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产业链并购整合,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 0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产业链并购整合已成为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参与产业链并购整合,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链并购整合可以打破企业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跨界整合。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人才等,并将其合理配置到更高效的领域。例如,一家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收购了一家拥有丰富原材料的企业,可以将技术和原材料结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技术创新

产业链并购整合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通过收购拥有互补技术的企业,企业可以获得新的技术基础,并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创新。例如,一家生产手机的企业收购了一家生产芯片的企业,可以将芯片技术与手机技术相结合,提升手机的性能和功能。

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链并购整合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企业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例如,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收购了一家汽车制造商,可以将零部件直接供应给汽车制造商,避免了中间商的环节,提高了效率。

参与产业链并购整合的原则

企业参与产业链并购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 战略导向:并购整合应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促进企业核心业务的扩张和提升。
  • 互补性原则:并购双方应具有互补优势,在技术、市场或资源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 风险可控:企业应评估并购整合的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确保并购整合的顺利进行。
  • 价值增值:并购整合应给双方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多个行业都发生了产业链并购整合的案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汽车行业:长城汽车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变速器供应商麦格纳动力总成,完善了其动力系统布局,提升了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医疗健康行业:阿里健康并购了医药电商平台药给力,实现了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整合,提升了药品流通效率和患者的购药体验。

大数据行业:腾讯收购了数据分析公司明略科技,获得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增强了其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优势。

结语

积极参与产业链并购整合,是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企业应把握产业链发展趋势,遵循并购整合的原则,通过并购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共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仟和集团是什么模式

仟和集团采用的商业模式是产业整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模式。

一、产业整合模式

仟和集团注重产业整合,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纳入集团体系,实现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 这种模式使集团能够在各个产业领域获取优质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驱动

仟和集团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集团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科技创新使仟和集团能够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三、产业整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仟和集团通过产业整合,将不同产业领域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产业集群。 在此基础上,集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培养研发团队等方式,推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转型。 这种结合模式使仟和集团在各个领域都能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仟和集团的市场策略

仟和集团在市场策略上,注重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 通过整合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提高品牌影响力。 同时,集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综上所述,仟和集团采用的商业模式是产业整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下,仟和集团实现了在多个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保持了持续的发展态势。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什么?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前言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增长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成本持续下降。 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0.66GW,多晶硅产量为11万吨,2010年分别达到20.5GW、16万吨,组件价格则从2000年的4.5美元/瓦下降到2010年的1.7美元/瓦。 “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加快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社会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均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入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以及《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面调研、深入研究、广泛座谈的基础上,特编制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我国“十二五”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加强行业管理的政策依据。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我国光伏产业概况1.太阳能电池产量不断提高,产品外销比重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 2007-2010年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10GW,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品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 2.多晶硅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掌握生产关键技术“十一五”期间,我国投产的多晶硅年产量从两三百吨发展至4.5万吨,光伏产业原材料自给率由几乎为零提高至50%左右,已形成数百亿元级的产值规模。 国内多晶硅企业已掌握改良西门子法千吨级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规模化生产的稳定性逐步提升,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部分企业能耗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晶硅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十一五”末期,我国晶硅电池占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95%以上。 太阳能电池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尤其是在转换效率方面,骨干企业产品性能增长较快,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7-19%,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5-17%,薄膜等新型电池转换效率约为8-10%。 4.生产设备不断取得突破,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国产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等设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 晶硅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除全自动印刷机和切割设备等外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并具备生产线“交钥匙”的能力。 硅基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初步形成小尺寸整线生产能力。 2010年我国光伏专用制造设备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出口交货值达到1亿元。 5.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装机量快速增长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策,并先后启动了两批总计290MW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 截止2010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800M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00MW,同比增长166%。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特点1.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要素,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高我国光伏产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人才两大市场要素,“十一五”末期,已有数十家企业实现海外及国内上市,产品广销国际市场。 国内光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有4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位居全球前十,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2.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形成自主特色产业体系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特色的光伏产业体系,多晶硅、电池组件及控制器等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制造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50%,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 3.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十一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突破材料、市场以及人才等发展瓶颈,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基本成型。 我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带动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技术进步,降低了光伏产品成本,加快了全球光伏产业应用步伐。 4.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有效提高区域竞争力我国光伏产业区域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步显现,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国内已形成了江苏、浙江、河北、江西、河南、四川、内蒙等区域产业中心,并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且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企业初步完成垂直一体化布局,加快海外并购和设厂,向集约化国际企业发展。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均从战略角度出发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如德国、西班牙等制定了上网电价法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美国、日本等则持续通过“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推动应用市场。 国际各方资本也普遍看好光伏产业:一方面,光伏行业内众多大型企业纷纷宣布新的投资计划,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其他领域如半导体企业、显示企业携多种市场资本正在或即将进军光伏行业。 从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路径看,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保障能源供应、建设低碳社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将继续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广阔发展空间世界常规能源供应短缺危机日益严重,仅以石油为例,至2009年底全球已证实的储量可供开采时间仅为45.7年。 同时,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已成为造成自然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寻找新兴能源、发展社会经济已成为世界热点问题。 在各种新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无污染、可持续、总量大、分布广、利用形式多样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水平、产业体系、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内外市场前景总体看好,只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后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光伏产业、政策及市场亟待加强互动从全球来看,太阳能电池需求的近期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和价格补贴。 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已经出台的规划目标大大落后于产业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与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电价政策尚未落实;市场促进政策仍显不足,没有形成支持光伏发电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90%以上出口海外市场,产业发展受金融危机和海外市场变化影响很大,对外部市场的依存度过高,不利于持续健康发展。 (三)产业发展面临国际贸易保护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欧美等国已出现多起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贸易纠纷,类似纠纷后续仍将出现。 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国太阳能电池成本优势明显,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对国外产品造成压力;二是行业发展无序,个别跟风投资的中小企业,其产品质量及环保综合利用情况堪忧;三是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产品主要外销,容易引发倾销疑虑;四是我国产品标准体系不完善,企业自律能力不足,存在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四)新工艺、新技术快速演进,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薄膜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纳米材料电池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不断升级。 而国内光伏产业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升级: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仍需进口,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 (五)市场应用不断拓展,降低成本仍是产业主题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将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的成本持续下降并逼近常规发电成本,仍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主题,从硅料到组件以及配套部件等均将面临快速降价的市场压力,太阳能电池将不断向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当前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升光伏产品性能、做大做强我国光伏产业的宗旨,着力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工艺水平、突破装备研发瓶颈、促进市场规模启动,使我国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未来的5年间得到显著提升,继续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二)基本原则1.立足统筹规划,坚持扶优扶强 —— 加强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坚持做好行业统筹规划和产业合理布局,规范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集中力量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重点光伏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 2.支持技术创新,降低发电成本 ——以企业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体,强化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从高纯硅材料规模化生产、电池转换效率提高、生产装备国产化、新型电池和原辅材料研发、系统集成等多方面入手,努力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 3.优化产业环境,扩大光伏市场 ——推动各项光伏扶持政策的落实,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巩固国际市场,扩大国内多样化应用,使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稳定的市场依托。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光伏标准及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规定,推进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 (三)发展目标1.经济目标到2015年,我国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规模要求(10GW),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 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业做强做大,到2015年形成:1-2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4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8-10家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 全行业创造就业100万人。 2.技术目标到2015年,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度/公斤,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 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非晶硅薄膜电池达到12%,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产业化。 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和辅助材料本土化率达到80%,掌握光伏并网、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3.创新目标到2015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掌握光伏产业各项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 技术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建立光伏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检测平台。 4.光伏发电成本目标到2015年,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5万元/kW,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电侧达到“平价上网”;到2020年,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kW,发电成本达到0.6元/kWh,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 四、“十二五”主要任务(一)推动工艺技术进步,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清洁、安全、低能耗、高纯度、规模化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综合利用率,缩小与国际生产水平的差距。 实现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励规模化生产,提高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行业节能减排。 密切关注清洁、环保的新型光伏电池及材料技术进展,加强技术研发。 (二)提高国产设备和集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水平以提高产品质量、光电转换效率,降低能耗为目标,支持多晶硅、硅锭硅片、晶硅电池片及组件、薄膜电池关键生产设备,以及发电应用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强国产设备的应用。 推动设备企业与光伏产品企业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三)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大力支持低成本、高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降低电池产品成本和最终发电成本,力争尽快实现平价上网。 推动硅基薄膜、铜铟镓锡薄膜等电池的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提高薄膜电池的转率效率。 (四)促进光伏产品应用,扩大光伏发电市场积极推动上网电价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并在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强光伏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支持建立一批分布式光伏电站、离网应用系统、BIPV系统、小型光伏系统,鼓励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与应用,推动完善适应光伏发电特点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五)完善光伏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专利、检测、认证等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光伏行业监管与服务,支持行业自律协作。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光伏国家/行业标准体系,包括多晶硅材料、电池/组件的产品标准,光伏生产设备标准和光伏系统的验收标准等。 加快建设国内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 五、“十二五”发展重点(一)高纯多晶硅支持低能耗、低成本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技术。 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系统改进及完善,开发出稳定的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并建立千吨级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 突破高效节能的大型提纯、高效回收氢气净化、高效化学气相沉积、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装置及工艺技术,建设万吨级高纯多晶硅生产线,综合能耗小于140度/公斤。 (二)硅碇硅片支持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硅碇生产技术,突破硅片薄片化技术,提高硅片质量。 (三)晶硅电池大力发展高转换率(电池转换效率在21%以上)、长寿命晶硅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重点发展低反射率的绒面制备技术、激光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及后续的电极对准技术、等离子体钝化技术、低温电极技术、全背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关注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等新型太阳能电池成套关键技术。 (四)薄膜电池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 降低薄膜电池的光致衰减,鼓励企业研发5.5代以上大面积高效率硅薄膜电池,开发柔性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等。 及时跟进铜铟镓硒和有机薄膜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开发并掌握低成本非真空铜铟镓锡薄膜电池制备技术,磁控溅射电池制备技术,真空共蒸法电池制备技术,规模化制造关键工艺。 (五)高效聚光太阳能电池重点发展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生产技术,聚光倍数达到500倍以上,产业化生产的电池在非聚光条件下效率超过35%,聚光条件下效率超过40%,衬底剥离型高倍聚光电池转化效率在非聚光条件下效率超过25%。 突破高倍聚光太阳电池衬底玻璃技术、高效率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阳电池技术、高倍率聚光电池测试分析和稳定性控制技术等,及时发展菲涅尔和抛物镜等配套设备。 (六)BIPV组件重点发展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生产技术,包括可直接与建筑相结合的建材、应用于厂房屋顶、农业大棚及幕墙上的双玻璃BIPV组件、中空玻璃组件等,解决BIPV组件的透光、隔热等问题,结合美学原理,设计出美观、实用、可直接作为建材和构件用的BIPV组件。 扩大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建筑附着光伏)组件应用范围。 (七)光伏生产专用设备支持还原、氢化等多晶硅生产设备,大尺寸、低能耗、全自动单晶炉,吨级多晶硅铸锭炉,大尺寸、超薄硅片多线切割机,硅片自动分选机等太阳能硅片关键生产设备。 支持多槽制绒清洗设备,全自动平板式PECVD,激光刻蚀机,干法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全自动印刷机、快速烧结炉等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设备和PECVD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促进光伏生产装备的低能耗、高效率、自动化和生产工艺一体化。 (八)配套辅料在关键配套辅料方面,实现坩埚、高纯石墨、高纯石英砂、碳碳复合材料、玻璃、EVA胶、背板、电子浆料、线切割液等国产化。 (九)并网及储能系统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的设计集成和工程技术,开发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电池及系统、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风光互补系统等。 (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建设国家级光伏应用系统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多晶硅、电池片和组件、薄膜电池的检测,光伏系统工程的验收等。 支持相关服务平台开展行业共性问题研究,制订和推广行业标准,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等。 六、政策措施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两大重要途径。 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各国都把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能源战略的重点,提出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制定鼓励产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及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提升光伏能源地位,加强产业战略部署光伏能源是一种可持续、无污染、总量大的绿色新能源,必须充分认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长远价值和重要意义,切实在国家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中予以统筹考虑,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通过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和可再生能源等相关规划,统筹制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积极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光伏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强行业管理,着力完善行业监管,规范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光伏行业准入制度,引导地方政府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一哄而上和市场恶性竞争。 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加强产品检查,对于明显不达环保标准、出售劣质产品、扰乱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企业,应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和整顿。 (三)着力实施统筹规划,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加强行业统筹规划,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扶持产业链完备、已具有品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实力领先的光伏企业依靠技术进步、优化存量、扩大发展规模,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竞争。 实施差异化政策,引导多晶硅等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推动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集约化开发经营,支持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改造效益不佳、存在问题的光伏企业。 (四)积极培育多样化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科学制订和实施上网电价等鼓励政策,继续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以“下乡、富民、支边、治荒”为目标,支持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消费光伏产品。 通过合理的电价标准、适度的财政补贴和积极的金融扶持,积极扩大国内光伏市场,争取5-10年内将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到可参与商业化竞争的水平,使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光伏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扶持掌握自主技术的龙头企业,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多晶硅行业节能降耗、太阳能电池高效高质和低成本新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国产化光伏设备技术水平。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六)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检测认证、监测制度建设重视光伏产品和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结合国内产业技术实际水平,推动制定多晶硅、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和光伏系统相关标准,积极参与制订国际标准,推动建立产品检测认证、监测制度,促进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加强对光伏产品质量标准符合性的行业监管,避免劣质贴牌产品流入国际市场。 推动企业加强光伏产品组件回收。 (七)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竞争建立健全光伏行业组织,推动行业自律管理,加强行业交流与协作,集中反映产业发展愿景,打造国内光伏产业合作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行业组织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出口风险保障机制,鼓励企业积极争取海外资金,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来自:21spv光伏社区

年内共有159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并购重组环保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

自6月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表现活跃。 截至8月9日记者发稿,年内已有超1500家上市公司发布并购重组相关公告,涉及并购案例超2200起。 其中,6月以来的公告数量占比超过四成。 从行业来看,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并购案例数量较多。

6月以来A股并购重组热度上升

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记者发稿,年内共有159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并购重组相关公告,涉及并购案例共2261起。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6月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热度明显上升,6月、7月、8月以来发布并购重组公告的数量分别为440份、450份以及113份,数量占比合计约为44%。

从行业来看,年内并购案例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子等领域,相关行业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均超过200个。 此外,电力设备、计算机、汽车等行业的并购案例数量也较多。 从并购案例交易金额来看,交通运输、有色金属、公共事业等并购重组交易总价值金额最为突出。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抗风险”与“促发展”的双重意义。 一方面,通过并购重组来打通上下游,甚至实现跨行业发展,有助于企业分摊风险;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对于企业来说,是开拓业务新版图的良机,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用并购重组的方式掌握新业务、新技术,可对自身业务进行有益补充。

在今年首次公布的并购重组预案中,交易总价值超过100亿元的共有5个,在10亿元以上的则有25个。 其中,央企国企并购重组表现活跃。 具体来看,今年5月底,中航机电与中航电子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由后者通过向前者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本次交易中,中航电子拟购买资产的交易金额为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的成交金额,约为489亿元,占中航电子总资产的比例为186.23%。 目前,该项目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

7月12日,淮河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吸收合并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南矿业”)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已获安徽省国资委批复。 此前公告显示,本次重组拟作价409.34亿元,向淮河控股等9名交易对方以发行股份、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方式吸收合并淮南矿业。

与此同时,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宣告失败。 据记者初步统计,年内宣告并购重组失败的上市公司共有鸿博股份、城发环境等35家。 原因方面,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因市场环境较交易筹划之初发生较大变化、交易各项工作进度不及预期等。 此外,部分以“借壳”为目的的并购重组案例也并未成功实施。 7月10日晚间,爱司凯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购买鹏城金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云科技”)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环保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A股环保企业在并购重组领域表现活跃,频繁通过并购重组展开行业整合、延伸产业链。 此外,龙头企业“跨界”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也成了此轮并购重组的新动向,业务涉及新能源材料、风光发电、储能等多个细分领域。

今年1月,固废处置龙头旺能环境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子公司浙江旺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收购立鑫新材料60%的股权,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产业。 而在随后的7月18日,旺能环境再度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州旺能投资有限公司拟以约3.31亿元收购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77%股权。 旺能环境表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扩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产品线,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增加盈利来源。

ST龙净则通过投奔紫金矿业,转战新能源。 今年5月9日,ST龙净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控股股东龙净实业投资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与紫金矿业签订控制权转让协议,将合计持有的15.02%股份转让紫金矿业。 交易完成后,紫金矿业将成为控制公司股份表决权比例最高的股东。 公司也在最新披露的半年报中表示,5月底完成控股股东变更,紫金矿业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未来将在巩固提升现有环保业务的基础上,强力开拓新能源产业等。

广发证券研报表示,环保企业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能源为重要方向之一。 环保企业历经几十年发展,龙头产能、利润体量已颇具规模。 2022年至今,已有多家细分龙头企业正依托自身禀赋加速布局新兴赛道。 在新能源这一新兴市场下,环保企业依托资金优势、股东资源、技术积累等,跨界以谋求新的成长点。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标签: 积极参与产业链并购整合 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