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友好性:软件应易于使用和导航,即使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人员也是如此。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9 0

用户友好性是一个软件应用程序的重要特征,因为它决定了用户与该应用程序交互的难易程度。用户友好的软件易于使用和导航,即使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人员也是如此。

用户友好性的好处

用户友好性对软件应用程序有许多好处,包括:

  • 更高的用户满意度:用户友好的软件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使他们更愿意继续使用该软件。
  • 更高的生产率:用户友好的软件可以通过简化任务和减少错误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 更低的培训成本:用户友好的软件无需广泛的培训即可使用,从而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 更广泛的用户群:用户友好的软件可以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的兴趣,包括那些没有技术专长的人。

如何设计用户友好的软件

有许多方法可以设计用户友好的软件,包括:

  • 保持界面简单明了:用户界面应直观且易于导航。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按钮、菜单和功能。
  • 使用一致的设计元素:整个应用程序中应使用一致的设计元素,例如颜色、字体和图标。这将有助于为用户营造一个熟悉的环境。
  • 提供清晰的说明和反馈:用户应始终能够理解如何使用该应用程序。提供清晰的说明和反馈,指导用户完成任务。
  • 进行用户测试:在发布软件之前,对用户进行测试以获取反馈。这将帮助您识别任何可用性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结论

用户友好性是软件应用程序的关键因素。通过设计用户友好的软件,您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提高生产率、降低培训成本并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遵循本文中概述的原则,您可以创建用户喜欢使用并能从中受益的软件。


区块链有什么原则(区块链的原理和特征)

研究前沿|建筑中的区块链:它将如何改变行业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工具,用于记录交易并将它们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链”,即分布式账本。

建筑公司使用区块链来控制供应链和合同,即使是非常大的建筑项目也将变得更容易管理。

区块链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数据“块”,它们构成了一个分布式账本,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文字链,每个链接一个项目中的一个单独的事务。

如果一个供应商完成交付并履行其合同,则完成的合同将最终确定并添加为新的“块”或链中的链接。 这为区块链提供了一种在查找信息时易于遵循的自然顺序。

区块链的三个原则将其定义为安全、去中心化和可扩展到任何规模的项目。

由于区块链项目是分散的,它们带走了项目中典型的信息层次结构。 这提高了项目透明度,减少了对简单目标的来回沟通的需要。 结果是任何项目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提高效率。

虽然区块链对许多行业都有影响,但在建筑行业,它简化了项目管理。

区块链技术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六个直接的好处:

区块链带来的好处是令人兴奋的,但实施的成本可能很高,因为它需要参与项目的所有各方进行投资。

行业的怀疑是大规模实施的另一个挑战,这些挑战并非不可能克服,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可以使任何规模的建设项目受益,前景实在诱人。

深入了解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及算法原理

所谓“共识机制”,是通过特殊节点的投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对一笔交易,如果利益不相干的若干个节点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就可以认为全网对此也能够达成共识。 再通俗一点来讲,如果中国一名微博大V、美国一名虚拟币玩家、一名非洲留学生和一名欧洲旅行者互不相识,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你是个好人,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你这人还不坏。

要想整个区块链网络节点维持一份相同的数据,同时保证每个参与者的公平性,整个体系的所有参与者必须要有统一的协议,也就是我们这里要将的共识算法。 比特币所有的节点都遵循统一的协议规范。 协议规范(共识算法)由相关的共识规则组成,这些规则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核心:工作量证明与最长链机制。 所有规则(共识)的最终体现就是比特币的最长链。 共识算法的目的就是保证比特币不停地在最长链条上运转,从而保证整个记账系统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区块链中的用户进行交易时不需要考虑对方的信用、不需要信任对方,也无需一个可信的中介机构或中央机构,只需要依据区块链协议即可实现交易。 这种不需要可信第三方中介就可以顺利交易的前提是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即在互不了解、信任的市场环境中,参与交易的各节点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没有任何违规作弊的动机、行为,因此各节点会主动自觉遵守预先设定的规则,来判断每一笔交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将检验通过的记录写入到区块链中。 各节点的利益各不相同,逻辑上将它们没有合谋欺骗作弊的动机产生,而当网络中有的节点拥有公共信誉时,这一点尤为明显。 区块链技术运用基于数学原理的共识算法,在节点之间建立“信任”网络,利用技术手段从而实现一种创新式的信用网络。

目前区款连行业内主流的共识算法机制包含:工作量证明机制、权益证明机制、股份授权证明机制和Pool验证池这四大类。

工作量证明机制即对于工作量的证明,是生成要加入到区块链中的一笔新的交易信息(即新区块)时必须满足的要求。 在基于工作量证明机制构建的区块链网络中,节点通过计算随机哈希散列的数值解争夺记账权,求得正确的数值解以生成区块的能力是节点算力的具体表现。 工作量证明机制具有完全去中心化的优点,在以工作量证明机制为共识的区块链中,节点可以自由进出。 大家所熟知的比特币网络就应用工作量证明机制来生产新的货币。 然而,由于工作量证明机制在比特币网络中的应用已经吸引了全球计算机大部分的算力,其他想尝试使用该机制的区块链应用很难获得同样规模的算力来维持自身的安全。 同时,基于工作量证明机制的挖矿行为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达成共识所需要的周期也较长,因此该机制并不适合商业应用。

2012年,化名SunnyKing的网友推出了Peercoin,该加密电子货币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发行新币,采用权益证明机制维护网络安全,这是权益证明机制在加密电子货币中的首次应用。 与要求证明人执行一定量的计算工作不同,权益证明要求证明人提供一定数量加密货币的所有权即可。 权益证明机制的运作方式是,当创造一个新区块时,矿工需要创建一个“币权”交易,交易会按照预先设定的比例把一些币发送给矿工本身。 权益证明机制根据每个节点拥有代币的比例和时间,依据算法等比例地降低节点的挖矿难度,从而加快了寻找随机数的速度。 这种共识机制可以缩短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但本质上仍然需要网络中的节点进行挖矿运算。 因此,PoS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PoW机制难以应用于商业领域的问题。

股份授权证明机制是一种新的保障网络安全的共识机制。 它在尝试解决传统的PoW机制和PoS机制问题的同时,还能通过实施科技式的民主抵消中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股份授权证明机制与董事会投票类似,该机制拥有一个内置的实时股权人投票系统,就像系统随时都在召开一个永不散场的股东大会,所有股东都在这里投票决定公司决策。 基于DPoS机制建立的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依赖于一定数量的代表,而非全体用户。 在这样的区块链中,全体节点投票选举出一定数量的节点代表,由他们来代理全体节点确认区块、维持系统有序运行。 同时,区块链中的全体节点具有随时罢免和任命代表的权力。 如果必要,全体节点可以通过投票让现任节点代表失去代表资格,重新选举新的代表,实现实时的民主。

股份授权证明机制可以大大缩小参与验证和记账节点的数量,从而达到秒级的共识验证。 然而,该共识机制仍然不能完美解决区块链在商业中的应用问题,因为该共识机制无法摆脱对于代币的依赖,而在很多商业应用中并不需要代币的存在。

Pool验证池基于传统的分布式一致性技术建立,并辅之以数据验证机制,是目前区块链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共识机制。

Pool验证池不需要依赖代币就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sox、Raft)基础之上,可以实现秒级共识验证,更适合有多方参与的多中心商业模式。不过,Pool验证池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该共识机制能够实现的分布式程度不如PoW机制等

这里主要讲解区块链工作量证明机制的一些算法原理以及比特币网络是如何证明自己的工作量的,希望大家能够对共识算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工作量证明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客户端要做一定难度的工作来得到一个结果,验证方则很容易通过结果来检查客户端是不是做了相应的工作。 这种方案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不对称性:工作对于请求方是适中中的,对于验证方是易于验证的。 它与验证码不同,验证码是易于被人类解决而不是易于被计算机解决。

下图所示的为工作量证明流程。

举个例子,给个一个基本的字符创“hello,world!”,我们给出的工作量要求是,可以在这个字符创后面添加一个叫做nonce(随机数)的整数值,对变更后(添加nonce)的字符创进行SHA-256运算,如果得到的结果(一十六进制的形式表示)以“0000”开头的,则验证通过。 为了达到这个工作量证明的目标,需要不停地递增nonce值,对得到的字符创进行SHA-256哈希运算。 按照这个规则,需要经过4251次运算,才能找到前导为4个0的哈希散列。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对工作量证明机制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有人或许认为如果工作量证明只是这样一个过程,那是不是只要记住nonce为4521使计算能通过验证就行了,当然不是了,这只是一个例子。

下面我们将输入简单的变更为”Hello,World!+整数值”,整数值取1~1000,也就是说将输入变成一个1~1000的数组:Hello,World!1;Hello,World!2;...;Hello,World!1000。 然后对数组中的每一个输入依次进行上面的工作量证明—找到前导为4个0的哈希散列。

由于哈希值伪随机的特性,根据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容易计算出,预计要进行2的16次方次数的尝试,才能得到前导为4个0的哈希散列。 而统计一下刚刚进行的1000次计算的实际结果会发现,进行计算的平均次数为次,十分接近2的16次方()。 在这个例子中,数学期望的计算次数实际就是要求的“工作量”,重复进行多次的工作量证明会是一个符合统计学规律的概率事件。

统计输入的字符创与得到对应目标结果实际使用的计算次数如下:

对于比特币网络中的任何节点,如果想生成一个新的区块加入到区块链中,则必须解决出比特币网络出的这道谜题。 这道题的关键要素是工作量证明函数、区块及难度值。 工作量证明函数是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区块是这道题的输入数据,难度值决定了解这道题的所需要的计算量。

比特币网络中使用的工作量证明函数正是上文提及的SHA-256。 区块其实就是在工作量证明环节产生的。 旷工通过不停地构造区块数据,检验每次计算出的结果是否满足要求的工作量,从而判断该区块是不是符合网络难度。 区块头即比特币工作量证明函数的输入数据。

难度值是矿工们挖掘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决定了旷工需要经过多少次哈希运算才能产生一个合法的区块。 比特币网络大约每10分钟生成一个区块,如果在不同的全网算力条件下,新区块的产生基本都保持这个速度,难度值必须根据全网算力的变化进行调整。 总的原则即为无论挖矿能力如何,使得网络始终保持10分钟产生一个新区块。

难度值的调整是在每个完整节点中独立自动发生的。 每隔2016个区块,所有节点都会按照统一的格式自动调整难度值,这个公式是由最新产生的2016个区块的花费时长与期望时长(按每10分钟产生一个取款,则期望时长为分钟)比较得出来的,根据实际时长一期望时长的比值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如果区块产生的速度比10分钟快,则增加难度值;反正,则降低难度值。 用公式来表达如下:

新难度值=旧难度值*(分钟/过去2016个区块花费时长)。

工作量证明需要有一个目标值。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目标值(Target)的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值=最大目标值/难度值,其中最大目标值为一个恒定值0x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目标值的大小与难度值成反比,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达成就是矿中计算出来的区块哈希值必须小于目标值。

我们也可以将比特币工作量的过程简单的理解成,通过不停变更区块头(即尝试不同nonce值)并将其作为输入,进行SHA-256哈希运算,找出一个有特定格式哈希值的过程(即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前导0),而要求的前导0个数越多,难度越大。

可以把比特币将这道工作量证明谜题的步骤大致归纳如下:

该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就是我们俗称“挖矿”所做的主要工作。 理解工作量证明机制,将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比特币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奠定基础。

区块链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区块链技术涉及的关键点包括: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去信任(Trustless)、集体维护(Collectivelymaintain)、可靠数据库(ReliableDatabase)、时间戳(Timestamp)、非对称加密(AsymmetricCryptography)等。

区块链技术重新定义了网络中信用的生成方式:在系统中,参与者无需了解其他人的背景资料,也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的担保或保证,区块链技术保障了系统对价值转移的活动进行记录、传输、存储,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可信的。

扩展资料

区块链技术原理的来源可归纳为一个数学问题:拜占庭将军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延伸到互联网生活中来,其内涵可概括为: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当需要与不熟悉的对手方进行价值交换活动时,人们如何才能防止不会被其中的恶意破坏者欺骗、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进一步将拜占庭将军问题延伸到技术领域中来,其内涵可概括为:在缺少可信任的中央节点和可信任的通道的情况下,分布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应如何达成共识。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闻名已久的拜占庭将军问题——它提供了一种无需信任单个节点、还能创建共识网络的方法。

区块链设计原则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团队所学到的——关于区块链特定的业务和用户需求——为我们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信息。

目前,IBM区块链设计团队正在设计从供应链流程到文档、从开源开发人员工具到区块链即服务的任何内容。 这是该行业的本质:疯狂地探索一项技术的所有可能应用,该技术有可能在金融、医疗保健和政府等领域大幅降低成本和效率低下。

尽管设计有很多不同的方向,但我们用户的需求中有一些共同的主题,这些主题已经影响了我们作为一个团队的设计原则。 这是IBM区块链设计团队对这些原则的第一次迭代——我们在批评工作和确定设计决策优先级时所关注的内容。

“仅仅因为区块链技术旨在消除对信任的依赖,并不意味着用户会信任机器或网络。”—?JonnyHowle,UX/UI设计师

我们的许多用户都在处理高度敏感信息的行业,保持他们的信任对我们的业务至关重要。 几乎每个人都是区块链的“新手”?,理解和信心程度各不相同。 用户必须认为我们的产品(及其背后的人)是可靠、值得信赖和稳定的。 我们通过仔细的数据公开、一致性、反馈、预测错误和积极指导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些用户需要比其他用户更多地接触区块链数据——许多用户需要了解区块链技术如何取代他们以前的流程,才能觉得它是值得信赖的。 数据的暴露会影响用户对应用程序如何工作的理解。 例如,数据表明发生了函数调用,或者它可以证明某些东西在密码学上是安全的。

在决定是否包含数据元素时,我们使用以下层次结构:

1.数据必须是可操作的。

2.如果数据不可操作,则它必须用于建立信任和/或教育目的。

“老派”区块链工具向您展示了许多长加密哈希。 它们不是人类可读的。 它们对用户毫无用处……但人们却喜欢它们!为什么?这是一种舒适的感觉:“我可以看到一个非人类可读的链码ID,所以我相信我正在查看的这个东西是安全的。 —?EdMoffat,设计主管

在产品和客户体验之间建立视觉一致性对于感知可信度至关重要。 我们使用基于网格的布局(具有有意义且成比例的负空间)、强大的排版层次结构,并应用有意义的颜色。

拥有一致的用户体验可以让我们的用户感到轻松,这对于新的区块链技术尤为重要,因为这可以促进采用和学习。—?TobiasHunter,用户体验设计师

由于区块链的视觉语言仍在编纂中,我们在使用图像来阐明概念时要小心。 虽然我们创建与熟悉元素的关联以帮助用户保留信息,但我们对视觉隐喻持谨慎态度——简化某些概念实际上可能会误导或在以后造成混淆。

我们尽一切努力使用行话少、一致的术语。 语言应该简洁、清晰,并符合我们用户的自然交流模式。 我们保持对话的语气,但不会过于随意或轻率。 我们的团队特别关注像identity、update和network等带有含义的词:虽然许多区块链概念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似,但它们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和混淆。

我们为用户所在的任何地方设计。 因为区块链的定义是分布式的,所以我们必须在默认情况下跨界设计:UI扩展、图标含义和翻译等必须始终考虑在内。 此外,区块链的许多用途本质上是移动的——我们维护一个无论使用何种设备,都能获得一致的体验。

我们通过设计持续的反馈来帮助我们的用户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减少焦虑。 谨慎使用的运动和动画有助于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当你学习一门外语时,你是通过练习和玩耍来学习的,而不是通过阅读字典。 我们正在制作工具和文档,让我们的用户可以玩耍并尝试学习这项新技术。 —?SamWinslet,视觉设计师

用户应该始终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刚刚发生了什么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时间是区块链应用程序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很多时候简单的加载器是不够的。

高吞吐量分布式系统本质上是异步的,系统的多个组件依赖于超时或轮询间隔。 在等待达到最佳块大小时,可以配置事务(通常持续几秒钟)。 SDK将轮询、等待并重试创建新频道。 —?JasonYellick,软件开发人员

我们确保我们已经考虑(并在发布后测试)活动或功能将花费的时间并通知用户。 这也适用于界面中的任何指标——用户看到了多少类别,有多少没有显示,等等。

我们的用户喜欢动手实践的交互式学习,因此他们可以在创造有形的东西的同时学习。—?RaissaXie,用户体验研究员

因为区块链实际上是不可变的,所以我们特别关注不可逆的用户行为。 如果发生错误,我们会增加摩擦或确认级别以减少错误并直接进行下一步。

零状态在我们的许多产品中都很常见,因此我们确保提供自然的下一步。 用户必须有清晰、持久的导航——他们应该很容易知道如何回到之前的状态以及下一步是什么。

我们的用户希望看到简单的说明,以便尽快进行设置和运行。

—?LucieWu,用户体验设计师

由于对可见性的控制是一项业务需求,因此我们确保根据角色考虑界面的不同视图。 如果用户无权访问某些数据,我们不会在界面上留下漏洞。

区块链技术相对较新,大多数用户不一定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知道如何过滤他们的意见并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设计师通过指导他们完成整个过程,帮助他们了解这项技术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可能性。

—?AndreaLee,UI设计师

我们的团队预计需要进一步的帮助并试图减少它,同时认识到我们的角色最有可能去哪里寻求帮助。 我们提出见解以创造透明度并消除不确定性,并为用户不记得的事情提供建议。

通过工具提示和进度条向用户展示他们的新词汇,让原本令人生畏的学习任务看起来更轻松。

—?KaylaWhite,UI设计师

无论上下文如何,我们都不包含会使界面混乱或使用户感到困惑的元素——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目的,没有什么是为了装饰。 我们利用常见的设计模式并减少用户必须做的学习量。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多个角色将成为流程的一部分。 为了促进协作,我们设计了用户给定任务之前和之后的步骤。 团队采用我们的技术对我们的业务模式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重视包容性、可访问的设计是理所当然的。

为复杂性而设计并不意味着让事情变得简单。 使任务更容易,但不要剥夺他们的控制权。

—?DanteGuintu,UI设计师

对区块链技术的兴奋增加了关注机器需求而不是人类需求的趋势。 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不断地重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并为人类创造愉快的体验。 我们必须平衡区块链的本质和以人为本的设计之间的张力。

即使对于非技术用户感兴趣,区块链的技术概念似乎也异常诱人。-

因为区块链的许多应用程序都具有非常强大的潜力,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事和设计。 这意味着确保多样性融入我们的设计——从用户研究参与者到我们的团队本身。

我们的设计团队保持持续协作的状态:研究、测试和警惕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和设计模式。 我们致力于保护和倡导我们的用户,考虑极端情况和异常值,并考虑用户的情绪。 我们努力改善用户的生活,同时不给他们制造新的问题。

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个群体的主要口头禅是我们追求卓越,而不是完美。

——肖恩·巴克莱,创意总监

转自:

会计计算化的条件

会计计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因此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有先决条件,企业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可以很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这些条件主要是:一、企业的客观需要指企业对开展会计计算化工作的迫切程度。 企业对会计计算化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企业会计计算化的目标、任务,是当前开展会计计算化工作的前提。 其实,在开发计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之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是否要开发新的计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决于原信息系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 对多数企业来说,原来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迫切需要进行会计算化,但是也有一 部分小企业,由于其业务量不大,手式系统亦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强迫它实施计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否则既浪费了人财物,对企业的济效益也不会有什么提高。 二、领导的重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管理机构及管理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 没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遇到的问题,如:人员配置,资金问题,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配套改革等,将很难得到解决。 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应领导该项工作,有条件时还可吸收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电算化领导小组,领导整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 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这是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对于基础较差的企业,应不急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应首先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会计、财务制度,改善基础工作,为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 四、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实施会计电算化,将改变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与职能, 单纯的财会人员,已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需要,必须另外配置与电算化工作有关的专业人员, 以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以及项目开发和系统运行、维护等。 第一 要配备一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项目开发、计划、组织和运行管理,这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第二 应配备硬件维护员, 负责整个电算化系统硬件的维护、维修工作,考虑到有些企业电算化工作范围较小等特点,硬件维护员可以是兼职的;第三,无论是自选开发,或者购买软件,都需要配备既懂计算机又熟悉财会业务的专门人才,他们可以参与系统设计开发,又负责系统运行的一些维护工作,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维护工作能够由企业自己处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经费保证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专门人才,也需要软件及硬件设备,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投资,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所需经费必须有来源,所需数额也必须控制确定。 会计电算化所需的费用分初期投资费用和日常费用两种。 初期投资费用包括,购买硬件及系统软件所需费用,应用软件取得所需费用,基建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日常费用主要包括,所需消耗品费用和日常维护费用。 会计电算化所需费用,根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方法和规模不同,数额也不相同,甚至相关很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所需经费必须确有保证,并且又不浪费。 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设置的选择实施会计电算化必然会对会计工作及其组织机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电算化的要求,必须探求和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机构。 有以下几种情况:⒈ 集中管理方式。 这种形式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管理、开发和使用维护等都放在企业计算中心,财务部不设数据处理部门,也不安装计算机设备。 财务部门定期按规定向计算中心提供核算和管理所需的数据,由计算中心负责会计电算化的日常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一般不作大的变动,除了一些业务由计算机处理外,许多工作仍由手工来完成。 这种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提高数据共享程度,避免重复开发,也有利于企业统一领导、规划和组织。 但是,集中管理 也有很大的缺点。 第一,计算中心人员和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协作,各自不了解对方的知识和业务特点,各自偏重本单位情况,往往导致系统质量低,实用性较差等情况;第二,各部门极易产生依赖思想,认为开展电算化工作是计算中心的事,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系统的实施和运行,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⒉ 分散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财会部门单独配备计算机等设备,并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完全由财会部门负责进行,计算中心将不再参与。 分散管理的优点是,第一,能调动财会部门的积极性;第二,能根据财会部门的实际需要,分期分批解决急需电算化的项目,并且实用性强、投资少、见效快。 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缺乏整体考虑,各部门都可能从各自的目标出发,不考虑相互之间的联系,数据不能共享,系统效益不高;二是各业务部门都需要配置计算机专门人员,否则影响系统实施,平时遇到的简单问题及维护工作,都不能及时处理。 这种方式一般不可取。 ⒊ 集中管理下的分散组织形式。 在这种形式下,企业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负责全厂计算机应用规划工作。 规划工作包括企业电算化的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子系统划分,统一编码,对所用机型等做出统一安排,指导各业务部门开展电算化工作,若企业已设立计算中心,专门机构的设置就可以以计算中心为主体设置。 这种方式,既照顾了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又能统一管理组织,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形式。 在这种方式下,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就需要调整财务部门的内部组织机构,岗位与职能都可能发生变化。 下图所示,是一种电算化后机构设置形式:财务负责人管 数 数 财 理 据 据 务 开 准 处 管 发 备 理 理 维 人 人 组 护 员 员 人 员 管理、开发、维护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参与系统开发工作 (如果自选开发的话) ,并负责日后的维护工作;数据准备人员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包括输入、运行、输出等工作;财务管理组负责一些财务日常管理工作( 这些工作一般计算机难以直接处理),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商品化会计软件选择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一般地,不仅会计业务较少、处理简单的单位使用商品化软件,就是会计业务处理较复杂的大中型企业,也可以购买商品化软件,而对于本单位特殊的需求,再进行二次开发,丰富商品化软件的功能,这样既省时,又省费用,是个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效途径。 商品化会计软件,版本众多,各具特点,在选择软件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软件的性能特点⒈ 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软件应符合现行化管理所需的财会信息。 一方面,要求核算工作中体现现行会计制度及其他财经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核算软件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管理的要求。 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合法性来说,主要应满足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 即:(1).软件提供的数据输入项目, 满足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2).软件提供用户的会计科目编码方案符合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科目编码方案的规定。 (3).软件具有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4).软件的计算和结帐功能符合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 (5).经计算机登帐处理的系统内会计凭证及据以登记的相应帐薄, 软件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正功能。 (6).软件具有按规定打印输出各种帐本以及必要的查询功能, 打印输出的帐页连续编号。 (7).对计算机根据已输入的会计凭证和据以登记的相应帐本生成的各种报表数据, 软件无修改功能。 (8).软件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和对指定操作人员实现使用权限控制的功能。 (9).对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在其它介质上的程序文件和相应的数据文件, 软件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10). 软件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由于其它原因引起内外存会计数据破坏的情况下,使用原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此外,商品化会计软件还应满足《规定》中其他有关规定,比如设置的功能应保证日记帐每日打印等。 ⒉ 安全可靠性。 安全性指软件防止会计信息被泄漏和破坏的能力。 可靠性是指商品化软件防错,查错,纠错的能力,防止产生不正确的会计信息的能力。 评价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主要是考察把软件提供的各种可靠性保证措施结合起来,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差错的发生,在发生时能否及时查出并能进行修改;安全性保证措施是否能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的泄漏和破坏。 为了达到安全可靠性指标,系统本身都设有多种控制措施,如权限设置,复核功能设置,各种校验功能设置,处理顺序控制,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和存取控制技术,设立备份和恢复功能等, 可以有效地保证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但由于购买软件时,不可能得到详细的源程序代码等技术文档,对安全可靠性审查主要通过测试软件来进行。 ⒊ 易使用性。 主要指软件系统易学易用易懂的性能。 可以考察如下几方面:(1).界面的友好性。 会计软件的界面是否简洁明了, 提示是否清楚丰富, 所用语言是否符合财会人员的习惯, 输入输出的格式是否规范, 这些构成了界面友好性的主要内容。 (2).厂家提供资料的质量如何, 特别是培训资料, 其内容是否完整, 内容是否易学易懂, 各种各种叙述是否清楚明了, 手册中的范例是否恰当实用。 (3).软件是否便于操作, 包括如下方面: 操作是否简单; 各种自定义功能及控制措施的使用是否简洁实用; 自动化程度是否很高; 辅助功能及服务功能是否丰富实用等。 ⒋ 易适应性。 指软件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财务处理的具体情况,并在企业财务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时,软件也能方便地适应这些变化的程度。 比如,科目的变化,报表格式及内容的变化,各种比率的变化,以及核算内容的变化等,软件能否方便地适应这些变化。 另外,象可维护性,可审计性,可移植性等亦需加以考虑,在此不再详叙。 5.软件运行平台当前由于大型、集成性的需要,对软件的运行环境,如:网络环境、数据库环境也成为选择商品化软件的重要因素。 二、软件的功能⒈ 主处理功能 。 要完成会计业务的一般工作,正确处理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本,输出财会信息等工作。 一般商品化软件,主处理功能都比较齐全,不管是帐务子系统还是其他子系统,都不可缺少地拥有输入功能,处理功能和输出功能,但格式和处理方法各有不同。 ⒉ 辅助功能。 这是为主处理功能服务的,提供各种功能,以方便主处理功能的完满完成。 没有这些功能, 主处理功能也照样能完成,但有了这些辅辅助功能,使系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辅助功能包括提示功能、帮助功能、引导操作功能、全屏编辑功能、辅助计算器等一切有利于用户使用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 ⒊ 服务功能。 这是 AIS系统有别于其他系统的特殊功能之一,它担负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后勤保障任务,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它包括:重建索引文件,以恢复被破坏的数据秩序,复制会计数据档案,以防其丢失,恢复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其已失或已被破坏的数据,清理存储空间等功能。 ⒋ 控制功能。 它完成内部控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任务,制约会计信息系统按规范的、正确的会计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并防止非法的和错误的输入、输出以及操作处理。 它包括: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控制(包括性质、长度、范围等),输出内容使用的控制, 正确处理顺序和方式的控制, 使用权限的控制等系统控制功能。 虽然控制功能不象其他功能可以直接从界面上看出,但它们确实存在于整个系统中,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功能越丰富,系统安全性越高,系统正常运行就越有保证。 三、厂家售后服务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售后服务至关重要。 一般厂家都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然而各厂家所提供售后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考察厂家今后服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⒈ 售后服务的内容: 一般应包括用户培训、日常维护、系统初始化、二次开发版本升级等。 ⒉ 厂家维护能力: 厂家维护能力取决于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软件厂家商品化软件的销售量。 ⒊ 维护费用:维护费用的交纳方式及数量,也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⒋ 维护方式: 即售后服务的具体办法。 包括:是否终身维护、是否上门维护、是由总公司维护还是由本地维护点维护,维护是否及时等。 四、本单位财会业务的特点⒈行业特点。 每个行业的会计工作都有其特殊性,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制度时,也是分行业分别制定的,从而决定了各单位购买财会软件时,必须考虑各行业的特点。 比如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工作,在具体核算上,其内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其他各行业也是如此。 当然, 通用商品化软件的某些功能是可以在某几个行业甚至各行业中通用,但购买软件,在满足财会工作的共性时,更要满足其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⒉本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企业规模的大小,会计业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的多少,会计核算精确度的高低,以及是否是分级核算,这都将决定购买软件的性质和功能。 具体需要考虑如下内容:(1) 企业日(或月)处理凭证的总数;(2) 企业会计科目的分级与长度;(3)会计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4)每月所要保存的会计数据量;(5)企业的规模及会计工作的分工。 另外还需考虑本企业发展速度对上述各项影响,以及企业的资金效益等情况。 五、费用一般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购置费用包括如下:⒈ 软件费用;⒉ 资料费用及培训费用;⒊ 安装费;⒋ 售后服务费用;⒌ 其他配套费用, 如专为商品化会计软件配置的系统软件,及防病毒软件的购置费用;⒍ 网络软件, 增加工作站的费用。 考虑费用问题时,不能仅以总费用高低来进行选择,应与软件的质量和满足需要的程度综合考虑,以求选择既能满足会计处理的要求,性能价格比又是最优的软件.硬件及环境设施的配置计算机硬件主要指主机及其辅助设备, 包括计算机、外设及UPS不间断电源等。 计算机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硬件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和运行状况。 选择硬件设备,应根据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计划,所选软件的要求及单位经济力量等因素统筹考虑。 下面分项进行说明:一、主机和处理速度微机的工作速度主要由其主频决定,现在微机的主频一般为90Mhz、100Mhz、133Mhz等,主频越高,速度越快。 另外,硬盘的存取速度对主机处理速度也有影响,硬盘的平均存取速度越快,主机处理速度亦越快。 二、内存即内部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以字节来表示。 对内存的要求, 应以能保证软件系统能正常运行为最低限度。 微机的内存, 最低为640K,高档微机的内存,一般是8M-16M。 一般的商品化软件在1M内存的微机上,就可以正常运行。 但对WINDOWS版财务软件,多数据的内存配置应为工作站8M以上、服务器16M以上。 而对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财务软件,服务器一般要求在32M以上。 三、硬盘是外部存储器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存储容量的大小也用字节表示。 硬盘容量的大小,应根据本单位日常所存数据量的大小来决定,现在的微机硬盘可以高达几个G(千兆),均可满足要求。 四、打印机打?/pre>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就是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会计信息的建立与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培训,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众多内容,都必需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原理去安排组织,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正确地进行。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做哪些工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对这此问题认识不足,将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确顺利进行。 目前,在我国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人员中仍有不少人员对上述问题持有种种片面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⒈ 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 他们有时也认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错误地认为,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个会计电算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把会计电算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⒉ 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编程工作。 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内容,而且就是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也抛弃了系统工程的方法,不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直接编程是这种观点的突出表现。 ⒊ 会计电算化必须是一次建立一完整的电算化系统。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它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 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 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他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电 算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⒋会计电算化也就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采用电算化, 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算帐、报帐,否认了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也就把会计预测、会计控制以及会计辅助决策等众多内容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给抛弃了。 由于这些片面观点的存在,影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那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认为其主要内容如下所述:⒈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 它包括,根据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各子系统,并确认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目标实现的阶段和步骤,以及建立各子系统的先后顺序;确定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方案,以及资金来源与预算等项内容。 ⒉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包括实施人员组织、会计软件的取得、硬件及环境的购置安装、系统软件的配置、新旧系统内容的转换等内容。 ⒊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 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 ⒋ 计算机审计及计算机舞弊。 ⒌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这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延伸。 由上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一个人机系统,忽略任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对会计电算化的片面认识,都会给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来不利的因素。 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也就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即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高会计工作的地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⒈ 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 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帐、结帐、报帐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以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式操作难免产生的误差,以达至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目的。 ⒉ 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也就有条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⒊ 准确、 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手式条件下,由于大量会计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加工、整理,使需要信息者不可 能及时得到财会信息,这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电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向企业管理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⒋ 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 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⒌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目标及任务,就是要以现代化的方法去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因而,会计电算化不仅要使会计工作本身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考虑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企业的现状,以及有关法律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达到其最终目标。 一般地,应考虑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⒈ 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 第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 第二,必须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三,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 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⒉ 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 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到是由于企业实施电算化。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第一,在系统实施前,应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先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 第二,可行性研究要围绕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来开展。 一般来说,评价电算化系统的经济效益,要从会计电算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 能否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必须的信息, 能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 的 效率和质量, 以及决策水平等方面着眼。 也就是说,要从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的辅助工具这个角度来评估它的效益。 第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也应坚持效益性原则,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⒊ 系统性原则。 也就是以包括整体观点,关联观点,发展观点,最优观点在内的系统观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 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内部与外部相联系。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包括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工作,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在数据结构设计上做到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第二,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可分许多子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统,必须分阶段进行。 这样,在进行部分子系统设计实施时,必须有全局的观点,考虑到与其他子系统的联接性,使逐个实施的子系统全部完工后能组成高质量的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而不能只考虑局部的优化,以至影响整修系统的完美组合和高质量性。 ⒋ 规范性原则。 包括系统设计的规范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等。 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可以使系统实施避免二义性,避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系统实施的偏差,从而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⒌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否实际使用的前提。 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准确性,即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在易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地方,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检错和纠错系统,进行重点防护,保证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 第二,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数据丢失及非法改动,此外还应有系统破坏后的恢复功能等。 第三,易扩充性,即整个系统在运行周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要求系统随之进行改变的难易程度,易扩充性要求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充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 6. 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也就是易操作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会计人员,因此系统必须尽可能地方便用户,要具有友好的界面,准确简明的操作提示,简单方便的操作过程,并要求尽可能地使用会计术语,使会计人员一学既会。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因此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有先决条件,企业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可以很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这些条件主要是:一、企业的客观需要指企业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迫切程度。 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任务,是当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前提。 其实,在开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之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是否要开发新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决于原信息系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 对多数企业来说,原来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迫切需要进行会电算化,但是也有一 部分小企业,由于其业务量不大,手式系统亦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强迫它实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否则既浪费了人财物,对企业的济效益也不会有什么提高。 二、领导的重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管理机构及管理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 没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遇到的问题,如:人员配置,资金问题,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配套改革等,将很难得到解决。 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应领导该项工作,有条件时还可吸收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电算化领导小组,领导整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 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这是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 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对于基础较差的企业,应不急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应首先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会计、财务制度,改善基础工作,为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 四、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实施会计电算化,将改变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与职能, 单纯的财会人员,已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需要,必须另外配置与电算化工作有关的专业人员, 以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以及项目开发和系统运行、维护等。 第一 要配备一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项目开发、计划、组织和运行管理,这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第二 应配备硬件维护员, 负责整个电算化系统硬件的维护、维修工作,考虑到有些企业电算化工作范围较小等特点,硬件维护员可以是兼职的;第三,无论是自选开发,或者购买软件,都需要配备既懂计算机又熟悉财会业务的专门人才,他们可以参与系统设计开发,又负责系统运行的一些维护工作,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维护工作能够由企业自己处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经费保证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专门人才,也需要软件及硬件设备,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投资,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所需经费必须有来源,所需数额也必须控制确定。 会计电算化所需的费用分初期投资费用和日常费用两种。 初期投资费用包括,购买硬件及系统软件所需费用,应用软件取得所需费用,基建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日常费用主要包括,所需消耗品费用和日常维护费用。 会计电算化所需费用,根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方法和规模不同,数额也不相同,甚至相关很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所需经费必须确有保证,并且又不浪费。 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设置的选择实施会计电算化必然会对会计工作及其组织机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电算化的要求,必须探求和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机构。 有以下几种情况:⒈ 集中管理方式。 这种形式把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管理、开发和使用维护等都放在企业计算中心,财务部不设数据处理部门,也不安装计算机设备。 财务部门定期按规定向计算中心提供核算和管理所需的数据,由计算中心负责会计电算化的日常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一般不作大的变动,除了一些业务由计算机处理外,许多工作仍由手工来完成。 这种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提高数据共享程度,避免重复开发,也有利于企业统一领导、规划和组织。 但是,集中管理 也有很大的缺点。 第一,计算中心人员和财务人员不能很好地协作,各自不了解对方的知识和业务特点,各自偏重本单位情况,往往导致系统质量低,实用性较差等情况;第二,各部门极易产生依赖思想,认为开展电算化工作是计算中心的事,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系统的实施和运行,影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⒉ 分散管理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财会部门单独配备计算机等设备,并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完全由财会部门负责进行,计算中心将不再参与。 分散管理的优点是,第一,能调动财会部门的积极性;第二,能根据财会部门的实际需要,分期分批解决急需电算化的项目,并且实用性强、投资少、见效快。 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是缺乏整体考虑,各部门都可能从各自的目标出发,不考虑相互之间的联系,数据不能共享,系统效益不高;二是各业务部门都需要配置计算机专门人员,否则影响系统实施,平时遇到的简单问题及维护工作,都不能及时处理。 这种方式一般不可取。 ⒊ 集中管理下的分散组织形式。 在这种形式下,企业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负责全厂计算机应用规划工作。 规划工作包括企业电算化的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子系统划分,统一编码,对所用机型等做出统一安排,指导各业务部门开展电算化工作,若企业已设立计算中心,专门机构的设置就可以以计算中心为主体设置。 这种方式,既照顾了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又能统一管理组织,是目前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形式。 在这种方式下,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就需要调整财务部门的内部组织机构,岗位与职能都可能发生变化。 下图所示,是一种电算化后机构设置形式:财务负责人管 数 数 财 理 据 据 务 开 准 处 管 发 备 理 理 维 人 人 组 护 员 员 人 员 管理、开发、维护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参与系统开发工作 (如果自选开发的话) ,并负责日后的维护工作;数据准备人员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工作、包括输入、运行、输出等工作;财务管理组负责一些财务日常管理工作( 这些工作一般计算机难以直接处理),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商品化会计软件选择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一般地,不仅会计业务较少、处理简单的单位使用商品化软件,就是会计业务处理较复杂的大中型企业,也可以购买商品化软件,而对于本单位特殊的需求,再进行二次开发,丰富商品化软件的功能,这样既省时,又省费用,是个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效途径。 商品化会计软件,版本众多,各具特点,在选择软件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软件的性能特点⒈ 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软件应符合现行化管理所需的财会信息。 一方面,要求核算工作中体现现行会计制度及其他财经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核算软件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管理的要求。 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合法性来说,主要应满足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中对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 即:(1).软件提供的数据输入项目, 满足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2).软件提供用户的会计科目编码方案符合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会计制度中有关会计科目编码方案的规定。 (3).软件具有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4).软件的计算和结帐功能符合财政部或财政部审核批准的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 (5).经计算机登帐处理的系统内会计凭证及据以登记的相应帐薄, 软件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正功能。 (6).软件具有按规定打印输出各种帐本以及必要的查询功能, 打印输出的帐页连续编号。 (7).对计算机根据已输入的会计凭证和据以登记的相应帐本生成的各种报表数据, 软件无修改功能。 (8).软件具有防止非指定人员擅自使用和对指定操作人员实现使用权限控制的功能。 (9).对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在其它介质上的程序文件和相应的数据文件, 软件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10). 软件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由于其它原因引起内外存会计数据破坏的情况下,使用原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此外,商品化会计软件还应满足《规定》中其他有关规定,比如设置的功能应保证日记帐每日打印等。 ⒉ 安全可靠性。 安全性指软件防止会计信息被泄漏和破坏的能力。 可靠性是指商品化软件防错,查错,纠错的能力,防止产生不正确的会计信息的能力。 评价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主要是考察把软件提供的各种可靠性保证措施结合起来,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差错的发生,在发生时能否及时查出并能进行修改;安全性保证措施是否能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的泄漏和破坏。 为了达到安全可靠性指标,系统本身都设有多种控制措施,如权限设置,复核功能设置,各种校验功能设置,处理顺序控制,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和存取控制技术,设立备份和恢复功能等, 可以有效地保证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但由于购买软件时,不可能得到详细的源程序代码等技术文档,对安全可靠性审查主要通过测试软件来进行。 ⒊ 易使用性。 主要指软件系统易学易用易懂的性能。 可以考察如下几方面:(1).界面的友好性。 会计软件的界面是否简洁明了, 提示是否清楚丰富, 所用语言是否符合财会人员的习惯, 输入输出的格式是否规范, 这些构成了界面友好性的主要内容。 (2).厂家提供资料的质量如何, 特别是培训资料, 其内容是否完整, 内容是否易学易懂, 各种各种叙述是否清楚明了, 手册中的范例是否恰当实用。 (3).软件是否便于操作, 包括如下方面: 操作是否简单; 各种自定义功能及控制措施的使用是否简洁实用; 自动化程度是否很高; 辅助功能及服务功能是否丰富实用等。 ⒋ 易适应性。 指软件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财务处理的具体情况,并在企业财务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时,软件也能方便地适应这些变化的程度。 比如,科目的变化,报表格式及内容的变化,各种比率的变化,以及核算内容的变化等,软件能否方便地适应这些变化。 另外,象可维护性,可审计性,可移植性等亦需加以考虑,在此不再详叙。 5.软件运行平台当前由于大型、集成性的需要,对软件的运行环境,如:网络环境、数据库环境也成为选择商品化软件的重要因素。 二、软件的功能⒈ 主处理功能 。 要完成会计业务的一般工作,正确处理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本,输出财会信息等工作。 一般商品化软件,主处理功能都比较齐全,不管是帐务子系统还是其他子系统,都不可缺少地拥有输入功能,处理功能和输出功能,但格式和处理方法各有不同。 ⒉ 辅助功能。 这是为主处理功能服务的,提供各种功能,以方便主处理功能的完满完成。 没有这些功能, 主处理功能也照样能完成,但有了这些辅辅助功能,使系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辅助功能包括提示功能、帮助功能、引导操作功能、全屏编辑功能、辅助计算器等一切有利于用户使用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 ⒊ 服务功能。 这是 AIS系统有别于其他系统的特殊功能之一,它担负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后勤保障任务,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它包括:重建索引文件,以恢复被破坏的数据秩序,复制会计数据档案,以防其丢失,恢复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其已失或已被破坏的数据,清理存储空间等功能。 ⒋ 控制功能。 它完成内部控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任务,制约会计信息系统按规范的、正确的会计工作流程进行处理,并防止非法的和错误的输入、输出以及操作处理。 它包括: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控制(包括性质、长度、范围等),输出内容使用的控制, 正确处理顺序和方式的控制, 使用权限的控制等系统控制功能。 虽然控制功能不象其他功能可以直接从界面上看出,但它们确实存在于整个系统中,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功能越丰富,系统安全性越高,系统正常运行就越有保证。 三、厂家售后服务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售后服务至关重要。 一般厂家都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然而各厂家所提供售后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考察厂家今后服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⒈ 售后服务的内容: 一般应包括用户培训、日常维护、系统初始化、二次开发版本升级等。 ⒉ 厂家维护能力: 厂家维护能力取决于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软件厂家商品化软件的销售量。 ⒊ 维护费用:维护费用的交纳方式及数量,也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⒋ 维护方式: 即售后服务的具体办法。 包括:是否终身维护、是否上门维护、是由总公司维护还是由本地维护点维护,维护是否及时等。 四、本单位财会业务的特点⒈行业特点。 每个行业的会计工作都有其特殊性,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制度时,也是分行业分别制定的,从而决定了各单位购买财会软件时,必须考虑各行业的特点。 比如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工作,在具体核算上,其内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其他各行业也是如此。 当然, 通用商品化软件的某些功能是可以在某几个行业甚至各行业中通用,但购买软件,在满足财会工作的共性时,更要满足其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⒉本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企业规模的大小,会计业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的多少,会计核算精确度的高低,以及是否是分级核算,这都将决定购买软件的性质和功能。 具体需要考虑如下内容:(1) 企业日(或月)处理凭证的总数;(2) 企业会计科目的分级与长度;(3)会计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4)每月所要保存的会计数据量;(5)企业的规模及会计工作的分工。 另外还需考虑本企业发展速度对上述各项影响,以及企业的资金效益等情况。 五、费用一般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购置费用包括如下:⒈ 软件费用;⒉ 资料费用及培训费用;⒊ 安装费;⒋ 售后服务费用;⒌ 其他配套费用, 如专为商品化会计软件配置的系统软件,及防病毒软件的购置费用;⒍ 网络软件, 增加工作站的费用。 考虑费用问题时,不能仅以总费用高低来进行选择,应与软件的质量和满足需要的程度综合考虑,以求选择既能满足会计处理的要求,性能价格比又是最优的软件.硬件及环境设施的配置计算机硬件主要指主机及其辅助设备, 包括计算机、外设及UPS不间断电源等。 计算机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硬件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和运行状况。 选择硬件设备,应根据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计划,所选软件的要求及单位经济力量等因素统筹考虑。 下面分项进行说明:一、主机和处理速度微机的工作速度主要由其主频决定,现在微机的主频一般为90Mhz、100Mhz、133Mhz等,主频越高,速度越快。 另外,硬盘的存取速度对主机处理速度也有影响,硬盘的平均存取速度越快,主机处理速度亦越快。 二、内存即内部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以字节来表示。 对内存的要求, 应以能保证软件系统能正常运行为最低限度。 微机的内存, 最低为640K,高档微机的内存,一般是8M-16M。 一般的商品化软件在1M内存的微机上,就可以正常运行。 但对WINDOWS版财务软件,多数据的内存配置应为工作站8M以上、服务器16M以上。 而对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财务软件,服务器一般要求在32M以上。 三、硬盘是外部存储器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存储容量的大小也用字节表示。 硬盘容量的大小,应根据本单位日常所存数据量的大小来决定,现在的微机硬盘可以高达几个G(千兆),均可满足要求。 四、打印机打

标签: 即使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人员也是如此 用户友好性 软件应易于使用和导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