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咨询正文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总和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在行为

今天给各位分享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总和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在行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同感共情》

王利珍坚持分享第1164天

一、案例欣赏(共情)

来访者:我觉得难过极了,他因为父母不同意我们的婚事而离开我,实在让我无法接受。

咨询师:男朋友因为父母不同意你们的婚事而放弃了这份感情,让你感到很伤心。

来访者:是啊,我不明白,为了这份感情我做了那么多努力,结果还是……(轻声抽泣),难道我们的感情就那么脆弱吗?

咨询师:那么多的努力都没有什么结果,让你开始怀疑曾经的这份感情,觉得很迷茫。

来访者: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信心,他长得比较帅,个子又高,我觉得自己配不上她,走在街上总能感觉到别人不一样的目光,但是他说他不在乎这些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我慢慢的也有了信心,就一心一意的对他好,后来我去见了他的父母,就有了现在的事情,我不知道他竟然这样狠心的离开我。

咨询师:你从一开始没有信心到后来死心塌地的对她好,可是最后男朋友又因为父母的阻挠而决然的离开了你,这样的变化让你无法接受,你在心里有些怨恨他。

来访者:是啊,是挺狠心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痛苦的哭泣),难道他真的不爱我吗?还是父命难违?

二、同感共情的故事

著名作家沈从文自1949年后就封闭挂靴,不再写作了,这对他来讲其实是极为痛苦的决定,从那之后他全力以赴研究明清的服饰,成为“大家”。

改革开放后,一天沈老接受几位记者的采访,说起文革期间他曾打扫厕所,在场的一位年轻女记者动情地拥住他的肩膀,说:沈老,你真是受委屈了。

不想这位83岁的老人竟当众抱着她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哭得就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的哭。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就心理学而言,沈老师被那个与记者点了同感共情的学位,所以止不住的嚎啕大哭起来。

三、岳晓东对同感共情的论述

同感共情就是咨询师与来访者情感对焦,思想并轨。

同感共情就是咨询师,跟着来访者的感觉走,按照自己的想法说。

同感共情的成功表现是:来访者说出上半句话,咨询时能够准确说出下半句话。

同感共情达标的指标是,能调动来访者的哭与笑,并准确接来访者的话茬儿,。

同感共情的最高境界是:来访者无论说什么咨询师都能说出他的心里话,令对方倍感温暖。

四、卡可夫将同感共情划分为5个层次

层次一:咨询师的言语表达与来访者的表达毫无联系,无任何意义。

层次二: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表达反应时,忽略或轻视了那些值得注意的情感因素。

层次三: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表达做出的反应,基本上可以与来访者互换层次。

四:咨询师较来访者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作出反应,并关注了那些值得重视的信息。

层次五:咨询师的反应比来访者自身反应更准确,并能揭示尚未认识到的信息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举例:我与父亲的关系很僵,他对我太严厉了。

层次一:这很常见啊!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与我父亲的关系也很僵。

层次二:你应该多理解你父亲!

你应该主动跟你父亲沟通!

你应该好好想一想背后的原因。

层次三:

你对此感到很沮丧!

你似乎在自责!

听得出你想改进与父亲的关系。

层次四:

你感到无法接近父亲,所以很有挫败感,是吗?

你希望父亲更宽容你,所以你们可以相互接受是吗?

层次五:你感到无法接近父亲,所以很有挫败感,能告诉我你都做过什么努力吗?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共情,是真的感受到还是只是职业性质?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共情,这要分两方面去分析,懂得了明白了对有需要的心理患者在挑选咨询师方面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1、在面向患者时共情那是真正的感同身受,与患者引起共鸣,走进患者心里,而且是真正切身的在肌体语言等方面让患者体会到感觉到的真情;很多患者本来心理有问题、郁郁寡欢,不愿意说话不愿意沟通,把自己深深的埋在自我的世界里,此时咨询师如果没有很好的与患者形成共识引起共鸣的话,那是没办法进行心理疏导的。

所以心理咨询师要做到这点,就要多接触多元世界,去感受这个酸甜苦辣的人生,而且要有慈悲为怀的心态,具有感性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真正的与患者共情。

2、与患者共情,那就是一个专业咨询师应具有的技能了,不一定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要进行沟通与治疗时, 共情 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的专业素质了,是基本的职业性质。

为此家有心理患者时要找咨询师,我就认为必须找第一种,这种感同身受的沟通,这种与灵魂共鸣的疏导才真正根治患者而且也是最效的。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 情感 、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 探索 ,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 情感 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一方面,共情是一种技巧,需要咨询师不断地去接受训练,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尽可能地可以从多个视角更好地理解来访者。

但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咨询师自身人格特质的一部分。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同理心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比较偏执或者太过于 健康 的人是比较难以共情很多比较艰难的情绪感受和体验的。

有一种说法,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疗愈之后的神经症患者。他有着天然的共情能力。

我们最初学习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讲个段子,如果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雨中坚持不打伞,说自己是个蘑菇,那么你最好的共情就是,就是自己也不打伞,说自己也是一个蘑菇。

罗杰斯说,共情是理解另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般。但同时,你也时刻记得,你和他还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个人,而不是成为了他。共情还意味着让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

实际上,咨询师只是在尽可能地去理解来访者,并不能完全理解到来访者的感受 。他需要通过不断地反馈和调整,以期更好地共情来访者。

但是接受过咨询的人都知道,其实情绪感受也是有能量的,如同我们看到小说电视剧中忧伤的场景会流泪,开心的镜头也会欢笑一样。我们沟通交流时,约有百分之65的信息来自于非语言信息,对于咨询师来说,其中其实也包含一部分的情绪感受。

不同流派对于共情程度的要求不同。古典精神分析流派一般要求咨询师坐在来访者的躺椅背后,其实也就是为了防止咨询师过度的卷入。

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很多流派对于咨询师的卷入度要求不断提高,存在主义强调此时此刻,也许咨询师会在需要的时候去拥抱来访者,拍拍他的手等等。还有沙盘治疗,需要心理咨询师的高度共情,来访者哭,咨询师也哭 。

说白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你可以通过它看到你自己。

咨询关系建立的最初,我们需要咨询师的共情来让我们觉得温暖、被理解、被看到,这种理解、看到很多时候就可以让我们觉得痛苦有人可以与我们分担。但是在这之后的更多时候,镜子功能就显得更重要了。

我们需要被看到,被理解,更需要可以让自己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

以上是我对于您这个问题的一点理解。

感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不知道是否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才入行算职业性质吧,合格的咨询师会把自己带入来访者的经济中,自己去感受来访者的经历,在自己假如经历了这段经历后的感受和来访者表达的感受,一并去感受和理解他(她),这部分是需要规范训练(长期培训),自己被咨询(个人体验),同辈督导和被督导师督导,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的。好的共情就能完成咨询的1/3了到一半了(数据是我的个人感觉)。

答:共情在心理咨询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同理心 ,与来访者同频共振。这样咨询师才能真正体验感受到来访者的内心活动状态,也能使来访者感觉到被真正的理解接纳,共同促进咨询过程展开。共情是一种真情实感,而不是一个名词。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需要去感受来访者的情绪。站在来访者的角度看问题,突破自己的价值观、认知结构、成长经历都抛开。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实操性的工作,不是纯理论性的工作。

咨询的过程是帮助来访者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超越,然后来适应这个 社会 ,更好的接纳自己。实际上是实现来访者生命的绽放和自我潜能的激发。

所以共情是很重要的能力。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共情,不同的咨询流派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大都要求咨询师的共情是“半真半假”。

1.半真:是指咨询师要尽可能多的去设身处地理解来访者,与来访者的心灵互通,同频共振,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和接纳来访者,有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没有真正、真心、真诚的共情,来访者会对咨询师产生隔阂、不信任感,从而在咨询中保持戒心,阻抗重重,难以打开紧闭的心门。

2.半假:但是心理咨询师又不同于其他的亲友,在共情的同时,又需要保持一个“悬浮的自我”以观察咨询室发生的一切。这是出于职业性质的需要。咨询师需要感知、觉察和接纳来访者的情绪 情感 ,他的觉知范围要远远大于来访者的觉知范围,要能容纳得下来访者的情绪 情感 ,并且在心理认识和情绪的掌控上水平要更高,才能真正给来访者以有效指导。

实际上,任何共情都无法做到百分百完全复制和叠加来访者的所思所感,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因此共情时尽量全情投入即可,不必刻意提醒自己保持清醒或戒心,毕竟内心的咨询时钟会暗示你,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忘我的“代入”,

当然发生所谓的“卷入”问题,是心理咨询师自身的问题还没处理好,不是咨询共情技术的错。

因此共情要求咨询师既真又假、半真半假,留一半沉醉,留一半清醒。

共情是咨询师在咨询时一项必备的技能,他(她)能深刻感受到来访者的切身感受,以方便更好的治疗,找到来访者的患病的原因。所以共情是心理咨询师是真的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

任何职业都不可能有这个性质。共情说的是 情感 , 情感 不能是一种技术,否则就是假的或者伪装出来的了,这样的咨询师无非就是个典型的骗子。

共情是心理咨询技能里建立咨询关系的技能之一。与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一样,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是咨访关系中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共情能力与生俱来,一个人从出生就有。比如:侧隐之心人之本源就是共情,别人痛苦你会跟着痛苦,想要去帮助他解决这个痛苦,这不正是咨询师该做的么?如果来访者痛苦你还高兴那你还做什么咨询。一般来说,监狱里反 社会 人格大多是:别人痛苦我高兴,于是犯罪的恶才易滋生,才会被关起来。

所以不能片面理解是感受还只是职业性质。

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训练中,有一项基本功,叫共情,意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来访者,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以提升咨询效果。

一些培训机构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培训班里让参加学习的学员练习,并在咨询中应用,比如说话有尺度,理解来访者的感受等。

但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很多咨询师有困惑,我已经做的很好了,为什么咨询效果不好,或者做了一次就脱落了,于是有进行下一轮的训练,练完以后,结果基本还是这样,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我觉得关键问题在于,咨询的时候,没有围绕来访者的困惑开展交流,来访者付费是为了让咨询师帮助消除自己的痛苦,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而不是听几句和风细雨的话,在这方面,咨询师是比不上宾馆前台服务人员和公关人员的。

心理咨询师如果懂了心理疾病,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机制,理解来访者痛苦的原因,心理疾病发作的规律和特点,围绕症状和来访者交流,来访者才能感觉的你懂他,甚至有找到救星的感觉,即使你的话语粗哑,咨询也可以进行下去,咨询取得效果。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为什么会产生移情和反移情?

人们对关系的体验是有模式的,而且这些模式会一再重复的。这就是移情产生的基本条件。

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成长中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感受,移植到了咨询师的身上,将咨询师当成了他生活里的某个人。这样就会将那个情绪也带给咨询师的。咨询师感受到了这点后,就可以抓住这个移情点来开展工作。

反移情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与来访者一起工作时,咨询师会把来访者当做自己某个重要他人,从而也有一些超出了咨询关系的情感体验。这是需要咨询师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移情进行分析的,让自我成长的重要课程。

读书收获—对移情和反移情的理解

林蕾  宜昌精分学习小组  坚持分享419篇

移情和反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十分重要。弗洛伊德认为,移情再现了以前生活中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若长期被压抑,无处释放,就会成为心理的纠结-“情结”

移情:来访者在童年时对一个客体(尤指父母)的情感,在治疗过程中转移给了治疗师。

简单来看移情是两个错位。一个是时间上的错位,把过去发生的事情放到了现在;二个是把过去对父母的态度转移到对身边人的态度。

移情又包含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负向移情 :指来访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将原有的情绪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第二种是正向移情 :指来访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的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爱的成分。(对咨询师理想化)正性移情对咨询初期建立关系是有一定帮助的。

正向移情又可以分为一致型正向移情和互补型正向移情。

一致型正向移情 是指来访者真正喜欢咨询师的“人格魅力”而造成的爱的倾向。(敬仰)对于这种移情咨询师要表示理解和感谢,指出这种这种感情不可能转化为现实,从而消除对方爱的幻想。

互补型正向移情 是指来访者有不安全感而想有力地表达其对咨询师的依赖。(依赖之情,把咨询师当成了父母)在患抑郁症的来访者中这种移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对于这种移情咨询师所能做的,只有把移情作用及时的挑明,并说明自己并不喜欢的态度,以防范向深度发展。

在心理治疗中对于移情处理的总的原则是发现、识别、澄清、解释、修通。

探索另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治疗师能够非常充分地利用自己跟来访者在一起的感受,这个感受本身就是反移情。

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全部情感:1、被来访者勾引起来的,即反移情;泛指咨询师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潜意识的爱憎情绪体验。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反应。

2、自身未解决的内心冲突,即治疗师的移情。

反移情分为一致型反移情和互补型反移情 一致性的反移情:痛着你的痛、爱着你的爱、悲伤着你的悲伤。治疗师会把自己认同为来访者本人,对来访者十分的同情,感到自己非常能理解来访者。

互补型反移情:咨询师把自己认同为来访者的父母,兄弟姐妹等,感到自己体验到了来访者对某个亲人的感觉。(曾奇峰老师的归纳:互补性的反移情就是在我跟来访者的关系中,我感受到他的原始客体对他的感受,并且像他的原始客体一样的不恰当的对待他。)

用反移情来理解来访者:来访者没有办法告诉治疗师他怎么难受,但他的潜意识知道如何告诉治疗师,就是让治疗师跟他一样的痛。

弗洛伊德曾指出,“医生在病人面前应该是不透明的。就好像一面镜子,除了向病人显示其自己外,不应显示任何其它东西。”这就是在强调,咨询师应在来访者面前尽量持有中立的态度,不让自己的世界观影响来访者的世界观。而咨询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自己的反移情表现有敏锐的观察。

  举一个例子来说移情和反移情:有一个中年男性来找我,他是惊恐障碍,具体来说就是经常惊恐发作,比如说他走在大街上,有很多人在他旁边走过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濒死感觉得自己马上要心跳停止或者是脑中风倒下去,而周围都是陌生人,没有人管他,在他不断的向我描述他怕死的这些经历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烦了,然后我就把他训斥了一顿,我说你向我呈现的就是一个胆小鬼的形象,一个男人如此怕死,这真的会让别人瞧不起你,而且你自己都会瞧不起你自己,死了就死了嘛,有什么了不起,像你这样成天在那里怕自己死了,真的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然后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一个声音告诉我:你刚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但是我还是没办法克制我当时要训斥他的那种冲动,我刚才就是犯了一个错误。我们再重复一下刚才我说的那四个过程:

这个中年男人在小时候曾经被不恰当的对待过。怎么不恰当呢?就是他父亲是军人,军人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求自己勇敢,他父亲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勇敢,所以他把不勇敢投射到他的儿子身上,每天都指责儿子说:你怎么这么胆小?你长大之后会变成一个懦夫,你贪生怕死,活在这个世界上没什么作用?在长年的被暗示之下,这个病人就真的变成一个怕死的人,经常有惊恐发作的症状。也许这个病人的潜意识会觉得我并不是这样的人,我之所以变成一个怯懦的人,是因为爸爸需要我变成一个怯懦的人以衬托他的勇敢,所以他想找一个心理治疗师,让治疗师帮助自己看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来找我的时候是期望我不要像他爸爸一样的不恰当的对待他,但是他的潜意识又不断的勾引我要我认为他是一个怯懦的人,像他爸爸一样不恰当的对待他,而且训斥他。我刚才已经说了,在他的这种强大的勾引之下,我没有坚守住决不不恰当的对待他的诺言,然后我就真的在那一瞬间像他爸爸那样被他勾引的训斥他说:你是一个胆小鬼,不如死了算了。

在这个案例中体现了反移情的两种类型,一个是互补性的反移情,一个是一致性的反移情。在这个惊恐障碍病人的案例中,我以教训的口吻说你应该做一个勇敢的男人,如果你不做勇敢的男人,而是做一个怯懦的男人,那还不如死了算了,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个叫做互补性的反移情。他的意思是我当时呈现的那个态度实际上是在扮演他做军人的爸爸指责他的角色,所以补充进去了,成了他早年关系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案例中,一致性的反移情可能是什么样的呢?就是我理解他作为一个小男孩的感受,就是我作为人的确也有怯懦的部分,但是也有勇敢的部分。而这个部分呢,你作为爸爸,应该也看得到。 所以如果我跟他有同样的对爸爸的愤怒的时候,就是一个一致性的反移 情。处理互补性和一致性的反移情的原则就是当治疗师发现自己有互补性的反移情的时候要试图寻找一致性的反移情。

其实看心理医生是这样一个过程:

第一、在我小时候曾经被不恰当的对待过,形成了有问题的人格;

第2、 我试图改变这样的人格,我就去找一个专业做这个事情的人,希望他能够恰当的对待我;

第3、 在我跟心理医生的关系中,我的潜意识会不知不觉的诱导他像我的父母或者其他人一样的不恰当的对待我;

第4、心理医生要顶住被勾引不恰当的对待这个人的压力,坚决的不要不恰当的对待来访者。

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精神分析是要人们活在当下。

读岳晓东老师的《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及曾奇峰老师的网课笔记所得到的收获和领悟。

壹心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指南(第五讲)

本节主题】

如何识别并处理移情和反移情

【本节简介】

本节课主要解释了,什么是移情?什么是反移情?以及移情和反移情具体有什么表现形式?并且还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当来访者出现移情时,咨询师可以怎么做?本节课的丰富内容,能够很好地帮助你,对移情和反移情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及让你了解到,在咨询时该如何应对和利用它们。

【你将听到】

【思考作业】

回想你最近一两个月遇到的一些人,在其中挑出第一次见面就让你很有感觉的一个,这个感觉可以是很喜欢,也可以是很不喜欢,然后想一想,是ta身上的什么特点让你对ta有这些感觉(ta的特点包括外貌或行为举止),ta的这些特点会让你想到过往经历中的哪些人呢?你跟那些人之间又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

1

大家好,我是舒幼娥,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这本书。

上一节我们一起了解了心理动力学治疗中阻抗的来源、常见的防御机制,以及如何解释来访者的阻抗和防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另一组核心概念:移情和反移情。

设想一下,你见到一个人,他的神情和样貌有点像你一个很好的朋友,你是不是立马就会对他有亲切感,甚至在心里面认为,他跟你的朋友可能有些性格特点上的类似呢?如果你的回答是“对,就是这样的。”这时候移情就已经发生了。所以,所谓移情,简单的说就是,你把对好朋友的情感和想法,转移到了这个新认识的人身上。

每个人其实都是通过再现过去关系中的重要情感,来构建当前的人际关系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的心智部分,是由一个人对过去重要人物的记忆组合而成的。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人的时候,为了努力的去理解新认识的人,我们就会在记忆里扫描,找到一些标准来对新的人进行评估和比较,而这些标准最初是来自过去的朋友、亲戚、爱人或者敌人。

当我们去观察人们,跟他们谈论现在的生活、谈论当前的关系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他们关系的表象,处于表象之下的是关于过去的重要关系的记忆,就像处于皮肤之下的肌肉和骨骼。也就是说,那些过对去的重要关系的记忆,成了人们整个内在人际世界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们在所有的关系中都会塑造移情,好像有一种心理需要,必须去重复过往,以掌控那些情感上非常困难或痛苦的内容,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强迫性重复。因为心理发展永远包含着困难和痛苦,所以这种强迫性重复和移情的结果,在人类的体验中无处不在。

举个例子: 一个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刚出生就被送到了外婆家抚养,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就像“邮包”一样,在不同的养育者之间流转。在她幼稚的心灵里,她无法理解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她所体验到的,就是当她想要靠近、依恋他人的时候,总是又被转手“抛弃”了。所以,在她的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刻骨铭心的信念:没有谁会一直爱我,当我靠近谁,谁就会抛弃我。

所以当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遇到了心仪的男子,等她开始和对方走近,去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被抛弃的恐惧就占据了她的身心,让她忐忑不安。所以,每当他的男友想要靠近她的时候,她就觉得不能回应他,因为担心,如果太容易让男友得到,可能他很快就会甩了自己。于是每次在男友主动、热情的时候,她都变得很冷淡,刻意将其推得远远的。当这个过程一次又一次发生时,男友体验到了冷漠和拒绝,他觉得,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在乎这个关系,最终他累了,选择了逃离,于是女孩又一次体验到了“被抛弃”。

所以,不是过去不幸的经历让人变得不幸福,而是过去的经历,让个人没法去信任,而这种没有安全感的心理状况,就会破坏掉关系。

2

好,刚刚我们讲了,为什么会产生移情,以及移情是怎么发生的,下面我们继续来讲讲,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中的移情是什么?以及有哪些形式?

心理动力学治疗中的移情指的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情绪和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在儿童早期,指向父母或者是抚养者的想法和感受,转移到咨询师身上的状态。对移情的形成和理解是咨询师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一个媒介,一个舞台,它在咨询室里活化了来访者的困难,事实上也正是这一过程,令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治疗。同时也通过移情,让来访者理解了过去体验到的内容,以及那些体验如何在此时此地继续存在。

移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有多少个来访者就会有多少种移情形式,对于每一个来访者和治疗师的组合,移情关系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和劳神费心的。移情的表现形式包括:来访者对于咨询师的强烈的爱,或者是性的渴望;强烈的不喜欢,甚至是憎恨;贪得无厌的苛刻要求,或者是宣称咨询师对他毫无帮助。对于很多新手的咨询师来说,这种来自于来访者的强烈的情感,会引发他们强烈的不适。

3

那么当来访者出现移情时,咨询师又该如何对移情进行工作呢?下面我将结合两个案例来谈一谈。

一位45岁左右的女士,因为长期跟女性同事关系紧张,而前来寻求帮助。她是一名小学老师,她所有的领导和同事都是女性,她说,她总是感觉到这些女人都很骄傲、很专横。她在咨询过程中,她常常是沉默、被动的,而且经常在咨询几分钟之后,就要求咨询师,根据最近的咨询所谈的重要议题,来建议应该谈什么,来指导这一次的咨询。但是之后,来访者开始抱怨咨询师专横,而且不能够让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许多她想说的话,都没来得及讲出来。感觉她和咨询师的关系,已经变得她跟其他女性的关系一模一样了。

咨询师对此进行反思,她假设说,来访者因潜意识的推动,去创造了一种互动方式,而咨询师也顺应了来访者的这种方式去做咨询。咨询师对来访者解释了这一点,并且问她,除了在工作中,过去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有没有被其他专横的女性所支配的时候。来访者立刻回答说,这是她与母亲相处的主要方式。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开始理解自己,其实她在和所有女性的关系中,都试图在制造这种情形,包括和她的咨询师。

所以,对移情工作的重点是,当来访者对咨询师有一些负面情绪或情感的时候,咨询师需要协助来访者,回想过去的历史,同时要协助来访者,理解在这一类情境下的个人反应。

不过也有些时候,来访者的移情表现并没有那么清晰,这就需要咨询师根据经验去探索。所以,咨询师必须永远关注,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然后需要注意,不要把病人的说辞,看作是针对咨询师本人的。在这里也举一个例子。

一位30多岁的男士,在他妻子怀孕期间,因为焦虑持续加剧而前来咨询。在他妻子接近预产期时,他开始谈到,在妻子分娩的时候要停止咨询。他说咨询师已经帮助他很多了,他现在可以跟妻子好好相处了,并且表达了感激和赞扬。

但是咨询师看到这位男士依旧被很多冲突所困扰,这些冲突对他的工作、关系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跟来访者明确指出,他有必要继续咨询。并且对来访者说:“你说我给了你很多的帮助,并且表扬我,请告诉我多一点,在这个时候,你对我的感受,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尤其是在你知道,我认为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共同去做之后。”

来访者反馈说,他感觉非常恼怒,因为他觉得咨询师的问题很冒昧,他觉得咨询师不是真正的,对于帮助他,是有兴趣的,他只是要赚他的钱。然后咨询师指出,以前来访者并不情愿表达这种想法。接着提出,还想知道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是否感觉到了很多的问题。然后来访者讲出了一个,对咨询师的长长的怨言清单,并伴随着很多之前被隐藏的愤怒。后来经过更深入的咨询发现,来访者的这种移情反应,是来源于他暴躁而且自私自利的父亲。

4

说完移情,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反移情。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对于来访者的情感反应,这些反应对于了解来访者来说,既是一种阻碍,也是一种帮助。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利用反移情呢?

咨询师可以在咨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自己,细微的情感反应,首先注意到来访者的核心的冲突性问题,然后咨询师可以通过自我分析,来探索这些情感,这些情感可能是来自咨询师自己潜意识中的反射,也可能是来访者正在浮现的担忧,而且这些担忧可能隐藏在来访者的语言行为,或幻想的背后。我这样说,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在咨询室中,一位孤僻的中年女教师,在用一种很冷的语调,谈论她对同事的批评,然后接下来她开始批评咨询师,她说:“我不想和你说话,你很疏离,也没有认真听我谈话的内容。”听到这样的批评,咨询师感觉到有一些厌烦、生气,并且想要为自己的工作辩解,但她觉察到,自己的这种感受可能跟来访者本身的情感有关系。通过引导和分析,来访者把她的感受,和她对家人情感上的疏远联系起来了,她感到不被爱、不被欣赏和受到批评,这些感受尤其来自于妈妈。

在这个案例中,咨询师通过观察自己的情感反应,并且把它加工成理解病人体验的可能的窗口,那常见的情况是咨询师的反应越强烈,甚至越窘迫,就越可能反映出,来访者内心一个关键的、隐蔽的和冲突的状态。

5

那么反移情具体又有哪些形式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致性的反移情和互补性的反移情。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一致性的反移情?一致性的反移情是指,咨询师认同了来访者的情感状态。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咨询师感受到的是受伤害、被贬低,这是来访者经常有的情感状态。

那互补性的反移情又是什么呢?就是在上面的案例中,如果咨询师抵抗这种痛苦的、受贬低的感觉,用批判和敌意来还击,她就显示出了互补性的反移情,也就是说,她选择了批判性母亲的角色。

在反移情中存在着大量的情绪力量,一个互补性的反移情,可能会削弱咨询师善意、中立的立场,在咨询中导致一种来访者过去经验的重复。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面对来访者的批评,如果咨询师因为感受到厌烦和生气,而直接攻击来访者,这可能让来访者再一次体验到受伤的感觉。相反的,如果使用反移情去塑造和传递解释,就能够成为最有利的治疗工具。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讲一讲。

刚刚讲到的那位情感疏离的中年女教师,在咨询的后面几个月里,她坚持说所有的男人都是暴躁的,都是会虐待女性的,她永远都不会结婚,她的情绪愤怒而悲伤,并且还透露了她经常出现的被虐待的性幻想。咨询师指出,来访者在实现自己的预言,她一直专注于一种受虐的性观念,潜意识中一直在寻找那种始乱终弃的男人,这种剧情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听到咨询师的解释,来访者立刻火冒三丈,攻击咨询师,说她的解释是诽谤。咨询师因为病人残暴的攻击,而感到很受伤,她很愤怒,也有些模糊的内疚,觉得或许她不应该说得那么直接,她也在思考,是不是她也在攻击来访者。

咨询师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对来访者说,这样直言不讳的表达她的性渴望,有多么的困难,同时也因为她的敏感,或许已经把咨询师体验为一个有诱惑力的,但是轻蔑的男人,邀请她进入一个亲密关系,然后再虐待她。来访者同意了这种说法,并且也开始赞同之前那个让她很生气的解释了。

在这个案例中,为什么咨询师能够有后面的这种解释,是因为咨询师既体验到了互补性的反移情,也体验到了一致性的反移情。咨询师被来访者的愤怒、刻薄和受伤的状态所激怒,其实是对病人挑剔而亲密的内化父母的认同、忍受和思考。而对病人抑郁无助和挫败体验的认同就是一致性的反应情。这两个方面能够带来有益的解释。

来访者总是以微妙又明显的方式挫败咨询师,而正是这种方式,让咨询师们知道,来访者是如何被生活中,那些将他们带入治疗的痛苦,所侵扰的。而容纳和处理反移情,需要咨询师有一种分裂的功能,咨询师一分为二,一半负责反应和感知,诚实的自我观察,而另一半则致力于理解反移情。

对于一个咨询师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要去注意和忍耐,由病人的挑衅产生的愤怒的反应,避免在受到这种愤怒情绪支配下,直接去攻击来访者。这也是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于咨询师挑战最大的一个地方。有的新手咨询师会告诉我说,她最近瘦的很快,因为每次工作结束之后,都没有胃口吃饭。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来访者的问题和困难,会激起心理咨询师自身潜意识和意识层面的渴望、恐惧和冲突。简单的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如果没有对自身深度的理解,真的不可能做好这一类的工作。从弗洛伊德开始,他就要求所有的治疗师要接受精神分析,因为他相信,病人在治疗中处理他们的潜意识的过程,会引发自治疗师自己的共鸣和回响,假如不识别和理解,他们会破坏治疗师有效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有些咨询师工作一些年就觉得很精疲力竭,或者会去转行的原因了。

如果能找一位心理动力学的资深专家,定期进行督导,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会比较容易来看到,自己会卡在哪种反移情的困境里。所以,有自己的咨询师和督导师保驾护航,对于成长中的咨询师是特别重要的。

好,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给你留个思考题:回想你最近一两个月遇到的一些人,在其中挑出第一次见面就让你很有感觉的一个,这个感觉可以是很喜欢,也可以是很不喜欢,然后想一想,是ta身上的什么特点让你对ta有这些感觉(ta的特点包括外貌或行为举止),ta的这些特点会让你想到过往经历中的哪些人呢?你跟那些人之间又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今天先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领读心理咨询师】:舒幼娥

关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总和是和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在行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5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