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咨询正文

「母子情感心里咨询」母子情感心里咨询电话

admin 情感咨询 2022-08-19 06:11:00 118 0 母子情感心里咨询

今天给各位分享母子情感心里咨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母子情感心里咨询电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一篇母子情作文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情发生了hllip;hllip;

一切平静了,我缓缓地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蒙蒙细雨中躺在一摊淤血之中老家燕,一只小家燕在灰蒙蒙的天空中从天而降,围着母亲“叽叽”叫着,那声音是凄惨而悲哀的。这只老家燕只是奄奄一息,有气无力地眨了眨眼睛就死了。小家燕似乎不相信这一切,它痴痴地立在老家燕身旁,任凭雨水打在自己身上。过了一会儿,小家燕竖起羽毛,朝天哀叫了一声,再竭尽全力把羽未丰满的翅膀展开,为老家燕遮风挡雨,并且用小尖嘴梳理着老家燕的羽毛。小家燕停止了这一切,摇了一摇老家燕,看看是否还能再醒过来。可是,老家燕没能再睁开眼。小家燕用稚嫩的小脚和弱小的翅膀努力把老家燕挪到安全的马路旁边,对老家燕啁啾着,又悲伤地扑到老家燕的身上,似乎在伤心地哭诉。最后,小家燕只得无奈地看着死去的母亲,想着和母亲以前那段快乐的时光,可眼睛里仍然闪着泪花。小家燕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母亲,但却是悲痛欲绝的。它走几步回头望一下老家燕,看看母亲是不是安全,然后扑扇着翅膀,飞向上空盘旋了几圈,发出几声深沉悲哀的叫声,就往天空远处飞走了。这只弱小的小家燕可能是去找同伴们了,可能是想齐心协力把母亲送回温暖的家去。

这只稚嫩的小家燕,明明知道自己体力单薄,救不了母亲。可它却执意要把母亲送回那熟悉的家。这证明了什么?这证明了这只弱小的小家燕对母亲的爱。从而,母子情深也震撼了我。

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作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作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作文1

本片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来讲述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母子情深》时,我的心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桥桥的身世令人感动不已,从小爸爸不在身边的,由母亲一个人抚养长大,受了很多的苦,但是母亲非常疼爱她。在他小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了,母亲冒着非常大的雨为桥桥上山崖采药,桥桥的病好了,可是妈妈却累倒了,我觉得母爱是非常伟大的!我被这样的母爱感到骄傲与自豪。有效的桥桥也是非常懂事的,母亲生病的时候,他独自一人冒着大雨去找了秦姨,和他一起把妈妈送进了医院,后来为了桥桥的前途和可以受到一个好的教育,忍痛割爱的把桥桥送给了条件好的爸爸,但是幼小的桥桥还是想念妈妈偷偷地跑回了妈妈的身边,妈妈也很思念桥桥,但为了桥桥的未来又一次的把桥桥送回了爸爸身边,在分别的时候,桥桥和妈妈抱在一起痛哭了,妈妈走后,桥桥又一次的冒着大雨去看妈妈,但是怕妈妈责怪,便悄悄的躲在门外偷看,爸爸来了,告诉妈妈桥桥不见了,妈妈为了找桥桥晕倒在了半路上,最后妈妈醒过来了,想起来了他和桥桥一起约定的地方,终于找到的了晕倒在山崖上的桥桥,妈妈又一次的累倒了……

母爱是非常伟大的!父母亲也是很辛苦的把我们拉扯长大,我们长大也要好好的孝顺父母,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作文2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母亲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科艺宫底楼回响着这首朴实无华的歌曲,平时听来都觉得搞笑地用来哄骗小孩的歌曲,现在却让我们的声泪俱下。妈妈,一个神圣的代言词,一个让我们来到世界,却痛苦自己的人。对我们用心良苦,让我们吃的最好,穿的最暖……而身为子女的我们,却厌倦了父母的叮咛,给他们起外号,什么“八婆”呀,“男人婆”呀,“唠叨婆”呀……几乎可以说,起的外号难听无比。而母亲听后却只不过是微微一笑,片刻就去干家务了。

我们经常天真地觉得母亲的存在干涉了我们的自由,让我们面对白花花的试卷,做个没完没了。没日没夜的上着那些无聊的课程,耳朵听得都生了老茧,要睡得不得了。我对妈妈也充满了怨言。

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却改变了我们对母亲的看法。电影中的女主角妈妈,未婚产下一个孩子,从此母子相依为命。可为了让小孩得到更好的教育,将母子情隐藏在心里,硬让儿子去台北投奔父亲、爷爷、奶奶,接受高等教育。母亲宁愿自己受双倍的苦,也不要儿子受到一点的打击。当儿子生病时,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自己一路一步一跪,一步一拜,直到磕到自己的头上血流成河,磕到土地庙前才善罢甘休。但当自己孩子做错的时候,也从不纵容,用长尺拍打孩子的小手,当孩子要离她而去时,也不忘给孩子叮咛了一番。看着片中的妈妈,总感觉女主角好像一个我认识的人。对,就是自己的妈妈,自己母亲也是这样的如此深爱着我们,那一声声早已耳熟能详的叮咛,现在听起来也觉得温馨,那一次次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的拳头,现在回想,也无比美好……母亲,这两个十分容易写的字,现在却如万颗石头砸着、压着自己的内心,好重好重,压得我们如病入膏肓的病人,没法与自己的母亲呼吸在一起呼吸,因为,我深知,我无法与母亲伟大的行为作任何比较,差得太远了,似乎有着天壤之别。

这部电影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东西,那就是——感激之心,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的恩情。虽然我深知:滴水之恩,该当涌泉相报。母爱的无私我们永远无法补偿,但还是应当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让自己的母亲舒服点,快乐点,年轻一点。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母亲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歌声伴着泪水传向四方,让大家也被我们的泪水所感化,做一个个孝顺的孩子,陪伴着母亲,一直到永远。

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作文3

傍晚,妈妈同我一起观看了《母子情深》这部电影。在看时我的眼泪一直往外流,所以不对是不见你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叫小宇,在他的身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宇父亲在他五岁那年就去世了,他的妈妈又得了癌症。可他的妈妈不愿让他知道,所以就不接受治疗。这件事被小宇知道后,他就开始孝顺妈妈,逗妈妈开心。但妈妈仍在做准备,为他找新妈妈,教他做家务活。同时,小宇也在准备,为妈妈找好医生,给妈妈说心理安慰,听妈妈的话。

看到这时,我的眼泪就禁不住的往外流。这就是人间真情啊!同时我也体会到了,那母子俩之间浓浓的爱之情,和不放弃,不气馁,不向病魔低头的精神。

再往下看,妈妈帮小宇找到了新的母亲,小宇也给妈妈找到了好医生。还有好多爱心人士来帮忙。这天,小宇的妈妈被推进了手术室。许多好心人都来到手术室门外,十指交叉并合,紧闭双眼,为小宇的母亲祈祷。小宇也正在手术室门外,倒着走路。就像书上所说的那样:倒着做事,就可以使时间倒流。小宇肯定是想让时间倒流,让妈妈变为以前没有病的妈妈。最后是因为爱,使妈妈战胜了病魔。

这就是爱,看不见,也摸不到。这就是人间真情,闻不着,也听不到。但是是因为它,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和睦!

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作文4

母与子——观《母子情深》有感

“小小鸟,找妈妈······”这是电影《母子情深》中的一首歌,它歌颂着电影中小主人公对妈妈的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当代的一件真实事迹:小宇的妈妈为了小宇呕心沥血,给他报了许多的补习班,小宇认为妈妈变了,不再是以前的妈妈了。后来小宇才发现妈妈得了癌症,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不让妈妈操心了。他说只要做事倒过来,就会让时光倒流,妈妈也就不会得病了。在小宇逆转的脚步声中,妈妈进入了手术室并且用爱的力量战胜了死神。

化解危机的是什么?没错,就是母子之间的那份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感情。在生活中,是谁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做饭、洗衣服?是谁呕心沥血地为我们操劳着?又是谁陪在我们的身边,看着我们迈出一个个脚印?是——母亲。

母亲,这个庄严神圣的字眼,千古传颂的主题,是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其实,天下每个母亲都会像电影中小宇的妈妈那样对待自己的子女,她们为了教育好我们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顾不上自己。她们给我们的爱远远过于对自己的爱。

我想,母亲与孩子手拉着手在夕阳下走过,才是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作文5

在周五时,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张电影传单,让我们在周末抽时间去看一下这一部电影,我低下头一看,名字叫做《母子情深》。

电影中的刘小宇在五岁时爸爸就走了,从此小宇就和妈妈相依为命。而小宇的妈妈刘丽却在小宇九岁时被查出患了癌症,但是她不愿意接受治疗,因为她害怕自己进去了之后就再也出不来了,小宇就无依无靠了。于是刘丽就亲手写了几份“寻母启示”,为小宇找一个新妈妈,有许多的好心人愿意帮助这个家庭,刘丽也帮小宇找到了一个富裕的新妈妈。

和小宇是邻居的小武哥哥猜到了刘丽要干什么,于是和小宇一起商量怎么救小宇的妈妈。他们在网上发布了一个视频,想要寻找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来救小宇的妈妈。刘丽的病终究不能再拖了,于是小宇就住在了新妈妈的家里。而刘丽则一心一意看病、做手术。

在刘丽做手术的这一天,许多好心人都来为她祈祷,而小宇则天真的认为只要倒着做事,时光就会倒流,妈妈就会好起来,爸爸也会活过来,电影就在小宇倒着的.脚步中结束了。

看完了这部电影后,我被小宇的懂事感动了,他知道妈妈生了病,于是就不惹妈妈生气,还帮助妈妈干活。而我们呢?正好倒了过来,是妈妈帮助我们干活。又乱又脏的卧室,妈妈收拾;吃过饭的碗碟,妈妈收拾;甚至连自己的书包都是妈妈整理,和小宇相比起来,我们是不是差太远了呢?

其实,帮助妈妈,就可以从很小很小的事情做起,比如:吃过饭的碗筷帮助妈妈收拾、做家庭作业不用妈妈费心、还可以给妈妈做一次饭等等。让母亲也能感受到我们对她深深的爱!

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作文6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自我们出生开始,母亲就一直陪伴着我们。今天我看了一部大型教育片《母子情深》,这部影片让我对于母爱这个词更加理解。

电影采用的是回忆的手法,小男孩乔乔在母亲节那天的学校会场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乔乔的妈妈丽丽曾经是一位当红歌星,却因为恋爱原因被上级训斥和被闺蜜警告不要和男友徐文龙继续交往,但丽丽却是已经坠入爱河,不听劝阻,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捧红了徐文龙,可是徐文龙在成为了歌星后却抛弃了丽丽,伤心欲绝的丽丽带着肚子里的孩子来到了动物园工作。

当丽丽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生子的时候,她的丈夫却和别的女人结婚了。乔乔出生后,母子俩相依为命,丽丽因为生乔乔时大出血,而体弱多病,干活的时候经常晕倒。乔乔很懂事,每当妈妈修理灌木丛的时候,刚上幼儿园的乔乔便赶紧拿来筐子,帮妈妈把修剪掉的杂草装入了筐内。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乔乔和丽丽母子俩的生活一直都很平静,直到有一天徐文龙出了车祸,失去了生育能力,徐文龙在经过了这次事故之后,他突然醒悟了,决定找回丽丽。在经过了一番寻找后,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

影片中,乔乔一家在公园中玩跷跷板的场景多么温馨快乐,陪伴孩子成长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小主人公乔乔是缺少父爱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养育成人,丽丽是一位坚强的女性;乔乔也是一名特别懂事的孩子,能在苦难中与妈妈共同支撑起这个家。他们母子俩的感情是深厚的。

今天妈妈能与我一起观看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爱在哪里?爱在心里,在共同的经历里。

母子情深电影观后感作文7

在五年级的某一天我随父母一起来到电影院,观看《母子情深》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这部电影主要写了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乔乔,在一次活动中,面对全校家长同学讲述她与她母亲的故事。在乔乔的故事中,他母亲是一个单身母亲,在生乔乔时没有一个人去帮助乔乔的母亲;生下乔乔后,又含辛茹苦的将乔乔抚养长大,成为一个阳光的男孩儿。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伟大母亲对乔乔那浓浓的母爱:有次,在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夜晚,乔乔突然发起高烧,他母亲来不及穿鞋子,直接将小男孩儿背起,拿出仅有的一把雨伞,打在小男孩儿头上,自己冒着大雨,冲进了茫茫大雨中,一路上,乔乔的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小路上,不知摔了多少次,当终于走到医院时,乔乔母亲眼睛里已布满了血丝,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而那还没来得及穿鞋的脚上有一条很深的口子,里面再冒出殷殷鲜血,看见小男孩疲惫地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已无大碍,母亲欣慰的笑了……看到这我早已热泪盈眶,忍不住靠着母亲的肩头,低声哭了起来……

回家路上,我想起了那日与母亲的争吵:我因为作业没写好被母亲多说了几句,我就与妈妈吵了起来,甚至说出要离家出走之类的话,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原来母亲一直都是爱我的,而我却要与母亲闹别扭,甚至说出要离家出走的话,我真不应该!我肯定伤了母亲的心!而且伤得那么深!我想母亲对我的一点一滴,都是深深的爱啊!都是对我的关怀呀!

是呀,母亲是伟大的,她能为自己的儿女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回报母亲,孝敬母亲,不让母亲生气,伤心。

家长心理学:10种家庭关系与子女心理疾病的关系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的成长和思想方面都是父母老师引导的,殊不知家庭的关系模式也将影响着孩子。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10种家庭关系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因果关系。

观察1:强弱

一个喜欢抱怨先生是软骨头的太太不知道,她恰好是他骨头越来越软的原因……

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母亲的作用远大于父亲。想想孩子是从母亲的身体和怀抱中逐步的分离出来,你就相信这样的观点没有错。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个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动力。而父亲却是他最初的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在面对患有神经症性冲突(恐惧、抑郁、焦虑等)和行为紊乱的成人和孩子时,需要对早年母子或母女关系做细致分析,我们往往能找到一个很严厉很正确很负责任的母亲或者有类似严母般仔细的父亲。和这样的家庭打交道,要说服母亲给予孩子犯错误说“假话”干“坏事”的自由有时比登天还难。因为这样的母亲肯定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做事总在理上,做人做得勤勤恳恳,当母亲当太太也当得很认真。和她们说话,你常常感觉有点气短,有点理亏。早在五十年代,从事家庭治疗的精神科医生就提出“婚姻倾斜”的心理学概念,认为家庭中父母的一方有采用破坏性方式来支配家庭的倾向,而另一方却显得依赖和柔弱,对其逆来顺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种倾斜关系视为正常,失去成为平等关系的能力,要么依赖,要么强权。

观察2:倾斜

你们怕什么?

平衡是家庭关系的第一原则,倾斜是另一种平衡。在图片常常观察到母亲的角色感太强,使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被迫游离于家庭的亲密关系与教养关系之外。由于不平衡,孩子与母亲的互动中,没有因父亲的插入产生的心理缓冲空间,也失去了在双亲行为中作适应性选择的权利,孩子与母亲的行为应答方式被简单化到服从和不服从。久而久之,成长的动力被压抑,变化与对抗的欲望被耗竭,导致孩子的心性发展延迟。正如漫画中表现的,母亲的咄咄逼人和父亲孩子的怯懦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由此,处理时会不自主的想压制母亲,迫使母亲退后一点,再扶父亲一把,以此让孩子在居中的位置上比较好过。实际上,家庭治疗师并不会匆忙的否认画面上的情景,“倾斜关系”常常隐含着一种内在补偿和和谐。换一句话来说,没有一个怯懦的父亲,也不会冒出了一个强悍的母亲,两者谁是因谁是果很难分清。家庭治疗师把倾斜看成是家庭的一种存在方式,分析孩子的问题是非是在维持或者破坏这种关系。如果家庭希望孩子的问题消失,可以问家庭是否愿意先改变倾斜关系,看看在均衡的关系下孩子的问题会怎样变化,这是家庭的选择。聪明的则会与母亲结盟来寻求母亲的大力协助。最糟糕事莫过于咨询师试图帮助母亲“镇压”孩子,挫败孩子潜意识里的“反抗”,以为错都在孩子。其实,大多数孩子的行为紊乱最初都是指向家庭的,尤其是指向最亲密的人——母亲。要孩子有变化,父母要率先有变化。

观察3:平衡

你总不能不顾孩子母亲与孩子死死纠结在一起,有时不是为了要挟丈夫,而是为了自保!“母子同盟”是心理医生对家庭关系的另一种描述,它几乎是“婚姻倾斜”的反转。在一些家庭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很权威的父亲,斥责母亲过度的娇惯和纵容孩子,而不争气的孩子一心一意的粘着母亲。“母子结盟”常常是经久绵长,无坚不催。这样的母子关系可能会是男人心中无穷的烦恼。你和太太翻脸的时候,就能从孩子的眼中读到恐惧或是愤怒,你叫他“宝宝”的时候,他会扭头不理你,甚至不再管你叫爹。如果你有心要给孩子一些苦头,找孩子的一些别扭,你立即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因为任何对孩子的不满都自然的归因于太太,本是一腔的好意转眼就成了驴肝肺。“母子同盟”的另一个心理学描述是父亲在家庭情感关系或权利系统中缺席,比如长期的出门在外,个性松散自由,放任不羁,没有责任感等。母子依恋成为家庭情感维系的中心,母亲和孩子构成一种补偿性“婚姻关系”。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是父亲腿上的一个“袢马绳”,母亲会主动的给丈夫呈现甚至夸大孩子的问题, 以此来向丈夫“索取”应该得到的关心。在旁人看来,这样的母亲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永远长不成熟的丈夫,一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第三类“母子同盟”的心理学描述是指那些人格不完整,内心缺少安全感,缺乏自我认同和对亲密关系不信任的母亲,通过下意识的对孩子的深层依恋来获取内在的 稳定。一般来说,母子热恋是孩子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一种母子不可分离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个性依赖的母亲会被这种深度亲密带来的愉悦感所迷醉,以至于对孩子 “成瘾”。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母亲要和孩子一起睡到孩子很大的时候,父亲却常常是过厅或小房子里的睡客。有时侯,个性弱的父亲可能成为一个家庭情感的边缘人或流浪者,他不得不靠讨好母子来维持他在家庭中的位置。

观察4:恋母

儿不嫌母……!

当丈夫还没有长大时,母子的结盟有时也是为了家庭功能的补偿。根据家庭病理学说,“母子同盟”让孩子成为夫妻个性冲突的一个投射“容器”,夫妻无意识的把婚姻的问题转嫁给孩子,孩子活得像一个替婚姻受罪的“道具”。 由于母亲性格,情绪对结盟中的孩子有很强的认同与内化作用,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这种压抑会延续到青春期并被猛烈的释放出来。同样,母亲的过度亲密使男孩性别认同与性意识发展延迟,不少的男孩内心印刻着无论如何也摆不脱的“俄底浦斯情结”(恋母)。对母子同盟关系的认识与临床心理治疗可能是两回事,心理咨询师并不会拘泥于以上简单的逻辑关系来看待“母子同盟”。一般我们首先接受这种同盟是家庭关系的一种补偿状态,在新的平衡关系没有确立以前,“母子同盟”可能是家庭内部平衡的有效机制。带着这种观念走进家庭,心理咨询师更能保持位置的中立和更广阔的观察角度。我们会狡猾的绕过家庭成员给予我们的是非因果,也不去充当家庭的教育者或关系的调解人。我们对家庭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保持高度的尊重和认同,并协同家庭找到今后发展的多种变化的可能,以此来降低家庭内部的焦虑。我们不讨论家庭为什么会这样,或者孩子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反,我们乐于承认我们对问题的成因一无所知(装傻)。我们只愿意与家庭讨论这种“母子同盟”是怎样被维持下来的,如果家庭选择不改变 现状,每个成员需要怎样做才能使“结盟”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糟。如果家庭选择变化又要怎样来建立新关系和怎么样维持变化的可持续性。在治疗中,家庭治疗师很愿意和家庭坐同一个板凳,如果习惯坐在家庭的对面,让家庭把麻烦恼怒一股脑儿的抛过来,那才是吃不了,兜着走。

观察5:束缚

妈妈会一直在!

“双重束缚”是家庭治疗大师贝特森对家庭动力学中一种矛盾情景的经典描述,他认为:“双重束缚是这样一种情景,即父母之间或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时在关系水平与内容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矛盾,使家庭交流发展出一种矛盾的不确定性,家庭成员不知道对方是关心自己还是抱怨自己”。正如父亲说:“我这样做是为了爱 你!”,而孩子却知道接下来可能是大祸临头。贝特森认为这种矛盾情景是儿童产生精神分裂或情绪障碍的决定因素。在中国的文化中,父母喜欢把对孩子的愤怒,包藏在一种对孩子的貌似关心中,越是与子女关系不好的父母,越易于通过“教育”来发泄对子女的不满。结果,孩子 长期处在一种内容水平被关心,关系水平被伤害的悖论情景,而且还不能评述或反抗这些矛盾信息。慢慢地孩子会借助矛盾的信息来逃避惩罚,以扭曲的行为方式来 应付所有的关系,失去了发展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出现人格分化延迟。

漫画中母亲生气的对女儿说:“瞧你都15岁了,还不愿替母亲分担一点家务,你真是太懒了!”即表达一种对子女的成长期望,又表达一种对女儿的失望与抱怨。 女儿要平衡母亲的情绪,觉得该做点什么。女儿对母亲说:“好吧,我来拖拖地”。表达的是一种服从,甚至是一种刻意的讨好,但内心隐藏着一种防御,害怕与母亲继续交流。

女儿在拖地的时候,如果得到母亲夸奖,则应答成功,内心得到满足,拖地行为就转为成长的动力。但母亲却大声叫到:“瞧你拖的地!还不如不拖。 养你这么大,连拖地都不会!”女儿被迫处在一种应答无措、左右为难的位置,无论如何都是输,变与不变都毫无出路。不拖地,要继续忍受母亲的指责和埋怨;去拖地也要忍受母亲新的指责和埋怨,横竖都是不快乐。由于来自母亲的信息矛盾,反倒使子女成长的动力被减弱。孩子心中的感觉是:“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摆脱母亲对我的不满。”

观察6:矛盾

你们刺我不着!

许多孩子都是在“战争”中成长的!应对这样的“亲密交流”使孩子们变得圆滑而成熟,最终胜利的还是孩子。如果在父母都是社会精英,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地蒙混过关,父母与孩子不交谈则罢,一交谈就要触及孩子的“灵魂”,直到把孩子的心灵挫伤得百孔千疮。心理学专家塞奥多尔·利兹研究精英家庭的孩子在成长中的适应不良,发现家庭地位越高,孩子的心理问题越多,解决症结也更麻烦。从遗传学的角度,由于孩子智商很高,他们在与父母的“交锋”中易于找到或创造一种情绪或行为障碍来有效地应答困境,并从中获益。心理咨询师看到许多孩子的问题是被不当的教育孕育出来的,企图用教育父母的方式达成一种家庭内部交流的平衡,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好的,但效果难以预测。有些家长听信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在教育孩子中变得束手束脚,无规无矩,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更大的危险中。聪明的治疗师不去为难父母。相反,在孩子的面前表示出对父母足够的尊敬与肯定。我们会和家庭一起重新来描述家庭的“情景”,并改变家庭呈现给我们的“故事脚本”,让家庭得到一种新视觉和新感觉。我们要给孩子的“症状”或家庭的冲突一个意料之外的赋义,使这些引发矛盾的信息产生积极互动的作用。我 们还要改译孩子内心对父母教育的感觉,让他看到教育中包藏着的那颗无私慈爱的心。我们会利用孩子的问题,给了父母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让父母变得更像是个好父母,孩子更像是个好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给出我们的暗示:“家庭必须在爱与教育的冲突中找寻隐藏着的和谐,让动荡的心趋于安宁。”

观察7:分裂

孩子,还是我对你好!

如果孩儿成为三头六臂的哪咤,也许能够满足双亲多重的需要!漫画中的情景是心理学对家庭关系的另一类描述——“婚姻分裂”,由五十年代的心理学大师塞奥多尔·利兹提出。利兹研究儿童精神病(躁抑症)时认为:家庭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结构和角色分化,夫妻间过分独立,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亲密依赖。甚至是夫妻同床异梦,彼此疏远,满怀敌意的竞争,拼命试图从孩子那儿得到忠诚与亲近,导致孩子无力适应。孩子会强烈的感觉到家庭内部的不稳定和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迅速发展起一种自我控制,来应付或摇摆在家庭对立观念或非此即彼的关系模式中,用自我“分裂”补偿性地满足父母对家庭关系的需求,以维持家庭分离中的统一,冲突中的和谐。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平衡是靠孩子勇于“自我 牺牲”来实现的,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家庭维持的一种要件。但补偿总会有个极限,一旦缓冲失败,孩子可能陷入大麻烦,要么过度控制自己——抑郁,要么就是发 泄性失控——躁狂,并持续摇摆在这两种情绪状态中。过度控制的孩子可能会把这种家庭冲突潜抑在内心深层,成为成年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心理根源。失控的孩子 却像是反叛“家庭现实”,逼迫父母改变态度,调控家人,这种失控被医学称为儿童神经症或儿童精神病。

观察8:无奈

不做是你笨,做不好更是你笨

在大人看来是天使的东西,小孩子心中是魔鬼!双重束缚中的孩子,内心冲突持续存在,积攒着很大的焦虑。心理咨询师走进这样的家庭,易于同情孩子。如果一厢情愿的试图通过教导父母来消除家庭内部的矛盾信 息,及易引起有强烈自尊需求的家长的不满。结果,孩子在诊室里担惊受怕,有时不得不通过表达对心理咨询师的不喜欢来与父母“结盟”,让治疗陷入困境。对逆反或者有攻击性欲望的孩子,这样的教导又鼓励了孩子对父母的对抗与责难,让家长在医生面前处境尴尬,尊严尽失。许多渴望权威感的心理咨询师,热衷于给家庭灌输心理学思想,培训当事人,以为如此这般就可天下太平。对有知识有悟性的家长尚可这样做,对悟性不高或矛盾纠结很深的家庭,心理学知识是双刃剑,帮助的同时伤害更深,会让家庭失去自我判断力和自我更新力,把家庭推向更大的危机与困境。当然,不少的家庭也乐于把一切麻烦都推给治疗师,让孩子大事小事都来找心理咨询师拿主意,使治疗师在表面的辉煌下内心苦不堪言。家庭治疗师应让父母与子女体验到彼此在关系水平中的亲疏近远,引发他们的内在联想。并创造新的交流模式,引发新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家庭对未来的期待。在与家庭的交谈中,需要灵活的避免发表对家庭事务对与错的看法,代之以引入一 种有效或无效的判断。心理咨询师把许多看起来很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与亲子关系理论束之高阁,找到非常个别化的东西,来解开家庭的症结。当传递某种信息会给家庭带来价值判断或引发新的冲突时,治疗师乐于扮演一种模糊角色,并通过呈现多种交流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信息,悄声无息地对家庭作修改。当家庭完全更新后,家庭会发现所有有益的决 定都出自他们自己。

观察9:示弱

天啊!他的骨头到那儿去了?

孩子直不起腰来,难道是父母的基因遗传?另一类更为困难的双重束缚,发生在个性分化不良或情感分裂的家庭,孩子无论依从母亲还是依从父亲都会遭到另一方的责难,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得到双亲肯定或者否定的观点。有时候双亲为了回避自身冲突,观点含含混混,要么就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孩子既不能在家庭找到规则,也形成不了有效的交流,凡事得先看父母的脸色,猜测父母的心思,难以适从。母子纠结是家庭继续存在的情感核心,在没有新的平衡诞生前,你只能保持对它的尊敬。我对母亲说:“你十年来,一直无怨无悔的 照顾这个患病的孩子,你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对孩子说:“你十年来,放弃你的自由,心甘情愿的陪伴你的母亲,你也是个很乖的孩子。”当家庭在治疗师面前感觉到安全时,我建议母亲“退化”到儿子的年代,儿子“进化”到母亲的年代,父亲来扮演仲裁者,对游戏叫“暂停”。扮演新角色时,儿子的脸变得明朗,语言也见清晰。当一个家庭父亲的功能很弱的时候,为了家庭的稳定,母子纠结很容易形成,心理咨询师建议母亲可以多依赖社会的缓冲机制,逐渐让孩子的情感需要从母亲转向社会。如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同学,邻居,老师交往,尊重友谊,热爱生命和自然等。很多个性发展不良的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下,会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心理领路人, 心身发展得到补偿。

观察10:关爱

都是为你好!

许多对孩子的无力要求都被包装在美丽的语言中。

家庭的治疗师走进一个家庭,喜欢关注这个家庭可能存在的一些内部禁忌。我们会问孩子,家庭里有什么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常常发现几乎所有家庭在交流内容方面或多或少有些限制,这些限制代表着家庭的文化意识,权利等级与家庭的“游戏规则”,从中也可考量家庭成员间的亲密距离。

来看看这样的一种情景:孩子快乐的回到家,兴奋的说:“爸!妈!我今天的物理考试拿了95分。”妈妈认真的说:“先别高兴,告诉我你班上的最好成绩是多少”?爸爸接着说:“想想那5分为什么要丢”。待孩子收藏笑脸,快乐尽失,躲进了自己的小屋,父母脸上才有了笑容,说道:“我们的孩子还真不错”。

担心孩子骄傲而不敢公开的分享孩子的快乐,使家庭内部的交流变得无趣,孩子想得到父母认同的热情也被挫败了。也许是文化的原因,中国的父母习惯替孩子做决 定,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读书就业,仿佛不仔细管就是父母的失职。大多数喜欢韩国音乐的孩子不会和喜欢看韩国电视剧的父母交谈对韩国文化的感觉,如果这样做 一定是自讨不愉快。喜好争强好胜的孩子不敢与同样好胜的父亲讨论人际关系,即便讨论也会是一些虚假之词。许多孩子被明令禁止讨论父母的对错,或参与父母间 的情感活动。

父母本意是为孩子好,为孩子创造理想的生存空间,结果却是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生动的,多样化得的特点,恰巧让孩子失去了在家庭舞台大显身手的机会,减弱了成长的动力。

抱怨子女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父母,常常是对孩子任何独立思想与行为大加压制的人,形成“恶性循环”,家庭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种家庭教育中的矛盾情景,被心理学描述为家庭中的“假性互惠”。假性互惠中的家庭看起来一家子和和睦睦,父母替孩子着想,孩子替父母亲分忧,实际上,人人都受压抑与限制,个个心情都不舒畅。

母子情作文

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不由得想起了妈妈为我做过的很多很多的事情。

妈妈就像一台永远不知道疲倦的机器人,从早到晚忙这忙那的。

妈妈早晨很早就起床为我做饭,每天变着花样,尽量不让我在外面吃早餐,说是没营养;上学的时候书包里总是带一壶热水,妈妈让我在课间喝;放学回到家,妈妈做好我最爱吃的饭菜等我,看着我大口吃饭,妈妈总是满脸的笑容;碰到我们班春游,妈妈帮我细心准备吃的喝的,叮咛吃、喝、注意安全的话都能装满一书包。

记得有一次我晚上发高烧,妈妈一晚上都没有合眼,陪在我身边照顾我。她一会儿给我吃药,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用热毛巾给我擦身子,一会儿给我测体温,一会儿帮我翻身换地方。黎明的时候,我的烧退了,安静地睡着了,可妈妈一脸的疲倦,眼睛里还布满了血丝,守着我不肯离开。

我疯玩的时候,不小心弄脏弄破衣裤,妈妈给我洗衣服,缝裤子,只是让我玩的时候注意安全。每隔几天妈妈就给我换内衣,说是对我皮肤有好处。季节变化时,妈妈会及时给我增减衣服,防止我生病。

妈妈爱我,当然,我也爱妈妈。

有一次妈妈下班回到家,她满头大汗,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我想妈妈一定很累很累,立刻就给妈妈倒了一杯水,让妈妈喝,得到全家人的称赞,至今妈妈下班我一直坚持为妈妈端水。

我会在门口等妈妈回家给她一个拥抱;我会用我的压岁钱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在超市购物时,我会给妈妈买她爱吃的东西;我会给妈妈捶背;有时我还帮妈妈扫地,擦桌子……

妈妈无私的爱呵护着我慢慢长大。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妈妈。

母子情感心里咨询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母子情感心里咨询电话、母子情感心里咨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