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专家正文

「情感导师元稹」元稹 情史

admin 情感专家 2022-10-21 09:45:28 17 0 情感导师元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情感导师元稹,以及元稹 情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大才子元稹,为何被世人称为“痴情种子”?

在我们的印象中,元稹一直是一位深情才子,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他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把逝去的妻子比作广阔海水,比作雄伟的高山,诗人见识过像大海,高山一样的女子,很难再看上其他女子了。在万花丛中飘过也不会回头看一下,这都是思念诗人妻子的缘故。

一、面对官家富千金,两情相悦皆可抛

元稹小时候的生活其实并不快乐,父亲早逝,凭借柔弱的母亲坚强长大,所以元稹从小勤奋好学,希望将来考取功名,改善自己的条件。在一路奋斗的坚持下,终于遇到了让自己一见钟情的表妹崔莺莺。

这个时候的的元稹虽然有做小官,但是生活并不富裕,而自己的这位表妹崔莺莺,不仅相貌美丽,才情俱佳,家里行商也是一位小富之女。元稹和崔莺莺两个人两情相悦,吟诗饮酒。本以为这段感情会有一个完美结局,但是这时元稹落榜了,在失落之际,只有钱财没有官势的崔莺莺不能安慰元稹受伤的心灵。

在元稹失意之际,幸运遇到了他的伯乐也是太子少保高官韦夏卿,韦夏卿看重元稹才情诗作,想把自己的女儿韦丛嫁给他,元稹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把崔莺莺抛弃了,迎娶了高官之女韦丛。

二、假假深情悼亡妻,真真缠绵于小妾

真正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元稹是为了自己地前途才选择韦丛,虽然他们的婚后生活恩爱甜蜜,但是有很大可能甜蜜有做戏的成分。韦氏也是一位不幸的女子,本来凭借她的高官家庭,美丽的面庞,绝佳的才情完全可以嫁一位门当户对的官家之后,一世荣华富贵。但是在父亲的做主和元稹的追求下,嫁给了这个空有才情的穷小子,婚后生活经济上一直困难,唯一高兴的是每天两个人的互相理解的精神交流。

韦氏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起和元稹度过苦难的艰苦奋斗期,但在元稹将要飞黄腾达的时候,自己香消玉损了。枉费自己为她人作嫁衣裳。元稹在妻子葬礼上一方面自己真的伤心,另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政治联姻,所以做出沉痛的怀念姿态。事实上妻子韦氏去世不久之后,写完怀念妻子并且不会看其他“花”的忠诚诗作,就和他的小妾缠绵去了。

三、元稹为仕途分手,乐妓不忘情入道

在韦氏去世的同年,元稹来到蜀州,并且慕名来拜访乐妓薛涛,薛涛是当时唐朝最负盛名的大才女。两个人见面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虽然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很大,但它们的情感依然情不自禁。

两个人的分手还是因为元稹的仕途,在元稹调离之后,薛涛不能忘情,和元稹一直互通诗信,她还创作了有名的薛涛笺,其实就是做短诗的小卡片。不管感情多么真诚,元稹是不可能带走乐妓薛涛,因为这样对他前途一点帮助都没有。薛涛在明白道理之后就披上道袍,心中一片洁白无牵挂。

元稹的感情史中最有名的就是三段,从这三段感情可以看出这是个为仕途可以抛弃感情,也可以为了仕途牺牲自己感情的男人,而这些美丽的才女的感情都被牺牲了 。

元稹做了什么事,为何会被人们称为“无行文人”?

‘无行文人’的意思主要是指玩弄文字并且品行经常的不端正,而元稹因为《莺莺传》中对于张生负心的狡辩对于女子的侮辱,同时结合元稹生平对于几个女子的感情故事,所以人们都认为元稹虽然有一定才华但在品行上面有些不好。对于元稹的评价也是结合了他的文学和生平事迹的,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所以看人有时不能够只看外表的。

元稹写的《莺莺传》是《西厢记》的前身,《西厢记》是表达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的,但《莺莺传》却是在讲张生负心的故事并且把崔莺莺视为祸人的‘尤物’。对于女性地位是极其蔑视的,有时书中写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着作者的想法,所以一些人们就认为元稹可以写出侮辱女性的言论,也是因为他对于女性的蔑视造成的。

第二个原因是元稹在生平与几位女子都有情感上的纠缠,每次娶的妻子都是当时名门望族中的女子,而对于其他和他有交往的女子也往往都是‘撩’完就走,把女子的心得到之后就离开女子的身边,让这些女子苦苦的等待着他的回来,在现在看来他的行为基本就是在玩弄女子的对他的感情,对于别人给自己深情也不敢有任何可以兑现的承诺。

元稹的情诗在诗词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不过在诗词当中呈现出的深情并不是元稹的全部,从他对于女子的态度来看他对于爱情并没有想象当中的深情和看重。不过这也都是人们结合着历史和对于元稹作品的分析得到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元稹原本的样子,毕竟元稹所在的年代距离现在是比较的久远,对于元稹真实的状态恐怕只有当时年代的人们才知道。

元稹的情诗

惟有爱情的想象可以自由飞翔,那低回缱绻,于千万人中只爱一个人的浪漫情感,足以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心灵颤栗。下面是元稹与他的情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继齐梁宫体和初唐宫廷诗之后,中晚唐是一个艳体诗的时期。

只不过,诗歌主角从宫廷侍奉转到了外廷士大夫,诗歌内容从感官享受转到了真情实事。中唐时期的元稹,便是一个写情诗的高手。他在元和七年自编诗集,称“有悼亡诗数十首,艳诗百馀首”。既为艳诗,那就不是写婚内的情感。读元稹的《遣悲怀》就可以知道,婚姻生活都是充满柴米油盐,远不如艳遇更能表现文人的浪漫情调。

元稹的《会真诗》便是写男女幽会的情景。

“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这首诗见于元稹的《莺莺传》,实际上是元稹写自己年轻时的情史。以露骨文字描写甜蜜的爱,这似乎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家表现人性的特权,尽管这算不上好的文学。

贞元十六年,元稹游蒲州普救寺,遇见美丽多情的莺莺,堕入情网,在三五明月夜逾墙爬树,终于私会西厢。后来元稹赴京应试,与莺莺断了关系,还自诩能“忍情”,获得时人“善补过”的赞许。这也证明,《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今人大多同情莺莺,鄙视张生。莺莺多愁善感,能歌会诗,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而张生始乱终弃,还振振有词,实在是个负心的男儿。一般说来,人们还是更喜欢没有男女间道德冲突、结局圆满的《西厢记》。

陈寅恪曾考证“会真”就是遇仙,东晋的游仙诗是求长生,唐代的游仙诗则是狎妓。

元稹出身士族,其母持家礼法甚严,虽然元稹少年时就冶游放荡,但他后来另娶韦丛,显然是为了门当户对而背弃出身低微的莺莺,否则他用不着这样做。这里,还有一个有力的旁证。《会真诗》中的“宋家东”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在六朝和唐代有着固定的内涵。遍检《全唐诗》,凡是用“宋家东”或“东邻”的,无一例外都专指歌伎一类社交女子。如晚唐崔涯久游维扬,每题诗倡肆,立时传颂,其《杂嘲》:“二年不到宋家东,阿母深居僻巷中。”便分明是写倡肆之作。

我们还可以比较另一篇唐传奇《霍小玉传》,倡女小玉母亲本为显宦宠婢,主人卒后遣居胜业坊古寺曲,而莺莺母女也是在主人卒后寄寓蒲州普救寺。看来这是唐代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显宦家的妾媵在主人逝世后,常常会被遣居在外,莺莺的身份大概就类似小玉。虽然这样的女子仍以嫁人为正途,在社交方面,又比贵族少女有更多的自由。细读小说,莺莺母亲郑氏对于崔张的结合,也是处处在故意促成。唐人重视门第婚姻,这是崔张悲剧背后的重要原因。

始乱终弃是由于社会地位,这让有平等观念的现代人更难接受。

即使在元稹的时代,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背弃寒女,炫耀“忍情”,照样会遭到士人阶层的谴责,就像《霍小玉传》中的描写。所以,元稹才会故意模糊莺莺的出身,使得张生的“忍情”看上去是对强烈爱情的恐惧。文学的加工在这里显示出魅力,于不经意中表现出男女之间永恒的冲突:爱情得到后的厌倦与失望。张生后来还想去看望莺莺,结果却遭到拒绝,这一切都使他身上的人性比莺莺显得更为复杂,也更具悲剧性。

元稹绝不是一个虚伪薄情的人,他遵从的不过是从古至今许多人的婚姻选择。

说到底,爱情与婚姻是有区别的,故事的冲突本质因而也不像作品的时代离我们那么遥远,它使我们在形而上的层面得以体验生活中某种内在的普遍性。元稹未能跨过生活的门槛,但他对这段感情却刻骨铭心,当他把对莺莺的思念转移到精神层面时,便写下了一些有真情的诗,其中就有脍炙人口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如果没有爱情的失败,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诗歌。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春,其时元稹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宋人范摅认为这是他怀念亡妻韦丛之作,然用巫山艳遇比喻夫妻关系,发誓从此无心艳游,即使是风流才子的元稹,也未免轻浮得离谱。但如果这是思念莺莺,那感觉就不同了。惟有爱情的想象可以自由飞翔,那低回缱绻,于千万人中只爱一个人的浪漫情感,足以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心灵颤栗。

拓展阅读:元稹:就算负尽天下女人,也不负你乐天一人

最近脑海一直浮现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感觉真的是,每个字读起来身体都酥酥的,然后就去百度诗作者元稹,哦买嘎,我居然意外发现了元稹和白居易的“旷世情缘”。

元稹和白居易是在考科举那年结识的,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很快结为好友,这才有了这段为人称道的“元白之交”。据说两人你唱我和的诗作竟达千首,而且持续了27年之久,可想而知两人感情之深。

两人当校书郎时就“你侬我侬”经常一起骑马出去浪啊,在月下喝酒啊等等。

后来两人分开,又接连被贬,两人的唱和便更多了。

如元稹在《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中写道“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但感事暌违,非言官好恶。奏书金銮殿,步屣青龙阁。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白居易看到后回“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君言苦相忆,无人可寄书。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

后来白居易给元稹写信,道:“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明夜,一盏残灯欲灭时。”(《禁中作书与元九》)写好的信又恐怕有什么遗漏,不停打开来看,一般人能这样嘛!

关于情感导师元稹和元稹 情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5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