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营销案例分析:从零到爆红的成功路径与战略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 0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极高的传播力。对于企业和品牌来说,微博营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广渠道。

成功的微博营销案例

以下是一些从零到爆红的成功微博营销案例:

  • 杜蕾斯:杜蕾斯以其大胆、创新的微博文案而闻名。通过巧妙地运用双关语、时事热点和社会话题,杜蕾斯成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和好感度。
  • 小米:小米通过在微博上主动与用户互动、发布产品更新和独家优惠信息,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粉丝。小米还利用微博发起互动,回复评论、回答问题、组织线下活动。通过有效的互动,可以建立粉丝忠诚度和品牌好感度。
  • 数据分析和优化:定期分析微博数据,了解内容表现、粉丝增长和转化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优化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
  • 微博营销的战略

    除了遵循成功路径外,还需要制定有效的微博营销战略。以下是一些关键战略:

    • 内容营销:生产和发布高质量的内容,以吸引和教育目标受众。内容可以包括文章、视频、图片、直播等多种形式。
    • 互动营销:通过主动与粉丝互动、组织线上和线下活动、发起营销活动,建立粉丝忠诚度和品牌好感度。
    • 网红营销:与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人物合作,借助他们的粉丝群体,扩大品牌影响力。网红营销可以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转化率。
    • 付费推广:利用微博付费推广功能,如热门话题、关键词广告、粉丝通等。付费推广可以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放大营销效果。
    • 数据分析:持续跟踪和分析微博营销数据,了解内容表现、粉丝增长和转化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优化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

    结论

    微博营销是一门兼具艺术和科学的综合性营销手段。通过遵循成功的微博营销路径、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并深入分析数据,企业和品牌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庞大用户群体和传播力,从零到爆红,实现品牌增长和业务成功。


自媒体营销定位有哪些

1、传递价值

企业博客经营者首先要改变观念--企业微博不是一个“索取”的工具,而是一个“给予”的平台。 现在微博数以亿计,只有那些能对浏览者创造价值的微博自身才有价值,此时企业微博才可能达到期望的商业目的。 企业只有认清了这个因果关系,才可能从企业微博中受益。 首先,欲塑造一个大家喜欢浏览并持续反复光顾的微博,需要博客经营者持续提供目标浏览者感兴趣、有价值的信息。 现在企业微博常给浏览者提供一些限时抢购、优惠券、赠品等作为宣传与吸引浏览者的手段,但是,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有奖品赠送,即使每天都有礼品奉送,最终留下的也都是只为了来领取奖品,甚至是专业领奖户们。 对企业品牌与销售都没什么实际促进作用。 枉费了人力与财力。 企业要改变对价值的认识,并非只有物质奖励才是有价值的,比如,提供给目标顾客感兴趣的相关资讯、常识、窍门。 也可以以自己的微博为媒介平台,链接众多目标客户,如俱乐部、同城会等,同时,将线上与线下打通,让微博有更多的功能与实际作用,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拥有高忠诚度与活跃度的企业博客。 你的微博对目标群体越有价值,对其的掌控力也就越强,同时,价值更不仅仅是优惠和赠品。 其实,微博的经营真谛就是一种价值的相互交换,这个过程中各取所需,互利双赢,只有这样的模式才能长久。 2、微博个性化微博的特点是“关系”、“互动”,因此,虽然是企业微博,但是也切忌办成一个官方发布消息的窗口那种冷冰冰的模式。 要给人感觉像一个人,有感情,有思考,有回应,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 一个浏览者觉得你的微博和其他微博差不多,或是别的微博可以替代你,都是不成功的。 这和品牌与商品的定位一样,从功能层面就要做到差异化,在感性层面也塑造个性。 这样的微博具有很高的黏性,可以持续积累粉丝与专注,因为此时的你有了不可替代性与独特的魅力。 3、连续发布微博就像一本随时更新的电子杂志,要让大家养成观看习惯,也就是定时、定量、定向发布内容。 当其登陆微博后,能够想着看看你的微博有什么新动态,这无疑是最成功的境界,虽很难达到,但至少我们要做到经常出现在他们面前,久而久之便可成为他们思想中的一个习惯。 定时、大量地发布企业微博自然是最有利的,大量发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占据关注者的微博首页,至少不会被快速淹没。 但是一定要保证微博质量,在质量和数量的选择上一定要质量为先。 因为,大量低质量的博文会让浏览者失望。 一个缺乏有价值信息,多是垃圾内容的企业微博,不仅达不到传播目的,还很可能被不胜其烦的粉丝删除掉,或压根就不会有人关注你。 4、强化互动性微博的魅力在于互动,拥有一群不说话的粉丝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慢慢会变成不看你内容的粉丝,最后更可能是离开。 因此,互动性是使微博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企业宣传信息不能超过微博信息的10%,最佳比例是3%?5%。 更多的信息应该融入粉丝感兴趣的内容之中。 “活动+奖品+关注+评论+转发”是目前微博互动的主要方式,但实质上,更多的人是在关注奖品,对企业的实际宣传内容并不关心。 相较赠送奖品,微博经营者认真回复留言,用心感受粉丝的思想,更能唤起粉丝的情感认同。 这就像是朋友之间的交流一样,时间久了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情感连接,而非利益连接,这种联系持久而坚固。 当然,适时结合一些利益作为回馈,粉丝会更加忠诚。

5、系统性布局笔者一直以为,任何一个营销活动,想要取得持续而巨大的成功,都不能脱离了系统性,单纯当做一个点子来运作,很难持续取得成功。 微博营销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对大多企业来说效果也很有限,微博营销被很多企业当做可有可无的网络营销小玩意儿。 其实,微博作为一种全新形态的互动形式,潜力十分巨大,发挥出的作用很小的原因是你本身投入的精力与重视程度本就不高。 曾经大家觉得网络销售很不靠谱,当时实际的效果也多不理想,而戴尔电脑公司坚信互联网可以创造更高的销售,未来的前景更是乐观。 于是其把互联网营销纳入经营模式中,以战略的高度去挖掘网络销售的潜能,于是,创造出了今天网络年销售额几百亿的奇迹。 网络营销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们相信网络会创造这样的业绩,同时以战略的高度来运作。 企业想要微博发挥更大的效果就要将其纳入整体营销规划中来,这样微博才有机会发挥更多作用。 6、准确定位微博粉丝众多当然是好事儿,但是,对于企业微博来说,“粉丝”质量更重要。 因为企业最终是要从微博粉丝身上转化出商业价值的,这就需要拥有有价值的粉丝。 这涉及微博定位的问题,很多企业抱怨:微博人数都过万了,可转载、留言的人很少,宣传效果不明显。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定位不准确。 假设自己为服装行业,那么就围绕一些你产品目标顾客关注的相关信息来发布,吸引目标顾客的关注,而非是只考虑吸引眼球,导致吸引来的都不是潜在消费群体。 现在很多企业博客陷入这个误区当中,完全以吸引大量粉丝为目的,却忽视了粉丝是否目标消费群体这个重要问题。 7、提高企业博客专业化水平企业微博定位专一很重要,但是专业更重要。 同市场竞争一样,只有专业才可能超越对手,持续吸引关注目光,专业是一个企业微博重要的竞争力指标。 很多企业忽视网络营销,对于博客和微博更是不屑一顾。 虽然现在很多大企业已经意视到微博营销的重要性,设置专人进行企业网站、博客与微博的更新维护。 但是,更多的企业还没有这种意识。 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设置专人负责网络营销,或由企划部文案、策划人员负责,有内刊的企业则由内刊编辑负责。 如果规模较小或没有这方面经营能力的企业可以委托专业公司代理。 微博不是企业的装饰品,如果不能做到专业,只是流于平庸,倒不如不去建设企业微博,因为,作为一个“零距离”接触的交流平台,负面的信息与不良的用户体验很容易迅速传播开,并为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8、有效控制微博没有腿,但是速度却快得惊人,当极高的传播速度结合传递规模,更会创造出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因此,必须有效管控企业微博这柄双刃剑。 要有效掌控企业微博,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一篇微博看起来短短的百十字,但实际撰写难度与重要性非常高,需谨慎推敲所要发布的博文、以免不慎留下负面问题;一旦出现负面问题,要及时跟进处理,控制局势,而非放任自流,更可怕的是到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还全然不知。 微博开展活动要善始善终,过程积极良性引导。 因为网络参与的自由度非常高,任由网民的主观意愿,往往会导致事态向难以掌控的方向发展;对于互动对象的举动与信息反馈,也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积极而谨慎对待,否则极可能产生“蝴蝶效应”的后果。 总之,微博是一柄双刃剑,企业既然决定拿起这把剑,就要谨慎并用心去经营。 9、注重方法与技巧很多人认为,微博就是短信,就是随笔,甚至就是唠嗑。 的确如此,但是对于一个企业微博来说,就不能如此,因为,我们既不是明星大腕,也不是一般百姓,我们开设微博不是为了消遣娱乐,我们是以创造价值为己任的企业,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有相应回报,担当这样使命的企业微博在经营上自然也更困难与复杂。 想要企业微博经营得有声有色,持续发展,单纯在内容上传递价值还不够,必须讲求一些技巧与方法。 比如,微博的话题如何设定,如何表达就很重要。 如果你的博文是提问性的,或是带有悬念的,引导粉丝思考与参与,那么浏览和回复的人自然就多,也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反之,如果仅仅是新闻稿一样的博文,那就算是粉丝想参与都无从下手。 再如,大家对不为人知的事情都很感兴趣,那么适当加入一些隐私性话题也会增加微博黏性。 当然,这里的隐私性话题不是个人私生活隐私,而是产品背后的故事,生产中不为人知的工艺、企业员工或领导者的小故事等,这些都会给粉丝带来新鲜感和获知欲。 微博用户都是以休闲的心态来使用微博的,因此,内容上尽量轻松幽默,给人很有趣的感觉,比如语言上尽量诙谐幽默,回复生动有趣。 这样让粉丝本能地愿意去关注你的微博,对增加品牌的亲和力也很重要。 总之,抓住人性的特点和交流的技巧,可以让你的微博更受欢迎。 微博虽然限制是一百多字,但是枯燥的内容越少越好,10个字能说清楚的问题就不要拖长到11个字。 同时,配以图片和视频也是化解枯燥乏味的好办法,人类本能地对视觉图像有兴趣,因此,每篇博文配上对应的图片或视频对提高博客质量很有帮助。 前文提到,企业微博的博文应该是高质量,具有价值的,这样的博文自然产量不会很高。 有时可以结合转发微博,不要担心不是原创,浏览者只注重文章的价值。 但是,转发的微博一定是要和自身微博整体定位相符的,同时质量很高。 这样不仅可以省很多力气,还能提高微博质量。 因此,不妨多关注一些对口的专业微博。 企业可以在多个人气旺的微博网站同时开博,比如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而后一份博文稿可以分别发在各微博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传播效率,摊薄经管成本。 10、模式创新微博这一新生事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刚刚商业化应用不久,加之自身非常高的扩展性,使得微博营销的模式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抓住机会,有效创新,就可以从中轻松获益。 虽然微博营销诞生不久,但有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尤其美国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们应该多参考借鉴这些成功案例,而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与客观环境进行创新。 凡客诚品的官方微博@VANCL粉丝团在2009年11月初发布了由徐静蕾设计、与VANCL合作出品的配饰。 同时,VANCL送给姚晨两条围脖。 不久,姚晨在自己微博贴出了围巾照片,有500多条评论,当晚,VANCL助理总裁@许晓辉便进行转发并评论:“想免费得到和姚晨一样的围脖吗?跟帖第190楼、290楼赠送和姚晨围脖一模一样的围脖各一条”,24小时内就获得评论超过300条。 在Twitter上,戴尔公司的@DellOutlet这个专门以优惠价出清存货的微博目前已经有了近150万名关注者;而通过这一渠道宣传促销而卖出的个人电脑、计算机配件和软件,已经让戴尔进账650万美元以上。 星巴克在微博上推出了自带环保杯可以免费获得一杯咖啡的互动活动,组织非常成功,网友纷纷上传自己领到免费咖啡时的照片,数以百万计的传播为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做了大大的一次宣传。 这些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着微博营销的道路,也都从中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另外,微博其他方面的作用也等待着我们的挖掘,比如,作为售前咨询、售后服务的窗口;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员工心声,和员工、同事拉近距离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把微博应用在了政治领域,其在竞选总统时用微博为自己拉来了大量的选票。 可见,微博不仅是一个传播媒体,更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工具,它有着巨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发现。

市场营销成功的案例分析

在确定营销计划之前,应先进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 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市场营销成功的案例分析,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成功的案例分析一: 转战互联网 为什么连微软、IBM都这么难? IBM大幅裁员11万人的消息,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虽然IBM否认没有这么大规模,但这个如日中天的企业正在快速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几乎与此同时,各种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中国的阿里在美国上市当日,市值高达1300亿美金,2015年计划招聘上万人。 一涨一跌,让人唏嘘不已。 老牌企业的基因:优势还是劣势? 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联网从业者,应该说是最早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最早的互联网的机会也是给了IBM的。 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巨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资开发网络。 但IBM最后也没能抓住这次机会,但却诞生了一个新的巨人:思科。 后人总结说,是因为IBM过于依赖企业客户。 此话对,但也不对。 表面原因是这样,背后的原因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基因。 企业与人一样,有它的基因。 当一个企业成功的同时,特殊的印记,即基因就形成了,很难改变,也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路径。 IBM强大的基因,不仅让它与互联网的第一桶金擦肩而过,而且也让它错过了互联网无数的发展机会,最近一个机会是云计算。 IBM在云计算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然没有抓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实,这就是IBM的基因。 围绕企业、大企业、大客户,做硬件、做软件、做服务,而不是针对个人用户。 企业与人一样,都是有基因的,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是有没有能力“作为”的问题。 与人一样,这种基因有优势的地方,也有不足,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无所不能,包打天下。 不只是IBM,其实又有哪个老牌企业抓住了互联网的机会? 最早有互联网机会的,除了硬件设备厂商,就属于运营商了。 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是它的实名用户,但谁又抓住了?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都曾投巨资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但都以失败告终。 10 多年前,中国电信投巨资建设了互联网信息业务平台“互联星空”,10余年下来一直亏损,现在已经完全转入后台服务,变相倒闭了。 原网通公司2002年投资5亿,组建了信息服务平台“天天在线”,不到两年即倒闭关门了。 8年前,中国移动也曾大力推出移动梦网,但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会提到移动梦网? 有人说,这是因为是国企,是垄断造成的。 这显然并不正确。 不止国内的运营商,放眼全世界去看,占尽互联网先机的运营商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 无论是美国的AT&T,还是欧洲,或者日韩的运营商,都没有成功,为什么? 不仅仅是运营商,很多成功的企业,甚至是所谓互联网新贵,也都没有抓住每一次互联网发展的机会,为什么? 1998 年,微软公开提出转战互联网,但时至今日,微软仍然是一个软件企业。 微软曾经开展过各种互联网信息业务,如即时通信工具MSN,搜索引擎bing等,但都没有大的发展。 MSN现在已经关闭,bing还在苦苦挣扎。 2000年笔者做过调研,当初IE浏览器在中国的占有率是99.98%。 如果微软当初把IE浏览器免费,就可一统江湖,也就没有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如360的机会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到? Yahoo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有互联网先机、有资金、有互联网思维,至今却挣扎在持续的衰退中,市值已经萎缩到了最高峰的1/3,为什么? 新浪曾经是中国互联网的新贵,有钱、有人,但在后来互联网信息业务发展中出现的游戏、社区、电子商务等机会上,都做过积极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然是一个网络媒体公司,这又是为什么? 但有意思的是,博客、微博的机会都被新浪抓住了,新浪微博最后还成功上市。 原因非常简单,博客、微博都是媒体平台,是最适合他的,是他的基因。 腾讯依靠QQ,掌握了中国互联网最基本的用户,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天花板。 业界一直认为,腾讯坐等大家探索,一旦模式成功,他就复制,其他企业机会就很小了,因此常常被业界咒骂。 微博出现的时候,腾讯依托QQ,迅速获得了倍数于新浪的微博用户,但却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 2014年中,腾讯微博部门彻底解散了,新浪的微博却成功上市,为什么? 腾讯也曾经尝试了很多很多,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然是以游戏收入为主,这些年真正的新业务,就是微信了,而微信之所以能诞生,也是其优势基因,是QQ的升级版而已。 不止在IT以及互联网领域,其他领域也一模一样。 2000 年,联想投资举办了门户网站FM365,2年后倒闭。 2000年,联想投资新东方在线,2002年撤资。 种种互联网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当然,不是联想不够优秀,联想与HP、戴尔相比,至少增加了手机业务。 联想能抓住的原因,也在于这还是制造业,更强调营销的制造业。 HP、戴尔至今连手机业务也没有抓住,苦苦挣扎在日益衰落的产业泥潭里。 新东方2000年创建新东方在线,进军在线教育,但15年后,其收入仍然不能进入上市公司报表。 仍然活着,已经是万幸。 无独有偶,课外辅导机构好未来2010年在美国上市,融资的主要诉求就是做在线教育,四年过后,2014年,好未来在线教育业务是发展最快的一年,但收入仅占好未来总收入的4%,仍然亏损。 教育与在线教育,这么小小的门槛都难以跨越,为什么? 以上种种,分析下来,都有具体原因,比如人才团队的问题,业务模式的问题,战略失误的问题等等,但最后都可以笼统地说:基因! 老牌企业如何抓住新兴产业 基因是复杂的,涉及机制、文化、队伍等等因素,昨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障碍。 能成功超越自己的,或者说对自己进行革命的,少之又少。 对互联网有着深刻认识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__民有一句话非常深刻:MOOC不是在大学诞生的,做电子商务的不是百货大楼,互联网金融也不是银行的杰作。 这种基因非常复杂,分析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管理的问题。 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自动形成了一套围绕其核心业务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式方法,是与其业务理念伴生的一套系统性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环节。 比如薪酬体系,一定是围绕主营业务确定的,无法与新业务需要的人匹配;比如业务流程与控制,也一定是量身定做的,必然不适合新的业务管理,尤其是和其主营行业特性较远的产品与服务。 一个新生的产品与服务可以在一家老企业诞生,但发展起来的概率肯定是零。 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是一个“异类”,处处不合适,处处需要特批,几乎是与整个系统在对抗,所有的时机就被耽误了。 不用妖魔化,没有人,没有哪个部门与你作对,这是一个系统,不适合新业务的系统。 管理上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有成功的企业,在经历了创业期、发展期后,很快就需要进入一个防范出现大问题、大错误,以稳定发展为主的管理模式,是无法给新业务提供空间的。 任何一个大企业,其实在管理上,都难以说有活力,管理几千人,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实际上需要把每一个人当螺丝钉去管理,否则一定会大乱。 因此,在成熟企业里,大家讲的是风险控制,是流程规范,是人人防控。 而对于任何一个新业务、新产品与新服务,在一开始,是不能讲严格与规范管理的,恰恰需要的是不讲流程规矩的快速反应,不断犯错,是人治,不是法治。 但这都不容于一个规范成熟企业。 表面上,所有大企业都有其业务拓展部门,都有其容错率,但这种宽容度永远是在一个范围与制度之内的,而且往往与一个全新业务的要求有本质的差距。 第二,人的问题。 原来的基因里很难产生能够开拓新业务的人。 我们经常说,投资的核心是在投人,一个即便是错误的计划,只要人优秀,最后一定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但在一个很成熟的企业里,经过多年的发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已经自我沉淀积累了一批有共同特性与文化的核心骨干,很难诞生适合新业务的人,即便花巨资引进所谓优秀的专业团队,最后也会很快因为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水土不服而夭折,更不要说扩大发展的问题。 第三,文化的问题。 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围绕创始人与核心骨干,逐渐渗透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大到管理的模式与理念,小到用人的类型、员工活动,无处不在。 在这种企业里,一句无意或者有意的风险提示,往往胜过一颗勇敢的心。 因为人的类型不同,文化理念上,更是会处处碰壁,无法融入。 文化是一个弥漫在空气中的东西,一时没有明显感知与不适应,但日复一日,怨气日盛,最后让新业务与新人类无法生存,自动放弃离开。 企业的基因表现还有很多,但核心我认为是以上三点,这已经足以杀死所有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 因此,对于所有成熟成功的企业来说,一定要清醒,你虽然有钱、有人、有渠道、有资源,但很多新兴的产业不是你的机会,不是你可以包打天下的。 这已经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而是你的基因决定你没有能力“作为”的问题。 企业与人一样,核心的发展思路是扬长,走你擅长的路。 在业务的发展上,一定是顺势而为,顺着你核心业务的紧密链条发展,而不是贸然跨领域行业去做。 如腾讯做微信,而不是微博、电商等;新浪做博客、微博,而不是做游戏、电商等。 那么,企业如何抓住新兴产业与机会,尤其是跨度较大的行业?考虑到基因的因素,我们不要期望自己赤膊上阵厮杀,更实际和可能的方式,是以资本的手段参与如收购、参股等,参与但不控制,至少不参与任何实际的经营决策和运营,如Yahoo投资淘宝等。 虽然Yahoo的衰败不可阻挡,但它却以支付宝大股东的形式再生。 这就是一种有效的、聪明的改变基因,获取发展的办法。 市场营销成功的案例分析二: 菜篮网:一个雷军十分钟就可能看上的生鲜电商 这是一家令人“脑洞大开”的生鲜电商企业,其很多做法都与生鲜电商通行做法不同,甚至“背道而驰”。 比如,在商业模式上,菜篮网选择了做生鲜电商中难度最大的——蔬菜(相比之下,水果的难度小很多),且做大众市场。 不过,就是这样一家看似不走寻常路的生鲜电商企业,已经实现了每天3000单的业绩水平。 如果达到5000单,将实现盈利!可以说,这家生鲜电商走的是一条迥异于其他生鲜电商的O2O。 O2O:加盟店的作用不仅仅是引流 既然做的是O2O,那么,菜篮网如果仅仅只有线上,就不叫真正的O2O! 很多垂直类生鲜电商都面临一个问题:落地难!如果要在线下建设门店,毫无疑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要命的是,一旦线下门店没有足够的流量,单店不能盈利,最后岂不是为房东打工,O2O也无从谈起! 当众多生鲜电商都在对开线下门店望而生畏或踯躅不前的时候,菜篮网不仅开店速度奇快(预计加盟店很快将达到2000家)、流量充沛(排队买菜司空见惯),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什么投资! 菜篮网是如何做到的呢? 既然开店成本这么高,菜篮网干脆整合社会资源,与一些小店合作(只要有流量,可以和烟酒店、水果店、理发店合作),开店中店。 像这样的加盟店(店中店),主要有三大功能:引流、注册、充值。 怎样实现引流呢?菜篮网在店中店只做单品,且是超低价爆品(甚至平进平出),目的不为盈利只为引流。 价格低到什么程度呢?绝对超乎你的想象:零售价相当于郑州万邦批发市场按吨购买的批发价,这样的廉价爆品对居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单日单品种销售量达到数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虽然价格非常低,但居民不可能只买一种菜,但加盟店仍然每天只做一款产品,是典型的饥饿营销。 对加盟店而言,他们的好处是什么呢?低价爆品带来了大量的人流。 实体店,最要命的就是没有流量。 加盟店和菜篮网合作之后,不仅仅给菜篮网引流了,也给自己引流了。 这是因为,单款爆品会带来相关消费。 无论对菜篮网还是对加盟者而言,消费者买菜,通常不会只买一种,如果消费者想要更多的菜品,店主就可以引导其注册成为菜篮网的会员。 对合作店面而言,消费者通常不会只买菜,这样就带动了加盟者的关联产品(比如酱油、调味品、生鲜等)的消费,实现双赢。 当然,对菜篮网而言,线下门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自己引流,那么,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线下门店也卖菜,那么,引导消费者注册之后,消费者在线上买菜了,会不会对线下销售产生冲击呢?当然不会,线上和线下产品是两个体系,且线下门店只做单品爆款(这是线上没有的),所以不存在线上线下冲突的可能性。 至此,我们认为,引流不存在障碍了,不过,要实现O2O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利润分配! 创始人姜晓宇认为:如果仅仅只有线上没有线下,那就不叫O2O。 菜篮网的绩效是这样分配的:如果某位顾客在某家加盟店注册充值,那么今后这位顾客在菜篮网买菜,这家加盟店永久参与利润分配(当然背后有一套体系来实现),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门店的积极性,实现了双赢。 高频次接触和服务质量赢得口碑 通过线下加盟店和低价爆品引流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转化率。 菜篮网这样一家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有着惊人的转化率。 我们随机查阅了某天菜篮网的相关运营数据(2015年7月8日):当天订单量为4690,独立UV为9344,转化率为50%。 菜篮网的高转化率是如何实现的呢(京东为2%?5%)?CEO姜晓宇很肯定地说:“靠服务!” 在公司的绩效考核上,菜篮网对员工的考核只有三个指标:客户满意度、员工积极性、培养人才。 没有具体的销售目标,就是为了将服务做到极致! 比如,菜篮网创造了生鲜电商的几个第一:第一个提出所有生鲜产品无理由退换货。 只要顾客打服务电话,确保在30分钟内解决问题。 如果顾客不愿意更换产品,坚持要退货呢?姜晓宇表示:“无条件退款,在4个小时内把钱退到客户指定的任何地方(比如菜篮网会员卡、银行卡、支付宝等),一切为了方便用户。 ” 菜篮网还是第一家全场没有运费(网站上就没有运费这一项)的生鲜电商。 即使客户买一毛钱的东西,菜篮网都免费送货。 姜晓宇表示:“还真有客户,就是为了试一试菜篮网的服务,真就买了一毛钱的东西,菜篮网真就给送货,一来二去,被菜篮网真诚的服务所打动,最终成为忠诚的顾客。 ” 每人每天只送60单 菜篮网还有一项极具特色的做法:配送人员每天只送60单,其余的时间陪客户聊天,甚至看小孩、修马桶的活也能干。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和接触频率,菜篮网严格限定每位配送人员的服务范围:每位配送人员,就是只给180?240户提供服务。 您可能会问:这不是资源浪费吗?菜篮网有自己的商业逻辑:与客户见面的频率越高、黏性越大,客户满意度、重复购买率越高。 商业的基础是什么——信任,菜篮网的配送人员用高频次的接触和帮助客户来赢得信任。 姜晓宇打趣说:“这已经不是配送人员,而是家庭私人助手,我的配送人员的活动范围就是300米,这样他做3?6个月之后,比物业、邻居都跟你熟悉。 我要的就是信任,一旦这种信任完成,就是牢不可破的壁垒,即使天猫、京东这样巨头涉足这一领域,也没戏。 ” 姜晓宇踌躇满志地说:“未来,我就不仅仅是卖菜,还可以导入价值更高的产品,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更多需求。 我们做的是智慧社区,思路就是用高频次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带动高附加值、低频次产品的销售。 这就是整个商业模式的蓝图。 ” 未来,菜篮网甚至可以顺便就把物业的活给干了。 当然,要实现从3000单到5000单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人员、车辆、冷链设备等)。 姜晓宇坦承,由于扎根郑州这样一个二线城市,融资难度就比一线城市要大。 姜晓宇丝毫不掩饰他对资金的渴望,甚至打趣说:“如果我和雷军聊十分钟,他一定会投我这个项目。

成功营销十大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会给你带来感悟

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 成功营销有哪些经典的案例可以参考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营销的十大经典案例,欢迎阅读。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一 :刀郎营销团队

成功关键词: 街头营销

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效果: 似乎在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和他的歌就像狂风卷着山火一般迅速红遍了整个中国。

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 刀郎 在定价、渠道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成功营销案例,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成功营销案例的巨大潜能。

营销事件回放:

如果单从唱片销量上看, 2004 年的中国乐坛只成就了一个人,那就是刀郎。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2002 年的那一场雪》销量高达 270 万张,这个数字相当于 9 个状态最好的刘欢或者刘德华,巅峰时期的他们,单碟唱片总销量不过区区 30 万张,而《 2002 年的那一场雪》上市 15 天后,仅新疆地区的销量就超出了这个数字,刚刚在香港发行时,甫一出手就曾夺得了香港地区当月的唱片销量冠军。 现在如日中天的销量冠军周杰伦的唱片销量都没有超过 100 万张。

2004 年的元旦前夜,作为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2002 年的那一场雪》的全国总经销,广东大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狠下心与刀郎签下了保底数 5 万张的销售合同;但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准备推出时,大圣公司给出的保底数破天荒地高达 500 万张以上,翻了 100 倍!要知道,一般一张白金唱片的销量标志也不过 50 万张。

2004 年 11 月,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还在后期制作时,订单已经像雪片一般飞来,仅中国内地已超过了 500 万张,而这个订单数并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其他销售目的地。

从表面上看,刀郎的走红似乎很意外,但实际上,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极具独创性的营销事件。 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其在定价、渠道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他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成功营销案例,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成功营销案例的巨大潜能,而寻找更根源、更本地化的艺人和音乐也成为不少唱片公司新的音乐制作方向。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二: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

成功关键词: 奥运营销

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效果: 在销量大升的同时,在 2004 年夏天占领了品牌宣传的战略高地,成功遏制了老对手百事可乐的追赶风头。

可口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手相持的局面,超然胜出。 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正是因为其运用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这和大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心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力的缺失完全不同。

营销事件回放:

申奥成功纪念罐 、 奥运新会徽纪念罐 和 奥运火炬传递纪念罐 ,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总是很早就开始打下伏笔。

2004 年雅典奥运圣火 6 月 8 日抵达北京。 作为雅典奥运火炬传递的主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公司提前数月已经启动了 雅典 2004 奥运火炬传递 -- 中国火炬手 / 护跑手选拔 活动,在中国的 20 多个城市里选拔火炬接力选手和护跑选手。

很多普通的消费者得以通过可口可乐和奥运零距离贴近。

6 月 9 日 ,奥运圣火在北京城传递,准备充分、声势浩大的可口可乐成功地在北京城掀起了一场红色旋风。 可口可乐在 6 月 5 日 推出的 240 万罐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罐在很多地方销售一空。

8 月 4 日 下午,可口可乐 ( 中国 ) 在北京组织了一场以 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 为主题的大型发布会。 即将出征奥运会的刘翔、滕海滨、马琳三位体育明星,成为雅典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新的形象代言人。 以他们为主角拍摄的可口可乐新的广告片在奥运会期间反复播放,同时,分别以这三位体育明星形象设计的 要爽由自己 可口可乐奥运包装,也开始在全国市场成功营销案例限量销售。

奥运会过后可口可乐还通过央视展开了 后奥运营销 ,在 8 月 31 日 奥运特别节目 和 9 月 4 日 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 两个特别节目中迅速决策,签订贴片广告,抓住了难得的品牌传播机会。

借着奥运的热度,可口可乐 2004 年还精心设计了 要爽由自己 --2004 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 大型巡回路演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在奥运期间还将其麾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酷儿作为促销产品,以 100% 中奖率回报消费者。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3:微信大众账号

关键字查找+陪聊式推广

据知道,微媒体微信大众账号是最早一批注册并完结官方认证的大众账号,从开端到现在,一向专注于专注新媒体推广思维、计划、事例、东西,传达微博推广常识,共享微博推广成功事例。 作为该账号的杀手锏,微媒体关键字查找功用不得不提。

用户通过订阅该账号来获取信息常识,微信大众账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但一条微信不能满意所有人的口味,有的订阅者期望看推广事例,而有些或许仅仅想要知道新媒体现状,面临需要多样的订阅者,微媒体给出的答案是关键字查找,即订阅者可以通过发送自个注重论题的关键字例如“推广事例”、“微博”等,就可以接收到推送的关联信息。

当然,如果你发送个美女你好,小微或许认为你仅仅要聊聊天,如果你真实不吐不快,或许这样的陪聊也是一个不错的挑选。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4: 他她营养素水

1.营销事件回放:

这是一个千年等一回的产品,他她水总裁周子琰经常这样评价他她水。

在饮料行业,口味、成分、年龄、功能等纵向产品细分标准早已被众厂家用滥,从企业管理饮料到儿童饮料,从功能饮料到情绪饮料,想在这些细分市场中出奇已经不可能,但从没有人把饮料的消费人群做一个二元切割,而在这个极度追求个性和差异化的时代,为了适应男女个性、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的需求,就贴上男女标签。 我们能否横切市场一刀,把我们的饮料也分出男女呢? 周子琰说。

2004年3月,他+她-营养水正式推向市场,其独特的创意立刻成为焦点,好评如潮,一周内产品订货量超过2亿元,并在3个月内创下了6亿元的订货量新高。

2.策略解析:

名称的威力

在《定位》一书中,里斯和特劳特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探讨品牌名称的威力。 他们这样写道: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产品梯子上的钩子。 在定位时代,你能做的惟一重要的营销决策就是给产品起什么样的名字。

他她水名称的诞生过程非常艰难。男士饮料、女士饮料、帅哥饮料、美女饮料……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什么东西能够简单直接地概括男女,又不显得俗气呢?他、她是两个名字,在注册产品名时怎么办?两者如何联系?

周子琰他们先后起了50多个名字,比如维他、维她、他呀、她呀、酷仔、靓妹等,在一次起名会上,当他+、她-闪现后,现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找到了的感觉。

他、她,为目标顾客群--心理年龄在18~35岁的消费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余地,避免因名称的某种特质而拒绝了另一类人群;产品本身是一种营养素水,+和-既体现了产品男加体力女减体重的特质,又暗合产品的性别属性,使男女要喝不同的营养素水的产品诉求得到很好的体现,含有肌醇、牛磺酸,能为男人及时补充活力的他+和含有芦荟和膳食纤维,能帮助女人减肥,保持秀美靓丽的她-共同构成了他她营养素水概念。 在对产品名称感到新鲜而产生首次尝试后,又给了消费者重复消费的理由,借功能性饮料奠定的市场教育基础,进一步将消费者保健的愿望落到实处。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5: 联想

联想的 2999 元电脑与 AMD 合作是英特尔没有想到的。

长期以来,英特尔如同一架精密仪器,很少犯任何哪怕是细微的失误。 十几年来,它建立起来的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攻防体系非 AMD 朝夕之功即可撕破,英特尔对各大 PC 厂商操纵已经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 英特尔通过控制各厂商的产品数量、推出档期和价格,把握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 OEM 厂商的生产和产品命脉,在中国建立起以联想、方正、同方、 TCL 等直供客户为基础的垄断体系。 从技术研发、产品更新、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推广、渠道运作等方面来看,在各种规则的名义之下,君王一般的英特尔给生态链下的 OEM 厂商们丰厚的利益引诱。 当利润逐渐削薄的 PC 业变得愈发困窘时,英特尔的 银弹攻势 越发成为各 PC 厂商欲罢不能的魔咒。

在此大背景下, AMD 在中国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上要做的就是:穿过一片足以让自己窒息而亡的英特尔黑森林,一点一点撕开英特尔的严密防线。

2004 年给 AMD 提供了一个机会。 这一年也被 PC 业界公认的 死亡之年 ,在这一年中,中国所有 PC 厂商利润都跌到了最低点。

越来越多的企业一边忙于不堪目睹的价格战,一边竭力游说英特尔提供更优惠的处理器价格,但英特尔为维护垄断利益始终不肯让步,于是造成 PC 销量攀升但利润却在一路下滑的局面,作为亚太区 PC 老大的联想也不例外。 2004 年中,联想集团纯利只微升 3.5% ,联想股票价格应声而落。

在推出 2999 电脑前,联想曾和英特尔有过多次沟通,但是英特尔坚持表示不希望联想推出低端产品。 但在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下,联想的低端策略不得不执行,由此,只能把目光投向了价格更低的 AMD 。

以 2004 年底的处理器价格比较, AMD 主频为 2.2G 的处理器价格仅为 400 元,而英特尔的赛扬 2.2G 左右的处理器价格却要 480 元,而在高端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上, AMD 的处理器价格优势更大,奔 4 处理器 3.0G 价格大约在 1700 元左右,而 AMD64 位处理器 3.0G 价格只有 1500 元不到。

作为英特尔国内最大客户,联想的倒戈让英特尔失去了一统江山的局面。 习惯了中国厂商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英特尔公司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上的反叛。 情急之下,英特尔公开指责联想推出 2999 元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基本应用需求。 英特尔中国公司董事长杨旭认为 这是联想对客户不负责任 。

除了以降价方式打压 AMD ,英特尔也以同类产品抵制 AMD ,此外,英特尔也在数字家庭等领域广结同盟,提前为 AMD 设下陷阱。

客观上看,和英特尔苦斗了 33 年, AMD 在 2004 年虽大有斩获,但依然是小弟弟。

正如《商业周刊》所言, AMD 在 2004 年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份额上升超过 1%…… 在 2005 年期间, AMD 或许真的能从英特尔那里抢走不少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份额。 近一段时间以来, Sun 推出的一些服务器使用了 AMD 的芯片,作为英特尔的老对手, AMD 正凭借新技术而大出风头。

从份额上看,要走出英特尔的阴影, AMD 还差得很远,但从营销角度看, AMD 已经冲破英特尔长期制造的包围圈,越来越多的主流厂商在 PC 和服务器中都开始大规模使用 AMD 的处理器,英特尔固若金汤的大堤已经被撕开,决堤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也许是 AMD 越来越被看好的真正原因吧。 从在正规 PC 厂商的产品中罕有被采用,到 AMD 芯片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全球销量的 15% 至 18% 。 在中国, AMD 与英特尔将进入巷战阶段。

下一页更多精彩“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

标签: 从零到爆红的成功路径与战略 微博营销案例分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