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学佛挽救婚姻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佛教挽救婚姻的办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佛家是怎样看待感情婚姻的故事
阿弥陀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不是出家是诸佛教,楼主可以对佛教有些误解了。
佛教对婚姻的论述
(1)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爱情、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说长者女善无独要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人正道。大乘《惟日杂难经》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
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2)大乘、密乘还以爱情、婚姻为菩萨随顺众生而度化的重要“方便”。《大乘方便经》中,佛陀自言他宿世曾为树提梵志,常修梵行,清净离欲,然被一女子钟情,贪恋不舍,树提乃以悲愍心遂其所愿,与之成婚,经十二年,还复出家,命终上生于梵天。佛言:“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
《华严经》卷七五释迦瞿波女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愿,生多功德,偈云: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是对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行了,其功德比严持五戒还要大得多。
佛教对结婚条件的观点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佛教徒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级歧视。在佛教看来,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感情,而不
是宗教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经多次记载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结婚的故事。《根本目得伽》卷七、八记载,一位佛教徒的妹妹嫁给了一位激烈反佛的裸体外道,并最终感化了他。《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须陀品》之三记载,优婆姨须摩提嫁给了外道,后来这个外道皈依了佛教。
佛教认为,欲结为夫妻的男女,必须是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了解,达到志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后,双方一致同意结为夫妻的一种行为,反对包办、买卖或有其他图谋的婚姻关系。
佛教对婚姻道德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伦理道德也有多方面的论述。其首要的道德规范是不邪淫,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诚和尊敬。
(1)不邪淫
不邪淫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针对在家佛教徒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线。对于出家人而言,第一大戒是不淫,即断绝任何性关系,否则即被逐出僧团。对在家居士来说,在尊重个人意志,合乎国家法律或社会公共习俗的前提下结成夫妇关系,是人口生产、人类繁衍的健康基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当的夫妻生活的反常性行为。《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佛教戒律以“不邪淫”为在家佛徒必守的五戒之三。不邪淫,用现代汉语来讲即不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具体指不侵犯属于他、为他所护(未成年男女)的异性,不非时(经期、孕期等)、非处(男女性器之外的地方及寺庙、公众场所等处)交合。
佛教反对婚外情、同性恋、兽交等。在夫妻之间,则尊重夫妇间的性意愿,提倡文明健康有节制的性生活,反对过分沉溺于性欲,无限制地放纵自然本能。
(2)夫妻间相互尊重
佛教提倡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善生经》是指导在家居士生活的重要经典,在夫妇关系上,它指出: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提供服饰饮食,忠诚爱护。
佛教特别重视家庭的价值,强调维护家庭的稳定。对于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为,必须严厉谴责:“不满意于自己的妻子,与娼妓厮混,与他人的妻子纠缠,这是人毁灭的原因。”佛教主张男女要相敬相爱,在佛教经典中,有指导男性如何为人丈夫的《善生经》,有指导女性如何为人妻子的《玉耶女经》。《长阿含经·善生》教导青年善生:尽到夫妻之间的伦理责任,为每天应礼拜的六方之一。丈夫应敬妻、怜念妻子,妻子应爱念夫主、重爱敬夫、恭敬于夫。为人之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1.怜爱,爱妻子;2.不轻慢,尊重对方;3.供给衣物化妆品;4.委付家事;5.念妻亲亲,善待妻子的亲属。为妻者则以五事“敬顺”其夫:1.爱敬关怀;2.备设衣食,照顾好丈夫的生活;3.和言实语;善摄眷属,善于教育子女,尊长敬老,和睦家庭。《玉耶女经》中,佛教导少妇玉耶:为人妻妇,应做爱夫如母爱子的“母妇”、如妹事兄的“妹妇”、如良朋益友的“知识妇”,或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妇妇”,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妇”,不做“怨家妇”、“夺命妇”。
所以,妻子要身兼母妇、臣妇、婢妇、夫妇、妹妇之职,把先生当成孩子一样疼爱,当成君王一样敬重,当成主人一样顺从,像夫妇一样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样相互提携。丈夫要当君子怜惜妻子,当英雄保护妻子,当劳工为妻子服务,当禅者给家庭欢笑幽默,当个养活家庭的责任者。
现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对夫妻间的关系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复周法利书二》中说,夫妻之间,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
当代弘扬人间佛教的大德们,都将教人们如何正确处理情爱、和谐家庭作为佛法的重要内容。如《星云日记》说:人间佛教对夫妻感情的看法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恨永远是得不到爱的。夫妻相处彼此要真诚,并要互相制造欢乐,人的好话不怕多讲,会讲好话,懂得赞美加上有幽默感的家庭,必定是和乐幸福的。
(3)夫妻相互包容付出
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主张夫妻之间要相互包容谦让,促使家庭和睦幸福。现代著名佛学耆宿王骧陆居士《婚姻之礼》说:“夫妇之爱,有小爱大爱之别,小爱是一时形色,有时而衰,靠不住的。大爱是精神,以情意相交,处处体恤怜爱。即有不合处,大皆能原谅退让,遇着失误的事,勿彼此埋怨;遇着恼怒的事,双方先忍耐一下,过了一分钟,就忘记了。所谓不念旧恶,怨是用稀。各人的脾气,应先预告。切不可因爱而求其同我一样。做男的,勿使女子有怨意;做女的,务使男子得安慰。饮食起居,以及家庭整洁,井井有条,使男子自然向内不向外,感情自然一日好似一日,意外的非礼也自然绝了。”
真正的夫妻之爱意味着友善和同情,包括责任意识及接受对方的本来面目———包括所有的优缺点。如果你只爱对方的优点,这不算爱。必须接受对方的缺点,并用你的耐心、智慧和精力去帮助其改正。
真正的夫妻之爱不仅要相互包容谦让对方,而且还是一种向对方无私付出的过程。星云大师曾说:“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爱是付出,是让对方幸福,将爱情婚姻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讨爱情使自己更感欢欣。突破自我中心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分你我地考虑双方的幸福,是婚姻成熟的表现,超越自我中心立场的付出、奉献甚至为对方作出牺牲,是爱情发展的最高层次。
佛教对离婚的看法
对于离婚,佛教经典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论述,但其基本态度是重视家庭稳定,也不绝对反对离婚。如果家庭出现裂痕,佛教提倡破镜重圆。《四分律》卷三说:“若男女先已通,而后离别,还和合。”就是鼓励夫妻和好的意思。不过,如果婚姻由于种种原因的确不能维系,佛教徒也是可以离婚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欲而离婚,在佛教看来是不道德的。
念佛能挽救婚姻吗?
能,如果你们的缘分未尽,可以通过念佛来挽救婚姻,即使已经尽了,但如果维系婚姻√你们都好,都有利益,佛也鬼促成婚姻维系。
学佛人如何处理夫妻关系
对于婚姻,我也是经历过很多次争吵的,也曾经觉得自己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在这里我要感谢上师的加持,让我度过生活中的难关,挺过了在生活中修行的风雨历程。同时我对那些为家庭生活而痛苦的人深感担忧,因而才斗胆谈一谈我个人对家庭生活特别是夫妻关系的一点体会和想法。
曾经有人说,自己身边的人是最难度化的,尤其是自己的配偶。一些师兄都深有同感。师父曾说,如果你工作和生活中的关系处理不好,是你的佛没有学好。然而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习惯于找对方的毛病,而不去反观自己的内心,这是永远都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因为除了佛之外,世间凡夫都不圆满(连等觉菩萨的修行都尚未圆满),要找缺点,多得是了。我们遇到这样的姻缘,都是自己的果报,是自己应该了结的缘分。如果我们看别人的不是,是自己修行不够;如果我们视众生为菩萨,则能避免很多烦恼。
对于我们修学密法的行者,最终目的是为成就佛果,然后度化无边有情。如果我们对自己最亲密的人都不能够容忍,还能够谈对其他众生的慈悲吗?我觉得这是假的,不是真正的慈悲,至少是有分别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是平等的、没有分别的慈悲,是冤亲平等的。如果夫妻都是学密法的,生起了嗔恨心,则违犯了“对金刚兄弟起怨嗔”的戒条,后果是很严重的,必须极力忏悔。如果认为对方不如自己,觉得实在难以忍受,不可教也,无法度化,而去舍弃,则违犯了“畏难不度退失菩提心”的戒条。师言,嗔心不除只能够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样就亏大了。生活在烦恼痛苦之中,连法喜都没有证到啊,活得真苦真累!所谓的苦和乐,都是自心分别执着造成的。若能放下而生起出离心,则能离苦;若能悲悯而生起菩提心,自然能够包容众生,也就自然能够扫除修行路上的障碍了。
我们的修行不被自己的家人所拥护,不能够归罪于别人,不能够一味去责怪他们愚痴、业障深重。作为真正的行者,是不见世间过的,而应该检查自己有哪些不如法的行为。所谓不如法的行为,是相对来说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作为在家修行的居士,要在生活在修行,必须抱着大乘观点,绝对不能够走小乘路线。所谓大乘观点,即人间佛教精神,这是师父开示的精华之一。而作为密乘学子,更应秉持密乘观点,不仅仅是大乘观点。何谓密乘观点,我的理解是,视上师为佛,众生为菩萨,娑婆为极乐。为何我们不见极乐,皆因我们自身业障之故,这一点在《法华经》中有依据,本师释迦牟尼佛能够当下让大家见到娑婆世界如极乐世界一样的功德庄严。
如果我们没有依教奉行,没有按照师父说的走社会化、生活化、科学化的道路,佛法是不利于弘扬的。首先是不利于我们自身的修行,由于我们的修行与社会格格不入,得不到众生的拥护,我们的修行处处碰壁。如果我们再生起嗔恨心,嗔火烧毁功德林,修行不退转才怪。如果我们的修行得不到众生的拥护,那么我们想要去弘扬佛法,肯定也是障碍重重,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人愿意听。你说佛法再好,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够解决自己的烦恼痛苦,自己的家庭和工作都是一团糟,谁还会拥护学佛的人,谁还愿意拥护佛法?我们自己的烦恼重重,自心没有调服,如何调服他人?
儒家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关系不好,说明修身不够。作为佛子,一定要做好和谐社会的楷模。只有家庭和谐了,国家才能够安定,天下才能够天平。退一步来说,夫妻之间即使是分手,也应该在无嗔心的情况下好说好散,才是真正的缘分已尽,否则继续轮回偿报,下一次的嗔恨将会变本加厉、更加猛烈。其实我观察到,每当我自己对妻子生起了嗔恨心的时候,都是因为自己的我执和法执造成的,都是因为自己的心量不够造成的。当我放下自己的我执和法执,把心量放大时,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菩提心时,嗔心自然转化了,并不是强行的压制,那样是会伤肝伤肺伤身伤心的。嗔心转化之后,智慧自然生起,我会觉得刚才我在意的那些事情,都是不值一提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有时我会在嗔心生起的时候反观自心,觉得不过是真如的妙用而已,我完全有信心降服自己的烦恼,只是自己不够精进而放纵了。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习气,如同条件反射。但是我能够照见它,就一定能够战胜它。可是如果还没有照见,那就要继续在痛苦中煎熬,如绳未断的牛一样急得团团转了。我希望这样的师兄及时回光返照,不去死揪别人的缺点不放。师言:“只观照别人,永不见自性。”我为什么总是听到你说别人的不是,而没有剖析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如果找对了,修行必然进步。见地一到,修证就很容易过去了。关键是见惑都没有改正,思惑就更难了。
我最喜欢的是弥勒菩萨的胸怀,整天都是笑嘻嘻的,能够容下一切人和事,这是师父说的无量无边的胸怀。如果我们的心胸能够包容整个法界,那么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障碍我们呢,这就是佛的境界,我想这可以称为法界一心,不知合适否?我们的福报不够、智慧不够,都是因为我们的心量不够造成的。只有具备无量无边的心量,才能够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和福报。我们连自己最亲的爱人都容不下,我们还有资格说普度众生么,我为自己感到惭愧!
关于学佛挽救婚姻故事和佛教挽救婚姻的办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大改变情感喵喵导师抖音号」抖音的情感导师
- 下一篇: 「情感挽回骗子机构」情感咨询挽回骗局
最新留言
评:各位老师好,有事求求你们帮忙但是不知道怎么联系你情感问题了,现在不知如何是好
2023-08-14 14:07:32评:平时很喜欢看你的点评和节目。
2023-08-10 09:22:34评:很好一针贝血
2023-06-13 03:24:18评:人福特
2023-02-27 15:08:26评:聚义堂
2023-02-27 15:08:14评:局域
2023-02-27 11:50:02评:与天津条约
2023-02-27 11:49:44评:你好,我喜欢一个女同事,我觉得她对我也有意思,但是她说不想谈恋爱,也没有明确拒绝我,请问我该怎么办?
2023-01-08 16: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