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推广的趋势与挑战:了解最新策略和应对重大障碍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8 0
引言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外贸推广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需要采用有效且不断发展的策略来接触目标受众并推动销售。本文将探讨外贸推广的最新趋势和挑战,并提供应对这些障碍的实用建议。外贸推广的趋势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正在彻底改变外贸推广。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平台和搜索引擎优化 (SEO) 等数字渠道已成为接触全球买家的关键工具。企业需要拥抱数字化转型并投资于这些渠道的战略性内容和定位。内容为王内容营销在吸引和留住潜在客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创建引人入胜、信息丰富且相关的在线内容,以建立品牌知名度、建立信任并推动转化。个性化体验买家希望获得量身定制的体验。外贸推广人员需要利用客户数据和分析来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这可以包括个性化的电子邮件营销、推荐引擎和动态网站内容。视频营销视频已成为外贸推广的有力工具。企业可以通过使用产品展示视频、客户评价和行业专家访谈来吸引视觉买家。视频可以帮助建立品牌知名度、建立信任和促进销售。人工智能 (AI)AI 正在以多种方式影响外贸推广。它可用于自动化任务(例如电子邮件营销和社交媒体管理)、分析数据并提供个性化推荐。企业可以利用 AI 来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和做出更明智的营销决策。外贸推广的挑战语言和文化障碍与全球受众进行外贸推广面临着语言和文化障碍。企业需要本地化他们的内容、图像和营销活动,以与不同文化的买家产生共鸣。激烈的竞争外贸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差异化产品、卓越的客户服务和创新的营销策略来脱颖而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不确定

如何应对非关税壁垒

问题一:如何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它具有隐蔽性、直接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外贸出口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长期以来,非关税壁垒相关知识的研究在中国是薄弱环节,未引起足够重视,从而给中国外贸出口造成巨大损失.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应更加重视对非关税壁垒的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外贸出口和经济建设. 外经贸部数据显示:仅1997年一年因技术不合格被退回的产品总值达6700万美元。 1997年至2000年间,因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而受阻的出口产品总值达700亿美元,几乎占了我国出口总额的近25%。 概括地说,就是中国加入WTO后,货物贸易谈判少了,服务贸易谈判多了。 而在服务贸易谈判中最大的障碍又是非关税壁垒,而这其中最难克服的又是技术性壁垒,因为发达国家标准制定早、条款多,很多发展中国家达不到这些标准,所以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国加入WTO是分享其规定的相关平等条款,但并不等于我国会在非常公平的起点上与发达国家开展竞争。 对非关税壁垒的认知 从1986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马拉圭回合谈判开始,关于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投资保护、投资政策,包括互联网等已被提到各成员国的谈判日程中。 单纯从关税的降低来寻求贸易的平等竞争已远远落后于时代进程的发展、即非关税壁垒。 目前在贸易管理或贸易保护中实施的一些政策规定,如许可证问题、配额限制、贸易保护、投资政策等,这些都被称为非关税壁垒。 我国已签署了加入WTO的减让一览表,就配额、许可证条款做出了承诺。 我国与美国的纺织品配额将执行到2005年12月,有5年的过渡期;与欧盟关于丝绸制品、棉布制品的主动和被动两种许可证都将执行到2008年。 这些都是在时间上予以限制,到期后必须降低或减少或取缔这些保护措施。 目前,我国与美国、欧盟还未签署关于市场质量检测互认协议。 对我国的出口产品经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检测后出具的检测报告,进口国海关不予承认。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该怎么办呢? 技术壁垒如何应对 技术壁垒当中产品质量标准的数据,如欧盟对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了有10万多个,其中仅德国的工业标准就有1.5万多个。 日本有工业标准9000余种,农产品标准400种。 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产品的检测与认证。 产品认证其实包括产品检测与产品认证两个方面。 不是所有产品出口都需要做认证。 有些产品出口获得相关实验室的检测报告,通过数据分析说明该产品已达到进口国家标准就足够了。 有些产品是必须要认证的,是强制性的,如美国的UL、FCC、纺织品中的色牢度、阻燃条款等方面的分析是强制性的。 美国FDA对限制食品进口的条款是最苛刻的。 即使这样,只要检测报告证明产品质量达到FDA规定标准,便可进入美国市场销售。 若产品不交送FDA认可的实验室做检测,企业也不清楚其产品能否达到美国FDA规定的标准。 如出口产品已运抵美国港口,遇FDA抽查时再临时作检测,仅产品在检测期间的仓储费就会增加费用。 所以即使不是强制性要求检测认证,出口企业也应把此工作做在前面,把检测报告掌握在手里。 一旦在通关时遇到困难,便可出示该检测报告,证明我的质量已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了。 企业做产品检测一定要到美国、欧盟等相关实验室做,因为我国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美国、欧盟不承认。 产品认证是 *** 相关部门颁发相当于质量证书的证明,强制性的颁发产品认证书的认证项目有美国UL、FCC、欧盟的CE,如出口手机、对讲机,必须取得FCC认证书。 与美国权威机构(美国标准咨询中心)签署了合作......>> 问题二:当前我国面临的非关税壁垒有哪些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曾经是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依靠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与贸易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从而使贸易保护主义从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转向非关税壁垒,而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就应运而生了,并成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工具。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也叫环境壁垒 ,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 如: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超过了本国规定;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导致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 这些都是由于绿色壁垒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 (2)绿色壁垒特点 (1)合理性。 绿色壁垒产生是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人民的健康,是保护本国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措施。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问题越来越敏感,这就使人们的消费观念慢慢由原来的纯粹消费转化为绿色消费。 绿色壁垒就是抓住了人们关心生态环境的心理,给自己披上了合理的外衣。 (2)虚假性。 绿色壁垒一般都是打着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幌子,看似很合理,但实际上是制造贸易障碍,是一种新型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发达国家制定的关于绿色壁垒的标准,表面上看是一视同仁的,但实际其标准是灵活易变的,而且标准是对是错,更是无理可据;并且该壁垒大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所以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3)不平衡性。 绿色壁垒通常是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设置的,所以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 以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公平的,这是对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歧视,其目的还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4)隐蔽性。 绿色壁垒常常隐藏于各种贸易法规规定、国际公约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进入的最好借口。 和其他贸易限制的措施相比,它有更多高明的地方:一方面它制定出复杂多样的标准,让出口国难以应对;另一方面它又非常隐蔽,很好的回避了歧视、摩擦、纠纷等问题,让出口商觉得有口难辩。 (5)时效性。 绿色壁垒只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有效,实施者不可能永久性地把某一特定出口商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 如果出口商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要求,其产品被拒之门外,当出口商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改造和采取一系列的绿色措施后,其产品的环境标准和其他技术必然会渐渐达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这时进口国原先对该产品的绿色壁垒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针对某一产品所实施的绿色壁垒有一定的时效性。 2、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1)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但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却有意无意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现在,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基础,甚至发展到毁灭部分人类文明、威胁人类生存的地步。 当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就会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 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而丧命;有8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 由于环境恶化,到本世纪末将有14个国家不能养活自己,有2.8万人将成......>> 问题三:中国的外贸企业怎么样才能克服这些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正以较快的速度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盛行),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处理不好,将会使我们的对外贸易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确实有很大的作用。 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反两方面作用的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应结合其对我国外贸交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影响,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研究,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其基本原则是:限制其不利的一面,尽量减少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损害;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变压力为动力,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从 *** 宏观角度看,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的,所以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WTO协定》下的许多协议都规定应给予发展中缔约方特殊的和差别的待遇。 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12条的规定,各成员在履行该协议的过程中,应给予发展中国家成员方更优惠的待遇。 如“经某一发展中国家成员方请求,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可以决定免除该国履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的全部或部分义务,但应同时加以具体说明和时间限制。 ”考虑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应积极展开外交行动,争取到相关的优惠待遇。 从而为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 2、根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11条的规定,各成员方有义务向其他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拟订技术法规、建立标准化机构、合格评定等方面的技术援助。 因而,我国应该加强与各国(尤其是发达国际)的技术交流,争取他们在技术上的帮助,建立起适应各缔约方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认证制度,从而降低贸易成本。 3、在现有国际标准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国的标准体系。 我们不能被动地应付他国的技术壁垒,而应主动出击,根据WTO赋予我们的权利和相关优惠的、放宽的条款制订出能够得到各国承认的技术标准,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 考虑到我国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我们应先抓住重点,建立起事关我国对外贸易生命线的产业的标准体系,如家电、纺织品、茶叶等。 一者,这些商品在对外贸易中具有相对优势,出口较多,利润较高,资金雄厚,再加上技术成熟,所以具有制定标准的各种条件;二者,这些商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若受到技术贸易战的冲击,将会给我国的出口带来致命的打击。 就以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为例,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纤维加工总量达到世界的1/4,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的1/8以上,加入WTO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着绿色壁垒的强烈挑战,若受到国际制裁,则国内许多生产纺织品的企业将倒闭。 最近,我国制定了与国际2000版OKO―TEX100等同的JBZ30―2000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纺织品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大大促进了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多家企业获得了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4、积极展开“合纵”外交。 在参加世贸组织举行的各种多边协定和标准的制定中,团结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尽量争取多一些有利于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协议和标准。 同时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各种条约。 5、要熟悉WTO规则及相关法律和各种国际贸易条约及国际惯例,并以之为斗争的武器。 对进口国以环保、检疫等为借口单方面设置的歧视性技术壁垒,或进口国将其......>> 问题四:如何能绕过国与国之间的非关税壁垒,使世界贸易能自由的进行 5分 转口贸易是您的不二选择!呵呵!想规避壁垒只能通过这种偿式!我本人专职第三国转口中。 有兴趣看看我的空间。 可能会有您想看到的东西!谢谢! 问题五: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包括哪些内容?对国际贸易有哪些影响?界贸易组织自1995年1月1日成立以来,始终贯彻通过互惠互利的安排,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性待遇来实现全球贸易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WTO中现有近80%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WTO强调只能通过关税来保护其成员的生产,在不允许数量限制等 *** 行政干预的同时允许存在例外条款的贸易政策。 本文着重论述WTO背景下各成员国对相关非关税措施的创新运用,同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原因,进而指出某些非关税措施的滥用对WTO框架下贸易保护机制的影响。 一、世贸组织背景下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新形式 由于在世贸组织背景下贸易保护具有形式统一、措施公开、差别待遇合法等特点,各成员国在运用非关税壁垒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及产业时必然会进行创新,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遭他国报复的可能性,并最大限度地达到保护的目的。 1.保障措施。 WTO继承了关贸总协定的第十九条实施保障措施条款――对某种产品进口的紧急措施。 保障措施通常的形式为提高关税、实施数量限制或是采取关税和数量限制相结合的形式,如关税配额等。 事实上,各国在实施过程中也并未全部出于临时性保护国内产业的需要。 2.灰 *** 域。 灰色措施是指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和 *** 采购政策等游离于WTO多边约束规则之外并被大多数成员作为贸易保护手段而被广泛运用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原产地规则是指各国 *** 为了确定商品原产国和地区而采用的法律、规章和普遍运用的行政命令的总称。 *** 采购措施,按照国际上算法,各国每年的 *** 采购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至15%,占财政支出的30%左右。 *** 采购直接关系到国内供应商的经济利益,它对本国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会产生重大影响。 3.贸易技术壁垒。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规范各成员国制定、采用和实施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行为,GATr在1979年4月签署了《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而后乌拉圭回合对其进行了修改,从而保证了WTO关于技术性壁垒的效力将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4.环境壁垒。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和重要,环境保护运动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程度在加深。 WTO在成立之初就正式设立了贸易和环境委员会,将贸易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同可持续发展作为世贸组织优先考虑的任务。 WTO处理和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的一般原则有《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及《农产品协议》等协议条款。 5.劳工标准。 由 *** 、雇主和工人代表组成的国际劳工组织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讨论或通过有关劳工权益的问题,其成果以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公认的“国际劳工标准”。 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权利、人格尊严、禁止劳动歧视、下一代成长、工人工作条件等有关人权方面的问题,以及与贸易效益相关的社会福利待遇标准。 6.地区主义。 WTO继承并发展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允许例外的原则,即不承担和履行已承诺的义务。 这些例外就包括经贸集团之间相互的优惠可以不给予集团外的其他成员。 这种对区域外成员采用种种显性或隐性的保护措施而进行的排斥,严重阻碍了多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的发展,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的进一步拓展。 二、世贸组织背景下非关税壁垒盛行的原因 1.新贸易保护主义促使非关税措施频繁使用。 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使用关税和传统的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 尽管明知是贸易保护,但......>> 问题六: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首先是对进口国消费者的影响,它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量不得不因价格上涨而减少;另一方面消费者即使不用较高价格购买进口商品,也要以较高价格购买本国同类产品。 其次,关税可以增加进口国 *** 的税收收入,这些收入是进口国 *** 提高关税的直接动力,但这些收入完全由本国消费者负担。 再次,关税保护了进口国国内与进口商品竞争的部门。 关税所带来的高价格,必然会使一部分消费者放弃进口商品转而选择国内同类商品,这将促进本国同类商品的销售。 最后,征收关税会引起进口国内的再分配效应。 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征收关税必然使消费者的收入转移至生产者,征收关税后,生产者与 *** 的收入都增加了,消费者的收入反而减少,而且消费者的损失要比本国生产者与 *** 所获得的收入还要多,这部分损失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获得的。 因此降低关税,虽然生产者与 *** 的收入会减少,但对消费者而言是福音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名目繁多,涉及面广,所以,它对国际贸易和有关的进出口国家的影响较难估计,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非关税壁垒加强的程度与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成反比关系。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初,关税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各发达国家还大幅度地放宽和取消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间,世界贸易量平均增长率达到7.2%。 相反,在 70年代中期后,许多国家采取了形形式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从1973年到1979年,世界贸易量年均增长为4.5%,1980年到1985年,更降为3%左右。 对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比。 二战后,受非关税壁垒影响的产品的总趋势是:农产品贸易受影响的程度超过工业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影响的程度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受影响国家则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比发达国家要多,程度也更严重。 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的变化,使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重大损害。 对进口国的影响 关税壁垒对进口国来说,可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但也会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 例如,如果进口国采取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措施,则不论国外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也不论国内的需求多大,都不增加进口,这就会引起国内外之间的价格差异拉大,使进口国内价格上涨,从而保护了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保护和促进本国有关产品的生产和发展的作用。 但是,非关税壁垒的加强会使进口国消费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要付出更多的金钱去购买所需的商品,国内出口商品的成本与出口价格也会由于价格的上涨而提高,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为了增加出口, *** 只有采取出口补贴等措施,从而增加了国家预算支出和加重人民的税收负担。 对出口国的影响 进口国加强非关税壁垒措施,特别是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固定了进口数量,将使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出口商品增长率或出口数量的减少和出口价格下跌。 一般来说,如果出口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则这些商品的价格受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影响而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小;反之,如果出口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则这些商......>> 问题七:论述如何突破非关税壁垒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3.不补贴更糟,所以就补贴,要么以后国际市场更糟。 4.不反抗他们的市场就要被占领了。 5.贬值对出口好。 问题八:论述如何突破非关税措施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内容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歧视性和隐蔽性的强大的非关税壁垒,客观上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巨大障碍。 如何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利用合理的措施冲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保护我国出口市场和经济安全是当捌惹行枰?饩龅奈侍狻? 关键词:中国 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策 竞争力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 TBT)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区域产生影响。 TBT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 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非是一个完全新型的贸易壁垒,它对国际贸易的促进和限制作用由来已久,有关国际组织也在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作了一系列工作。 如上世纪60年代以来,GATT就在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确认及其管制与取消两个方面开展工作;1974年在东京回合谈判中达成了《标准条列》;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对技术条例与技术标准的制定、采纳和实施、技术条例和标准的检验程序、信息和援助等义务做出了规定,旨在使标准国际化、统一化,减少和取消技术性贸易壁垒。 但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所具有的合理性、隐蔽性、歧视性和动态多变性,使其在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成为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企业和市场、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有力举措,并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出口贸易的障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出口商品结构落后,产品档次较低。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2年学术年会上介绍,当前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 近年来,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了我国出口总额的25%。 另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机电、轻工等六大产业的21类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受阻企业高达71%,受阻产品比例达39%,损失金额170亿美元。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减少国际市场份额、失去贸易机会、退出市场,削弱产品的竞争能力,并使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给我国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效应。 因此,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 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战略 从实践看,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商品出口的根本途径。 截止到2001年,我国在项国家标准中,仅有8621项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用率仅为43.7%,而WTO大多数成员方这一比例数在70%左右;在这8621项双采标准中,绝大多数是等效或非等效采用,等同采用的比例仅在10%左右。 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转化标准。 既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使用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并转化为我国等同的标准,以此来确定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的方向和目的,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继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②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标准很多是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转化而来的,充分反映了发达国家利益和经济技术水平,而由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却寥寥无几,这对我国是不利的,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 问题九:如何应对反倾销措施壁垒中国企业要主动树立反倾销意识,了解倾销与反倾销相关知识。 企业在开拓市场、制定产品价格策略时,要考虑的倾销与反倾销的因素,了解目钉出口国的反倾销法律法规,虽然《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是 *** 间签订的协定,但它规范的是企业的行为。 出口企业要遵守游戏规则,特别是WTO的游戏规则。 由于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是成员国之间反倾销起诉的主要依据,因此,企业必须尽快了解世贸组织的反倾销机制。 一旦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至少应当了解如下内容: 1、被反倾销国家的有关立法规定和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 2、世界上一般通用的反倾销程序和被反倾销国家的反倾销程序; 3、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反倾销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问题十:求几个中国企业遭遇非关税壁垒的案例网上搜索新闻 一个是中策橡胶遭到美国倾销诉讼,网上有新闻的话应该能找到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典型的,最近就是华为,中兴被美国指为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其进入美国市场。 这个事情新闻上前段时间一直在播,你自己搜索下。 华为2003年就被CISCO起诉过,2003年初,美国通信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在美国销售的路由器抄袭了思科公司的软件。 你也可以了解下。 还有我们的邻居日本,日本2003 年7月正式实施《种苗修正法》,该法规定,未经缴纳专利费,擅自利用日本植物种源生产或改良农产品的,个人侵权者会被处以300万日元以下罚金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法人企业侵权时,可最高处以1亿日元的罚金。 中国出口水果、菠菜、花卉等许多种苗,如大葱、生姜、大蒜等,均是从日本引进或由日该品种改良而来,《种苗修正法》将对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技术贸易壁垒太多了,最近没有上新闻的,还有欧盟提高了食品标准(其实是现在查的更严了)。 我们这边许多食品,比如方便面什么的,都被欧盟海关扣住,勒令退运,原因是食品检验出来不符合欧盟标准。 。 。 。 。 。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以实现民族和国家崛起?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进行的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本次学习安排的时间,恰在中美欧纺织品争端高潮迭起之际,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这次学习时的讲话,透出中国高层在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把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 当前的时局及特点 中国迅猛发展得益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同时也受惠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随着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及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发展空间的最大化;但也导致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同时对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带有普遍性的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发展正面临急剧变化的、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新形势,到了一个关键点。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向阳博士看来,中央强调要掌握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要求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有着深刻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的角度看,首先,是继续维护与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需要。 21世纪头20年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至今日,20年已过去了近1/4,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 其二,明年即将开始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正在进入改革攻坚阶段。 要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深化改革并加快发展,可谓是世界性难题。 而对外开放与外经贸作为推动中国发展的轮子之一,必将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巨大促进作用。 从国际形势看,中国崛起势头正猛,引起国际舆论纷纷聚焦中国。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空前关注中国,专门花了一周时间报道中国的方方面面;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世纪”为题登出中国专辑;《财富》杂志“全球论坛”三度光临中国;国际问题权威人士更是频发言论,高谈中国的发展正在导致国际权势的重新转移…… 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庞中英教授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总体崛起的势头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越来越显现出来,因而受到更多关注。 欧美的对华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调整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伴随全球化不断加深,欧美内部各种受到全球化冲击的力量展开对全球化的各方面抵制,成为欧美国家新的国内政治特征,其结果造成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发展。 这种保护主义的特点已与西方传统的自由贸易精神背道而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印度等快速发展的国家正在成为欧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主要对象,成为西方国家复杂的国内贸易形势和政治斗争的替罪羊。 专家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国际经贸领域摩擦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趋势。 具体到中国,中国已进入到入世的后过渡期,正开始面临超乎想像、越来越大的国际经济竞争压力。 美国、欧盟对中国出口纺织品无端设限,说明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后,开始遭遇真正的挑战。 另外,在非经济领域,因应中国的强劲发展,西方大国也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对华政策的协调面明显增加,这其中又以美日同盟的全面深化最为突出,美日出于为牵制中国而相互借重、相互利用。 美国对外战略正从反恐转向反恐防扩散与防范大国崛起并重。 日本则对中国的全方位赶超深感焦虑,近来对华频频寻衅滋事即为明证。 面对困难,保持头脑冷静,选择以何种态度应对至关重要。 “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战略眼光谋划国内发展,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力对《了望新闻周刊》说:“目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 ” 重大的战略思想转换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发挥好对外开放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探求胡锦涛强调要有全球战略眼光,要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的深意, 庞中英认为,现在的世界正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国也正在全球化。 全球化使得利益和机会可能存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竞争、威胁和挑战也会来自四面八方。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都是立足全球经济得以发展的。 中国想要在世界上取得经济上的成功,必须具有全球思维。 中国最高领导提出要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转换,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 “胡总书记在此次集体学习中提出中国的全球战略眼光与全球战略意识两个概念,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陈向阳认为,其大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从对国际竞争的积极参与中最大限度地维护与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二是从全球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发展,即站在全球的高度,准确把握中国所处的位置,并以中国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进步。 在他看来,新形势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和世界的发展融为一体,原来意义上的国内事务的影响和意义早已越出国界,成为世界整体变化的一部分。 因而,迫切需要从内外结合、包括从全球与世界整体的视角来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 而且,及时制定中国的全球战略是实现中国真正崛起与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中国勇于承担责任、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的需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正从人口和地理意义上的大国向政治和经济大国迈进,从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大国向世界大国转变。 中国大步走进全世界,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并接受。 作为发展中的世界大国,中国理应有自己的大战略,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中国的全球战略。 放眼世界,谋划未来,既是未雨绸缪,也是时势所迫。 庞中英认为,从最近中国与美国、欧盟的贸易争端来看,世界经济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经济与政治的联系非常密切,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冲击世界贸易秩序;二是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和地位进一步上升,世界经济面临历史性的重大结构转折关头,竞争、矛盾、纠纷、冲突和合作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对中国来说,充分认识世界经济体系正在发生的变化的性质,把握全球经济的根本趋势,方能掌握主动。 当前应当做到的是:首先,经济决策者和公司负责人,一定要从全球的角度思考问题。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市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且这个市场上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 中国企业不仅要加强在世界上其他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要加强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此,诸如探索新的增长方式、改进管理、重视质量、寻求法律保护、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市场机制,等等,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在全球市场经济中,要习惯于贸易战。 贸易战是正常的,没有贸易战才是不正常的。 中国政府要认清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和表现形式,面对来自欧美的政治压力,一方面,要从维护中国市场、企业、劳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有理、有力地反击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与欧美贸易斗争的本领(借鉴欧美之间、日美之间处理贸易纠纷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拿起国际法律武器保护中国利益。 第三,进一步促进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有助于改善与欧美的经济贸易关系。 庞中英对《了望新闻周刊》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增强竞争力。 ” “四个着力”的深刻背景 面对当前国际间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胡锦涛用“四个着力”概括我国在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当务之急,亦即在当前情况下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必须破解的四个难题。 长期对世界和中国外经贸进行跟踪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倪月菊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的刘力研究员对这四个中央高层认为“尤其要重视”的方面逐一进行了解析。 ●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的最大变化当数中国以出口大国姿态重返世界市场。 1979年~2004年,中国出口总额增长约43倍,年均增长17.4%,庞大的货物贸易出口额表明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 但从外贸增长方式上看,中国要成长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主要表现在: 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例虽然不断上升,但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仍然偏低。 据世贸组织�WTO 统计,早在2000年,世界前十大出口国和地区的产品平均高新科技含量已达40%,而中国在2004年的该比例也仅为28%左右。 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仍然是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近年来,加工贸易一直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以高技术产品为例,2002年,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为606.3亿美元,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9.6%。 这与世界贸易强国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大于加工贸易出口的情况大相径庭,表明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国还处于较低层次。 中国按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继续扩大出口,可能引发以下不利结果:一方面中国低附加值产品独特性低,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不强,关键时刻难以起到稳定出口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这些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市场容易进入。 从而也很容易引起投资过剩,进而导致生产过剩,生产能力过剩最后导致供给过剩,供给过剩就必然会出现恶性竞争。 无序竞争最终的结果就是遭遇反倾销起诉或保障措施。 同时,不断降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会造成外贸出口“丰产不丰收”,即出口额增长引起出口效益下降。 所以,只有像胡锦涛所强调的那样,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才能使中国逐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从1992年中共14大作出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以来,中国吸收FDI的速度越来越快,金额也越来越多。 2003年使用外资已经达到了535亿美元,2004年将超过600亿美元。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资料,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2000年达到亿美元的高峰之后,2003年已降到5596亿美元,中国吸收了将近10%。 外商直接投资为GDP的贡献超过40%,税收的1/4都来自于外资。 而中国外贸的持续性大幅增长,其2/3产生于国际直接投资。 另外,外资企业的进入所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所产生的关联效应,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外商直接投资给中国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追求利润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根本动力。 因此,外商在投资的行业选择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挑肥拣瘦”现象,对高利润行业投资兴趣非常大。 跨国公司的投资常常与我国的产业政策不相符合,难以将引进外资与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 其次,跨国公司转让技术和开发技术的状况不令人满意。 商务部对外经济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在今年发布的《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指出:“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 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这的确让人不可思议却又不得不面对。 ”我们“让出了市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技术提升,这同我们‘市场换技术’的初衷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 再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凭借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同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不断扩大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而国有企业则节节败退。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力认为,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吸收外资的重点是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利用外资和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结合起来; 二、对外资的鼓励政策要从普遍优惠制变为差别优惠制。 对重点领域采用优惠政策,比如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西部地区开发等才允许采取外资优惠制,取消一般项目的优惠政策; 三、鼓励外商设立服务外包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把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中国来; 四、推动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合作,引导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 五、中央政府加强对外资企业政策的协调,避免各地为争夺外资进行不合理竞争。 ●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是必要的。 这不仅是扩大内需、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不仅是应对加入WTO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提升的必然选择。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走出去”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但在“走出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一些企业缺乏周密思考,战略上犯有盲动错误,造成了经营失利。 而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投资决策机制和管理体系的落后,海外投资成为政令式决策,在选择项目、地点、合作伙伴,经营策略的制定、人事安排、执行及监督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导致投资失利。 还有,海外投资缺乏有效监督,成为我国国有财产流失的巨大漏洞。 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走出去”战略协调,管理“走出去”的部门太多,政策不相配套,法律规范与政策规定和政府管理时有冲突。 相关的外汇、投资、审批、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也有待完善。 等等。 因此,要想使“走出去”战略得到更好的实施,必须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刘力认为,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避免“一窝蜂”走出去,就得要有重点。 一是境外资源开发,主要是在资源富聚地区;二是促进加工贸易出口,缓解贸易摩擦;三是通过向发达国家投资,达到利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目的。 ●着力改革涉外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很大的进展,在世界经济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涉外经济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若不有效解决,将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甚至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 从我国外贸体制看,尽管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现行进出口制度在市场开放程度、政策透明度、贸易管理方式等方面,与WTO规则和中国入世议定书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国在加入WTO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加快了进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集中清理、废止、调整了一批政策法规,并相继颁布了《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和《保障措施条例》等新政策法规。 然而,实现对外贸易集约、均衡发展,仅对现行进出口制度做局部或临时性的修补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对我国的进出口制度进行全面调整,构建与WTO规则相吻合的新型外贸体制,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发展的新形势。 从外资政策来看,目前,我国吸引外商投资仍很大程度上依靠各种优惠政策安排。 对优惠政策的过度依赖不仅加剧了市场扭曲、拉大了地区差距,而且也对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规则接轨构成了障碍。 因而,应将对外商投资企业普遍适用国民待遇原则作为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的核心目标,最终使外商投资企业享有与国内企业同样的法律地位,拥有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 为内、外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从长远来看,建立可竞争的高度法制化的市场体系是吸引外商投资尤其是大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我国优化投资环境的关键步骤。 为适应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的新形势,我国外资政策的主旨应由市场准入逐步转向鼓励竞争,提高国内市场的可竞争性,规范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市场行为。

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 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6.4%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 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 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 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 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 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 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 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 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 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 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 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 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 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 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 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 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 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 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 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 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 美、欧、日、东盟、俄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 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 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 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 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谈判的工作。 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 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 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 同时,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 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 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针对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 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 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 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 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 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 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

标签: 外贸推广的趋势与挑战 了解最新策略和应对重大障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