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专家正文

关于通辽王姐情感导师的信息

admin 情感专家 2022-12-14 09:21:44 48 0 通辽王姐情感导师

今天给各位分享通辽王姐情感导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说半路夫妻上船容易下船难?

01

离婚以后的男女就像是刺猬,全身都是刺,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就会自我防御,绝不让自己再次受到伤害。

可世界上却没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尤其是婚姻,没有哪一段婚姻会称心如意,一帆风顺走到底,当婚姻走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成为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

离婚以后,再次遇到婚姻时,彼此间都会有所防御,都会有自己的私心,即使坦诚以待,也难以真正保证彼此信任,没有信任的婚姻,没有一点幸福可言。

37岁的王姐最近想要再次离婚,可她却没有了离婚的勇气,她心中很苦恼,甚至找不到半点活下去的意念,她回味自己的半路婚姻路,十分感慨,说道:“半路夫妻,真是上船容易,下船难。”

33岁的时候,王姐离婚了,离婚后的她独自带着5岁的女儿,一个女人带着个孩子,不管是生活还是情感压力都很大,她也不奢求什么爱情了,只求有个男人能够接受她们母女,为她们母女俩撑起一片天,至于那个人的性格,家庭,外貌,她一律不管。

02

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王姐总算认识了比自己大两岁的男人,他是个公务员,每个月工资不高,但工作相对还算轻松,至少到了下班时间不用每天都加班,可以早早的回家陪着自己。

他家有个儿子,比王姐的女儿大4岁,两个人一见如故,就好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彼此诉说了自己的心声后就却定在一起了,甚至第二次见面就发生了关系,如此一来更加的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由于是二婚,王姐和丈夫商量不用大请大办,只请了最亲的那几个亲人,还有彼此走的最近的那几个朋友作为见证,就这么举行了最简单的一场婚礼。

的确如此,半路夫妻结婚就是这么简单,不用彩礼嫁妆,不用张罗旗鼓,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就成为了夫妻。

可是再婚四年时间,王姐却是苦不堪言,认为半路夫妻结婚简单,想要离婚却真的很难,真是上船容易,下船却难上加难。

首先,在夫妻生活上,王姐这个年纪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而丈夫却有点早泄,每次三两下就结束了,弄得王姐非常不舒服,王姐也和丈夫商量过,让他去治疗一下,可丈夫说他是个公务员,去医院看这种病多丢脸,万一碰到个熟人,那他的脸往哪儿放。

多次劝说无果后,王姐也灰心了,每次提到性生活王姐就感觉后怕,可不让丈夫碰吧,似乎又说不过去,让他碰吧,自己同样浑身不舒服,可自己总不能背着丈夫去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吧,那样绝不是一个好女人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03

对于孩子,王姐自己有个女儿,虽然离婚以后不用管丈夫的儿子,可自己却和丈夫有个刚刚满一岁的小儿子,和丈夫提出离婚时,丈夫是一口咬定不要这个儿子的,他也不会负责,婚是王姐要求离的,那么这一切的责任就要王姐来承担。

如今王姐和丈夫之间几乎没有了夫妻之实,甚至连生活上都是彼此的防备,丈夫的工资从来不会交给王姐一分,每个月就给王姐五百块钱的生活费;丈夫工作上的事情从来不会和王姐说,也不会让王姐管自己的事情,每当王姐提起他工作上的事时,他甚至还要吼王姐一番。

而且丈夫是个公务员,似乎习惯了发号施令的脾气,回到家以后,丈夫依旧用领导的身份来和王姐相处,搞得王姐就是他的丫鬟一样,并不是他的妻子,如今王姐感觉自己除了是个保姆是个丫鬟以外,简直一文不值。

如今风风雨雨走过了四个年头,王姐感觉就像过了四个世纪一样,二婚的生活客版弄得王姐再也不相信丈夫了,再也不在丈夫身上抱任何的期望了,即使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可彼此的心中都有不同的想法,自己和丈夫之间也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而已。

其实吧,不管是头婚夫妻还是半路夫妻,最好的婚姻是彼此的沟通和信任,只要婚姻有了牵连,那么想要断开就没那么容易了,既然断不开,就要彼此信任,彼此沟通,把彼此的内心坦白出来,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成为阻碍婚姻的问题了。

尤其是女人,既然离婚后选择了二婚,那么就要有半路夫妻的心理准备,该接受的地方还得接受,还容忍的地方还得容忍,该沟通的一定要沟通,用你的真心去对待对方,若是对方都感觉不到你的真心,那就算“下船”又有何难的呢?

愿每一对头婚的,勇于选择二婚的女人,都能拥有幸福的婚姻,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END—

一个50岁离婚大姐的忠告,女人别做哪三件事?

导语:

(一)

在过去男人找老婆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个可以洗衣做饭,生孩子的人,一切都是基于物质需求。

现在一切都变了,男人找老婆是为了找一个能陪自己走一辈子的人,大多在于精神上的需求。

现在,对幸福的婚姻的定义就是,男女之间能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相互扶持走下去。

(二)

王姐是我们小区幼儿园的园长,今年50岁了,她的婚姻特别不幸,上周我们一起喝茶,本来我是想说自家孩子的事情,可她却和我谈起了她自己的事情,因为她知道我从事就是情感咨询类的工作。

王姐已经离婚10年了,这些年她都是一个人过,因为她嫌麻烦,全身心打理幼儿园,所以才没有找另一半。我和王姐谈了很多,我整理了一下,结合她自身的经历,我表达一下。

王姐说:在她看来,这三类女人,都很难得到幸福。

(三)

1.不计回报的付出。

王姐说:曾经她就是因为完完全全的为男人付出,根本不计回报,那时候王姐也一度认为丈夫为非常感激自己,可到后来王姐非常的失望,因为自己的丈夫不仅不感激自己的付出,还挑三拣四,各种打击。

还是离婚后,王姐才明白,为爱人付出是一件好事,但付出过度就不好了,因为当女人付出远大于她的回报时,女人就会越不满足,认为自己付出这么多,男人也应该付出更多,可男人却没有付出,于是就怨恨上了男人。

2.处处比男人强势。

王姐说:那个时候的她因为丈夫一直漠视对自己的付出,于是王姐就变了,她变得强势了,不愿为男人付出了,她自己搬了出去,自己做起了生意,自给自足,也挣了不少钱,那时候王姐说话,丈夫连嘴都不敢插,一开始王姐确实感觉轻松你不少,可时间一场,王姐还是感到了落寞。

而且自从自己出来后,丈夫对自己是越来越陌生了,没多久他们就离婚了,还是到了后来王姐才明白,他们离婚的最终原因还是因为,那时候她比丈夫强势,她的丈夫一点也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无事可做。

王姐说:当一个男人在家庭里,体现不出他作为一个男人的价值时,这个男人也快离开了。

3.嫁人后不愿成长。

王姐说:那时候和她一起长大的一个闺蜜,当时是嫁了一个好男人的,可那个闺蜜的婚姻比自己还惨,她是被男人抛弃的。因为当时她嫁了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男人,她也为了男人付出不少,她是一个贤妻良母,唯一差的一点就是她没有跟上男人的步伐。

她的男人进步非常的快,可她却只会做家务,而且那些年她太依赖那个男人了,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于是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到后来,她连话都说不上了,于是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离婚了,那个男人嫌弃她了,虽然给了她不少的钱,可她却非常的伤心,她只怪自己太依赖这个男人,当时没有自我成长。

到后来她才知道,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结语总结:

一个50岁中年大姐的忠告,这三种女人,很难得到幸福!

为什么有的女人老公很宠她

为什么有的女人老公很宠她

为什么有的女人老公很宠她,有一种女人,虽然普通平凡,可就是能遇到一个把她宠上天的男人,不少人都是感到十分的好奇,我和大家yqlkk为什么有的女人老公很宠她。

为什么有的女人老公很宠她1

1、结婚后依旧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很多女人或许会觉得,男人骨子里都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即便自己把形象维持得再好,即便自己可以长久美丽,自己对男人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淡,老公也会有厌倦的一天。

确实,形象这种东西,时间久了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但事实上,很多女人在婚姻中被老公厌倦,不是出于审美疲劳,因为这些女人在婚姻中,压根就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连审美都没有了,又哪里会有审美疲劳。

生活中,有很多女人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总觉得结了婚以后就不用再去维护自己的形象。于是乎,在家里蓬头垢面,言行上毫不注意,把自己各种不堪的一面都展现在自己的老公面前。

试问,这样的女人,又有哪一个男人愿意整天面对,又有哪个男人愿意长久宠爱?可以说真正让女人失去宠爱的不是男人的审美疲劳,而是女人的不堪带给男人的厌烦。

一个女人在婚后,能够依旧注意自己在老公眼中的形象,或许男人会在审美上会有疲劳,但对女人的爱不会疲劳,不会因为女人种种的不堪带来的落差,而在心中萌生厌烦。

2、结婚后依旧努力提升自己

爱情,总会让人渴望长久,但“爱”这种感觉,并不会因为我们想去长久就可以长久,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一直值得对方去爱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提升了自己,不断给自己增添新的魅力。

然而生活中很多女人在步入婚姻之后,误以为两个人的感情会永远停留在最初美好的时刻不会改变,从此自身再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在方方面面都开始出现退步。

长久的爱,必然需要长久的吸引。如果女人总是一成不变,总是原地踏步,那带给男人的新鲜感就会越来越少,对男人的吸引也就会越来越弱,男人对女人的宠爱也就会越来越少。

试想一下,什么样的一个花园才会让人长久留恋?答案必然是一个经常修剪、不断变化、让人总能从其中看到新的美好的花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迷恋和宠爱也是如此。

一个女人在婚后,能够依旧努力提升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提高自己的层次和境界,在思想、涵养、底蕴等方方面面不断变得优秀,那么男人对女人的迷恋自然也会长久,对女人的宠爱自然也不会减少。

3、结婚后依旧用心经营感情

感情能够长久靠的是什么?是经营。任何一件事情要想做好,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感情之事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懂得经营感情,那么两个人之间的爱哪怕再深,也会有耗尽的一天。

然而生活中,真正懂得在婚后用心经营感情的女人多吗?并不多。很多女人在结婚以后,总是简单地把婚姻当成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总觉得一纸婚书就是感情能够长久的保障,于是在婚姻中随心所欲,在相处中肆无忌惮。

当然,有些女人确实想着好好经营感情,但却选错了方式方法,例如百依百顺,例如无底线付出等,结果不但让自己的努力成了无用功,反而因为违背了婚姻该有的原则,导致自己反而越来越被轻视,男人对自己的爱反而越来越少。

经营婚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遵循婚姻的规律和原则,要努力实现彼此平等、彼此尊重、彼此付出、彼此感恩等很多方面。女人在婚姻里过度的好和过度的不好,都不会带来美好的结果。

而一个女人在结婚后,能够懂得用心经营婚姻,明白婚姻里的原则和规律,知道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真正把控住这段感情的发展, 才能真正掌控婚姻的轨迹,才能真正驾驭男人的心。

为什么有些女人能让老公长久宠爱,有些女人却不能,区别就在以上这几点。其实,明白了这些,你也可以做到被老公宠爱。

之所以女人在婚姻的最初都很幸福,但随着时间走上了两条截然相反的路,有些越来越幸福,有些越来越痛苦,原因一部分在于男人,但更多的是因为这个女人在婚姻中的所作所为。

如果一个女人在婚后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自身各个方面不再有进步甚至开始退步,并且还不懂得去经营感情,那自然很容易让男人开始厌倦,开始不再宠爱。

而与之相反,一个女人在婚后依旧保持着自身的美好,依旧不断成长,依旧用心经营感情,那么男人的内心,才会依旧被女人吸引,依旧对女人充满爱意,依旧留恋这段感情的温馨,依旧会宠爱自己的女人。

为什么有的女人老公很宠她2

始终被丈夫宠爱的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01、最近一期的《妻子的浪漫旅行》里有这么一个情节:秦海璐当众被老公宠爱成公主,蒋勤勤看到后很是羡慕。

尽管蒋勤勤也是一直被老公宠爱的女人,但是她还是希望自己的老公能够多宠爱自己。

因为,在大部分女人心里。都是渴望自己能被老公宠爱成公主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女人都有这样的好命。因为大部分男人,他不是不懂怎么宠爱自己的老婆,而是对老婆关心太少,这令女人很是伤心。

有时候,老公宠你的方式虽然有些反应迟钝,但是爱你的心是毋庸置疑的。当一个男人爱自己的女人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对你好,爱你,宠你一辈子……

也有的情况是,刚结婚的时候,老公还能把你宠成公主,但结婚的时间久了,老公就变得越来越懒得宠爱你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很多女人都把原因归咎于是老公,但却忘了反省自己。

在我看来,所有的原因都可以用涂磊老师的这句话来回答:“吃醋是因为还喜欢,生气是因为还在乎,吵架是因为很认真,伤心是因为快要失去了。”

女人会吃醋自己的老公宠爱自己的好不如闺蜜的老公宠爱闺蜜,会生气自己的老公反应迟钝,会因为老公没有以前那么宠爱自己而吵架,会因为老公不再宠爱自己而伤心难过……都是因为爱啊!

既然是因为爱,自己会在意,会在乎老公是不是还爱着自己,为什么不能为了这份爱这个婚姻而改变一点点呢?

02、我发现,那些能一直被丈夫宠爱的女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懂得示弱。

懂得示弱,是高情商的已婚女性最高级的智慧。

懂得示弱,是婚姻幸福的秘籍之一。

因为男人心里都有很原始的很强烈的保护欲的,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柔弱的妻子。

这就是为什么“男强女弱”的婚姻容易幸福稳定的原因。

比如做家务这件小事。

很多女人都觉得,老公在外面工作了一天很辛苦,回到家里什么也不用干是爱他的表现方式。殊不知,这是把对方推开的一种低情商的行为。

因为,你根本就不会知道,男人在家不被需要的那种感觉有多难受。他想做点什么,而你都全部给他包办代替做完了,这让他觉得自己的挫败感很强烈。

而做家务这件小事,不仅能让男人找到家的温暖,而且还能让他有家的归属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家务,他会比以前更爱你。

所以,你可以通过示弱的方式,告诉你的老公这个家务自己不会做,表示自己很需要他,这样,男人的保护欲和表现欲被你激发出来。

因为男人需要的,不是强大的妻子,而是柔弱的妻子。

要不然,秦海璐的老公也不会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一边吐槽秦海璐对家务活不精通,一边又百般宠溺秦海璐。

如同查尔斯·里德所说:“一个女子最能使人心醉的迷人之处,莫过于在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的胸怀前表现出来的娇弱。”

是的,当你向老公示弱的次数越来越多,需要他的地方越来越多,他感受到存在感和表现欲,征服欲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他会越来越离不开你,越来越宠你,爱你……

所以,懂得示弱的女人,会一直被老公的宠爱。

03、这让我想起了一直被老公宠溺成公主的同事王姐。

王姐是我们公司的女强人,但是她在她老公面前,总是一副小女人的模样,每次看到她老公每天坚持接送她上下班,我们都很羡慕。

一次,我们在聊起各自的老公时,说到被老公宠爱的话题,她告诉我们:“你们要懂得在老公面前示弱,这样他才会更爱你们。你们别看我在工作中那么要强,我在我老公面前,就是个柔弱的小女人。”

王姐还举了个例子。

她说,有一段时间,他老公的事业非常糟糕,受到的'挫折和打击也非常多,那时候他非常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而王姐正处于事业上升的阶段。

她知道老公心里的苦楚,也知道老公是个非常要强的人,更知道老公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她的支持和帮助。为了老公能走出这段时期,她默默地承受着,坚定地陪着他支撑过那段时间。

她那段时间什么也不做,除了陪伴,就是示弱。

适当地让老公有事做,在做事情总找到方向,找到希望,找到动力,找到新的开始。

也就是那段时间,她发现老公比平时更疼爱她了。

不仅如此,老公对她的这份疼爱,随着两人结婚的时间越久,越浓厚。

著名情感导师涂磊说过:“男人在最失意的时候非常的迷惘,他非常需要一个坚定地能支持他、帮助他的女人出现,这个女人他爱不爱不重要,关键是这个女人能认可他的价值。”

在男人心里,最在乎的是自己的价值,能够被自己最爱的女人看见。而男人能回馈的,就是无条件的始终如一地疼爱自己的最爱的女人。

哪怕,自己的女人没有那么爱他。

04、总结:

有的女人仗着老公疼爱自己,慢慢地傲娇起来,哪怕有一天,老公有那么一点点疏忽了疼爱自己,就不高兴。直到有一天,当她发现自己的男人不再疼爱自己的时候,才开始后悔。

其实,男人疼爱自己女人,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在自己的女人是否柔弱,是否真的需要自己疼。

如果自己的女人太强大到不需要自己,不认可自己的存在,那么,他会把这份爱,转移到别人身上。

所以,要想让老公疼爱自己一辈子,就要适当适时地在老公面前示弱。

这不仅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方式。

更是婚姻幸福的秘籍之一。

你们觉得呢?

为什么有的女人老公很宠她3

那些被老公宠上天的女人,都有这几个特点,希望有你

1、单纯不世故

每个女人都喜欢逛街吧。逛街的时候,有的女人啥都亲力亲为,毫不挑剔,等逛街累了,也选择自己拎东西回家;而有的女人则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状态,仿佛像还没有长大的小孩子一样,嘟囔着要老公帮忙,结婚多年,不管走到哪里,和老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如胶似漆。

或许从女人的角度出发,看到这样的女人,我会有所惊讶,甚至表示反感,但是在爱她的男人看来,她浑身上下都充满了魅力。同时,这类女人单纯又可爱,一看就是得到了最好的呵护。受宠爱的女人在结婚后,心中的那个单纯小女生依然会存在。

2、温柔不焦躁

婚姻是女人最需要谨慎才能做出的选择。不管出身如何,工作如何,女人最后的归宿是有个家。比如说25岁结婚,那么老公将陪伴你50年的光阴,恩爱的夫妻会让女人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且家庭幸福的女人会更有女人味;但是,如果婚姻不幸福,互相不理解,甚至爱情都快消磨完了,在这样婚姻里的女人,会眉头紧锁越来越老。幸福与被爱是永葆青春最好的办法。得到老公宠爱的女人,她们看世界都是美好的一面,因为老公能够为她们遮挡风雨;她们总是能保持快乐,幸福写在脸上。这是模仿不来的。

3、你充实不空虚

其实,事业和家庭是相辅相成的。在工作中,婚姻幸福的女人更容易有所成就。那些不被老公宠爱的女人,面临问题时态度很消极,甚至对这个社会有仇视心理,以至于认为所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但是,那些得到爱的女人,就幸福多了,她们的生活被男人安排的井井有条,家庭对于她们来说,是庇护所,是港湾而不是束缚。她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不会受到太多干扰,和同事与上级的关系也处理的和和睦睦。一份好的爱情,一个愿意宠你的伴侣,不会让你在婚姻与生活的打磨中失去自我,它只会让你在爱情的洗礼中,依然是那个初心不变的小姑娘。

咱们相爱吧王姐扮演者是谁

一、 《咱们相爱吧》汪姐的扮演者是李勤勤。

二、简介:

《咱们相爱吧》是刘江执导的都市情感剧,由张静初、张歆艺、秦岚、袁弘、明道、张晞临领衔主演 。

该剧是《咱们结婚吧》的姐妹篇,讲述了林笑笑、潘芝芝、蔡春妮这三个好闺蜜,在各自的工作、婚姻、友谊中经历了重重考验,最终找到真爱与尊严的故事。

三、演员:

李勤勤,1963年5月2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大陆女演员。

1984年首次主演中美合拍电影《北京故事》,1989年出演传记电影《川岛芳子》,之后以出演电视剧为主。

2001年参演金庸武侠剧《笑傲江湖》。2004年凭借主演的电影《卡拉是条狗》获第四届华语电影传媒最佳女配角奖。2005年参演民国爱情剧《京华烟云》 。2010年出演都市生活剧《当婆婆遇上妈》。2012年主演家庭伦理喜剧《岳母的幸福生活》 。2016年主演《亲情暖我心》,院线电影《我的特工爷爷》。

四、角色:

汪姐向林笑笑提起过自己的家事,言语间流露出对前夫尹千佑还是有感情的。

至于当初汪姐和尹千佑离婚的原因,可能也就是一时的意气用事或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从汪姐对尹千佑的态度来看,汪姐和尹千佑结局复婚有望。

汪姐对前夫还是有感情的,尹千佑对汪姐也是有着另一种情感,在思淳的搅和下,汪姐和尹千佑在一起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情商高的人怎么约吃饭

一、约妹子吃饭微信怎么说?

1、最近我发现了一家特别好吃的餐厅,而且这家的菜你也绝对会喜欢吃,不说10个女孩子,有9个女孩子比较热衷于美食,当你对她说,你找到了一家特别好吃的饭店时,自然女孩也绝对不会考虑的太多。

2、听朋友说你对鱼烤鱼有着十分强烈的喜欢之情,不知是恰巧还是缘分,我是一个特别擅长于做烤鱼的人,你想不想要尝一下我的手艺呢?吃过的朋友都说好相信我也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3、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呢?我有一张这家餐厅的优惠券如果说今天不用的话,可能会过期的,而且这家餐厅的菜品十分的好,氛围也非常的好,下班的时候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体会一下好吗?

约妹子吃饭微信怎么说?

二、情商高的人怎么约吃饭

1、今天与朋友出去办事的时候,我们两个人吃的这家餐厅非常的棒,当我第1次来的时候,心中就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带着你也来体验一下,因为这里的氛围不仅好,而且饭菜也绝对是一级的棒。

2、今天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用什么来感谢你呢?既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够做到以身相许,那么我就用一顿饭来作为感谢吧。

3、相信同为吃货的我们两个人,绝对不会错过了任何一家口碑非常好的饭店,我已经找到了一家,我们去验证一下吧。

能够成功的约妹子出来吃饭,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邀约之前我们一定要想好该怎样对他说,才能够让他答应自己的邀约,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可以点击下方免费咨询,小鹿情感导师会一对一免费分析情感问题。

情商高的人怎么约吃饭

约妹子吃饭微信怎么说?在认真的阅读了以上的文章内容之后,你会觉着该怎样说才能够成功的约到妹子出来吃饭呢?约你喜欢的人出来吃饭,虽然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要让他答应你的邀约,确确实实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如果说我们的态度不够诚恳,或者说在邀约的时候说了什么让他不开心的话,但我也绝对不会让他成功出来的,所以说再约她出来吃饭的时候,态度不仅要诚恳,而且也一定要让他觉得只不过是吃一顿饭罢了,你绝对不会对她做什么事情,得让他对你充满信任感才是你成功的关键,如果能够成功的约到妹子,相信在饭桌上也会让你们两个人都彼此的更加了解对方,你们两个人的感情发展来讲,也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研究生教育中称谓规范问题研究

      摘  要 :道德源于对秩序的需要,规范着社会共同体活动,对实现社会存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称谓的失环为实例,对称谓缺环作出理论思考和分析,为新时代师生称谓拟定规范准则,发挥学术精英阶层的德治引领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称谓;德治;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研究生教育

      称谓语指人们依据亲属、性别、身份、职业等关系形成的特定称呼,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精神价值和道德观念。随着社会发展,称谓语缺位现象更加突出,研究生教育中称谓语缺位问题已渐显现并成为影响交际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分析澄清研究生教育中称谓的伦理规则,为新时代师生称谓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充分发挥学术精英阶层的德治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称谓蕴含的伦理意蕴——社会秩序的维系

      语言与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休息相关。“每个语言体系中的称谓系统的确立,都是同其道德伦理密切相连的。”[1]称谓语是伦理道德规范的发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人本特性和社会秩序观。

      社会秩序,即社会运行的模式。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认为:“在社会行动的范畴中,某些实际上的规律性可被观察到,那就是:同一个行动者或许多人的行动过程会在一种典型的相似的主观意义引导之下重复地发生。”[2]足见社会秩序本质上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范式或原则。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说,道德是“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3] “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的准则,直接目的就是在于维护人际行为秩序,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行”[4]。德治即通过制定道德规范构建社会秩序,是从价值维度对社会治理的纠偏。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指出,伦理治理的重点群体为社会精英阶层,尤其是学术精英阶层,没有他们的觉醒就没有伦理治理。[5]研究生教育中相关方正是伦理规约之担大任者。

      二、伦理道德失范的消极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完备的道德规范体系,是调控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侵蚀,我国社会失序风险增加,映照着道德秩序的紊乱,主要表现如下。

      1.价值理性的衰微。现代化将人们推入“风险社会”。在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看来,现代性预示着“工具理性”的胜利,价值理性的光辉被遮蔽殆尽。[6]诚然,工具理性过度膨胀,对价值理性构成强劲冲击,其负面影响暴露无遗,造成人性扭曲和“异化”。正如美国学者威利斯·哈曼(Willis Harman)所说:“我们在解决‘如何’一类的问题方面相当成功,但与此同时,我们对‘为什么’这种具有价值含义的问题,越来越变得糊涂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谁也不明白什么是值得做的。我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我们却迷失了方向。”[7]工具理性导致人沦为工具,沦为器物存在。人的主体性被漠视和悬置,人的价值被归结为物的价值。

      2.道德规则的破碎。道德在公共领域退隐,呈荒漠化趋势。道德失范令人疑虑,同时也使原本坚持道德底线的人开始踌躇甚至放弃已有道德准则,甚至“反道德主义”开始滋生蔓延,道德主体以及道德自身呈“碎片化”趋势。正如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所指:“后现代社会的道德已经成为碎片,整个的道德体系就是道德碎片的拼接。”[8]这里的碎片化,既指道德主体的分解,更指道德本身整体性的瓦解。道德碎片化不仅重创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踏,导致“道德追求失向,道德行为失范,道德心理失衡,道德评价失准。”[9]我们必须奋力挽救日益破碎的道德现状。

      3.社会公德的缺位。公德是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近年来,传统道德受到强劲挑战,其中以社会公德缺失最为显著。公德观念日趋淡化,对不义之举和道德恶行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麻木地对待传统美德的沦丧。人们日益感到焦虑与纠结,陷入不可自拔的道德困惑和道德冲突,甚至道德“越轨”频发。同时,公德缺位还表现为无视他人失德行为,失德是道德冷漠最显著特征,由于道德教育和文化修养不够,对身边失德行为无原则的“宽容”。

      由于受社会伦理道德失范的影响,大学德育滞后及学生素养水平等导致大学德育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德性培养与制度规约互动不强,研究生教育中不断涌现的称谓难题就是最直接的表针,必须要引起警惕和重视。

      三、研究生教育中的称谓困境

      工业文明使人从神圣世界脱域,片面依靠技术,不断远离自然,人与人之间很难达于对话与理解。胡塞尔(Edmund Husserl)讲“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10]即预示着重视人的“对话”时代即将诞生。“话语得体不得体,是否切当,还与社会的道德观念、伦理关系有关。”[11]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呈现新的变化,师生称谓缺环现象更加凸显,从某种意义上已影响到师生顺畅交际。

      (一)学生对导师及配偶的称谓困境

      1.“传统称谓缺环”型

      汉语称谓的缺环问题由来已久,如男性导师的配偶,可称“师母”、“师娘”,而女性导师的配偶,则没有对应合适的称谓,若称之为“师公”(“师公”是师傅的师傅)则不适宜。女性导师的配偶如何称呼确实亟待解决。

      2.“师生婚恋”型

      中国自古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生情怀,师生关系具有拟亲人性质,其中沉淀的伦理意蕴不言而喻。从师生关系转变为夫妻关系或从夫妻关系转变成师生关系,其他同学如何称呼昔日的老师及配偶,这存在伦理上的困惑,称谓上的纠结。

      3.“跨代夫妻”型

      随着婚恋观念变化,跨代夫妻已习以为常,但称谓上却面临诸多问题,如杨振宁的学生怎么称呼翁帆,正如杨振宁怎样称呼翁帆的父母一样犯难,若直接称呼“师娘”或“师母”可能对部分学生并不贴切。

      4.“晚辈老师”型

      受中国“幺房出老辈”历史事实及伦理思想的影响,师生辈分与年岁的矛盾不可避免,亲属称谓与社会称谓在师生之间可能发生冲突;再有,昔日的同学、学生成了自己的硕导、博导,这种新型关系该如何称呼。

      (二)导师对学生的称谓困境

      1.“长辈学生”型

      中国有“幺房出老辈”的现象。师生之间,由于亲缘或地缘因素,导师可能是学生的晚辈,这就决定了导师必须考量师生间社会关系,否则会受地方伦理责难。“幺房出老辈”终将伴随一夫一妻制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退出历史舞台,然目前导师对“长辈学生”的称谓仍面临抉择。

      2.“大龄学生”型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秉持长幼有序,长者为尊,体现在称谓上则是有关长辈的称谓语齐全丰富,而有关晚辈的称谓则明显缺位。当遇到年龄与自己父辈相仿的学生时,如何称呼为妥。

      (三)同门之间的称谓困境

      德国学者费迪南德·滕尼斯(Ferdinad Tonnies)指出:“共同体是基于情缘关系和邻里关系的人的自然群体,他们有着共享的文化和社会习俗。”[12]若共同体各成员的功能和位置指称模糊,那么交往就会出现混乱,进而威胁到共同体自身存在。同门之间的称谓,根据入门先后为序,一般没有异议。然而随着“大龄”研究生的增加,父子之间可能是同学、也可能是师生。师兄的爱人,成为同学或者“学妹”,如何称呼?导师的爱人,成为同学或者“学姐”、“学妹”,如何称呼?成为同门硕士师兄的博士生,如何称呼昔日的师兄?同学之间的官员或者企业家等,如何称呼?

      四、研究生教育中称谓困境的原因

      美国著名法哲学家富勒(Lon L. Fuller)认为在共同体中“道德主体按照其道德规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追求共同利益过程中得到发展。”[13]共同体成员必须使用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媒介,否则就有失去成员资格的可能。伦理作为人际关系的法则,“它必然体现在以对世界的符号化为形态的语言结构体系上面。因此,语言符号中那些代表社会角色的语词,实际上是伦理角色的符号形态。”[14]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角色符号缺失,造成称谓困境使得师生交往存在不适感,主要原因大致如下:

      (一)称谓语自身的特点

      语言符号同客观世界并非一一对应。称谓语的选择受价值观念制约,价值观念体系又难于达成一致,所以称谓缺环便成为必然。祝克彭讲:“缺位现象是由于社会变迁、人们观念改变,称谓语系统中出现的或系统不对称,或与人们身份、地位、交际语境不切合,从而影响到系统性和交际效果的语言现象”。[15]由于受古代“男尊女卑”历史文化的影响,女性社会泛称缺位及其配偶称谓缺环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有“师娘”没有“师父”,有“军嫂”没有“军夫”,这使得交际常常不畅,反映出我国当前语言内部一些结构性缺损与新旧伦理观念的冲突,即“新的欲立没有完全立,旧的欲废未能彻底废”。[16]

      (二)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

      新时代高等教育年龄结构呈现新趋势。①法律未对高考考生年龄做限制,所以不断有高龄考生见诸报端,如2015年南京86岁高考考生汪侠;2017年一对父女考上同一大学同一专业。②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年龄限制被取消。伴随着众多“大龄”学生跻身研究生教育行列,研究生教育中师生称谓语短缺现象日趋凸显,交际不畅或已成为新常态。

      (三)西方文化的影响

      称谓语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特点的客观反映,是社会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展示。西方文化指称宽泛、语义模糊,除区分辈分外,对亲疏、长幼、甚至性别皆可以忽略。英语国家直呼其名,以示交际效率。传统伦理道德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已大大淡化。学生渴求导师尊重,对等交流,导师也开始与学生讲民主、讲平等,使得师生关系正逐渐演变成一种简单的称谓。

      五、研究生教育中的称谓原则

      称谓规范是对言语交际进行价值引导,“使言语与言语主体和言语接受者的伦理角色及角色关系相适应,使词语与它所本应该代指的对象相适应”。[17]唯有“认识了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并在伦理关系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确立一种道德化的制度体系”[18]方能有效实现道德秩序供给,使师生观念上认可,情感上接纳,从而形成高度自觉。本文拟提出如下建议:

      (一)首识原则

      首识原则:即称谓以两个人初识结交时确立的关系为基准,并作为相对恒定的称谓。

      1.老师、同事、朋友和亲戚成自己的同学或“师妹”,不改变称谓;若自己处于权势上位,则可遵从情感原则,以示亲善。

      2.师兄的爱人,成为自己的同学、或者“师妹”,仍称嫂子或“王姐”、“张姐”,不宜姓名称或称师妹。

      3.师姐、同学或师妹,成了导师的妻子,仍按照初识时关系称呼,不宜称师娘或XX老师。

      4.导师的妻子成为自己的同学或者“师妹”,仍称师娘或XX老师,当导师妻子与自己年龄相仿或比自己小时,称XX老师为宜,而不宜称师娘。

      5.老师、长辈成为自己的学生,仍称老师、长辈,不宜姓名称。

      6.学生成为自己的导师,当众称老师,私下可姓名称。

      (二)等差原则

      等差原则:即称谓讲究尊卑贵贱、长幼有序。“称谓语系统也讲究辈分、等级、地位等伦常关系的区分,……保证人们根据其所在的家庭和社会等级系统中自己的位置和相应的角色合理使用称谓,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19]在日本,群体内部的“名分”具有家族性。部下按长幼亲疏排列有序,毕业年限和入职时间决定排序先后。长者意味着经验和地位,对其尊敬源自对权力的尊重。当长者为尊与官本位为尊碰撞时,称谓语选择,年龄原则往往让位于身份原则。1960年,布朗(Roger Brown)与吉尔曼(Albert Gilman)提出了“权势”与“等同”两种基本语义关系。导师处于支配地位,学生称呼导师应体现其权势。同学间等同关系较为普遍,以姓名称见常,但有时也向权势关系转化,面称以敬称为主。

      1.成为自己师兄的学生,应称老师,不宜再称师兄。因为师兄原本属于权势上位,自古“长兄如父”,直接改称老师没有障碍。

      2.成为自己同学或师弟的学生,当众称老师,私下可姓名称。因此时自己处于权势下位。

      3.称比自己稍小的“师兄”,仍称师兄为宜,如确实小一二十岁,可遵循情感原则。

      4.称比自己大得多的“师弟”,不宜姓名称或称师弟,应遵循情感原则,称“李兄”、“中华”等。尽管自己处于入学年级的上位,然从人生阅历等方面来讲自己仍处于权势下位。

      5.导师在批评“大龄”学生时,可以姓名称,而平时则宜遵循情感原则。直接称呼名,如称“建华”、“国庆”,体现导师亲善。

      6.称同学或师弟中的官员、企业家,应以“姓+官衔”称谓或“张兄”、“王姐”称呼对方,不宜姓名称或称师弟。这里仅限高级职务,对于低级职务不宜使用官衔称谓。

      (三)情感原则

      情感原则:即称谓注重关系融洽、增进情感交流。“天下一家亲”、“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就是亲属称谓泛化的肇始,表达了人们求亲求近及抑己尊人的心理和倾向。言语者根据需要调节与受众的亲疏关系,以达到特定交际效果。一些情况下,情感原则正在逐渐取代等差原则。

      1.称呼长辈学生,当众称XX同学,如张兵同学、树林同学,私下可遵循等差原则。

      2.先前认识的同事、亲戚、朋友成为同门,遵循首识原则,此时,处于权势上位的同学可以使用情感原则称谓处于权势下位的同学,以示亲和。

      3.处于权势上位的官员、企业家称下位的师兄,仍称师兄,称比自己年长的同学和师弟,宜称“张兄”、“王姐”,不宜姓名称或称师弟。

      由上述情感原则和等差原则的特点不难得出二者构成了一个称谓悖论,为语言交际造成了困惑,所以需要新的称谓规范予以关照。

      (四)模糊原则

      模糊原则:即面临称谓语选择困难时,可以采取泛称或零称谓等方式模糊处理,使交际顺畅和谐。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认为,主体可以通过对语言行为的相互理解、沟通、协调克服主体间冲突。[20]

      1.用泛称应对称谓语缺环。如导师的配偶,称“老师”更为恰当,这适用于称呼女导师配偶。笔者不同意陈建民先生的观点,“如果对方没文化,称他‘老师’也不合适。事先连对方的姓名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对方的文化程度。”[21]因为“老师”称谓语义泛化,早已突破常规语域限制。对方文化水准高低,在此已无实质意义,称谓语泛化能促进交往的通畅性。正如姚亚平所言:“称谓语发展的第一趋势就是称谓系统趋向平等化”。[22]

      2.年龄差距过大的情况,如翁帆父母可称杨振宁为杨教授,杨振宁可称他们翁先生、翁太太;杨振宁的学生,根据年龄可称翁帆为翁老师或翁女士,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年龄差距过大产生的称谓尴尬。

      3.美女、帅哥、亲等称谓语也能解决部分称谓困境。但使用时须考虑权势与等同关系,这类称谓语只适用于等同关系之间或由权势上位方使用,若由权势下位方使用,会显得不尊敬导师、学长,引起他人不适。

      4.零称谓即交际时直接招呼,不使用称谓语。如“请问、您好、打扰一下”等。显然零称谓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结论 :

      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主张“提高整个人类的道德水平是每个人的最终目标,而学者们应当代表他的时代可能到达的道德的最高水平”。[23]称谓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精神价值和道德观念,需要我们认真继承和发扬,学术精英尤其应成为德治头雁,这对于传承中华文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称谓语描述探讨主要采用列举归纳法,分析中难免存在主观性,是否准确、可行还有待在语言发展中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

      [1]曹冠华.中国伦理文化对汉语称谓系统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8.P2.

      [2][德]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8.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99.

      [4]赵野田.论生命价值的道德支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0-14.

      [5]柴艳萍.当前中国伦理治理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国伦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州学刊,2013(11).99.

      [6]鲍宗豪,赵晓红.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社会秩序重建[J].社会科学,2014(5).87.

      [7][美]威利斯·哈曼.徐元译.未来启示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93.

      [8]方环非.碎片的道德——后现代伦理透视[J].云南社会科学,2011(6).26.

      [9]康镇麟.当前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125.

      [10]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

      [11]石华.语言得体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18.

      [12][美]赫尔曼·E.达利,小约翰·B.柯布.王俊,韩东筠译.21世纪生态经济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175.

      [13]李亚美.论富勒道德共同体的构成要素[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6.

      [14]方菊华.从称谓语视角对比中西方语言伦理观[J].鸡西大学学报,2010(4).77.

      [15]祝克懿.口语称谓语的缺环现象考察[J].修辞学习,2004(1).27.

      [16]葛舒菲.汉语称谓语的新变化[D].南京大学,2014.43.

      [17]陈汝东.语言论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9.

      [18]张康之.论伦理精神[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94.

      [19]曹冠华.中国伦理文化对汉语称谓系统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8.2.

      [20]王作亮.从“分离”走向“对话”:共同体的价值诉求[J].学术探索,2011.139.

      [21]陈建民.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J].汉语学习,1990(1).22.

      [22]李晓文.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缺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28.

      [23][德]费希特著.梁志学等译.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4.

关于通辽王姐情感导师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6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