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推广:点燃求知欲与激发学习潜能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1 0

教育是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渴望。

不幸的是,许多人并没有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经济困难、文化障碍和地理隔离等因素可能阻碍人们获得必要的教育资源。

教育推广的目标是克服这些障碍,为每个人创造公平获取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种举措,教育推广可以点燃求知欲,激发学习潜能,并改变个人的生活和社区。

点燃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习的基本驱动力。当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感到好奇、兴奋和投入时,他们更有可能主动寻求知识,并保留他们所学到的内容。

教育推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点燃求知欲:

  • 提供引人入胜的课程材料:使用交互式活动、真实世界应用和故事讲述等策略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相关。
  • 创建鼓舞人心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感到安全、受到尊重和受到挑战的课堂环境中茁壮成长。老师可以培养积极的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并营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的好奇心的氛围。
  • 展示学习的快乐:通过分享成功和学习经历的老师和学生的榜样,可以向学生展示学习的乐趣和好处。

激发学习潜能

学习潜能是每个人固有的能力,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来提高自己。教育推广可以通过提供资源和机会来激发学习潜能:

  • 提供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无论其背景或经济状况如何。
  • 打破教育障碍:解决经济困难、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阻碍学习的障碍。
  • 培养终身学习:鼓励学生超越传统学校环境,并继续在整个生命中寻求知识。

改变生活和社区

教育推广不仅对个人产生积极影响,还对社区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 赋权个人:受过教育的个人更有可能取得经济成功、生活健康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 改善社区:受教育良好的人更有可能参与社区活动、支持公共事业并创造积极的变化。
  •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水平高的劳动力更有可能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

结论

教育推广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改善个人和社区生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投资。通过点燃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潜能,教育推广为每个人创造了成功的未来。

让我们携手努力,推广教育,让知识的力量照亮世界。


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 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 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 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如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呢?一、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触动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最好动力,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开始积极思维,使思维处于活跃和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能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在对数学有兴趣、有信心的心理基础上,才能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学习生活必需的数学知识。 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设计一个好的开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伊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游戏,或者用数学史实和人物、或者用教师能快速得到结论的神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 (2)设计教学实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入数学知识获取过程中。 例如,教学《频率与概率》时,可以让学生先分组实验,再全班汇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并体验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3)利用多媒体现代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用flash、ppt、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成功学生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创造潜能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著名的“罗森塔”效应证明,对学生充满期待,不仅教师“教”得信心倍增,而且学生“学”的信心也会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永不气馁的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让学生鼓励自己不断地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掌握学习的有效策略。 三、课堂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才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能有创造。 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达到会学、会用知识,并在学习和应用中能够有创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1)、选择趣味性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层次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想一想就够得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结合生活实际创始问题情境,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知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 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需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更需要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探索,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五、让学生经常反思,在思维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教师的思维方向和方法,及时总结自己学会了什么知识、方法和思想,在每个知识点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在自己的习题练习中,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每天睡前总结当天所学习内容,每周复习本周所学习内容,每章节学完系统复习每章的知识点。 让学生自己逐步养成反思习惯和能力,在错中求得进步,在思维总结中提升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2011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一、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 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 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 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 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 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 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答: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智力因素,表现在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兴趣的培养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多方的兴趣。 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接着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具有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 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 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能腐蚀学生的心灵的意志。 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 (2)良好情感的培养 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 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 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及其反作用。 成人的情感对儿童影响极大,成人要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儿童,要消除消极情感对幼儿的腐蚀。 (3)意志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 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 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 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 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我锻炼意志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 (4)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 坚强的性格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 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我们要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 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祉智力的不足。 良好的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 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2: 19 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 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他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 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论述题 1、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关于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实质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形式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教学中传授知识只有一种手段,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其实在教学 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⑴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 ⑵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⑶知识不等于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性。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两者并行才是最好的方法。 2、论述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一方面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求知欲,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启发诱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以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大胆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案例1: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2: 从2001 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请从促进学生发展发展的角度来谈其所做的评价改革。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1.联系实际说明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答:①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但这种提高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现一种螺旋反复,逐步上升的轨迹,这说明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②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所使然。 第一、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几次教育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第二、人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常常对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制约作用,这会导致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 第三、德育过程各因素参与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③根据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把握好以下方面问题对于我们做好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立竿见影”,而应循序渐进,坚持“百年树人”,长抓不懈。 二是思想品德教育要抓反复,反复抓。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 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 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 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案例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良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良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 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良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良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便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 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 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 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 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 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1、谈谈你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答:教师的角色主要有:(1)知识的传授者 (2)学习的促进者 (3)模范公民 (4)学生的管理者(5)父母的代理人 (6)学生的朋友(7)心理治疗者(8)教育科学研究者 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在促进学生的一般身心发展方面,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纪律的维护者,模范公民,家长的代理人等传统角色仍然会起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教育情境的改变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些角色的内涵会发生巨大变化,而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 这些传统角色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为核心而展开,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如怎样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让新、旧知识更好地交互作用;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知识的组织化、技能的迁移;怎样才能判明学生已经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没有达到目标的症结何在等等。 教师----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未来教育中,教师角色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教师将成为终身学习者。 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继续学习,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加上体制上的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 就教师角色而言,这里的研究主要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而非专业性的学术研究。 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答: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1)思想政治素养 1、有崇高的生活目的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时时刻刻在以自身的人格的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学生。 对学生而言,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更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大得多。 儿童以自己的视角在观察着社会,观察着老师,不但听老师怎么说,更在看老师怎么做。 因此,身为人师必须严于律已,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学生示以做人的榜样,永远留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 (2)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忠诚人民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勉互进。 (3)加强科学文化素养,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的熏陶。 (4)教育理论素养教师应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5)教育能力素养在每一特定的教育活动中,都要求教师具有以一种或几种能力为主的多种教育能力:教育预见能力就是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教育传导能力所谓教育传导能力是指教师将处理过的信息向学生输出,使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 要求教师具有教育传导能力是由教育过程信息传递的规律决定的。 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教育传导是和教育过程的控制密不可分的。 教育过程的控制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操纵教育活动按照预期的方面发展。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1: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 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 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 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2: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 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标签: 教育推广 点燃求知欲与激发学习潜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