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推广的未来:以患者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策略,以获得最佳治疗成果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9 0

在药品推广不断发展的格局中,以患者为中心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变得至关重要。这种转变重点强调改善患者体验和优化健康成果,以获得最佳治疗结果。

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

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将患者视为医疗保健过程中的重要伙伴,重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偏好和价值观。这种方法的关键要素包括:

  • 个性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独特情况量身定制药物治疗方案。
  • 患者参与:让患者积极参与他们的医疗保健决策和治疗计划。
  • 改善患者体验:减少障碍,提高护理的便利性、沟通和支持。
  • 结果反馈:定期监测和衡量治疗结果,以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

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专注于衡量治疗干预的实际影响,并根据这些结果进行调整。这种方法的关键要素包括:

  • 明确的目标:确定治疗的具体目标和预期结果。
  • 客观结果的测量:使用患者报告的结局、临床指标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测量来量化结果。
  • 持续改进:根据结果数据定期对治疗策略和护理计划进行评估和改进。
  • 数据分析和证据:利用数据洞察和科学证据来指导决策制定。

药品推广的未来

以患者为中心和以结果为导向的策略的整合代表了药品推广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将患者置于决策过程的中心并专注于可衡量的结果,制药公司可以:

  •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
  • 优化治疗效果,改善健康结局。
  • 降低医疗保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建立患者与医疗保健提供者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结论

药品推广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以患者为中心和以结果为导向的策略成为主导。通过拥抱这些方法,制药公司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体验并最终实现最佳治疗成果。


医德医风考评个人总结怎么写

医德规范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工作中能时刻对照自己的一举一动,谨言慎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医德医风考评个人总结怎么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医德医风的相关内容推荐↓↓↓医德医风自我评价护士精选10篇医师医德医风个人工作总结10篇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与不足10篇医德医风个人自我总结10篇医德医风工作总结(通用)医德医风考评个人总结1医德医风作为一种职业道德,不仅关系着病人的疾病与痛苦,也是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古人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指的就是医生,就要有仁爱之心,要聪明,要廉洁淳朴忠良。 广大医务人员站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一直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负面的效应,比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计较个人利益使得一些医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在履行自己岗位的职责上有所偏离,对病人诊疗不认真,缺乏责任心,服务意识不强,行医不廉,收受红包,为了完成创收任务,开大处方,用昂贵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医生的形象,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使医患关系日趋严峻,随着医改的深入,医德医风建设面临更多的问题,南京儿童医院的徐宝宝事件,仙桃市医院左右不分手术开错部位的事件,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虽然这是少部分人的事情,但是加上媒体的渲染、医闹的参与,使医患之间互相不信任,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形象,对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最终影响的还是老百姓自己的身体健康。 所谓未行医而先学德,这都需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活动,推广法律知识和教育,保护患者也保护医务工作者自己。 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和医疗器械,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把二者融为一体,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医疗卫生系统才能的到健康的发展。 我们应该明白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提高生产力,创收益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作风建设问题,而且还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国务院、卫生部多次召开会议,学习白求恩、赵学芳等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模范事迹,此次医德医风学习活动中,市卫生局还组织我们参观了白求恩同志的纪念馆,馆内展示了白求恩同志当年的生活的照片和工作的医疗用具、发明等等,使我们更直观全面的了解了白衣天使的职责和义务。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重要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思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同时坚持反腐倡廉教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为了缓和医患矛盾,灯和政府应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形成医德医风宣传监督氛围,表扬先进,批评不良行为,在导向上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医院领导人要及时发掘医务人员中的好人好事,在媒体上进行报道。 对于媒体的批评,只要事实存在,就要持欢迎的态度,积极配合整改,以保证医院的生存发展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医生作为高需求学历职业之一,智慧是必要的,但是德行也是比不可少的,医德与医风与人道主义密不可分,孟子曰“仁者爱人”,只有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才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的仁者。 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做好医德医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作为一名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进医务工作者,应当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医德医风的规范和准则,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行白衣天使的职责,以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熟练的医疗技术救死扶伤,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无私奉献。 医德医风考评个人总结2千百年来无论是希波拉底宣言还是孙思邈《大医精诚》都强调了医德医风对医疗工作者的重要性,而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写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在党的历还是第一次,医德医风已经关系到政治大局。 这次医德医风集中教育活动,让我深刻的知道作为医务工作者不光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高尚的医德医风就需要时时处处以病人为中心。 一、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要深刻认识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大力弘扬和继承抗震救灾精神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的医德医风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会上殷切叮嘱:“要积极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医务卫生工作者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表明了医德医风建设已经不只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而是上升到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足见医德医风的重要性。 回顾本院近年的发展,除了有高素质的领导层,还得有一支技术优良、职业道德高尚的职工队伍。 正是上下一心坚持不懈的“以病人为中心”,这种良好的医德形成医院强大的精神力量,形成良好的医院风貌。 只要医院职工继续从崇高的道德信念出发,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以病人为中心,医院就能在优胜劣汰竞争中取得生存发展。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保证工作中大量事实证明具有良好医德的医务人员,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虚心求教,对病人采用的每项治疗措施深思熟虑,治疗效果好,漏诊、误诊少,医疗纠纷少,甚至没有。 反之,医德不良的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敷衍塞责,即使技术水平较高,也常常出现责任性差错和事故,给病人增加痛苦,甚至造成伤残、死亡。 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医务卫生人员谱写了白衣天使团结奋斗、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壮丽诗篇,使白衣天使的称号再次响彻了中国大地。 这种精神正是他们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尚的职业操守的写照,我们应该把这种抗震救灾的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来,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愧于“白衣天使”美誉。 二、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要重视思想教育良好的医德医风要牢牢的扎根在每个医务人员中,就必须重视思想教育。 要通过职工大会,院周会、科室、班组会议学习,宣传灌输卫生改革的精神,树立无论改革如何深化,形势怎样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的道德观念不能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不能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诚信第一的位置不能变。 同时要开展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医院文化建设。 要利用橱窗、标语、院内刊物、院周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教育人。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寓教于乐的文艺、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竞赛,既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又弘扬了正气,增强了职工之间的沟通和凝集力,增强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 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从小事细节做起从古至今,医生都把“大医精诚”奉为圭臬,然则,现阶段我业务水平虽不能达到“精”,但是应该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要有爱心、关心、耐心,从容易忽略的小事做起,把服务做的更细致更实在,坚持服务无小事。 改善服务态度,改善服务用语,尽量避免因言语不当引起的误会,让病人在本院有回到家的感觉,让病人进医院时的愁容满面,到回家时的眉开笑意。 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可以温暖患者的心房,给他们以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敬业爱岗,取信于患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奉献,用温馨的微笑恪守那个神圣的誓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缔造人间爱的真谛,而我们的工作,也在平凡中得到了升华!四、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要遵守卫生医疗行业的“八不准”。 如果医生忽略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不能严格约束自己,收红包、吃回扣,搞开单提成;乱收费、滥检查,过分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耗材;医务人员把医疗服务作为牟利的手段,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漠视患者利益,甚至频发医疗责任事故。 这样的话何谈救死扶伤,何来医德医风何来得到病人的信任。 所以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就必须遵守卫生医疗行业的“八不准”,以此为准绳,时时“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抵制不正之风。 总之,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满腔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现在抓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用自己的行动来兑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的诺言,维护杜皮人民医院良好的医疗服务形象。 医德医风考评个人总结3一个政治家的责任在于洞察国际风云,力挽狂澜、兴国安邦、百业俱兴;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在于发明创造,科技成果的不断问世,推动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掌握先进的医疗技能,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使人民健康幸福。 因此说:我们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高尚。 当在与死神短兵相接的搏杀中,看到患者那信任的眼神,对生命的渴望,耳边听到的是患者家属那卑微的祈求,你是否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 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马灯,点燃了生命之光,我们便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 而要做一个真正的天使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医疗行业是一个崇高的行业,因为它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大职责。 医院求发展,就要善于发现问题。 患者满意度是病人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对医院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状况客观的总体评价。 过去,我们往往由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到病房、门诊测评满意度,满意度虽高,但因往往病人有后顾之忧,不能真实反映医院存在的实际问题。 提高患者满意度,注意从容易忽略的小事做起,把服务做得更细更实。 我们坚持“服务质量无小事”的原则,每次进行患者满意度测评和“两访四会”后,都要把结果和意见向有关领导和科室反馈,并帮助、督促逐一落实整改。 x科原来每次考核时,满意度都很高。 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素质进行量化评估考核,是调动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积极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素质进行量化评估考核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把反映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素质的基本因素采取数量化的表达方式,并建立对应和比照关系,提出相对的衡量标准,进行量化测评。 这种评估方式,可以使医德医风管理由无形转化为有形;由原则要求转化为数据化要求;由软指标转化为硬指标,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 测评的最终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奖励、评先、晋职、晋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挂钩,强化了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调动了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测评的意义和期望得到的效果。 以“载体教育”形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群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 几年来,我院党委十分注重医德医风建设,引导全院职工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深入扎实地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信念的教育活动。 尽管医院现在存在着种.种医患纠纷,但我们要正确看待它们,医生不是神,不能把每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是保有一颗济世之心,必将能得到病人的理解与爱戴。 做一个好医生很辛苦,身上不仅时刻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还会经常受到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责难和不理解。 但是,每当危重病人被成功救治,从患者家属脸上的笑容,我体会到一种满足。 从病人进医院时的愁容满面,到回家时的眉开笑意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平凡中的伟大!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可以温暖患者的心房,给他们以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我们的工作,也在平凡中得到了升华!从古至今,医生都把“大医精诚”奉为圭臬,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丰富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和民族文化。 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个职业更深层的含义,让我们知道作为医务工作者不光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从古代济世救人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到现代抗击非典的勇敢战士钟南山、梁世奎;从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章金媛到为非典而献身的叶欣、李小红。 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医者的职责和使命。 今天,我们要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需人民之所需,敬业爱岗,取信于民,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奉献,用温馨的微笑恪守那个神圣的誓言,缔造人间爱的真谛。 医德医风考评个人总结4本年度即将过去,总结过去是为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除了顺利平稳完成本职技术工作以外,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提升自身道德水准,以关怀服务为荣,主要从医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三个方面入手,踏踏实实步步为营。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们医疗行业的终极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盏明灯我们的努力才持之以恒,正是有了这份承诺社会对卫生行业肃然起敬。 虽然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以人为本,病人首先是作为人存在的,礼貌礼貌、优质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像对待朋友一样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赢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同时遵纪守法,廉洁行医,婉拒x礼物。 医生和护士本来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唇齿相依,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式整个医疗活动安全有效进行的基础。 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我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切由临床出发,一切为了病人,做到医生护士同心协力。 优质的服务不仅仅仅是态度,更需要过硬专业素质作为坚强的后盾。 过去的一年里我坚持本科课程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在临床工作中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透过多种渠道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从而了解到本专业新动态开阔了视野,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必须提高。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本着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为病人负责的态度,将一件件困难的事情解决,没有引起一件医药纠纷。 在即将迎来的20__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让病人满意,承担起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应负的职责。 医德医风考评个人总结520__年即将过去,总结过去是为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除了顺利平稳完成本职技术工作以外,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提升自身道德水准,以关怀服务为荣,主要从医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三个方面入手,踏踏实实步步为营。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们医疗行业的终极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盏明灯我们的努力才持之以恒,正是有了这份承诺社会对卫生行业肃然起敬。 虽然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以人为本,病人首先是作为人存在的,礼貌礼貌、优质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像对待朋友一样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赢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同时遵纪守法,廉洁行医,婉拒x礼物。 医生和护士本来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式整个医疗活动安全有效进行的基础。 全国各地的病人纷至沓来,五湖四海的继续教育人员络绎不绝,在临床工作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切由临床出发,一切为了病人医生护士同心协力。 在专业治疗方面尽可能多参加医生组查房x层次理解病情,同时对于新轮转的同事竭尽所能帮忙他们熟悉环境规范流程,医生护士的关系和谐了,医患关系自然就稳固了。 优质的服务不仅仅仅是态度,更需要过硬专业素质作为坚强的后盾。 过去的一年里我坚持本科课程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在临床工作中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努力学习外语,并利用医院图书室资源定时查阅中、外文专业杂志,学习数据库检索知识,从而了解到本专业新动态开阔了视野,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必须提高。

心力衰竭怎么办

心衰和房颤已成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的两大最主要问题。 E、Braunwald指出,心衰是心脏病治疗的最后一块大战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心肌梗死存活率的增加及心衰患者寿命的延长,充血性心衰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因此,尽早对存在心衰危险因素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3ACCF/AHA心力衰竭指南编委会主席Yancy指出,假如能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对正确的患者采取最佳治疗,那么死亡风险就能非常显着地降低,降低幅度可能多达50%。 这是真正地获益。 与之相比,很多其他心血管治疗的获益都相形见绌。 那么,何为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式、正确的患者和最佳治疗呢?2013年美国发布了ACCF/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2014年英国发布了NICE成人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管理指南(草案),同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后者是指导我国心力衰竭临床实践的依据。

一、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指导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发病机制有三大学说: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学说和负荷心肌病学说。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会导致心功能的下降,引起交感神经、RAS系统的过度激活;在心衰的急性期可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使心功能得到改善;若代偿失效,进入心衰的慢性期后,交感神经及RAS系统的过度激活可加重心脏的重构,对心脏造成进一步损伤。 神经激素(过度激活)在心衰进展中起到了枢纽作用。 这一发病机制的更新使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和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心力衰竭的治疗

(一)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突出强调了流程的重要性,并再次肯定了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Ⅰ类推荐),同时肯定了其改善症状的重要性。 急性心力衰竭的短期血液动力学、药理学的措施包括增加心排出量、减低肺毛压及降低肺动脉循环的阻力等。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

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包括改善症状,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减少住院。 针对已确诊的慢性心衰患者,原本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改善预后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修复性的策略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来延缓和防止心肌的重塑。 对于EF<49%的患者,强调生物学治疗的“黄金搭档”或“金三角”;EF>50%的患者,强调控制高血压、改善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和二级预防、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及改善肥厚心室的舒张功能;EF在40%-50%之间可能是HFPEF临界或HFREF改善。

(三)标准药物治疗

1、 改善预后的药物

(1)ACEI/ARB:ACEI对于心衰的治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抑制交感和RAAS,是治疗心衰治疗的关键和基石。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强调ACEI的适应症为:所有射血分数(EF)下降的心衰患者,必须且终身使用,除非存在禁忌证(Ⅰ类,A级)。 对于心衰高危人群(阶段A),尽管还未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应考虑ACEI预防心衰(Ⅱa类,A级)。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贝那普利等ACEI类药物,都适应于心衰的治疗,但是要注意其各自的目标剂量(目标剂量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准)。 ACEI/ARB类药物的应用,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 禁忌证包括:曾发生喉头水肿、无尿性肾功能衰竭和妊娠。

(2)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猝死率;在所有慢性心衰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均应使用,且需终生使用,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 应从极小量开始,谨慎而缓慢地增加剂量(以心率判断),以避免过快撤除肾上腺能的支持而使心衰恶化;在稳定状态时使用(干体重)――在用β受体阻滞剂之前和使用过程中都要保持干体重。

β受体阻滞剂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目前国内外及新指南,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适应证的推荐,从心功能Ⅲ/Ⅳ级扩大到心功能Ⅱ级。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推荐:所有已用ACEI/ARB和β阻滞剂患者,仍持续有症状(NYHAⅡ~Ⅳ级)且EF≤35%患者推荐使用(Ⅰ类,A级)。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LVEF≤40%,有心衰症状或既往有糖尿病史患者,同样推荐使用(Ⅰ类,B级);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指南推荐,只要患者有适应证,应尽早应用ACEI/ARB+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形成“金三角”,避免发生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功能损害。 避免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

上述三类药物被称为心衰生物学治疗的“黄金搭档”

2、 改善症状的药物

包括利尿剂、洋地黄及依伐布雷定。

其中利尿剂应放在首位,特别是针对存在水肿的患者。 我国2014年心衰指南重新强调了利尿剂在心衰治疗中首要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利尿剂控制缓解心衰症状立竿见影,是其他任一有效“生物学治疗”的基础。 在慢性心衰中必需合用抑制交感和RAAS的药物。

3、 限盐

美国心衰指南强调了限盐的重要性。 心衰A/B阶段,盐摄入应<3、8g/d,C/D阶段则更低。

(四)GDMT新理念――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

2013年6月5日发表的美国心脏学院委员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明确提出了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DMT)的概念,使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更加规范化。 GDMT强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衰治疗、教育和自我管理;给予最佳治疗方案、最佳应用(时间和剂量),获取最佳结果。

谁帮我写篇文章。标题是面对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 文章的内容是医院方面的。具体解释是医院遇到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困境和对策近年来,推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成为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哪里困境,又有什么样的对策呢?近年来,推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成为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哪里困境,又有什么样的对策呢?我国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1.公立医院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公立医院的改革已排在了重点任务中的第一个。 按照《任务》安排,公立医院的改革将在城市和县两个层面上同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试点将新增700个,覆盖50%以上的县,同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将继续扩大,2014年每个省份要有1个试点城市。 医疗改革一方面将公立医院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减少医院医药收入,运用医保支付制度控制其所收费用。 随着医改的深入,公立医院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医药加成的取消将迫使公立医院重塑收入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来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按照医改政策,在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医院收入将从服务项目收费、药品加成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缩减成服务项目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所造成的收入缺口将通过增加政府补助和医院提高服务项目收费和加强成本控制等方式来共同承担。 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综合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39.7%,而财政收入仅占7.5%。 药品加成的取消将大幅减少医院收入,同时政府所能增加的补助有限,可见收入缺口还将主要依靠公立医院改变运作机制。 因此医院应当主动拓宽收入渠道,比如我国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往往被制定得过低因而收不抵支,医院可以合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务的价值。 另外医院也可以充分利用其医疗技术上的优势开设高附加值医疗服务项目。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将倒逼公立医院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在全民医保制度下,医保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通过医保支付来实行供方费用的控制是国际趋势。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4年工作任务指出,要继续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加快支付方式的改革。 各地也积极开展医保支付新制度的试点,如北京相继开展了总额支付和按病种付费的试点。 付费方式的改革意味着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一定服务的收入受到封顶控制,因此其盈利模式势必从收入最大化向成本最小化转移,效率、成本将成为公立医院经营状况重要的衡量指标。 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下,公立医院有可能面临人才和患者的外流。 民营医院在过去五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医院数量复合增长率14%,病床复合增长率21%。 虽然目前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仍然处于弱势状态,但随着社会资本和管理医疗人才逐渐向民营医院汇聚,其实力将逐步加强最终形成公立医院有力的竞争对手。 另外,作为推动多元化办医中重要举措的医生多点执业也在逐渐推进。 多点执业制度下,医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技能和需求自由流动,市场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医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医生都粘附于公立医院,资深的医生更是集中在三甲医院。 随着多点执业的推行,公立医院将可能面临医生资源外流的压力。 公立医院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两方面的持久努力。 一是外部环境的改革,需要恰当的顶层设计,以及政府、社会、医疗系统各方包括医院医生的共同努力和规划;另一个方面是医院内部的改革。 在医改推进的前提下,公立医院需要适应改革的大潮,调整自身完善机制,肩负起治病救人的公益性使命。 2.公立医院应对之策我国公立医院存在管办不分、政事不分的问题。 在这样的体制下,一方面医院内部管理和医务人员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既承担了监管方的角色又是产权的管理主体,监管力度有限,市场竞争不充分。 体制上的不合理是导致公立医院运营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采用合理的治理模式,理清所有权和管理权方面将是必然趋势。 就运营机制方面来看,我国公立医院无论在品牌、技术还是人才方面目前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加快资源整合和业务运营的精细化,提升竞争实力,在日趋市场化的医疗服务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改革绩效管理体系尽管医疗改革已实行多年,很多公立医院还在实行“大锅饭”阶段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真正实现按劳分配,更没有根据医院的愿景和目标来定制详细的绩效管理体系与指标。 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无法将指标落实到员工个人,就无法激励员工向着医院的整体目标而努力。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促进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增加个人和医院业绩,进而提高医院竞争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环境下,公立医院都需要构建企业化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自身业绩,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只有将考核指标与愿景、目标和战略重点相结合,细化到个人,员工个人目标才能和组织目标相一致,确保向同一个方向努力。 公立医院在制定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时,应基于以下框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医院战略及运营模式应为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提供指导性作用。 其中包括战略愿景、监督和组织架构。 在构建组织绩效管理体系时,组织内是否有愿景、是否有战略、是否有目标是首先最需要理清的关键点。 其次管理层和组织的政策在变革管理中能起到怎样的监督作用也是另一重要考量点。 同时,组织整体架构如何、组织内是否有明确的汇报结构和岗位责任也是需要明确的一个关键方面。 医院绩效管理是一个将组织战略转化为可实施的绩效管理的体系。 其中可以包括平衡记分卡和绩效指标。 综合平衡记分卡需要包括运营、财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估等各方面,同时应该和组织的战略保持一致。 其次,绩效指标是否明确,是否是根据适当的方法论、 清晰的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法来设置的也是绩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方面。 组织的运营管理水平是组织绩效提升项目的基础。 其中包括员工的管理知识(组织内部是否有针对选定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正式培训);学习、培训和发展(组织是否对所用的员工进行一定的投资并提供培训课程和发展机会);方法论(事件的进度是如何记录的,事件是如何汇报的,当发现提升机遇时,是如何处理的,当遇到挑战时,是如何解决的)。 运营管理水平还涵盖了信息系统(现有的信息系统是否能够进行数据管理并生成报告)、沟通(信息是如何在内部和外部之间沟通的)这两方面。 组织文化与关系强度是维持绩效管理体系运作的重要纽带。 其中,组织参与度、领导力和激励因素都是医院管理者需要反复思考的一些方面:怎样使所有级别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都参与其中,如何让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领导自身建设工作,组织内是否有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措施等。 在确定具体绩效指标前,应在医院内部对愿景、目标、整体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取得共识。 德勤管理咨询在为某大型三甲医院定制绩效考核体系时,发现该医院员工对医院的整体愿景、目标和战略重点理解不一,认同感不足。 根据这个现象,德勤协同医院管理层先理清并与员工们沟通了以上三个最重要的考量点,取得共识后,遵循了以下一系列原则进行了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 具体原则包括:指标必须和医院愿景和战略目标相对齐;重视3到6个最关键的指标,该指标必须能被客观衡量且数据来源可靠;通过不同的评估范围,表现对团队建设的重视,提倡团队内和团队间的互动,分享领先治疗方案;认可团队表现和表扬优秀的个人或团队,提供及时的反馈,并公开提供个人,团体和组织的绩效记分卡;使用公平、客观、透明的激励方式并根据制定的标准执行;告知员工表现和评估标准,合理管理员工期望值并展开讨论会了解员工们的顾虑,根据反馈继续优化。 改善患者体验根据德勤2011年中国医疗服务调查,众多患者认为公立医院在服务品质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47%的患者认为公立医院的服务并不以病患为本;32%认为目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45%的患者认为治疗的等待时间过长。 随着医疗技术向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全面普及,民营医院规模的飞速增长,和民众对医疗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公立医院将会直面技术壁垒逐渐消融、民营医院竞争者日渐壮大和服务内容与患者需求无法匹配的尴尬局面。 为了避免患者被大量分流,公立医院必须弥补自身短板,真正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方位的改善患者体验以维持其地位市场地位。 提升患者体验的制度必须有全方位的体制,创造专业的患者体验程序。 患者体验是患者入院由始至终的整体过程,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是整个过程产生的结果。 和目前公立医院内普遍认为的患者体验是医生和护士的事情不同,其实从患者决定入院开始,到患者出院的过程中,每一个患者接触过的工作人员都是患者体验的缔造者。 从电话接线员到医院安保人员,从住院处收费人员到医院食堂打菜师傅;每一个人都参与塑造了患者在医院内的整体体验。 患者体验的基础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程序,不仅是一个“特别项目”。 医院需要在核心价值层面对患者体验达成共识,需要了解患者体验的驱动力和患者观点,针对患者观点设计流程,并激励所有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德勤管理咨询在帮助国内某顶尖三甲医院提升患者体验时,曾使用以下基于循证实践的纬度来分解患者体验的驱动力:尊重,沟通,教育,知识,生理,心理,参与,协调性与整合性,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和可及度。 以尊重为例,尊重是指注重患者的价值、需求和偏好:包括与文化、尊严、隐私、个性化的相关问题;认识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与患者共同做出治疗计划。 具体细节包括需要工作人员用患者喜欢的名称来称呼患者;按患者的喜好或要求给其分配病房/病床的位置;对患者的需要即时回复或完成等。 同时德勤也帮助该医院建立了专门的患者体验与投诉办公室,设立患者体验基金以激励优秀工作人员,收集患者体验数据、分析趋势并与该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挂钩。 若缺乏对患者核心价值观的共鸣、激励因素和领导力,就不能有效的提倡各个团员的参与度;无法打造极致的患者体验。 当然,患者也不是永远正确的,在打造最佳患者体验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管理患者期望值。 通常情况下,在患者入院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告诉患者住院期间的大致会做哪些检查和治疗、生活环境的基本情况等,可以帮助患者合理预期住院生活。 根据德勤建议,某三甲医院在患者入院前使用纸质材料和录像的形式来告知患者该如何预期他们的住院生活:包括有关夜晚安静程度会受抢救患者情况打扰;护士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回应按铃请求;疼痛管理和如何与医师沟通的解释说明等。 同时该医院也会要求患者入院后共同维护住院体验:要求非单人间患者减少夜间噪音,要求患者举报未被打扫干净的房间;鼓励患者常规询问医师护士们是否有洗手等。 经过项目设计与最终实施,半年后该医院的患者满意率从之前的55%上升至了92%的领先水平。 引入营销管理,与患者建立稳固互信的关系医疗服务营销管理是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通过研究目标人群的需求准确定位市场,整合医疗资源,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逐步开放,正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多点执业的推进和民营医院自身的积累正逐渐消融技术壁垒,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竞争越演越烈。 大型公立医院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与患者建立稳定、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就必须引入市场营销管理的理念。 引进营销管理有助于树立公立医院的品牌形象,改善医患关系。 “以病人为中心”正是体现了营销管理中营销从顾客出发的理念。 通过导入市场营销,医院会逐步从以往“一切以医院为中心”的旧观念中走出来,真心实意为患者服务,全方位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通过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顾客。 其次,我国民众的医疗需求正向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营销管理有助于公立医院从原来僵化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基于目标人群的需求和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另外,公立医院的品牌推广也利于加强与民众的交流,增加患者黏度,扩大公众认知度并做大市场份额。 公立医院开展营销管理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 营销的实质在于需求管理而不仅仅是做广告。 因此营销策略的推进需要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目标,由营销部门的人员协同科室的医护人员来共同完成。 其次,公立医院需要加强对服务市场的调研,分析目标客户,以市场行情为导向,基于顾客需求定位恰当的服务项目组合。 在品牌营销方面,公立医院由于公益性质在公众中已具有较好的认知度。 因此品牌营销应当注重提升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在公众中的形象。 营销手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办法,除了采用广告之外,还可以通过专家到社区服务,在电视和广播电台开通大夫问答节目,开通绿色通道等方法来提升公众对医院的认同。 医联体的建立有助于医院开展营销管理。 由于实现了资源的纵向共享,各级医院能够针对自身状况和患者需求作出更加精准的战略定位、确定恰当的产品组合并且有效的整合资源。 比如医联体中的中心医院可以承担难度较大的(通常也是附加值较高的)的治疗,把小疾小病或者康复治疗转诊到收费较低的下级医院,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上级医院的专家,让他们从医治小病中解放出来,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重病诊治上,实现医疗服务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下级医院病患者流量,提高其资源的使用率;这样的转诊制度也可以减少患者的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整个医联体的公众认可度。 其次,医联体中心医院对下级医院的技术输出可以提高下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而提升下级医院对上级医院的支持能力,从而提升整个联合体的运营效率。 另外,医联体的建立可以帮助成员医院把握住医生资源。 在医生多点执业完全推行、医生自由执业之后,拥有更多医疗服务机构平台的医联体会具有更多的患者渠道,因而更能吸引医生,把握住相对稀缺的医生资源。 目前各地方试点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三级医院联合区域内若干一、二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形成联盟,居民就近签约,实行社区就诊,逐级转诊的医疗模式。 然而多数医联体仅停留在技术协作和信息互认的层次上,组织形式相对松散,并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因此效果比较差也很难形成长效机制。 相对而言,紧密型的医联体由于实现了 联盟成员人、财、物统一调配,经济一体化,因此更加容易优化资源配置,如上海瑞金集团就属于后者。 具体操作上,医联体的各级公立医院需要构建知识技能成长链、医疗分工整合服务链、数据链、医联体内部激励机制和患者认同链条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医疗需求。 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服务和临床流程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是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资源运用并提升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 国际医疗卫生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认证体系要求医院具有标准化的患者收治、转诊、出院以及保证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得到连贯和协调的服务的流程。 我国卫计委发布地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各医疗机构应当以病人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设计医疗服务流程简化程序。 基于患者的需求并运用标准化的流程,医院可以协调各项服务和人力资源,促使工作团队有机结合,减少部门间的推诿,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 比如患者预检和标准化的病床分配规则避免了部门之间不必要地用于协调资源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将病人快速分配到合适的病床。 床位实时监控和各科室护理人员相互调配的流程可以帮助缓解部门突发性的患者过多的压力,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确保患者获得安全和恰当的治疗。 有效的出院和转诊制度可以确保患者需求和医疗资源的最佳匹配。 基于早期制定的诊疗和出院计划并结合患者的康复状况,医院得以在恰当的时候让患者出院或者转诊,使其得到适合的支持性或者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院医疗资源也得以释放,向有相应医疗需求的其他患者提供服务。 医疗服务协同的流程则保证了医院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与患者需求相符,同时也保证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获得充分的信息,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 相对于医疗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临床路径管理则是针对患者治疗本身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 基于对患者的诊断,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临床路径管理通过对某些病种的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活动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来规范医疗行为,控制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并优化资源利用。 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在欧美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被JCI列为医院评价评审的核心标准之一。 中国起步相对较晚,1998年后,国内医院开始尝试少数病种的试点工作。 2009年国家计生委正式启动全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3467家医疗机构,共计个科室尝试临床路径管理。 试点工作取得显着成效,显示临床路径管理有助于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效率、规范临床用药、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表7)。 2012年10月,卫计委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未来三年工作目标,要求到2015年末各省(区、市)内所有三级医院、80%的二级医院应当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并逐步增加临床路径管理专业和病种数。 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信息化运用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以及数据库技术来管理信息的存储、获取、分享和运用,支持医疗服务工作以及临床和管理的决策。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政府通过医保对医疗费用更加严格地控制,医院管理变得越发复杂,信息技术成为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 医院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患者医疗护理过程往往需要涉及各个医护专业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的频繁沟通以及各医疗项目甚至是医院之间的协调。 信息技术在不同照护点上可用度的加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沟通,并随着服务和临床流程的不断优化而拓展,支持连贯性的医疗服务。 比如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可以加速住院部、门诊部以及急诊部之间的信息分享,使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便利地看到患者病史了解情况,让患者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减少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让病人重复做检查的可能性。 信息化也有助于保障医疗安全,电子病历以及药品知识库的联网可以对医嘱进行自动纠错,同时也减少了由于错抄错认而导致开药错误的可能性;随时随地可以便利地获取的患者过敏、用药等详细信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作出正确地临床决策;心电信息系统、手术麻醉监护系统则可以准确记录麻醉用药等信息,提高手术成功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电子病床监控体系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调配护理人员,使各个部门得到恰当的人员配置,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医护人员需要遵守的服务和临床流程可以被编入信息系统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找。 另外对于多渠道数据(包括管理、财务、临床以及多医院的数据)的深度挖掘、整合、分析和使用有助于临床和管理决策,助推医院实现智慧转型。 医院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会经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的建立并最终向区域性医疗信息化(RHIN)拓展。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主要针对医院人流、物流以及财流,为医疗工作和管理服务的系统。 临床信息系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临床医护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的系统,包括医嘱处理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系统、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等。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满足了医院日常管理自动化的需要,同时又为临床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流程支持,因而大部分医院始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并逐步过渡到临床信息系统。 另一方面,临床信息系统不仅支持医护人员的日常医护工作,其收集的大量数据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医院服务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以及医疗服务环节中的问题,深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 基于这两者的基础上,区域医疗信息化旨在实现区域性的医疗信息分享,包括医院和医院之间以及医疗服务行业中各机构如医院、医疗支付方和医药设备供应方之间的信息共享。 一些发达国家把运用医院信息系统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放在了支持医疗事业的首位并已先后进入了推进区域信息化的阶段。 美国是医疗服务高度市场化的代表并且信息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000年以后大部分医院已经进入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全院信息系统的整合阶段。 美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医院信息化,在2009年签署的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将约19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用于激励电子病历的推广为区域化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提出建立国家健康信息网络(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并启动专门项目通过建立技术标准和规则来促进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性。 英国实行的是全民公费医疗,因而采取了完全由政府主导的电子病历建立模式。 政府与多家跨国卫生信息机构签署逾60亿英镑的合同以搭建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网基础设施。 我国在2002年的《全国卫生信息化2003-2010年发展纲要》中提出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在2009年的医改方案中更是把建立使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 从之后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到(表8),政府将持续大力推进并投入区域性医疗平台的建设,而医院管理和临床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区域信息化得以实现的基础。 就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状况来看,大部分医院已经建立了HIS系统,接下来HIS与医疗保险以及各种临床应用系统的集成会是主要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CIS系统的普及率还较低,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2013年对1067家医院的统计信息,除了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病区医生工作站系统以及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以外,其余临床信息系统的实施比率均不足50%。 同时该调查关于医院认为最应该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数据显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差错与意外”,“提高临床业务效率支持医院流程再造”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支持医院经营成本核算”占选择比例的前三位,分别为83%、81%和69%,由此可见医院对CIS系统具有较强的需求,医院的CIS建设还将快速推进。 其次,我国医疗信息化存在“信息孤岛”问题。 医院在选择和建立系统之前没有做充分的自身评估和统一的规划,导致医院内部系统之间协调性差,无法发挥系统的潜能;各医院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缺少标准化的电子病历以及业务流程;在供应商方面,研发出来的信息系统兼容性相对较差。 这些因素对下一步医联体内各医院互通互联以及最终的区域医疗信息化也会造成困难。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缺乏规划导致的后期整合方面的难题。 其三,我国大部分医院对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还局限于基本的财务和收费方面的处理,在广度和宽度上还有待拓宽。 如图15所示,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电子病历、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等CIS系统虽然对临床的医护和决策工作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目前的应用率仍然较低。 另外,我国医院,特别是大型的三甲医院在过去十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和管理信息,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和运用可以用于临床流程的设计、财务和临床风险的评估,以深化医院的决策和管理。 然而目前也很少有医院运用数据仓库等智能分析技术来支持决策。

标签: 以患者为中心 以结果为导向的策略 药品推广的未来 以获得最佳治疗成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