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农机科技创新赋能农民:实现农业行业的未来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 0

前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机科技创新已成为赋能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农机科技创新赋能农民,推动农业行业迈向未来。

农机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趋势

现状

  • 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农机装备仍以传统机械为主,信息采集和传输能力有限。
  • 自动化程度低:农机作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
  • 适用性不足:农机装备多为通用型,无法满足不同地域和作物的特殊需求。

趋势

  • 智能化发展:农机装备将广泛应用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感知、决策和执行。
  • 无人化作业:农机将逐步实现无人驾驶、自动作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定制化服务:农机装备将根据不同区域和作物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高作业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机科技创新赋能农民的途径

提高生产效率

  • 自动化作业:无人驾驶农机可以全天候作业,不受天气和人员因素影响,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 智能化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农机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作业参数,提高作业质量和产量。

降低劳动强度

  • 无人化作业:农机无人化作业可以解放农民的双手,减少体力劳动,降低劳动强度。
  • 智能化操控:农机配备智能操控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农民可以轻松掌握操作技能。

扩大经营规模

  • 高效率作业:农机高效率作业可以提高农民的产出,从而扩大其经营规模。
  • 土地托管服务:农机服务商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帮助农民管理分散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收入水平

  • 增产增收:农机科技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 订单农业:农机服务商与农民签订订单,确保农产品销路,稳定农民收入。

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措施

政府支持

  • 研发投入:加大对农机科技研发的投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农机创新。
  • 政策扶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投入,支持农民购买和使用先进农机。
  • 人才培养:培养和引进农机科技人才,为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企业支持

  • 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和生产高质量、高性能的农机装备。
  • 提供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帮助农民掌握农机操作和维护技能。
  • 建立合作平台:企业与农民、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农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

结语

农机科技创新是赋能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收入水平,农机科技创新将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政府和企业应携手支持农机科技创新,为农业行业迈向未来注入强大动力。


数字引擎澎湃潮涌“新三农”

数字引擎澎湃潮涌“新三农”

摄像头一刷脸,一页数据就弹出来:种了几亩地、买过哪些药、用过多少药;打开手机浙农优品APP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事记录以及瓜果蔬菜的长势;走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车间可以看到自动化管理,实现订单生产不受季节影响养殖;蔬菜大棚内,各类传感器成了“电子管家”……在“数字浙江”建设大背景下,作为国家、省数字乡村试点市,平湖市持续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在平湖,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智慧的“服务师”

走进平湖数字乡村体验馆,在云观体验区可以看到平湖数字乡村一张图,图上清楚展示出平湖的产业分布、区域规划、农机作业轨迹、植保病虫害智能监测等。 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这张图可以为他们政府部门实现精准监管、优质服务提供更全面的数字化支撑。 平湖市的农户也都通过“浙农补”拿到了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往年这样的补贴线下发放都要个把月。

平湖市将信息化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依托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创建、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和省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实践,打造了金平湖“1+1+N”数字乡村“大脑”,即建立“1”个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1”个数字农业发展先行区以及“N”个应用场景,实现平台贯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赋能农业产业、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的“传感器”,实现数据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为了将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户,平湖市还开发了多个应用场景:创新“浙农补”,梳理政策清单48项,打通跨部门系统8套,大幅缩短补贴到账时间、精简补贴申领程序,累计完成发放8467.09万元、涉及农户4.8万户;“善治宝”数字化依托“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模式,推动乡村自治精准化、智能化,行政村全覆盖、注册人数6.9万,子栏目“善治贷”用信4594户,户均贷款11.5万元,最低利率3.85%;“浙样施”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农业投入品“进—购—用—回”闭环管理,发生订单28万单、总金额4200万元。

精控的“生产师”

来到位于林埭的大印数字农业工厂,只见大棚里各类瓜果蔬菜生机勃勃。 工厂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计算机对植物生长的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一年四季连续生产。 满负荷运行,工厂可实现年产蔬菜10万斤。 大印数字农业工厂今年也被推荐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候选。 不过,像大印数字农业工厂这样动动手指就是“农忙”,在平湖市早已不是稀罕事。

让传统农业、养殖业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数字农业平台实现数据互联,让生产管理者精准掌控全局,只是平湖市打造数字乡村的冰山一角。 眼下,平湖市正着力构建“数字乡村大体系”,通过建好“一朵云”、画好“一张图”、织好“一张网”,强势推动平湖市农业农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 同时在“双强”数字赋能下,平湖市还不断推进农业数字科技,围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瓜果、高档花卉、生态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培育数字农业示范园区6个、建成数字农业工厂8个、完成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48家,新建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个,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 与此同时,还积极推进智慧农机建设,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家、高标准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2个,安装北斗农机管家464台、联网植保无人机285台;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90.8%。

鲜活的“开拓师”

“桑葚1.6斤,番茄4斤,小黄瓜4斤……”在九龙生态农场内,通过手机小程序,按需求将农产品包装好。 包装袋上贴有取货人姓名、电话等信息的小标签,一会儿就送到指定的提货点。 很多农产品都销不出去,但是用的小程序“本家鲜”这个方便居民买菜的电商平台,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有了‘本家鲜’,居民们在家点点手机就可以完成下单。 在“本家鲜”小程序上,上面都是本地基地直采的商品,东西多,而且品种齐全,就像是将线下的菜场搬到了线上。 “平湖的哪种农产品销量好,哪个农场更招人喜欢,一目了然。 ”市农业农村局数字中心主任说,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可实时查看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增长趋势、基地实况等。 其实,平湖市正通过打造“浙农服”“金平湖鲜到家”“本家鲜”等不断为农户打通渠道,精准营销,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刚刚从田里采摘的金平湖品牌农产品。 “金平湖鲜到家”“本家鲜”小程序自运营以来,累计销售额500多万元。

数字赋能,拉近了农户与买家的时空距离,也有利于建立从生产到流通到金融的智能化区块链体系,从而优化供应链流程。 平湖市建成的金平湖农产品智慧流通物联中心(中转仓)+产地仓+消费仓的全智慧仓储体系就是能自动识别农产品的大小、形状、重量、甜度等参数,自动删选,自动包装,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分拣,对“进、存、销”环节全记录,实现一键清点和结算,实现了动态定位、线路优化、货物感知、智能交付、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提升,监管物流过程,降低流通损耗,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保障农产品新鲜度。

博士农场赋能都市农业发展

博士农场赋能都市农业发展

暮春时节,走进满城区宋贾村力实草莓博士农场,进入大棚,一排排成熟的果实泛着光泽,惹人心动。

“我们采用两种方法育种,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抗逆性强、果皮相对较硬、耐储运,且口感比较好的新型草莓种植资源,目前已选育出20多个比较好的品系。 ”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介绍,他带领的博士农场团队通过草莓品种杂交,筛选出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新品种,既能解决满城区草莓品种超期服役问题,又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国外品种一直占据我国草莓市场的现状。

打造“博士农场”聚力引智,推动都市农业面向未来。 在保定,像这样的博士农场已签约落地51家,引进博士263名,涵盖良种繁育、设施农业、苗木花卉、智慧农场、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等多个领域。

着眼于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保定市以博士或博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为技术依托,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制定了《博士农场建设实施方案》《博士农场建设管理办法》,出台了用地指标、审批代办、资金支持、项目申报、服务保障、人才服务6方面20条支持政策。

博士农场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科技创新+高端引领”“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模式,按照“整体推进、示范先行”和“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发展思路,打造以“农业+”产业链为核心,平台、科技、投资等要素集聚,产前、产中、产后等链条完整,聚焦农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化创新创业平台。

已创建的51家博士农场含科研攻关型21家、成果转化型27家和企业孵化型3家,博士农场总规模12.95万亩,投资15.58亿元,形成技术标准(规程)61个,培育引进新品种164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80个,申请专利104个,累计培训3.8万人次,带动经营主体1136家,带动大学生就业395人。

今年保定市将持续推进博士农场建设,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走出一条具有“保定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力争今年底博士农场达到100家。

围绕粮食安全夯基、设施农业突破、奶业振兴跨越、中央厨房预制菜崛起、龙头企业腾飞、数字农业示范、科技创新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乡村治理创新、农村改革深化十大行动,通过博士农场引领推动县级发展农业科技园,乡级发展农业产业园,村级发展农业特色园,重点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博士农场优先免费使用“直隶田园”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博士农场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特点、不同市场、不同需求”创立自有品牌,支持博士农场积极参加展示展销、商超对接、电商销售,着力打造影响大、带动强、市场广的“驰名品牌”。 引导鼓励博士农场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支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发挥科技在农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积聚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通过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园区)、驿站、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开展科技协作攻关,重点加快蔬菜、畜牧和果品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研发集成,加强设施农业和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制推广,开展农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食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在动植物品种选育、绿色有机食品标准推进和节水灌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农产品品牌建设、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提供信息、科技、智力和人才支撑。

浙江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暨“浙农码”部署推进会召开,托普云农数字赋能农业智慧化发展

7月12日,浙江省“百千”智慧农业工程和“浙农码”部署推进会在湖州长兴顺利举行。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王通林和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夏坚定分别发表了讲话和致辞,会议由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骆健民主持。 托普云农作为企业代表,携多项数字化应用和绿色农田解决方案出席,吸引了众多嘉宾参与交流。 会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托普云农合作推出的浙江乡村大脑统一应答中心正式启动,展示了科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的“农作物病虫害智慧测报系统”以及子公司浙江森特的技术支持项目,如“梅”好兰溪应用、田保姆服务和亲农在线,都成功入选了智慧农业成果案例,彰显了公司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实力。 浙江省“百千”工程旨在通过智能农业技术和模式的示范推广,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托普云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田管理效率,例如在宁波古林的智能水稻种植项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北斗导航等技术,实现了全程智能化,显著提升了生产效能。 在数据汇集方面,浙江森特作为“浙江乡村大脑”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政务平台和农业信息,助力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智能支持。 托普云农的“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进一步拓展了农业服务场景,推动了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和农民富裕。 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了种粮流程,实现了服务的一站式和智能化。 托普云农持续践行科技创新,助力浙江乃至全国农业迈向更高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坚实的农业科技力量,推动了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标签: 实现农业行业的未来 通过农机科技创新赋能农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