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传承传统医学,造福广大民众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 0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疾病防治、健康养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传统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中医药产品、技术和服务。它包括中医药的现代化加工、方剂优化、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信息化等领域。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意义

  •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中医药适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

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总结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为了推进医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羣众健康服务,医院精心安排部署、组织实施了基层中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现将该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实施 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医院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和推广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为确保培训质量及推广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推广专家指导组,并明确了职能、职责和任务。二是科学制定项目推广实施方案。我院印发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工作计划》等实施文件,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有效推进。三是实施项目推广全面培训,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农村中医药现状和实际情况,县卫生局以医院为培训基地,首先对乡镇医疗机构及卫生室的中医及中医爱好者进行了培训,培训推广适宜技术项目10项以上,随后多次对村卫生所人员进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不少于4项的适宜技术。根据实际培训内容主要有选择性地增加了一些火罐、艾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期间严格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培训结束后,统一命题,对参培人员进行了考试、考覈。 二、困难问题 一是项目培训教学的教材、资料组织不够,尤其是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资料用具不多,尽管我们组织制作了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课件,但由于条件限制还是显得很不够完美。二是参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员欠缺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是培训的多,下去到现场指导的少,学员学完了以后能否很好的.开展,并应运于临牀这还是个未知数。 三、计划打算 为使医院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对基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有以下几点打算:一是项目培训教学还应继续,我们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各基层进行临牀实践培训指导。二是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师资、学员的继续教育,尤其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基础、中医药传统技术操作规程等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三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效果和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并认同中医药适宜技术,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效果。根据《**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精神,**县中医院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开展了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的各项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师资培训 从今年年初开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从3月1日起至4月30日先后选派8名中医药技术骨干赴**西中医学院参加师资培训,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脱产培训,理论学习15天,实践操作15天,并在**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全部取得优异成绩,考覈合格。 二、项目实施情况 我院按照《**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制定了《**县中医医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实施方案》,围绕“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的目标,狠抓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从6月1日开始,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178个村卫生室的182 名中医人员分六期共42天时间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培训内容以《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为主要依据,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筛选部分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形式,通过理论讲授,观看教学录像资料,临牀实践等方式,让每位学员熟悉并掌握25个常见病的针灸、推拿、刮痧技术。西医人员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重点学习培训《国家基本药物临牀应用指南(中药)》以及《乡村医生(西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有关内容,使其通过培训能够为广大羣众开展中医药服务。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县中医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用中医中药医疗疾病的技能,将进一步解决全县广大羣众的看病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满足羣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让广大的羣众受益。为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为人民羣众就医需要,为此制订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为彻底搞好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我院成立了中医药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中医适宜技术如:拔罐、针灸、艾灸、牵引、推拿等进行了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明确了相关职责做到培训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具体事物有人办,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 为了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我院 制定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根据规划,年初制订了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对培训的对象、方式、重点内容、管理、考覈办法、时间、经费等进行了安排。做到了通知到人,有签到册、记录、计划等。 三、 形式多样,扎实训练,成效显著 1、坚持自学为主,自学中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与临牀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2、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培训人员能积极投入道培训工作当中。3、鼓励职工和乡村医生推广各种技术活动,提高实践技能水平。通过培训,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实践操作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满足人民羣众就医需要,继续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医药事业如何发展 这些方面值得期待

循证医学

中西医结合

聚焦癌症、糖尿病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疾病预防

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保健 养生

大力普及中医 养生 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 养生 保健方法

>>亮点提要

○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

○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

○大力普及中医 养生 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 养生 保健方法

>>未来目标

○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成就卓著,但也面临基础薄弱、传承不足等问题。 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宝贵财富,为维护百姓 健康 发挥更大作用?

10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更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方向。

发挥优势

发挥独特优势

守护百姓全生命周期 健康

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中医药的主要特色和优势。 因其“简便验廉”,中医药成为人们喜爱的治病和 养生 保健手段。

如何让疗效显著的中医技术与方法、优质的中医 养生 保健服务更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意见提出了不少实打实的举措:

(1)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优势,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专科专病,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 加快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 社会 发布。 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2)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结合实施 健康 中国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 健康 工程升级。 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大力普及中医 养生 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 养生 保健方法。

(3)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 依托现有资源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在其他医院推广中医康复技术。 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研发一批中医康复器具。

中药提质

加强监管

推动中药质量提升

如何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中医药业发展,必须强化行业监管。意见指出:

(1)要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 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 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健全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加强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管。

(2)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 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 加强中成药质量控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3)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 以中药饮片监管为抓手,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强化中成药质量监管及合理使用,加强上市产品市场抽检,严厉打击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品违法行为。 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加大对制假制劣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人才建设

培养中医“专才”

让“岐黄之术”代代相传

传承数千年的“岐黄之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让这笔财富在新时代“增值”,人才是关键。

但专家认为,院校教育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医的传承困境。

意见提出,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包括: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药专业主体地位,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 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 改革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

(2)优化人才成长途径。 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 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 经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师承教育继承人,符合条件者可按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

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 健康 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

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

(3)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中医药行业表彰长效机制,注重发现和推介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传承人。

经典传承

挖掘“宝库”精髓

让“好方子”治愈更多患者

龙角散、救心丸、命之母……日本汉方药,常被赴日中国游客列入购物清单。 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汉方药源自我国古代经典名方,原料大部分来自中国。

“经典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载体、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方法,事关中医的理法方药体系、临床应用、产业振兴发展,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青山说。 如何把中国人自己的经典名方,转化为品质高、疗效好的中药,造福百姓 健康 ?当务之急是“摸清家底”。

意见提出,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牵头组织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收载方剂的关键信息考证意见。 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 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

“正是几千年来从政府到民间不断收集、总结中医药宝贵经验,成就了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中医药融合,整理、提升临床经验更趋快捷高效,国人有条件也有责任让“宝库”更加充实。

瑰宝创新

加强创新突破

让中医药更好造福人类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海内外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但同时,我国中医药科研受到中药材资源保障、中药质量控制等瓶颈制约,亟须加强创新突破。

意见提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包括:

(1)在中医药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 研究设立国家中医药 科技 研发专项,开展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

支持鼓励儿童用中成药创新研发。

(2)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 建成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 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意见还提出,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 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积极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 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 据新华社

北京辛益堂中医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辛益堂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辛益堂)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具有完整道医传承脉络、集药厂、实体中医养生馆、中医药产品古方今用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企业。 创始人靳晓玲于2012在北京创办了辛益堂品牌以实体店面的形式在一线、二线城市诸多地方建立了多家中医养生馆,赢得了良好的客户口碑,为广大民众解决了健康困扰。 辛益堂品牌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健康产业领军品牌。 【辛益堂】顺应现代中医药崛起的步伐,率先建立了完善的以古方挖掘、科研、制药、临床、养生、美容、文化、慈善为链条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思路。 2016初辛益堂又投巨资入股陕西君健制药有限公司,投建了中药保健品、黑膏药二期工程建设,并在药厂独立设立了陕西辛益堂研究所实验室,在家乡陕西西安终南山(世界闻名道家养生基地)筹备了辛益堂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立了辛益堂陕西中医药研究院北京分公司。 实现了从中医原材料(地道药材)———到加工生产(传统制药工艺不流失)——到实体店面健康体验式服务。 【辛益堂】的所有同仁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文化负责”的态度,不断荟萃祖国中医瑰宝,不断发扬广大中医自信,不断展示中医魅力,用老祖宗遗留下的医学智慧服务于现代人,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全民幸福指数,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践行中医技法造福人类,是【辛益堂】每一代人的使命!图片集锦法定代表人:靳西志成立时间:2016-07-22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761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甲12号2号楼(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孵化器号)

标签: 造福广大民众 传承传统医学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