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专家正文

「情感导师丁磊」情感专家涂磊博客

admin 情感专家 2022-10-01 09:49:17 310 0 情感导师丁磊

今天给各位分享情感导师丁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情感专家涂磊博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电子科技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电子科大作为一个传统的工科学校,拥有众多的知名校友。我选择几个知名度较高的给题主介绍。

网易总裁丁三石

丁磊爸爸1993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创立网易,15年时,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十,《阴阳师》《第五人格》……网易爸爸的游戏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他的总裁丁磊竟然是我校本科生!据说他当年差点因为挂科没有毕业,因此对我校总是怀有一种不明的怨念。

90后教授刘明侦

刘明侦教授是我校材能学院的副院长,也是一名90后的美女教授,她不仅在科研方面有很高的建树,而且还热心公益,曾经是一名英国埃塞克斯妇女儿童救援中心的志愿工作者,现在还是四川省妇联的兼职副主席。

王东升

王东升,京东方董事长,为我校95年硕士毕业生,我校的毕业生涉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方方面面哦。

其实我校还有很多很多知名校友

比如马吟吟学姐,前段时间的电影《无名之辈》就是她主演的,她也有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经历,再比如李雨奚学姐,获得过韩国MAMA Mnet亚洲音乐大奖颁奖礼最佳新人奖。还有许多军方的大佬,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起家于八小时之外成功励志美文

8小时之外诞生的首富

大多数人恐怕没有想到,相当多的亿万富豪是起家于8小时之外的。

8小时之外淘金,一不小心就成为亿万富豪首推马化腾。

马化腾的身价现在大约是2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深圳大学学习的时候,马化腾的电脑技术水准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电脑病毒的克星,又能为学校电脑网络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马化腾毕业之后,进入深圳润迅公司工作。他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业余时间闲不住。他曾经自己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一个网站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这对马化腾后来走上之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业余时间,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而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的不错。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再加上业余时间炒股票挣来的70多万元,马的创业资金积累超过了100万元。而且,由于经常在网上使用国外的聊天软件聊天,马化腾动了要开发中国的聊天软件的念头。而这笔资金的积累,也让马化腾有了创立腾讯公司、像丁磊那样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富的念头。

1998年10月,马化腾辞职,接着,他创办了腾讯。在决定做聊天软件的时候,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马化腾没有想得更多,只是想着赶紧能挣钱,马化腾曾经想把他的项目卖给中华网,后者说要到3万用户才买。现在,他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现在,他经常这样告诫同行:“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

身价高达102亿美元的丁磊,曾经连续3年成为中国的首富。相当多的人恐怕想不到,丁磊的第一桶金,大约50万元人民币,大部分是8小时之外写辛苦写软件挣下来的。拿着这些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丁磊在一间只有7平方米的房间,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

充分利用8小时之外,还会让你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手下的干将之一,弘毅投资公司总裁赵令欢,也是在“8小时之外”与柳传结上缘分的。

赵令欢,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年赴美留学。曾任美国Infolio,Inc.,VademLtd.董事长兼CEO,U.S.RoboticsInc.副总裁兼总经理。他在马雪征的引荐下,于2001年下半年,来到联想集团的老办公楼,在那里,他和柳传志第一次握手,并兼职成为联想的“战略顾问”。此后,几乎每个月,赵令欢都飞临北京,约会杨元庆、马雪征,并在北京待上一周为联想集团的国际化“出谋划策”。

现任百度公司副总裁的梁冬,目前拥有百度12万股期权,价值约1000万美元,他的这笔“横财”绝对是“8小时之外”掘来的。梁冬原来是凤凰卫视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后来因为偶然的一次机遇,与百度高层相识,并成为百度的顾问。在与凤凰卫视的劳动合同到期之后,梁冬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百度的`副总裁,并获得了公司0.4%的股权,在百度上市之后,梁冬很快暴富。

李政道们真正吃饭的地方

李政道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他的兼职,而不是他从事的科研工作。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科学家都是非常本份、老实,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但是,在革命不忘致富的今天,这个传统观念可要变一变了。

着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两张名片,一张是“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会长”的头衔,另一张是“利曼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员。李政道博士在递给人们第二张名片时往往说:“这是我真正吃饭的地方。”著名的美国硅谷,也正是因为有了兼职制度,才得以成为全球科技的圣地。

目前,在中国,利用业余时间开公司,正在成为大学教授的一种选择。李卫武,华中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虽然是一位普通的硕士导师,却是学生眼中出名的“财富教授”,不仅课讲得特别好,而且拥有中国最大的民营公司湖北畅响生物技术公司。目前李卫武的身价已经高达4000万元。

这位出身贫穷的大学教授经历了青年时“结核病”的磨难和那个特殊年代带给他的厄运,同时也把他造就为一个具有超前“赚钱”眼光的经济学者。

李卫武发现,在他周围有一批专家和教授,他们有强大的研究能力,有发明成果,却搁在实验室不能产业化,相反在美国,大学教授都以开办公司为荣。于是,他在教学之余,琢磨起开公司的事情。在他的牵头下,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与xx地区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博士共同创办的畅响公司,以强大的科技能力和运营能力浮出海面。他们研制开发的畅响EM生物系列产品,将中国生物技术开发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说这是一种可让稻田只长稻子不长草,可让堆积如山的牛粪不见苍蝇飞舞,闻不到一点臭气的产品。该产品在短暂的时间内畅销国内11个省市的1000块区域,每年营业额高达数亿元。

李卫武掘金的过程,并不顺利。除了曾经出现过的资金周转上的困难,最大的打击来自于他的家庭,一惯支持他的夫人改变了态度,担心他因办公司影响教学、累坏了身体,破坏其在学校的形象和名声,将来的退休金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但是,李卫武情愿冒这个风险。他担任武大副校长、xx华软集团董事长的弟弟帮助他解决了大部分资金问题。目前,李卫武个人占有公司20%的股份。“按10元一股市值计算,上市后我有4000万元资产。”李卫武笑道。

“钱是一个数字,重要的是人的观念转变。”回忆过去的创业经历,李卫武最大的感慨是,“在经营中学到的东西超乎想象,要否定自己许多过时的东西。许多人害怕风险,担心失败,不敢走出固有的生活模式,也就不会收获。”

李卫武大胆的8小时外掘金,不仅使他拥有了一家成功的公司,他的成功经历更被学校和同事所肯定。而他的经济学课程更受学生欢迎了。

业余写作成印钞机

国内文坛“四大金刚”,即国内四个版税收入最高的人、叶永烈、二月河和海岩中,恐怕只有海岩才会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而不是作家。”目前,海岩的正式的身份是:北京昆仑饭店总经理、董事长,锦江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海岩用1/10的时间挣到了9/10的钱。在当今文坛中,海岩的版税达到12%,可以算是最高的。有媒体披露,海岩早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千万富翁作家。海岩的口头禅:“我写东西肯定要赚钱,如果不给稿费,肯定就不写了。”

海岩是8小时外写作。“我是比较勤奋的作家。很多人问我,怎么去安排时间。一天24小时,没有什么可安排的,也没有什么可挤的,就这么多。我一直在说,我写作时间是晚上10点以后和早上8点以前,这段时间是我自己的休息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

也许海岩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但他肯定是中国最辛苦的作家。目前海岩已经差不多连续写作10年,中间没有间断过,每年出版的字数在80万字以上。海岩如此高产的一个秘诀是追求“速朽”。“只要把道理说清了,我就不再逐字逐句打磨它。”

如此多的“产量”,并且又深受市场欢迎,但是海岩一直不愿把自己归结到文化人这个圈里来。他认为自己是旅游行业的一个企业工作者。“我在旅游行业有比较高的头衔和地位的,只不过是大众不了解。大众误以为我是一个作家。”

除了海岩这种身家千万的业余作家之外,还有许多普通的业余撰稿人,靠8小时外,“写字”赚钱。王刚是北京稿件见报较多的业余撰稿人,他从海岩身上受到了很大启发。

有一句话他经常挂在口头上,“放假的日子我最忙。”放假期间,他除了偶而打打羽毛球、下一两局象棋放松外,就是满大街跑新闻、在家伏案写文章。近三年来,他的业余时间几乎没有浪费过,一部电视剧他也没有看过。写稿、改稿,直到深夜才结束都是常有的事。他的正式工作虽然换了几个,但是业余的“写作职业”还没有间断。

王刚经常与报社有联系,还时而接到报社的任务:报社接到社会报料后出于各种原因请就近的通讯员们帮忙调查事实经过,求证事件真相,王刚就成了报社的“编外记者”。虽然报社曾经邀请过王刚“转正”,成为报社的记者,但是王刚还是更喜欢这种两栖生活,因为他目前的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是非常稳定。而成为全职记者,他感觉还不成熟,因为记者有时候很辛苦,而且现在工作也不是很稳定。

对于王刚先生而言,写稿的最大收获就是使人生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总会有甜蜜的收获。他的稿费收入远比工资要高,为了不因为稿费的事而招致同事们的“另眼相看”,他只好将通讯地址分别留在3个地方,还用上妻子和母亲的名字。除收获数量不菲的稿费外,还获得了不少荣誉,甚至超过了本职工作的获得的成就感,工作之外他们的交往圈子扩大了,见识增加了,对社会多了一层理解。

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

丁磊、马化腾,他们在成功之前的业余工作中,不仅仅非常幸运的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从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为自己寻找到了未来事业大发展的机会。这是他们日后成功的关键。而且他们从事的行业都是属于IT,而IT正是目前兼职最热的行业之一。这是因为最近人们对IT的热情依然不减,近几年IT业的蓬勃发展,无数创业英雄的巨大成功,令许多人定下了向IT业谋求发展的方向,不是专业出身的人士在如此环境中,多多少少也会接触到许多IT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对他们如今喜欢和想选择IT作为兼职密不可分。小到PC机发烧友、网页制作设计,大到程序编程,“掩盖身份”的IT狂热分子正蓄势待发。马化腾、丁磊的8小时之外的经历告诉我们,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未来的成功很重要,但是,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一桶金的获取更加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能够抓住。

而教授开公司,在知识经济时代,也会越来越普遍。李卫武的成功在于他抓住了21世纪另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生物产业所带来的机会。身处高校环境的他,非常清楚他缺的不是研究人才,而是如何组织这些人才,将这些人才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发挥经济效益。他的这一做法,在于洞悉中国教育资源的潜在力量,比别人领先一步对中国教育“沉淀积压”的资源进行了挖掘。另外,这类人的工作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灵活,有较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兼职。伴随着中国教育、科技体制的优化和完善,相信教授公司或者“兼职教授”会越来越多。

海岩的成功在于他的勤奋。他的成功再一次验证了那句古老的格言:道酬于勤。每年80万字的文字,大部分是在晚上10点以后,早晨8点之前完成,肯定不是一般人所能的。如果你也有海岩这样旺盛的精力、持久的毅力、甘于吃苦的精神,那就兼职吧,你将会像海岩那样成功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二是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赚钱。

8小时外掘金,靠如下四点无可比拟的优势,帮助那些苦苦求索的人实现他们的最高境界:一、增加经济收入;二、更充分地发挥个人的能力;三、拓展人生经历,满足个人喜好;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如何成功

8小时外掘金,固然可能创造点奇迹。但不能胡来。以下建议对你有很好的帮助。

1、要量力而行。著名的思科公司的创始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妇。虽然学校允许他们兼职工作,而且在公司创立的初期,他们的兼职对公司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他们明白自己的真正所长是什么,在公司很早的时候,就专门聘请了职业的管理阶层。甚至后来,他们又把自己在公司的股权出售,彻底退出,专心致志研究新的技术。说不定他们正在研究的新技术会哺育出另一个“思科”。

2、兼职工作不要唯利是图,应该尽职尽责。去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辞去新疆屯河独立董事一事,再次引起经济学界的轩然大波。“已经做了差不多3年独立董事,为什么在公司要倒台的时候才选择离去?”据相关媒体披露,目前北京许多知名的经济学家,业余收入高达100万元,二流的经济学家也有几十万的收入。但是他们如此高的收入,备受争议。因为相当多的经济学家已经丧失了学术上的独立性,“独立董事”并非独立,成了企业的代言人。与此同时,经济学家的社会形象未免被蒙上了阴霾。

3、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或公司之外做私活,不要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绩效,更不要把私活带到公司来做。一旦被发现,有时候后果很严重。譬如联想集团就有“天条”规定:凡联想人一律不得从事第二职业,否则一经发现开除不赦。

4、从事兼职工作不能侵犯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与本单位有竞业限制约定的员工,不能在同行业从事兼职工作,而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在与本单位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内从事兼职工作。否则,就要向本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5、注意保护自己的兼职劳动成果。因为是兼职,并不能与兼职单位形成劳动关系。这样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可能受不到法律的充分保护。某设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在一家私营企业兼职从事新产品的设计工作。工作之初,私营企业老板为了支付一些报酬,就口头承诺:“等您的产品设计成功申请专利时,我把专利权分给您一半。”该设计人员信以为真,只领取了很低的一点报酬就为老板设计产品。没想到,产品设计成功后,老板却以企业的名义独揽了专利权。该设计人员要求专利权应该按约定由自己和业务共有时,却拿不出任何书面证据来,吃了哑巴亏。

不看对手做什么,只看用户要什么

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不看对手做什么,只看用户要什么

字数4976 阅读9 评论0 喜欢0

2016年4月,网易官方宣布:网易云音乐由网易杭州研究院下属的音乐产品中心(二级部门),升级为网易音乐事业部(一级部门)。随着部门升级,网易云音乐高级产品总监朱一闻也随之升任一级部门负责人——网易云音乐CEO。

这与他在2012年7月被丁磊点名参与创办网易云音乐已经相距4年之久了。

彼时朱一闻负责的社区产品“梦幻人生”刚刚被叫停,丁磊在和网易杭研院所有高管聊过一遍之后选中了他和他的团队。丁磊做这个选择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是一支在社交方向上耕耘过两年的团队,对社交产品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刚刚经过一次失败,他们亟需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而这正是丁磊想要的。

而时光证明了丁磊的眼光,网易云音乐在朱一闻的带领下正在成为国内用户增速最快的音乐平台。

2015年7月份,网易云音乐刚刚宣布用户数过亿,而仅隔一年,2016年7月,他们再度宣布用户数突破2亿,要知道,国内下载量最高的酷狗音乐手机版本从推出到用户突破7500万经历了6年时间,天天动听手机用户突破7000万用时4年……一年增长1亿用户,网易云音乐在业内坐稳了用户增速第一的宝座。

近日,倪叔有幸采访了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听这位36岁的年轻舵手计划要将网易云音乐这艘大船驶向何方

(网易云音乐CEO 朱一闻)

直到今天,朱一闻仍然记得2013年1月的那个凌晨,那一夜他带领团队发布了:网易云音乐1.0版本,所有人都在刷微博看外界的评价,值得高兴的是:微博上所有人都在说云音乐特别好,这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颠覆性的产品……那一夜很多人刷了一个通宵的微博;

“我们这一次有戏”,到这一刻,作为网易云音乐产品负责人的朱一闻心头大石终于落了地。

(2014年5月,朱一闻在网易云音乐一周年庆上分享,网易云音乐的好口碑)

站在2012年的历史背景下来看,要在2年内将一个音乐App做到过亿用户,这是绝对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当时所有人都还停留在PC时代,音乐市场一片红海,模式雷同,巨头林立;移动互联网还只是一个偶尔出现在媒体上的新兴概念,iPhone4刚刚发布,还没用上智能手机的用户们依然习惯使用PC来听歌,根本没有使用移动流量or手机来播放音乐的意识与习惯,市场上的所有音乐APP体验也都非常可怕……外部市场基本不具备一切应该具备的条件,唯一拥有的就是:对移动互联网+全民社交化两大互联网趋势的笃信;

那一年,是网易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关键一年,为了推动转型,丁磊一口气从市场上搞来了数百台联通合约机,分发给网易所有高管人手一部,并定期召开交流会,让高管之间分享交流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想法与见闻……这种强大的转型推动,决定了云音乐从出身那天开始就是移动化定位的;

转型是艰难的,产品的从0到1也是,如果照搬PC时代的曲库思路,网易云音乐必死无疑,但要转向移动,社交是一个方向,但对于音乐社交显然是个弱需求,核心需求还得回到音乐上,但要脱离传统思路找到一个新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点,是困难的,朱一闻团队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构思产品原型,项目7月份立项,但整个产品方案的成型是在数月之后;

正是这几个月思考时间,让网易云音乐对传统的“曲库模式“的缺陷与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而一开始就踏上了和其他音乐平台截然不同的道路,并深刻的影响的今天的产业格局;

在进行深入了解之前,对倪叔来说:网易云音乐只是众多音乐App中排名比较靠前的一个,而当倪叔了解完整,才明白:相比于传统的音乐App,网易云音乐是另一种不同的物种;

2012年,在筹备网易云音乐的时候,朱一闻面试了一个酷我的产品经理,而被对方告知:酷我用户的80%都是使用本地音乐,这个数据将朱一闻吓了一跳,这意味着你有多少版权,联合多少歌星都没有用,因为对方很可能就是一次下好一百首歌,然后一辈子就听这一百首歌,每次打开听完本地音乐就关掉了……

通过这次招聘,朱一闻明白了做曲库,做工具是没有出路的;

曲库模式下,音乐站为用户提供的核心是:音乐的下载及试听服务,单薄的产品模式之下,催生了大量将音乐下载到本地,需要时才播放的用户习惯,而这样的用户习惯是没有活跃及访问深度可言的,App更多是作为一个提供下载的本地播放器而存在的,这样的模式背后的商业价值可想而知;

唯有活跃的用户才具有价值,因而网易云音乐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定位就不是工具产品。定位上的不同,所有的决策都是不同的。

(2016年5月,朱一闻在知乎盐Club分享网易云音乐的音乐社区探索经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网易云音乐产品的核心架构是歌单,而不是歌曲,歌单就是我创造的歌曲列表,它可以被其他人收藏、评论和分享。简单来说,如果有个跟我口味类似的朋友,我完全不需要自己做歌单,收藏好友的歌单听可以了,而且好友更新了歌单,我还会同步更新,这个架构天然就是基于社交的。

网易云音乐1.0的Solgan叫做:发现好音乐,在朱一闻看来就是要把网易云音乐打造成:全网发现一首陌生的好音乐成本最低+社区氛围最浓的地方;

发现一首自己没有听过的好音乐,就是很多用户使用网易云音乐的开始,在这里:不管是别人帮你制作好的歌单,还是DJ给你推荐一些歌曲,还是动态里面别人推荐你好的音乐,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你发现一首好歌的成本。

然后网易云音乐会把评论放在最显眼的入口上,你在听这首歌的时候就看一下评论。听到这个歌曲背后的故事,因为你不熟悉这首歌,所以你要发现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这个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闭环。我从一个不熟悉的歌,我要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去找它的评论,看评论里面的故事。

当你看到评论里面的故事,这时候你会发现不是我一个人在听歌,这么多人陪着我听歌,因为评论里大都是一些情感共鸣,而这些情感共鸣就造就了:一个社区的人情味;

而这种:从歌单-评论-社区的整体架构带来的丰富产品体验,是远非一个播放器可以比拟的,当竞品还在持续70%以上的本地音乐使用率的时候,网易云音乐仅有1%的用户在每天使用本地音乐;

而如此傲人的成绩,证明了:网易云音乐其战略及理念上的正确性;

超越竞争思想,经由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空间的打法被称为蓝海战略,而在倪叔看来:网易云音乐从社交角度对在线音乐行业的解读与改造,就如同西南航空对航空业的了解与改造,虽然猛一看只是一些稍微不同的改变,一旦深究就会发现是处处不同,造就了价值链的重组

在传统的平台运作逻辑里,平台运营者的核心在于:不调整集货和集客的天平两端,是以招徕更多商家+不间断的做营销来与用户产生沟通的,但朱一闻并不这样想;

朱一闻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来公司之后,在看完了昨天的数据日报,就会打开微博搜索“网易云音乐”关键词,看微博上面用户的留言,一旦发现有任何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对方看是否能为对方解决;

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3年了,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他看来:直面用户的需求与问题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方式;

为了更好服务用户,他建立一个用户反馈后台,现在这个后台每天可以收到近10万条反馈,并对应有一个分工机制,将反馈分类,按照是属于产品建议还是技术bug等类别进行分流,交给相应的团队解决。但相比一般公司的服务流程,技术出身的朱一闻做的更为彻底:为加快效率,直接让技术人员去解决!

你会看到网易云音乐里有很多特殊账号:无所不能的Android开发组,云音乐iOS开发组,云音乐web开发组,等这些大号就是云音乐技术人员自己和用户沟通,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安卓端开发是最难的,各种试配,各种问题,经常崩溃,各种BUG,但云音乐的安卓端这样的问题会少很多,因为云音乐本着解决一个就少一个的思想,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所有的开发人员都去做这个事情,这样的话用户也觉得这个社区真的是有人情味的,很多人在帮自己解决问题。

而且这样做,技术人员会觉得真的是这个地方做得不够好,未来要做得更好一点,因为用户在跟我沟通。我帮他解决问题的时候,心情也觉得很好。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在2014年8月,小米的全盛时期,黎万强出了一本《参与感》,其中的一个观点是:所有员工都是客服,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客服这件事……而这个理念和朱一闻的工作理念是不谋而合的,网易云音乐从2013年上线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工作。

这样缓慢而细致的产品打磨工作,或许对于一些普通用户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感知,但对于音乐的重度爱好者,他们是非常能感知和关注这些变化的,而网易云音乐从最开始就把市场重心放到这群种子用户身上。

通过精耕细作,朱一闻顺利的留住“中国所有真正爱好音乐的资深用户群体”,他们比相比同类产品的用户,更年轻、有趣,互动意愿更强,对产品的参与度更高,也是更重度的音乐爱好者,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所以云音乐的用户能够帮助社区创造内容,这些UGC内容包括评论、歌单、主播电台、专栏、动态等等,这是完全区别于竞品的内容。

网易云音乐3.0版本,推出了一个大杀招:首页所有内容个性化,而这一步到现在所有的竞品都不敢跟进,因为这样的高度个性化推荐要基于海量的UGC内容,基于网易云音乐每天诞生的42万优质新歌单曲目的基础之上,而这些其他竟品是无力拥有的。

众所周知,所有的音乐平台都想要做社交,但只有网易云音乐做成了,究其根源:在于大家从根子上就不是一套体系;

当被问及用户已经2个亿了,下一步网易云音乐的下一个阶段有啥打算时?朱一闻给出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独立音乐人计划;

自QQ音乐和CMC合并以降,谈及整个在线音乐行业,就无可避免的进入:拼爹模式视角,大家更相信主宰行业的是:资本与版权的力量,因此一时间各公司均打出了打造音乐全产业链路的说法,唯有此大家才能站到相同的层面来进行比较,但显然朱一闻给出的并不是一个关于的竞争视角的答案;

但倪叔旋即明白了这种回答背后的深意:泡妞的核心在于妞喜欢什么?而非战胜情敌,业务策略的制定核心在于反映对市场的判断;

在朱一闻看来:下一阶段音乐市场的核心逻辑是去中心化

“近几年来大牌明星出现的是越来越少了。你现在听到的大牌音乐人还是几年前的陈奕迅、周杰伦,没有再新的出来了。新艺人冒出来的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也在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我个人觉得,跟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后用户的注意力分散是有关系的。因为之前我们只看电视,电视的频道有限而集中,我上一下春晚就火了。现在不是这样的,要做火一个人是很难的。现在音乐口味更加偏向于分众化和个性化,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音乐艺人,每个艺人都有一群自己的粉丝。在现在,一个艺人要能吸纳所有的粉丝,这个可能性很小啦,艺人粉丝都已经分群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音乐人这个市场,我们未来判断是有希望的,因为它是一个非常个性化与去中心化的市场。比如现在很火的电音,国内电音氛围最活跃的就是网易云音乐。包括今年风暴音乐节,听说在上海办得特别好,行业都觉得电音的春天要到了。其实我们判断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分众市场,它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的东西。但它在一群人里面发酵,而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我们判断不会到周杰伦这样的地步,但它会变成一个有一定体量的垂市场。就像二次元,最近也很火,我们也觉得是一块垂直市场。

这些市场大吗,以总量来看也不是很大,和周杰伦比起来都是很小的,但拆看来看其实用户量也不小。未来的音乐人市场就是一个非常分众,非常垂直的市场,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类型的音乐,每个艺人都有一群自己的粉丝。我们觉得只要一个音乐人只要有1千个粉丝,他就能在这个平台上,或者在社会上活得很好。如果能做到这样,音乐产业就有希望了。我们想做到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呢,就让这些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活得很好。

分众市场,这就是我们下一个阶段对市场的判断;

在倪叔看来:于群雄并立,产品模式高度同质化的在线音乐行业,要保持高增长是困难的,尤其在“版权越来越贵” “营销越来越难” 的双重背景之下,既缺少战略级用户入口,又没有海量版权预算支持的网易云音乐能够成功逆袭,其背后有大不易,但秘诀总结来总结去:只有社交两个字,但最可气的就是即使对方坦白的告诉你,你也无力抄袭无力模仿,这就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如《蓝海战略》所描述的那样,很多新的商业体与传统商业体相比似乎只有一块能力是具有特殊性的,但实际上那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机会和能力间,呈螺旋式上升成长;

看到新的机会→培养新的能力→培养成新的能力→又会有空间看到更新的机会……一路螺旋式上升;

将网易云音乐与其他音乐app区分开的,就是从2012年朱一闻和他的网易云音乐看到了:社交,这个新机会开始的;

而4年后,朱一闻暮然回首,发现雪球已经滚的很大很大了。

丁磊说大多数的中国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他为何这么说?

网易CEO丁磊在谈到网易的选人标准的时候,着重表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具备独立思考和逻辑能力,但这却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所不具备的,包括很多名校毕业生,也不具备。关于丁磊说大多数的中国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他为何这么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的学生从小的学习就比较刻苦,而且处于高压的环境之下,养成了应试的习惯,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学生们都习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个人逻辑也不是特别清晰,人云亦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最后,丁磊认为,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素质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丁磊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并且学习是终身的任务。

一:中国的学生被特有的教育体制束缚,所以难以释放天性,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在所难免的。

中国的学生从小的学习就比较刻苦,而且处于高压的环境之下,养成了应试的习惯,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们不管做什么,都有固定的一套公式,所以难以有比较大的突破,这是很难改变的。

学生们都习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个人逻辑也不是特别清晰,人云亦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实质性的问题。

三:学习是不会一劳永逸的,人的一生都在学习,行业大佬得出的结论我们要多加考虑。

丁磊认为,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素质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丁磊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并且学习是终身的任务。

关于丁磊说大多数的中国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他为何这么说?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知识经济时代,在IT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的富豪有哪些?

1、比尔盖茨简介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爵士(William Henry Gates III KBE,1955年10月28日-),又以比尔·盖茨闻名于世,美国商人、亿万富豪。他是微软的创始人,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统计,盖茨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另外一个统计则称盖茨一个人的财富要比全世界最贫穷的50%人口的财富总额还要多.

生平

盖茨出生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的一个上层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律师。盖茨是一名出色的学生,而且以极端个人主义闻名;根据他的一名高中同学的回忆,盖茨曾断言自己会在25岁时成为亿万富翁。在1970年代,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盖茨与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起为Altair 8800电脑设计Altair BASIC解译器。Altair是第一台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个人电脑,而BASIC语言是一种易用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盖茨与艾伦所开发的BASIC版本就是后来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微软公司早期成功的关键。Microsoft Basic后来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并逐渐演变成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青年盖茨在1970年代早期,盖茨写了一封著名的《致爱好者的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黑客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但是盖茨的商业手法往往召至非议,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来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计划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并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个人电脑(PC)。IBM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IBM在与另一家公司简短谈判后找到了微软。而微软则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与IBM谈判的情况下找到了西雅图电脑公司,以据说是5万美元的价格向该公司购买他们所开发的操作系统(微软的支持者称,当时微软与IBM有协议,规定微软不得向外界透露谈判事宜)。微软之后再授权IBM使用该操作系统(已经更名为PC-DOS)。微软还与其他电脑生产商谈判,将经过更改后的MS-DOS系统安装到每一台新电脑上。事后西雅图电脑控告微软在未告之事实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产品,但是双方最终达成庭外和解。盖茨的声誉因1990年代末美国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软垄断的案件而再度受损。

1980年代中期盖茨对光盘作为数据储存媒介的前景感到乐观,因此积极推广CD-ROM。

盖茨也被指控商业行为不检点。盖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领导下,微软公司的很多商业行为违反了美国的法律。

2000年,盖茨任命他长期的好友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为微软首席执行官,而自己则为“首席软件设计师”(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在私生活方面,盖茨在1994年1月1日与琳达·法兰奇(Linda French)结婚。他们育有3个孩子:珍尼佛·凯瑟林·盖茨(1996年)、罗里·约翰·盖茨(1999年)和菲比·阿黛尔·盖茨(2002年)。

盖茨与夫人一起创办了慈善组织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批评者认为基金会的创立只是对公众负面评论微软公司垄断行为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无论动机为何,该基金会在为贫穷学生提供奖学金、艾滋病防治方面有很大贡献。

2004年英国外交部宣布,比尔·盖茨将被英女皇册封为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KBE),以表彰其在英国的企业发展、就业、教育和志愿事业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KBE是女皇可以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荣誉称号。

财产价值估价

根据《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盖茨的财富如下:

1996年 - 185亿美元,排第一位

1997年 - 364亿美元,排第二位

1998年 - 510亿美元,排第一位

1999年 - 900亿美元,排第一位

2000年 - 600亿美元,排第一位

2001年 - 587亿美元,排第一位

2002年 - 528亿美元,排第一位

2003年 - 407亿美元,排第一位

获奖/荣誉纪录

被英国卫报评为2001年新闻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

被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1999年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

1999年《Upside》100精英第二名

《时代》周刊1998年50名网络精英第一名

《体育新闻》1997年体育界100名最有权力的人物

《首席执行官杂志》1994年年度CEO

昆虫学家们还将一种花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盖茨氏蚜蝇

2004年获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

2、杨致远

财富档案

雅虎公司是全球访问人数最多的网站,以及互联网中最为人认同和接受的品牌。雅虎公司是一家重要的全球性互联网媒体公司,为全球范围8000万用户提供包括综合信息、通信和购物服务的品牌性网络。作为第一个网上浏览导引,www.yahoo.com成为流量、广告、家庭以及商务用户方面最主要的导引工具;它同时也是与互联网有关联的最为人们接受的品牌之一。用户能够随自己的旨意做出选择,尽可能以极其短的时间在国际网络上的数十万个主题中,找到想找的网址。

企业类型

网络业。

成长记录

创造了第一个互联网浏览导引——雅虎搜索引擎,将其发展为全球访问人数最多的网站和互联网中最为人认同和接受的品牌,200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美国40岁以下富豪排行榜,其位列第四,资产58.5亿元,是最年轻的美国华人首富。

如果不是网络,他可能会是一个普通的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如果不是他进入了网络,我们可能会缺少一个方便的搜索引擎,一个信息全面的门户网站。他就是杨致远,一个年轻的商业天才,最年轻的华人科技首富。

开始的时候,一说起这个来自台湾的中国人,人们马上便联想起“硅谷精英”、“杰出科学家”等名词,没有人会想到他与华尔街股市有什么关系。然而现在,杨致远的名字在华尔街越来越响,他和他生意上同伴的名字已经进入华尔街亿万富翁的行列。杨致远的成功令许多美国人捶胸顿足:这么简单的主意,我怎么没想到?的确,他的成功是从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创意开始的。

斯坦福遇知己

1967年,杨致远生于中国的台湾,并在台湾度过了童年。两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他母亲是一位英语和戏剧教授,独自抚养着杨致远和弟弟。

当时,杨致远的姨妈在美国已经定居,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将来的发展,也为了和家人团聚,母亲带着兄弟俩来到了美国,定居于加州的圣何塞。

刚到美国的时候,杨致远才10岁,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个单词——鞋子,但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天赋,他还是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1990年,杨致远顺利进入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这里是硅谷的人才摇篮,曾经诞生过无数著名的公司。

斯坦福对杨致远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杨致远可是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加入了大学生联谊会,这样做无意中锻炼了他的社交能力,为他日后独挡一面,驾驭一家轰轰烈烈的媒体公司奠定了基础。他还选修了经济类课程,他有一种朦胧的想法,将来也要自己办公司,但做梦也想不到会那么成功。

杨致远很聪明,他用了4年时间读完本科和硕士,并且成绩全是“A”。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去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经验,所以就想办法留在学校,正好大卫·费罗有个研究项目需要人,于是开始了两个人的博士课程。

杨致远和费罗原本就认识,但费罗比杨致远早进入电机这领域,他1988年即毕业于杜兰大学。费罗一度还曾做过杨致远的助教,他改变了杨致远只拿“A”的记录,直到现在,杨致远还开玩笑:“他居然给我个B。”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他们做过好几堂课的同班同学,合作过作业。杨致远回忆说:“多亏费罗,(有的)作业几乎是他独自完成,我根本没做什么事。所以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以后要多跟这家伙合作。”

当然自此之后,杨致远就“常和这家伙合作”。很快地,两人成了合作无间的最佳拍档,杨致远和费罗可说是互补型人才。杨致远喜欢交际,思考,社会活动能力极强,在团体中常是领导者,而费罗则知识渊博,工作扎实,很内敛。若以科技智囊形容致远,那么费罗可称作科技天才。

杨致远很欣慰,因为他在这个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和创业伙伴。虽然两个人都很固执,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彼此体谅,相互理解。他们对世界、事理和技术均有着相似的看法,他们甚至有共同的博士导师,并且费罗就住他隔壁的宿舍。

“Yahoo!”诞生

杨致远和费罗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自动控制软件,不过不久他们发现这个方向已经被几个公司给垄断了,发展机会不多,所以比较烦闷,幸好这时出现了第一个Web网浏览器。这个浏览器可以让他们查到许多资料,不管是科研的还是有关生活的。网络开始改变人们,它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有了浏览器,杨致远很快就被迷住了,他和费罗制作了各自的主页,并乐此不疲地天天泡在网上,博士研究工作都被放到了一边,幸运的是指导老师这时不在国内。

像许多上网的人一样,两个人开始各自收集自己喜欢的站点,并互相交换,刚开始时每天交换,接着是几小时一交换,再接着随时都在交换,收集的站点资料越来越多,他们觉得不胜其烦,决定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资料。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创意,但当时没有人想到去做,而杨致远和他的伙伴却想到了。他们把网络资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将它命名成“杰里万维网向导”(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Web),“杰里”是杨致远的英文名。他们共享这一资源,站点名单越来越长,他们将站点分类,很快每一类站点也太多了,他们又将类分成子类,Yahoo!的雏形诞生了,核心就是按层次将站点分类,直到现在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杨致远和戴维把指南的地址给了很少的几个朋友。但没过多久,就有数以百计的人开始访问他们的指南,他们在设计指南时并没有想到给大学外的其他人使用,不过杨致远的电脑属于斯坦福大学网络的公开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像杨致远隔壁的戴维一样访问。站点的访问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扩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点、最酷站点等功能。

每一点改进他们都收到了大量鼓励的电子邮件,很多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这些来自网络世界的鼓励极大地鼓舞了杨致远的信心。

旧有的指南名字已经不好用了,杨致远和费罗为他们的搜索引擎重新命名,陪伴他们的是一本大字典。由于杨致远是以Y开头,所以字典便首先被翻到Y。在两个无商业目的的年轻人眼中,网站的名字越好玩就越好,像Yama(阎罗王 、yawp(蠢话 、yawn(打哈欠 等等都曾加以考虑,直到发现了Yahoo,这是《格列佛游记》中一群野人的名字。杨致远回忆说:“《格列佛游记》中的那群叫Yahoo的人是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的野人,没什么水准。我们在斯坦福大学正事不做,游手好闲,没什么水平,于是我们自嘲为Yahoo。”就这样,一群将在未来改变计算机网络世界的“野人”诞生了。

融资多艰难

1994年冬天,随着“Yahoo”的发展,杨致远和费罗决心把博士论文暂时先放放,专心搞自己的网络引擎。

当时网上已存在一些同类搜索引擎,但与雅户相比,这些索引搜索工具过于机械化,而雅虎是建立在“手工”分类编辑信息的基础之上,采取分层组织信息的方式,相对而言更具智能性,更实用,用简单的算法是无法复制雅虎的。这一点是其他引擎无法比拟的。

1994年底,雅虎很快就成了业界领袖。杨致远和费罗虽然为了自己的事业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但他们却很兴奋,因为这时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不远的商机!“雅虎”最缺的就是资金支持,只要有了钱,成功指日可待。

聪明的杨致远认识到,必须自己制订一个周密的商业计划,才能打动投资人,引来投资,他托自己哈佛商学院的同学做了一份翔实的计划书,然后带着这份计划书,到处寻找风险投资者。那时杨致远一天只睡4个小时。

就是这个艰难的时刻,“雅虎”的信息还一直是免费的,直到今天。后来杨致远回忆说:“这项工作很艰苦,但充满了乐趣。有时我有一种从悬崖上跳下的感觉,……不知结局怎样。我们想用网络做一切,也许什么也做不成。但我们不在乎,我们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1995年上半年,两个人已与好几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触。美国在线想收购雅虎;MCI、微软、Cnet等也找上门来;网景还提出了正式的方案,但杨致远和费罗都一一回绝了,他们不想出卖自己的东西,只想用资金来更好地维护它。

几经波折,杨致远找到了美洲红杉资本公司,它是硅谷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曾向苹果、Atari(视频游戏工业的领袖)、奥拉克(大型数据库供应商)、思科系统(网络硬件商)等公司投资。但红杉公司的莫里兹却有些犹豫,因为雅虎实在太与众不同了,雅虎本身只是“在网上提供服务”,而且是免费的,风险基金还从来没有先例投资一种免费的服务或产品。

但最终,杨和费罗说服了莫里兹,莫里兹意识到“雅虎”是一种新兴媒体,有巨大的商业机会。1995年4月美洲红杉投资雅虎400万美元。同时,莫里兹还找来了一位合适的经理人蒂姆来帮助雅虎主管事务,这样杨致远和费罗就可以专注于研究与开发。

蒂姆上任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公司像个赚钱的公司”,于是扩充了广告版面。开始几天他们收到了不少责骂的邮件,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网络不应为商业所污染,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要想生存,只有这样。不久人们还是接受了。同时雅虎还与路透社合作,推出新闻在线服务,将网站的功能推向一个全新境界。

1995年8月,公司出现资金短缺,他们开出了4000万美元的征资活动。看起来好像是狮子大开口,但因为雅虎的名气,应征者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路透社和软件银行成了伙伴。其中软件银行买下5%的股权,并开始共建雅虎日本网的计划。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这一天被评为“华尔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但交易狂热,平均每小时转手6次之多,一度飙升至43美元,经此一役,Yahoo市场价值达到8.5亿美元,是“美洲杉”投资时的200倍。

为梦想工作的人

当然,Yahoo最具价值的还是杨致远和费罗。他们两个开创了“雅虎”奇迹,他们的创业故事是雅虎最好的宣传素材,最好的公关素材。他们在杂志封面和电视上不断曝光,使他们在网络之外仍能接触到他们的用户,同时更传达出公司年轻、幽默和不断创新的良好形象。他们以自我形象建立了他们的企业—— Yahoo是一个青春洋溢,不装腔作势的地方。

杨致远成了人们心中的华人神话,他崛起的时间太短,拥有的财富太多,但是现实中的他看起来还和以前一样,带着眼镜,像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自己并不在意金钱,从开始到现在。

“如果我们是为了钱,那我们可能早早就将Yahoo卖掉了。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每天都会在收盘时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还不满30,我还

不需要钱,也不想钱,更不想交税。我的钱都在纸上,全是股票,数目很大,看起来都不相信是真的。”这是杨致远曾经说过的话。正如他当初即使怎么艰难,也提供免费信息一样。

杨致远说:“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金钱,最让人感觉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变着世界。每天早晨起来问:‘我起来干什么?’然后你就觉得如果你不去工作,Yahoo可能就会出问题。我们当年建立的小小网站现在每天都有千百万人使用,每当看到这情形,我们就会说一声:‘哇!’甚至打个寒战。这真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目前,雅虎是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先进、最有功效的国际网络索引公司。全美国、全世界不知道它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它的品牌至少有几十个亿,而现在它还在不断地飙升。电脑时代充满了光荣与梦想,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神话层出不穷,在杨致远前面有很多成功者,乔布斯、戴尔、比尔,不过他们绝对想不到,有人只用了两年,就踏入了他们的行列,这就是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

正如雅虎的商标——Yahoo!,那个后面作为标志之一的感叹号一样,杨致远给人们的世界带来的是永不停止的“!”。

成功秘诀

生逢其时的机遇,富于创造力的素质。

谦逊、好学的儒雅风范

3、丁磊

2003年中国首富 丁磊

年龄:32

丁磊,1993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网易创始人,首席架构设计师。(NTES .NASDAQ)58.5%控股大股东

财富:身家91亿人民币。

丁磊对于“首富”一词迅速作出略显反感的反应:“现在为网易股价上扬而找出许多理由,给我排什么中国第几富第几富,将来有一天网易股价掉下来,又找出一堆理由,又说我从第几富掉到第几富。这不无聊吗?”

财富如坐“过山车”

事实上,在丁磊看来,自上市之日起,计算其纸面财富的涨跌确实会显得“无聊”,尽管从2002年1月2日的0.95美元到今日之70美元,网易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堪称纳斯达克第一股”——甚至西方财经通讯社彭博等对于网易创造的股价奇迹啧啧称叹,但是自2000年6月30日起,网易坎坷的命运已有初步的体现,股价当日就跌破了15.82美元的发行价,以12.82美元报收。

成功学导师马云,农民的儿子刘强东,大佬们都有哪些人设?

网上流传着:不知妻美刘强东,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杰克马,一无所有王健林。号称天王四大装,还有网友给他们投票评选谁才是最强王者。

玩笑归玩笑,大佬们有哪些人设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大家发现没有,很多产品都需要明星做代言人,而互联网行业的创始人自己就是最好的代言人,他们理念就是:你在不理解我的东西的前,先爱上我吧。所以,互联网大佬都在卖人设。

在最开始做互联网的这一批大佬里面,那个时候大家对互联网的认知还比较浅显,不像现在这么多普及,只有极少数的精英才有机会进入到这个领域来,所以那个时候的学历背景都是非常高的,张朝阳是名校留学,王志东是北大软件神童,网易的丁磊也是电子科技大学毕业。

在网络普及以后,人设就开始越来越接地气了。第一个改变这个画风的就是马云,马云经常调侃他的学历,杭州师范大学。马云现在,是典型的艰苦的创业者和励志导师的。他没有互联网背景,没有靠山,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起来。所以他的成功鼓舞了很多人,同时加上他脑子快,口才好,英语好。又是开湖畔大学,又是到处演讲宣传,江湖地位不断的巩固,再加上阿里的影响力,是标准的人生导师。

同样接地气的还有雷军,雷军是金山的高管,刚开始做小米手机的时候打的是”发烧友“的招牌。随着这几年不断的出镜,大家对他的外界印象总体是低调,腼腆。一句”are you ok“进一步奠定了他呆萌的形象,同时他还是个工作狂。

丁磊,是最早做互联网的一批人,也是现在过得是最开心的,在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都是丁磊组局吃饭,现在大家对她最大的印象是养猪。在网易有个故事:有一天一个网易的员工坐电梯,碰到了丁磊,丁磊问他,你认识我吗?员工说:丁总您好。丁磊说:借我50块钱下楼喝咖啡,忘记带钱了。丁磊的人生比较有意思过得比较洒脱。

刘强东曾一度和奶茶妹妹总是分不开。他的接地气的形象,爱说大话,不知妻美,现在做了很多公益,人设形象也是很丰富啊。网友流传:社会我东哥,人狠话不多。

至于贾跃亭,号称东方乔布斯,爱卖”梦想“。如今乐视出事,人设崩塌,贾跃亭的人生走下神坛,现在大家想到的是”找不到人“”梦想骗子“。

我是职场达人傅一声,微信公众号【傅一声】,欢迎交流。

情感导师丁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情感专家涂磊博客、情感导师丁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4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