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专家正文

包含情感导师完整版妻子假装邮递员的词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情感导师完整版妻子假装邮递员,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林肯资料

1809年2月12日,阿伯拉罕·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伐木工人的家庭,迫于生计,他先后干过店员、村邮务员、测量员和劈栅栏木条等多种工作。1834年,他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才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当时,美国奴隶制猖獗,1854年南部奴隶主竟派遣一批暴徒拥入堪萨斯州、用武力强制推行奴隶制度,引起了堪萨斯内战。这一事件激起了林肯的斗争热情,他明确地宣布了他要“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的政治主张。1860年他当选为总统。南方奴隶主对林肯的政治主张是清楚的,他们当然不愿坐以待毙。1861年,南部7个州的代表脱离联邦,宣布独立,自组“南部联盟”,并于4月12日开始向联邦军队发起攻击,内战爆发初期,联邦军队一再失利。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布了亲自起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草案(即后来的《解放宣言》),从此战争形势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部军队很快地由防御转入了进攻,1865年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此时,林肯在美国人民中的声望已愈来愈高了,1864年,林肯再度当选为总统。但不幸的是,1865年4月14日晚,他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剧时突然遭到枪击,次日清晨与世长辞。

革命导师马克思高度地评价林肯说,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1831年6月的一天,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烤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奴隶主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了过来。象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他们,有时还走上前摸摸他们的胳膊,拍拍他们的大腿,看他们是不是长得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几位北方来的水手走了过来,他们都被眼前的悲惨景象惊呆了,其中一个年轻人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说话的这人名叫亚伯拉罕·林肯,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真的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土沙地上和木板上写写划划,练习写字,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玉米饼子,一边津津有味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大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钱竟追赶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所以,他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林肯无论干什么都始终没忘记学习,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时期,他对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积极从事政治活动。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林肯青年时期就痛恨奴隶制度,因为他当水手时,多次运货到南方,亲眼目睹了奴隶主的野蛮残暴和黑奴遭到的残酷折磨。他当了议员之后,经常发表演讲,抨击蓄奴制,在群众中很有影响。1854年美国的共和党成立,因为这个党主张废除奴隶制,林肯就参加了,两年后他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他在竞选演说中说“我们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度而斗争,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议论自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是自由的人。”

1858年,林肯在参加伊利诺斯州参议员竞选时,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了的房子》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幢裂开了的房子。”他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林肯的演说语言生动、深入浅出,表达了北方资产阶级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愿望,因而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当然不愿意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当总统。为了重新夺回他们长期控制的国家领导权,他们在林肯就职之前就发动了叛乱。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接着密西西比、佛罗里达等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1861年2月,他们宣布成立一个“美利坚邦联”,推举大种植园主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还制定了“宪法”,宣布黑人奴隶制是南方联盟的立国基础:“黑人不能和白人平等,黑人奴隶劳动是自然的、正常的状态。”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迅速攻占了联邦政府军驻守的萨姆特要塞。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林肯本人并不主张用过激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他认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没有进行战争的准备,只是仓促应战,而南方则是蓄谋已久,有优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所以,尽管北方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还是被南方打得节节败

退,连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叛军攻破。

北方在战场上的失利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这时林肯才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废除农奴制、解放黑奴。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宝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1862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奴宣言》草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叛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内战期间,直接参战的黑人达到18.6万人,他们作战非常勇敢,平均每三个黑人中就有一人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这两个法令的颁布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战场上的形势变得对北方越来越有利了。

1863年7月1日到3日,双方在华盛顿以北的葛提斯堡展开了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双方激战了三天三夜,北军重创南军,使南军损失了3.6万人,从此北军开始进入反攻,而南军只有防守了。

这年的7月4日,北军又在维克斯堡大获全胜。维克斯堡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是一个高出水面200英尺的悬崖,据守悬崖的叛军居高临下,可以用炮火直接威胁河上来往的船只。如果从下面攻打这个要塞非常困难。早在1862年末,格兰特就率军在海军的协助下几次攻打这个要塞,但都没成功。1863年4月,格兰特实行了新的进攻计划,先摧毁了要塞周围的各个据点,然后包围了维克斯堡。海军也来助战,从陆地和水上同时进攻,猛烈炮击要塞,震耳欲聋的炮声一直响了47天之久。7月4日,困守要塞的叛军弹尽粮绝,被迫投降,北军这一次俘虏叛军2.9万人。

紧接着,北方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猛追击叛军,1863年4月3日攻占了叛军首都里士满。4月9日,叛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残部2.8万人在阿波马托克斯小村向格兰特投降。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南北战争被称为继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第二次革命。林肯成黑人解放的象征。但奴隶主却对他万分仇恨。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看戏时,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崇敬,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他出生贫寒,9岁时母亲去世,15岁才开始读书;24岁时他与人合伙做生意,却经营不善而倒闭,并因此负了15年的债;25岁时他的初恋安妮因病去世,这使他悲痛万分,此后经常出现情绪抑郁;32岁时他与玛丽.托德小姐结婚,婚后时因妻子脾气暴躁而经常有家不归;35他时开始竞选公职,几乎输掉了每次的重大竞选;52岁时他当选美国总统,结果南北战争很快爆发,北军在人员、军备上都优于南军,却在战场中一再失手,本来计划打两年的内战整整打了四年,令林肯饱受煎熬;56岁时南北战争终于结束,林肯也再次当选总统,可他却在福特剧院看戏时被人刺杀……

林肯的一生是在接踵不断的磨难中度过的。挫折是他生活的主旋律,抑郁是他个人的大敌。但林肯还是挺了过来,直到最后一刻!

不光如此,林肯喜欢笑,因为笑是他缓解压力的药方,笑可使他从无尽的烦恼中获得片刻的休息。更重要的是,笑可以升华林肯的情绪,使他及周围的人从“苦恼人的笑”中获取智慧的提示。

一次,林肯与竞选对手道格拉斯进行辩论。道格拉斯在辩论中指控林肯说一套做一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待林肯上来讲话,他首先说:“道格拉斯说我有两张脸,大家说说看,如果我有另一张脸的话,我能带着这张脸来见大家吗?”他的话逗得哄堂大笑,连道格拉斯本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林肯初任总统时,曾有一个议员取笑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林肯回应说:“不错,我父亲是个鞋匠,但我希望我治国能像我父亲做鞋那样地娴熟高超。”他的话立即博得人们的一片喝彩。

一天,林肯和他的大儿子罗伯特乘马车上街,街口被路过的军队堵塞了,林肯开门踏出一只脚问一位路人:“请问这是什么?”林肯的意思这是哪个部队,那路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答道:“联邦的军队呀,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

林肯说了声“谢谢”,关上车门,然后严肃地对儿子说:“有人在你面前说老实话,这是一种幸福。”紧接着他又说:“我的确是个他妈的大笨蛋!”

还有一天,林肯与国务卿威廉姆.西华德、秘书约翰.海前往新任联邦军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麦克累伦将军的寓所拜访(他是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任命的第一位军团司令)。仆人告诉林肯将军外出参加婚礼未归,大约等了一个小时,麦克累伦将军回来,却不睬林肯等人径直上了楼。又等了约半小时,仆人再次前去禀报,得到的却是一句冷冰冰的回话:“将军已经上床睡觉了”。

在回家的路上,西华德和海都对麦克累伦的傲慢行为感到愤慨无不,林肯却不以为然。他反而劝慰俩人不要计较细节,末了还一脸认真地说:“只要麦克累伦能为我们赢得胜利, 我情愿为他牵马。”

麦克累伦后来被证明是一个胆小如鼠的将领,林肯不得不撤换他。倒霉的是,林肯后来换上的几个将领也都不足胜任,直到最后换上了格兰特将军,才在前线捷报频传。可没多久,有人向林肯投诉格兰特将军在前线时常喝酒,对此林肯笑笑说:“我真想知道格兰特喝的哪一种酒,这样我就可以给前线的每一个将领送一瓶去。”

林肯喜欢讲笑话,每当他讲笑话时,他的脸会放光,他的眼睛会发亮,他的声音会颤抖,有时他还会手舞足蹈地先大笑起来。可笑过之后,林肯的情绪时常会立刻低落下来,一脸忧伤地望着众人。这,就是林肯的幽默性格

梵高生前 梵高生前不出名,最后是怎么出名的

梵高一生都不得志,那个时代大家不欣赏他的画风,后来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变了,他的画开始畅销,以致现在的天价。

梵高生平: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扩展资料:

人物影响: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时代大多数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却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挂历上,成了畅销货。企业家们则一窝蜂似地将梵高的名字带进了生意的领域,如梵高领带、梵高圆珠笔、梵高香皂、梵高电影,梵高歌剧,其作品更是国际油画拍卖市场上的遥遥领先者。

人物评价:

“梵高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都有极大影响,他的艺术成就比马奈和塞尚对后继者有更大的作用。”(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小文杜里评)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评)

“梵高的全生涯没入在艺术中。他的各时代的作品完全就是个时代的生活的记录。在以艺术为生活的艺术家中,可说是一个极端的例。”(中国画家丰子恺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森特·凡·高

40岁情感导师涂磊, 私下是这样对待妻儿, 真的跟电视上的不一样?

看情感节目的朋友应该知道涂磊,他主持了多档情感类节目,他在各个节目都是言辞犀利,直逼人心,表情也是冷酷严肃,让人不敢说话,时常正面叫板嘉宾,拆穿嘉宾的伪装,看透别人。说出来的话都让我们这些看客大呼,涂老师,你这是经历了多少人情世故啊,说的话咋都那么有道理呢。

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谋生的主持人,而且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在很多人看来涂磊是个有资质,有想法,直言不讳的主持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睿智的性格魅力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

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有涂磊在的节目,没有哪个嘉宾是没被他骂过的,就因为这,之前还传言涂磊曾在电视台门口被人打过,所以涂磊那张嘴厉害程度真是可想而知。

很多人都很想知道,涂磊平时怎样对待自己妻儿的呢?虽然在节目上,涂磊几乎都是全程黑脸,但是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爱妻子疼孩子的温柔好男人,用句话形容,那就是“台上严肃,台下温柔”。

涂磊对妻子非常贴心,知道妻子在家带孩子不容易,回家就会跟宝贝女儿玩耍,脸上全是幸福的笑容,完全和在台上的时候不一样。涂磊这样评价妻子:“ 那些与你过着日子、耍着性子、带着孩子、过一辈子的女人才是你最值得珍惜的。”

涂磊老师曾在妻子怀孕期间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在男人低谷时离开的女人最薄情,在女人怀孕时出轨的男人最无耻!女人的孕期是男人的考期,考验一个男人是否真正疼爱妻子!肿胀变形的脚,重负临盆的累,分娩时撕心裂肺的痛,哺育时化血成乳的爱,所有一切女人独自承受,此时的她也许并不性感,却充满母性光辉,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她快乐和幸福”

由此可见,涂老师对待自己的妻子是怎样的爱怜和感激的,而且严肃的他时不时的还会在微博秀出和女儿的逗趣图片,谁也没想到平时看起来犀利可怖的涂老师也会流露出这么柔软的一面,也许这就是爱吧。

解读梵高

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

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 [凡高艺术馆]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他开始另谋出路。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凡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凡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 ),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又译成毛威)的帮助,凡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女西恩交往,才最终与莫夫和特斯蒂格绝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9月中旬,与西恩分手后的凡高,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开始了几个月的流浪与创作。

1883年底已30岁的凡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推崇卢本斯,还接触了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保罗·高更、埃米尔·贝尔纳、图卢兹-劳特累克、卡米尔·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还结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唐基。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收获景象》《海滨渔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

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应该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他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凡高说:“痛苦将永存”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了葬礼。参加葬礼的只有提奥,加歇,贝尔纳,鲁西安·毕沙罗(著名画家毕沙罗之子),唐基。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在凡高去世六个月后,也去世了。

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他们兄弟的故事将感动全世界。

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

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许多人是通过这本书才喜欢上凡高的。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

凡高37岁就死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的。现存有油画800余幅,素描1000余幅,还有水彩,版画等作品。本站只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品向大家展示。

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凡高,高更,塞尚,都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们都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

注:1987年3月伦敦古画拍卖市场上凡高的《向阳葵》被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2250万英磅的高价买下。(按近期比价 1英磅=15。8元人民币,约合人民币35550万元,即:3亿5仟5百5拾万元,另一次拍买会上《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元美元成交,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约合人民币6、8475亿元,真可谓价值连城。)

凡高简介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勒。

凡·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 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 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 并题写诗句说: "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高考作文怎么写

01、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

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直面苦难》

●02、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03、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04、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

●05、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06、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07、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

●08、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09、喜马拉雅直冲霄汉,可上面有攀爬者的旗帜;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可里面有跋涉者的脚印;阿尔卑斯山壁立千仞,可其中有探险者的身影;雅鲁藏布江湍急浩荡,可其中有勇敢者的故事。

●10、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多少雨飘在胸前风响在耳畔,只知道沧桑早已漫进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脸。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

●1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熬过长夜,你便能见到黎明,饱受痛苦,你便能拥有快乐,耐过寒冬,你便无须蛰伏,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12、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13、或许是命运的不幸注定要将自己缤纷多彩的梦撞碎;或许是天地的无情终归要将自己继日的辛勤当做泡影放飞,或许是许许多多的难以理解却又实实在在的障碍与挫折早已将意气丰发的拼搏与百折不挠的进击化为道道忧愁阵阵孤寂,那么就请在凄惨中反省我们自己吧!

●1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

●15、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嵌进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条泛着清丽的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美的光辉。不要空叹人世的无奈,且用美丽的心情来看待人世的繁华多彩,细细品味那无处不在的美吧!

●16、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

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

●17、当雏鹰尚嗷嗷待哺于巢穴之中,观望蓝天白云之时,它已有了梦想,那就是振翅九霄,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当骏马休憩于栅栏之中,昂首长嘶之时,它也已有了梦想,那就是奋蹄原野,驰骋天下。

●18、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团火来取暖;暗夜无边的时候,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取暖;前途茫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暖……四季轮回,心里滤不去的是烦恼和忧愁,脚下略不去的是艰辛和伤痛。寒天冷日,让我们用什么来温暖迎风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诚给自己取暖吧!

●19、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20、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友谊

开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没齿难忘。

结尾: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团结

开头:每次听到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总是感慨万千,特别是在XX事情后,体会更是深刻

结尾: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

宽容

开头: 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而缺乏宽容,将使个性从伟大堕落成连平凡都不如。

结尾: 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谅解

开头:谅解如一杯清茶,冲淡彼此之间的误会;谅解像一缕春风,吹化人间隔膜的冰层;谅解像一只寒梅,预示心灵来春的温情;谅解是一架彩虹,让就不相逢的情感放射光彩。

结尾:逝者如斯,历史的浪花淘尽了王朝的恩怨情仇,当今既没有了一方霸主,也没有了雄风王者;我们在追求团结、奋进、和谐、平等,我们同样应该独守那份恬然与空明,用每一句话没一种表情向人们昭示谅解,协同人们用谅解交往。

把握谅解,社会便会进步;

把握谅解,人类便拥有财富。

理解

开头:理解,是友谊的结晶;理解,是从信任中开出的鲜花;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光环。它能让误会变成点缀美丽的小瑕疵,于社会中,人们相互的理解,能使这个大家共有的家园更加繁荣、安定。

结尾:相信总有一天误会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由理解来浇灌!

分享

开头: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结尾: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集体利益

开头:集体,是什么概念?集体就是一个团队,所谓的团结,就是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回报集体,下面我就讲讲、、、、、、

结尾:正因为这样,我们一定要团结团结,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

回报

开头:(1)绿草如茵,那是草儿在回报春天;鲜花缤纷,那是花儿在回报阳光;白雪千里,那是雪儿在回报朔风。生活,因回报而美丽。

(2)绿叶尽情地释放自己,映衬了荷花,挤出了阴凉,虽然没有人赞赏,最后枯黄而死,但它相信,明年的夏天依旧绿意盎然。 雪,忍受深深的孤寂,用自己的躯体保护农作物,虽然最后融化成了水,但它不后悔,因为农民会因此展开笑颜。 梅,迎着风雪,一枝独放,虽然不能改变周围环境的寂冷,但它坚信,第一个报春的消息,迎来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就是它最好的回报。

(3)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匆匆忙忙的脚步中,我听到了一种声音,天使的声音,好人总有好梦,付出总有回报。

结尾:世人总是希望这个世界给自己多少回报,却忽略了自己到底为这个世界付出了多少。天地间那杆无形的大秤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诚如一首所唱: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我们只有让自己付出,让自己做得最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感恩

开头: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结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集体温暖

开头:雷锋叔叔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结尾:“一棵小树,难经风吹雨打;百里森林,能顶呼啸狂风。”让我们主动关心集体,热心为集体做事,诚心为集体服务吧!

师生情

开头: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我们拥有同一颗炽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阔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

结尾:老师是无私的,他不求得到学生的回报;老师是“好面子”的,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作为学生,我们难道不应该真诚敬献满腔的热情、无限温暖和一颗赤诚的心吗?

奉献

开头:奉献是秋天的白云川点缀了蓝天,也诗化了自己;奉献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既壮阔了大海,也提升了自我。

结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告诉我什么是奉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什么是豁达……走近诗人,与诗人同行,让诗句提升我的思想,慰藉我的感情,净化我的心灵。

贡献

开头: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

结尾: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给予

开头:花叶摇摆,当给别人送一片绿:花朵盛开,当给别人捧一阵香,因为,当你把生命放进了别人心里,关怀他们一些,帮助他们一些,你的生命之花便会在别人心中常开不败,溢满心香。

结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关爱

开头: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结尾: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温馨美好

诚实

开头: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结尾: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责任

开头: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结尾: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鼓励

开头: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鼓励,因此在我的生活中也受到过长辈的鼓励,那次的事情,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结尾:鼓励自己,我们充满斗志,迎接新的挑战;鼓励自己,我们会看到阳光,收获希望;鼓励自己,将为自己缔造新的辉煌。

信任

开头:信任亲友是人的天性,而信任他人则是一种美德,在信任的过程中,快乐而全面地,认知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

结尾:信任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自信

开头:无

结尾:自信是一种美,具有极强的魅力,你要拥有它,就能使青春永葆

欣赏

开头: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 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 可以使人扬长避短, 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

结尾: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是一种爱, 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 世界才能充满爱!

虚心

开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

结尾:“满招损,谦受益。”让我们养成谦虚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吧!

谦虚

开头: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谦虚使人进步,因为只有熟悉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去想办法弥补它。

结尾:成熟的谷穗低着头,成熟的苹果红着脸,它们启示我们:成功来自谦虚

集体力量

开头:“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这话不错,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许许多多个人汇集成集体,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最终赢得胜利

结尾: 雷锋叔叔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是啊!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如果离开了集体这个大海,就将一事无成。 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集体智慧

开头:无

结尾: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多么强大呀!

助人为乐

开头:助人为快乐之本,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结尾:帮助人,让我们亲密地走在了一起,让我们变得像一家人一样。我愿意继续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七彩的阳光!

珍惜

开头: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吃饭时,时间从碗边流走;喝水时,时间从随水流走;睡觉时,时间又从脚边流走。这摸不着,抓不住的时间呵,它无声地来又匆匆地远走”。懂得珍惜,人生便是一种永恒。

结尾:我们常常感动,是因为懂得、珍惜。懂得珍惜,阳光将洒遍心灵,懂得珍惜,晚风将拂过心灵,让我们的心灵那么温暖,那么安宁。珍惜吧,珍惜所拥有的以及还没有拥有的,心灵的土壤既使长不出参天大树,我们也可以拥有对蓝天的向往。

心胸宽广

开头:雨果说:"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结尾: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 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 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 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 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用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梦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么能不痛苦、伤心呢?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

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试试看——不是像企鹅那样静静的站在海边,翘首企盼机会的来临,而是如苍鹰一般不停的翻飞盘旋,执著的寻求。

试试看——不是面对峰回路转、杂草丛生的前途枉自嗟叹,而是披荆斩棘,举步探索。

试试看——不是拘泥于命运的禁锢,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奋力敲击其神秘的门扉,使之洞开一个新的天地。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青草茅庐中,一位慈母,拿着手中的丝线,密密缝制,为的是赶上儿子出门,为他披上一件遮风挡雨的外衣,她不求报得三春晖,只求儿子穿暖吃饱,一路平安。这就是一位平凡母亲的守望。游子身上的丝线,使他铭记母亲的守望,处处小心。

●母亲所守望的是独生子的平安归来,此种舔犊情深,此种守望,是儿子孜孜以求的脚步,足以跨越成功。少妇所守望的是海枯石烂,始志不渝的妻子责任,更是一段以诚相待的爱情,足以超越生死。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解析凡高《向日葵》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以下简称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Zundert(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 Theodorus van Gogh,是当地牧师.母亲叫 Anna Cornelia.

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会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

(画廊工作)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叔叔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GoupilCie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那是一个画廊,专门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又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叔叔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

1874年,凡高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终在1876年被解雇.

(牧师)

凡高在这时选择了宗教,1874年他进入布鲁塞尔福音传教士学校学习,但因为痛恨学校古板的教育,他没有取得毕业证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中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后来,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上帝"的故事......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登.他开始了艺术的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登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Cornelia Adriana Vos-Stricker 1846.3.21-1918),但被拒绝了!凯回到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遗憾的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在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Anton Mauve 1838.11.18-1888.2.5 又译成毛威)家学画.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因为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妓女西恩交往)最终与莫夫绝交,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他只能靠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靠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

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妓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1883年已30岁的凡高来到他们在纽南的新家.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接触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高更,贝尔纳,劳特累克,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他的创作也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靠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Joseph Roulin),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见专题:肖像画)

(精神疾病)

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想了解更多请点击资料:凡高生前及死后作品买卖情况),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逝世)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举行了葬礼.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六个月后,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最终死去.

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

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

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凡高的事迹打动了全世界的人.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

(画价)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

1987年,在伦敦拍卖会上,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以下是凡高的全部作品介绍:

卷心菜和木鞋

Still Life with Cabbage and Clogs

纸面嵌板油画 34.0 x 55.0 cm

埃顿: 1881年12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1, JH 81

在现存的凡·高油画中,这幅是最早期(埃顿时期)的作品。在这以前,虽然也画过数幅习作,但都没有保存下来,因此这就成为他的作品目录中登记的第一张。

1881年秋,他从使用调色板的方法开始,学习水彩画的画法,时常从埃顿前往海牙,求教于当时的名画家莫夫。163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真的感觉。"

啤酒杯和水果

Still Life with Beer Mug and Fruit

布面油画 44.5 x 57.5 cm

埃顿: 1881年12月

伍珀塔尔: Von der Heydt 博物馆

F 1a, JH 82

沙丘

Dunes

板面油画 36.0 x 58.5 cm

海牙: 1882年8月

阿姆斯特丹: 私人收藏

F 2a, JH 176

沙丘上补渔网的女子

Women Mending Nets in the Dunes

纸面嵌板油画 42.0 x 62.5 cm

海牙: 1882年8月

私人收藏 (1975.4.15阿姆斯特丹Mak van Waay拍卖行)

F 7, JH 178

街上的女孩子,背景有两辆马车

A Girl in the Street, Two Coaches in the Background

嵌板布面油画 42.0 x 53.0 cm

海牙: 1882年8月

温特图尔(瑞士): L. Jäggli-Hahnloser 收藏

F 13, JH 179

树林中的白衣女孩

Girl in White in the Woods

布面油画 39.0 x 59.0 cm

海牙: 1882年8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F 8, JH 182

1882年9月,此画画于海牙近郊的森林中。其229信中曾述及:"……铺满落叶的红褐色地面,因树荫而乍明乍暗、斑驳离落,如幻如梦,这情景深深地震撼着我。问题是……我极欲抓住大地的暗度。大地所产生的那股巨大无形的力和坚韧的充实感……我无法使自己从那富于颜色的明亮中间与燃烧般的感觉深处逃逸出来。"

"着手画树干表面时,树皮上覆盖的一层层厚厚的泥土,令我的笔迷失其中……故将颜料挤出直接盖在树根与树干上,再用笔稍抹一番,这样这棵树便稳立于地上了。"

他又表示:"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许不用学习颜色的描画方法,因为它不能达到稳固厚实的效果。" 他对自己的作品,虽然无法感到满意,但却像他自己年说"已找到打动我心灵的……"

凡·高以速写般的方式,将自然对他的喃喃倾诉,诉诸画面。根据他写给友人拉巴都的信,可知靠在树干上的白衣少女,乃是英国插图画家马可伊度的作品而作。

"一幅描绘树林的习作,画的是几棵大的绿色山毛榉的树身,一片盖着干树叶的地面和一个穿白衣的小姑娘。我要保持画面的清晰,要在距离不等的树身间画出流荡着的空气,画得能够在里面呼吸并且绕着它走,能够闻到树木的芳香,虽然这很困难。我非常喜欢黄叶的效果,绿色山毛榉的树身在它的烘托下显得很突出,小姑娘的身体也一样。"(凡·高)

树林边

Edge of a Wood

嵌板布面油画 34.5 x 49.0 cm

海牙: 1882年8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F 192, JH 184

树林中的两名女子

Two Women in the Woods

嵌板纸面油画 35.0 x 24.5 cm

海牙: 1882年8月

巴黎: 私人收藏

F 1665, JH 181

树林中的女孩(于上面的不同)

Girl in the Woods

板面油画 35.0 x 47.0 cm

海牙: 1882年8月

荷兰: 私人收藏

F 8a, JH 180

沙丘的轮廓

Dunes with Figures

嵌板布面油画 24.0 x 32.0 cm

海牙: 1882年8月

伯尔尼(瑞士): 私人收藏

F 3, JH 186

暴风雨中的施维宁根海岸

Beach at Scheveningen in stormy Weather

纸板布面油画 34.5 x 51.0 cm

海牙: 1882年8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博物馆

F 4, JH 187

海牙的老房子和新教堂

Cluster of Old Houses with the New Church in The Hague

纸板布面油画 34.0 x 25.0 cm

海牙: 1882年8月

下落不明 (1968.11.20索斯比拍卖行)

F 204, JH 190

海滩上的渔夫

Fisherman on the Beach

嵌板布面油画 51.0 x 33.5 cm

海牙: 1882年8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F 5, JH 188

海滩上的渔夫的妻子

Fisherman‘s Wife on the Beach

木板布面油画 52.0 x 34.0 cm

海牙: 1882年8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F 6, JH 189

弯腰使锄的男子

Man Digging

嵌板纸面油画 30.0 x 29 cm

海牙: 1882年8月

私人收藏 (1978.12.5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

F 12, JH 185

被风吹歪的树

A Wind-Beaten Tree

布面油画 35.0 x 47.0 cm

海牙: 1883年8月

1997年私人收藏失窃, 现下落不明

F 10, JH 384

沼泽地

Marshy Landscape

布面油画 25.0 x 45.5 cm

海牙: 1883年8月

私人收藏 (1976.11.12苏黎世Koller拍卖行)

No F Number, JH 394

卧着的母牛

Lying Cow

布面油画 30.0 x 50.0 cm

海牙: 1883年8月

下落不明

F 1b, JH 388

卧着的母牛

Lying Cow

布面油画 19.0 x 47.5 cm

海牙: 1883年8月

下落不明 (1959.11.11索斯比拍卖行)

F 1c

洋葱地

Bulb Fields

嵌板布面油画 48.0 x 65.0 cm

海牙: 1883年4月

华盛顿: 国家艺术画廊, Paul Mellon夫妇收藏

F 186, JH 361

花园里的鲜花不像花儿,而更像红宝石、玛瑙、石华、绿玉、刚玉、金绿宝石、紫晶和玉髓做成的最华贵的饰物。那是物体普遍的发狂的和眩目的闪耀。(奥里埃)

播种者(习作)

The Sower (Study)

板面油画 19.0 x 27.5 cm

海牙: 1883年8月

下落不明

F 11, JH 392

黎明中海牙附近Loosduinen的农舍

Farmhouses in Loosduinen near The Hague at Twilight

嵌板布面油画 33.0 x 50.0 cm

海牙: 1883年8月

乌得勒支(荷兰): 中央博物馆 (借自乌得勒支van Baaren博物馆基金会)

F 16, JH 391

有风车的运河旁的三个人

Three Figures near a Canal with Windmill

用料及尺寸不明

海牙: 1883年8月(?)

下落不明

F 1666, JH 383

不论是De la Faille(1970) 还是Jan Hulsker(1996) 的目录都没能提供这幅画的用料及尺寸,所以在搞清楚这个问题前,这幅丢失的画被同时放置在油画和素描两个部分中。

有沙丘的风景

Landscape with Dunes

板面油画 33.5 x 48.5 cm

海牙: 1883年8月

私人收藏 (1968.12.4伦敦索斯比拍卖行)

F 15a, JH 393

挖土豆者 (5人)

Potato Digging

布面油画 39.5 x 94.5 cm

海牙: 1883年8月

纽约: Julian J. Raskin 收藏

F 9, JH 385

草地上的母牛

Cows in the Meadow

嵌板布面油画 31.5 x 44.0 cm

海牙: 1883年8月

私人收藏

F 15, JH 387

横跨沟渠的人行桥

Footbridge across a Ditch

嵌板布面油画 60.0 x 45.8 cm

海牙: 1883年8月

私人收藏 (1973.7.3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

F 189, JH 386

农舍

Farmhouses

布面油画 35.5 x 55.5 cm

海牙: 1883年9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17, JH 395

树丛中的农舍

Farmhouses among Trees

嵌板布面油画 28.5 x 39.5 cm

海牙: 1883年9月

私人收藏 (1987.3.31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

F 18, JH 397

运炭船和两个人

Peat Boat with Two Figures

嵌板布面油画 37.0 x 55.5 cm

德伦特: 1883年10月

荷兰埃森: 私人收藏

F 21, JH 415

在泥煤田里的两个农妇

Two Peasant Women in the Peat Field

布面油画 27.5 x 36.5 cm

德伦特: 1883年10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19, JH 409

1883年10月,凡·高结束了与妓女西恩的同居生活,离开海牙前往德伦特,希望能排除心头的烦恼。他在到处可以看到泥炭小屋与贫苦农家的德伦特内地——新阿姆斯特丹滞留了几天。330信说:"总之,我喜欢这一次的旅行。我的脑海里塞满了我所看到的景致。傍晚的石南树丛真是美不胜收。"331信里附有这幅画的轮廓。当时他的脑海里,可能浮现着霍贝玛、吕斯达尔和杜普莱的画: 缥缈的地平线与泥炭山、农妇工作的轮廓线、淡紫与白色的天空以及暴风雨似的重云。

这一张画是他在静寂的荒野中,找到自我安慰,挽回人生信仰的心理表现,深具宗教色彩。

烧丧服的农夫

Peasant Burning Weeds

板面油画 30.5 x 39.5 cm

德伦特: 1883年10月

私人收藏 (1987.5.12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

F 20, JH 417

夜幕降临,带着一点烟的火是唯一发亮的地方。傍晚,我一再去看这个场面。(凡·高)

黎明中的教堂

Landscape with a Church at Twilight

嵌板纸板油画 36.0 x 53.0 cm

德伦特: 1883年10月

私人收藏 (1973.7.3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

F 188, JH 413

煤堆旁的农舍

Farmhouse with Peat Stacks

布面油画 37.5 x 55.0 cm

德伦特: 1883年10-11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22, JH 421

带深色毛毡帽的自画像

Self-Portrait with Dark Felt Hat

布面油画 41.5 x 32.5 cm

巴黎: 1886年春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208a, JH 1089

十四条向日葵

Still Life: Vase with Fourteen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93.0 x 73.0 cm

阿尔: 1888年8月

伦敦: 国立画廊

F 454, JH 1562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凡·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或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想像中的幻像。

"作为一个因不平等和社会罪恶而发疯的失败的‘传教士‘,凡·高是19世纪写实主义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称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调子是那么高,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能听到它,这说明了为什么1888年画的《向日葵》今天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一幅以植物为题的《蒙娜丽沙》"(休斯)

两朵剪下的向日葵

Two Cut Sunflowers

三合板布面油画 21.0 x 27.0 cm

巴黎: 1887年8-9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377, JH 1328

两朵剪下的向日葵

Two Cut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50.0 x 60.0 cm

巴黎: 1887年8-9月

伯尔尼: 伯尔尼艺术博物馆

F 376, JH 1331

四朵剪下的向日葵

Four Cut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60.0 x 100.0 cm

巴黎: 1887年8-9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F 452, JH 1330

两朵剪下的向日葵

Two Cut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43.2 x 61.0 cm

巴黎: 1887年8-9月

纽约: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

Still Life: Vase with Five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98.0 x 69.0 cm

阿尔: 1888年8月

二战时毁于火灾

F 459, JH 1560

F 375, JH 1329

1888年8月文森特·凡·高开始描绘向日葵。在保罗·高更到达阿尔之前,凡·高开始构思向日葵系列作品。在给埃米尔·伯纳德的信中他写到"我在用半打向日葵装饰我的工作室时想到,这未经粉饰的铬黄燃烧在蓝色的背景之上,从孔雀绿到品蓝。(B15)。

文森特最终于计划在他和高更作为工作室的黄房子里开始画12朵向日葵的工作。"我想为墙壁搞点装饰,只用向日葵……好,如果我完成了计划,那将做为墙的表面。所有的东西将因此成为蓝与黄的交响乐。我每天从日出开始工作,因为那些花会很快凋零,哪怕中间有一朵打蔫都很麻烦"(L526)。不巧,文森特竞争不过多变的季节,在1888年的8月,他仅完成了四朵向日葵,包括这幅作品。

毫无疑问地,研究凡·高这项工作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他给提奥的信。用他典型的详尽和精确的描述习惯,凡·高描述了这次创作的开始三幅画:"我画了三次,第一次,三朵大向日葵在一只绿花瓶里,明亮的背景(15‘)(A);第二次,三朵,一朵枯萎并掉了叶子,另一朵是蓓蕾,背景是品蓝(25‘)(B);最后一幅是明亮的,我希望,开始创作第四幅。这第四幅有14朵花,黄色背景。"(D)

这幅有五朵向日葵的静物画是值得注意的作品。它的遗失是个悲剧。

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

Three sunflowers in a Vase

布面油画 73.0 x 58.0 cm

阿尔: 1888年8月

美国: 私人收藏

F 453, JH 1559

十二朵向日葵

Still Life: 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91.0 x 72.0 cm

阿尔: 1888年8月

慕尼黑: Bayerische Staatsgemäldesammlungen, Neue Pinakothek

F 456, JH 1561

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Still Life: 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92.0 x 72.5 cm

阿尔: 1889年1月

费城: 费城艺术博物馆

F 455, JH 1668

十四朵向日葵

Still Life: Vase with Fourteen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95.0 x 73.0 cm

阿尔: 1889年1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458, JH 1667

凡·高在阿尔居住期间,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既有紧闭的苞蕾,也有盛开的花盘,花朵的黄色呈现出丰富的色调,从深橙色到近乎绿色都有。

1888年8月,凡·高画了大量的向日葵写生,他打算用这些习作装饰"黄房子" 内他自己房间。他在12月病倒后,借绘画帮助自己恢复健康。次年1月,他根据早先的写生,绘制了这幅令人叫绝的作品。无论在原作还是后来的复作中,凡·高的用意都是利用色彩表现自我,"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高更前几天对说,他在莫奈家看到一幅向日葵的油画,向日葵插在一个精美的日本花瓶中,不过他还是比较喜欢我画的这一幅。"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在黄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画的一样。不同之处是这幅画更大一些,它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效果,我认为这一幅是以更加简练的手法画出来的。"(凡·高)

"在我的黄颜色房间里——带紫色圆环的向日葵突出在一片黄颜色的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黄颜色的壶中,壶放在一张黄颜色的桌上。画面的一角上,画家的签名:文森特。黄颜色的太阳透过我房间里的黄颜色窗帘,一派生气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早晨,我在床上醒来,想象这一切必定是芳香扑鼻。" (高更)

十四朵向日葵

Still Life: Vase with Fourteen Sunflowers

布面油画 100.5 x 76.5 cm

阿尔: 1889年1月

东京: Seiji Togo Memorial Sompo Japan Museum of Art

F 457, JH 1666

凡·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凡·高在黄色小屋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他的身世经历,他的精神状态,和他的绘画创作都闪耀着生命燃烧的熠熠光辉,他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自焚者,因为他,一个古老单纯的信仰,已为世人所接受.他的故事有力的证明了理想/道义和人格力量对于人生的价值.人们从凡高的遭遇和对艺术执着以至狂热的追求中,树立了殉道者的榜样,这榜样一直在激励着那些处在社会底层,至今默默无闻的天才!

关于情感导师完整版妻子假装邮递员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65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