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能源转型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3 0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已成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扶持措施,引导市场发展,推动技术创新。

政策导向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

市场激励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免征车购税等措施,降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刺激市场需求,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例如,中国政府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有力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

<

长安汽车王俊:5月30日投产基于SDA服务化架构第一款车

易车讯 3月1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长安汽车总裁发表了以《抛出加速度、共赴新征程 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的演讲。 严重提到了长安构建了基于SDA的服务化架构,并将在5月30日全面投产基于该架构的第一款车。 而随着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9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三方面明显贡献。

以下为内容实录:

尊敬的万主席、清泰主任、苗部长、单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来参加今天的论坛,其实我也想通过今天的论坛加强学习,来加快我们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 借今天这个论坛的机会我想代表长安汽车做一些分享。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跑出加速度,共赴新征程,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正在阔步向前,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产业的成果也在快速普及。 在这一轮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不仅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包括等一会要发言的比亚迪也是借助新能源汽车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是第一个中国汽车进入前十的品牌。 我们还形成了较为先进、成熟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模式。 具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三个方面明显的贡献:

1、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已经超过6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市占率也突破80%。

2、中国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中国的技术解决方案,发展沉淀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提供了较完备的产业链基础。 20多年来,按照最早“三纵三横”技术路线,多年的沉淀与积累,我们把它总结为中国汽车品牌构建了2+3的优势,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这个“2”我们认为指的是成本和效率;“3”指的是造型设计、新能源和智能化。 因为中国目前品牌的设计已经是全球领先,因为我们在全球做了很多的布局,当然我们也用了全球很多的资源,他们就问我们为什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这么漂亮,为什么在其他地方进步的迭代稍微慢一点,这是与我们的产业发展基础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中国已形成了一大批优质的“大三电”和“小三电”的零部件企业,新能源产业链基本成型,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这“三电”系统领域我们就形成了280多家电驱动企业、1000余家电池企业,350余家电控企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加速推进也带动了刚才欧阳院士说的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整个能源产业。 同时,通讯、大数据甚至AI产业迅猛发展。 现在目前实际上据我们了解,GPU算力构建汽车产业应用需求非常大。

3、中国汽车产业有义务也有能力、更有责任为人类提供更好更多选择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服务。 当然我们今天也看到一些欧美的汽车巨头陆续宣布推迟电动化的进程,但是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我们认为不会发生改变。 转型就是为了让车更好开、让车更环保,是为了解决复杂的用户场景需求,是必须要解决用户端的问题,实现人们对美好出行的向往,所以绝对不会因为某些过程中的一些调整来发生改变。 作为世界汽车企业的一部分,中国车企有责任、有义务为全人类提供更加优质、更便捷的出行产品。

长安汽车的企业愿景就是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我们会坚定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总体来看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应该是不可逆的,中国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取得这些成果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结果。 随着《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国际性公约的发布,以及中国“双碳”战略的加速落地,我国的汽车工业抓住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助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 我们充分发挥了国家体制的优势,以稳定的政策导向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从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一千万辆用了27年,从一千万辆到两千万辆用了17个月,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

二是我们始终坚持技术创新。 中国的企业不断持续加大研发的投入,其实我们做了一个统计,长安汽车过去十年基本上总共投了2300亿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企业通过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有力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长安汽车从2017年启动了新的智能化、新能源和全球化战略,我们把它称为“香格里拉”“北斗天枢”和“海纳百川”三个计划。 我们加大研发的投入、量产应用各个领域的新技术。 比如我们在新一代电池也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我们在智能化“芯、器、图、核、云、网、天”七个领域里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布局,万主席刚才谈到新型新一轮电子电机架构,长安构建了基于SDA的服务化架构,并将在5月30日全面投产基于该架构的第一款车。 同时,我们也打造了行业领先的高阶辅助智能驾驶体验。 我们基于软硬解耦、软软解耦的思路,着手构建技术链垂直整合和制造链水平分工的新生态,以用户为中心,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多样化的、可灵活配置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我们现在目前是货架式的开放,包括我们最新发布的新蓝鲸动力解决系统,实际上就是一键可P可R,就是可增程可插电。

我们今年也想举办首届开发者大会,向全球的生态合作伙伴开放我们除了车控以外的服务化软件架构、操作系统和工具链,全力打造新汽车、新生态,进一步加速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三是中国汽车企业坚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 这是一个开放的发展,实现了上游供应链的协同创新和终端商业模式的创新。 整车企业也以此完善了产业布局,构建了完整的服务新生态,市场、用户的体验越来越好。

综上,放眼全球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还是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电池技术还是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电池安全、低温衰减、电池寿命、补能速率等方面还有一些痛点。 同时我们也看到从整车厂的视角,电池的标准化步伐推进还比较慢,这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控制。 中国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的电芯我们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超过300种,pack将近600种。 此外,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产业链闭环也还没有完全打通。

二是用户补能的体验有待改善,补能基础设施的布局不够均衡。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726万辆,但是私桩安装量只有246万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三是新能源汽车成本高企,规模效应还没有充分显现。 2023年行业在售新能源车型403款,平均月销量只有1500辆。 一百多个乘用车品牌现在真正能够得到盈利的还是寥寥无几,这是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

对此,长安汽车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来参考:

一是要加强电池的技术攻关,着力研究电池补能效率,全域使用场景的痛点问题。 同时还要推动动力电池尤其是电芯方面的标准化,加大电池回收和梯级利用的产业研发投入,加速推动全球电池产业链循环一体化。 中午还在谈到欧盟有些要求,实际上要把电池要回到生产地,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成本挑战。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的布局,扩大补能设备的覆盖范围,优化充电桩结构。

三是高度重视并加大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先进通信,我这里特别提一下通信,实际上车类E/E架构的改变使得车类通信的安全性、延时的要求也特别高,还有先进材料等方面的投入,应该着力研究大模型在垂直场景中的应用,推动以智能网联、新能源为特征的新汽车加快发展,布局新的汽车发展领域。

四是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汽车产业的应用和推广,加快全球化发展的进程,通过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发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朋友们、伙伴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此我也发出倡议,希望全球的汽车产业、汽车企业通力合作,携手提升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影响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科技长安,智慧伙伴,谢谢大家!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能知】电力需求侧管理DSM

深入解析电力需求侧管理:创新与绿色未来的引擎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政府政策、企业责任与用户行动。 它是一种策略性地管理电力消耗,通过科学、节约和有序的用电方式,实现能源效率提升与供需平衡的创新实践。

DSM的核心要素与功能

在这个体系中,各方力量共同作用:电网企业、能源服务提供商和电力用户携手合作,通过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构建起一个集信息共享、智能协调与实时响应于一体的平台。 这个平台在2014年6月的上线,标志着DSM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技术层面,DSM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如智能电表和数据分析,以精细化管理电力需求。 例如,通过实施需求响应,电力用户可以根据电网的信号调整其用电行为,从而在紧急情况下减少峰值负荷,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政策导向与深化发展

在国家层面,电力改革的深化将DSM提升为战略核心。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通过电能服务和需求响应,推动供需平衡和绿色低碳发展。 2015年的电改配套文件进一步强调了需求侧管理在应急机制中的重要角色,尤其是通过尖峰电价和季节电价,引导用户灵活调整用电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的智能化升级,不仅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借助互联网思维,呼唤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这种市场化的方式,使DSM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行政手段,而是成为推动电力市场开放和创新的催化剂,预示着一个更加绿色、智能的未来。

总结来说,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是一项技术策略,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深入理解并实践DSM,我们共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经过前几年的缓慢启动,新车型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以及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扶助政策和激励措施也大力促进了电动汽车的销售,2015年销量骤增至54.9万辆。 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较好的主要国家中,中国进步最大,2015年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挪威、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位列其后。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已经发展至第三个阶段,2009-2012年为第一阶段,国家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选取25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通过给予购车补贴等形式推进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该阶段处于产业酝酿期。 2013-2015年为第二阶段,财政部等四部委于2013年9月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确立39个城市(群)总共88个城市为示范城市,总计推广目标扩大到33万辆。 国际上把“1%”看成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一个拐点,一旦突破1%的比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这个突破点在2015年11月实现,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占整个汽车市场累计产量的1.26%。 2016-2020年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三阶段,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该阶段中央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 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

整体来看,目前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依赖于政策红利。 2014~2015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开始由示范城市范围内的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为主,扩展为包括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全方位立体化政策扶持体系,对于稳定企业政策预期和稳定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 新能源乘用车生产20.64万辆。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2.7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来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2.8倍。 尽管新能源乘用车在2015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纯电动商用车的增长更为迅猛,不仅电动物流车快速崛起,再加上2016年国家政策对中巴车(6-8米)补贴的调整,从每辆补贴30万的标准调整为按照单位载质量能耗进行补贴,力度下降导致车企加紧2015年大幅提升产销量。 因此在产量分布上拉低了新能源乘用车份额,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为55%,低于2014年的65%。 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分析:2015年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全年纯电动乘用车产量突破14万辆,达到历史最高值。 2014、2015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近3倍。 2015年全年纯电动乘用车14.28万辆的产量略低于纯电动商用车的14.8万辆,占比38%。 累计来看,2013-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9.01万辆,占总量48.1万辆的40%。

2013至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占比分别为53%、45%、38%,占比逐渐走低。 动态来看,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速度(3倍)落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长速度(4倍)。 从月度产量走势来看,前11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走势基本与总产量走势基本保持一致。 从8月开始,连续4月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继9月产量超过去年最高月度产量最高值(1.2万辆),在10、11月连续两个月,纯电动乘用车不断刷新月度产量纪录。 11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达3万辆,同比增长7倍。 而在12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下滑至2.57万辆,减产近5000辆。 插电式混动乘用车2015年增速远落后于2014年22倍的同比增速,主要因为2013年产量基数较小,2014年实现跨越式增长。 2015年新上市的车型仅有比亚迪唐、华晨宝马530Le、沃尔沃S60l插电式3款,所有在售的插电式乘用车仅6款,但仍实现了同比三倍的高速增长。 2013-2015年,39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区域)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总量达到38.3万辆,超出33万辆的推广目标。 但从分布情况来看,只有43.6%的城市完成上报目标。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大,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落地快,在财政补贴、牌照资源等方面的优惠力度大。 从分布车型来看,2013年至2015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推广辆,占总推广量68%。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推广辆,占比45%,插电式乘用车推广辆,占比23%。

从推广领域来看,私人领域累计推广辆,占总量45%,公共领域推广辆,占55%。 私人领域、租赁用车、出租车、公务车四个领域主要应用的车型为乘用车,结合推广车型分布数量来看,这四个领域的推广量与新能源乘用车推广量相吻合,可以分析得出:新能源乘用车在私人领域占比最大,约为66%,其次是租赁用车领域,约占23%。 出租车占比约5%,公务车占比约6%。 根据2015年产量,列出前十家车企排行如下,前六名排位与2014年保持一致。 比亚迪以5.89万辆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占据冠军位置。 此外吉利、众泰(湖南江南)、北汽、上汽、江淮、奇瑞一直是产销排名靠前的企业。 2015年新增进入前10榜的企业有江铃和力帆,主要通过小型、低价电动汽车的投放快速打开市场。 细分车型技术路线来看,在纯电动汽车领域,2015年吉利以5.01万辆产量位居榜首,远领先第二名众泰(湖南江南)的2.6万辆。 北汽新能源以1.74万辆排名第三,比亚迪1.1万辆排名第五,江淮以1.02万辆排名第五。 中国市场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不多,截至2015年底仅有五个品牌6款车型在售。 其中,比亚迪以4.78万辆占据最大份额,继2014年比亚迪秦上市引发市场追捧后,2015年6月推出的插电式车型唐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统计,2015年所有在产的新能源乘用车一共有66款,从车型级别分布来看,A级车数量最多,以19款产品占比达32%,紧接着是A00级电动车,共17款产品。

整体来看,A00级、A0级、A级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主体地位,共38款车型,数量占比84%,2015年生产13.84万辆,产量占比达85%。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车型上具有小型化、紧凑的特点,B级、C级等其他车型还不够丰富,产量占比也较低。 纯电动车型的小型化趋势更加突出,A00级、A0级新能源乘用车全部采用纯电动技术路线。 纯电动B级、C级以上的车型很少,产量占比仅5%。 大型豪华纯电动汽车需要装载的电池更多,耗电量较大,对技术性能、品质等方面要求更高。 相比之下,小型电动汽车更容易形成产业优势。 目前在产的插电式乘用车都是从A级车起步,车型虽然不多,但从轿车到SUV、中高端都有覆盖。 接近燃油车的便利性使得插电式乘用车更容易发展出丰富车型规格。 现阶段(2013-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根据纯电动续航里程R(工况法)进行补贴,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分为三类标准,按这三档续航里程范围对目前在产的纯电动乘用车进行分类。 (部分车型有多个动力版本,分别按不同的续航里程列入分类统计,工况续航里程参照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目录数值。 )80≤R<150km续航的康迪K10、康迪K11、知豆H1主要作为租赁车型投放,产量占该区间96.5%,对私销售的力帆330EV、荣威E50所占比例很小,续航低于150km的电动汽车在私人市场的份额很小,较难覆盖用户出行需求。

康迪K系列、知豆系列都推出了面向私人市场更高续航里程的车型,并且从2016年起,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标准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提高至100km及以上,受补贴调整影响,上述三款续航约80km的车型都将不再生产。 力帆330EV还有一款续航里程为160km的版本,作为主推车型版本,产量达3305辆。 上汽荣威E50将于2016年推出升级款,续航里程达到170km,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升级款。 由此来看,80≤R<150km区间的车型越来越少,主销纯电动乘用车的续航里程都将从150km起步。 150≤R<250km区间的纯电动车型最多,共31款,累计生产11.4万辆,占比80.1%。 由于本区间内补贴从150km起,60%以上的车型都照此限度设计续航能力。 目前国产电动乘用车中,续航里程最长的是比亚迪E6400型,达400km,老款e6续航里程也能到达322km。 2015年之前,续航里程超过250km的车型非常少。 随着电池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车企推出长续航里程的车型,包括北汽EU260、吉利帝豪EV等,并且补贴后的价格做到15万元以内,性价比较高。 总结与展望:全球范围来看,2015年电动汽车在发展路上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例如油价下跌带来影响,但对电动汽车发展总体影响不大。 在2016年,尽管油价低迷,但欧洲对汽油苛以重税,这意味着油价暴跌对汽油车成本的下行影响有限。 行驶里程增加、电池价格降低以及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加上大众对电动汽车更加熟悉,都将继续推动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

标签: 实现能源转型 政策导向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