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婚姻挽回正文

「为戒毒人员办实事挽救婚姻问题」帮助戒毒人员就业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戒毒人员办实事挽救婚姻问题,以及帮助戒毒人员就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帮助戒毒人员的措施

帮助社区戒毒人员的措施具体如下: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开展好社区戒毒工作,社区戒毒人员管控率、执行率要确保100%,要不断提高社区戒毒人员戒断率、降低社区戒毒人员复吸率,有效遏制毒品的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的危害;

2、要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从生活上、思想上多关心社区戒毒人员,让他们安心戒毒康复,彻底戒断毒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搞好社区戒毒工作,社区需整合力量,与戒毒人员签定协议书,对每个社区戒毒人员成立由家属、社区干部、公安以及卫生、民政部门人员组成的监护小组,期限为3年。

公安人员将随时对戒毒人员实行尿检,对于就业困难、生活困难的吸毒人员,有关部门将通过劳动技能培训、纳入低保等方式给予帮助。如不配合社区戒毒,将解除戒毒协议,由公安机关实行强制戒毒。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三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戒毒成功的案例_成功戒毒的事例

吸毒制毒贩毒害人害己,戒毒辑毒禁毒有益你我。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戒毒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

戒毒成功的案例篇1

一名瘾君子经过多番的努力,最终戒毒成功,其中在戒毒期间,社会的关怀和家人的支持都成为了该瘾君子在戒毒过程中最大的动力。

“希望有一天,爸爸可以陪我们一起去喝茶。”这是小明(化名)和小芳(化名)一直以来潜藏在心底的期盼。所幸的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在国家民政部日前公示的第三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结果中,横沥镇隔坑村社区服务站的“‘瘾君子’重生记———戒毒人员案例”拟获优秀奖。事实上,社工郑美珠跟进该个案阿军(化名)已有近3年。最初,阿军反应迟钝、又黄又瘦;而如今,“除了瘦一点,其他都跟正常人一样”,不仅工作稳定,甚至偶尔会跟家人一起去喝早茶。

不断强调保密原则取得案主信任

郑美珠是横沥镇隔坑村社区服务站的社工督导助理。回忆起2011年初首见阿军时,郑美珠说,当时他刚吃完药,脸色又黄又瘦,反应迟钝“同一句话要问三四遍才回答。”

那年阿军38岁,已有20多年的吸毒史,多次进出强戒所、劳教所。2006年底,最后一次劳教回来后,因患有丙肝,强戒所不再收留阿军,所以阿军一直在社区戒毒。2007年2月,开始饮用美沙酮;但至郑美珠接手时,阿军仍有吸毒行为。阿军和妻子阿兰(化名)育有一儿一女(小明和小芳),但家庭关系较差,两个孩子几乎不与阿军交流,阿兰也颇有怨言,甚至一度想放弃。

第一次见到郑美珠时,阿军十分戒备。郑美珠便不断强调社工的“保密”原则,她告诉阿军,“社工不是政府派来的矫治人员”,终于慢慢取得了阿军的信赖。

家人的配合至关重要

“戒毒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家人的配合非常重要。”幸运的是,阿军的家人都很配合,也十分支持社工的帮扶计划。

在社工介入后的前期戒毒阶段,为了切断阿军与“粉友”的接触,郑美珠建议阿兰聘请一名陪护人员24小时跟着阿军。此前,家人每天只给阿军20元,作为饮用美沙酮和抽烟的费用;自从聘请了陪护人员之后,这20元钱改由陪护人员保管,杜绝阿军重新吸毒。

此外,为了改善家庭关系,郑美珠让阿兰及子女转变对阿军的态度,重新接纳他,并且多给予他表扬和称赞。

有一次,在阿兰开的小卖部前,一位顾客把单车停在了门口,另一位顾客觉得有点碍事,阿军便主动上前把单车推到了墙角。“这次做得好”,阿兰夸奖道。从那以后,阿军的表现越来越好了。

有一天,阿兰回家晚了,阿军便帮她洗了菜,还炒了一个青菜。虽然阿兰觉得味道不怎么好,但她却十分开心。

在与小明和小芳的交流中,郑美珠得知,两个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有一天,爸爸可以陪自己一起去喝茶。”郑美珠将这一消息反馈给阿军,阿军很受激励。

踏实工作,月入4000元

经过3个多月的戒瘾与身体调养,阿军告诉郑美珠,自己身体状况明显变好,想找一份工作赚钱,不再增加家人的负担。

在家人的支持下,阿军找工作十分顺利。从2011年11月开始,阿军在亲戚家的养猪场帮忙,每天工作6小时,主要是跟车去镇内的一些酒家收潲水喂猪,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

目前,阿军工作比较稳定,每天去各酒店饭馆收集潲水卖给 其它 养猪场,月收入也增至约4000元。

更重要的是,阿军的家庭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现在,阿军偶尔还会跟家人一起去喝早茶,这让小明和小芳十分开心。而在晚上因戒毒失眠时,阿兰也会耐心地跟阿军一起看电视,陪伴他度过难熬的时间!

戒毒成功的案例篇2

作为一名常年与戒毒人员打交道的人民警察,一名戒毒者成功戒断毒瘾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和鼓舞。此次回访,我们见到了3年都不曾再沾染毒品的芳芳。交流中我们提出想请她作为成功戒毒的案例,回女所做一次现身宣讲时,她一口应下,并说道: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也不能坚持下去。如果我的事例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成功戒毒,我愿意做一辈子这样的好事。”

20岁染上毒瘾

“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转眼我都快40岁了。”芳芳的一声轻叹,让大家不由自由都陷入了对似水流年的感伤。不知不觉中,她也将走入不惑之年。“匆匆那年”已成过往,饱经风霜的眼神里更多的是云淡风轻。

仅有小学 文化 的她,16岁就跟着母亲收菜卖菜,学习如何做些小本生意,日子过得简单而单纯。18岁后她便离开家,开始自己一个人打拼,她卖过菜,卖过水果,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日子过得红火惬意。然而年轻人的天性就是爱玩,她亦然。经常跟朋友出入酒吧、歌厅迪吧,喝酒、打牌、 唱歌 蹦迪是她的日常消遣,直到有一天,朋友跟她分享了一个“吃了就什么都会有的”的好东西后,她沉迷了,即使知道那是毒品,但好奇驱使她深陷其中,那一年,她20岁。

从踏入毒品圈子后,生活变得一塌糊涂——不再专注于自己的小本生意,怕父母发现自己吸毒不敢回家,有限的积蓄渐渐化作一缕白烟渺渺消散,仅靠零散的打工和朋友的资助维持毒瘾。虽然曾经为了爱情,努力让自己摆脱毒瘾,但最终在婚姻破裂后,再次回到原点,直到被强制隔离戒毒。

如花似水的20岁,温润如玉的30岁,她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白粉”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回想起曾经沉迷毒品的日子,后悔二字都难以弥补过往的遗憾和伤痛。

父亲去世时自己还在戒毒

“我爸去世的时候,我还在女子戒毒所,家里人都瞒着我,直到后来打电话回家才晓得,我竟然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父亲,就是她心底永远的痛,也是她心底永远无法弥补的愧疚,她瞬间的泪如雨下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又是一场迟到的悔恨和天人永隔的遗憾。

都说父爱如山,不善言辞的父爱更是隐忍而深沉。她的父亲是攀钢的工人,因为工作繁重长期不在家中,母亲一边忙于卖菜维持生计,一边照顾3个孩子。常言百姓爱幺儿,作为家里的最小的独女,她无疑也是备受宠爱的,可惜父母文化水平有限,难以给予他们过多的管束和 教育 ,两个哥哥和她都只读完小学,便匆匆融入社会。

当得知她吸毒时,父亲暴跳如雷,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甚至连不知情的母亲一起责骂,最后只能暗暗抹泪,劝她戒掉毒瘾,不要误了自己。两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她的父亲就在这期间因脑瘤去世,作为最后一个知情人,她的伤痛深入骨髓,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她愧疚不已,可再多的眼泪也无法挽回逝去的亲情,唯有铭记。谈话间,她接了两个电话,都是她大嫂打的,告诉她已做好饭等她回去,言语间,能感觉到她对大嫂的尊敬和依赖。她说,因为自己吸毒,两个哥哥对她不理不睬,唯有大嫂一直对她关怀备至,照顾周到。大嫂的关爱就如同一束阳光让她备感温暖,唯有坚持戒毒才是对这份不离不弃的爱最好的回报。

37岁的她想当妈妈

她曾有一段婚史,结婚3年也是她跟毒品告别的3年,为了不让前夫知道自己的吸毒史,他们一起到浙江打工,日子虽然辛苦,但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幸福,他们精打细算,谋划着未来。可惜她一直无法受孕,隔阂也由因衍生,最终导致他们分道扬镳。“现在的老公在一家工地上班,虽然不太有主见,但人踏实无恶习,日子就这么过着也挺平静。”经历了太多的眼泪和疼痛,谈一场无关风月的爱情,拥有一份烟火香味的平淡生活,她觉得很满足。

她有一个愿望,就是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吸食毒品,身体机能受损,一直无法生育的她计划到大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即便她已37岁,早已被纳入高龄产妇的行列,但她依然有着做妈妈的强烈渴望,她说,我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稳定的家,有一个不介意我过去的丈夫,唯一想要的就是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每个女人心底最柔软的温暖,已为人母的我们更是深有体会。也许,有了孩子,母性的力量能驱使她在拒毒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从戒毒所出来,不知不觉都快4年了,自由的感觉真好。”现在的她有种说不出的轻松与惬意,不用再为筹措毒资辗转难眠,不用再因毒品的折磨而日夜颠倒,不用再因鸣笛的警车而担惊受怕。这一次,她真正成了一个自由人。

提到尿检,她自信满满,“随便检查,一定没有问题。”如此肯定和坚定的语气,让我们为之侧目,当拿到尿检呈阴性的检查单时,我们一路而来的担忧也在此时烟消云散,欣慰已不足以形容我们的心情。为了戒毒,她很少回老家,换了新手机号,断绝了跟以往所有毒友的往来。她说,因为毒品我失去太多了,我要为我妈争口气,死去的人我已经无法弥补,但我不能让活着的人再为我操心。

“现在的生活多好,虽然平淡但很真实,最重要的是自由。”一米阳光透过树枝细碎的洒在四周,与那头耀眼的金发交相辉映,春意无限。

戒毒成功的案例篇3

当得知被录取做仓管工作时,阿文兴奋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他顺利戒毒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阿文是“戒除心瘾,回归家庭与社会”案例的主人公,这一案例近日荣膺2015珠海市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奖,而使阿文成功戒毒,重新踏上阳光大道的是欣心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心理咨询师赵衍科。

26岁退伍后染上毒瘾

拱北地区的吸毒戒毒人员最多的,也是最复杂的。这里的禁毒戒毒任务重大而艰巨,也是最难以见成效的。据统计,吸毒人员经历脱毒处理后的,回到社会上复吸率达90%,戒除毒瘾难在戒除心瘾。欣心社工服务中心自去年起承接了拱北社区戒毒人员的心理康复项目,使社区戒毒者远离毒品,回归家庭和社会,阿文就是一个戒毒成功的案例篇。

阿文今年26岁,珠海本地人,家境较好,曾经当过兵,退伍之后结识了一群出来混的朋友,很快他就沾染上毒品,并且开始贩毒。很快阿文因涉毒贩毒被拘役,出来后要定期去派出所验尿,接受不定期检查。如果阿文一旦被发现有复吸情况,就会被公安方面执行为期两年的强制戒毒。

社工介入助其远离毒品

2014年10月,赵衍科了解到阿文目前存在的心理障碍:对毒品的恐惧伴随着对 人际交往 的恐惧,对自我的不接纳,和父母兄弟等家人的关系也很糟糕。由于内心冲突不断,使得阿文没有信心走出家门,正常进入社会。赵衍科根据阿文的情况,对阿文开展了一对一的个案帮扶,为他设立了心理疗程。

第二次心理辅导以后,阿文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在这次咨询中,赵衍科对阿文作了放松和浅催眠式的冥想,引导他看到内心冲突的来源,并对冲突情绪做了处理。此后,阿文的冲突矛盾感大为减轻,开始感受到内心的力量。

而在现实生活中,变化很快发生了。两周后阿文兴奋地告诉工作人员,他出去找工作了,而且当场被录取,在一家大超市里做仓管方面的工作。之后的几个月,阿文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并得到家人和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此时,赵衍科对于阿文的戒毒情况,放心了一半。

呼吁社会包容戒毒者

作为心理咨询师,赵衍科明显感觉到戒毒者这个人群被社会边缘化和特殊化,即使戒毒者真的戒毒成功,也很难完全回归社会。因为这个社会根本不信任他们,使得戒毒者心怀戒惧,难以真实地面对社会。

在赵衍科看来,一个戒毒者就是一个正常人。心理咨询师并不关心服务对象是否吸毒,是否复吸,他关心的是服务对象内心的孤独与恐惧、童年经历和内心冲突等等。

浅谈戒毒人员出所后如何处理好家庭、社会、生活三种关系

戒毒人员出所后是一个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如何处理好家庭、社会、生活更是关系到戒毒效果保持的重中之重。 由正常的社会一员变成吸毒成瘾者,这是个人的痛苦,也是家庭的不幸和社会的损失。戒毒的最终目标就在于使得已经变成不是社会正常一员的吸毒成瘾者,重新恢复到吸毒前社会正常一员的状况。这种“在社会中——不在社会中——在社会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决定着戒毒模式必然始终是以回归社会为导向,决定着戒毒制度必然是各种戒毒措施紧密衔接的“三位一体”戒毒制度,决定着戒毒工作者必然是以服务和救助戒毒者为工作宗旨。“解毒只是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因此,解毒之后必须有康复措施跟上,这是个漫长的过程,目的是引导他们摆脱麻醉品的影响,恢复市民的生活。”可以说,戒毒工作的最关键处就是如何使得吸毒成瘾人员在完成戒毒治疗后重返社会。我国原有的以强制性戒毒为主导的戒毒体制忽略了吸毒成瘾者的康复和回归社会环节,势必造成戒毒人员在生理脱毒甚至心理康复完成进入社会以后,发现极度不适应而只能在毒品依赖中找到存在的意义,这就形成了越戒毒越吸毒的制度怪圈或者制度陷阱。没有以回归社会为导向来统筹谋划戒毒模式,做再多努力的戒毒工作也是无效的,原因就在于“重医械、轻康复”的戒毒工作“仅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未能触及与吸毒始动、维持以及复吸有关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符合戒毒本质的戒毒模式必然要求戒毒制度实现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和回归社会的过程统一,这就是“三位一体”的戒毒制度,当然其最终落足点是再社会化,从而吸毒成瘾者“早作鉴别、治疗、教育、善后护理、康复并使之重新与社会融为一体”。 一、处理好家庭关系 当戒毒人员出所后,融入正常的生活,最开始面临的就是回归家庭问题。有很多学员出所后,常因缺乏家人的信任而产生抱怨,同时可能因为家人的怀疑使自己戒毒的信心受到打击,从而灰心、懊恼,甚至因而复吸。为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向大家介绍一些与家人沟通的技巧。 (1)要有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意识。首先思想上要清楚的一点是,家人对自己的不信任是自己曾经一次次让他们失望而造成的,自身应该考虑的是做些什么,如何去做,以此来争取家人的信任。既然是自己给家人不信任的理由,所以同样也要好好表现,给家人信任我们的理由。 (2)要学会与家人沟通。多交流,有什么想法、计划与家人一起来商量,用真诚宽容的心去换得家人的了解和信任。 (3)要有求助意识,我们的求助人可以是心理医生,也可以是能够给我们提供正确帮助的亲人和朋友,从而面对和解决戒毒后的再适应的家庭冲突和矛盾。 二、处理好社会关系 (1)要学会如何拒绝毒友。许多戒断的朋友总结出一句经典的经验教训“戒毒先戒友”,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继续与毒友来往,就等于在自己的身边带着一枚不定时炸弹。 (2)要学会如何与正常人交往 由于吸毒使得社交圈子变窄,所以在与常人交往时会产生一种很强的自卑,畏惧和敏感的心理,担心别人因知道自己吸过毒而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必须正确认识并有意识地帮助自己在这方面改善,否则这种心理只会导致变得更加封闭,无法与常人保持自然的交往,甚至有意无意地拒绝交往,最后又不得已重回到吸毒者的圈子。 三、要充实自己的生活 在回归社会过程中最可怕的就是无事可做,容易产生空虚、无聊、烦闷心理,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很有可能最终妥协于毒品,走上复吸的道路。所谓“不打没把握的仗”,我们可以在出所前与家人一起商讨出所后的计划,并为保证计划的实施做好思想准备。这里提供一些出所后的生活建议: (1)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丰富。可以找自己喜欢的事做,也可以利用休闲的时间去与家人或者是好朋友逛街、参加健身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等等。以此来减轻刚出所后的身心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以及一些其他的压力! (2)要学习健康的交往方式和正常的情感表达,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及时的与家人分享。 (3)循序渐进地制定长、短期目标,学习把握自己的情绪,培养延缓满足欲望的能力。 (4)突破物质生活模式,学会开发内心深处那份深深的爱和奉献情结,去爱和帮助自己,去爱和帮助家人,去爱和帮助朋友,去爱和帮助那些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 (5)不断发现和挖掘有意义的事和真理,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人,实现有意义的梦想。 戒毒人员做好家庭、社会、生活三种关系是抵抗复吸的精神基础,每一种协调和配合都需要个人及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衷心希望每一位戒毒人员能够走出毒品的诱惑重新走进阳光快乐的生活。

老公强制戒毒一年 回来了,我应该怎么办,已经去自愿戒过两次了,我已经不相信他了,也不想和他一起生活,

1、决心。下定决心,不管他怎么表白、怎么赌咒,都不要和他在一起。

2、好说好散。最好是做到好说好散,做不到,那就什么坏话也不说,只是清楚地表明不会再跟他在一起。

3、不要单独相处于僻静的地方。他一定要见面,在公众场合见面。

4、告诉家人你的决定,家人是你最值得信赖的人,他们会帮你的。

5、如果事态出现很不利的状态,你可以首先去社区居委会,因为强制1年就回来了,一般是变更了戒毒措施,也就是由强制隔离戒毒转为了社区戒毒,这个时候他受社区节制。他如果硬要跟你在一起,而你又不愿意,对于戒毒人员来说,他很可能再次吸毒,这里的几率起码是90%。只要他在社区戒毒期间再次吸食毒品,那么他将重新回到强制隔离戒毒所。要是你们那里社区戒毒没有启动,还有一个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到他居住地的派出所去报案。民警虽然不能干涉你们这种男女朋友的关系,但因为他是吸毒人员,将格外留意他,很容易将他再次送强制隔离戒毒。

其实我想帮的是他,因为戒毒人员十分脆弱,如果你不管他的一切,一定要跟他在一起,那么他将会有5%左右的可能戒毒。你离开他,他肯定不能戒毒了。但是,你离开他,起码可以保证一个人获救。你们在一起,基本上是两个人一起完蛋。经过权衡,我选择几率比较大的,那就是帮你不帮他。

为戒毒人员办实事挽救婚姻问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帮助戒毒人员就业、为戒毒人员办实事挽救婚姻问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8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