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现代化农业:农业推广在技术转让中的关键作用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7 0
迈向现代化农业:农业推广在技术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引言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现代化农业变得至关重要。农业推广在促进技术转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而帮助农民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并提高可持续性。什么是农业推广?农业推广是一个过程,通过该过程将研究和创新成果传播给农民和其他农村居民。它的目标是帮助他们采用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做法,以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力。农业推广在技术转让中的作用农业推广在技术转让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传递知识和技能:推广人员通过培训、研讨会和示范向农民传递有关新技术和最佳实践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建设:推广人员帮助农民发展采用新技术的技能和能力,例如作物管理、病虫害控制和财务管理。建立联系:推广人员充当农民与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促进技术交流。促进采用:通过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激励措施,推广人员鼓励他们采用新的技术和做法。影响政策:推广人员收集农民的反馈并将其传达给决策者,帮助制定更有效的农业政策。农业推广类型有不同类型的农业推广,包括:公共推广:由政府机构提供,面向广大农民。私营推广:由农业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咨询公司提供,可能针对特定作物或技术。参与式推广:农民积极参与规划和实施推广计划,重点关注他们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农业推广的优点农业推广有许多优点,包括:提高产量:通过采用新技术,农民可以提高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降低成本:新技术可以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可持续性: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例如节水灌溉和精准农业,有助于保护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农业推广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例如技术人员和咨询师。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江西省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时,特别强调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重要环节。 根据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在第二十条中确定推广项目并制定详细计划。 对于关键项目,会纳入科技发展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协同实施,以确保技术的有效应用。 在推广过程中,第二十一条规定了推广机构、科研单位、学校以及科技人员的职责。 他们需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技知识,进行技术培训,以提升他们实际操作和应用农业技术的技能。 第二十二条明确了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标准,技术需满足经鉴定发布或证实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条件。 这既确保了技术的质量,又考虑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在服务方面,第二十三条规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农业劳动者提供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时,基础服务是无偿的,如技术转让、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则允许有偿,但必须通过法律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交易的合法性。

我国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有何差距?

我国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有何差距?

观念上的差距。 我国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农业观念,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是现代农业观念,强调农业产业的综合功能科技水平的差距。 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80%左右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的差距

推荐一篇文章(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的),你自己灵活的总结一下就差不多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发展思路我国农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但也面临若干难题,如资金不足,体系不够完善,农民接纳能力弱,国际市场竞争,技术市场和农技企业发展缓慢等。 “十五”将突出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组织实施重大专案,建设示范基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等;并以政策法规建设、加强财政支援力度、完善推广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和规范市场行为等措施为其支撑。 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迎接WTO来临、沿海和城郊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新的形势和任务,有效地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已十分迫切。 因此,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程序,满足新阶段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创新同样重要,尤其是面对我国农业成果转化速度慢、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对生产贡献不高的现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就显得更加重要。 根据国家实施“科教兴农”、 “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和方向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一、 农业科技推广发展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一)取得的主要成就农业科技推广无论是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还是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都是一项推动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非常重要且富有成效的事业,这一点已被国内外农业及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所证实。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 截止1999年底,全国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五个系统,共有推广机构21.5万个,其中县级2.2万个,乡级约18万个;有40多万个村设立了服务组织,还有10多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及数百万个科技示范户或示范场。 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目前,全国共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130万人,其中,县级推广人员占23%,乡级农技推广人员71.3%。 2、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农作物、畜、禽、渔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 以丰收计划为例,自1987年实施以来,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项左右。 通过丰收计划专案的实施,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在全国大范围、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增效。 “九五”期间国家共安排丰收计划专项资金3.9亿元,安排以“农业部‘九五’重点推广十大技术”为主体的适用农业技术近500项,由全国1500多个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教学单位牵头组织实施。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实施丰收计划专案实际完成粮、棉、油等农作物增产技术推广9.96亿亩,科学饲养家畜1.57亿头、家禽2.2亿只,鱼、虾、蟹优质高产技术养殖0.18亿亩。 增产粮食380亿公斤、皮棉0.59亿公斤、油料24.8亿公斤、糖料51.4亿公斤、蔬菜34.1亿公斤、薯类121.4亿公斤、水果9.86亿公斤、茶叶2.98亿公斤,肉类16.93亿公斤,水产品6.15亿公斤。 新增农机具260.75万台(套)。 投入农技人员(含农民技术员)94.8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23亿份,投入农技人员(含农民技术员)364.95万人(次),培训农民1931.75万人(次)。 仅2000年,中央专项资金投入1.08亿元,地方 *** 配套资金22.97亿元,农民投入资金172.54亿元,新增总产值577.06亿元,新增纯收益181.64亿元,投资收益率达91.12%。 显示了“科技兴农”的巨大威力。 3、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另外,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截止1999年底,全国有1000万农民接受了“绿色证书”培训,其中,有458万人获得“绿色证书”; “九五”期间,全国农技推广机构平均每年直接培训的农民约1.5亿人(次)。 4、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理、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1、国家 *** 计划支援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我国目前农技推广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国家组织、实施的科技推广计划,如丰收计划、国家重点技术成果推广计划等;另一种是农业技术市场或科技企业,通过技术交易或新产品推销,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或技术服务;第三种是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农民自主参与,引进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而从实施规模及效果、组织力度及社会影响来看,国家计划都占主导地位。 如丰收计划不仅推广范围大、直接效果显著,也同时带动了地方各级 *** 设立了不同型别、不同层次的地方丰收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1987~2000年中央累计安排了丰收计划专项资金6.7亿元,而地方配套和农民集资近80亿元,其引导与聚合效应之大可见一斑。 2、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和发挥推广队伍积极性是保证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的关键。 健全和规范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效率,是促进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极为关键的环节。 农技推广的目标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农业科学发展需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二是农民自身需要,引导农民接纳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生产管理能力,实现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 在我国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稳定农业推广队伍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3、有重点地开展重大农业新技术成果及有突破性的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国每年有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出现,在组织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有重点地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实用,覆盖面广、转化力强,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可以从整体上较快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如我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热作管理及收获技术等的推广应用,均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是农业新技术成果熟化、示范、培训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及转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典型引路,全面推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先进技术的适应性改进与技术组装配套,可为带动大范围区域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 (三)面临问题与困难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著推广力度。 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 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 *** “卸包袱”,使一些地方的推广服务部门被推向市场,有的甚至被拍卖或撤消,造成人员离岗和流失,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 此外,推广部门与科研、教学部门没有联结成整体,推广网路体系不完善等都制约著农技推广工作的进展。 2、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 首先,由于环境及待遇不好,基层农村推广部门很难吸引高知识学历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进入,造成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其次,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第三,推广机构专业分工过细,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对农民缺乏足够的权威感。 此外,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 3、面对加入WTO,农业产量与品质、农民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更为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 进入农业新阶段,尤其是加入WTO,将意味着国内农产品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由于生产成本高和品质差,不仅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可能在国内市场也要受冲击。 农业产量与品质的矛盾、农民增产与增收的矛盾将愈加突出,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机制、技术上都面临挑战。 4、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发展缓慢。 随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对农业科技推广的作用会更为突出。 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基础差,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力度和贡献都较弱,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 如何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和农业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也是当前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任务和难题。 二、“十五”期间农业推广发展基本思路“十五”是我国农业步入新阶段的第一个5年,也是关键的5年。 农业科技推广要围绕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特点,以及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竞争力的技术需求,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化过程,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解决在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矛盾中的技术服务问题,保障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在农业推广方式上,从单纯技术服务与行政手段推广逐步向技术服务与农村教育结合的方式过渡,并且从产中服务为主逐步向产前和产后服务领域延伸。 在体系建设上,改革运转机制,促进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提高。 在强化 *** 行为基础上,继续发挥科研、教学部门作用,并鼓励技术市场发展和科技企业等积极参与,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科技推广体系。 同时,建立一批稳定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进行重点农业技术领域成果转化和辐射带动。 (一)突出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关键技术成果产业化,实现重点突破、全面带动。 在大批农业新科技成果中,选择一批针对性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大,并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示范。 尤其抓好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生产与市场需求大的关键技术专案,进行产业化开发,初步建立起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的体系框架和发展模式。 (二)以 *** 农业科技技术推广为龙头,带动和引导不同层次及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推广发展。 抓好国家级重大农业科技推广计划,如由农业部和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丰收计划”和“跨越计划”,以及“国家重点技术推广计划”、 “高新技术产业化专案”等。 以此为龙头,带动地方各级 *** 的农业科技推广和新技术成果转化事业的发展,并有效地引导和推进我国农业领域中各种形式、机制多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工作。 (三)坚持实施大面积推广与建设科技推广示范、产业化示范基地并重发展的原则。 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通过基地建设,可以实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科技教育等综合功能。 在实施大面积技术推广同时,结合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规范化和持续发展后劲,为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典型样板和经验模式,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先导型企业。 (四)坚持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并重的原则,发挥农、科、教部门联合优势,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向纵深发展。 技术推广与科技教育同步发展是现代农业推广的必然趋势,也是拓宽农业科技推广部门职能的有效途径。 需要协调农业推广、科研、教学部门,发挥“三农”协作优势,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并以此来加速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程序。 从单纯技术推广向技术普及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与能力发展。 (五)立足自主智慧财产权技术成果转化,兼顾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转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序加快,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工作逐步纳入正规化,并在我国农业技术发展体系占有一席之地。 农业科技推广在重点转化国内自有智慧财产权的表技术成果外,还应注重国外引进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 尤其在“九五”期间,以“948”专案为主体的技术引进成果,要选择一些适应性好、成熟度高、效益显著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三、“十五”期间农业科技推广保障措施和支撑条件21世纪,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 *** 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和 ***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投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键要靠科技,要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源泉,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科技成果尽快推广出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过去的实践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而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否更好发挥作用和发挥更大作用,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外,还需要各级 *** 、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和配合,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支援等外部环境和条件作为坚强的后盾。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保证农技推广事业健康发展。 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是指导我国农业推广的最基本法律,对稳定农技推广机构、健全农技推广体系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有大部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了《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共它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力争早日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 同时,国家需要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以指导和规范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此外,还需要制定由农业部颁布实施的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系列规定,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逐步使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加强 *** 财政支援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 一要对丰收计划等国家重大推广计划专案要继续组织实施并加大支援强度,使各类专案的资助强度有明显提高。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能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 二要利用“绿箱”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 加入WTO后, *** 将取消对农产品直接补贴,这部分资金应转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事业。 可通过设立农业科技(绿箱)基金,把以前的农产品补贴变为农业科技推广补贴,从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的力度。 三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包括利用信贷资金扶持农技推广、乡镇企业收入中以工补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涉农企业赞助等社会集资及农业部门经营收入提成用于农技推广等。 (三)加强推广体系建设,更新观念和鼓励创新。 农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对农业支援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 由 *** 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 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和进行机制创新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资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一站两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执行机制。 (四)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加快人才培训。 一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组织编写“十五”期间重大农业推广技术系列丛书;充分发挥农业广播学校作用,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组织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之间的相互观摩、交流。 二要培训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民企业家。 组织系列与农业科技发展有关的农民科技企业家。 组织系列与农业科技发展有关的农民科技企业家培训班,不同层次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和中等农业学校的定向招生方式,培养一批基层技术推广人才,造就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高阶农业推广专家。 三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开发农民智力,培养一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 (五)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市场行为。 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 为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条件和措施保障。 要通过各种途径释出农业技术成果、专利等技术转让资讯,密切技术供需双方的关系。 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资讯网路、新闻释出会及科技大集等促进农业技术贸易。 还要鼓励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购销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法规、管理办法等规范其行为,杜绝坑农害农现象的出现。 (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刘信)

我国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有何

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迈入“高成本”时代,以美国为例,我国农业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国,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与基础竞争力逊于美国农业。 我国农业人工成本远远高于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远不及美国;我国农业土地成本也比美国高。 美国成本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较高,显示美国农业生产更多倚重物质投入、农机装备、技术服务等。 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的根源是存在资源、劳动力、农业机械、科技短板。

发达国家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如今在中国,生态农业的浪潮也已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尤其与美国差距很大,请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社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农业的发展生产力不只是取决于劳动力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那些劣势?

根本没法比较,就像中国足球和巴西足球

中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有哪些?

1.机械化上落后。 2.肥料不行,这年头什么都是豆腐渣,为了厂家为了赚钱,啥都想的出来。 3.曾经有过假种子报道,种子都是假的,何来高产?4.收购问题。 农产品价格不行。 暂时想到这么多!应该还有政策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问题

存在差距所以我们更有潜力,我们可以追赶上他们。 我们要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法制,首先要重塑我们的道德社会,只有道德健全的国家才可以建立起好的法治社会,有了好的法制市场才能良性执行,经济才能平稳的发展。

发展农业要遵循( ),我国农业生产要坚持走( )之路,减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展农业要遵循(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我国农业生产要坚持走( 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减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请问有哪些农业发达国家?

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泰国,日本,以色列,纽西兰,阿根廷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一是机械化程度高;二是良种化程度高;三是集约化菅理程度高;四是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如美国农村人口只占5%,生产出的粮食,却能满足全国的需要;五是植保上必须使用低毒农药或培育成抗病虫害品种,或进行生物防治;六是品种区域化,如美国南部的玉米带区,均以种植玉米为主;七是水利化程度高,基本作到旱涝保收;八是施肥科学化,经分析化验后,土埌中缺甚么,补施甚么肥。

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5年是我县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 根据农村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转轨加快的新形势,面对农民增收难、财政运转难和乡村债务化解难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各级组织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农村工作的指导。 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奋斗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基地培育、小康住宅示范、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科技推广应用五大重点。 经济指标是:在2004年基础上,农业增加值增长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力争农村乡镇财政收入稳中有增。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制约农村发展的结症是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打破这一体制关键在于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发展。 要着眼于以工带农,以城带乡,联动发展,坚持农业城乡统筹,产业化经营。 1、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一是以提升棉花产业化水平为目标,主攻优质棉生产。 坚持因地制宜,区域化布局的原则。 棉花生产高风险区的东片乡镇要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棉花种植规模。 高度重视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 实行种子准入制度,严禁种子无序经营、无照经营和私自引种,对过时、质劣的品种必须坚决淘汰。 农业技术和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组织好主栽品种的统供服务。 二是继续把发展草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针对养殖大场效益不高,品种改良步伐缓慢等突出问题,主攻草畜平衡,突出品种改良和舍饲精养,狠抓流通周转和疫病防治,促进草畜产业效益提升、快速发展,显著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县上将制定具体的扶持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继续扶持草畜产业发展。 各乡镇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巩固大场大户成果。 对近两年建成的规模养殖大场,要有步骤地进行企业化经营方式的改造,积极探索推行统一管理、入股承包经营,切实加强技术指导、饲料配售和疫病防治服务,防止经营效益滑坡,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要鼓励发展家庭适度经营和规模小区集约经营,重点扶持发展养殖专业村、专业组、专业户。 按照“1881”养殖模式(每户养羊100只〈或30只多胎基础母羊〉,种草8亩,修建标准圈舍80m2,实现1万元家庭养殖收入),年内力争扶持发展1000户养羊大户。 对养牛大户、养猪大户、养鸡大户以及特禽养殖大户都要给予扶持。 要狠抓品种改良工作。 坚持引种、改良和繁育结合,立足现有的大场大户和规模小区,健全牛羊改良服务体系,强化改良指导服务。 技术业务部门要合理确定并大力推广优质饲料配方、饲草桔杆综合利用、舍饲科学喂养、畜禽杂交组合等技术规程。 三是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的原则,主攻新特产品品牌开发。 要充分发挥西片乡镇食用瓜和优质葡萄的生产优势,努力在规模生产、病害攻关、储藏保鲜和宣传营销上求突破,尽快做大“瓜州蜜瓜”品牌,努力提升棉花生产水平、扩大瓜菜制种规模。 突出东片乡镇酒花、甘草、大蒜和小麦、玉米制种优势,努力提高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围绕南线旅游开发,积极引导发展特禽、特产养殖,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2、大办龙头加工企业龙头加工企业是增强农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农村支柱产业的关键,也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纽带。 按照大小项目一起抓,内外项目一起引和乡乡都有200万元以上的加工项目,各个部门都积极参与抓项目的要求,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开辟财政增税、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 通过招商引资、扶持能人和凝聚内力,加快棉仁蛋白、圣华棉纺、银狐棉业、50万头只牛羊肉加工等重点续建项目建设,争取新上蕃茄酱加工厂、织布厂等千万元以上的加工项目,力争建设一批与骨干企业配套的中间企业。 引导关联性项目、上下游企业和与之配套的服务业尽可能向瓜州工业园区集中,培强做大产业集群。 3、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围绕发展品牌农业的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实行模式化耕作、规程化生产、系列化服务,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基地。 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扩大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对具有传统优势的棉花等产品,要加强质量管理,杜绝掺杂使假,实行分类采摘、分级收购、分等加工、统一包装、优质优价。 县上将制定出台《棉花收购加工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切实规范采棉管理和原棉收购交易秩序。 通过抓质量创品牌,打开农业走向市场的通道。 二、加强科技推广工作,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充分发挥科技对推动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的关键作用,集中全县农业技术力量投入科技推广工作。 棉花生产积极落实“三改一加强”(改良品种、改良品质、改进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矮、密、早、膜、匀综合技术,引导农民落实好以五大整枝、化促化控、“二虫两病”(棉铃虫、棉蚜虫、黄萎病、枯萎病)防治为重点的田间管理措施,努力实现“一增两提高”(增加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草畜产业重点狠抓温精授配、胚胎移植、舍饲精养、疫病防治、秸杆青贮氨化技术;瓜产业重点狠抓品种改良、病害攻关、储藏保鲜等技术的运用;葡萄、甘草、酒花、蔬菜等产品生产,重点抓好标准化、无公害种、管技术的操作应用。 关键技术要同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力争取得突破。 要高度重视典型示范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新技术、新模式快速推广中的引导带动作用。 按照科技培训经常化、技术示范园区化、成果转化市场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建立和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加强科技应用的具体指导。 立足推动新产业基地发展,选择一批种养经验丰富、经营效益较高的农户,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尽快培强扶大,使之发挥对周边农户的现身引导作用。 高度重视疫病防治工作。 坚持全民动员,预防为主,严把产地、运输、市场和屠宰检疫关,严防输入性动物疫病的传入;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构建检、防、治一体的疫病防治体系。 三、引导农民进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富裕,主要途径在于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 紧紧围绕骨干企业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发展半成品加工、包装储运、流通经销业,培育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长效产业;加强县内矿资源探采、县外矿资源利用工作,大办各类矿资源采、选、冶项目,积极开发加工制造、工艺品、纪念品生产;抓住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机遇,积极组织季节性劳务输出;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引导力度,鼓励各种形式的流通贩运,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免于工商登记和行政事业收费。 立足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进一步简化各种进城务工手续,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探索建立无差别的户籍管理制度。 督促用工单位落实劳动保障制度,重视解决好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工资兑付、子女入学等问题。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实施万名青年农民职业培训工程。 对国家有关农民工的各项政策规定,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狠抓生态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增收条件要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高度重视生态建设问题。 重点抓好日协贷款石岗墩风沙口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三北四期21万亩防护林建设、20万亩封滩育林续建、80万亩退牧还草续建和已垦草地还草等建设项目。 围绕天然林草保护、风沙口治理、农田林网配套、绿色通道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集中抓好城东防护林、瓜州新区林网、瓜火路和双石路绿色通道、双塔镇和七墩乡林网配套、农村每组1公里防护林栽植等建设任务。 要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逐步推广免耕播种、秸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切实减轻耕地沙尘对环境的危害。 同时要健全完善林木栽植、管理、处罚和地下水开采等制度规定,严厉打击破坏林草植被和水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构建生态管理长效机制;要立足建立和发展节水型社会,重点抓好国家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工程的实施,力争完成投资1528万元的日协贷款榆林河灌区改造续建、投资600万元的西湖北河口防洪引水枢纽、投资318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投资204万元的2360亩节水灌溉示范等工程项目;要着眼于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狠抓农田改造,重点抓好投资500万元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资300万元的10万亩盐碱地改良、投资300万元的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投资230万元的移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按照巩固成果,扩大示范的要求,继续推进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引导小康住宅建设同农村集镇建设结合,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结合,力争完成市上下达的各项任务。 五、深化农村配套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有利于激发活力、推进工作的原则,重点抓好六项改革。 一是抓好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试点。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探索和实践,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承包权不变、农民权益不减,按照有偿、自愿、合法、规范的原则,积极引导鼓励各种形式的土地转包、转租、转让、入股、信托和招标拍卖,推动土地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合作经营和工厂化集约经营。 同时要高度重视解决好土地纠纷,确保不留隐患。 二是深化乡镇事业单位和村组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村组布局调整后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乡镇事业单位干部聘用制、业绩考评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促进农技(机)、农林、畜牧等技术事业单位经营业务与服务职能相分离,进一步强化技术示范、指导、培训等服务职能。 逐步理顺布局调整后的村组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解决村、组债务消化、基建投资等问题。 非建制单位全部纳入村(组)建制。 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农村中小学以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行“双聘双制”改革;农村幼儿园和各类学校后勤工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逐步实行社会化经营。 四是全面完成农村小水产权改革。 尚未进行小水产权制度改革的乡村,要加快进程,全面完成产权改革。 同时,进一步完善用水协会运行机制,引导协会充分发挥自我服务、自我调控、自我约束功能。 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不断健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特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以利益关系为纽带,以“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为主要模式,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引导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和流通经纪人牵头,组织成立各种形式的民间专业经济协会,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协会指导、利益联动、分工经营的产业化运作体系。 要认真研究解决好协会与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办法,切实发挥协会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引导、优良品种引进推广、产品质量控制、价格协调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作用。 六、高度重视乡村债务化解和财源培育工作,确保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高度重视农业税降低后,乡镇财政运转、乡村债务化解困难加剧的问题,切实把财源培育和集体债务化解列入工作的重要日程。 建立乡(镇)、村干部任期债务消化、财源培育目标责任制。 对陈年债务当年化解不足15%和干部基本工资严重拖欠的乡镇,不得更换交通工具,不得修建和装修办公楼、更新办公设施。 严禁任何单位向乡(镇)要款要物,不准向乡(镇)转嫁单位(或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 进一步加强财经管理,切实做到财政年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债务消化、干部工资发放及时率、工商税收进度要纳入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考核,财政和监察部门要加强经常性检查和监督。 七、改进农村工作方法,促进农民增收措施落实1、狠抓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 大力宣传和落实《农业法》、《土地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治乡、治村。 对上级有关农业税降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灾情减免、退耕还林补助等政策和县上出台的农业扶持政策必须认真执行,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对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认真研究、尽快解决,真正发挥政策在引导方向、调动积极性中的效力。 2、切实加强信息引导服务。 各级要强化信息服务职能,县乡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依托公众网和政府网站及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提高依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的能力,推动产业产品结构实现优化调整。 3、重视解决农村热点问题。 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管理教育和能力建设,全面推行一线工作制度,重视解决好干部工资拖欠、农民欠款兑付和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杜绝公益事业建设、水费、学费收缴以及报刊征订等工作中的“三乱”现象。 切实加强民调信访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稳定。 4、充分发挥典型对工作的引导带动作用。 积极培育并及时总结科学种养、产业致富典型,招商引资、兴办项目典型,双培双带、协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先进典型,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典型宣讲、参观学习活动,靠典型示范,带动各方面工作的落实。 5、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机制。 把“三农”问题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位置。 建立以重点产业为中心的工作机制,健全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全程包抓重点产业以及包抓项目述职制、重点建设项目一票否决、责任领导免职代职,乡镇领导拉订单、抓项目、部门参与实施项目的制度。 全面推行“四定一挂”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展实行定期督查,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明确、措施得力、考核严格。

标签: 农业推广在技术转让中的关键作用 迈向现代化农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