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牌差异化:创建独特且识别性高的图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2 0

引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差异化至关重要。一个令人难忘且识别性高的图标可以帮助您的品牌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图标的重要性

图标是品牌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提升识别度:图标作为品牌的视觉缩影,可以快速被识别和记忆。传达信息:图标可以传达有关品牌的本质、价值观和产品/服务的信息。建立情感联系:精心设计的图标可以激发情感,增强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

创建独特且识别性高的图标

创建有效图标需要以下步骤:

1. 确定品牌定位

了解品牌的目标受众、价值观和竞争优势。分析竞争对手的图标,以识别潜在机会。

2. 进行头脑风暴

召集团队成员、设计师和营销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探索不同的概念,并考虑不同的形状、颜色和符号。

3. 草拟设计

将想法转化为草图和线框图。考虑图标的尺寸、形状和线条粗细。

4. 选择颜色

选择与品牌形象相符的颜色。考虑颜色的含义和文化影响。

5. 测试和迭代

征求反馈并对设计进行测试。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图标有效且识别性高。

图标设计原则

在创建图标时,请遵循以下原则:简单:图标应简洁易懂。相关:图标应与品牌形象相关。识别性:图标应在不同尺寸和背景下都容易识别。永恒:图标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过时。灵活:图标应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如网站、社交媒体和印刷品。

使用图标

一旦创建了有效的图标,请战略性地使用它:网站:将图标置于网站的各个页面上,以建立品牌识别。社交媒体:使用图标作为个人资料图片和封面图片,以增加品牌曝光度。印刷品:在名片、传单和小册子等印刷品上使用图标,以强化品牌形象。商品:将图标印在商品上,如T恤、马克杯和帽子,以推广品牌。

结论

创建独特且识别性高的图标是提升品牌差异化的关键策略。通过遵循本文概述的步骤和原则,您可以打造一个能够帮助您的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强大视觉资产。记住,图标是品牌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达信息、建立情感联系并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精心设计和战略性使用,您可以利用图标的力量打造一个真正难忘和有力的品牌。

VI设计意义如何

vi设计的意义

vi设计是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vi设计不仅仅只是表面工程,他更多的是展示企业的内在形象,在为企业打造vi视觉设计的时候,通常是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量身打造出符合市场的需要的企业形象设计,来实现公司的视觉和品牌的全球统一性。

扩展资料:

优秀的企业vi设计的评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是大众群体很轻易的就与其他类似企业识别开来,并且拥有这明显的企业形象特征,最终让企业在市场当中拥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把握住企业在市场当中的位置,最终形成公司的重要品牌财产。

2、优秀的vi还能够向市场传达公司的文化理想,让受众了解到我们认识我们,并且记住我们,以视觉的手法加强公司在群众心目中的印象,而且良好的视觉设计可以让人们第一眼就认为公司很正规很靠谱,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3、用和其他企业不一样的视觉方式手法,让消费者对我们公司推出的产品以及服务,产生最大的信赖感,在通过后期产品的推广运营以及良好的服务,让人们对我们的品牌产生依赖性。

4、vi设计还能对公司的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提升整个团队的活力,没有一个公司统一的形象符号,就好比失去了灵魂的机器,那么我们所能够提供的服务产品也是没有特色的,这对我们团队员工的士气也是一种打击,无法激励整个公司团体。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vi设计

差异化优势创建的必要性

在当前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现代企业为了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发展和保持差异化优势显得至关重要。 企业必须认识到,任何竞争优势都源于与他人的不同,通过发掘和利用独特的资源,填补生态系统中的空白,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才能拓展生存空间和提升竞争力。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需以差异化优势为战略核心,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将外部资源有效整合,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地位。 创建差异化优势是企业遵循“适者生存”法则的必然选择。 这个法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的演化,也适用于商业领域的动态调整。 如果企业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然而,企业的有限理性可能导致盲目跟风,导致市场饱和和利润下滑。 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深入的差异化分析,明确自身优劣势,了解哪些环境有利,哪些不利。 只有在找准自身优势并将其在有利环境中发挥出来,超越竞争对手,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对于可持续发展,创建差异化优势更是必不可少。 随着新技术革命,传统的依靠单一产品或技术的竞争模式已不再适用。 企业必须灵活调整策略,寻找并建立独特的优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确保在无序竞争中生存并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现代企业的关键在于发掘自身的独特价值,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创造竞争优势,这是在当今复杂市场环境中立足和壮大的关键所在。

扩展资料

差异化优势(Differentiation Advantage)引是指一个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满足其特殊偏好的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从而使该企业具有区别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及差异化竞争优势。

想了解设计色彩的要注意哪些?

色彩对视觉有刺激作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设计的视觉冲击力的主要体现吧。 “远看色彩近看花”、“七分颜色三分花”正说明色彩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 人的视觉对于色彩的特殊敏感性,决定了色彩设计在包装视觉传达中的重要价值。 色彩设计教学与包装设计的长期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习设计色彩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的问题。 从以下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总结分析,可以证明色环图的功效所在。 1、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称为色彩对比关系。 色彩对比主要掌握的关键是色彩三要素的对比既: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同时色彩的冷暖对比亦至关重要。 1.1、色相对比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名称,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也是色彩特征的主体因素。 以色相为主的配色,一般以色相环为依据,按照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所成的角度,可分为①同种色5度,如单色相红加黑、白、灰为肤色、土红、暗红等各单色相的配色;②邻近色30度,如红、红紫、紫、蓝紫、蓝、蓝绿、绿、黄绿、黄、黄橙、橙、红橙相邻两色之间的配色;③类似色60度,红、橙、黄、绿、蓝、紫的两色之间的秩序配色;④中差色90度,红、黄橙、绿、蓝紫两色间的秩序配色;⑤对比色120度红、黄、蓝的配色,橙、绿、紫的配色;⑥互补色180度红、绿配色,蓝、橙配色,黄、紫配色。 为了与其他色彩书籍不发生冲突在以上(2-6)五种类型的构成色环角度前后可扩展20度归为此类配色。 总之两色所成角度愈小,色彩的共性愈大,反之两色所成角度愈大,色彩的对比性愈强,调和性愈弱。 ①单色相:无有色相差别,主要应突出明度对比,配色时要拉大明度色阶;②邻近色:色相差别很小,对比微弱,统一性极高,但易显单调,配色时要拉大明度色阶;③类似色:色相差别较明显,对比显著,色相间又含有共同色素,活泼而富有朝气,统一柔和明确,配色时也要拉大明度色阶;④中差色:色相差别明显,对比明快、活泼、热情、饱满的特色,配色时要注意明度、纯度的变化;⑤对比色:色相差十分明显,对比效果鲜明、强烈,具有饱和、华丽、欢乐、活跃的特点,但也易产生不协调感,配色时要注意纯度变化;⑥互补色:一种原色与其余两种原色的间色对比关系,色相差别极大,对比效果强烈刺激,易产生眩目、喧闹与戏剧性的效果,配色时要注意纯度及面积的变化。 1.2、明度对比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差别,只有适度的明度对比才会带来调和感。 配色中的明度感可从高、中、低调子、明度差及综合因素来考虑。 这是对12色相环的补充。 在色相环的基础上,将明度系列分为9个级,最深为1,最亮为9,并划分为三个明度基调: 1—3级暗色组成低明度基调,具有沉静、厚重、钝闷的感觉; 4—6级中明色组成中明度基调,具有柔和、稳定、高雅的感觉; 7—9级亮色组成高明度基调,具有明快、华丽、清朗的感觉。 明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彩明度差别跨度的大小。 短调:相差3级以内的明度弱对比,具有含蓄、朦胧、微妙的感觉。 中调:相差4—5级的明度中对比,具有明确、爽快、清晰的感觉。 长调:相差7级以上的明度强对比,具有强烈、刺激、跳跃的感觉。 运用75% 以上为主面积,可构成低短调、低中调、低长调,中短调、中中调、中长调,高短调、高中调、高长调,最长调等许许多多明度对比调子。 就色相环上的各种纯色而言,具有各不相同的高、低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高明度色加大量的黑后才能达到低明度。 紫色明度最低,中低明度纯色加相当多的白后才能达到高明度。 明度对比配色的优劣决定着包装设计色彩的黑白对比的视觉效果。 1.3、纯度对比 纯度指各色彩鲜艳程度。 纯度在配色上具有强调主题、制造多种效果的作用,根据两色之间的彩度差异所产生的配色方式与明度对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色相环的基础上,将一个纯色与同明度的无彩灰色的相等差按比例混合,可建立一个12等级纯度色系,1为灰,12为最纯。 纯度对比的强弱决定于纯度差。 纯度对比的作用不如明度对比明显,一般认为,一个阶段差明度对比的清晰度等于三个阶段差的纯度对比。 高纯度基调——相差8个色阶以上构成高纯度强对比,产生强烈、鲜艳、明丽的感觉。 中纯度基调——相差5—7个色阶构成高中纯度中对比,产生温和、柔软、沉静的感觉; 低纯度基调——相差4个色阶以下构成低纯度对比,产生脏浊,含混无力的感觉;纯度对比可构成鲜强、鲜中、鲜弱、中中、中弱、灰强、灰中、灰弱等多种对比基调。 纯度高的颜色强烈刺激,使人印象深刻,也容易生产厌倦,与低纯度颜色的配合才能细腻、含蓄、耐着持久。 高纯度色容易引起注意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于包装画面中最主要的位置,还应考虑到因视觉距离的远与近所带来的强与弱的变化。 纯度对比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商品包装的特性。 1.4、冷暖对比 从色彩本身的功能来看,红、橙、黄能使人产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人产生热的感觉。 而蓝、蓝紫、蓝绿能使人血压降低,心跳减慢产生冷的感觉。 橙色为暖极色;红色、黄色为暖色;红紫色、黄绿色为中性微暖色;蓝色为冷极色;蓝绿色、蓝紫色为冷色;紫色、绿色为中性微冷色,从对比的角度来分,凡是离暖极色越近的色越暖。 凡是离冷极色越近的色越冷。 冷暖极色对比为冷暖最强对比; 冷极与暖色、暖极与冷色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 暖极色、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极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为中等对比; 极与暖色、冷极与冷色、暖色与中性微暖色、冷色与中性微冷色、中性微暖色与中性微冷的对比为冷暖的弱对比。 冷暖对比决定商品包装的属性,应认真对待。 对比产生差异,包装色彩设计中没有对比便无精神而言,对比过份则使人眼花缭乱,所以在色彩对比的同时兼顾色彩调和的处理显得更加重要。 2、色彩调和 在色彩的组合与配置中,对比与调和是普遍现象,两者之间存在着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关系。 在配色构成的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因素中,凡是有两个因素类似与接近,就可得到调和的效果;凡是一个因素类似与接近,而其他两个因素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则可得到有一定变化的调和;如三个因素都缺少共性,那么配色是很难取得调和的。 应利用色彩三要素间的强弱变化关系,自然而巧妙地取得色彩的调和。 在色彩关系中增强共性因素,可使配色趋向调和。 2.1、同一调和构成①在强烈刺激的对比双方或多方(包括色相、明度、纯度过分刺激)都混入黑、或白、或灰色使之明度、纯度有所变化,减弱对比,混入越多调和感越强;②在强烈刺激的对比双方或多方都混入同一原色或同一间色使色彩之间产生内在的联系,达到调和;③在强烈刺激的对比双方互混,使双方的色彩互相靠拢也可达到调和,但在互混中要防止过灰过脏;④在强烈刺激的对比双方共同点缀同一色彩或者双方互为点缀,增加共性,取得调和;⑤在强烈刺激的对比双方或多方不调和或色彩含混不清时,用五彩色黑、白、灰或光泽色金银及同一色线加以勾勒,使之既互相连贯又互相隔离而达到统一。 2.2、类似调和构成:①明度、或色相、或纯度类似调和;②明度与色相类似调和;③明度与纯度类似调和;④色相与纯度类似调和;⑤明度与色相与纯度均类似调和;⑥凡是在此色环上相距只有2—3阶段的色彩组合,如5—30—60度配色,其明度、色相、纯度还是含白量、含黑量、含色量的均能类似调和;⑦明度对比中的高短调、中间短调、低短调,纯度对比中的灰弱对比、鲜弱对比、中弱对比,在色相对比中类似色的配色均能构成类似调和。 2.3、秩序调和构成:①明度秩序调和,纯色加白或加黑,可构成以明度的渐变,等级越多调和感越强;②色相秩序调和,红、橙、黄、绿、蓝、紫所构成的色相秩序,无论高、中、低纯度秩序均能获得以色相为主的秩序调和;③纯度秩序调和,同色相同明度的纯度秩序调和, 同色相不同明度的纯度秩序调和,即选一纯色再调一与之明度相同或不同的灰互混,同样可达到调和;④补色、对比色秩序调和,补色、对比色互混、补色对分别加白、分别加灰、分别加黑使之形成秩序调和,所分的等级越多调和感越强; 2.4、互补色调和构成①在强烈刺激的补色对比双方扩大其中一色的面积,以占有80% 优势的量以获得调和;②用分离补色的配色方法使之调和;③互补的双方改变其中一色的明度、纯度取得调和;④互补色双方渐变、互混、间隔都可达到调和。 2.5、主面积调和构成主面积达到75%,画面会构成以主面积为基础的主色调,可以达到调和的效果。 ①色彩明度平衡调和面积如下:黄 :橙 = 3 :4,黄 :红 = 3 :6,黄:绿 = 3 :6,黄 :蓝 = 3 :8黄 :紫 = 3 :9,橙 :蓝 = 4 :6,红:绿 = 6 :6,黄 :红 :蓝 = 3 :6 :8,橙 :绿 :紫 = 4 :6 :9。 ②补色明度平衡调和面积如下:红 :绿 = 1 :1,橙 :蓝 = 1 :2,黄 :紫 = 1 :3眼睛需要全色相,七色光、三原色、黑、白、灰、互补色都是全色相,互补色调和如果处理好了,其他色彩之间的调和关系就会迎刃而解了。 3、包装设计的色调确定 色调在设计色彩学中是指一个色彩整体构成倾向的总概念,即一件包装设计作品中全部色彩所组成的总的色彩效果,是一个色彩组合与其他色彩组合相区别的体现。 构成一幅主色调的画面一般主导色约占75%,衬托色约占20%,点缀色约占5%。 3.1、色调的类型 色调形成是由色相、明度、纯度、令暖、面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主要因素起主导作用,就可称为某种色调。 鲜明色调:华丽、鲜艳,多用于运动用品、玩具、食品包装; 明色调:清澄、明丽,适用于多种包装; 强烈色调:较鲜明色调,略带浊味,用于多种包装; 黑色调:坚硬、沉深,具有沉稳感,可用于多种包装设计; 暗色调:较深色调暗重、稳定、深沉多为传统产品包装设计采用。 深色调:较强烈色调深暗、浓重、厚实,适用于多种包装; 暗灰色调:接近黑色,但具严肃、细密感,在包装设计中应慎用; 中灰色调:中性、稳定、枯萎、含混,具有端庄感,在包装设计中应慎用; 灰色调:含蓄、细腻,可为多种包装设计采用; 浅灰色调:较粉色调稍暗、朴素、单纯,多用于工业产品包装; 浅色调:间于粉、明色调之间,朦胧微妙,多用于化妆品、食品包装; 粉色调:含有较多的粉色,柔和、纤细,多用于儿童用品、内衣、卫生用品包装; 白色调:清朗、透明,具有现代感,几乎可用于任何包装设计; 3.2、色调的构成方法 色调的构成应从诸色块的构成关系角度出发,抓住色彩节奏与韵律,巧妙有机地调度,各种色彩,按照一定的层次与比例,有秩序有节奏地彼此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而多样与统一仍是色块处理、色调构成的基本法则。 3.2.1色彩的面积 色彩之间在数量上的多与少、大与小的比例差别决定了色调的倾向,突出任何—种明度或纯度因素的色相面积就无疑是强调了与之相联系的色调倾向。 同一种色彩,面积大则光量、色量亦增强,易见性高,稳定性大;面积小则光量、色量亦减弱,易见性低稳定性小。 尤其是许多对比色、补色本身并不调和,但改变面积比例后则十分协调。 面积对比还体现在色块的分割运用上,如把等大的补色分割成许多小条、小块、小点再作交叉排列,其色彩效果与大面积并置就截然不同。 一般认为,较强的色可缩小面积,较弱的色可扩大面积,如在构成中使用了与调和比例不同的面积关系。 有意识地将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 3.2.2色彩的均衡与呼应 不同形状的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块处于不同位置,给人的“重量感”是不尽相同的,深暗、鲜艳对比强烈,暖感的色块感觉较重,浅淡、模糊、对比软弱;冷感的色块感觉较轻,前者应处于基准中心后者可距基准中心稍远,在构成中应注意它们之间疏密关系的力的平衡与稳定。 任何色块在构成中部不应是孤立出现的,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的上下、前后、左右诸方向彼此互相呼应。 并以点、线、面的形式作出疏密、虚实、大小的丰富变化。 3.2.3色彩的主次 色调构成应根据内容、图形、效果,分色彩的主次关系,即主导色、衬托色、点缀色。 ①主导色、占画面面积75%左右。 高纯度的色相十分抢眼,视觉诱惑力强易成为主导色;面积大的色块充满空间,视觉效应性大易成为主导色;主体形象的色彩有视觉的特殊吸引力,易成为主导色;中心位置的色彩影响整个色彩的构成,也易成为主导色。 ②衬托色、占画面面积20%左右。 色彩的衬托主要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对比,主要形式有:明暗衬托——用较大面积的亮色(或暗色)与较小部分的暗色(或亮色)进行对比;冷暖衬托——用较大面积的冷色(或暖色)与较小部分的暖色(或冷色)进行对比;灰艳衬托——用较大面积的灰色(或艳色)与较小部分的艳色(或灰色)进行对比;繁简衬托——用较繁杂的色(或简洁的色)与简洁的色(或繁杂的色)进行对比。 ③点缀色、占画面面积5%左右。 点缀色具有醒目、活跃、生动的特点,在构成中“平中求奇”、“锦上添花”,应注意其位置与面积关系,可在暗色(或明色)中点缀明色(或暗色);冷色(或暖色)中点缀暖色(或冷色);灰色(或艳色)中点缀艳色(或灰色)。 主导色、衬托色、点缀色是互相对比与依赖而出现的,它们与面积的关系是灵活与丰富多变的,有十分微妙的转换性,与神奇的动态过程。 3.2.4色彩的渐变 渐变是指一种色按一定比例有规律地逐渐转变到另一种色的连续过程。 色彩渐变在构成中能使对比色趋于缓和,表现光感、层次、距离,并突出重点。 渐变的种类有色相渐变——邻近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相的渐变;明度渐变——无彩色黑、白、灰渐变,同种色的明暗渐变;纯度渐变——纯色至灰色的渐变、补色互混渐变等。 4、包装色彩的视觉与功能性 色彩的视觉性效果,要求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内在统一,在两者有机融合的条件下,将商品性内容与销售策略巧妙地以色彩展示出来。 4.1、识别性 包装的色彩计划实施应配合企业识别系统或品牌识别系统的色彩计划,成为决定竞争品牌彼此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如使消费者提高色彩识别能力与巩固记忆力。 在世界名牌胶卷中,柯达的黄色、富士的绿色、柯尼卡的蓝色、三菱的红色等,均是利用色彩来扩大彼此的差异,增进了各自独特的视觉作用。 塑造强烈的诱目性与辨认性,利用色彩的识别性,进行明确差异化的包装设计,可强化产品特性。 4.2、形象色 对于某些商品,几乎是一看到包装的色彩,便知道是什么产品,这是因为使用了形象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 形象色主要用于食品和饮料一类的包装中,如桔子汁、咖啡茶等的包装,有较强的直观性,便于选购商品。 包装色彩与商品内容及品质性格有着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各类产品都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根深蒂固的“概念色”、“惯用色”与“想象色”,色彩的形象化就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内容的判定。 因此,贯彻形象色战略是十分重要的。 如日本可尔比斯公司的果汁包装设计,明确以紫色代表葡萄汁,黄色代表风梨汁,绿色代表芭乐汁或柠檬汁,明确的说明了商品内容。 如市场所见的咖啡包装设计的色彩效果,集中于色彩形象尺度表“温暖、强烈”象征的红、茶、褐、黑等色。 而女性用品中,高明度的柔和色是惯用的“固有色”,以“柔和、淡雅”的格调迎合温婉轻柔的特性。 同时为了强化差异性,也采用色彩强烈的配色。 所谓商品形象色,一是泛指不同商品在人们印象中的固有色;二是泛指不同大类之商品的包装上,所惯常使用,能促进销售和便利使用的色彩或色调。 有些色彩,会给人以甜、酸、苦、辣不同的味觉感,以致不同的嗅觉感受。 如深咖啡色、奶油色、点缀少量的黄绿色比较甜蜜,是引起食欲的颜色。 因而食品类的包装普遍采用暖色系的配色,如果硬要“标新立异”用灰蓝色调设计饼干的包装,用银灰色设计午餐肉的罐贴,势必使人初看之下发生误解,细看之后产生减退食欲的恶感。 美国一家无人售货商店发现肉类的销售量下降,是因为店里新安装了一扇蓝色的窗子,蓝色与肉的暖色相混合,使肉类看起来有腐烂变质的感觉,可见色彩对包装设计的促销所起的重要作用。 4.3、象征色 色彩的个性与产品及企业的特点能够相通,并借助人们的观念、认识和共同的心理联想所能理解的颜色,运用包装和企业形象(标志)的设计,这类颜色称为象征色。 特殊的商品需以特定的色彩加以标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起着保护商品、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功能。 如以不同的色区别不同种类产品系列包装:洗发膏的中性、浓性、淡性分别以粉紫、粉红、粉绿三色区别化学成分或功效,护肤品有适用于中性、油性、干性皮肤的差异,也应用不同色彩作相应标示色,但在面积形状位置上应加以规范化。 如红色用于药物包装,暗示是滋补性药物,而蓝色和绿色的则暗示是消炎、清热药物。 又如象征冷暖的蓝红二色,可用于象征电风扇厂、制冷设备厂的企业形象,可作为企业的标准色。 目前在国际上流行的某一企业或公司的标准色及标准系,大都是用象征色。 企业的标准色有单色、双色和三色以至更多,单色标准色,容易产生明确而强烈的印象,彩度应饱和。 如“可口可乐”的标志只用了一套红色。 两色标准色个性较强,运用得好,明视度最佳。 如“百事可乐”标志用了蓝、红二色。 三色标准色是最有调合作用的标准色,能满足视觉要求。 如“富士胶卷”的标志用红、绿、黑三色,并以绿为主色调。 同一企业(公司)的产品繁多时,需制定一套标准色,用系列产品的包装设计。 运用企业的标准色和标准色系,可以区别于同类产品,以提高传递产品信息的速度,有时只要见到那几种色,便知道是什么商品,这是由于颜色的识别性一般比图形和文字的强,这样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推销。 4.4、知觉性 包装设计的色彩必须依据色彩学规律及各种调查资料,求取符合明视性、诱目性、易读性、嗜好性、趣味性等生理知觉条件的色彩。 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的色彩效果使包装在品牌竞争与多样化的展示中脱颖而出,以严谨的色彩设计,区别不同内容的产品。 如利用包装图案的同时并列,制造波浪形的连续图案,以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 如罐装碳酸饮料的色彩设计,从形象尺度表中可发现偏向于柔和的配色居多,尤其以青、绿、蓝的凉爽色调更易将饮料清凉解渴的特性显现出来,而采用红、橙等暖色系的包装,主要作用就在于强调视觉的差异性。 又如罐装啤酒的包装在色彩形象尺度表小,可以分析出两极化的色彩计划:强调传统风味、保持厂牌特征的采用浓烈的黑色、茶褐色、藏青色、墨绿色;强调创新生活形态,针对新消费青年的则将采用大红、金黄、粉绿、鹅黄等色,以迎合消费者的色彩习性和心理,增强视觉冲击力,促进购买力。 关系元素进行构成,与图案设计中的连续纹样极为相似,重复的构成方式产生单纯的统一感,效果平稳、庄重,可以给视觉留下反复深刻的印象。 4.5、整体性 包装设计效果的好坏,最终是由色彩来体现的。 首先要处理好单个包装的整体关系,应注意四个乃至六个面的连续展示效果,以及远近距离上的视觉效果。 还要考虑“商品的货架冲击力”“造成与众不同”印象。 包装设计的用色要尽可能做到明快、简洁;纯色相比混色,其对比较强,显得有冲击力,套色少比套色多更醒目,以减少造成视觉混合的不良后果;能用二色时则无须用三色,这样的用色决不意味着单调和贫乏,而是更经深思熟虑、深刻提炼,能做到言简意深,百看不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6、商品性 在人们的印象中,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色彩形象,这一点,在色彩名称中即有典型性的反映,如: 以水果命名的——桔子色,柑桔色,李子紫,桃红,苹果绿,葡萄紫,柠檬黄等。 以植物命名的——咖啡色,茶色,豆沙色,柳绿色,嫩草色,玫瑰红,郁金色,花青等。 以禽兽命名的——鹦鹉色,黄莺色、银鼠色、鼠灰色等。 以金属矿物命名的——铁锈红,银灰,煤黑,金黄,紫铜色,青铜色,铜绿色,宝石蓝,石绿,石青,钴蓝等。 其他——天蓝,海蓝,肤色等。 天然品的色彩也是如此,各种工业制品,也是类似情况的。 大类商品的习惯色调: 机电产品——讲求科学,实用与效益。 多用稳重、沉静、朴实的色调,稍加有活力的纯色,如用红,黑,蓝色,给人以坚定耐用的感觉。 服装——讲求时式与适合,除大路货和童装外,均取高雅的含灰色调。 男性,显示活力强,有气魄,粗犷有力;女性,则取和谐,柔和的色调,烘衬温柔的女性美。 食品——安全、天然与营养,多用咖啡、红、橙、黄、黄绿等暖色系列。 化妆品——护肤美容,多用高明度的素雅色调。 如淡红、淡黄、淡蓝、淡绿、淡紫、淡灰等,看到淡淡的桃红色,给人以健康,优雅与清香感。 玩具——兴趣与活泼感,多用鲜艳活泼的原色、间色、补色、对比色调。 药品——安全与健康,多取中性系列,偏冷色调,给人以安宁不躁之感;蓝色,银色,给人以安全感;浅红,金红色,给人以元气、阳气、健康与活力的感受。 包糖衣的各种药片选用何种颜色,参照上述各种色调来考虑。 在国内有一个俗成的习惯: 咖啡色与红色——营养、滋补类药物; 蓝色或绿色——镇静、镇痛、安眠、降压类药物; 黄色与浅绿色——消炎类药物,如止咳化痰剂、含凉性的清热解毒剂。 白色——驱虫药。 旅游、航行——愉快、安适,多用中性系列。 蓝、绿色调给人以安全、恬静的舒适感,暖色则给人以温暖、愉快的感觉等等。 商品的习惯用色,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体现商品本身的性能、用途和色彩;第二,买家对商品的使用考虑与色彩感受;商品的色彩倾向性,就是这两者的恰当综合——即符合商品本身的性能,色调,更能促进社会对商品的好感与认识。 这就是要求设计家要在熟悉产品与消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色彩的感情,从中找出恰当的色彩语言。 习惯色还只是“共性色”一定要在同中求异,突出具体某一商品的个性,还需找到最为适合的“个性色”与个性化的色调。 4.7、特异性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包装色彩的应用,一是要迅速传递产品信息,二是要防止市场上的信息干扰。 为此,在包装设计中,有时为了“货架冲击力”可运用不合常理的特异手法,以期待成为竞争的优胜者。 如有人将“乌龙茶”的包装盒改用黑色,打入国际市场后,收到良好效果。 这主要是在充满深绿和褐色的茶叶包装中突然出现一种黑色包装,自然成了视觉中心,从而引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并得以排除其它信息扰。 在服装上讲究的流行色,已影响到商品的包装。 如法国的高档化妆品包装,采用了过去流行的黑、白二色,这迎合了喜欢新潮流的男女青年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了化妆品的销售。 在今后的包装设计中,仍不可低估流行色的作用。 综上所诉,包装设计色彩最终要解决的还是配色问题。 配色是将两种以上的色彩加以配合安置,使其组合后产生新的视觉效果。 色彩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某一色彩必受其周围其他色彩的影响,是相互比较而产生,相互依赖而存在的。 单独一种颜色并没有所谓的美与丑,只有在两种以上的色彩互相比较时,才有美或不美的效果出现。 色彩配置通过各种对比与调和手法形成各种色调变化,是包装色彩设计的实质性的技术实施手段。 结论:包装设计之前应作色彩整体规划,从企业标准色、商品的功能、市场同类商品的竞争色彩,本商品独具魅力的特色及计划所达目的性出发,以色彩审美规律的运用贯穿始终,在用理性来控制色彩效果的同时,不忽视色彩的感性认知经验,根据设计者个人的审美经验,所产生的色彩感觉对设计作出解释,最终达到配色的完美。

标签: 创建独特且识别性高的图标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提升品牌差异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