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咨询正文

「心理咨询师情感卷入是什么」心理咨询师可以咨询情感问题吗

今天给各位分享心理咨询师情感卷入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心理咨询师可以咨询情感问题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共情,是真的感受到还是只是职业性质?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共情,这要分两方面去分析,懂得了明白了对有需要的心理患者在挑选咨询师方面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1、在面向患者时共情那是真正的感同身受,与患者引起共鸣,走进患者心里,而且是真正切身的在肌体语言等方面让患者体会到感觉到的真情;很多患者本来心理有问题、郁郁寡欢,不愿意说话不愿意沟通,把自己深深的埋在自我的世界里,此时咨询师如果没有很好的与患者形成共识引起共鸣的话,那是没办法进行心理疏导的。

所以心理咨询师要做到这点,就要多接触多元世界,去感受这个酸甜苦辣的人生,而且要有慈悲为怀的心态,具有感性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真正的与患者共情。

2、与患者共情,那就是一个专业咨询师应具有的技能了,不一定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要进行沟通与治疗时, 共情 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的专业素质了,是基本的职业性质。

为此家有心理患者时要找咨询师,我就认为必须找第一种,这种感同身受的沟通,这种与灵魂共鸣的疏导才真正根治患者而且也是最效的。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 情感 、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3、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 探索 ,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 情感 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一方面,共情是一种技巧,需要咨询师不断地去接受训练,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尽可能地可以从多个视角更好地理解来访者。

但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咨询师自身人格特质的一部分。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同理心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比较偏执或者太过于 健康 的人是比较难以共情很多比较艰难的情绪感受和体验的。

有一种说法,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疗愈之后的神经症患者。他有着天然的共情能力。

我们最初学习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讲个段子,如果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雨中坚持不打伞,说自己是个蘑菇,那么你最好的共情就是,就是自己也不打伞,说自己也是一个蘑菇。

罗杰斯说,共情是理解另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般。但同时,你也时刻记得,你和他还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个人,而不是成为了他。共情还意味着让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

实际上,咨询师只是在尽可能地去理解来访者,并不能完全理解到来访者的感受 。他需要通过不断地反馈和调整,以期更好地共情来访者。

但是接受过咨询的人都知道,其实情绪感受也是有能量的,如同我们看到小说电视剧中忧伤的场景会流泪,开心的镜头也会欢笑一样。我们沟通交流时,约有百分之65的信息来自于非语言信息,对于咨询师来说,其中其实也包含一部分的情绪感受。

不同流派对于共情程度的要求不同。古典精神分析流派一般要求咨询师坐在来访者的躺椅背后,其实也就是为了防止咨询师过度的卷入。

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很多流派对于咨询师的卷入度要求不断提高,存在主义强调此时此刻,也许咨询师会在需要的时候去拥抱来访者,拍拍他的手等等。还有沙盘治疗,需要心理咨询师的高度共情,来访者哭,咨询师也哭 。

说白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你可以通过它看到你自己。

咨询关系建立的最初,我们需要咨询师的共情来让我们觉得温暖、被理解、被看到,这种理解、看到很多时候就可以让我们觉得痛苦有人可以与我们分担。但是在这之后的更多时候,镜子功能就显得更重要了。

我们需要被看到,被理解,更需要可以让自己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

以上是我对于您这个问题的一点理解。

感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不知道是否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才入行算职业性质吧,合格的咨询师会把自己带入来访者的经济中,自己去感受来访者的经历,在自己假如经历了这段经历后的感受和来访者表达的感受,一并去感受和理解他(她),这部分是需要规范训练(长期培训),自己被咨询(个人体验),同辈督导和被督导师督导,日积月累才能达到的。好的共情就能完成咨询的1/3了到一半了(数据是我的个人感觉)。

答:共情在心理咨询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同理心 ,与来访者同频共振。这样咨询师才能真正体验感受到来访者的内心活动状态,也能使来访者感觉到被真正的理解接纳,共同促进咨询过程展开。共情是一种真情实感,而不是一个名词。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需要去感受来访者的情绪。站在来访者的角度看问题,突破自己的价值观、认知结构、成长经历都抛开。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实操性的工作,不是纯理论性的工作。

咨询的过程是帮助来访者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超越,然后来适应这个 社会 ,更好的接纳自己。实际上是实现来访者生命的绽放和自我潜能的激发。

所以共情是很重要的能力。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共情,不同的咨询流派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大都要求咨询师的共情是“半真半假”。

1.半真:是指咨询师要尽可能多的去设身处地理解来访者,与来访者的心灵互通,同频共振,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和接纳来访者,有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没有真正、真心、真诚的共情,来访者会对咨询师产生隔阂、不信任感,从而在咨询中保持戒心,阻抗重重,难以打开紧闭的心门。

2.半假:但是心理咨询师又不同于其他的亲友,在共情的同时,又需要保持一个“悬浮的自我”以观察咨询室发生的一切。这是出于职业性质的需要。咨询师需要感知、觉察和接纳来访者的情绪 情感 ,他的觉知范围要远远大于来访者的觉知范围,要能容纳得下来访者的情绪 情感 ,并且在心理认识和情绪的掌控上水平要更高,才能真正给来访者以有效指导。

实际上,任何共情都无法做到百分百完全复制和叠加来访者的所思所感,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人、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因此共情时尽量全情投入即可,不必刻意提醒自己保持清醒或戒心,毕竟内心的咨询时钟会暗示你,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忘我的“代入”,

当然发生所谓的“卷入”问题,是心理咨询师自身的问题还没处理好,不是咨询共情技术的错。

因此共情要求咨询师既真又假、半真半假,留一半沉醉,留一半清醒。

共情是咨询师在咨询时一项必备的技能,他(她)能深刻感受到来访者的切身感受,以方便更好的治疗,找到来访者的患病的原因。所以共情是心理咨询师是真的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

任何职业都不可能有这个性质。共情说的是 情感 , 情感 不能是一种技术,否则就是假的或者伪装出来的了,这样的咨询师无非就是个典型的骗子。

共情是心理咨询技能里建立咨询关系的技能之一。与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一样,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是咨访关系中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共情能力与生俱来,一个人从出生就有。比如:侧隐之心人之本源就是共情,别人痛苦你会跟着痛苦,想要去帮助他解决这个痛苦,这不正是咨询师该做的么?如果来访者痛苦你还高兴那你还做什么咨询。一般来说,监狱里反 社会 人格大多是:别人痛苦我高兴,于是犯罪的恶才易滋生,才会被关起来。

所以不能片面理解是感受还只是职业性质。

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训练中,有一项基本功,叫共情,意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来访者,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以提升咨询效果。

一些培训机构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培训班里让参加学习的学员练习,并在咨询中应用,比如说话有尺度,理解来访者的感受等。

但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很多咨询师有困惑,我已经做的很好了,为什么咨询效果不好,或者做了一次就脱落了,于是有进行下一轮的训练,练完以后,结果基本还是这样,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我觉得关键问题在于,咨询的时候,没有围绕来访者的困惑开展交流,来访者付费是为了让咨询师帮助消除自己的痛苦,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而不是听几句和风细雨的话,在这方面,咨询师是比不上宾馆前台服务人员和公关人员的。

心理咨询师如果懂了心理疾病,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机制,理解来访者痛苦的原因,心理疾病发作的规律和特点,围绕症状和来访者交流,来访者才能感觉的你懂他,甚至有找到救星的感觉,即使你的话语粗哑,咨询也可以进行下去,咨询取得效果。

《心理咨询的常见16项原则》(转刘友龙老师原创)2021-07-24

焦点解决网络初17中19讲12    坚持分享第712天 20210724周六(本周约练2次 第六期约练挑战计划共6次  总236次  读书打卡第344天)

《心理咨询的常见16项原则》

 伦理化和规范化,在心理咨询执业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很多时候咨询的脱落,不仅是因为技术,还可能因为不规范。那么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原则需要坚守呢?现根据我的理解汇总为16项,具体内容如下文:

总原则: 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 !

01

自愿原则

来欢迎,去不留

        心理咨询主张:来欢迎,去不留!不求不帮!

      通常情况下,如果来访者没有咨询的意愿,作为心理咨询师,是不能主动的去要求对方做咨询或者挽留对方做咨询的!

      如果当事人没有咨询的意愿,即使咨询师再主动也很难产生良好的咨询效果!只有当事人自己的意愿和主动性出来,咨询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当然,危机干预的时候除外,危机干预的时候咨询师可以主动上门,并且不严格限定时间与频率,直至危机解除!

02

熟人回避原则

正式的心理咨询是不能给熟人做的!

      其一是,熟人的话咨询师难免会有情感的卷入,很难做到客观中立,也很难按照正规的咨询程序逐步进行,效果的话自然会大打折扣。

      其二是,来访者也会有各种顾虑,并且容易对咨询师产生情绪,最后可能不但咨询效果不理想,本来还可以的熟人关系或许也难以继续维持。

      当然了,也不是说熟人我们就帮不上任何的忙,我们也不是说一定要一口回绝熟人的求助,毕竟咱们是一个人情社会。

      熟人知道我们在学或者做心理咨询的,我们直接回绝的话,可能会让对方感觉到不讲情义,指望不上,进而影响到本来的关系,那么怎么办呢?

     比如,如果熟人希望我们和他的孩子聊一聊,我的观点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可以和该家长简单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然后给家长说,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可以简单聊一次看看情况(其实大多数孩子是不愿意和爸妈的熟人聊的),但是不是正式咨询,因为按照咨询的行规,正式咨询必须要找不认识的人,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敞开心扉对孩子的帮助才会更大。然后转介!

03

匹配原则

        心理咨询是一个双向选择的事情,并非说来访者想做咨询我们就一定要接,我们要考虑是否属于咨询的范畴,同时也需要考虑是否属于我们的范畴。

        作为专业工作者,我们必须要非常熟悉症状学知识,需要系统的学习精神病学或者变态心理学内容,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到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去实习一段时间。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清楚哪些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哪些可以做辅助,哪些可能连辅助也做不了。

        即使来访者的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但是也未必就属于我们的范畴,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非常清楚自己的卡点在哪,自己擅长的领域是什么。不属于咨询的范畴,或者不属于自己范畴的,本着负责任的原则,务必给予转介。

04

咨询地点限定原则

       来访者希望去他的家里边做咨询行不行?咨询师没有合适的咨询场所在自己家里做咨询行不行?如果来访者说孩子不愿意做咨询,能不能以朋友的身份一起吃个饭聊一聊?和来访者在公园里边散步边做咨询行不行?在咖啡馆做咨询行不行?

如果是做咨询面谈的话,以上的情况都是 NO !

      面谈必须要在咨询室里边进行,咨询需要安全的稳定的环境,如果咨询不是在专业的咨询室内进行可能会对咨询带来各种隐患,咨询也不会持久,很难达到更深层次的探索,并且容易导致双重关系,对咨询非常不利。

05

收费原则

     有的来访者感觉我和你聊聊天,你还要收费?又没有费你啥事!有的咨询师感觉收费是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万一收了费没有效果怎么办?

      正式的心理咨询是必须要收费的,当然学校的心理咨询除外,学校的心理咨询一般被称为心理辅导,学校的咨询不但不能收费,有的时候咨询师还需要主动出击。

      收费是对咨访双方的保护,同时也是咨询效果的保障,只有收了费的咨询,双方才会更在乎,更珍惜,咨询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没有收费的话来访者是很难将咨询深入进行下去的!

      如果一个咨询师做咨询连费用都不敢收,说明这个咨询师可能对自己的专业还相当的不自信。

      作为咨询师收费要在相对合理的范畴,按目前的咨询行情:咨询一次按50分钟到一个小时算的话,咨询费用为数百到一两千元不等,当然能上千的最起码也属于省内的乃至国内的非常顶尖的咨询师。

      当然,收费高的也未必就是优秀咨询师,收费低的也未必就真的没水平,选咨询师有时候也需要凭感觉,碰运气。

06

知情同意原则

       来访者是有知情权的,同时也为了避免纠纷,心理咨询师需要提前告知来访者一系列内容。

       比如心理咨询是要收费的,费用怎么交,心理咨询是需要提前至少一天以上预约的,心理咨询是有特定的范畴的,心理咨询师是不给建议的,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两次心理咨询中间是不联系的等。同时如果来访者希望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咨询师也是义务告知的。

07

时间限定原则

        心理咨询一般情况下一周一次(经典精神分析取向除外),通常一次50分钟到一个小时,有的会严格卡在50分钟,有的可能会略微多一些,但是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首次咨询可以略微延长(尤其是家庭治疗取向),有的是一个半小时,有的是两个小时,当然首次也可以按50分钟到一个小时。

        咨询原则上不要超时,一般谈到40来分钟或者45分钟的时候,咨询师就需要注意收尾,不要再拓展新的话题,不然的话到点会收不了尾。咨询最好是一周一次固定一段时间,因为只有持续才会有相对良好的效果。如果咨询师在咨询的时候总是会延长时间,那么需要去做一下觉察或者督导看一看是什么让自己总会延时?

      来访者可以迟到,不过迟到是不给予延时的,但是咨询师绝对不要迟到!来访者如果有事来不了按行规可以提前一天(有的是提前24小时)请假,咨询可以顺延,如果当天来不了的话原则上费用是要扣掉的!

      如果咨询师有事做不了约定的咨询的话按照行规也需要提前至少一天以上请假,如果当天临时做不了许多咨询师的做法是不但回头要把这次咨询给来访者补上,并且需要额外再补一次咨询给来访者。

08

中立原则

         心理咨询师在做咨询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点,就是务必要保持中立的原则,也就是非评判的态度。

       当然中立不是说我们不能有自己的价值观,而是我们的价值观念,我们的想法不要影响到这个咨询。

        如果咨询不中立,咨询师自己的东西就容易出来,这会干扰到来访者。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而非当头棒喝的指导!咨询师要想做到中立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咨询师自身可能本身就有很多的卡点待完善,那些卡点往往就像钩子一样,会被来访者的事情或者情绪给勾住,进而导致不中立。

        一旦咨询师不中立,这个咨询基本上也就要脱落了,因为来访者会感觉到不被理解,会感觉到压力,会感觉到不舒服,甚至会产生愤怒的情绪。

09

保密原则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安全与放松是敞开心扉的前提,要想让当事人感觉到安全与放松,咨询师需要做到中立,不评价,接纳,保密等,其中保密又是重中之重,咨询师不但要在保密的范畴之内真正的保密,而且要让来访者足够的相信咨询师是会给予保密的。

       保密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底线,作为一个有职业操守的心理咨询师,绝对不要泄露来访者的隐私,绝对不要在未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把谈话内容写到分享里,也不要把来访者的聊天记录截图发到朋友圈,未经允许禁止录音,录像,也不要在咨询中做详细的记录!

        保密的范围包括:来访者所讲述的内容,来访者的隐私,来访者的心理测评的结果,咨询的具体情况,咨询记录等。

       当然并非说所有的部分都一定要保密,保密也是有例外的,以下三种情况为保密例外:

       第一是来访者愿意透露的,当然即使愿意透露,我们也需要隐去其所有的关键信息,避免给来访者带来可能的伤害;

       第二是牵涉到司法相关的,我们肯定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第三是来访者有可能伤人伤己的,发现这样的情况需要考虑突破保密限制,及时的告知其监护人或家人,在原有咨询协议的基础上还需要另外签订风险告知书。

10

尊重原则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尊重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要更多的确认当事人的知觉,他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怎么理解的?怎么认为的?怎么评价的?他的希望是什么?在乎的是什么?看重的是什么?他希望先聊哪个话题?他认为对他来说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当咨询师和来访者就主题和目标不一致的时候,一定要以来访者的为主。当来访者一遍遍的说,但是却迟迟没有去行动的时候,咨询师要充分尊重来访者的步伐。

        当来访者想哭的时候可以哭,来访者想笑的时候可以笑,来访者想说就说,来访者不想说也可以不说,来访者想聊哪个话题就聊哪个话题,来访者不想继续做咨询了那就可以先不做,要给予尊重。

11

非指导原则

         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咨询原则上不给予直接具体的建议,其一是我们的建议未必就适合来访者,其二是违背了助人自助的精神,不利于来访者的成长。

         哪怕我们再有答案,哪怕我们以为看的再清楚再明白,也不要着急的去表达出来,或者说压根就不要去表达。

      成长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咨询师在更多的时候起到的就是一个陪伴其成长的作用,让当事人在他自己的事情里边逐步的获得成长,获得解决之道,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12

目标限定原则

         心理咨询的目标应限定在心理学的范畴里,心理咨询的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主要是改变认知,改善情绪,调整行为。

        远期目标主要包括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是不能直接帮助其解决具体的问题的,比如说来访者说自己找不到女朋友,咨询师不能帮他介绍一个;来访者说自己缺钱,咨询师也不能借钱给他。但是咨询师可以通过和来访者进行探讨,通过改变其认知,调整其情绪,以及找到可行的方案的方式去帮助他解决具体的问题。

13

协助原则

       心理咨询是以来访者为主的,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协助的作用,咨询师绝对不要把来访者的事情背负到自己身上,要更多的觉察自己是否有救世主情节,自己是否有更多的卷入。

      来访者不着急,我们不要替他着急,来访者感觉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不要替他认为有很大的问题,来访者感觉聊哪一块是更为重要的那就聊哪一块。

       助人自助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要时刻在自己心里铭记!

14

感情限定原则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是不能有双重关系的,也就是说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不能来访者建立咨询以外的其他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不能接受来访者吃饭聚会等的邀请,也不能接受贵重的礼物,不能与来访者成为现实中的朋友,更不能与来访者发展为恋人关系(除非咨询已经结束三年以上),绝对禁止与来访者发生性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慎独的职业,心理咨询师要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因为来访者未必清楚咨询的规则,心理咨询师要清楚,不但要清楚,而且要恪守。

15

中间不联系原则

         心理咨询只发生在心理咨询室内,并且只发生在咨询的时间,心理咨询以外的时间原则上咨访是没有联系的,除非有危及生命的情况。中间不联系原则要事先给来访者说清楚,避免来访者感觉咨询师的态度不好进而对咨询师有情绪,这也是对来访者负责任的表现。

          如果来访者有了痛苦或者有了困惑就与咨询师联系,那么将很难达到自我思考和探索,也就很难真正的成长!就像一个人的身体有一点疼痛就吃止疼药,虽然暂时可能会缓解疼痛,但是长久来说是不利于身体的康复的。

16

负责原则

         庸医杀人不用刀!

         无论学习了多少的心理学学派和技术,无论心理咨询的经验多么丰富,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心永远是第一位的!心理咨询师要在恪守职业伦理的前提下,对来访者有足够的责任心。

         作为心理咨询师,同时也要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足够的有责任心,要持续的学习,同时也要有一定量的咨询体验完善自己的卡点,扩大自己的容器,还要注意不定期的接受督导,有困惑但是又不进行督导的咨询都是在耍流氓!

对于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学习与具备哪些专业知识,我这边之前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阅读的话请直接点开后边的蓝字 《新手心理咨询师专业成长指南》 !

        2021年7月19日刘友龙写于郑州

想问心理咨询师们一个个人问题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重要,恐怕是每一位心理咨询师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在这里简单的从认知的角度来讲,压力并不来自于负面情感或者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事件的认识。

打个比方,早晨起来你没听见闹钟,看来要迟到,然后吃饭时牛奶碰洒了,出门骑自行车又和人撞了...你的情绪变得很坏。你可能会想,“这几天真倒霉,干什么都不顺”。这就是负面情感了,但情绪的变坏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闹钟、牛奶、撞车吗?是,也不是。如果你把这些小事看做坏事,那它们就是坏事,就会影响你的情绪;如果你把它们堪称一次平常的小事情,甚至看作笑话,付之一笑,自嘲自乐“闹钟也闹意见了”...那你的情绪并不会太糟。对求助者的情感,你如果过于卷入,那就会影响自己;如果你能保持中立,用咨询师的要求来看待它们,那就影响甚微。

其实我的意思就是说,咨询师因为已经经过了专业的学习,也经过了自己的反思反省,和普通人比较起来,在调适自己情绪,乐观看待生活波折等方面有了更高的适应能力。他们会改变自己对“坏”事件的看法,会在心情变坏以前就及时调整自己的不健康的认知观念,从而改变自己的心情。

就像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任何付出或者收获都有其代价”。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成长,接触负面的情感并不可怕,咨询师要达到“共情”来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共情是说“体验求助者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就是自己的内心体验”,必须“能进能出”,既能站在求助者的立场来体验,又能站在一个中立、超脱的立场角度来看待,这才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质。

心理咨询师眼中的爱情

心理师谈“情”说“爱”

爱情,是人间最复杂,最高级,最神圣,最美好的情感现象。

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我试着从心理学角度,说说爱情。

一,爱情的概念: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为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二,爱情的特点:

     1.相异性。

按照自然界同性相排斥异性相吸引的法则,这里所说的爱情是指异性间产生的吸引,同性恋不是其列,虽然不必歧视同性恋者,但从爱情意义上讲,同性相恋,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具备一般普遍性。更没有对大众的指导意义。所以说,爱情中的主体应该是相异的的男女,当然也不包括不男不女的两性人。因为从易经角度,它不符合阴阳相生相伴的规律。而且从吸引的相互性来说,一定还要符合等级匹配原则。比如,极阳之男匹配极阴之女,中性男女相匹配,两者都较弱者也可相融。狭义的爱情,理想化的爱情,在生活中还会符合对待原则,如极品男人聚极品女人,普通女人嫁给普通男人,次等男人要么娶最差的女人要么就得打光棍了。当然,理想化的爱情,在生活中并不多见,最常见的却是:好汉无好妻,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这些现象并不是爱情的常态,而是变异形式。

     2.成熟性。

从爱情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爱情的主体是生理和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这就说明不是什么人都会产生爱情的,哺乳中的婴儿看见穿着祼露的美女会两眼注视,身体前倾,但那是出于饥饿,不是爱情。同样,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的情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的程度,当代社会中的娃娃夫妻中,也很少有真正的爱情,因为他们虽然有了生育功能,但心理还不成熟。初恋时,我们不懂得爱情。这句经典的台词,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初恋只是一种或甜蜜或青涩的回忆而已,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在心理还不够成熟的时候,产生的所谓爱情,最多只是一种爱情萌芽,是一种青春的躁动,是一性本能的低级需求表现。至于爱情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要因人而异了,早熟者可在少年时萌动,晚育者进入青年仍不思春心,更有甚者,一辈子都与爱情无缘的,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毕竟,爱情不是必需品,对于更多的人来说,爱情是奢侈品,是人生最美丽的瞬间和永恒。

     3.高级性。

爱情的高级性,是相对的。不能理解为只有高级的人才会有爱情,它是相对于低级情绪来说的。爱情是神圣和美丽的,它容不得亵渎,不是每一种男女之间的感情都可以称得上为爱情。它必须是最高级的情感活动,原始部落里的男女,生活中贫民窟的男女,不知道有情人节不会向心爱的人送花,但不等于他们没有爱情的体验。而在豪华高雅之室内进行的所在权色钱色交易,无论形式上多么高贵,也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爱情。高级性还体现在境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理解爱情的境界的,既然是高级的,也就是崇高的,神圣的,不可以随意亵渎的,对所爱的对象,从内心上是尊重的,不能当成仅仅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需要的玩物,必须设法让对方也感到尊重感和满足感。

     4.生理性。

这和相异性是一致的,所谓生理性,是指异性间强烈的相互吸引,表现在身体上的亲密要求,其中性爱因素是不可或缺的,真正的爱情绝不会拒绝性爱,那种纯精神意义上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都是不可取的。当然性爱不是爱情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性爱的基础的爱情是虚伪的,只有性爱的爱情是庸俗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爱情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开放,爱情也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出来。两个精神相恋的人的性爱是神圣的,那是激情的自然绽放,一切都水到渠成,浑然天成。而当爱情没有性的激情时,爱情就会枯萎了,离死亡的时期也不远了。

     5.利他性。

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在事情”这个指标来衡量。这就是爱情的利他性。所谓快乐着你的快乐,痛苦着你的痛苦,就是从对方心理需求作为出发点,爱他,就是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帮助他实现价值。极端的自私和贪婪的人都不会得到爱情,因为他们做任何事都是从自身作为出发点和标尺的。符合自己要求的就去爱,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就不爱。这样的感情也不是真正的爱情。

三,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很多人认为爱情与喜欢是分不清的,把爱情当成喜欢的一种特殊形式,还有人认为,喜欢是爱情的前提,爱情是喜欢的最高层次,喜欢就是淡淡的爱,爱就是深深地喜欢等。但社会心理学家鲁宾经地系统的研究发现,爱情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生活中我喜欢他,但不爱他的现象经常发生。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有三个方面:

1.依恋。

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特异性去寻求对方来伴同和宽慰,而喜欢的对象不会有同样的作用。这就是近在咫尺的两个人也会对对方说:我想你。远在天涯时也会希望对方能立刻出现在自己的身旁。每时每刻都会想着对方在做什么,打不完的电话,发不完的信息,有说不完的话,总感到在一起时时间过的太快。而仅仅是喜欢的人,只是在一起时有些兴奋,不在一起时,这种感觉也就消失了。

2.亲密。

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身体接触地需求,不在一起时,渴望在一起,在一起时除了会说些甜蜜的话语外,还会自然而然地对视,拉手,拥抱和亲吻,开始是男方会主动,但之后,女方在身体接触方面的要求会持久些,女人更需要心爱之人的拥抱和亲吻,那是她千年的等候与期盼。如果爱她,就大大方方地去拥抱她吧,那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3.利他。

恋爱中的人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就连最自我中心,最自私自利的人,在热恋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和无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恋爱中的女人都是弱智,恋爱者中的男人都是瞎子,一旦结婚后,对方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就格外显露出来了。如果双方感情基础比较坚实,他们彼此就能够接受双方的缺点和不足,爱屋及乌,爱一个人,就要连同她身上的不足也要一起爱,不能只爱她可爱的一面。

四,爱情的发展阶段

社会交换论视求爱者为理性主义者,人们总是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和幸福的人做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利益和价值两者都既有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1.取样与评估。

男女 双方在某一群体中选择愿意交往的对象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交往的收益与成本及其相抵消后的盈余。如果收益及盈余超过自己的期待值,则对主成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2.互惠。

在些阶段,双方尽可能交换收益,既为对方提供收益,也从对方获益,同时力求降低成本。如一起聊天,互赠礼品,共同讨论有兴趣的话题等,但避免进入对方的私密性领域。在交换中,双方互惠,两个人亲密感随之增强。

3.承诺。

双方认为得到的收益大于从其他异性那里得到 的,因此停止与其他异性的交往,双方关系相对固定,开始一对一的频繁交往。

4.制度化。

随着亲密感的不断加强,双方都觉得离不开对方,又担心对方离开自己,希望能通过契约形式将双方关系制度化,如订婚,办理结婚手续等,契约使双方的关系具有排他性,彼此忠诚。

以上这种专业术语式的表达,确实让人觉得生硬。不妨用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来说明这个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五,爱情的三角理论

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激情、和承诺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三个因素点和三条边的三角形内共有七种类型的爱情。分别是:

  1.喜欢爱(只有亲密)

  2.浪漫爱(亲密+激情)

  3迷恋爱(只有激情)

  4.愚蠢爱(激情+承诺)

  5.空洞爱(只有承诺)

  6.伙伴爱(亲密+承诺)

  7.完美爱情(亲密+激情+承诺)

六,爱情的变异形式

1.浪漫式

2.朋友式

3.游戏式

4.占有式

5.实用式

6.利他式

心理学的反移情是什么?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移情”与“反移情”的反应。“移情”指来访者把咨询师当成了过去经验中的某个人,比如,潜意识的将咨询师认同为自己的“父亲”或“母亲”。而“反移情”则是咨询师将来访者潜意识的当作了生命中的某个人。

“移情”和“反移情”多是潜意识过程,因此,自己往往无法体察,但可以通过过度关心、厌恶、依恋等行为表现出来。

我注意到,你在描述自己的困惑时,用了这样描述:在工作之外对你的来访者“挂念”,挂念这个词显然表明,你发生了“反移情”反应。

一般认为,“反移情”会阻碍你的咨询的中立性,会对咨询造成不良的影响。但这只是一般的认识。其实,和“移情”一样,“反移情”不可避免,咨询师也是感情的动物,而且,咨询师也有很多未能很好成长起来的心理情结。所以,只要你具备对“反移情”的体察(比如,你对这种“挂念”的体察,而且你主动寻求解释和帮助,就是很好的做法),有时候,“反移情”会帮助咨询师更好的理解来访者。它会变成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

心理咨询师情感卷入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心理咨询师可以咨询情感问题吗、心理咨询师情感卷入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4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