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农业推广领域的先锋,通过教育、外联和研究影响农民和社区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6 0

农业推广是将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传播给农民和社区的一种关键途径。通过教育、外联和研究,农业推广人员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育

教育是农业推广的基础。它通过向农民提供有关最新技术、实践和资源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农业推广人员可以提供多种教育计划,包括:

  • 研讨会
  • 田间考察
  • 示范农场
  • 出版物和在线资源

外联

外联是农业推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与农民和社区建立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定制的建议。农业推广人员可以参与各种外联活动,包括:

  • 与农民一对一交谈
  • 参加社区活动
  • 在当地报纸和杂志上撰写文章
  • 使用社交媒体与农民互动

研究

研究是农业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对农民面临的挑战的宝贵见解,并帮助确保推荐的实践基于实证证据。农业推广人员可以进行自己的研究,也可以与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合作。

通过教育、外联和研究,农业推广人员可以产生以下影响:

  • 提高农民的生产力
  • 增加农民的收入
  • 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
  • 改善农村社区

成为农业推广领域的先锋

如果你对农业和帮助他人充满热情,那么农业推广可能是一个理想的职业道路。要成为一名农业推广人员,你通常需要具备农业学、教育学或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你还可以参加认证计划,以提高你的技能和知识。

农业推广领域有许多机会。你可以为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或私营公司工作。你也可以选择专注于特定的农业领域,如作物生产、畜牧业或市场营销。

如果你想在农业领域发挥真正的影响,那么农业推广是一条值得考虑的道路。通过教育、外联和研究,农业推广人员可以帮助农民和社区蓬勃发展。


重庆两会热点工作2017

据86我从记者处获悉,1月15日电今日上午,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开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张国清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张国清说,2017年,重庆将抓好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关键性改革、积极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九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以产业接续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高端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支柱产业集群升级换代。 汽车产业要着力提升产品档次,提升配套水平,提升自主品牌,促成长安汽车城、北京现代、众泰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 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快OPPO、VIVO智能手机、京东方智慧电子等项目建设,拓展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品种,推动中光电触控一体化等配套项目投产。 推进化工、装备、食品等行业技术进步、优化重组、产业协同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努力实现企稳回升。 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关键生产设备分享平台,努力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 加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民用高端装备和国防装备协调发展。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 培育和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带动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长30%以上。 惠科液晶面板项目实现投产,推进康宁玻璃基板、AOS芯片、奥特斯二期等项目,构建有竞争力的电子核心基础部件供应链。 加快实施一批智能装备重点项目,建成国家级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 加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技术及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部件攻关,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扩大充电设施布局,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 发展高端交通装备制造业,扩大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规模,发展高技术船舶。 发挥股权投资基金、龙头企业、口岸平台等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实施一批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重点项目,扩大页岩气产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跟踪世界科技前沿,加大增材制造、无人机、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产业项目储备、引进和研发,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领域。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定制化和高品质转变。 做强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私募基金等新兴业态,争取相互保险公司、合资证券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新牌照,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丰富金融核心功能。 探索跨境人民币使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等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钱宝等支付机构构建区块链标准,拓展跨境贸易清算结算服务。 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进一步完善物流集疏运网络体系,促进物流园区、物流枢纽、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延伸数据增值业务产业链。 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康复保健等大健康服务业。 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做靓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世界遗产等十大旅游名片,加快万达文旅城等十大主题乐园和红池坝等旅游度假区建设,丰富旅游业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试点,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 推进中央商务区、智慧商圈和社区便民网点建设,办好渝洽会等节庆展会,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夜市品牌,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提档升级。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关键性改革。 聚焦经济领域供需失衡问题,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 在继续抓好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重点推进去杠杆、降成本、防风险。 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债务、资产、企业重组,实现出表、出清、出效,降低工商实体企业杠杆率。 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支持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转让不良资产,鼓励渝康等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低效资产盘活重组和风险资产收购处置。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链布局,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 加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运用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融资工具,帮助企业置换高成本债务,优化债务结构,减轻企业负担。 抓好“企业减负30条”政策落地,清理规范涉企税费、交易、物流、用能等收费,落实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流通体制改革、售电侧改革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引导企业突出主业、降本增效,顺应市场需求,提高质量标准,培育“工匠精神”,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积极防范各类风险。 加强对跨界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信用卡透支等领域的风险监测预警,着力防范资产泡沫,积极预防交叉性、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 强化新型金融机构负面清单管理,加大对小贷、担保、要素市场的监管力度。 加强市场执法监管,综合施策,坚决遏制炒房行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规范区县政府举债行为。 以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加快国企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资本投资公司规范改造及健康运行。 分类实施企业专业化重组整合,围绕核心业务,提升产业集中度,向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布局,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加强国企党的建设,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压缩企业法人层级,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健全国资监管体系,从严监管和规范国有资本运营。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培育楼宇产业园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转贷应急、风险补偿等机制扩面,支持中小微企业提质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市场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市场主体分类监管平台,加快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 推进财税、投融资和金融改革。 调整优化市与区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预算滚动平衡机制,推进预决算信息制度化公开,更好发挥税制改革在促进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拓宽公私合作领域及融资渠道,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继续实施一批PPP项目。 加强市与区县政府引导类投资基金的衔接联动,完善市场化营运机制,提升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的引导和驱动效应。 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扩大企业股权投资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丰富债券品种和发债主体,稳步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推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开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科创板挂牌等创新,满足企业多层次融资需求。 加强要素交易市场建设,依托全国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搭建保险资金运用平台,支持金交所打造机构间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建设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提升联交所、药交所、土交所等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 支持有特色的外资银行入驻重庆,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创新性、结算性专营机构。 规范各类资产投资平台,为市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提供安全有效的渠道。 (三)积极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功能拓展,高效整合各类开放要件,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形成全方位开放新局面。 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完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复制推广其他自贸试验区成熟经验,探索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等新的体制机制。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快将外商投资准入转向备案管理,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坚持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与自贸试验区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完善项目合作机制,扎实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合作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果园港多式联运示范基地、股权投资基金、机场商业合作、国际数据通道等功能性标志项目,以项目为核心呈现实体展示。 增强开放平台的承载功能。 加快两江新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强化开放口岸、现代金融、服务贸易、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的功能创新,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增强开放示范的带动效应。 推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借助保税功能,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保税贸易扩大规模,形成集聚效应。 推进万州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争取设立江津、涪陵综合保税区和一批保税物流中心。 拓展进口整车、冰鲜产品、水果、肉类等口岸功能,争取设立木材、医药、生物制品等口岸。 加快果园港、万州、丰都等口岸开放,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通关环境。 提升高新区、经开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开放辐射功能,办好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各类交通枢纽和开放口岸,吸引大企业、争取大订单、集聚大物流,促进外贸企稳回升。 拓展进出口货源,增开渝新欧支线班列,力争全年双向开行500班。 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利用开放政策和资源优势,吸引一批跨国经营总部企业、供应链龙头企业、转口贸易商和贸易集成商,打造一批公司集聚、市场繁荣、运作规范、贡献突出的外贸集聚区,扩大总部贸易、转口贸易、服务贸易规模。 积极探索境外先进设备、平行进口汽车等产品展示交易,积极发展离岸贸易、集散分拨、非国产货物入区维修、委内加工及检测等业务,把保税的政策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密切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合作,推动内外贸联动发展。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促进技术、资本、创新生态协同发力,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深入推进企业研发投入倍增计划,全面落实研发准备金制度和重大新产品研发补助政策,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以跻身国家创新企业百强为目标,实施巴渝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 建立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库,发展一批高技术性和高成长性企业。 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和制造业创新中心。 鼓励企业组建科技人员持股、社会资本参股的法人化研发机构。 推动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扩大科技创新券试点范围,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及转化应用。 推进全方位开放式创新。 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吸引集聚各类优质创新资源。 大力引进全球百强创新型企业、国内外著名研发机构和知名大学来渝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国内外科技组织、标准化组织、检验检测和科技咨询机构在渝设立区域总部。 支持企业加入国际创新联盟。 建设商标审查协作重庆中心。 支持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样机制造、中试生产等创新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 完善项目甄别、培训指导、风险投资、收购转化、哺育上市等全程孵化服务,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用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和领军人才团队建设。 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完善科技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众筹募资。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开发利用方式,筹建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发展第三方成果转移转化机构。 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权限和收入分配自主权,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支持科研人员依法依规兼职兼薪,鼓励科研人员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进一步清理与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确保政策落地。 (五)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核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功能布局,强化互联互通,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承载力、协调性和宜居度。 统筹各功能区域城镇空间布局。 有序推动都市功能核心区功能疏解和人口减载,加快都市功能拓展区配套设施和大型人口聚居区建设,引导功能性设施和新兴产业集聚,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推动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心多极网络化”高度融合的空间格局,发挥城市发展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提升大都市区的同城效应和整体功能。 引导渝东北城镇群特色发展,推动“万开云”板块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发展联动、一体繁荣。 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依托交通干线、区县城和重点镇,构建民俗生态城镇群。 按照成渝城市群规划,完善功能性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提升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 集中发展一批特色小镇。 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合理流动。 推进内畅外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建设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和“三主两辅”铁路站场,推进渝西、渝湘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渝昆高铁和重点港区支线铁路项目,提速郑万高铁、枢纽东环线等在建项目,建成渝黔铁路,投用沙坪坝站、西站一期等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 推进“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实施开州至城口等高速公路项目,扩能射线高速通道,完善内部联结网络,通车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 投用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增辟国际航线,办好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 加快果园枢纽港建设,完成港区铁水联运接驳改造,加快承接寸滩港分流的货运量。 建成投用珞璜、龙头、新田港区一期主体工程。 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建成一批跨江大桥和穿山隧道,打通一批“断头路”,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实施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加密中心区域轨道交通线,推动轨道交通向城市发展新区延伸。 建成川渝电网500千伏第三通道。 启动城市发展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长江、嘉陵江取水,采取大集中、小分散和互联互通的配置方式,逐步实现大都市区一体化供水。 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库,提高城乡用水保障能力。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完成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任务,推进区县“多规合一”,建设城乡空间规划共享数据平台。 完成主城区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做好重点区域城市设计。 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保护和修缮一批传统风貌街区,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拆除违法建筑,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全面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质量,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 加强城市立体综合开发,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试点,实施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城市精明增长、集约发展。 持续推进道路节点渠化,落实公交优先道,发展特需公交,整治规范占道停车行为,疏缓道路拥堵。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景观照明提升工程,切实加强园林绿化工作,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靓丽。 (六)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发展。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深化“三农”领域改革。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 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的有效实现形式,扩大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范围,推动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行管理机制,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开展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 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深化供销社和农垦改革。 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稳定粮食、生猪、蔬菜等基础产业,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促进七大特色产业链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区域特色产业提质发展。 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 统筹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新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出口示范区。 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筑牢农业农村基础。 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推进高标准农田、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 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深化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 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护机制。 开展农业设施权属证融资试点。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农产品收益和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持续推进三峡后续工作。 完成年度项目申报,落实库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后续项目。 推进城镇移民安置小区综合帮扶和农村集中安置区精准帮扶,促进安稳致富。 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避险搬迁,加强库岸环境综合整治、危岩处理和移民安置区高切坡防护,切实保障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努力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严格管控生态空间,认真落实差异化环保政策,加强产业项目全过程环保监管。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能效、水效、环保“领跑者”引领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降低排放强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建设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园区,打造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县建设,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 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深入开展低碳城市、低碳产业园、低碳社区等试点,发展绿色建筑。 完善绿色消费政策。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 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持续实施“五大环保行动”,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沿江及城区环境污染隐患企业搬迁治理,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控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强化餐饮油烟治理和露天焚烧执法。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深化重点支流整治和湖库管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开展水域垃圾清漂,建设一批城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推进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噪声治理,着力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细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抓好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探索消落区治理新模式,强化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 实施好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深化环保垂直管理和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创新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推动环保督察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追责。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五个坚持”原则,做好各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整合财政资金和各类资源,扎实推进“六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区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脱贫。 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落实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扶贫再贷款等金融扶贫政策,加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推动制度保障与开发造血、区域扶贫与到户到人的有机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就业社保体系。 加强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和就业援助,推动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好去产能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 按照国家部署,推进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渐进式延迟退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改革。 实施职业农民、技能人才、小微创业者等七大群体增收激励计划。 制定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政策,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强化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全面推行“救急难”制度。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 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规范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稳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 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办学。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中职与高职、应用技术本科衔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培育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市属高校转型发展。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教育信息化。 做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工作。 加强特殊教育。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健全分级诊疗制度。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总额控制付费为主、单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 依托重庆药交所,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和集中带量采购。 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机制,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关口前移。 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扶持和规范社会办医。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落实全面两孩政策。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统筹推进文化行政管理、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文化惠民工程。 推出一批有全国影响的优秀文艺作品。 实施钓鱼城、巫山人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 发掘巴渝文化,培育品牌文化企业,推进一批重大文旅融合项目,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更好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滚动实施民生实事。 计划投入421亿元,继续推进15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新建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覆盖、4万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民生实事,增补农村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公共停车位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背街小巷治理、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医保救助等民生工程。 (九)全面加强社会治理。 坚持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 依托区县、镇街、村社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完善一体化工作平台和大综治格局。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广人民调解驻公安派出所机制,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 加强现代科技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好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在行政审批、监管服务等领域率先记录使用信用信息。 深化平安重庆建设。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治安防控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促进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坚持公共安全风险制度化排查评估,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严防“三类恶性案事件”发生。 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加强治安乱点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防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新型犯罪。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深化食品药品重点对象、重点场所、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防范控制、应急响应、有效处置的能力。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以负面清单倒逼各种责任主体筑牢安全防线。 抓好煤矿、交通、建筑、消防、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大排查大整治,依法查究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控重特大事故。 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一批安全生产重点工程,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强化安全技能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安全自觉。

农业科技成就的资料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中国农业发展与成就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国民经济每5年制定一中短期发展计划。 可以说,每一个发展计划的实施都使中国国民经济的实力,也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重大发展。 2001年是中国实施第10个五年发展计划(即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1、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 5.08亿吨,比 1978年增加两亿多吨,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 1978年以来;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1999年,肉类产量5953万吨,蛋类产量2080万吨,奶类产量79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5倍、7倍和8倍;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是1978年的8倍多。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1978-1999年;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由30.5%上升到75%。 1999年,乡镇企业有2000多万家,从业人员I.3亿人,增加值亿元,是1978年的110多倍;实现利润5580亿元,上交税金1750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63倍和80多倍。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I/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3、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1978-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210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374%;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贫困发生率26%下降到不足3%;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0.68下降到0.55。 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 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由50年代的80%下降到1999年的12%左右。 截止到1999年,已有2/3的村初步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80%多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选举已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在逐步普及。 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4、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共达100多亿美元,还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 1999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17亿美元,是1980年的6.5倍。 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同时中国还同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并积极开展了双边合作。 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五个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是突破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二是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全面活跃农村经济。 三是突破了统购统销制度,市场调节农产品供求、配置资源的作用显著增强。 四是突破了单一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是突破了农业生产上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 改变了政府调控农业的方式,初步形成了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综合运用的农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 二、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分析1、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点一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三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混合经济趋势显现;五是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六是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七是农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产业和产品的新阶段转变;八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 2、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农业将面临如下机遇:(1)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 (2)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给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3)加入WTO后,将有利于中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4)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同时,也应看到,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加入WTD后,中国农业将面临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农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对采用新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不利影响。 三、中国农业科技的成就与展望1、中国农业科技的主要成就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和一系列成果。 其中,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了通过推广良种实现农业增产的潜力;光、热、水、士等资源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物病虫害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业生产损失;农业综合、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信息的研究,为中国的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信息服务。 九五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其中,十项重大科技进展最为突出,它们是强化生物技术和常规技合,培育出大量优质、高产、多抗农作物新品种,筛选出一批种质资源,整体育种水平得到提升;中国超级稻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在试验田亩产近800公斤;(3)单,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及应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4)五大作物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构筑了中国面向21世纪的五大作物生产技术平台,为中国未来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储备;(5)日光温室节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冬季设施蔬菜、果树和花卉生产,完善了周年设施园艺生产技术体系;(6)棉铃虫、褐飞虱迁飞规律研究为提高主要稻棉害虫的预测预报和虫害控制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7)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及主要畜禽疫病的诊断与监测方法取得丰硕成果;(8)新型饲料及添加剂的研究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社会生态效益显著;(9)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10)农业持续发展与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确定了农业用水的战略目标和节水的技术重点,肥料高效施用调节技术大面积应用。 2、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中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此;必须要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领域及技术政策进行战略调整:--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支撑;--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提供技术支撑;--为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大幅度地提高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技术支撑;--为推进农业集约经营的增长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3、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调整重点对农业科技重点领域进行重大调整,要按照先进性、关键性、基础性、实用性原则,筛选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要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的原则,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或技术体系、处于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或技术体系以及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组织实施十大科技行动:--实施作物良种科技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优质高效畜牧水产科技行动,加速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实施节水农业科技行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科技行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防沙治沙科技行动,遏止重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施农业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科技行动,推进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实施农业区域发展科技行动,开发区域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农业;--实施农业科技能力建设行动,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实力和后劲;--实施人才培养科技行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 四、以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藏和加工为突破口,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要以科技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产品和品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品质和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积极发展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深加工。 要转变观念,推动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 要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农产品进行一系列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 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向工业制造业形态的转变,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要加强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农产品的保鲜、储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终必须通过科技进步加以解决。 应通过内引外联的形式,研究和开发出各种成熟适用的保鲜新技术,并因地制宜地通过农业产业化扩散科技成果,推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 要根据世界农产品保鲜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农产品保鲜市场需求,站在行业的高度,确定保鲜产业的重点开发方向,提高其科技含量。 解决农产品产后加工诸多环节的问题,要进一步发挥国家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技术创新、成果推广与转化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大力加强农产品检验和测定标准化、科学化等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科技队伍的建设,以便能够及时引进、采用、组装和配套各种高新技术、适用技术和设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同时,还应强调市场对研究与开发的重要作用,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良性循环,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

枣庄市薛城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彻底摆脱困境的关键年,实现经济振兴的攻坚年,重回全市第一方阵的翻身年。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国内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 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前进中的困难,更要看到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枣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扶持政策陆续落实,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六大交通基础设施”在我区汇集,使我区交通枢纽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两次奚仲文化研讨会、两次全国性汽车赛事、动车组停靠,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过连续三年的努力,远通纸业、10亿立方煤制气、2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城南新区建设、鲁南铁水联运物流园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实施,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群众的信心。 只要我们抓住一切可用机遇,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动摇,不懈怠,拼全力,就一定能够推动薛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要求和区委确定的“”工作思路,围绕打造“城市新门户、物流新枢纽、煤化工新园区、制造业新基地”目标,加快聚集产业、聚集人气,坚持投资拉动、结构调整并举,振兴工业经济,统筹城乡建设,提升三产档次,强化农业基础,增加群众收入,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薛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5.7%,COD、SO2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880吨、4400吨以内。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振兴工业经济,增强赶超发展支撑力。 坚持大集团带动、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扩张总量,提高质量,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 培育企业集团、骨干企业。 大集团、大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夯实工业基础、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把培育企业集团、壮大骨干企业作为振兴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按照企业集团运营模式,规范运作安阳矿业、安泰煤业两大集团,鼓励其主业做大、多业发展,增强带动力和支撑力;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规模、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制定扶持政策,分类指导,通过资本运作和产权联合等形式,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以名牌拳头产品为龙头、主导技术优势突出的大型企业集团。 培植壮大骨干企业,以青啤(薛城)公司、薛焦化工、天元化工、联兴玻璃等50家纳税过百万元的现有企业为重点,加强运行监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技改扩能,膨胀规模,提高效益,促其尽快做大做强。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改变单纯依靠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构建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相适应的现代工业体系。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确保10亿立方煤制气一期安装设备,2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营,4万吨乙二醇项目启动建设,延伸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促进煤化工产业纵深发展。 优化提升造纸产业,以远通纸业为龙头,围绕提高产品档次、增加附加值,加大协调力度,确保年产20万吨高档牛皮卡纸的5号机投产运营,着手实施年产40万吨高档特种纸项目,技改提升海象、德容、运河纸业等企业,进一步膨胀产业规模,力争3年内全区造纸产量达到100万吨。 着力扶持机械制造产业,重点培育同济机电、北斗制冷、金纺印染、高晟电动车等企业,加快吉通制管、锦辉锻造、通晟机械、恒邦精密铸造、金正电动车等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带动力和产业集聚力;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研发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品牌,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名牌产品嫁接联姻,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示范企业,增强产业整体实力,促进纵向配套、横向协作发展,尽快实现由“薛城加工”向“薛城制造”、“薛城创造”转变。 严格控制落后产能,拆除愚公、金兴等立窑生产线,逐步退出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构筑产业集聚载体。 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内引外联、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前沿和窗口。 围绕建设新型生态煤化工基地,依托现有企业、技术,争取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孵化、吸引更多的项目向精细化工园、邹坞陶庄煤化工园聚集,打造全市“煤化工新园区”。 进一步完善薛城经济开发区功能,重点扶持矿用设备和纺机风机产业,引导更多的配套企业向开发区聚集;充分发挥张范位于枣薛经济带重要节点的优势,借助浙江工业园建设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张范经济组团,抓好华信国资电缆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扶持一批汽车制造、电动车项目,打造全市“制造业新基地”。 (二)努力改善城市形象,打造鲁南城市新门户。 深入开展“城市建设攻坚年”活动,进一步完善设施,提升功能,规范管理,彰显特色,树立门户城市新形象。 突出抓好城乡规划。 遵循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城南新区控制性详规和主要地段修建性详规,积极配合市规划部门做好新城南部区域及京沪高铁站周边规划,统筹抓好城市西部、北部区域的规划编制。 按照枣庄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和卫星镇发展定位,陶庄镇、邹坞镇围绕发展重化工业,张范镇围绕建设浙江工业园、打造枣薛经济带的重要组团,沙沟镇围绕发展城郊经济,周营镇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城镇功能和产业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加快与枣庄中心城区对接融合,实现一体发展。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以道路建设为先导,配套完善中和路、矿建路,加快建设钱江路,开工建设珠江路、湘江路,适时启动薛周路北段、昆仑山路、东外环路南段建设;协调打通永兴东路、黄河东路、东外环北段,畅通与枣庄新城的连接;筹划改造与周边县市的连接道路,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增强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 以提升服务功能为重点,扩建长江水厂,实施集中供热工程,整治背街小巷,完善供排水、供气管网,改造汽车站,抓好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和儿童福利院运营;高标准建设水系景观,扩挖奚仲湖、仲虺湖,改造蟠龙河、小庄河、小沙河,加快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枣庄西城区。 大力加强城乡住房建设。 抓住省市政策扶持机遇,加大棚户区改造、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力度,以大建设带动大改造、实现大变化。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改造火车站广场、燕山路两侧、东小庄村、陶庄工矿区等棚户区57万平方米。 继续推进城南新区6个城中村改造,抓好东姚、邵庄、西小等32万平方米安置小区建设,完成东姚、西姚、邵庄3个城中村改造,建设泉兴华庭、奚仲花园、盛世国际花园等住宅小区,全年开发房地产10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每镇选择有条件的2—3个村实施集中搬迁,全区建设连片住房6100户、分散住房3300户,改造危房4600户。 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抓好泰山路、临山路、黄河路、沿河路等城区主要道路综合改造,继续实施城区绿化、亮化工程,规范沿街门市广告牌匾,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临山路数字化管理试点,落实“门前五包”,推行“双包双考核”,严格控建拆违,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网格化水平。 结合社会公德和市驻地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制度约束,引导公众模范遵守城市管理法规,自觉参与城市管理,坚决曝光、处罚各类破坏公共设施、丑化城市形象行为,努力营造文明优美的城市环境。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植经济增长新亮点。 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消费的重要举措,完善载体,提升档次,全面构建符合市驻地标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 依托铁路货场和枣庄港,规划建设货场物流区和临港物流区,争取铁路部门设立战略装货点、建设铁路专用线,筹划建设煤化工专用码头、旅游码头,完成疏港路改造,完善物流中心、信息平台等配套设施,引进一批大型仓储、物流项目,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结合张范经济组团规划、建设,完善汽配物流市场设施,运作产业配套项目,新建2家汽车专卖店,抓好银海药业物流园项目建设,增强区域物流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鲁南物流新枢纽。 借助京沪高铁枣庄站中央商务区建设,开发、建设高档写字楼、商务会馆,吸引周边大企业、大集团总部入驻,大力发展商务经济、总部经济,积极培育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业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筹建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引进一批高档休闲娱乐场所,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档次。 进一步完善城区商业设施,抓好贵诚购物中心改造,推进传统商贸业态提档升级。 以“四引、七个一”为抓手,突出小庄河、小沙河沿岸和火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批精致、高档特色商贸街区,引进一批购物广场、大型超市、高档品牌连锁店和餐饮名店,启动建设银座商城、银兴影视文化中心,全面提高消费档次和服务水平。 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便民服务网点,增强配套服务功能,吸引不同人群消费,进一步提升区域人气。 (四)统筹城乡发展,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化基础、调优结构,壮大龙头、培植特色,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努力夯实农业基础。 投入资金6000万元,抓好河道疏浚、林网绿化、饮水安全、沼气建设等工程,完成蟠龙河南支改道、小营水库后续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新建、完善镇村林网1.5万亩,解决农村1.2万人饮水问题;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扎实开展“双十双百”工程,严格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及时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帮扶经济薄弱村12个,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全力提升传统农业。 围绕优质瓜菜、食用菌、林果、生猪、长毛兔等特色产业,膨胀特色基地规模,推进农业“四化”进程,争创国家级蔬菜标准园500亩,新扩优质瓜菜基地1.5万亩、林果基地1000亩,建成小麦、玉米高产方4万亩,推广良种良法30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场40个、畜牧小区20个。 依托现有优势产业,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新型合作组织,扶持5家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技改扩建,新上一批农业龙头项目,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推进一三产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市驻地优势,借鉴外地“农家乐”经验,鼓励农民从一产向三产转移,实现本土就业、增收致富;精心选择、规划一批特色村庄,挖掘特色资源,实施景观化打造、特色化建设,完善种养、观赏、住宿、餐饮服务功能,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参与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五)加快提升文化旅游业,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推进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挖掘、包装、推介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经济、休闲经济相结合,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全力打造旅游输入型城市。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 积极保护、传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奚仲“探索创新”、孟尝君“崇礼尚义、兼容并蓄”等优秀文化传统,深入挖掘、整理奚仲造车、中陈郝古瓷窑、墓山汉墓群等历史文化资源,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资源,鲁南大鼓、山东快书、薛城唢呐、张范剪纸、洛房泥塑等民间文艺、民俗文化资源,微山湖、蟠龙河等湿地文化资源,搞好包装、策划、推介,打响“奚仲故里”、“红色胜地”、“车赛之都”等特色文化品牌。 融合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价值追求,培育薛城城市精神,增强区域凝聚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完善文化旅游载体建设。 把奚仲造车文明与现代汽车文明统筹规划、开发,加快中华车祖苑车神广场、奚仲纪念馆建设,规划、建设杨峪体育公园,完善“三车一马”场地设施,发展汽车制造、销售、休闲、服务等配套业态,打造“车赛之都”。 围绕“湿地高尔夫”业态,完成蟠龙河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扩挖三大水面(西丁段、东仓段、田湾段),基本形成城市湿地景观。 突出民国建筑风格,确保民国影视文化城二期建成运营,筹建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奚仲阁),打造城区地标景观。 着眼发展民俗风情游,重点抓好冠世榴园西大门景区建设,加快岩湖生态园、石榴山庄“农家乐”项目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鲁南民俗风景区。 抓好文化产业运作开发。 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出版《奚仲文化丛书》、拍摄《车神奚仲》电视剧,策划、运作“车神祭拜”活动,把奚仲文化与现代汽车文明有机结合,适时举办以汽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赋予奚仲文化新内涵;办好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摩托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海峡两岸四地邀请赛等重大赛事活动。 配合枣庄“二日游”促销活动,开发奚仲挂件、张范剪纸、洛房泥塑、特色名吃等旅游产品,策划、举办美食文化节、民俗文化展、山东快书和唢呐大赛等各类特色演艺活动,培育演出市场,真正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努力把“二日游”做成“多日游”、休闲游、度假游。 (六)继续坚持大项目带动,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争取上级资金与引导各方投资相结合,产业发展项目与基础设施项目相结合,大力度、高质量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夯实发展基础。 引资引智并举,激发经济活力。 把招商引资与“城市新门户、物流新枢纽、煤化工新园区、制造业新基地”的发展定位相结合,根据全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实施产业、产品和项目专业招商、按需选资,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带动和产业配套项目,膨胀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抓住浙江工业园建设契机,面向浙江等发达地区大力开展定点招商、小分队招商,适时举办系列产业专题招商活动,确保招商实效。 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调动区内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依托现有外资企业,大力开展以外引外、以商招商,鼓励增资扩股,支持技改扩产,努力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引导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出口份额。 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引进一批专业型人才,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夯实发展基础。 继续加大对京沪高铁、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的服务力度,为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健全区内项目异地落户利益分配机制,积极破解土地、资金、环境制约,在加快推进2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吉通制管、建宇钢构、雪峰制冷、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以及职业中专、区委党校迁建等续建项目的同时,重点抓好10亿立方煤制气、华信国资电缆、远通纸业5号机等15项工业项目,蟠龙河湿地、鲁南铁水联运物流园、银兴影视文化中心等15项服务业和文化旅游项目,城市集中供热、城南新区路网、疏港路等15项城乡基础设施工程,燕山路改造、火车站广场棚户区改造等15项城乡住房工程,以项目建设促投入、带产出,扩总量、增后劲。 对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帮包责任制,分线作战,动态考核,定期督查,加快推进,促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发挥效益。 (七)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建设和谐薛城。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实行“政府买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4050”人员、下岗人员、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减少“双零”家庭。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提高区镇(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贴补贴,增加农村教师工资,逐步实现城乡教师工资标准统一,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抓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提高全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全面推行城市社区“四化”和村民自治“六化”工作机制,完成计生信息“村村通”工程,完善计生动态考核和信息月指令考核,确保计生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全面实施农民健康教育和新农合“一张卡”工程,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 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推进镇街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推广和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步伐,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承办好全省象棋锦标赛,筹备参加第二十二届省运会,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统筹抓好气象、侨务、老龄、档案、残疾人、民族宗教、地震预防等各项事业。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突出化解矛盾纠纷、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的道德文明素质。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生产,毫不放松地抓好食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实施网格化布警,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标签: 通过教育 外联和研究影响农民和社区 成为农业推广领域的先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