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革命的路线图:新能源汽车推广意见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0 0

引言

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交通运输领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推广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知》重点内容

《通知》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重点内容:调整财政补贴标准。对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和燃料电池乘用车分别给予每辆最高3万元、1.5万元和2.5万元的补贴。延长补贴期限。补贴政策从2022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优化补贴申报和发放流程。采用在线申报、大数据审核和资金直达企业等方式,提高补贴申领效率。加强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完善的补贴资金管理体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意义

推广新能源汽车具有深远的意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新能源汽车不使用化石燃料,行驶过程中不产生尾气排放,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和呼吸道疾病。促进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新兴战略性产业,其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创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高度依赖进口石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

“碳达峰、碳中和”对出口企业意味着什么?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中国正在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级别绿色革命,并且要在其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完成这一目标,亦是经济问题。 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更关系到未来国际贸易的趋势。 01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和信心中国对全世界承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承担社会责任和全球环境义务的体现,但客观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许海亮分析,挑战来自4个层面。 第一,碳排放与发展权息息相关。 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中国人均GDP相比发达国家仍然比较低,这意味着在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势必要排放更多二氧化碳。 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此阶段,在21世纪前后完成了碳高速排放期,而中国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碳排放高峰“拐点”还未到来。 第二,中国碳排总量大,GDP增速高,对减排形成很大的挑战。 从绝对规模看,2011年至今,中国都是各国家和地区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总最大的,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从增速看,2015—2019年,中国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2%,高于全球同期的平均增速0.8%,因此,要实现目标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第三,中国的碳排放来源很大程度上与能源结构有关。 目前国内碳排放量的来源80%以上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者在2020年的碳排放量占比分别达到71.11%、14.93%和5.83%。 要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这需要用能侧的电气化改革,也需要新能源成本的持续降低与电网消纳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过,相关变革已经开始在中国实践,比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第四,要摸排现在的碳排放,碳盘查、碳审计等工作涉及各个区域、行业、企业,既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也是一个巨大的成本。 比如,摸排哪个省、哪家企业碳排放量比较大,甚至每个地区、每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多少等。 因为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确定减排方案,首先要知道排放边界、排放来源以及排放量等。 从这个角度说,第三方机构可以帮助企业排查碳排放量、碳排放来源等,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十分必要。 尽管困难重重,但许海亮对中国能完成承诺保持信心。 在政策上,国家已经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光伏、风电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将保证绝对优势占比;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都对“碳达峰、碳中和”概念有了深刻的见解和共识,甚至很多企业制定了相关路线图。 02对于企业国际贸易意义重大对于全球贸易来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国内企业进行跨国贸易意义深远。 “碳足迹”已成为出口强制性要求“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国际贸易运行的重大趋势,企业能否达成 “碳达峰、碳中和”将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存在一些政策性壁垒,最早体现为产品的安全合规性,随着“碳达峰、碳中和”逐渐成为国际大趋势,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产品的环境保护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某类产品进入某些市场区域时, “控碳”已经成为强制性要求。 比如,对于动力电池产品,2021年欧盟新法规已经增加了“碳足迹”的要求。 新法规要求, 电池的碳足迹必须经过第三方强制验证,自2024年7月1日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相关产品才能投放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碳足迹”不仅仅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更包括上游各材料生产制造、运输等各环节的碳排放汇总。 这就要求生产企业不仅要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还要求使用的上游各种材料符合碳足迹要求,实现全产业链的碳足迹控制、细化、执行和记录。 未来,国内企业和产品必须做好“碳足迹”方面的功课,否则,无论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还是在海外建厂,都可能会面临困难。 助力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全球要达成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企业势必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必然会把 “碳达峰、碳中和”与节能减排的要求延伸到自己的供应链上,因此,跟不上节奏的供应商很可能在供货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一方面“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排放、资源型)的企业会通过商业化的选择逐渐被挤压出市场,以支持 碳高峰“拐点”的到来;另一方面,针对“碳中和”,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供应链上考虑使用节能技术和降低能耗,是必然无法绕开的路。 诚然,企业 “碳达峰、碳中和”之路离不开大量的投资,但企业不要把其看成是某种负担,实际上它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 因为先进技术必然带来对节能技术发展的天然需求,而节能技术发展了,才可以促进先进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普及。 那些掌握了先进节能技术、原材料和产品的企业,可以打造绿色环保的新护城河,让升级后的产品在全球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一个企业对环境的贡献越大,未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品牌溢价的能力就越强。 从更高层面看, “碳达峰、碳中和”将反推国内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降低“中国制造”的成本,延缓制造业外流的趋势,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03助力企业扫清“绿色障碍”当前中国氢能蓄势待发,拥有氢能生产领域全球最大的规模。 鉴于此,“TüV南德绿色氢能”认证标识应运而生,保障了氢气在生产、运输、加注及应用过程中的低碳排放,也提供了“氢经济”从源头开始的“去碳化”及可持续发展认证。 在外贸领域,针对外贸商品 推行“碳标签”制度正在成为风向。 在后续的生产经营和贸易活动中,对企业和产品进行“碳标签”认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视化的“碳标签”与企业的销售额、就业、税收等挂钩,构成了企业品牌的必要组成部分,TüV南德支持企业的“碳管理”成果以公正、专业和便利的方式展现在商业贸易间,进而帮助企业在融资时获得优势。

既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很高,那为何我国要坚持实现呢?

碳达峰、碳中和,这两组词语是近期各大媒体的“热宠”。 尤其是我国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办碳市场启动仪式后,这两组词语更是成为关心能源领域发展人士口中“必然出现的词语”。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呢?

碳达峰、碳中和,是新词。 其中,碳达峰的意思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某一个时间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然后逐步下降。 即是“能源消费中,碳排放曲线中的峰顶和最高值”。

碳中和,指的是:碳的排放与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减少碳排放行为之间形成“中和”,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通俗地说,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等,正负抵消,净和为零。

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很高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难度是不同的。 比如,对那些以发展观光旅游业,现代金融业等服务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来说,他们的制造业占比很低、很低,尤其是不用发展高耗能产业,实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相对较低。

但像咱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难度很高。 因为,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仍在进行中,制造业依然占据较大比例,对能源依赖程度很高。 尤其是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相对不足,而煤炭资源却非常丰富,碳排放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抑制。

此外,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我们生产的商品满足了其他多国、地区企业和居民的需求。 对外贸易依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依然是解决大量就业人口、提供税收的重要途径。

更加重要的是,我国还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们有继续提高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有继续提升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需求,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离不开充足的制造业。

难度很高,那为何我国要坚持实现呢?

按规划,我国大约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离碳达峰实现目标已经不到十年了。 按照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结构特性来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较高。

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绿色革命。 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作为负责任的经济大国,我国坚定地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点目标,无疑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强劲支持。

南生还认为,“碳达峰、碳中和”还将引领一场新的投资热潮,并有望成为推动全球各国、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转型的驱动。 这是一场涉及数万亿美元,甚至是数十万亿美元的新兴市场,并将诞生无数相关商品。

谁能在这场投资、研发热潮中占据主动和主导地位,必然将会推动一批企业壮大起来,将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池、充电桩、氢能、生物质燃料、节能和智能家电、绿色建筑等等领域形成新的庞大市场。

不仅如此,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还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多个经济、科技大国正在积极争抢的焦点,是给未来建立新领先优势的制高点。 这么重要,我们中国怎么能够缺席呢?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助力建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鲁班软件参加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

在中国科技与绿色转型的交汇点,鲁班软件引领建筑领域迈向双碳新高度</

2023年8月15日至16日,一场瞩目的绿色盛宴在浙江省湖州市拉开帷幕——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 此次大会,由中国科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浙江省政府联合主办,以“聚焦绿色低碳创新,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为主题,汇聚了全球顶尖的院士学者、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共同探索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新路径。

在大会的分论坛中,数字化转型的绿色脉动</研讨会在16日精彩上演。 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明受邀出席,作为圆桌对话的关键角色,他与一众专家共同分享了数字化如何驱动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实践洞察。 在“科创中国”投资联合体和咨询委员会委员兰宁羽的引领下,他们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机遇和挑战。

建筑行业的绿色革命</,鲁班软件以其深厚的专业底蕴,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设计阶段,以BIM技术为核心,鲁班软件通过BIM正向设计与深化前置,致力于推动减碳与低碳设计,致力于打造近零能耗的建筑典范。

在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道路上,鲁班软件的智慧建筑运维管理平台崭露头角。 它集成了AI优化控制的能源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管理环境、设备能源,实现了高效能利用。 更进一步,平台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分析能耗数据,挖掘节能潜力,助力碳排放管理的精准化。

而鲁班软件的双碳SaaS平台,如同绿色转型的数字助手,内置了国家24个行业的排放核算工具,一键式支持碳核算和核查,简化了企业的碳管理流程,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和便捷。

在同期举办的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展上,鲁班软件以其前沿的智慧工地技术、企业数智化碳管理和数字建筑解决方案,展现了公司在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实力。 未来,鲁班软件将持续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实现建筑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创新策略和实践案例,共创“可计算的未来,绿色宜居的城市新景象”。

标签: 绿色革命的路线图 新能源汽车推广意见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