老师布置的任务,每次都要扒层皮!”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原晓风对王烈的严厉早有耳闻,甚至因为惧怕,在拜师前还打了退堂鼓。 原晓风回忆说,如有临证启发,王烈会“逼着”她及时总结提炼,撰写学术文章;两万多字的论文,王烈一个字一个字看,要求她一遍一遍改;如果有人敢在学习上“糊弄”王烈,等待他的必将是劈头盖脸一顿教训。 无数个点灯熬油的夜晚,换来了原晓风等继承人的中医真本领。 希望中医儿科的路越走越宽 “晓风啊,你是在我身边成长起来的,年龄对比之下偏大了,算是大器晚成,一定要为中医儿科事业发展做些事情。 ”对原晓风,王烈总是唠叨着,敦促着。 谨记王烈的教诲,原晓风上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一职后,便立志要将中医儿科做大做强。 在王烈和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从一个临床科室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00张床位的诊疗中心,其中医特色更是在全国声名远扬,高峰期日均门诊人次达到1000余人。 “王老医德医风高尚,什么事都站在患者角度考虑,从不开贵方名方,甚至倒贴钱给患者买吃的、买车票,我们中心的医生都深受王老影响,学习王老体贴病人的作风,处方以效优价廉为原则,患者平均花费也就在一两百左右。 ”原晓风说。 据介绍,儿童诊疗中心团队以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突出中医治疗优势,构建哮喘的三期分治理论、小儿哮喘苗期理论、哮咳理论;以培土生金豁痰开闭法为治疗原则创立痰湿闭肺型肺炎喘嗽;形成三期分治过敏性紫癜,开胃进食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等诊疗思路,临床疗效受到广泛认可。 王烈和其继承人还通过著书立说,举办学术会议、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班等形式,向全国各地的中医儿科医生“传经送宝”,毫无保留。 “大家都是各家中医院的儿科主任,经过严格筛选从全国各地赶来,就是想学点真本事。 这几个方子你们抄下来背下来,回去一用就灵,让患者见到真疗效。 ”在一次培训班上,王烈将自己治疗小儿抽动症等疾病的常用方一字不落地传授给学员。 在《婴童药录》一书的勉言中,王烈写下师训:“靠杏林真本事吃饭,让本草真疗效说话。 ”如今,他不仅践行了师训,还将自己一身真本事悉数传于弟子,传于中医儿科同仁甚至是陌生人。 “他不怕自己的真本事被学了去,反而觉得学会的人越多越好,更多人体验到疗效,才会有更多人信赖中医儿科,这样中医儿科发展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原晓风说。 “现在我年事已高,但仍会坚持闻鸡起舞,继续教学和临床工作,为发展中医药儿科事业贡献余热。 ”王烈说。

【古青松】一起探索中药古方第一膏药的前世今生!

国粹中医,璀璨文明,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治疗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接受,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屠呦呦的成就,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传奇,并将中医药推向高峰。 我国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通过继承发扬,发掘创新,造福于人类。 【古青松】消痛冷敷贴是传统中医药创新的案例,源自唐太宗时期的奇方——古青松。 此方流传至今,结合现代先进制药工艺,历经千年锤炼,以“仁心济世”为理念,专注古方古法熬制膏药,完整继承了古法技艺的精髓,将中华传统膏药文化继承发扬,成就了今天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古方第一膏药。 【古青松】消痛冷敷贴,依据传世上千年的中医药古方,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知名专家教授,运用现代高科技制药工艺精心研制,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产物。 包埋其间的天然植物萃取成分,取自地道产地的三七、重楼、玄胡、草乌、藏红花、全蝎、乌鞘蛇、透骨草、麝香等,具有超深渗透、活血化瘀、清除痹毒、激活细胞再生、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古青松】消痛冷敷贴安全有效,纯中药制剂,无止痛激素,直接深入病灶发挥疗效。 治愈率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23年的临床统计表明,风湿骨病治愈率达92%以上。 独特工艺,药王古方完整继承古法炮制技艺精髓,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值得信赖,专业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古方第一膏药,卓越品质,值得信赖。 与市场上其他膏药相比,【古青松】消痛贴拥有四大核心优势:1、纯天然名贵中药材熬制,天然中药,治愈风湿骨病,调节机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2、临床验证,疗效卓越。 主要适用人群广泛,包括腰椎病、颈椎病、风湿、关节炎、肩周炎、滑膜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老年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软组织损伤、扭伤、骨折、骨病疼痛等患者。 贴敷【古青松】消痛冷敷贴,强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消肿止痛,临床疗效验证,对风湿骨病具有很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用法用量,将患处用温水或酒精洗净,贴于疼痛部位和发病部位,30分钟见效,2小时后症状缓解。 轻中度患者用1-3个疗程康复,较重的患者多坚持用段时间,4-6个疗程就能康复。 贴敷过程中,少数患者会觉得膏药发热,皮肤敏感的人甚至感到烧皮肤,不用担心,这股热能打开病灶,使所载有效成分进入身体发挥排湿作用。 贴膏药后出现起红疹等现象是正常的排湿拔毒现象,可中断用药几天,涂点消炎止痒的外用软膏等皮肤恢复后,再继续使用。 大关节处或活动关节处贴久时会卷边或脱落,解决办法是将周边四个角剪成圆形再贴,或把膏药剪成小块拼贴,就不易脱落。 【古青松】消痛冷敷贴,抗过敏,透气性强,独家配方,治愈率高,一贴见效。 作为可替您尽孝的仁心膏药,一个您可以值得信赖的品牌膏药,全心全意为您家人朋友消除病痛折磨。 联系我们微信。

中医药法宣传标语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标语都很熟悉吧,标语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宣传、鼓动口号。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标语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中医药法宣传标语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跋山涉水,采药寻方;走村串户,治病疗伤。 2、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4、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5、草药银针,老乡随叫随到;丹心妙手,本人细诊细疗。 6、倡导中医保健,享受美好生活。 7、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营造健康生活。 8、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和谐。 9、传承中医药精华,创新中医药发展。 10、传承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 11、但愿病房无病人,不惜药橱空药箱。 1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14、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15、发展新农合,振兴中医药。 16、发展中医,利国利民。 17、发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 18、发展中医药,利国利民。 19、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20、发展中医中药,服务大众健康。 21、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 22、防病健身方法多,中医保健效果好。 23、海龙海马通四海,红花红藤映山红。 24、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25、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26、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促进群众健康。 27、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国粹精神。 28、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29、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国医国药事业。 30、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31、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32、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33、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34、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35、看病看中医,方便又实惠。 36、看病少花钱,中医最方便。 37、看病用中药,治标又治本。 38、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39、全力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40、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41、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 42、世间万物人最贵,药品千种草为珍。 43、天地万物始终阴阳相随,中医治疗讲究天人合一。 44、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安康。 45、望闻问切回春素手,热寒表内济世丹心。 46、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47、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48、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49、养生用中医,身体最实惠。 50、银针刺开云千里,妙药驱散雾万重。 51、与时俱进发展中医事业,推陈出新推动跨越发展。 52、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53、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分有守。 54、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55、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 56、中医费用很低廉,治疗效果不一般。 57、中医古老不苍老,中药天然不枉然。 58、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 59、中医是五千年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中药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健康礼品。 60、中医药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61、中医药需要社会支持,社会需要中医药服务。 62、中医中药,回归自然。 63、祖国医学是个宝,家家户户离不了。 64、钻技术,乡村医生要吃香;识宝贝,草药遍地不是草。 65、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

标签: 中医药的复兴 传承古方 惠及当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