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乐欣情感导师,以及情感导师乐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四年级读书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读书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读书作文 篇1
有位著名作家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好书就是人类文明的硕果,它能陶治人的情感和气质,使之高尚。”高士其也说:“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他们都告诉我们,书和知识对我们的意义。要想获得知识,变得有智慧,我们就要多读书,长去看望它们,养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
在班里小红什么都知道,下课,同学们就围在她旁边,和她起聊天。她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知道许多的知识,经常帮大家解决问题,还有许多新鲜话题。同学们都很敬佩她,问她妙招在那里?她笑着说:“我平时喜欢看各种书。”渐渐地,我也变的爱读书了。
记得那次,是个星期天,作业写完之后,便拿起书看了起来。我就在书海的王国里遨游。过了会儿,妈妈说:“儿子去买袋盐。”我看书看的入迷了,没听见妈妈叫我。又过了会儿,妈妈听见我没有回音,便走到了卧室,看我在看书,便向我耳朵大喊:“儿子,帮妈买袋盐,到了商店,我给售货员给了5元钱,拿了袋盐,就走了。我看书又入迷了,走了很远,售货员阿姨又追了过来,对我说:“小朋友,找你三元七角钱,你看书看的太入迷了,不找钱就走了。”我说:“谢谢阿姨。”
到了家,妈妈问我:“为什么才回来。”我说:“因为我看书入了迷,所以才回来。”从这以后,我每天都读书,养成了个好习惯。
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爱读书吧!书能使你充实、敏捷、明智、精细......
四年级读书作文 篇2
书,一种有趣的东西。书,一个给我快乐的伙伴;书,一位辅助我登上知识最高峰的良师;书,一泓给了我清新的泉水;书,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这些比喻都可以形容这至高无上的精神食粮——书!
书与我的生活密不可分,几乎上厕所也总要带上一本书。我无时无刻不在书的世界里遨游:在《巴黎圣母院》里,与卡西莫多一起经历世界情感变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与保尔一起体验战火纷飞的时光;在《哈利·波特》里一起享受霍格沃茨学院里的魔法魅力。在书的世界中,我体会到人生的真谛、生命的可贵、情感的多变……
悠悠古诗词,情面如水柔。在“举杯邀明月”中同李白一起思念家乡;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体验人生之价值;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体会思乡之情的凄苦。在古诗词中,诗人的喜怒哀乐,多愁善感,让我有了深深的感悟。书让我长大,书让我历事。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我爱读书!
四年级读书作文 篇3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人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了生命中有值得感动的东西。有人为幸福的生活感动,有人为成功的事业感动,有人为甜蜜的爱情感动。在一个需要不断地去选择和被选择的时代里,我选择为读书而感动。
我喜欢的书是真情实感的。比如,《三国演义》它是我读的第一本文学小说。就是它让我喜欢上了读文学小说。
《西游记》、《水浒传》、《格林童话》、等一些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了坚强,面对困难要有毅力;让我知道了同学、老师、父母之间要和睦相处,让我懂得了要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亲人。而《格林童话》、彻底把我给带进了童话世界等。
当我慢慢长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从自己的感受中知道了,读书确实是一种高级的享受。没有哪一种快乐,能像读书带来的快乐那样悠长和持久。也明白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眼望着新奇的风景,心情是那么舒畅。有时,又像是面对着一位陌生又亲切的朋友,听着他波起浪迭的故事,被那种娓娓叙说的气氛感动着,心情久久难能平静。慢慢的,我也总结出了一些读书的好词好句:读书让你发现远方。读书能让人的襟怀和气量增长。读书给人以真实的快乐。读书使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外,又好像度过了另外的人生。对书籍的品味和领会充实了我们平凡的生活,眼界在开阔,精神在成长,对生活的认识和领悟在加深。你和那位也许永远不能谋面的作者,有了一种精神牵连。他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你的朋友、你的精神上的亲人。
即看书学习。理想是智慧的钥匙,读书越多,精神就越健壮而勇敢。古语云:读书万卷,始通神。书是逆境中的慰藉。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多读书吧!!
四年级读书作文 篇4
晚上,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孩子。他学什么东西都非常快,有一天爸爸请来了一位老师教他学习。老师第一天教他写“一”,第二天教他写“二”,第三天教他写“三”。这个孩子心想原来学习如此简单。“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那么“四”“五”“六”一定就是四横、五横、六横了。于是,他就告诉爸爸,自己已经都学会了,不用再去读书了。爸爸听了很高兴,决定考考他,问他“万”字怎么写?儿子说这很简单,“万”字就是一万个横。
听了这个故事,我忽然想起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也是这样,总觉得学习很简单。上课三心二意,不认真听讲,结果一写作业,错字满天飞。妈妈告诉我学海无涯,一定要虚心学习,不能像这个孩子一样认为自己很聪明,学到“三”就觉得都学会了,真是个大傻瓜。
四年级读书作文 篇5
他,是一个酷爱读书,热爱运动,十分懂事的小男孩,他在每一门学科上都严格要求自己,每门功课成绩总是名列第一第二,每一次作业他都能完美完成,课外,他能做大量的试卷,练习题,他的妈妈每次都可以不用管他的学习,他,就是我的好朋友——张佳景。
他之所以不用家长操心,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他非常狂热地爱读书,天天都陶醉在书的海洋当中,他说,许多名人都写了至理名言来表达他们对书的赞美和热爱,如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他也一样,非常喜欢读书,只要是他喜欢的书,他一拿到手就能读得津津有味,一口气非要将书读完。记得有一次,大家都打完了饭,正在开心地吃,老师发现似乎有人没有打饭,于是便问道:“谁没有打饭?”可惜没有人回应他,于是张老师又问了一遍,可还是没有人回应,不放心的张老师决定下来“巡逻”一番,发现原来是张佳景正低着头,悄悄地在桌子底下看书呢,看得太投入了,居然二次他都没有听到老师正在喊他呢,哈哈,你们说他是不是太投入了呢?
啊,居然有这么爱读书的人啦,而这个人就是我的好朋友――张佳景!让人羡慕吧!我要向他学习,只有爱读书才能增加知识,才能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将来才能用自己的知识造福人类!
四年级读书作文 篇6
今天,我写完作业后,就让妈妈陪我一起读书,我和妈妈选了一本外国经典童话故事,轻轻地读起来。没想到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太有趣了,我和妈妈越读越爱读,看到好笑的段落,我和妈妈都忍不住捧腹大笑,笑得都喘不过气来。我感觉好像书里藏着许许多多的笑声。
就这样我和妈妈不知不觉中读完了一本书,我仍然沉浸在刚才的故事情节中回味无穷。读书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我爱阅读,我现在的阅读量要比以前多出来两倍多,现在家里的书都被我读完了。阅读的脚步再也停不下来。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读书了,读书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每天写完作业都要读书,每读一本书,读着读着我都会进入书中的场景,犹如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爱读书,每看一本新书,我会对它爱不释手,全神贯注,别人对我说什么我也听不见。
读书使人进步,读书给人带来乐趣,读书让人增长知识。读书的好处太多了,说也说不完。
四年级读书作文 篇7
我在《增广贤文》里面读到过这样一句话: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它的意思是读书要认真,一字值很多钱。在生活中,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学生。
我的小书架上有很多的书,有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系列,有《哈利波特》全套书,有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还有很多的中外名著,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如《虎娃金叶子》《白象家族》,我每天都坚持阅读,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有一次,我特别想上厕所,抓起一本《绿野仙踪》就向厕所冲去,到了厕所,就开始看,我忘了时间,忘了我是来上厕所的,看着看着就入迷了……直到妈妈开始喊我,我才恋恋不舍的把书收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正在读着《虎娃金叶子》,我突然感觉自己成了书里的主人公,就在我享受着这美好的感觉时,妈妈突然喊我吃饭啦,这时我才从书中走了出来,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去吃饭,在吃饭的时候,我还认真的回味着书中的情节,我多么想成为书中的主人公呀!
因为我爱阅读,坚持阅读,所以有了回报,老师把“阅读小明星”的奖状颁给了我。我喜欢读书,它就是一道精神食粮,让我每天都充满活力,它也是我每天的动力,一次不读书,一整天都没有力量,我就是这么爱读书,我喜欢读书,喜欢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面,做一个小小的书虫。
四年级读书作文 篇8
以前我不喜欢读书,不管妈妈怎么劝我,我也不读。因此,我知道的东西很少。
有一天,语文老师忽然对我说:“乐欣,今天你妈妈给我打电话,让我想个办法使你能喜欢上读书,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呢?”“因为读书太无趣了,一点儿也不好玩。”我对语文老师说。“不,乐欣,你错了,读书很快乐啊,只不过你没有发现而已。乐欣,你闭上眼睛。”老师又说。我听了便闭上了眼睛,老师便拿起一本书读了起来:“一天小熊去找小兔玩,他们俩一起去放风筝,别提有多开心了!”“好美啊!”我一边说着,一边睁开了眼睛。“乐欣,你看书中也有不少乐趣,只要你细心去阅读一定会发现书中的乐趣。”老师微笑地对我说。”
那天放学回家,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回家我一边读书一边想:原来读书有这么大的乐趣呀!
读书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我要好好读书,争取多学一些东西!
四年级读书作文 篇9
今天,我读了《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本书,其中《王冕偷听读书》这篇文章我读得特别认真,读后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王冕偷听读书》主要写了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画家王冕,从小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酷爱读书,但要放牛。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把牛放到小树林里吃草,自己溜到学舍的墙根下蹲起来,听学生们读书。王冕听着抑扬顿挫的读书声,越听越入神,早把放牛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太阳落山了,他才想起牛,可牛不知跑哪去了。回家,王冕被父亲狠揍了一顿,可王冕照样偷听读书。他通过不懈得努力,终于成了一个学问渊博的人。
读了这篇文章,把自己和王冕比比,我感到十分羞愧。我现在的学习条件比王冕优越十倍、百倍、千倍,可我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了提高我的学习成绩,爸爸妈妈为我买了许多辅导书,可我从不肯多看,更不愿去做。我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语文上要背的课文、段落,英语单词稍微背一下,有点熟了就都不愿意再读再背了,所以到考试时就丢三落四,到处失分,影响了成绩得提高。
读了《王冕偷听读书》后,我明白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条件差,只要努力照样能成才。我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下更要以王冕为榜样,脚踏实地地刻苦学习,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争取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有关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8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据《史记》记载,孔子并非婚生子。他母亲生他时只有18岁,而父亲已经70岁了。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父在孔子三岁时去世,从此他跟随妈妈过上了贫穷的生活。孔子曾作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牧牛羊、记账的以及图书管理员。22岁时,孔子的母亲去世,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53岁时晋升为大司寇,在鲁国服侍两年后孔子辞去职务,因为他对诸侯的政治极为不满。
据《论语》记载,鲁国当时在孔子的管理下非常繁荣。但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孔子没有在鲁国或别的国家担任过重大职务。传说鲁国的邻国齐国 担心鲁国太过强大会威胁到齐国,于是为了破坏鲁国的改革,送了上百匹好马和八十位美丽的舞女给鲁国诸侯。鲁国诸侯遂沉溺于安逸享乐之中,对政务不闻不问,甚至有一次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孔子极为不满,踏上了长途之旅(周游列国),拜访中国中北部的一些小国,包括卫、宋、陈、蔡。他宣扬了自己的那些政治信仰,但并没有哪国去实施。孔子68岁回到家乡教书,收了不少弟子。晚年的他和弟子一起编纂了传承先哲智慧的结晶——《五经》。由于不能承受失去儿子和自己的心血的双重悲痛,孔子于72岁(或73岁)与世长辞。
主要弟子
相传孔子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有较大成就者72人,其中最主要的有: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 》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 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晋国温人(另有魏人、卫人二说,近人钱穆考定,温为魏所灭,卫为魏之误,故生二说),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思想定位
孔子思想由原先的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成了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皇权专制社会的正统思想,这也是因孔子思想与皇权思想的某种互需性所致,经过历代皇权的极力推崇,以致将原先孔子思想上升至神圣的地位,同时打压其它与孔子思想不相符的思想观点,造成社会思想单一与僵化,最终对后来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障碍,形成了思想僵化乃至腐朽与落后中国社会现实。
终于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的先驱们,冲破重重旧思想的束缚,通过与世界的了解,打破了旧文化、旧思想的束缚,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尤其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开创者们,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创新方面可谓是继孔子以来新文化、新思想主将,被称为中华民族的魂。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孔子从被打倒在地,现今又开始重新认识孔子,可谓是认识上的回归,先将神坛上的孔子推倒,再将孔子拉回人们中间,而不是又将其高高供奉,这才是真正的孔子所被希望的。
孔子和鲁迅,既有分歧,也有一些精神上的相通。鲁迅和孔子都是中国一代一代的,不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找不到还得继续找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是把孔子和鲁迅绝对对立起来。捧鲁迅时,像“文革”时期,就用鲁迅打孔子;现在,孔子地位高了,就用孔子打鲁迅。当年就是鲁迅把孔子赶跑了,现在正要把孔子请回来。但孔子和鲁迅真的是决然对立,水火不容,有孔无鲁,有鲁无孔吗?他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毫无疑问,鲁迅和五四那一代人对孔子有很多批判,这样的批判是有两个层面的。首先,他们批判的锋芒,是指向将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神圣化、宗教化的“中华中心主义”的,在当时的中国,正是这样的中华中心主义妨碍着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吸取,而在五四先驱者看来,打开思想的闸门,向世界开放,正是当务之急,因此,在思想文化界就需要破除将传统文化绝对化的文化神话。他们的批判锋芒又同时指向独尊儒学的文化专制主义,其实,在晚清以来,儒学的垄断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诸子百家有更多的关注,五四时期只不过是把这样的打破垄断、独尊的努力,推向自觉。
因此,我们可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鲁迅在内的先驱所做的,其实也是“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的工作,他们所批的正是被意识形态化、道德化、宗教化的“人造孔子”,“大家把孔子从圣人的地位请下来,让他与诸子百家平起平坐,有什么不好?无形中,这等于恢复了孔子的本来面目”。
当然,鲁迅和孔子之间是有分歧的,甚至是重大分歧,原则分歧,从这一层面,鲁迅也批孔子。孔子是一个“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因此,他想当“国师”。而鲁迅,连“导师”都不想当(他的理由是:我自己都找不到路,如何为年轻人指路?),更不用说当“国师”。更重要的是,鲁迅对统治者没有幻想,他曾经说过,统治者遇到危机,车子要倒了,你别去扶,让它自己倒。孔子却拼命要扶,不让扶也要扶。他们对于统治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有批评,说批判也行,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就是现在,有不同选择的知识分子之间也经常有争论,相互批判。但并不妨碍彼此在别的方面有相同之处。孔子也是“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当然,他是力图在体制内批判,鲁迅则是自觉地进行体制外的批判,这确有不同,但在批判权贵这一点上,也自有相同,所谓“同中之不同,不同中之同”。我们不必掩饰分歧,也不必夸大分歧。
鲁迅和孔子,尽管道路的选择有不同,但那样的不屈不挠地追求探索,以及在追求、探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气,浩然正气、韧性精神、理性实践精神,都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精神。《论语》中最难做到的两条:“匹夫不可夺志”,“视富贵如浮云”,都是孔子精神的精髓,而在现代知识分子中,最能体现这样的精神的,就是鲁迅。
我们可以说,从孔子到鲁迅,实际上是构成了一个传统的。我们民族,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孔子,有了一个鲁迅,这都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宝贵遗产,理应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但我们从一种变态的文化心理出发,总把他们对立起来,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让他们一个损害一个,这不仅是愚蠢,更是犯罪。它对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对待中国文化传统,从孔子到鲁迅的传统”,是大有启示意义的。
我们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当时好像没有学藉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谁早不可考,至于配享了孔庙的这七十二个高徒,也鲜有人能说得详尽。今日得个空闲,将他们开列造册,整理出来,以飨诸友。浪费时间心力做这件事,无益时用,迹近无聊,只图能博一二朋友一观一笑。倘竟能为有心于孔学者进行考证研究添毫发之助,则就喜出望外了。
然而这些先生们都是上古人物,我们隔着几千年历史遥遥望去,只仿佛仙霭里头看神仙,影影绰绰只能看个大概,没法子毕见其纤毫。而我们上古的出版业又实在落后得惊人,一切文献,全靠用刀来刻,诸般辛苦之中,难免出现错别,以至以讹传讹;更有班爱牵强附会的所谓高人,将错就错,胡乱解释一通,竟就解释出无穷深意来,甚至被当作了不可改易之经典。于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两个甚或多个高人,各自拿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则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争个头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们却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称谓和说法。比如这孔门七十二圣人的尊姓大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权威资料,可是竟也出入颇大,比如子声在《史记》上叫乐咳,在《家语》上却叫乐欣;子徒在《史记》中叫郑国,在《家语》中却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举,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子容,在《论语》叫南宫适,在《史记》叫南宫括,在《家语》里,又叫南宫韬了。等等等等,参差处极多。这些一人多名现象,差不多都是拜传刻错误所赐。而且《史记》与《家语》所开列的,都并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记列了七十七个,还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开头。谁知道孔子到底说没说过这句话。《家语》更是荒唐,题目明明写着《七十二弟子解》,里头开列的,却足足七十六人,最后还又总结说:“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睁着大眼说瞎话,难道连个数都不会数?司马迁说“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这孔门弟子花名册,却不知该折中于谁。今较其两者,以《史记》去孔丘时代相对较近,且以实史闻名;而《孔子家语》虽以“孔子家语”名书,却历来被视为伪书,当作三国时王肃因袭前人书简加以修补编定,相对之下,似不如《史记》足凭。两者相权,取其最接近于真实者。所以,我决定以《史记》为基础,与《家语》相杂较。司马迁所列这七十七人中,说不得有五个是编外人员,至于是哪五个,我就不得而知了,在这里还请博物君子垂教。'
孔子思想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
孔子思想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儒学。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最高成果。
孔子论语
孔子的学生曾把孔子平时对学生说的话合成一本书,叫《论语》 。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font color=#800080]孔子[/font]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简介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孔子祖上考
当年微子在商末到长治市潞城定居,形成微子镇 。(《潞安府志》载:“纣都朝歌,亦在畿内,微子曾是食采焉。(潞城有微子岭、微子村)”微子岭“在县北二十里,上有三仁庙,下有微子村,其食邑也。”)
周朝封微子镇人于宋 ,
孔子祖上就在这个南迁的队伍中 ,
孔子五世祖为蔽宫廷之乱迁至鲁。
孔子学院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韩国人对祭孔大典申遗闹剧
根据韩国的消息,韩国人已经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彻彻底底的变成韩国人了,中国的论坛上却还在为应不应该祭孔吵个不停,很多人对孔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大陆与台湾同时举行了祭孔大典。而在此前的9月26日,一组韩国祭孔大典的图片也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抢在中国之前大规模宣传自己的祭孔活动,韩国人的用意又何在呢?
韩国人总是想把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据为己有,这已经不是第一天了。就在2005年,韩国已经将传承自中国的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成为所有中国人心头的痛。祭孔大典就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只要你仔细研究一下韩国人祭孔的资料,就会发现他们一直在强调正宗。看过韩国人的祭孔视频,再来对照中国的祭孔视频,大部分人都会得出韩国人的典礼好像更正统,更高尚的感觉。韩国人的祭孔好像总和中国的对着干,你们穿满清的长袍马褂,我就穿正统的汉服;你们的仪式变来变去没有定式,我们却遵循的是古礼一成不变;你们在文革中将孔子批倒批臭,我们却尊孔几百年不变;你们的祭孔大典往往是政府主导活动,我们的祭孔却是二百多所乡校同时进行的全国性活动!
韩国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人觉得只有他们才是祭孔的正统,只有他们才最有资格祭祀孔子。然后就可以拿他们几百年历史的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相比之下前两年中国的祭孔确实让人有点寒心,猪屁股对着孔子的笑话,长袍马褂太监装的闹剧等等,层出不穷。今天的祭孔幸好有五粮液这样实力雄厚有儒商思想的企业相助,才不致于出现以前祭孔由于没钱而租京剧戏装的窘境,用五粮液祭酒也确实符合中国五谷祭祀的正统,“杯底五谷杯上液”的礼制。然而韩国在国际上对祭孔的推广已经走在了前面,而且在过去的年代中国对孔子文化的毁坏也确实令人寒心,这使我们在韩国人面前总显得低人一头。
韩国人觊觎孔子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一本韩国历史教科书的插图上,中国的东北,山东都成为历史上韩国的地盘!山东都是韩国的人,山东人孔子也就理所当然是山东人。在这本韩国教科书里,“镇压了处于农耕文化的汉人”,“惩罚大唐的战争”等语句随处可见,我们总是将注意力集中日本人的修改教科书事件上,却没注意到韩国人干起这种事来也是很在行。
韩国人论证孔子是韩国人还有这样的论据:朝鲜半岛最早建立政权的是商朝贵族箕子。箕子是商朝纣王的亲戚,西周武王伐纣。箕子不愿意接受西周统治。于是率领5000名商朝人逃跑到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建立了政治难民国家—箕子朝鲜。而商朝大部分人都留在了中国,分布在西周封建的宋卫等多个国家。宋国的第一个国君就是箕子的亲戚—微子。孔子是宋国贵族后代,当然也就是韩国祖宗箕子的后代了。
在中国人看来,这种八竿子才打的着的关系,无疑可笑又可耻,但对于看这种历史教科书长大的韩国人来说,无疑是天经地义。所以将祭孔大典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才会得到这么多韩国人的支持,韩国人才会理直气壮的发出“孔子是我们的”的豪论了。
篡改历史是第一步,将祭孔大典申遗是第二步,接下来就是给国际社会造成孔子真的是韩国人的印象,最终目的是达到韩国才是亚洲文化的渊源所在,韩国文明哺育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文明!
然而这时我们中国人在干什么?在网上就该不该祭孔吵的不亦乐乎,而总有那一部分中国人,热衷于用各种不堪的语言来讽刺挖苦孔子和儒家文化。从文革打倒孔家店到现在,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说,比起韩国,我们的儒家文化更为正统更为全民?
不肖子孙要将祖宗拱手送给外国人了,孔子的灵魂在天上痛哭失声。
孔子的后裔
新华网济南2月17日电(记者刘宝森)迄今失传时间最为久远的一支孔子后裔,在《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过程中现身河南。据考证,这支孔子族人失散至少1200年。
据孔子 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有关人员介绍,这支失散的孔子后裔支派目前居于河南省洛宁县,他们是在听说《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向续修协会提供相应的支系家谱后,身份得到确认的。根据这支孔子族人提供的支系家谱,他们的祖先是孔子第37代孙孔齐参。孔齐参膝下三子,分别是孔克符、孔克让和孔述睿,能与《孔子世家谱》相衔接。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孔子世家谱》编辑部主任孔德威说,续谱过程中,续修协会对于孔子后裔的身份非常慎重,这一支后裔提供的支系族谱能上推至孔子,并有清代73代衍圣公的亲笔题序,足以证明其权威性。
据《孔子世家谱》记载,孔齐参三子生活于唐代宗和唐德宗时期。据此推算,这支族人至少失散了1200年。据了解,这已是《孔子世家谱》第五次大修以来第二次发现失散千年以上的孔子后裔支系。早些时候,续修协会在山西昔阳县发现一支在《孔子世家谱》中失传千余年的孔子后裔支派,但年代上略晚于河南这一支。
孔德威说,这一支族人目前已全部被录入正在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协会初步将他们定名为嵩山派,以区分于散布其他地区的孔子后裔。
孔子诗选
去 鲁 歌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披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蟪 蛄 歌
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尚在耳。
临 河 歌
锹水衍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斯!
注:《水经注》:“孔子适赵,临河不济,叹而作歌。”
楚 聘 歌
大道隐兮礼为基,贤人窜兮将待时。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获 麟 歌
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注:《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往观而作此歌。麟是圣世的祥物,而出于春秋末世,故孔子感到悲伤。歌见《孔丛子•记问》。沈德潜评:和平语入人自深,此圣人之言也。
龟 山 操
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注:《琴操》:“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鲁龟山作歌,喻季之蔽鲁也。”《琴操》,古琴曲集,传为东汉蔡邕辑。
盘 操
干泽而渔,蛟龙不游。覆巢毁卵,凤不翔留。惨予心悲,还原息陬。
注:见《琴操》。
注:一、官名。西周始置。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后汉书·百官志》在“司空”条下,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虽是东汉的制度,但也可大体了解司空之职掌。春秋战国时各国亦多置之,用以掌管工程。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其职掌一如司空。晋有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为权臣之加官。南北朝沿设。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代亦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又习惯常以大司空之衔尊称工部尚书。
司空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
二、姓氏。
后来,久而久之,司空就成了一种姓氏。
百家姓有云: 司徒司空 兀官司寇 。
和孔子有关的问题
1.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 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 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 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 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 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息, 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 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 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 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 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 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 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 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 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 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 ,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 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 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 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 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 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 "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 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 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 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 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 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 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 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 ,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可以放 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点 不洒脱呢?
2.孔子人道思想的结构
钱永森
[摘要]:孔子是儒学思想体系的奠基人,而不是周文化的全盘接受者,之所以"从周",与他追求有序化的最高理想有关。我们所理解的周文化很多是孔子及其后学整理的结果,"子不语"正是孔子"从周"前提下进行思想转换的一种方式。在孔子的社会学的功能体系中,并没有什么核心概念。君子人格系统、作为文化价值的仁学系统与社会结构和规则构成的礼学系统三者互相规定、互为条件,它们都是自身处于不停转换过程中的具有时间性和历史性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更广泛的均衡有序的文明结构。
一
中国哲学思想史是从孔子写起的。春秋以降两千多年来,孔子思想就一直是士人学者研读、诠释,乃至批判、辩驳的经典文本。可以说,有多少人思考了孔子思想,就有多少个面貌不尽相同的孔子。不同时代的学者,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与天赋才情气质,受时代学术思想风尚的影响,出于不同的动机,从不同的逻辑起点和角度诠释孔子,先见(preconception)乃至成见(prejudice)是难以避免的。在对传统文本的解释中,解释者与被解释者,个别细节与文本的整体结构间不停地交流和对话,相互作用的双方同时包含着创造性和能动性,正如孔子对周代礼乐文化的有先见的解读建构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使周文化的内存生命力得到激发和全新的阐扬,对作为经典文本的孔子思想在新的逻辑起点上的解读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会使孔子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阐明并激发思考者的创造性,也是民族精神得以延续与新生的思想动力。
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方法通常有两大流派:一是历时性的研究,即从孔子生存时代与生平、其思想所由产生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根源、对后学产生的影响诸方面,力求恢复孔子思想的历史真相;二是共时性的研究,即哲学的方法,更关心孔子思想之于人类社会发展与演进的本质意义而非"本来含义",探讨其言行所由来的思维体系及逻辑上演变的可能性。赫施将"含义"(meaning)与"意义"(significance)区分开来。含义是指作者本人所持有的、唯一确定不变的东西,但作品的意义却有多种多样,视人们对作品的阅读而定。后学者对经典的理解具有历史性和不确定性,是就意义而言。我这里来探讨孔子思想的意义。
孔子思想是为拯救奴隶社会呐喊,还是为封建社会的建构张目,都并不是我要讨论和关心的。毫无疑问,在现有的关于孔子思想的资料中,有年轻时的孔子,也有老年时的孔子;有作为教导者的孔子,也有独立思想时的孔子;有被弟子理解领会的思想,也有被完全误解了的思想。一一厘清其线索,是一个无法完成的工作。如孔子般的思想家,其思想的灵感通常会突如其来,但一定有其相关的理论背景。我关注的是孔子怎样建构了他的思想体系,或者说,他是在怎样的理论背景下表述他的观念、态度以及行为的。
二
黑格尔眼中的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算不得一个哲学家,"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别的东西",甚至认为,"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黑格尔"不能从中获得特别的东西"的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东亚文化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黑格尔对孔子的认识不但只是凭少许不严谨的译本,而且只看到了那零散的道德教训,而没有触及孔子思想的整体结构,不能从整体的角度深化对部分细节的把握。因为黑格尔以西方文明发展的道路为模式构筑了唯一的"世界精神"的哲学发展史。已故的精研佛学的傅伟勋教授也不承认孔子是哲学家,"但孟子是哲学家,孔子只告诉你结论,没有告诉你结论是怎么来的过程……"。但尽管如此,结论也必然有其哲学的基础和推演的方式。傅伟勋的前提是:没有以明确的文字阐述其思想来源的,算不得哲学家。以此推论,后来"不著文字"而注重于行事中体道的禅宗高僧及明季泰州学派之颜何都算不得哲学家,释迦牟尼在世时更未著一字,大概也不能算是哲学家。
当然更多的人是把孔子看成东方哲学的开创者之一的,他们莫不首先努力在其零散的语录中,寻求思辩及逻辑的核心,希图为之重构一个哲学理论体系。"仁"往往被看作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杜维明就认为,儒家思想的原初形式是环绕着孔子的仁学而开展的,并借用欧美学坛的名辞,把仁学规定为一种"哲学的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匡亚明的《孔子评传》、郭沫若的《十批判书》也都把仁学思想视为孔子的思想核心。于是,杨国荣先生就说:"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这已是公认的看法。"实际上,"公认"只是过于自信的一厢情愿,不同看法的人还是不少,蔡尚思就自承经过了由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到核心是"礼"的转变,他认为,春秋战国时代正是围绕儒家的礼学来展开争鸣的。至于五四以来直至文革期间达到高潮的批孔思潮也多是从"礼"的角度来批判。
其实,在先秦时代,孔门弟子关于孔子思想的理解就已经发生了歧义。孔子没后,其门徒散游各诸侯国,聚集徒众讲学或从事经济政治活动,宣扬并践履孔子学说。由于各门徒知识背景及个人性情本不相同,于孔子学说亦取舍不一,旨趣多异,遂有不同的派别,儒学内部产生分化。曾子重孝,孟子言仁,荀子推礼。哲学史上,大哲后学往往是"学焉各得其性之所近,源远而末益分",今人的争论不过是孟荀之分化的继续。所谓的核心其实往往是叙述的起始概念,对核心的不同选择正是思想创新的前提条件。
近代以来,从学术思想角度来讨论孔子思想的不同态度大都隐含一个前提:一个思想家必然也必须有思辨的哲学为基础,而天才的思想巨人则更应能够构筑一个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的理论构架。其实是,假定存在着一种静态的封闭体,它具有某种结构或中心。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这个中心被命名为不同的名称,如实体、理念、上帝以及孔子哲学中的"仁"等。尽管许多学者主张东西方哲学的精神与路径不同,但仍然在努力寻求孔子语录背后的哲学基础与体系的核心。由于古代典籍的散失与撺乱,我们没有直接而确切的证据来说明孔子是否真的作了《易传》,创立了他的哲学体系。但另一方面,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孔子确实知道、读过、乃至认真研究过《周易》,晚年或许因此而有些思辩的成果亦未可知。黑格尔显然不知孔子与《易》的关系,他也承认,"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是这类思想的基础"。《论语》极少有思辩与纯粹的范畴,一些重要的理论术语往往仍然指向具体的经验世界。可见,孔子并未把周易的思想作为创立他思想体系的必然的哲学基础。这或许与孔子年轻时因对周易的误解而采取排斥的态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孔子的平生抱负与文化选择。思想巨人的伟大是一样的,但总是被赋予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选择。
在春秋战国之际,孔子作为一个周文化的继承者,以平治天下为已任,那么,构筑一个思辨的哲学体系并不是重要的,而是着眼于当时的时势,思考社会的整合有序、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途径。这是继续了商周以来思想上的人道倾向,也是中国这样一个广大区域内的众多部族构成的集体所世代关注的重要问题。因而孔子思想体系里不一定非得有唯一的逻辑起点与思想核心。其中重要的并不是理论推演的逻辑性与思辩性,而是它的世间性、实用可靠性,可以包容个人与社会,承担传统与变革,结合理想、信仰与此间生活。因此,孔子建立的是一个社会学的功能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孔子重点阐述了君子、仁、礼等概念的具体行为指向与社会意义,从而形成三个层次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即个人的人格系统,仁义智信的文化价值系统和礼制的社会控制系统。
三
如果找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作为叙述的开始,那么"成人"是贯穿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概念。因为人是行动者,是实现价值、引导社会的承担者。《论语·宪问》载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又刘向《说苑》载:颜渊问于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性情之理,通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说苑》卷十八)"成人"的行为应当符合仁义的价值、礼仪的规范。成人即是尽人道,即是完成人格,即是得仁知礼。
孔子又提出"君子"这个词,作为人生的模范。君子原本指封建制度下的贵族阶级,孔子所说君子之意有了转化,常用来指品格高尚的人,乃是有道德,能尽人道的人。这种转化的基础在于君子是受人尊敬的有较高社会地位、承当社会主导责任的人。春秋时代,贵族社会的逐步解体,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君子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说法很多,较为笼统,无条理清晰的分类。这或许正显示了君子概念的转换过程。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是说君子(贵族阶级)与小人之别,在于君子者能仁,小人根本无"仁"的资格。但也开始把君子与仁联系在一起。又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言及君子与小人品性不同。比较重要的规定如: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所谓君子,《论语》中亦同于时用的"士"的规定,"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君子、士即"成人"之"人",乃是仁的体现者,礼的遵行者。孔子对这些内涵本不相同的概念的混用,正体现了他的人格系统的构铸过程。君子当有三戒、三畏、九思。(《季氏》)这些品质的获得必须通过学习礼乐及圣人之言、之行和修已、克已等途径。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君子作为道德主体,从来就不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不是世界的中心及行动的根本目的,而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是"关系"中的一点,既不体现个人中心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把历史的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与社会稳定平衡的控制机制沟通互动的关键。
一方面,孔子极重视自我实现问题。"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宪问》)"为已"即是德性上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孔子一贯"以古非今","古"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形态,以"为人"反托"为已",意味着将评价的标准转向自我。为已之学的提出是孔子儒学的一大特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从文化创造的意义上确认了人的自由与能动性。由此而生发的华夏文化精神乃是对自我努力的乐观自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自我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孔子看来,无论是在道德实践中,抑或是在德性涵养中,自我都起着主导的作用,主体是否遵循仁道原则来塑造自己,取决于自主的选择及自身的努力,而非外部力量。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又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
另一方面,自我实现又非排斥他人及社会的封闭观念。自我价值的自主选择及实现本身就包含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与平衡,并通过"忠恕"的思想,使道德主体与社会整体进行沟通。《论语·里仁》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胡适认为,"一以贯之"之道的"忠恕"不仅是"尽已之心,推已及人"的人生哲学,而且从根本上说,是儒家思想的主要的方法论。应当说是极有见地的。自我构成了整个行为的出发点,但又不能停留在立已、达已之上,不是要培养独特的个性,而应推已及人而至立人、达人。可以说,立人、达人正是立已、达已的内容与目的,正是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自我的德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完成。同时也意味着,个体的自我实现超越一已之域而指向群体,这便达到了仁的境界。正如孔子所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仅从方法论上看,忠恕之道即是一种"外化",近于后来的大乘佛学的自渡渡人,尽管成人与成佛的内涵完全不同。
所谓"修已",即是道德上的自我涵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群体的整体规则、制度相协调并促进其发展;一是培养自己的内在品性即与构成文化模式的价值、信仰、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认同和主动性的创造,是把社会的文化价值系统所蕴含的美好道德"内化"为自我品性,并通过个人努力与"忠恕"的观念,推已及人,把文化价值系统社会化、具体化、体制化,并为社会整体的维护与发展提供整合力量。内在品性的培养及其"外化"是求仁,外在行为的约束与规范及其"内化"是循礼。内外互动也显示了孔子思想既非后世腐儒的自我封闭,亦非自我的扩张。以"仁"为总体抽象的文化价值系统与以"礼"为总体象征的社会化规范系统在此相衔结并相互影响与推动。对作为行动者的"君子"、"士"、"仁者"的规定也构成了自成体系的人格系统,成为推动文化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一定要寻求孔子思想的核心,不如说这个没有定名的孔子心目的理想人格是孔子人道思想的核心精神。
君子修已的内容里最重要的概念是"仁"。"仁"在孔子思想中毫无疑问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孔子并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而是通过不同的具体情境下的对话及对人物事件的评论进行限定与论述,从而使抽象的概念指向具体的事物与现世生活。因而就"仁"的每一次论述都不能作为孔子关于仁的全部认识与定义。比如,《论语·阳货》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对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换句话说,君子、士人通过学习与修养具备了某些品性,便能"先难而后获"、(《雍也》)"其言也訒",(《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或者"刚毅、木讷",(《子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能"克已复礼"。甚而至于"民受其赐"(《宪问》),为正义而"杀身成仁"。(《卫灵公》)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中说孔子所说的"仁"乃是"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此话甚是。"仁"本意有美、完备之意,孔子把它提升为代表一切美好的品德及文化价值与传统信仰的普遍性的概念,而不是单纯具体的道德观念。程颢是这样理解"仁"的:"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理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近是。冯友兰也认为"仁人"即"全德之人",释为"Perfect Virtue"。在孔子那里,"仁"是一种普遍性的文化价值取向,能够在循礼的过程中被内化为行动者(仁者)的内在品性,指导与调整个人在社会中的行动,使其达到或近于一种期望中的社会角色。如何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孔子一方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爱人",(《颜渊》)"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等等,这些原则逐渐成为儒学的象征。另一方面,孔子当时针对不同弟子不同情境下的发问,有具体的行为指向,这些答复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势及知识、文化、信仰的基础相关的,并不具普遍意义。孔子也未曾有意把这些当作万世不易之箴言。后世学者或由于迷信,或因惑于论述之繁复,或引一点阐发深意而不及其余,或混于德、礼等概念而不知其本来。
"礼"是孔子思想中又一极其重要的概念。礼本来是一种民族内部自然形成的包括禁忌在内的习俗与外在规范,但自形成时起便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的整合功能。周礼也是从周氏族习俗演化而来,在政治领域的扩展中,结合了包括夏、商诸部族在内的各地各部的礼俗,趋向政治化、伦理化并逐渐繁复。它不是个人主观塑造的结果,而是历史和文化演进的结果,儒家所称的五礼,即吉、凶、宾、军、嘉,都是些具体的礼仪,并非由为政者或思想者所人为创设,乃是与氏族的形成、扩展同时形成的代替权力维持的一种秩序。"周公制礼作乐"一方面显示了周公在礼乐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杰出贡献,同时也是儒家造圣运动的产物。而周公的主要作用恐怕还在于以武功助周礼达于四境,即以周礼整一华夏,形成广大区域内的新秩序。根据西周的考古资料,可以发现,大约到西周中期,周礼才基本形成并稳定下来。可见,礼的发展即是秩序的形成。
冯友兰认为,行礼"只是祭祀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对祖先没有感情的人也会行礼。这时,行礼是价值认同和融入社会的方式。孔子眼中的周礼乃是一种社会的文明与秩序,能够成德成义、教训正俗、决疑息争,使上下有序,具有节制情感、欲望、安份守已的社会功能。因而,孔子极重视礼的层次,提升礼乐文化中的文化价值内涵,主张学礼、知礼,"不学礼,无以立",(《季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孔子晚年整理古代文献,并著《春秋》,"《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回答者:仙中至圣 - 魔法学徒 一级 3-14 20:04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古诗词女孩名字
和畅--亦作“和昶”,温和舒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代王羲之 《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景铄--盛美,盛明。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班固的《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铄,扬世庙,正雅乐。”
雅醇--雅正纯厚,亦作“雅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四言典则雅淳,自是三代风范。”
悠然--闲适。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方旭--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
芳菲--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雅歌--风雅的歌吟。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魏嵇康《游仙诗》:“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澜飜--亦作“澜翻”,水势翻腾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宣和画谱?董羽》:“画水于玉堂北壁,其汹涌澜飜,望之若临烟江绝岛间。”
存志--保全志向。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雅亮--正直诚信。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言辞雅亮,学艺优深。”
承德--蒙受德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礼乐志》“诏抚成师,武臣承德”。
悦爱--喜爱,喜欢。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
浩初--太初。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陈子昂《昭夷子赵氏碑》:“请尔灵龟,永晏息乎浩初。”
芳苓--香草名。指莲。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枚乘七发》:“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俊伟--卓异壮美。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
俊材--特别优异的人才。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说文》“俊材千人也”。
博艺--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弈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成语“一鸣惊人”中“一鸣”的谐音。
博裕--广阔富饶。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
管彤--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泓浵--水深广。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吕坤《吾庐放言序》:“其既放也,泓浵瀇漾,若千里悬流,四达而不可穷。”
清芬--比喻高洁的德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曼吟--长吟。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应修人《温静的绿情》诗:“鸟儿树里曼吟,鸭儿水塘边徘徊。”
静淞--淞:水汽凝结的冰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曾巩《雾淞》“园林初日静无风,雾淞花开处处同”。
腾起--升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初去之日,唯见白云腾起,从暮至旦,如是数十处。”
涵畅--滋润化育,使之发扬。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程氏外书》卷三:“兴于诗者,吟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之气象。”
若华--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悠永--久远。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受天福乐,悠永无穷。”
恬简--恬淡简易。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陈书?萧干传》:“滂弟干,字思惕,容止雅正,性恬简,善隶书,得叔父子云之法。”
芳华--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凯凯--欢乐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无心子 《金雀记?作赋》“凤未识鸾兮,见情之戚戚,鸾欲得凤兮,乃心之凯凯。”
星轩--指轩辕星官。古代以其中一颗大星为女主的象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俊丽--秀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荐宗室令畤状》:“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
文心--为文之用心。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刘勰《文心雕马?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飞轩--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扶风歌》:“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澄泓--水清而深。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灵犀--形容心灵相通。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李商隐诗《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心--谈心。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剪灯新话?秋香亭记》:“有二桂树,垂荫婆娑,花方盛开,月色团圆,香气秾馥,生、女私于其下语心焉。”
芳蔼--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钟灵--凝聚天地间的灵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成语“钟灵毓秀”。
悦欣--欢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嘉禾重颖,蓂荚载芬,率土咸序,人胥悦欣。”
晴飔--晴日的凉风。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文征明《人日王氏东园小集》诗:“晴飔泛丛条,浮阳散修莽。”
清越--形容声音清脆激越;清脆悠扬。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周翰--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腾文--呈现文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唐 李白 《明堂赋》:“冠百王而垂勋,烛万象而腾文。”
文澜--文章的波澜。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何景明 《六子诗?边太常贡》:“芳词洒清风,藻思兴文澜。”
文丽--华丽。适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韩非子?亡征》:“喜淫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隽秀--优异出众。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餗《隋唐嘉话》卷上:“百药年未二十,仪神隽秀。”
熠然--光闪烁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光熠然”。
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周邦彦《渡江云》词:“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乐成--成功。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商君书?更法》:“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乐康--安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羽丰--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成语“羽翼丰满”。
雅厚--纯正宽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新唐书?张弘靖传》:“弘靖字符理,雅厚信直,以荫为河南参军。”
涵涵--水波晃动。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雅胜--美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殷浩传》:“识理淹长,风流雅胜,声盖当时。”
智敏--才智敏捷。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临桂阙令,檄先生佩两符,十六在省,十四在邑,神闲智敏,分身应之,沛若有余也。”
如山--如山峰般屹立不倒。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瑾瑜--比喻美德贤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嘉懿--善、美。出自成语:嘉言懿行。意思是美善的言行。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浩丽--壮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马舟。”
婉慧--柔美聪慧。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列女传?慕容垂妻段氏》:“少而婉慧,有志操。”
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周礼?春官?乐师》:“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车亦如之。”
颖逸--秀丽超逸。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陆云《南衡》诗:“景秀蒙泛,颖逸扶桑。”
浩然--正大刚直。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彬彬--文质兼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万里--形容高远。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嘉言--美好的语言。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自清--保持自身的廉正清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
懿美--懿,美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尔雅》“懿,美也”。
孔阳--十分鲜明耀眼。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震烨--烨:火盛,明亮,引伸为“光辉灿烂”。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十日之交》“烨烨震电”。
恬适--安适。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与康公操都官书》:“贤者处之,想恬适也。”
婉静--温顺娴静。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三女]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
慧艳--聪明美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后生一女,稍长,极慧艳。”
婉柔--温顺柔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宣鼎《夜雨秋灯录?马梭三娘》:“主见其婉柔,不忍诛。”
博闻 见闻广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泓涵--水深广,比喻学问渊博。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悦心--愉悦心情;心里喜悦。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刘向《说苑?修文》:“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
子衿--比喻贤才。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操《短歌行》“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文彬--形容既文雅又朴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雍也》“文质彬彬”。
信芳--情志高洁。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芳”。
博文--通晓古代文献。适用于男孩取名字。这个名字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彬蔚--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婉悦--恭顺和悦。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怡养堂记》:“爱而肃恭之礼存焉,敬而婉悦之意备焉,斯可以为善养矣。”
文翰--文章;文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着《酒德颂》一篇。”
凯泽--和乐,欢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昆虫凯泽,回首面内”。
星阑--指夜将尽。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南宋谢灵运《夜发石关亭》诗:“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昕昕--明亮。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吚喔天鸡鸣,扶桑色昕昕。”
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属我嵫景半,赏尔若光初。”
浩学--博学。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 ,枢密直学士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文雅--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取自《大戴礼记?保傅》:“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之辞。”
德辉--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婉然--美好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美人赋》:“有女独处,婉然在床,奇葩逸丽,淑质艳光。”
乐欣--安乐欢欣。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张协的 《洛褉赋》:“美节庆之动物,悦群生之乐欣。”
江沅--沅,水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
志行--志向和操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
澹雅--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朝辉--朝辉,晨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三国志?魏志》,朝旦为辉,日中为光。
朱轩--朱红色屋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唐代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煦涵--意为滋润养育。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菌蠢滋育,氤氲涵煦。
朝宗--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清妍--美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韩愈《月池》诗:“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若不妬清妍,却成相映烛。”
博雅--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韫玉--包含美玉。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望舒--含有“迎取光明”的寓意。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指的是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人。
腾扬--翻腾上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丕《济川赋》:“濞腾扬以相薄,激长风而亟逝。”
澜清--清澄如水。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俊杰--才智出众的人。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霖霖--霖霖,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金元好问《甲辰夏五月积雨十馀日不止遣闷》“甲子霖霖雨,巡檐闷不禁”。形容雨下得连绵不绝。
胜蓝--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落霞--霞光从天而下。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诗句中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峻雅--高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韩柳之古健, 欧苏之峻雅,何莫不得乎此也。”
恬雅--沉静文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江智渊素恬雅,渐不会旨。”
婉仪--美好的仪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张居正《来雁说》:“矧其耿特之禽,婉仪敛翮。”
志尚--志向,理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隋书?艺术传?庾质》“庾质字行修 ,少而明敏,早有志尚”。
慧语--妙语。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程羽《鸳鸯牒》:“步非烟慧语谁聆,娇花不赏,飘香坠粉,亦复何疑。”
自珍--自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汉书?贾谊传》“袭九渊之神马兮,沕渊潜以自珍”。
俊誉--才智出众的名声。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时蜀人陈尧叟亦有俊誉。”
乐心--欢乐之心;心里快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
可佳--可嘉,可喜。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上官逊《松柏有心赋》:“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千尺而恒冒雪凌云……故其劲节可佳。”
"得韬--""拥有用兵的谋略。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 李文饶集》“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志鹏--形容志向远大。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煜月--煜,“照耀”的意思。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太玄?元告》“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
芳蕤--盛开而下垂的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陆机 《文赋》:“播芳蕤之馥馥,从青条之森森。”
乐容--指舞蹈。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朝蔡邕的《月令章句》:“乐容曰舞,有俯仰张翕,行缀长短之制。”
馨逸--香气喷溢。适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兰熏麝越,自成馨逸。”
俊雄--豪迈出众的人,英雄。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沓,熛至风起。”
若飞--若飞,形容快捷迅速,像飞一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木兰辞》:“关山杜若飞”。
曼语--曼辞。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朝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此例数篇,非雕饰曼语。”
俊爽--英俊清朗。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
周晟--晟:音同胜,意为兴盛。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西陲石刻录?周李君修佛龛碑》“自秦创兴,于周转晟”。
怡然--安适自在、喜悦。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悦畅--和畅,欢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九夏名花,遍池亭而照灼,足可消愁适闷,悦畅心神。”
星驰--形容速度很快。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婉妙--美好;美妙。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新妇小名阿美,颇婉妙。”
曼丽 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
文懿--华美的文章。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白居易《除裴度中书舍人制》“茂学懿文”。
凯歌--唱胜利之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崔豹《古今注?音乐》:“短箫铙歌,军乐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
清芷--清美的香草,比喻高洁美好的人。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灯夜和殷长史》:“此心冀可缓,清芷在沅湘。”
娴雅--文雅大方。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 马援传》“辞言娴雅”。
自修--修养自己的德性。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大学》:“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修远--修,有长和高的意思,和远并列,对应下句的“求索”,表达不屈的探索精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余馨--留存的香味。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芙蓉城》诗:“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致远--高瞻远瞩。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琦玮--美玉。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鬼谷子?飞箝》:“财货琦玮,珠玉白璧。”
恬如--安然,泰然。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王述传》“性沉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
腾逸--指才气奔放超逸。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顾璘《国宝新编?陕西按察副使何景明》:“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乎!”
潆泓--水回旋深广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王闿运《珍珠泉铭》序:“兹泉潆泓,冲瀜清澜,百步傍流,带垣通舟。”
悠柔--悠扬柔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曼衍--连绵不绝。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汉书?晁错传》:“土山丘陵,曼衍相属。”
琪华--同“琪花”。指仙境中玉树的花。出自唐代曹唐《小游仙诗》之二:“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文轩--用彩画雕饰栏杆和门窗的走廊。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曹植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李善注:“文,画饰也;轩,殿槛也。”
俊慧--秀美聪明。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爱妓王屋山,俊慧非常。”
欣怡--喜悦。适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王禹偁《回孙何谢秘书丞直史馆京西转运副使启》:“方切欣怡,忽承缄翰,备认谦冲之旨,弥增感荷之诚。”
博容--度量大。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钟毓--孕育天地间的灵秀。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成语“钟灵毓秀”。
志致--志向,志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齐武王演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
斯年--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清扬--形容女子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乐欣情感导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情感导师乐嘉、乐欣情感导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上一篇: 「劝闺蜜分手挽回」女友闺蜜劝分手怎么办
- 下一篇: 「家庭教育情感培训导师李响」家庭教育交流
最新留言
评:各位老师好,有事求求你们帮忙但是不知道怎么联系你情感问题了,现在不知如何是好
2023-08-14 14:07:32评:平时很喜欢看你的点评和节目。
2023-08-10 09:22:34评:很好一针贝血
2023-06-13 03:24:18评:人福特
2023-02-27 15:08:26评:聚义堂
2023-02-27 15:08:14评:局域
2023-02-27 11:50:02评:与天津条约
2023-02-27 11:49:44评:你好,我喜欢一个女同事,我觉得她对我也有意思,但是她说不想谈恋爱,也没有明确拒绝我,请问我该怎么办?
2023-01-08 16: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