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废除文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8 0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爱国学生运动。运动的导火索是北京政府拒绝参加巴黎和会,企图将山东省割让给日本。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并最终迫使北京政府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新阶段开始。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的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趁机侵占了中国山东省。
  •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山东省被割让给日本。
  • 北京政府腐败无能,对日本妥协退让。
  • 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

五四运动的过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10余所大专院校的学生3000余人聚集在天安门,抗议巴黎和会出卖山东省的决定。学生们要求政府收回成命,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驱逐日使。游行队伍遭到军警镇压,数十名学生被捕。

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示威活动。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学生、工人、市民纷纷罢课、罢工、罢市。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北京政府迫于压力,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并向日本提出交涉。6月3日,中国政府拒绝在《凡尔赛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 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 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 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 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这一运动得到的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纷纷举行罢工或示威。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为了使青年继承的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 它来源于中国一九一九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正当主张,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不法权益又被列强窃授于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举行游行示威,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以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的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五四运动中废除二十一条是哪些内容

二十一条的大致内容为:

1、日本独占山东。

2、日本独占满洲和内蒙东部。

3、日本占有中国华中地区和江浙地区的铁路网。

4、日本人全面渗透并掌控中国军/警/政/财主权。

5、中国独占福建。

五四运动历史背景: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914年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即加入了协约国。

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同年9月,北洋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

1、 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

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不仅没有收回,反而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洋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有关于五四运动的作文500字

五四那一年,我正在西安私立成德中学读书。 西安僻处西北,一向是比较闭塞的。 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使西安的一般学生感到国亡无日,于是纷纷自动集合,要求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接着,各中等以上学校开了学生代表联席会议,我代表成德中学参加会议。 这个会议决定:西安市各中等学校学生全体罢课;举行抗议示威游行;组织讲演团,向商人和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劝用国货,等等。 西安学生就这样离开了书斋,走上了街头。 5月下旬,学生们举着“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和“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等旗子,举行了西安市空前未有的示威游行,并且在街头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讲演的学生慷慨激昂,声泪俱下,讲到最痛切的地方,还有人撕下竹布大褂下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等字。 西安学生这种高涨的爱国情绪,受到当地各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使这个死气沉沉的古城苏醒了。 在示威游行之后,为了使学生运动组织化、经常化,我们又在西安学生代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组成了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我被选为会长,邹遵(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牺牲)被选为评议长。 学生联合会还出了会刊,经常报道陕西各地和全国学运情形,提出陕西省学生的行动口号,对当时陕西学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此同时,由北京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 全国20几个省的学生以及海外留学生,都先后行动起来,举行示威游行,通电抗议,查禁日货。 6月3日以后,运动又进入新阶段,首先是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其他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国性的革命运动。 为了表达陕西省学生的决心和意志,并和全国各地学生运动取得直接联系,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推选我和李伍亭为代表到北京请愿。 我们俩便在6月初联袂北上。 新华门前的怒吼 当我们来到北京的时候,正是北京学生运动继续高涨之时。 原来,北洋军阀政府自5月4日后,曾连发两道命令,声称“遇有纠众滋事不服弹压者,依法逮惩”;“其有不率训诫、纠众滋事者,查明斥退”。 在6月4日和6月5日,逮捕了在街头讲演的学生1000余人。 统治者妄想用高压的手段来扑灭革命的火焰,结果适得其反。 统治者的种种倒行逆施,有如火上添油一般,使得斗争的火焰愈烧愈旺了。 当时北京各校代表曾在北京大学红楼开会,并邀请各省市已经到京的学生代表参加,决定到总统府请愿,坚决和反动政府斗争。 大概是在6月5日以后,10日以前吧,确实的日期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时间大约在下午3点钟左右,北京各大学的学生和一部分中学生,集中到新华门前,人数有一两万之多,把西长安街围得水泄不通,要求当时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亲自出来接见学生。 徐世昌避而不见。 警察总监吴炳湘出来说:“总统不在,可以把请愿书留下;时间已经很晚,希望学生回校休息,政府自有答复。 ”但是,学生们不肯上当,坚决表示不见徐世昌,不得明确答复,誓死不回校。 这样一直僵持到晚上10点多钟,人愈聚愈多,有些过往行人,也参加进请愿行列。 特别是一些洋车工人,把一天拉车得来的血汗钱,买了烧饼、茶水送给学生。 这种真诚的支持,使学生们受到极大的感动。 徐世昌看到不见学生不行,才派了他的两位秘书出来传话说:学生可以推派10个代表,到里面受接见。 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 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 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 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 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 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 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 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 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青年杂志创刊词中的提法),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当时把人权和民主当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 后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赛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说,民主和科学一道,是中国共产党历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五四运动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专制的大旗,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民主精神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 现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科学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一样,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条新的思想,第六条就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①[《独秀文存》,第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 ]因此,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发扬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在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大胆地冲破旧传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主张,出现了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并有力地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大解放。 正如毛泽东当时所形容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 ”①[《民众的大联合》(三),《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93页,湖南出版社,长沙,1990。 ]正是这种思想的大解放,使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我国20世纪第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此后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后来所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中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归还中国,同时还提出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 但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 不仅如此,他们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并将其写进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 但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消息传出,举国愤怒。 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 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愤怒的爱国学生痛打了亲日派官僚章宗祥,并放火焚烧了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 军阀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0多人。 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 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 在日本、法国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南洋华侨学生都开展了爱国活动。 6月3、4两日,军阀政府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 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九江及山东、安徽等地的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罢工,上海和全国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后举行罢市。 至此,五四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即从开始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运动,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六三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 6日至10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 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五四运动实际斗争的锻炼,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产主义者。 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的影响 1、政治影响: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革命爆发以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了强大的政治威力,它以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而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因为从世界革命战线看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对中共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3、对学术界的影响: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把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识分子推广到全国群众。 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为一种风气,同时也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时代,使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4、思想方面: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民众的思想解放,西方的各种新思想陆续传入中国,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和政局带来巨大影响。

标签: 1919年 五四运动提出废除文 五四运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