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场渗透率:深入市场腹地,抢占市场份额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 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市场渗透率,以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更高的盈利空间。市场渗透率是指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实际销售数量与目标市场的潜在销售数量之比。

深入市场腹地

提升市场渗透率的第一步是深入市场腹地,覆盖更多的潜在客户。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拓展经销渠道:增加经销商和零售商的数量和覆盖范围,让产品更加容易获得。
  • 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和行为特征,细分目标市场,针对

5月新能源车分级榜:A级市场占比高达41%

今年5月,比亚迪、特斯拉和埃安是最受欢迎的三个新能源车品牌,特斯拉Model Y、海豚和秦PLUS DM-i是最畅销的三款新能源车。那么分级别来看,A级、B级、C级、A0级、A00级和D级车市场哪些车型卖得好?

根据终端销量数据,2023年5月,以比亚迪称王的A级市场终端销量22.5万辆,占比最大达到40.5%,其次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B级车市场占比达22.8%。 C级和A0级市场占比超10%,而A00级车市场占比仅9%。

环比增幅来看,A级和A00级车市场环比实现正增长,其中A级车市场环比增幅达1.2%;而B级、C级、A0级和D级车市场均呈现下滑趋势,其中B级车市场环比下降最大达0.76%。

同比增幅方面,根据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数据,得益于海豚、海鸥和缤果的上市,A0级市场同比增长最大超2倍,受益于理想L7、L8和腾势D9的热卖,C级市场同比增长190%。 A级和B级市场分别在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带领下,稳步增长。 而A00级市场,在A0级市场的冲击下,同比大降超31%。

市占率方面,A00级车市场市占率同比大降18%,A级车市占率下降9%,A0级车市占率大涨16%,B级和C级市场市占率同比分别增长6%和4%。

比亚迪秦PLUS DM-i依旧引领A级新能源车市场,紧接着是元PLUS和广汽埃安S,前三甲的销量并没有拉开很大的差距。

在TOP10中,除了广汽埃安AION Y和AION S外,其余车型全是比亚迪。 对比4月份A级市场前10,5月最大的变化是,随着冠军版的上市,起售价10.18万元的驱逐舰05首次进入前十。

环比增幅方面,驱逐舰05环比增幅最大达89.7%,其次是宋PRO DM-i和秦PLUS EV环比增长超45%。 而随着驱逐舰05冠军版的上市,秦PLUS DM-i销量有所下降,环比下滑7.5%。

特斯拉Model Y仍然是B级市场的老大,凭借冠军版的上市,唐DM-i首次超过Model 3位居第二。 特斯拉Model 3销量下降,原因是新款Model 3即将上市。

零跑C11开始发力,5月进入前五,6月销量有望突破1万辆。 随着深蓝S7、小鹏G6等重磅新车的上市,B级新能源车市场格局将发生改变。

环比增幅来看,零跑C11和问界M5环比增长最大,其中零跑C11大涨超40%。 而特斯拉Model 3、唐DM-i和护卫舰07等车型均有不同程度地下滑。

海豚依旧统治着整个A0级市场,但随着五菱缤果和海鸥的上市,海豚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其中胡雹,上市不到三个月的缤果终端销量超1.4万辆,而海鸥在上市首个整月销量超8千辆,随着两者产能的提升,其单月销量超有望1.5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降价促销后,好猫的终端销量有所提升,风神EX1终端销量环比大涨103%,而smart精灵#1和哪吒V销量下滑严重。

虽然宏光MINIEV终端销量同比下降严重,但其仍然在A00级市场称“王”,5月终端销量仍然过1.8万辆,遥遥领先。 不得不说的是,长安Lumin和熊猫mini对其“霸主”地位虎视眈眈,其中长安Lumin环比增长超10%,熊猫mini环比增长21.1%。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幅降价后,零跑T03和科莱威CLEVER的终端销量在快速上涨,其裤拆帆中零跑T03从1月仅195辆,大幅上涨至5月2372辆,增长超11倍,重新回到榜单前五。

C级市场主要是比亚迪和理想的天下。 其中随着冠军版的上市,汉EV超过理想L7夺得C级市场销量王,腾势D9终端销量稳定在1万辆左右,汉DM-i环比仅增长0.1%,排名落后至第五。 理想L7、理想L8终端销量环比增速放缓,5月前者仅增长3.7%,后者增长8.4%。

从渗透率来看,根据乘联会零售数据,A00级新能源微型车渗透率最高达100%,A0级新能源小型车渗透率提升特别快,渗透率近50%。 B级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大幅提升,突破至36%,年均提升速度很快。 C级高端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也较快,从2017年零渗透率提升至21%。 而今年A级车渗透率突破20%,但御野基本仍是提升最低的,年均提升幅度较慢。

总体来看,A00级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成功杀进燃油车腹地,但随着A0级市场的崛起,A00级市场市占率正在明显下滑。 A0级新能源车市占率正在快速提升,其渗透率已近50%。

A级新能源车市占率同比出现下滑,其渗透率提升缓慢,基本在20%左右徘徊。 B级和C级新能源车市占率稳定,渗透率提升也较快,其中B级车较2017年提升30%,C级车较2017年提升21%。

可以预见,新能源车终究将替代燃油车,我们期待那一天能早日到来。

价格战拉开序幕!“宁可不要定金转单买特斯拉”!新能源车企狂卷

新年伊始,特斯拉率先吹响降价号角,问界、小鹏汽车紧随其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番热闹景象。 此次,特斯拉将价位打入多款竞品车型的腹地,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拉开序幕。

从终端销售情况看,大刀阔斧的降价让特斯拉在短期内斩获了更多订单。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特斯拉上海地区门店客流量增长明显,交付中心客流也是源源不断。 “我们店每人每天卖出四五辆,为了应对客户的买车需求,我们春节排班都排满了。 ”有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另外有交付中心工作人员称,“前阵子,每天交付的车都在200辆左右的水平”。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特斯拉降价的逻辑在于“以价换量”,短期内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长远来看,特斯拉的售价一定程度取决于最终订单的获取情况以及是否有技术创新带来的降本能力,不排除会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 另外,特斯拉降价对自主品牌及产业链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特斯拉门店客流不断

“现在快要过年放假了,客流会稍微少点,最火的是刚降价那阵子。 ”特斯拉辩枯上海浦东新区一家直营门店销售向记者介绍,店里10个人,每人平均每天卖掉四五辆车,客户都是当场下单。 记者注意到,尽管是工作日,到访特斯拉门店的顾客仍源源不断,大部分会咨询降价的相关问题,ModelY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驻足。

“还有的客户连定金都不要了,直接从其他品牌转过来买我们的车。 ”销售人员称,“转单”和老车主引荐是目前购车的重要客群,在引荐方面,会给到老车主和新客户积分优惠。

1月6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在售Model3及ModelY全系国产车型将调整售价,Model3起售价直降3.6万元,ModelY起售价直降2.9万元,两款车型其余版本的降价幅度从2万到4.8万元不等,此次调价创下了特斯拉中国售价的历史最低纪录。 不止于此,特斯拉先后下调了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多国的电动棚灶乎车售价。

对于降价的原因,记者走访的两家特斯拉门店销售人员说辞一致:“主要我们是以成本定价,然后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开上特斯拉。 ”降价后,特斯拉订单的周期也增长,ModelY的提车周期从1-4周延长至2-5周。 还有市场传言称,“降价后特斯拉3天卖了3万辆”,特斯拉门店工作人员表示,“销售确实不错,但具体到每家店的情况不同,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 ”

随后,记者在特斯拉浦东一处交付中心看到,大厅里停放着数十链悉辆等待交付的车,不时有客户前来办理提车手续。 “这段时间我们就没休息过,每天都有差不多200辆车交付。 ”工作人员表示。 “我是降价后第一周买的,现在提车还挺快的,还会送提车礼之类的。 我朋友去年买的,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可享受的提车活动。 ”取好车的吴先生告诉记者。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记者表示,和以往降价的目的一样,特斯拉依旧是根据供需关系来调整价格。 “如果供过于求,或者市场份额被其他品牌抢占的话,特斯拉是通过降价来增加销量,增加市场份额。 ”同时,特斯拉利润比较高,降价空间大。

ICC鑫椤资讯分析师张金惠也向记者分析,特斯拉降价的核心原因是在手订单的下滑,产品竞争力的下降,改款缓慢等。 “前面几次小幅度降价没有增加太多的订单,这次在国补取消后,特斯拉选择大幅降价,价格创历史新低。 全球范围也是的,主力车型已是好多年的产品。 ”张金惠称。

“特斯拉这次没有选择小幅度多次降价,而是大幅度降价,这样为的是不给客户观望的时间准备,能最大限度一次性获取更多订单。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称,特斯拉选择在国补退出后,众多车企涨价时逆行降价,对消费者的心理更易产生冲击,便于及时获取订单。

明降、暗降还是按兵不动?

特斯拉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其他车企跟不跟,答案将逐一浮现。 最快跟进特斯拉降价步调的是问界,1月13日,赛力斯AITO问界宣布多款车型调价,问界M5EV降幅2.88万元至3万元不等,起售价下调至25.98万元,问界M7下降3万元至28.98万元起售。

记者在问界门店看到,相较特斯拉,问界门店稍显冷清。 “特斯拉降价以后,我们相应的政策很快就出来了,关注的人还是挺多的,很多客户微信咨询我。 目前跟进降价的品牌不多,其他品牌还在涨价,我们对老客户有补贴,厂家也是比较有良心的。 ”上海一位问界经销商对记者表示。

同样的,小鹏于1月17日也加入了降价阵营,其中小鹏G3i价格调整为14.89万-17.69万元,下调幅度2万-2.5万元不等;小鹏P5价格调整为15.69万-20.29万元,较此前下调2.3万元;小鹏P7价格调整为20.99万-24.99万元,降价幅度为3万-3.6万元;2022年9月上市的G9车型价格保持不变。 “降价后的第一天,我们店每人卖了三四辆,一部分是积压的订单。 有的客户之前交了定金还在犹豫,刚看到降价通知就决定提车了。 ”小鹏汽车门店销售告诉记者。

“我们基本降完以后就是成本价了,比卖车亏钱更恐怖的是车卖不出去。 ”有小鹏汽车员工对记者表示,每辆车都有研发成本,只有大量卖车才能平摊掉这部分成本,从这个角度讲,价格战是难免的。 另外,今年整体锂资源的价格降低了,才有空间去压缩整车价格。

事实上,除了打出降价这张明牌,还有车企在“暗降”。 近日,埃安发布消息称,预计今年3月初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上调幅度为3000-6000元。 在正式调价通知发布前于埃安APP支付排产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此外,非凡汽车推出一系列购车礼包,2月28日之前购车的车主,可以享受价值2.1万元的限时购车礼遇,车电分离价最低21.85万元起等。

“特斯拉拿起价格屠刀,竞品车企也会跟进的,大家为了订单,价格战是必然的。 ”张金惠认为,打价格战导致的结果是规模效应没有起来的车企,持续的亏损,亏损加大。

“特斯拉的持续降价,无疑会加剧中高端市场的洗牌和降价连锁反应。 ”战斗蚂蚁新品类工厂创始人刘坤对记者表示,比如最近某品牌的降价,既有特斯拉的外因,也有自身品牌销量下滑的内因。 “但我认为有的品牌还是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端路线,因为市场仍然需要一个纯粹的高端电动车品牌,随着特斯拉的大众化战略,特斯拉高端电动车的位置也将拱手让给他人,这或许也是其他品牌的机会。 ”刘坤分析指出。

降价影响将传导至产业链

有行业人士将受特斯拉降价冲击的车企分为了三类。 一是在特斯拉未降价前,就与特斯拉保持在相同的价格区间的,这些品牌往往靠自身的性价比优势去和特斯拉竞争,而这次降价后,这些品牌的优势会部分丧失,面临的降价压力也最大。

第二类,原先价格低于特斯拉,由于特斯拉降价而下沉到了这类车企的价格范围,但这类企业品牌方面又没有特斯拉强,这类企业也会受到特斯拉降价影响。

第三类,原先和特斯拉价格相近,但具有一定的品牌力和产品力。 这类企业主要是以内饰或产品定位等不同,与特斯拉进行差异化竞争策略。 特斯拉降价后,也会影响到这部分品牌客户订车的心态。 比如观望是否会跟进特斯拉降价,从而拉长购车决策周期。

此外,特斯拉降价的影响或进一步传导至产业链企业。 “特斯拉降价主要是影响自己的毛利率,供应链上,今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降价。 ”张金惠判断,特斯拉供应链或将回归制造业的毛利。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核心就是价格竞争,背后是产业创新和成本控制。 随着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逐步下降,锂矿等资源不会持续成为约束。 而制造的规模化、一体化压铸等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目前特斯拉的降价,主要靠自己来承担成本压力,由于利润空间大,它有资本来降价。 有一部分则要产业链来承担,特斯拉如采购量增加的话,规模经济效益会更加明显,特斯拉也就更有底气和供应商议价。 ”张翔对记者表示。

也有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目前车企的降价主要靠三点:整车牺牲利润、锂资源加工费下降、中游材料加工费下压。 未来随着降价影响进一步释放,整车利润下降,产业链需要共同承担成本压力,各环节承担的压力不同,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加工费变动情况。

真锂研究院创始人墨柯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动力电池的定价大都与资源价格挂钩,资源价格下降,意味着动力电池采购价同比例下滑,也意味着电动汽车产品成本下降。

“原则上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也应该和特斯拉一样下滑,但是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现在是上浮的,主要原因是在之前一段时间锂资源价格普遍上涨的时候整车厂采购了很多动力电池生产了电动汽车产品,如果电动汽车售价下滑,意味着整车厂是要亏损的,所以我们看到国内很多电动汽车产品的售价是上浮的。 ”墨柯表示,现在特斯拉降价,国内整车厂处于两难境地,跟着降价要亏损,涨价卖不动。

新品、新技术有望激活市场需求

率先亮出降价牌的特斯拉,下一张牌是什么,还有可能继续降价吗?对此,受访专家有不同观点,“这次降价可以说是一步到位了。 ”也有专家指出,特斯拉降价并没有就产品做出本质变化,长远看,销量还是有天花板的,如果销量不及预期,不排除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

刘坤向记者分析,特斯拉不断降价,背后有两点战略意图,马斯克曾说过要把特斯拉卖到1000万辆,他真正要做的是电动车的普及,成为电动车时代的丰田和大众。 “另外,为什么马斯克要把一个高端品牌定位拉下来,我认为这是希望抢占第二流量入口。 因为汽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汽车将会成为智能手机之外的第二移动终端和移动空间。 汽车未来的商业价值不是卖车本身,而是基于汽车终端所衍生的各种附加价值,比如数据价值,比如移动互联生态。 ”刘坤表示。

另一方面,市场也在寄希望于新的产品激活新的需求。 在记者探访门店的过程中注意到,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还包括,特斯拉何时推出改款车型或新车型。 对此,特斯拉门店销售均回复称,“还没有官方消息,那些是网传的”。

对于特斯拉新品更新速度较慢,张金惠认为,这是由于特斯拉之前的在手订单还是很多,供不应求,德国工厂产能爬升缓慢。 在当前的价格体系下,特斯拉如今年推出改款,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产能等方面都会需要进一步考量。

“特斯拉的老车型在市场上的时间已经特别长了,如果有新的改款车型出来,将会给特斯拉注入新鲜的血液,消费者更愿意体验新科技,对销量的帮助也会比较大。 ”张翔表示。

除了价格策略调整,2023年将有更多新能源车企将目光投向新品、新技术的迭代,业界依旧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乘联会也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汽车依然高景气,新技术不断产业化。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受益行业和公司规模的扩大而成长。 另外,新技术将快速落地,如46系电池、pet铜箔、钠电池以及快充方向,这些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记者观察:打赢市场战,不能只靠价格调整

特斯拉推出国产化产品之初,便被视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鲢鱼”,如今这条鲢鱼再次搅动市场。 只不过,彼时,搅动市场的是产品,如今则是因为价格。

大幅降价给特斯拉的销量打了一剂“强心针”。 据招银国际汇编的数据特斯拉本月稍早降价后,1月9日至1月15日期间,特斯拉在中国的日均销量比2022年同期猛增76%。 记者走访中也发现,降价后的特斯拉门店不缺客流,还有不少转单而来的客户。 对于其他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而言,特斯拉大幅降价的消息更像是一枚“深水炸弹”。 前期因国补退坡而涨价的品牌,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定价策略。

特斯拉降价后,很快就有跟随者,一样的降价,背后的忧虑却不完全相同。 特斯拉降价的逻辑在于保增长,在短期内不确定新品上市的背景下,降价或许能更快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但降价并不每次都是灵丹妙药,降价对销量的刺激作用是短暂的,长远看,消费者还是要看产品力的。

一些自主品牌则面临跟还是不跟的两难境地,“跟降”会压缩利润,加剧亏损,不跟则直接面临销量下滑。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特斯拉降价只是一个引子,自身选择降价更像是“被动迎战”。 有业内人士分析,特斯拉大幅降价带来的鲶鱼效应,再结合碳酸锂价格回落,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会逐步内卷。

产品盈利能力的差异或许会导致车企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能更好应对终端价格变化;产品力强弱或将决定车企成本传导能力,产品力较强的公司可通过提价的方式部分传导成本上涨和补贴下行带来的价格压力。

据中汽协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 中信证券研报预计,未来行业智能电动大趋势将持续加速演进,行业进入稳定成长新阶段,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安全性升级带来的产品体验提升和成本下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告别政策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切换至市场驱动,特斯拉降价会让竞争格局愈加白热化。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展望2023年,新能源汽车或许将从“卷价格”到“卷技术”,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将面临市场选择。 不管价格是涨还是降,消费者更多还是会被有竞争力的产品所吸引。 打赢市场份额之战,不能仅仅靠价格调整,车企更需修炼内功。

下一站,深圳: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将于6月16日开幕

6月16-24日,2023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

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将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出路

车展“先行向未来”主题再进化,坚持“科技、创新、面向未来”理念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主题展区将成车展亮点

·业界领袖专家齐聚“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共创顶级盛会,发布重磅内容

【2023年4月27日发自深圳】6月16-24日,2023(第二十七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以下简称“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 接棒上海,再掀汽车行业关注热潮。 本届车展将“先行向未来”主题再进化;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全力配套打造主题展区;并将在开幕首日同期举办“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引领和推动未来汽车和出行产业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热如尺念闹的上海车展结束了,但对于业内人士而言,话题和热度仍在持续。

外媒仍在热烈讨论,中国汽车技术和产品体验赶超,“斯普特尼克时刻”山雨欲来;国内从业者更多在聚焦如何打通关键堵点,构建加强自主可控体系能力。 甚至加大力度积极“出海”,成套输出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优势扩大战果。

业内已普遍看到新的动向,中国汽车产业踏上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从此攻守易型。 以动力电池等三电技术和产业生态为实力基座,以智能化技术和用户体验为牵引和突破口,我们已初步具备了从内向外“卷”的竞争实力。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如果说内卷是“刀口向内”的内功修炼,我国汽车产业的出路,则应该是以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 在上海,我们看到的是总体、全局,和下一步的动向;下一站,在深圳,我们可以期待的是,“先行向未来”,看到前沿、锋尖。 上海车展规模宏大,火爆人气和众多新车无疑将为汽车消费市场注入活力,这也将在下一站深圳——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得到充分验证。

趋势: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 ,比上年增加困兆526万辆,增长67.13%。 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35万辆,与上年相比增加240万辆,增长81.48%。 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8年的107万辆到2022年的535万辆,4年翻了5倍。

而在深圳,去年新能源汽车新增近 24 万辆,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76.6 万辆,渗透率达 57%,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仅在去年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预定成交的逾4万辆车中,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车型,且其中大部分为中高端车型。

如果说此前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仍有赖于政策加持培育,那么当“新造车运动”进入下半场,过去几年由众多新势力引领的智能化水平,及由此带来的差异化用户体验,无疑已成为新的竞争着力点和购车核心指标。 车机、大屏、音响(更离谱的说法是冰箱、彩电、沙发)“新三大件”的消费决策权重,开始压倒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老三大件”。

而这,恰是创新之都深圳的传统艺能和优势产业。

产业:“技术+产品”双驱牵引,价值重心向体验转移

未来汽车和出行产业,正日益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创新载体和高质量发展驱动力。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既是变革发生的场景和科技集成的载体,又是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后新一代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革命的“母生态”。

尤其是近几年,汽车的“底层逻辑”,在技术和产业价值重心加速“新四化”,在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持续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 “白色家电化”、 “消费电子化”迭代的过程中,正转变为深圳继ICT信息通信产业后的又一个先导性、战略性产业集群生态。

深圳对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素有前瞻布局抓抢先机的传统。 当前,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超多强”的企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已培育年产值千亿元企业1家、百亿元以上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2家。

事实上,从国内外业界到公众,对华为到底造不造车、比亚迪全产业链模式的密切关注和广泛热议本身就说明,随着未来汽车产业链价值重心转移、技术和产品竞争逻辑演变,未来汽车产业链、价值链将如何重塑,大渣困家都想暗中观察“带头大哥”先行先试,以便后来者“摸着石头过河”。

图为:2022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现场掠影

大湾区“9+2”:“产业+市场”的广阔市场腹地,“汽车+科技”的无尽创新前沿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城”的产业形态已经轮廓初显。 深圳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产业链条长、科技密度高、带动作用强。 深圳已初步形成以比亚迪、华为等为龙头,以雄厚的汽车电子产业为基础和主体,以三电、智能驾驶软硬件、ICT增量零部件、充电储能等设备和基础设施及相关应用服务为前沿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闭环。

不仅如此,截至去年,广东省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汽车产业也首次实现了超万亿元营业收入。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的“9+2”城市群,不仅是承载产业发展的主体,更是汽车消费的市场腹地。 这一人口超过8000万的超级城市群,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时,经济总量刚过10万亿元,三年之后已突破13万亿元。 进入全力拼经济的后疫情时代,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要素流通加速,创新之都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经济引擎的带动引领作用必将进一步凸显。 港澳地区在金融、科教、研发,乃至汽车文化和赛车运动方面的优势,也必将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产业优势进一步联动交融,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下迸发全新活力和动能。

图为:2022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现场掠影

下一站,深圳:一展一会,多元体验

深圳市市长覃伟中2023年2月14日在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要高水平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车展。 作为深圳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汽车展会,粤港澳大湾区车展致力于发展成为配套支撑深圳高标准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提供产业牵引、成果展示、行业交流、应用推广等产业公共服务的综合性平台,辐射引领“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融合创新、协同发展,更将为深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贡献重要价值。 为此,6月16-24日,2023(第二十七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 本届车展也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面向未来”理念,将“先行向未来”主题再进化;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汽车“三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全力配套打造主题展区。

此外,在往届“stack-up全栈能动2022:未来汽车创新与融合先锋对话”成功举办、反响热烈的基础上,本届车展将在6月16日车展开幕首日同期举办规格、专业性、影响力均全面提升的“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计划参会人员约1500人,通过“1+6+N”的形式聚焦行业前沿动态、聚焦热点痛点,引领和推动未来汽车和出行产业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图为:“全栈能动2022”先行者大会现场掠影

图为:2022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无人驾驶体验

毕竟深圳是人均购车单价、人均换车速度、新能源车年销量均全国排名第一的城市,被誉为“新能源汽车之都”,更致力于高水平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在2022年比较低迷的汽车环境下,9天展期中总销售额达102亿元,这无疑也成为车企们发力“带货”的主战场、提振汽车消费市场的试金石。 2023年,上海车展亮相的1200款车型,全球首发的93台新车,64台概念车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接受最前沿市场的检验。

图为:2022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现场掠影

本届车展还将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充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联动港澳加强交流,开展经典车(珍藏车、古董车)、高性能改装车、赛车巡游,组织汽车文化沙龙、主题科技日等一系列促进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一体联动的融合性文化体验活动,并探索向港澳消费者介绍推广国内新能源和智能化车型的可能。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提振经济和促进消费的重大活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以及广大汽车品牌的支持。 在2022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期间,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车展组委会和参展商联合释放了价值超过20亿元的购车补贴:广东省“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活动”,深圳市“以旧换新汽车购置奖励”、深圳各区汽车消费补贴、组委会3000万VIP尊享购车卡等……今年,预计省市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购车补贴也将再延续甚至升级,在中国汽车品牌卷技术、卷配置、卷价格的大背景下,2023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无疑将成为车企最重要的高能级舞台。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车展: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前身为“深港澳国际汽车博览会”,经批准2020年正式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车展”。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超过13万亿元经济总量的广阔市场腹地,辐射超过7000万人口,植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先行示范区”深圳,在中国汽车产业和消费市场具有“风向车展”的指标性地位。 以“科技、创新、面向未来”为品牌主张和迭代方向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也成为众多汽车品牌展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战略平台,尤其是在豪华汽车、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全国领先。

关于联合车展:

深圳市联合车展管理有限公司2007年创立于深圳,是全国领先的聚焦车展策划、运营、管理的专业会展综合体机构,核心管理团队拥有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率先以市场化运作模式,融入创新的办展理念和前瞻的国际化视野,借助专业化运作团队、丰富的参展商资源以及全国性媒体传播优势,创立了以“IAS”(Innovative Auto Show)为品牌的全国性多元化国际车展矩阵。 公司植根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业务已拓展至苏州、天津、佛山、长沙、昆明、兰州、福州、石家庄、保定、盐城等11个大中城市,旗下16个大型国际车展项目合计年度展出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参观观众逾300万人次;总预订成交车辆逾15 万台,预定成交总金额近300亿元;综合影响力处行业领先地位。

标签: 抢占市场份额 提升市场渗透率 深入市场腹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