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农业推广项目赋能农民:知识、技能和工具,确保粮食安全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7 0

知识、技能和工具,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推广项目在赋能农民,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改善生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农业推广项目向农民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工具,使他们能够采用最佳农业实践。这些项目通过以下方式对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1. 传播知识

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传播有关最新农业技术的知识,包括作物管理、牲畜饲养和农产品加工。农民获得这些知识,可以做出明智的决策,提高农业生产力。

2. 培训农民技能

推广项目提供实践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农业技术。这些培训涵盖种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控制等主题。农民掌握这些技能,可以有效地管理他们的农田和提高产量。

3. 提供技术和工具

农业推广项目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和工具,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这些包括耐旱作物、高效灌溉系统和机械化设备。农民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减少损失,提高产量。

4. 促进创新的使用

推广项目鼓励农民采用创新技术和实践,以改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创新包括新品种、可持续农业技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农民采用这些创新,可以增加产量,同时减少环境影响。

成功案例

以下是一些成功农业推广项目的例子:

  • 在印度,一项名为“绿色革命”的推广项目通过引入高产作物和现代化农业技术,使该国从粮食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出口国。
  • 在埃塞俄比亚,一个名为“农业转型机构”(ATA)的推广项目帮助农民采用最佳农业实践,从而显著提高了咖啡和谷物的产量。
  • 在肯尼亚,一个名为“小农农业生产力提升计划”(SAPEP)的推广项目通过提供培训和技术,提高了小农户的产量和收入。

结论

农业推广项目对于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向农民提供知识、技能和工具,这些项目使他们能够提高产量,改善生计,并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粮食。在全球努力应对粮食安全挑战之际,投资农业推广项目是明智之举。


机构:央行释放重磅利好,楼市因城施策降首付、降利率都在路上!

中华网财经4月19日讯:央行官网4月18日消息,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23条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其中,《通知》强调,要抓好抓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 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依法合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最大化惠企利民。 要求金融机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对此,中指研究院陈文静表示,首先,因城施策是当前政策主线,多地有望继续下调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

从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延续低温态势,供求两端均弱,购房者置业信心尚未实质修复,市场成交规模降幅明显,房企投资意愿不足。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各地积极落实“因城施策”稳市场、稳预期。

据中指监测,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已有超70城出台房地产政策百余条,主要涉及放松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取消限售、为房企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 其中郑州、兰州、重庆、温州、南宁、菏泽、佛山、赣州等城市优化调整限贷政策,部分城市下调个人商业贷款首套或二套首付比例;另有多个城市下调房贷利率,4月14日,央行邹澜司长回答记者提问时曾指出,“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 ”

此次《通知》明确提出“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预计接下来将有更多城市下调商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优化“认房认贷”标准,多数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有望降至基准线4.6%,二套降至5.2%,通过降利率实现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释放购房需求,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实质性利好。

另外,近期多地疫情反复,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响,《通知》提出“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该措施是对居民的实质性纾困,有利于稳定当前市场预期。

其次,金融机构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不搞“一刀切”,有利于优质项目得到合理资金支持。

根据中指监测,截至2022年3月31日,房企待偿债券余额共计.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合计6888.7亿元,其中信用债余额3305.7亿元,海外债余额3583.0亿元,房企仍处偿债高峰期。 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1-3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8万亿元,同比下降19.6%,为历史最大降幅,其中国内贷款降幅超20%,企业资金压力不减。

《通知》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 去年以来,在部分房企风险显性化后,金融机构出现了应激反应,“避险”情绪上升,企业主体一旦出现违约情况,所有项目融资都会受到影响,误伤了房企部分优质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此次特别提出“金融机构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有利于部分出险企业的优质项目得到合理资金支持。

一般而言,优质的地产项目多分布在一二线和强三线等热点城市,债务结构清晰合理且具有良好的回款能力,此类项目未来资金支持力度或将加大,从而带动企业资金面得到改善。

再是、并购债融资加快推进,加速出险企业出清。

根据中指监测,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房企发行并购债,直接融资超100亿元,发行主体以国央企为主。 同时,多家房企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备忘录,获得并购融资贷款额度。 此外,多家银行及资管公司以发行并购债的方式募集资金。

本次《通知》明确提出“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并购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兼并收购财务顾问服务。 ”未来加大并购债融资支持力度,有利于加快债务违约的房企风险出清。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行业调整阶段,房企对收并购整体持审慎态度,目前房企并购债资金也多用于合作项目。 当下,房企对“自身安全”要求较高,对于标的物选择及出手时机更加谨慎。

近期利好政策频出,从15日全面“降准”到18日央行强调“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楼市信贷环境和调控政策有望加快改善,尤其是降首付、降利率、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等将有效激发住房需求释放。 从行业发展来看,购房需求并未消失,但短期需求端观望情绪较重,预计随着政策逐渐落地,购房者预期和置业信心有望逐渐企稳,而市场恢复节奏仍有赖于疫情的有效防控和各地政策的执行力度。

下为《通知》原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及全国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要求,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通知》指出,要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将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促进金融资源向受疫情影响企业、行业、地区倾斜。 保障留抵退税资金及时准确直达,促进市场主体尽早享受到政策红利。 对于受困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予以支持,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通知》强调,要抓好抓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 用好用足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优化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全力保障粮食、能源稳定供应。 设立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普惠养老机构融资。 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丰富新市民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依法合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最大化惠企利民。 要求金融机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为落实好全国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精神,《通知》要求,发挥好民航应急贷款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支持货运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 金融机构要主动跟进和有效满足运输物流企业、货车司机的融资需求,对暂时偿还贷款困难的,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 对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等灵活就业主体,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经营性贷款支持。

《通知》明确,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和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 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 提高企业跨境人民币使用效率,完善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服务。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 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为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加速落地,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 4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将再投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从全年看,人民银行将总计上缴多亿元结存利润,缴款进度靠前发力,视退税需要及时拨付,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0.1-0.15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 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两项减碳工具,加快1000亿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与相关部门、地方党政和金融机构并肩奋进,扎实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及早释放政策红利,全力以赴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完)

附件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29号文),提出货币信贷、金融服务等30项措施,为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前,受疫情和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 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

(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受到疫情实质影响的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存款准备金考核的容忍度。

(二)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与商务、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银行提升客户获取、风险评价和管控能力,针对企业特点开发动产抵质押和信用贷款产品。

(三)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 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作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末,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稳定普惠小微贷款存量,扩大增量。 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自2022年起,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

金融机构要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更好满足小微企业用款需求。 要细化实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要求,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快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要按市场化原则,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续贷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要积极主动对接征信平台有关的金融、政务、公用事业、商务等不同领域的涉企信用信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

(四)提高对重点地区和受困人群的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机构要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实施差异化的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金融供给水平。

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区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区分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和中长期还款能力,对其存续个人住房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 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金融机构可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

(五)提供便捷金融市场服务。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要进一步优化发行、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提供多种服务渠道,调整部分业务开展方式,强化服务保障。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等要利用前期已建立的“绿色通道”,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发债企业,简化业务流程,适度放宽信息披露制式要求,加大支持力度。

(六)保障基础金融服务畅通。 加强现金管理,确保现金供应和现金安全卫生。 确保支付清算通畅运行,按需放开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限额,延长大额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运行时间,加大电子支付服务保障力度。

金融机构在必要时要采取就近网点办公、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为企业办理审批放款等业务。 要切实保障公众征信相关权益,继续落实好受疫情影响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的有关规定。 畅通金融消费者线上咨询、投诉处理通道。

要建立财政-税务-国库-银行协同工作机制,确保资金汇划渠道畅通,保障疫情防控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各级国库要落实好助企纾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畅通退税资金拨付、退付通道,有效保障退税资金及时、准确、安全直达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尽早享受到政策红利。

二、发挥金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作用,抓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

(七)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产销的金融保障。 用好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工具,适时增加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主体的支持力度。 围绕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 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及时保障中央储备粮信贷资金供给。 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粮食市场化收购,主动对接收购加工金融需求。 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购销、加工等环节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保障。

(八)做好煤炭等能源供应的金融服务。 优化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合理满足煤炭安全生产建设、发电企业购买煤炭、煤炭储备等领域需求,保障电力煤炭等能源稳定供应。 抓实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加大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周边煤电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九)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要主动跟进和有效满足运输企业融资需求。 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供灵活便捷金融服务。 对于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支持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 要用好用足民航应急贷款等工具,多措并举加大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信贷支持力度。

(十)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 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 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

(十一)加大对有效投资等金融支持力度。 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加大对重点投资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加大对水利、交通、管网、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实现实物工作量。 要合理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地方政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要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按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保障在建项目顺利实施。 做好民间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金融支持工作。 金融机构对信贷增长缓慢的省(区)新增贷款占比要稳中有升。

(十二)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债券融资政策等金融政策上一视同仁。 鼓励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构建中长期合作关系,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充分满足民营经济合理金融需求,进一步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或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为首贷、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 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

(十三)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并购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兼并收购财务顾问服务。

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度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

(十四)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 在推动平台企业网络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平台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作用。 支持平台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场景化线上融资产品,向平台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 鼓励平台企业充分发挥获客、数据、风控和技术优势,加大对“三农”、小微领域的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引导平台企业稳步降低利息和收费水平,为受疫情影响的贷款客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最大化惠企利民。 督促平台企业规范开展与金融机构业务合作,赋能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十五)加强对重点消费领域和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 设立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贷款提供再贷款支持,加大对普惠养老机构等的金融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新型消费、绿色消费、县域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丰富汽车等大宗消费金融产品,满足合理消费资金需求。

金融机构要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围绕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丰富信贷产品供给,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激发新市民创业就业活力。 积极创新针对新市民消费、职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健康保险、养老保障、住房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

三、优化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促进外贸出口平稳发展

(十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稳步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鼓励银行将更多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 进一步拓宽结算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相关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

(十七)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融资。 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 进一步便利企业借用外债,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 支持企业以线上方式申请外债登记。 试点地区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可按规定直接到银行办理外债等资本项目外汇登记业务。

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企业原则上应以贸易出口收汇资金偿还。 企业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期收汇且无外汇资金用于偿还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的,贷款银行可按规定为企业办理购汇偿还手续。 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贸易金融产品,提升贸易融资的服务水平,为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十八)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金融机构要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汇率避险需求,支持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降低企业避险保值成本。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强化政银企合作,探索完善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汇率避险业务的担保,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

(十九)优化跨境业务办理流程和服务。 进一步提升跨境业务数字化水平,银行可通过审核电子单证等在线化、无纸化方式,提供跨境结算服务。 银行应提高企业经常项下跨境收付款效率。 鼓励银行丰富人民币投融资产品,便利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和国际合作领域中使用人民币。

(二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增信保障作用,引导保险机构做好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保险理赔效率。 深化政保银企四方合作,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提供更丰富的跨境贸易背景信息和更便捷的核验服务,精准服务外贸企业,扩大保单融资规模。

(二十一)提升投资者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准入标准,简化入市流程,完善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资金管理。 优化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熊猫债)资金管理,熊猫债发行主体境内关联企业可按实需原则借用相关熊猫债资金。 进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办理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登记业务。

四、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政策长期可持续性和政策宣传落地效果

(二十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各单位和各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相关政策,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服务。

(二十三)强化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 金融机构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盘考虑利润、拨备和核销等因素,独立审贷、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持续做好金融支持工作。 要防范道德风险,加强对资金流向、风险情况监测,确保企业合规合理使用资金。 人民银行、外汇局系统各单位要解决政策落地的痛点难点,主动呼应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合理诉求,完善政策落地长效机制。 要通过媒体、网络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及时惠及市场主体。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

2022年4月18日

小日子:科技赋能农业,可行之路在何方?

自古以来,农业便被视为国家之本,民生所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探讨如何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小日子的人们正努力寻求科技与农业的完美结合,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 一、科技驱动,农业翻篇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依赖于人力、畜力,生产效率低下。 然而,在科技的推动下,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自动化的农业生产设备、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精确农业技术等纷纷亮相,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的力量使得农业生产愈发高效,农民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美好。 二、绿色崛起,生态优先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小日子的人们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了土壤、水源的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科技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农民走上一条绿色、生态的农业之路。 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环保产品的推广,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的发展,都在为农业注入绿色动力。 三、人才培养,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才。 小日子的人们深知这一点,于是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掌握现代科技,成为新时代的农民。 同时,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在这些人才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的收入水平也节节攀升。 四、融合发展,共创辉煌科技与农业的融合,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也催生了农村经济的新业态。 以农业为基础,融合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发展农村综合体,打造特色小镇,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来源。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小日子的人们携手共创辉煌。 总之,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虽充满挑战,但小日子的人们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科技赋能农业,不仅为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科技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将书写出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2022工作总结及2023计划【3篇】

1.2022工作总结及2023计划 篇一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启东城 管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精管善治”主题,聚焦城市治理现代化,围绕“三大工作目标”“四大发展理念”“五大工作体系”“六大专项行动”,深化改革攻坚,加快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激发城市管理发展活力。

一是突出“高位协调”,综合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我局牵头的“一委三办”(城 管委、扬尘办、垃圾分类办、环境综合整治办)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做好交办、跟踪、回访、指导等工作,着力构建密切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管理格局,自上而下高位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聚焦“提速增效”,优化城镇管理执法体制机制。 配齐配强镇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从完善城镇管理执法监督体系、强化基层综合执法队伍管理、健全城镇管理执法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开展基层综合执法赋权事项专项评估,按照“谁行权、谁评估”“谁赋权、谁评估”的原则,逐项梳理赋权事项相关情况,提高赋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相关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

三是坚持“完善机制”,网格管理质效显著提升。 按照“地理布局、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以“2+1+N”的模式配置管理队伍,全面构建“分片包干、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的长效管理体系。

(二)*城市沉疴顽疾,推进市容环境整治。

一是狠抓市容秩序整治。 联合公安、市监、街道、区镇等单位成立流动摊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个性化”整治措施,落实“点对点”管理。 强化科技赋能,开发完善智慧市容管理系统,及时发现纠正市容违规行为,落实“三色管理”。 今年以来共劝离流摊余处,处理乱堆放4781处,超门窗7021处,乱吊晒2067处,整改非机动车乱停余辆。

二是统筹推进违建整治。 围绕违法建设“三年清”、公共安全重大隐患“三清”、老旧小区改造等,以建筑安全、消防安全隐患为重点开展排摸整治。 全力保障老小区改造工作,控违拆违有序推进,今年以来共拆除新增违建52起754.21平方米,存量违建452起.065平方米。

三是规范户外广告管理。 修订《启东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管理办法》,出台《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安全应急预案》,开展户外广告安全管理工作,强势推进城区违法违规户外广告拆除工作,拆除楼顶镂空字广告150余处,城区29处跨街广告全部拆除。

(三)创新环境治理举措,描绘碧水蓝天新貌。

一是打好防污攻坚战。 市扬尘办牵头抓总,强化六类现场扬尘污染整治督查,对接扬尘在线监测,加强管控力度。 对建筑工地查处3起处罚7.5万元;对渣土运输车未密闭或抛洒滴漏的查处15起处罚2.63万元;对工地周边管理不到位、未采取密闭措施约谈提醒5起。 开展道路深度保洁,城区86条主要道路580.45万平方米的路面全覆盖、无缝隙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95%,主要道路保洁时间不低于16小时。 严抓餐饮油烟日常管控,完善数据库,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踏勘370多家,发放超排提示函65份。

二是提效垃圾分类管理。 持续推行生活垃圾“三定一督”四分类管理,改建生活垃圾清运点140个。 与建成区304家餐饮单位、机关食堂、商业综合体等签订收运协议,开展餐厨废弃物全域全量收运,并向部分区镇延伸收运工作,平均日收运量达25吨以上。 在113家餐饮单位试点餐厨废弃物自动称重。 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餐厨废弃物流向,有效切断“泔水猪”、“地沟油”的滋生源头。

三是全程监管建筑垃圾运处。 建立城 管环卫联动机制,联合公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擅自处置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违章倾倒、运输扬尘、运输泄漏等污染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各类案件92起。 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2022年12月投入试运行。

(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抓紧落实惠民实事。

一是为夜市提供执法保障。 今年以来受理49起关于摊位摆放、场所搭建等行为的许可申请。 为夜市提供执法保障,对吾悦广场、欣乐城等商业综合体实施夜间巡查。 成立xx大安保维稳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带队,开展专项检查,持续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

二是推进便民疏导点建设。 在欣乐城、吾悦广场、亿丰商城、团结闸、紫薇三村等6处设置便民疏导点,提供摊位数130余个,在早晚高峰期,做好秩序引导、环卫保洁等服务保障工作。 强化疏导点软硬件设施维护,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完善动静交通网络。 加强公共自行车系统运维服务,骑行突破35万人次。 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平台融合,新增停车泊位1420个,推出4个潮汐式开放停车场。 推进共享电动自行车项目,设置点位400余个,3000辆共享电动车已投放运行。 非机动车停车线“划设出新”1.5万余米。

(五)深入践行为民宗旨,法治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法制培训有特色。 制定《2022年度启东市城 管系统人员法治培训方案》,建立常态化培训考核机制,确保每年不少于60学时培训,通过训后闭卷测试、专题理论知识竞赛、线上考试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果,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规范执法有保障。 建立健全两级法制审核机制,完善法制员队伍,出台《法制员管理规定》《行政处罚案卷管理规定》等。 开展案卷评查,出具《行政处罚案件预审意见书》《行政处罚法制审核意见书》,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流程,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三项制度”,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效能和办案质量。

三是执法辅助有标准。 出台《关于明确区镇综合行政执法辅助人员基本招录条件的通知》,规范区镇综合行政执法辅助人员招录工作。 制定《城 管辅助人员现场工作规范》,加强和规范城 管辅助人员现场管理。

(六)坚持___引领推动,锻造过硬城 管铁军。

一是做强城 管___品牌。 画好“同心圆”,打造融___、业务、服务于一体的“城人之美”___品牌。 组建城 管宣传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五进”志愿活动。 用___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基层___力量,将“支部建到中队”,大力培养选拔优秀___担任重要职务,坚持___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 制作“城人之美”LOGO周边产品,展示“城人之美”融合品牌建设成果,___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扩大。

二是抓实___建设。 始终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组织开展“___、“___”、“___”等系列活动。 发放廉政“家书”,共读廉书、同谈廉心,写好心得感悟;围绕“___”,深入开展作风问题查摆整改工作;在“城人之美”大讲堂开设专题课堂,邀请___谈家风建设,集中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开展违规吃喝隐形变异问题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三是激活正面宣传引导。 利用好传统宣传阵地,加强公益广告显示屏、街面商铺电子显示屏等载体的运用。 开通微信视频、抖音等新媒体宣传载体,自制并发布公众号推文171篇,视频30余条,吸引近30万浏览量。 自编自导自演的“快乐的垃圾箱”音乐剧、“垃圾分类做得好,家乡环境换新貌”三句半等节目受到群众喜爱。 开展户外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城 管法治宣传教育在居民群众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行政执法监督形式单一。 常态化执法监督以内部监督为主,还需加强外部监督,如邀请人大、政协、志愿者等参与城 管开放日、座谈等活动。 对于案卷评查上要进一步扩大评查主体范畴,如邀请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专业部门,从业务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审查和指导。

(二)垃圾分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参与垃圾分类程度还不够高,协商机制、志愿活动未能充分发挥,投放准确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2023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一)深入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坚持精准对标,补齐短板,重点抓好市容环境责任制落实、非机动车停车秩序整治、流动摊点及占道经营管控等重点工作。 牵头组织全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着力补齐城市管理短板,打造城区高标准管理路段;深化文明典范城市长效管理,高标准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积极构建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加强对户外广告设施和店招标牌设置的检查指导,开展户外广告治理,不断净化城市视觉空间。

(二)提升城乡垃圾治理质效。 持续推进“三定一督”四分类工作,力争餐厨垃圾收集量在生活垃圾清运量中稳步提升,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制定出台评估办法,建立立体防控网格,落实动态巡查,推动农村集镇环境质量与城市容貌标准同步提高。 督促区镇餐厨废弃物有效收处,建筑垃圾中转调配场规范设置管理,力争垃圾分类区镇和行政村比例达总数80%以上。

(三)全面加强扬尘管控。 持续推行督查交办、责任约谈、工作通报、“红黄绿”牌分级管控、“红黑榜”发布、扬尘案件严罚快处、联合惩戒、源头防控等有效工作机制,完善扬尘类案件会商协调和联动执法机制,持续强化扬尘污染行政处罚力度。 重点围绕省控点周边三公里范围,继续实施全区域、全覆盖巡查督导管理,充分发挥“扬尘一张网”实时监管作用,加大扬尘日常监管力度。 参照示范创建工作机制,启动示范创建工作。 推进成套定型车辆冲洗平台、车辆未冲洗自动抓拍识别系统、围墙自动喷淋系统以及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规范安装使用,确保核心区域、重点区域点位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应装尽装。

(四)持续加强队伍规范化管理。 持续扩大___品牌影响力,发挥出___引领效能,深化城人之美大讲堂培训教育,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推动优秀年轻干部主动向组织靠拢,进一步扩大___后备队伍。 持续开展___“五带头五提升”活动,进一步彰显城 管干部担当作为。 坚持做到公平公正严管厚爱,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归属感,凝聚全局上下工作合力。 提升廉洁意识。 不断完善全面从严治___各项制度建设,细化___建设工作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常态化开展廉政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全力打造清正廉洁的城 管铁军。

2.2022工作总结及2023计划 篇二

2022年以来,上八庙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政府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能,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锚定目标,重点突破,振兴步伐稳健有力。 一是盘活土地资源。 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按照“群众自愿、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原则,采取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在全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2000余亩,把土地承包权量化为股权,投入到专业合作社,按土地保底租赁和效益分红的方式,实现土地“一子落”、产业全盘活,有效实现土地增值、农民增收、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创新发展模式。 采取“政府引导、村委主导、村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实施”的模式,探索“资源利用型、资产运营型、村企合作型、有偿服务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农民收入双强。 科学规划优质粮油、有机果蔬、道地药材三大产业园区,实施零星耕地归整,整理土地1600亩,在窑垭、登文、玉皇观等村连片成线种植道地药材1000亩(其中窑垭村核心园区300亩),完成来凤村优质粮油示范园区1000亩的建设,种植观赏花卉300亩,采摘基地300亩,同时配套完善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组织全镇261名帮扶责任人、4个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100余人对全镇9个村(居)736户脱贫户、11户监测户和5000余户一般农户进行全覆盖走访,动态监测,扎实帮扶。 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围绕“一村一产业”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者融合的产业园区。

(二)统筹推进,迎难而上,基础条件显著改善。 一是补齐场镇短板。 按照“整治见成效、管理上水平、环境大改观”的总体要求,围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农贸市场管理制度,完成了场镇污水管网延伸,登文、季台、三巴、来凤等村污水“千村示范”工程和厕所改造工作,新装路灯200余盏,购置分类垃圾箱40余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二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完善镇、村、组三级路网结构,通过整合资源、聚合资金、项目打捆,共硬化镇、村、组道路106公里,新建微水池70口,整治山坪塘24口,格田整理520亩,坡改梯1560亩,新建小集中供水工程7处,分散供水工程12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以及农户“饮水难”问题。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行政权力服务事项230余项,发挥镇村跑团作用,创新推进“一电便民”服务,切实解决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办事难问题,打通便民代办“最后一百米”。

(三)改善民生,解民所盼,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一是文化惠民深入推进。 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功能,全面完成三巴村村史馆建设和___服务中心建设,做好上八庙镇史编纂工作。 二是征兵工作有序开展。 2022年,春季征兵进站9人,政审合格4人,参军3人,夏季征兵进站16人,政审合格4人,参军2人。 三是社会保障按标落实。 落实农村低保695户1303人,每月保障资金元,城镇低保17户27人,每月保障资金6800元,特困户58户58人,发放困难对象临时救助105户救助金额5.91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279人,每月保障资金2.79万元,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296人,每月保障资金1.994万元。 开展创业培训70余人次,送技下乡活动200余次,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175人。

(四)守住底线,应对挑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做实疫情防控。 建立疫情防控网格173个,组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大数据核查、隔离管控、重点场所督查3个工作专班,严格落实“三盯一”管控措施,利用“两图两表”全员核酸检测等方式,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 二是积极化解信访矛盾。 全镇共排查处理各类信访案件260件(区级领导包案1件、科级领导包案化解0件、市民热线案件0件),受理率100%、满意率99%。 开展专项信访维稳工作9次,共出动维稳人员200人次,劝返信访人5人次。 三是狠抓安全生产。 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加强森林防灭火、消防、交通安全等宣传活动。 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摸排200余次,闭环整改大小安全隐患17起,持续巩固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成效。

同时,在镇___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林业、卫生健康、教育、信息、档案、保密、环境保护、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退役军人等各项工作任务。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脱贫成效需进一步巩固提升。 产业增收成效不明显,群众收入途径单一,主要以外出务工收入,易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导致收入巩固提高不稳定;二是水毁基础设施急需恢复。 受极端天气和多次强降雨影响,全镇多处村组道路垮塌,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三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财政实力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四是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五是场镇面貌改观小,民生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等。 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拿出有力举措,下大力气认真扎实加以解决。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扶”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推进产业发展。 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支撑力,细化《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打破村级壁障,联动发展,实施集体经济“村村通”工程,抓实壮大网格蔬菜产业,建成蔬菜基地5000余亩,大型肉牛养殖场3个,做优道地药材产业园,力争20XX年实现50%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到20XX年,基本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3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 三是持续抓好向上争取和外出招商引资。 加大20XX年镇村项目包装申报和转化开工力度,打好“乡情牌”、念好“引企经”,吸引优秀人才携技术、资金、资源返乡创业,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向农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帮助更多群众实现致富增收。

(二)进一步做实风险防控。 一是做实疫情防控。 以“农村防疫十一条措施”和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操作手册为指引,加强风险地区来(返)乡人员监管,落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强化学校、超市等重点领域及重点人员监测管控,坚决巩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果。 二是狠抓安全生产。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紧盯事故易发的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烟 花爆竹销售点等重点场所的排查监管,持续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消防防灭火培训、交通安全进校园等活动,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针对停建遗留、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排查,对重点人员、群体全面掌握重点涉稳人员的基本信息、思想动态及行踪,逐人制定方案,落实稳控责任人,采取“一盯一、多盯一”措施,确保不发生到区级以上集访、缠访、闹访、越级访、极端上访。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建设。 一是优化便民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提升活动,依托“互联网+”统筹推进便民服务项目,建立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便民服务机构“一站式”功能,实现“最多跑一次”。 充分发挥上八庙跑团作用,代办帮办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事项,提供“随时办、上门办”等服务。 二是加强政府效能建设。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设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 三是全面加强政府作风建设。 全面从严治___,扎实推进___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 厉行节约,树立过“紧日子”观念,加强对各单位、村(居)各项制度和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

3.2022工作总结及2023计划 篇三

白驹过隙,时光流水。 年初的计划还一条条历历在目,转眼很多都变成美好的记忆保存在了关于狮威的档案里,在实践计划的同时反映的问题也是我们总结经验学习成长的关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汇细流,无以成江海。 每一工作的开展和完成都是一种宝贵的积累,也非常感谢公司和领导给我发挥的平台和机会,现就20xx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日常主要工作内容:

1、公司人员情况盘点

目前公司平均年龄32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76%。 截止至20xx年12月11日,公司共有99人。

2、年度招聘情况梳理

1-12月共计联系3783人,安排面试721人,实际参加面试329人,通过面试66人,实际发offer49人,共计入职36人(含其他渠道)。

与通过面试的人员沟通,不能接受offer的主要原因是地点太远和薪资福利无法满足期望。 入职36人其中有5个销售岗位的不满一个月离职,3个海运部岗位不满一个月离职,3个前台岗位人员不满一个月离职。 通过与入职不满一个月的人员沟通,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太远和工作内容无法胜任。

3、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入职后,统一安排公司培训。 学习了解公司发展历史、公司现状与展望、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概况、人事管理制度、薪资制度与福利待遇、从业人员的心理准备、商务礼仪等。

入职培训是新员工学习了解公司业务和做好工作的开端和基础,是新员工入职后的第一课,根据与新员工的沟通,发现入职培训的内容太多时间太短,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入职员工人数少,不便于花太多时间详细讲解,后期专门补发入职培训资料,供新员工培训后进一步消化吸收,积极解答没有讲清楚的相关管理制度和业务知识。

4、年度培训计划实施情况

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20xx年主要是各个部门的流程梳理和业务知识介绍,以及外聘讲师的培训。

培训计划的实施目前主要是公司内部的资深员工和讲师,由于缺乏内部培训师的管理体制,内训师的培训效果良莠不齐,培训效果一般,后期需要加强内部培训师队伍的筛选和培养,先试讲评选,提高授课技巧和效果,打造精品的内训师队伍。

外聘培训方面,由于自己前期沟通不够及时,推进太慢,不得不将外聘培训调整到20xx年,就自己工作的问题做出检讨,后期将积极加强外部交流和沟通,及时反馈相关资讯和信息,以便领导更好的做出决策和判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更好更高效的完成制定的计划和目标。

5、员工活动安排及实施

20xx年主要的代表活动是年初的春茗、团队拓展和野炊、英语邮件比赛、物流知识大赛、读书分享会、山顶生日会等,以及将要开展的圣诞美食汇。

年初的春茗喜气祥和,节目表演精彩丰富,开场秀创意十足,大奖更是惊喜连连,让公司员工深切感受到了大公司大集体的温暖。 团队拓展寓学于乐,让大家在游戏拓展中发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考验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英语和物流两门知识类竞赛,以赛促学让大家通过一次比赛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行业标准和公司标杆,以学习榜样为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各项专业技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开办公司图书角举办读书分享会,让之前的知识比赛有了延续和发展,找到不足和目标的同事可以通过图书角和读书分享会来交流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非常的活动丰富了大家的工作生活,适当缓解了员工工作状态中的疲态,增强了工作的动力和活力。 根据年度的计划基本达到了月月有培训和活动的效果,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开始有点以完成计划为目标,不求效果的状态,疲于应付工作,不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后期在公司领导的引导和教育下,发现自身反映出来的问题,努力调整状态迎头赶上。

6、文化建设和推广

公司的文化建设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20xx年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宣讲会,让公司员工了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狮威员工的心里。

后期主要努力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公司培训和活动中,让企业文化更好的落地,通过开发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加强公司文化制度的建设和宣传,以便更好的达到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这一年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启动,培训活动两条战线全面开花。 20xx年是沉淀和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自己更加稳重和自信,处理日常事务有条不紊。 20xx年更是一个汇纳百川的一年,公司在包容和吸收更多的人才和业务,自己也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慢慢找准重心,通过一次次的培训和活动努力学习和吸收。

20xx年工作计划:

打开20xx这张时间老人发下来的空白考卷,提笔心有千钧重,转身回望窗外思绪万千。 20xx做了好多事,花了好多时间,一到年底心里空落落地。 新的一年,新的计划,想得更好的是,怎么不负时光不负公司不负自己的工作和青春。

1、招聘工作,准备在前

招聘工作是公司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根据20xx年的招聘情况,20xx年要更好的将准备工作做在前,多与用人部门加强沟通,做好充分的招聘准备,扎扎实实做好招聘工作,一步在前,步步,不留后话让人说。

2、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打造更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宣传平台,积极发文让更加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和讯息送到员工的手中。

不在盲目的拉培训搞活动,目标定位成功一个办一个,不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只拿影响和成绩来说话。 充分挖掘培训价值和意义,做到有培训有学习有反馈有结果,一个培训影响一批人,让培训种下的种子,看到花开和结果。

标签: 确保粮食安全 通过农业推广项目赋能农民 技能和工具 知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