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0年前,从只有淮南线一条铁路线,到如今的“米”字型高铁网;从仅能容纳260人的小站,到如今建筑面积27690平方的“安徽第一站”,合肥铁路发展贯穿于安徽省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合肥站的变迁见证着合肥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变化。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象征,是改变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口迁移的要素。“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发展对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自是不言而喻。
上图:合肥老火车站。下图:合肥新火车站
上图:改革开放初,旅客在合肥站广场露天候车。下图:改建后的合肥站
上图:合肥明光路老火车站始建于1935年,之后又经历了多次扩建。1997年,在新火车站通车运营后,老火车站取消了客运任务,只担负配送货运任务,并渐渐湮没在高楼大厦的丛林中。下图:合肥高铁南站航拍夜景。
历史的变迁
合肥站建站于淮南线第一期工程完工之后当时被定为二等车站。站内设有售票房、行李室、电报室、候车室、办公室等区域,共有房屋17间,占地约638平方米。线路股道只有192米,负责煤炭装卸。由于合肥站建站后就处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时期,且主要运输煤炭,导致合肥站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此期间合肥站先后被命名为“庐江驿”、“合肥车站”等名称。
建国后,铁路事业得到大力发展,合肥站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经历了枢纽布局调整和多次改扩建,铁路运输业务种类跨客、货运和技术作业三大种类,是全路为数不多的多业务,多功能性车务单位。
时代的变迁,加快了合肥地区铁路建设发展的步伐,车站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合肥站作为安徽对外“窗口”的地位日益显著。以2008年全国第一条有砟高速铁路——合宁客专开通为起点,合肥站掀起大规模铁路建设和发展的高潮。
“从前合肥到上海大概要12个小时,2008年8月1号后,我们坐动车到上海只要三个多小时。”胡朝新说。
火车的提速方便了群众出行,新火车站的建成体现出人们生活水平的飞跃。
合肥高铁南站航拍图
上图:1978年4月1日合肥至北京127128次旅客直快列车首次始发。下图:2018年4月10日复兴号合肥南站始发。
上图:改革开放初,停在合肥站的绿皮车。“那时候秩序不太好,爬车窗的情况比比皆是。”胡朝新说。下图:复兴号动车组的乘务员们将带着旅客们练习“高铁健身操”。
上图:合肥站改建前的春运场景。下图:合肥火车站,2011年春运正式启动。
铁路建设进入“加速度”
2009年8月8日,合肥站开始首次站改;紧随其后,2014年10月19日合肥站站前广场改建工程启动。直至2016年12月26日,合肥站两次站改工程竣工,合肥站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示人。
2014年11月12日合肥南站开通运营。新建的合肥南站采取“五岳朝天、四水归堂”徽派建筑设计风格,站房面积9.93万平方,设计最高集聚旅客9500人。站场设有沪汉蓉、合福2场,共22站台26股道,雨棚面积61280平方;车站采取“上进下出、平进平出”的立体客流流线设计模式,地上的两层为高铁进站层,地下的三层为城市交通层,共有91部自动扶梯,32部垂直电梯以实现站内快速交通。
合肥南站和合肥站的建成,构成了现在合肥市铁路交通大格局。除了两大站,合肥站还管理合肥西、巢湖东、无为、全椒、金寨等18个站(所),这些单位为合肥站安全生产、增收创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018年7月1日,长三角铁路迎来第二阶段调图,合肥与全国24个省会城市(含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均有列车直达,新增的高铁站点、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也让百姓们出行更加便捷。如今的合肥站已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未来将更好地融入长三角1-3小时高铁交通圈。”(记者 符秀云 史睿雯 许梦宇 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