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网站推广的制胜秘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业务增长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1 0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中,建立一个成功的网站至关重要。仅仅创建网站是不够的,您还需要推广它以吸引流量并促进业务增长。对于沈阳的企业来说,有效的网站推广策略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您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潜在客户并增加收入。

网站推广的优势

  • 提高品牌知名度
  • 吸引合格的流量
  • 增加销售和转化
  • 建立与客户的联系
  • 超越竞争对手

沈阳网站推广的制胜秘诀

1. 充分利用搜索引擎优化 (SEO)

SEO 是提高网站在搜索引擎结果页面 (SERP) 中排名的一种有效技术。通过优化网站内容、关键词和链接,您可以向 Google 等搜索引擎表明您的网站与搜索查询相关。这将增加您的网站出现在搜索结果中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并吸引合格的流量。

2. 运用付费广告

付费广告,例如 Google Ads 和百度竞价排位,可以快速有效地将持联系,培养关系并促进销售。电子邮件营销可以帮助您向目标受众传递有针对性的消息,并根据他们的个人兴趣和行为定制内容。

成功案例

沈阳某科技公司利用上述制胜秘诀,成功地提升了网站知名度和业务增长。通过实施全面的 SEO 策略,该公司将网站在相关关键词上的排名显著提高。该公司利用付费广告活动来定位特定的受众群体,并通过社交媒体营销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通过内容营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该公司建立了行业专家的地位,并吸引了忠实的追随者。综合这些策略,该公司实现了网站流量的显着增长,并将其转化为新的业务机会。

结论

沈阳网站推广需要一个全面的战略,涵盖各种策略,包括 SEO、付费广告、社交媒体、内容营销和电子邮件营销。通过有效地实施这些制胜秘诀,沈阳的企业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合格的流量并实现业务增长。记住,网站推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对结果的监测。通过定期调整和优化您的策略,您可以确保您的网站保持领先地位并产生积极的业务成果。

如何提高品牌知名度?

作为一个品牌来说,一定要让自己的知名度有所持续提高才行,那么,如果想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品牌知名度,就必须做到出奇制胜、多措并举,并且依托于各种创意方式,真正树立一个品牌的良好形象。 尽量少绕弯子。 我们应该在宣传自己品牌的时候,尽量少绕弯子,直接了当,让大家一下子就记住品牌的特点和名字,这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品牌创立之处。 宣传注重简单。 对于一个品牌如何创造知名度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我们的任务,不要追求过于复杂的东西,而是让自己的宣传非常简单,但是让人记忆犹新。 要注意创新度。 我们应该尽量注重自己品牌的创新度,要想让别人记住你,就要显得与众不同。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宣传方式,都要运用智慧大胆创意。 以产品为主角。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只注重品牌的营销,而忽视了产品本身,大家通过广告和品牌营销了解了产品,只是一个渠道,如果产品不过硬,很快就会失去客户。 要增加记忆点。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经常会被一些细节所打动,因为,在人的脑海里精华常会有一些记忆点,我们应该多去增加宣传中的记忆点,让消费者记住。

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

国际市场全球化营销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来面对新的世界市场竞争。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篇1 电视媒体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市场上,中国电视媒体要成功“走出去”,需要不断开展品牌的自我营销。 根据国际媒体的先进经验和中国媒体的现实,差异化策略、功能弹性化策略、附加价值化策略和共鸣策略等是中国电视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自我营销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电视媒体;国际新闻市场;差异化;功能弹性化;附加价值;共鸣 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电视媒体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电视媒体在市场中“要想建立品牌认同,扩大其在观众中的认知度、知名度和忠诚度,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1]。 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市场上,中国电视媒体要取得成功,尤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断地开展品牌的自我营销。 4V营销理论是目前流行的一种营销组合论,分别指“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和共鸣(Vibration)”[2]。 据此,中国电视在国际市场的营销可以采纳以下策略:差异化策略,即尽量避开与已经发展成熟的CNN、BBC等西方媒体的正面竞争,通过差异化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功能弹性化策略,即通过将内容产品进行多种方式的灵活组合,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附加价值化策略,即注重提升内容产品的附加价值;共鸣策略,即在国际市场上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媒体的自身形象,引发受众共鸣。 差异化策略 目标市场差异化:选择适当的核心市场。 目前全球新闻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中国电视媒体应该首先区分出不同的市场在整体营销规划中的位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 比如传统的西方媒体在欧美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中国电视媒体很难与之正面抗衡,相对而言,非洲市场是新兴市场,中国媒体与西方媒体的差距并不明显,因此,如果选择非洲作为国际市场开发的突破口,更容易取得现实成效。 同时,亚洲和欧美市场也不能忽视:在亚洲市场上,中国媒体具有地缘优势,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高度关注,为中国媒体拓展亚洲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欧美市场则是世界舆论场的核心,尽管这个地区的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中国电视媒体依然应该合理安排资源,有效拓展。 产品差异化:内容产品的本土化和中国视角。 差异化战略的第二种重要途径是产品差异化,即首先将不同的消费者区别开来,然后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内容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以更大程度地提高传播效果。 产品差异化对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尤为重要,因为在整个国际市场上,不同地区的受众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媒体提供的产品必须考虑这些差异。 例如,在非洲市场上,由于整体局势动荡,经济状况落后,所以非洲受众关心本国、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当地新闻的需求量巨大,但是非洲本土的媒体产业不发达,信息供给不足,从而给国际媒体留下了大量的发展空间。 因此,国际媒体开发非洲新闻市场,可以提供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内容产品,以满足非洲人的需求。 中国电视媒体在非洲市场上的发展,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大量提供具有非洲本地色彩的内容产品,满足受众的需求,以赢得市场。 而在欧美市场上,受众有更多的媒体选择,中国媒体要想在与西方媒体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首先突出中国色彩。 比如在新闻报道方面,应该提供更多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或者关于国际新闻的中国解读,尤其是关于中国的突发新闻和具有独家视角的专业领域深度报道,为那些对中国感兴趣的西方受众提供独具特色的新闻选择。 功能弹性化策略 营销学上把产品的功能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功能,即产品所应具备的最基本功能,比如手机最基本的功能是进行移动通话;二是延伸功能,即功能向其他应用方向发展,如手机具有游戏、摄像等功能;三是附加功能,即产品带给顾客的更多额外功能,如不同品牌的手机带给用户的不同心理体验等。 而功能弹性化是指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消费习惯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将产品的各种功能进行灵活组合,从而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选择。 产品与服务的多层次组合。 国际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媒体,都能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比如路透社的电视新闻服务主要包括视频素材发布、直播信号提供和电视新闻报道服务三大部分,从素材到信号到节目服务,这些产品从功能上看呈现逐步递进的层次性。 此外,路透社还有各种数据库、金融资讯服务等产品,也是在核心功能之外更高层次的功能,使不同的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服务。 中国电视媒体参与国际竞争的时间较短,影响力与西方媒体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产品的设计方面不宜过分求大求全,而应该循序渐进增加目标消费者接触并接受的几率。 比如可以选择将视频素材提供作为一项基础业务,这种使用比较灵活的产品,便于国际市场上的媒体和受众初步接触中国电视媒体,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提供更高层次的产品,形成从基本到高级的产品序列,包括素材层面的产品、节目成品层面的产品、频道层面的产品等。 传播渠道多媒体化。 目前电视媒体的主要传播渠道是各种电视信号,接收媒介是电视机,在使用这种渠道开发国际市场的同时,中国电视媒体还应该进一步拓展视野,重视多媒体化传播,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国际市场。 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突破了传播的地域限制,传播范围无远弗届,是一种天然的国际传播渠道。 近年来,BBC、VOA等国际媒体就逐渐缩减在传统广播电视领域的投入,而转向全新的互联网传播领域,筹建全球性的新闻网络,并充分开发Web2.0网站和各种移动平台,大力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 由新闻传媒领域的现状可以看出,国际舆论角逐的主战场已经扩大到了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平台。 因此,中国电视媒体也应该给予各种新媒体更多重视,充分利用这些经济便利的新传播渠道开发国际市场。 附加价值化策略 当代营销新理念的重心在“附加价值化”,即在核心功能逐渐趋同的情况下,增加产品其他方面的价值,进而提升产品的整体价值,这种营销策略同样适用于国际电视媒体。 国际电视媒体提升附加价值的一种传统手法是提供语言教育,BBC全球服务的语言项目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BBC开展英语教学项目由来已久,成效显著。 在BBC网页上,有专门的英语教学频道,利用其掌握的大量内容资源,免费提供权威、时尚的英语教学内容,从英国社会到文化生活,从音乐电影到体育娱乐,包罗万象,无所不谈。 BBC英语教学频道不仅满足了国际读者的语言学习需要,更能帮助他们了解英国文化。 而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语言项目其实是BBC国际传播的一种附加服务,让用户获得了学习语言这样的附加价值,而BBC的内容产品也收获了更多的注意力和影响力。 比如在2010年英国大选期间,BBC的语言项目安排了很多与大选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材料,让本国大选成为全球不同语言、不同地区的受众热议的重要话题。 语言学习将英国政坛的大事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效果是一般的新闻传播无法实现的。 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汉语也逐渐成为一种热门语言。 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借此契机,制作能在国际市场上播出的汉语教学节目,或者在网站上提供直接面向国际受众的汉语教学素材,通过语言教学项目提升媒体的附加价值,从而培养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受众。 共鸣策略 共鸣策略是指经营者通过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从而提升自身形象和竞争力。 共鸣策略对于国际媒体的自我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国际媒体的传播对象非常复杂,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利益关切,传播必须跨越诸多障碍,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共鸣,才能产生理想的传播效果。 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市场的开发中,也应该重视引发受众的共鸣,使传播致效。 尊重传播规律,提升价值共鸣。 成功的国际传播,要求传播者准确了解国际受众的媒体消费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播。 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因为不了解传播对象,导致传播产品不能引起国际受众的兴趣,传播效果也不理想。 而在这一方面,西方媒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即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出声音、表达立场、引领舆论;同时坚持客观报道的原则,用事实说话,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闻报道的独家性、权威性和无遗漏性,从而形成极高的国际公信力。 这些经验都值得中国媒体借鉴。 中国媒体在国际市场上,应该有更开放、更宽容的思维,以高质量、奉行客观报道原则的内容产品,建立起在国际舆论界的公信力,并在媒体价值方面获取国际公众的认同和共鸣。 参与公益,引发情感共鸣。 在国际市场运作上,中国电视媒体也应该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从情感上赢得国际公众的认可。 公益是BBC运行中的一种常态行为,BBC在媒体参与公益方面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BBC设立了世界服务基金会,作为专门的国际开发慈善机构,该基金会隶属BBC全球新闻部,为不发达和转型国家提供发展方面的信息,开展公民教育,利用媒体和传播的力量减少贫困。 该基金会在全球13个国家设有办公室,专职员工有500多名,与从国家到社区等不同层次的对象合作,形成了全球服务网络。 比如艾滋病在非洲大陆疫情严重,BBC世界服务基金会就专门制作艾滋病防治方面的节目,传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等基本知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这些节目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都赢得了受众的认可。 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效仿这样的做法,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制作公益节目等,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塑造美好形象,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充分互动,激发参与热情。 提供各种互动渠道,允许受众参与传播,也是媒体引发受众共鸣的一种有效途径。 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一个特征就是互动性,“人人皆记者”促使了公民新闻的复兴,而敏锐的国际媒体也迅速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倚重公众为其提供报道内容,这既有助于节省国际报道成本,又有利于促进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以CNN为例,CNN为使用iPhone和iPad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CNN App,具体包括个性化定制的“我的CNN”、用户生成内容的社区iReport、即时标题新闻等,为受众提供了多种互动途径。 CNN还经常在国际市场上主动策划活动,邀请受众参与,通过活动吸引了大量忠实受众。 中国电视媒体也可以借鉴这些做法,组织受众参与传播,激发他们对于媒体的认同。 胡锦涛在2009年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3]对外传播媒体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国际新闻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李宗诚.论电视媒体品牌的双层推广[J].新闻爱好者,2009(9上). [2]陈丽.基于4V理论的互联网数字报纸营销组合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廖雷.提升外交“四力”的重要新渠道——试析“新新媒介”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J].当代世界,2011(11).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篇2 国际市场营销策划的成功之路 【摘要】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的经营者必须出奇制胜,进行特别的策划。 一个精彩的市场营销策划,可使一个企业由寻常变为非凡,由弱小变为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划制胜的。 【关键词】市场营销策划;国际市场的竞争;策划制胜 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的经营者必须出奇制胜,进行特别的策划。 一个精彩的市场营销策划,可使一个企业由寻常变为非凡,由弱小变为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划制胜的。 一、别出新裁的创维模式 国际市场全球化营销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来面对新的世界市场竞争。 深圳创维集团诞生仅10年,杀进国内彩电业才五六年时间,针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和国内市场的消费低潮,创维别出新裁地提出了“创维模式”,即“开发在美国,生产在深圳,市场营销在全球”的全球化战略。 “创维”一向以技术创新的优势来开辟国际市场,他们在美国硅谷建立创维实验室,进行未来视听的前沿性,同时进行技术储备,其目标是塑造籍的世界名牌。 创维集团首创的数码100HZ护眼电视第三代――创维数码双频彩电以其技术含量高,功能强大,设计超前,使用时间跨度长而风靡全球,尤其在欧美市场,深受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 创维的经营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顾客为中心;以国际竞争为第一目标,追求效益第一;以销定产,快速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从开发、生产到销售严格遵循市场法则,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创维还实行了本土化营销战略,在市场环境比较熟,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马来西亚建立了一条中档电视机的生产线,主要面向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邻近美国地价较低的墨西哥和土耳其投资建厂。 截止1999年3月,创维电器已成为墨西哥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创维”在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已全面启动,开始直接向美国市场大规模出口。 创维电视在瑞士被评为最佳机型,占据了当地彩电市场的20%份额。 创维还与全球最大的零售组织――沃尔玛及美国著名连锁商签下了DVB(数字卫星接收仪)、DVD、数码电视的巨额订单。 “创维”电视在欧美市场上,已与世界驰名品牌“松下”“索尼”摆在同一柜台上。 二、“优势互补”出奇制胜 联想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机产业集团,于1984年底由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创办。 联想集团进军国际市场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瞎子背瘸子”式的优势互补策略。 1988年北京联想集团投资30万港币在香港创办了联想电脑公司,由北京联想集团、香港导远有限公司和中国(香港)技术转让公司联合组成。 联想集团刚刚步入国际市场,不太熟悉国际市场尤其是其贸易渠道,相对于香港的合作伙伴还缺少资金和技术实力,而技术转让公司却可以提供可靠的贷款,于是,一个最佳的优势互补的合作形成了。 联想集团将自身科技实力的优势与港商熟悉世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把贸易作为积累资本的手段,解决科研生产所需资金,然后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在产品定位上,联想集团充分注意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利用世界知名电脑厂商把大多力量集中在电脑整机上的市场机会,出人意料、出奇制胜地将自身的资金、人力全部投入到电脑板卡的开发生产上,从而挤入国际市场。 联想集团还与美国AST公司合作,在国内市场推出适合中国国情和消费者需求的联想品牌电脑,并全力抢占市场份额,开始与世界知名电脑企业竞争,以微机电脑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仅1995年,联想集团电脑板卡年销量500万块,微机年销量10.5万台,年产值达67亿元,出口创汇4.3亿美元。 三、引人瞩目的虚拟生产 在名牌如潮、竞争激烈的运动鞋市场,“耐克”在短短十年内,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跃成为闻名世界的美国最大鞋业公司。 耐克公司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虚拟生产”的营销之路,令世人瞩目。 公司总裁菲尔?耐克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他先将公司所有人才、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全部投入到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这两大部门中去,而生产则采取了虚拟化策略,即向外部借力,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使其为我所用,从而拓展自身的疆域。 耐克自己不投资建厂,而是全部外包给其它生产厂家加工制造。 耐克公司将设计图纸交给生产厂家,让它们严格按图纸式样进行生产,保证质量,然后将耐克的品牌商标赋予这些产品,将产品交给自己公司的营销人员,通过公司的行销将产品销售出去。 耐克公司的这一妙招,不仅使自身节约大量的生产投资,以及人工费用,而且又充分发挥了其它生产厂家的能力,为其所用。 这种“虚拟生产”营销模式充分实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一次革命。 四、独一无二的“末日管理” 小天鹅”集团公司连续8年保持国内全自动洗衣机销量第一,且已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中东、南美地区陆续建立了稳固的销售基地,并在印尼、马来西亚创办了合资工厂,在美国洛杉矶、日本、德国等高新技术密集区域都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在香港建立了贸易窗口。 小天鹅的成功是由于推行了独一无二的“末日管理”经营模式。 “末日管理”是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面对市场和竞争都要充满危机感,认识到企业有末日,产品有末日,企业鼎盛时期往往也潜伏着最大的危机。 小天鹅树立“怀抱炸弹”的经营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放眼国际,争创一流的营销方式。 一流质量小天鹅把每一项质量指标、经营指标、生产效率指标都同世界一流公司的参数一一相比。 1991年我国对洗衣机的质量标准是4000次无故障运行,前苏联是1000次,法国是2500次,日本松下是5000次。 此时小天鹅已荣获全国同行业唯一的一块金牌,但仍将目标对准了洗衣机产品质量的世界高峰。 经过两年努力,在引进、消化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后,小天鹅成功地将无故障运行提高到了5000次。 一流产品小天鹅的产品向世界一流看齐,产品开发连赶带超,创一流产品。 1997年2月,一家著名公司刚刚推出防腐防褪色洗衣机,30天后,小天鹅也开发出了同类产品;同年4月,又一家大公司推出全自动快速洗衣机,10分钟即可完成一次洗衣的全部程序,一个月后,小天鹅又跟上来了。 最近,小天鹅又自行设计了面向21世纪的大循环喷瀑水流,节能型全自动洗衣机,已批量上市。 这种洗衣机采用了9项世界新技术、拥有5项专利。 小天鹅在美国技术中心的3位工程师仅用半年就设计出集波轮式、滚筒式洗衣机之长的搅拌式洗衣机两个新产品。 一流人才小天鹅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吸收、培养和使用,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人才。 在小天鹅本部工作的博士就有14位,在公司出资控股的北京和无锡的生有数十位,正在美国、日本继续深造的有8位,小天鹅发给博士的月薪为1万元。 近两年为培训员工花去1000多万元,去年又投入2000万元进行人才培训。 一流管理小天鹅实行产品零库存,不设立成品库房,如果产品三天卖不出去,宁可停产,目的就是在适销上下功夫,把好每道关,做到“零”缺陷――生产高质量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没有缺陷的产品。 正因如此,小天鹅资金回笼很快,没有死帐、坏帐、三角债。 五、洋为中用、中为洋用 跨文化营销是在适应和吸收东道国文化的过程中使母国文化逐渐融于其中,是双向的文化沟通,是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 一家机构调查了进入的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后指出:理解中国文化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战略要素之一。 日本酱油摆在美国人的餐桌上成为普通的调味品,是龟万甲公司经过几年营销努力的结果,可口可乐从中国的大酒店渗透到千家万户,也有5年亏本推广的经历。 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家电企业通过赞助《排球女将》、《姿三四郎》等多部电视剧大造声势,营造新文化氛围,把索尼、乐声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 我国一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也开始实行跨文化营销战略。 美国是一饮料大国,外国饮料想挤进美国市场是不容易的。 我国青岛啤酒不但打进了美国市场,而且销量逐年上升,10年间出口量增加了50倍。 目前,在上万种各国啤酒中,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排名第9位,其价格是美国市场上两种最高的啤酒之一。 青岛啤酒能打入美国市场,其原因正是在于青岛啤酒的风味和品质迎合了美国众多消费者的口味和爱好,重视文化沟通,市场切入准确,促销手段得当。 在促销广告形象宣传上,代表中国餐饮具的筷子与青岛啤酒合二为一,象征着中国的餐饮。 在美国引起轰动。 本来对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技巧、习惯怀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人,当然同时也爱上了青岛啤酒。 正是洋为中用、中为洋用的跨文化战略使青岛啤酒大获全胜。 参考文献 [1]张丁,卫东.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建华,李高伟.市场营销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6-1. [3]马作宽.现代营销战略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__荣.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9.

国外企业创新成功案例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国外企业创新成功案例,一起来看一下吧。

IT畅销书《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因决定论”,即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

中国移动宣布将成立新媒体集团,并将在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 10月15日晚,联想集团宣布将成立一家全新的子公司,完全基于互联网平台打造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模式的智能终端和服务业务。 该公司将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届时将拥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及全新的子品牌...

在大变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公司也加速了自己创新的脚步。在大公司做创新的时候,人们往往充满期待,同时也会存有一丝质疑,一个大公司在做创新的时候要牵扯到太多的事情,他们做的创新真的能够成功吗?

前Google资深工程师,IT畅销书《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因决定论”,即由于公司基因的影响,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

例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英特尔、微软,尽管在所在的行业占据了无可争议的垄断地位,但是当时代发生变化,行业发生转型以后,都不同程度的衰落了,大公司体制内创新的窘境已经成为常态。

杰克韦尔奇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经说过:“管理一条产值为5万美元的新生产线的第一年,要比管理一个销售额为5亿美元的企业的第20年更为困难”。

所以一般大公司体制内立项的新项目失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在互联网行业,往往大公司做创新产品做不过创业公司,大公司里面做失败的产品可以说是“累累白骨”:

网络“有啊”

网络一直在思考如何承载未售卖的商业流量。 从网络身边、网络有啊到爱乐活,还有网络地图,网络一直在O2O领域探索,不过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2010年底,本地生活服务产品网络身边公测,网络有啊发布生活频道,试水本地生活服务。 2011年3月,有啊商城关闭,正式转型生活服务平台。 不过,网络有啊生活发展未达外界预期。 为了拥有更多自主权,2011年底,有啊从网络分拆,之后更名为爱乐活。 但爱乐活并不算成功。 O2O已逐渐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优势在线下端,互联网端已经不占优势,因为用户要随时随地享受服务...以下是网络“有啊”失败的原因:

2007年10月,网络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高调宣布进军电子商务。 选取C2C为突破口,希望打造一个“中文互联网领域最具规模的网上个人交易平台”,网络当时认为,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自己最具优势将成为这一领域的王者。

2008年10月,承载无数期待的网络有啊正式上线,并放言“三年内打败淘宝。 ”但是2011年3月底,网络发布公告称有啊将于一个月后关闭,有啊的商城业务将有计划地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 随后2011年底,网络电商事业部被拆分为独立公司。 2012年,“有啊”被包装成“爱乐活”重新上线,但被定位为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 自爱乐活推出以后,业务就在不断的调整,很多业内人士也是表示看不懂。 2011年3月31日,网络旗下电子商务网站“有啊”发布公告称,一个月后有啊购物平台的商品、店铺、交易相关功能将关闭,商城业务转移给乐酷天、耀点100等合作伙伴。

“有啊”没啦...

原因:生不逢时

有啊正式上线是在2008年。 赶上了正是网络购物发展最快的3年,可以这么说,有啊出生在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拐点上。 为何好机遇却没有好结果呢?以下几点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1、战略失误

有啊上线后,目标定位为做淘宝第二,这个定位让有啊采取了跟随战略。 不同于传统行业,甚至是传统的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各细分领域的带头大哥往往占绝对优势,如淘宝、京东。 用户已经对其形成了依赖和习惯。 后来挑战者如果没有颠覆性的差异化创新,很难打破既有的市场格局。

2、流量优势不再

电子商务是一个极度需要用户粘性的市场。 在网络将流量导入有啊这个平台时,需要经过很多环节。 如买家和卖家的注册、认证,申请百付宝等支付工具,这是一个衰减的过程。 每经过一个环节,流量就衰减掉一部分。 所以每个环节都是风险。 最后能沉淀下来成为核心指标的,已经所剩无多,流量优势越变越小。

3、缺乏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简单地拼流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 网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2010年上半年启动的新电子商务战略中,定位重回搜索优势,推出多种广告形式,全面满足电子商务客户的搜索投放,推出并逐步开放基于框计算的商品搜索。

4、多元化资源布局失调

多元化业务的成功,关键看两点:你是否立足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网络的电子商务如果想要做成功,关键在于找到真正的懂电子商务的管理者。 去年辞职的有啊创始人李明远,由于在社区领域业绩卓著,曾经深得李彦宏赞赏;但他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经验一片空白,即便在执行层面做得很优秀,仍然难逃失败的命运。

在资源的多元化配置层面,网络有自己的一套模式,通常成立新的事业部,母公司会派出一个得力干将做总经理。 与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的管理团队由 CEO、CTO和 市场总监三类骨干组成相比,网络事业部总经理常常肩挑三职,面对的挑战非常大。 网络很重视有啊,但是网络的资源分配遵循721原则,即,核心的搜索业务能分得70%的资源,搜索相关的业务分得20%的资源,创新业务是10%。 无论有啊属于搜索相关还是创新业务,二者旗下均有多个项目,有啊能够得到的资金与管理支持只能是其中几分之一或者十几分之一。

另外,母公司运营层面的人才,也尚未与旗下事业部形成共享机制,也就是说,事业部的管理人才并非是整个网络的一流人才。 在这样的架构和资源模式下,想要干好很不容易。

智能FUN电商

在“帝企鹅”智能FUN庞大的互联网版图中,仍有几块领域未能站到前排,电商就是其中之一。 “挟流量以令诸侯”,这是智能FUN过往不二的制胜法门,新进的大多数领域,智能FUN总能凭借流量优势和用户基数,迅速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改写竞争格局,割据一方甚至独占鳌头。 但在电商领域,流量不再是尚方宝剑,具有普适效应的后发优势突然间失效了。 电商,于智能FUN而言,更像是一门不同以往的新生意。 其内部一度将智能FUN电商未来的发展比喻为爬珠穆朗玛峰,艰险不言而喻。 跌跌撞撞近10年后,智能FUN电商似乎终于理清发展思路、各种内外部资源、统合战线,并试图通过“微信+移动电商”的路径实现逆袭。 暂不论成败。 目前,不容回避的是,智能FUN电商早年已经落下太多“功课”...

原因1:流量枷锁

智能FUNCEO马化腾曾坦言,“(电商)走了很多弯路”。 解释智能FUN的电商业务,本身就是一件麻烦事。 即使经过整合后,它旗下的电商网站也还有3个。 底层有C2C形态的拍拍网,类似淘宝;B2C自营平台的易迅网,类似京东;以及B2C开放平台的QQ网购,类似天猫。 此外,还有智能FUN在电商领域投资的珂兰钻石网、高朋网、B2C网上鞋城好乐买、母婴类社区网站、团购网站F团等。

智能FUN将流量导入拍拍后,当时也能获得高销量,但顾客买完便宜的促销产品后就离开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流量是智能FUN系最重要的一项“撒手锏”,对于后进领域,其往往在模仿、改进的节奏中,凭借用户和流量抢夺对手的市场。 智能FUN的成功可以概括为“QQ+”模式,即以QQ为核心,以免费社交功能,将用户“捆绑”到智能FUN这艘大船上,然后在船上搭载销售游戏、视频、搜索、阅读等各种项目。 在电商领域,智能FUN也依然试图复制这一模式,但遗憾的是,流量优势失效了。

网络有啊可以说是前车之鉴。 尽管网络曾经导入巨大流量、扶植电商业务“网络有啊”,但最终还是败北。 有啊创始人李明远曾总结说:“电商背后,其实更多的是供应链、是商品、是物流、是仓储、是品牌建设。 电子商务比拼的是商品及商业服务,而不根本取决于购物网站的细节设计、网站感受。 ”

“流量确实可以带来点击率,达到聚集人气的目的,但未必能够做成生意;即使做成生意,也未必能够留住客源。 ”IBM资深战略分析师王祺认为,某种程度而言,流量可能是智能FUN发展电商的一道枷锁。 智能FUN习惯以流量推送促销信息,造成销量与促销活动相关度太高,但顾客留存率相对低。

“偶然机会看到诱人价格,从而购买商品,这种需求只是偶发性的,并不能长久。 ”王祺进一步分析称,“QQ+”的模式,本质上是以社交关系为基础,对于纯互联网性质的产品,因其“轻”、“快”圈层固定等特点,社交关系的传播更具优势。 但是,电商则需要把社交关系转化为商业关系,涉及供应链、仓储、物流等诸多环节,这些远非流量能够解决。

此外,流量之于B端生态圈的塑造,智能FUN电商也走了弯路。 智能FUN电商CEO吴宵光曾坦言,过去,智能FUN只是将流量拉到电商平台,这是一个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如果运用真正市场经济的方式,将智能FUN的内部流量进行市场化,让商家自己花钱买流量,更珍惜流量。 同时,智能FUN电商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商家更多非付费的流量,形成有机增长。 ”吴宵光说。

“如果只是用低价甚至免费流量的方式吸引商家,肯定是简单粗暴的。 ”前述业内人士坦言,商家更希望将客户固化到搜索里,而不是将流量固化促销上,更需要一个越来越繁荣的平台,在上面持久地做生意。

原因2:供应链之殇

流量枷锁或许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凸现,但供应链问题却是智能FUN电商缺失的最重要功课。

在电商发展之初,业内曾有过争论,有部分观点认为,电子商务公司还是“轻公司”,不用像百货公司、家电连锁那样“圈”供应商,更不用自建物流、仓储等。

智能FUN电商走的道路,与李明远的描述正好相反。 据一位智能FUN电商的前产品经理透露,智能FUN电商的产品经理、工程师更执着于测试网购流程、响应速度等,希望能够减少步骤提升体验,却忽略了需要更强大技术支持的供应链、物流等业务体系。

另一个原因,在于智能FUN更喜欢内部孵化。 一位智能FUN集团高管向记者表示,此前,智能FUN的主流业务几乎都是内部孵化,如研发、推广、支付等都是自己完成。 最初的电商发展也是这个思路,但却失效了。

“阿里系电商本来是做2B的阿里巴巴业务起家,在处理B端关系、建设平台生态圈比较得心应手;京东商城相当于是传统零售出身,与供应商的关系一直很密切。 ”一位熟悉智能FUN电商的投资人士向记者分析称,电商的链条其实比一般互联网产品更长,智能FUN看似强项的线上优势,在涵盖客户感知、物流、仓储等环节的供应链中,有些微不足道了。

凡事有因必有果。 智能FUN电商早年错失的供应链关系,更为直接地反应在品类扩张上。 全品类带来的不仅是留存率,更为重要的是攸关生存。 国外的典型案例是亚马逊与新蛋之战,凭借规模化优势,尽管3C家电只占其不到三分之一的规模,亚马逊还是轻易压制了3C垂直网站新蛋网,而品类扩张也给其积累了较大的现金流。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截至2013年上半年络购物市场上,天猫占50.4%;京东紧随其后名列第二,占20.7%,苏宁易购为5.7%,智能FUN电商仅占5.4%。

原因3:时间窗口

“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我们回过来看,你可以从一个强势的类目切入,但是它不能成为你的全部。 ”智能FUN副总裁、易迅网CEO卜广齐说道,平台必须要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如果我们把这种特点定位到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以后,未来的空间更大。 但问题在于,互联网竞争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用户惯性,即对于相同特性的产品,人们并不习惯随意更换已经习惯使用的产品。 扩充品类的智能FUN电商,更像是在与时间赛跑,将用户固化到智能FUN电商的搜索里,而非在其他网站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时被转化了。 毕竟,留住用户比抢回用户更加容易。

随着微信的崛起,似乎为智能FUN电商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有一次,微信“教父”张小龙问卜广齐,是不是能够“干掉(淘宝)购物车”。 于是在去年“双11”当天,易迅网联合微信上线微信卖场。 显然,在IM领域,微信已经遥遥领先,把对手甩出好几条街;而智能FUN电商在体量上还远配不上微信。 依据之一就是,尽管微信卖场自去年“双11”上线后,日均1万单左右,但商品客单价大都在200多元的区间。 “百年老店常见,但鲜少看到百年的互联网产品。 ”一位阿里高管曾表示,用户购买习惯的培养与迁移都不容易,而且阿里也在积极布局移动电商,力推手机淘宝、微淘、淘点点、来往等产品。

与阿里系电商的竞争,智能FUN电商的高管一向不愿多谈,但曾私下表示:“悬殊太大,现在没想过。 ”但是,智能FUN电商一直将京东视为对手,不惜砸入大量资金、流量,力挺易迅对抗京东,甚至杀入京东的大本营北京市场。

中国移动的飞信

最近,中国移动的动作备受瞩目。 除了4G外,中移动今年还在快马加鞭的转型,试图通过成立独立公司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疯长,新媒体公司、互联网公司也就孕育而生。 目前,新媒体公司的筹备工作运转正常。 按照计划,中移动将成立新媒体集团公司及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5个子公司,公司未来名称为 “咪咕文化科技集团公司”,计划10月底完成工商登记,并将三年投入104亿打造新媒体巨无霸 ,力争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 细数中移动这些年的创新:正式引入支持中国移动3G、4G网络的iPhone 5S和iPhone 5C;发布首款自主品牌4G手机 ;和智能FUN合作,利用微信推流量红包等,不难看出巨头在尝试更多的创新...当然,中移动在创新的道路上,也有过很多失败案例,飞信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5月中移动建立飞信;2007年6月5日起全面开通;2008年第一个版本的飞信上线;截至2009年第二季度,飞信用户已达1.84亿,比2008年同期增长64.9%,但用户活跃度仅29%,智能FUNQQ则保持了平均40%的用户活跃度。 2010年年底,中国移动飞信活跃用户数已达到1.83亿,国内即时通讯市场份额紧随智能FUNQQ,排名第二。 2011年6月26日中国移动将飞信的运营权转交给广东移动的南方基地,运营权变更,飞信业务彻底被中移动放弃。

飞信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就三点:

一、qq的“神”一样的存在

飞信没对智能FUN造成多大的影响,大部分网友都还是主要使用智能FUNQQ,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1、其软件外观、图标显得呆板,没智能FUNQQ软件设计的那么流畅、舒适、形象、逼真。要想软件外观就相当于一个广告的版面设计,没有好的软件外观、图标,用户用起来不舒适,本是用该软件娱乐,但对这那呆板的飞信版面就已反胃,还有心情在使用你的飞信吗?

2、飞信表情不够形象生动。 表情体积过大,与窗口比例严重不协调。

3、飞信消息窗口消息与消息之间的间隔比例不协调,这也都给用户个不舒适的感觉,使得飞信的吸引力大大折扣。 上面的三点归根到底就是飞信的外观设计不够,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移动的设计本就是呆板的,或者说呆板就是移动的专利,要想在外观上赶上智能FUN移动还应多向智能FUN学习,甚至应有所创新,甚至超越。

二、超级痛点

那就是:飞信不应附属于手机号,不应随手机号变动而变动,而应是让用户拥有固定的飞信号不变,用户可随意对飞信号实现于不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用户不在线时消息以短信方式发到用户手机。 这就使得用户不再因改变号码飞信号也随之改变。

三、运营管理太烂

2007年飞信业务开始纳入各省移动公司每年的KPI考核指标,成为各省移动公司的任务,都在推飞信,飞信一下超过当时的很多IM应用用户数猛增。 不过当时就有人说:对飞信的运营采取了外包的策略,加大了飞信运营管理的难度,对飞信软件后续的开发完善埋下了隐患。

1.飞信自推出就将联通、电信用户排除在外。 本来与手机号绑定是飞信的优势,但中国移动却把它变成了劣势。 三个运营商在飞信上的互通,其中关键的问题是短信回飞信要收费,而三个运营商互通之间的收费问题也是其中的难点。 各个行业其实很难找到像中国三家运营商这样貌合神离的状态,实在是浪费了太多资金,扼杀了太多精力,也增加了太多内耗。

2.过于单一的应用,没有延伸。 飞信起步之后,版本更新太慢,而且没有好的衍生产品。 模仿QQ的一些包装又没有做好。 3.变态的KPI推广,谁能忍受。 4.手机客户端各种不方便,广告和推广不给力,缺乏真正的营销,定位模糊,外形死板,不会造势……

关于飞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管理层根本就不想推广飞信,不想侵犯自己的短信收入。 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诺基亚

2013年9月3日上午,微软和诺基亚正式联合宣布,微软以71.7亿美元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部门,并获得相关的专利授权。 这意味着,诺基亚失去了其昔日最为耀眼的明珠,只剩下了地图和网络通信两块非核心业务。 在经历了近5年来以安卓和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反复冲击之后,曾经的手机业老大诺基亚终于为这段无望的挣扎画下休止符。 面对2000年3030亿欧元市值的诺基亚市值跌至71.7亿美元的出售价,总有一些好奇心和责任让人回顾诺基亚手机由盛转衰的历程。 总结诺基亚“越成功越失败”的种种,或许对其他公司具有一些参考价值。 以下是诺基亚失败的几大教训:

1、行动迟缓,错失智能机时机

没有公司能成常胜将军。 模拟机转2G手机,诺基亚把摩托罗拉超越。 3G智能机时代的来临,诺基亚应该有可能被超越的警醒。 但是它没有。 诺基亚坐拥全球手机老大的位置,俯视众手机厂商。 2007年iPhone来了,诺基亚嘲讽,乔布斯先得把品牌知名度转化为市场份额。 紧接着Android手机来了,三星、HTC都因Android起来了,触摸屏时代来了,诺基亚依然固守Symbian,固守手机物理按键。 如此一来,诺基亚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4成以上,降到2011的25%,随后被三星超越。

2、老大心态作祟,不肯与操作系统新秀结盟

时至今日,诺基亚归于Windows Phone 平台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此前,一直有声音对于诺基亚做Android手机心存幻想,在诺基亚份额出现下滑,诺基亚只要做Android,凭借其出色的硬件能力,总能扳回一城。 但是他没有。 诺基亚选择操作系统的理由是看重是否能成为其领导者,这与自己的老大心态一脉相承。 在诺基亚看来,选择Android系统,做的最好,也只是谷歌最大的代工厂商,为谷歌打工。 而选择微软,则可以建设另一个手机系统生态圈。 但是,从2011年-2013年,Windows Phone生态迟迟落后于其他系统,诺基亚落得独木难支的境地。

3、战略摇摆不定,不断从零开始折腾

在被众智能手机厂商争相分食市场份额之时,诺基亚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找一个方向坚定的走下去。 但是它没有。 Symbian已经不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除了苹果,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转向Android平台。 诺基亚选择了和英特尔合作从零开始做Meego,随后放弃。 以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在基于Meego的N9发布不到一周内,艾洛普明确回应,尽管N9取得了巨大反响,但诺基亚仍要放弃MeeGo,并把重点完全放在Windows Phone的开发上。 2011年初,诺基亚结盟微软,全面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几乎又是从零开始。 再好的底子也经不起折腾。

4、固守传统思维,封闭策略导致移动互联战略失败

2007年,诺基亚率先在全球推出移动互联网Ovi store,这比苹果的App Store早了1年。 随后谷歌推出Google Play,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的成功证明,不要试图产业链通吃,而是要开放合作。 但是它没有。 与苹果、谷歌努力打造的开放平台相反,诺基亚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以互联网为目标的垂直整合。 为推出基于位置的服务,诺基亚不惜花巨资收购导航软件企业、地图企业甚至相关的运营网站,但这种整条产业链通吃的模式似乎并未增强诺基亚在互联网世界的竞争力。 在砸了150亿美元的巨资后,诺基亚Ovi战略归于失败。

5、总是低估市场,巨资研发转化不成生产力

早在2004年,诺基亚内部就开发出触控技术,甚至是现在当红的3D技术。 翻开诺基亚的财报,2010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估计就花到58亿欧元,是苹果的4倍以上。 诺基亚拥有最庞大的研发资源,本该转化为战场上的武器。 但是它没有。 他们总说,这市场太小,没人要买,这花太多成本。 直到iPhone推出一年后,诺基亚才推出第一款触控技术的手机。 但这时候诺基亚掌握触控技术已经好几年了。

6、用人不力,美系人士掌管欧系风格公司本身是冒险

诺基亚是芬兰公司,2010年9月,美国职业经理人史蒂芬·艾洛普接掌诺基亚,成为第一位非芬兰裔的“掌门人”,这本身是一个华丽的冒险。 在他上任后,诺基亚公司市值从2010年的300亿欧元跌至今年春天的100亿欧元。 自2011年2月份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50%。 诺基亚现任CEO史蒂芬·艾洛普来自微软,在上任后,不断地使出亲微软的策略,战略的反复,对其卧底的怀疑,诺基亚内部对艾洛普有很多不信任感。 甚至有股东发动B计划,要求董事会驱逐艾洛普。

如今,在诺基亚和微软的交易结束后,艾洛普又将回归微软,直接向鲍尔默汇报。 人人感慨诺基亚的命运,唯独艾洛普的笑颜依旧。

诺基亚社交入口Facebook Home

社交巨头Facebook多年以来一直试图把更多的内容深度整合到Android智能手机中,因此在2013年四4月份隆重发布了Facebook Home。 发布不久之后,Facebook Home就显现出了颓势,早期用户数远不及预想中的多。 “这不是一款正确时间出现的正确产品,”Gartner分析师布莱恩·布劳(Brian Blau)表示,“Facebook一直认为他们可以扭转局面,但是他们没有条件做到。 ”自从上线后Facebook Home的下载量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中。 它只在19个国家的应用下载量排行榜中能够进入前500位,而在大部分国家,它在下载量排行榜上只能排在300多位到400位左右。 2014年9月15日Facebook解散了Facebook Home工程师团队。 此举意味着Facebook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梦想被终结。 以下是其失败原因:

1.看重增加用户数

从发布目的来看,Facebook推出Facebook Home意在增加使用Facebook的用户数,但最终的结果是之前Facebook的用户只是从形式上切换到了Facebook的另外一种应用,只是名称的不同而已,从增加使用自身应用用户的角度,Facebook Home完全是画蛇添足。

2.功能设计不合理,触碰用户底线

但当用户使用Facebook Home后,上述这些理所当然会出现的信息通通消失了。 Facebook Home显然有入侵用户智能手机首页的嫌疑。 就在Facebook Home发布后,知名科技博客Mashable相关调查显示,在Facebook Home是否是Facebook主页入侵的选择中,77%的投票用户选择了“是”,其中又有84%的投票用户很在意这种“入侵”,可见Facebook Home给用户有强买强卖的感觉。 而这是用户最为反感的。

3.与合作伙伴的自身利益冲突

从合作伙伴的角度,初期Facebook Home只有HTC一家手机厂商予以支持,但随后HTC First随后很快就在市场中退出了。 多家主流手机厂商不愿意同Facebook合作,原因在于考虑开发自家的主题应用。

标签: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业务增长 沈阳网站推广的制胜秘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