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咨询正文

「林博士情感咨询」林博士情感咨询怎么样

admin 情感咨询 2022-09-29 14:06:36 34 0 林博士情感咨询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林博士情感咨询,以及林博士情感咨询怎么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解决夫妻分居两地而导致感情破裂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两地分居:婚姻新杀手

分居是在考验人的本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刚刚结束3年两地生活的林反复强调:“如果你不够勇敢,你就不要离开老婆,如果你不够坚强,也不要离开温暖的家; 我和老婆离居5000公里。我的体会是:没有牢固的根基,不要做冒险的事情!”林在国外读博士,他说自己完全是靠着道德约束力捱过来的,有时,爱人的脸都无法清晰地呈现在记忆里,他还是对自己说:“这是我的爱,我的唯一。”而跟他一起读书的同学JOE,20年的感情因为2年的分离,结束了。

关于两地分居,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施奈德称,超过60%两地分居的伴侣抱怨地理上的距离损害了他们的爱情。40%的人指责对方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两地分居的伴侣关系平均在4年后结束,而正常伴侣关系平均至少持续5年。但近1/4的人抱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只有分开居住的伴侣关系才能令他们满意地生活,同时不会令伴侣厌倦。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有数据表明,两地分居在夫妻离婚的原因中排第四位。然而,他认为,两地分居并不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它只是加速或者延迟了婚姻的结束。

分离:必须直面的问题

两地分居的确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1、无法排遣的孤独感。即使网速再快,像素再高,电话费再便宜,那也只是看到,听到,摸不到的感觉,关键时刻,他不在身边,那分失落感只有孤单的人们才可体会。伴侣双方无伴可依,平时上班忙碌,也许无暇顾及这种感觉,但一到周末、节假日,往往不想回家。如果遇到生病,或者工作失意,那种无助感更加强烈。而长期地在路上奔波,把感情寄托在电话与通信的方式上,在需要对方的时候却要独自面对生活,这可能令双方身心疲惫,从而加重这种孤独感。

2、感情随时间变淡,可谈论的话题变少。在北京的丽丽越来越感觉到远在迪拜的先生高亮慢慢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淡出。一年一次的见面,丽丽发现自己很少想起高亮,在电话里聊的话题日复一日,无非是女儿怎么样了,单位里发生的事,两个人共同的朋友,如此而已。爱人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3、身心难以契合,一方有可能出轨。性生活也是幸福婚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时间的夫妻分离状态,人为地阻断了本能欲求的满足,婚姻的内在平衡被打破。而当爱人不在身旁时,道德约束力一旦松懈,极有可能发生婚外情。

朝着幸福的方向奔去

两地分居,困难的不是空间的距离,而是心的距离。如何让心灵贴近弥补空间的距离呢?

不吝投资,勤打电话,努力营造浪漫。QQ、MSN用到烂熟,掌握最新的网络知识,幸福的、甜蜜的、伤心的、关心的,心里话积极与另一半分享,让科技发展的速度及时跟上感情的变化。一封不期而至的情书,一个纪念日里千挑万选的礼物,一次没有约定的突然出现,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都能让爱情历久弥新。

培养自己的爱好。比如运动,比如逛街,比如看电影,比如旅游,比如看书,一是可以分散思念之情,二是当两个人见面时,也有新鲜话题。

巧用亲人与朋友。心情不好时,记得打电话向朋友倾诉,需要帮忙时,向家人、邻居求助,总比一个人干着急强。

学会换位思维,并存一颗感恩的心。远距离爱人大都承受得起相思之苦——有时候那简直算甜。令他们承受不起的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等。比如你淋着雨给他打电话,那边却没有人接听,或者“喂”过一声之后说:“明天再打来吧,我现在正在应酬呢!”一封电子邮件没有马上得到回应,这边的猜忌心立起。这时候要多替对方想一想:是不是他有什么事?也许他真的是忙于工作。曾独自在北京求学3年的LUCY一直很感激这段时光,一直念着丈夫的好,她说:“世上除了父母,没有人有理由必须对你好。这样想着,老公对我的种种好,我都记在心里,看对方都可爱了几分,两个人的相处自然美好了许多。”

叙事焦点第八讲:贴近希望能量修行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310天  2022-02-10

在叙事焦点第八讲中,林博士以自己对焦点疗法的理解和见解提出了:贴近、希望、能量和修行等八字要诀(刘老师对焦点疗法的框架结构提出了:主题、目标、资源、一小步等见解)

一、贴近

贴近是要贴近当事人这个人,而不是贴近他的问题。贴近人,就是要贴近他的感受、思考、行动和需要。贴近当事人的感受,让其感觉被懂,又不泛滥。首先要承接他情绪,再引导他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那么,怎么贴近呢?

一是要积极共情,二是要重新架构,三是要一般化。

1、积极共情

积极共情是贴近最重要的部分,我常说要慈悲的共情,不能只有悲,还要有慈。慈就是对一个人深深的相信,就是这个人好希望有什么不一样。当你的共情可以点出来访者的内在的渴望和需要的时候,这叫做积极的共情。这个就是来访者很希望达成的方向,那你就会看见希望跟美好的可能。当你的共情只有负向的共鸣,跟来访者一样,他难受你也跟着难受,可是没有看到另外一个美好的可能。

所以,贴近就是来访者最想被了解的是什么?他很想被懂的是什么?或者他最想被谁懂,被这个人懂什么?

所以,贴近一个人,让一个人觉得被了解被懂。当他在说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难受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进入好的思维的启动,要先处理他情绪,再处理他认知。他的情绪被接住了,他的想法才能真正启动。

积极共情(同理)要以尊重、真诚、一致的态度,简述语义+情感反应+内心的真实需要与期待,共鸣性的了解

例如,来访者说:“我读书的时候经济情况不好,曾经在书局偷过书,没被发现,从那以后我就常常偷,如今已经无法自拔,我很懊悔。”

你对于自己的行为感到内心不安,想戒又一时戒不掉,让你感到痛苦无助,你很希望……(来访者感受+来访者诉说重点+来访者内心的期盼)

2、重新架构

引导来访者发展新的、不同的看待事物视框(参考架构),特别是能看见积极的可能性,正向解读,善解人意。

重新架构运用的句型:

(1) 我不确定(负向结果)……但我确定(积极因素)……

“我不确定你先生是否能马上变成你希望的样子,但是我确定的是,你希望你们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2) 看到在乎与重视

“从你对你母亲的生气当中,我读到你很在乎她是否能好好理解你。”

3、一般话(正常化,去病理化)

贴近来访者心情,创造安心。

让惊慌失措地来谈者接纳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面对困境的反应是很正常的。

让来谈者知道很多人都是这样,但都可以走过来。所遇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暂时性困境,而不是病态的、变态的、无法控制的灾难,借此使来访者减低恐惧感,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接纳自己的困难。

把负向的强烈认知换成短暂的、个人主观的,来去除来谈者内在的悲观绝对性。

二、希望

看见生活可以改变的美景,深刻感受美景的吸引力。

向前看,知道圆满生活(困境不存在时的)样态。

往远看,知道属于自己的远方在哪里,

知道,如何抵达下一步幸福。

(一)目标建构

(1)来谈者关注,在乎之处

(2)想要改变之处就是咨询的目标。

(3)目标藏在来谈者希望生活中想要的变化之处。

(4) 学会翻译,将抱怨(我不要)转成渴望(我要)。

(5)有问题一定会有目标,有目标不一定有问题。

(6) 确认单次咨询的具体目标.

找出来访者抱怨背后的期待,聆听出他最关切的心理需要。

例如:你特地花时间来会谈,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收获,才会觉得是值得的?

1、良好目标的标准:

(1)对来谈者重要有意义

(2) 用正向语言描述

(3) 用行为描述具体

(4) 明确可测量的小步骤,开始的步骤

(5) 合乎当事人的环境现实

(6)在来谈者的控制之内

2、良好目标的建构

(1)贴近——倾听,积极共情来访者的故事。

(2)聚焦——找到个案最主要的抱怨(在乎)。

(3)承接不想要,转成在乎,再转成想要。

你很不想要……其实你很在乎(重视)……你很希望……。

(4)化成具体可行的小步骤(第一个步骤)

(二)结局询问

引导来谈者看见问题改变后的积极知觉。

“如果这是最后一次咨询,当你离开这里时,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么你会有哪些具体的不一样?”

“当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你学会了什么,或做了哪些事情,你就会发现你不用再来咨询了?”

(三)奇迹询问

跳脱惯有思考的一种邀请(非要相信一定会发生)。

引发想象与相信“生活是可以改变”的积极信念。

例如:一位焦头烂额的中年妇女,困难的生活让他看不见任何希望,绝望下说出,除非有奇迹发生。

“接下来,我要请教你一个很特别的问句,要请你做一点想象,你可以慢慢想,慢慢回答。好,现在请你想象一下,某天晚上,当你睡着的时候,有一个奇迹发生了,这个烦恼的问题突然就解决了,真的很神奇,……隔天醒来时,你将如何发现奇迹已经真的发生呢?会有什么不同?你如果不告诉你的丈夫,他如何才会发现?”

奇迹询问的三段式铺陈:

沉浸困境已经解决,生活可以改变的积极知觉之中。

需先找到对来谈者重要的见证:家人,伴侣,朋友 ……。

(1) “重要他人会如何发现、注意到这样的奇迹?他会怎么说?

(2) 这样的奇迹对你们的生活会有何影响,他会怎么说?

(3) 假若这个奇迹持续的发生,对你的生活又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三、能量

(一)内在资源——例外问句、(因应)应对询问、自我赞赏

1、例外

例外是问题本来可能发生却没有发生的时刻,但容易被忽略或忘记。

(1) 问题不存在的时候,

(2) 问题程度较为轻微的时候,

(3)来访者有能力处理问题或成功处理问题的时候。

(4) 来访者期待中的情况出现的时候,

(5)来访者的表现符合自己期待的时候

例外建构

引导进入成功因应的知觉中直指有效的因应与解决方法。

(1)例外让困境缩小(多问细节)

(2)例外证明了来谈者的能力(你怎么想到要这么做的?)

(3)例外直指解决方法(你要怎么做才能重复这个经验)

(4) 例外把焦点放在”什么是可能的”上头。(你已经知道要怎么做了)

(5)目标再创造成功经验行动的内在归因

是”我”创造”成功”

例如: “你说每次遇到考试就紧张的不得了,我们来想一想,从小到大,有没有曾经哪个时候,你在面对考试时可以稍微没那么紧张的时候?”

“我猜想你一定有做了些不错的事情,那时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有多做了哪些现在没有做到的?或跟现在不一样的呢?”

全黑反逼法:你的意思是从小到大,每一次不管大小的考试,你都紧张到无法考试,没有例外?”

2、因应询问(应对询问)

带着敬佩的好奇与探索

(1)探索来谈者在应对困难情境所做的解决方法或能耐。

(2) 扩大来谈者对自己解决困扰,存有正向因应的自我解说,以提升其面对困扰的信心。

时机:(1) 暂时找不到例外,成功经验一片黑暗时

(2)扩大来谈者看见有效应对问题,至少没有变得更糟的时候。

因应询问(大智慧的询问)

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与生俱来自发的因应策略)

在这么不好的情况下,你是如何还可以做到一点点的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发掘承受生命不可预期挑战之能力)

当状况不好时,问得越仔细,且要优先问。

因应询问(应对询问)

例如:“我很惊讶,这期间所发生的事一件比一件难,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办到的,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是怎么从这一分钟撑到下一分钟的?”

“就我的了解,一般人在面对你这种状况时,很多人早就撑不下去了,而你今天还能健康的活着,并努力找寻方法来使自己过得更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2、 一般:过去这些日子以来,你是怎么让自己的状况可以至少不继续恶化下去的?

例如,“这么困难下,你是怎么撑住的?”

“经历这么多波折,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你是如何在这么艰困的情况下活下来的?”

“你做了哪些事让情况没有变得更糟?”

“做什么事情最有助于你撑过你经历失恋的难过?”

“你最好的朋友会认为你现在做的哪件事最有助于你应对这个挑战?”

3、量尺询问

(1)目的在引导将笼统模糊的描述转化为具体可评量的描述,进而确认来谈者的观点、经验与期待。以顶定较明确的访谈目标。

不在于快速确实地衡量客观信息,而是主观反映出来谈者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

(2)可评估现状与期待;进展与变化;动机或信息。

(3)务必要给予参考指标,说明1分和10分分别代表什么,1分代表最糟糕的情况,10分代表最期待的未来。最好用务实的定义。

(4)分数越高,越接近期待的生活模样。

量尺询问实务运用

1)清楚说明量尺问句的含义——让我来问你一个特别的问题……

2) 配合来访者的困境挑战,说明1分与10分的意义

3) 邀请来访者进行评分:你觉得你现在在几分?(耐心等待)

4) 邀请来访者说明分数的意义:你给自己评了5分,请你说说这个5分所代表的意思是?

5) 目标:咨询后,你最希望自己可以到几分就会觉得自己足够好了?这个分数的意思是?具体展现在你的生活上,有什么特色?

6) 奇迹:如果有可能到10分的状态,那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境呢?跟现在的生活最不一样的地方会是什么?

7) 例外:我猜过去这段时间,应该曾经有比5分高一点点的时候吧?请你想想,哪个时候是有超过5分一点点的?

8) 因应:你都做到了什么,让你给自己打5分?

9) 行动:如果下周我们见面时,已经进步到5:1分了,你猜猜看,是什么让你这一周做了些什么?所以可以有这样的进步?

赞赏经验探索

例如,回想从小时候儿至今,你仍印象深刻的一个赞赏。

请去想想,是谁这么有欣赏眼光,他是怎么对你说的呢?

(1)直接赞赏

你们在准备过年的前夕,还可以这么全神贯注的上课,充满学习动力,真是太厉害了。

(2)间接赞赏

若你们协助的来访者看到他们的助人者,为了能够更帮助他们而这么认真学习,他们会打从心底很想跟你说句什么感谢的话?

(3)自我赞赏

你们在学习SFBT中可以开放自己生命经验来印证,且不断反思,不断追求更棒的应用,哇,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四、修行(修改与行动)

创造行为模式的转变,是进步而非痊愈。

成功就在做与不做的距离。

修改:停止没有用的尝试,改用有效的行为。

小变化带来大变化:从一点点不同,开启成功、有自信的第一步。

(1) 对来谈者的反馈摘要,整理来谈者的用心,确认目标,看见优势与资源。

(2) 桥梁

(3) 有共识且具执行力的行动方案,任务、家庭作业。

SFBT,是一场遇见成功人士的访谈。

设定目标,赋能,找方法,一小步行动,创造自我效能。

贴近人心,看见希望,创造能量,修改行动。

幸福的密码

文/王志衡

前言:

    受人之邀给小学老师培训。讲什么呢?讲如何当班主任,这对我来说是长项,但有的老师并不是班主任。讲如何做幸福老师,觉得不够新颖。人生中有多种角色,重要角色要演好,后来我决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幸福的密码》。幸福的密码有三个:爱,关系,成长,希望各位老师工作幸福、家庭幸福、个人幸福。

一、做热身活动和关于幸福的小调查

  1.做过活动,感觉怎么样?

  2.幸福是一种状态、心理体验,与金钱关系不大,与房子车子也关系不大。

二、幸福的第一个密码:爱。  爱是走进心      灵深处的钥匙。用道具演示

        在生命的长河中,1/4亿的精子,因爱和卵细胞相遇,又因爱结合,后来因爱出生。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因爱走在一起,因爱走进婚姻的殿堂,后来因爱生下孩子,所以每个人都是因爱而生,因爱而活,我们本身就是爱。

(一)理论基础

1.维基尼亚.萨提亚:美国20世纪第一代家庭治疗大师,被美国《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从50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向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甚至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萨提亚模式是一种积极正向、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成长模式,是一套极具包容力和不断完善的家庭心理治疗以及个人成长方法,在整个国际心理学领域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最早最完整的理论与实用体系。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人际沟通及帮助人活的更人性化。成长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萨提亚模式中有个冰山理论:冰山从上到下有七层,分别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其中渴望是人类共有的,包括被爱,被肯定,被接纳,被认同,被欣赏,被尊重,被赞美,可爱的,有价值的,自由的。不管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平民百姓还是政府高官,人人都需要“渴望”。用雕塑和此时此刻的渴望。

2.林文采是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著名的萨提亚临床督导及课程导师,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从事辅导25年,担任广播电台心理辅导节目主持人15年。目前在马来西亚、中国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跟林博士学习萨提亚,不单可以获得治疗、心灵成长,更重要的是你也可以掌握萨提亚模式,用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营养》中谈到,每个人都需要物质营养和心理营养。五大心理营养是:

(1)0—3个月,无条件的接纳。

(2)0—3个月,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3)4个月—3岁,安全感。

(4)4—5岁,肯定,赞美,认同。

(5)6—7岁,学习,认知,模范。

      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在其后的一生中,他都会不断寻觅,并因此引发各种状况,直到找到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

    现实生活中,有的夫妻不和,有的夫妻离异,有的夫妻对孩子缺少用心陪伴,有的夫妻管教孩子方法不科学,农村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更少陪伴……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心理营养不足,于是孩子就表现出各种的症状或偏差行为,想寻找缺失的心理营养。列举生活中缺少心理营养的表现。

3.爱的表达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爱,并且常向身边的人表达爱,可对方感受到多少呢?做雕塑演示有情绪时表达爱。

(1)爱的五种语言

      肯定的语言/精心时刻/精美礼物/服务性的行为/身体的接触

(2)表达爱时的温情提醒:

        爱要大声说出来。/因为爱,所以有话好好说。/爱,不是付出了多少,而是以对方感受到多少为准。/对事儿不对人。/先解决好情绪,再处理事情。/爱是投其所好,而非给己所要。展示自己写的文章

(二)爱的范围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因为这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的秘密。强力能够劈开一块盾牌,甚至毁灭生命,但是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使人们敞开心扉,在掌握了爱的艺术之前,我只算宇宙中的无名小卒,我要让爱成为我最伟大的武器,没有人能抵挡它的威力。

1.爱学生,学校是老师幸福的主战场。

    (1)老师从渴望层给学生:接纳,认可,尊重,欣赏,安全感,归属感,自由,价值感等。我运用写信,生日鸡蛋,冬至饺子,小礼物,王氏嘎嘣豆,悄悄话等形式向学生传达爱。

(2)爱的流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都是肉长的。”讲述学生爱我的故事:人生第一束鲜花,飞雪开路,雨后人桥,惊吓中的惊喜。

2.爱家人,家是老师幸福的港湾。

(1)放下对家人的期待,从渴望层给以满足

(2)方法:示弱,写信,欣赏,感恩。读信件

(3)家前后的对比。举我给家人每人各写20个优点的事及女儿前后的变化。

3.爱自己,自我是幸福的内驱力。

      爱满自溢。“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外界是自己的投射,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是自己的内心,自己没有的,不会给到别人,比如赞美。做雕塑,演示爱满自溢。举苏轼和弥勒佛谈谁像粪和佛的故事。

(1)爱自己的身体,身体是灵魂的殿堂。

(2)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爱上自己的不完美。

(3)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4)舍得为自己成长投资,发展自己。讲自己投资学习的体验,增长能力,管理好学生和家的本事。

(5)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三、幸福的第三个密码:关系。关系是两个生命相互滋养。

“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维吉尼亚.萨提亚”

  “心理咨询时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出现问题了,要么是自我价值感低,要么是关系出问题了。”

“改变了关系,就改变了世界,拥有了关系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一)关系的类型有哪些?

1.与自己的关系。“学会和自己玩儿,自己是自己终身的陪练者。”

2.夫妻关系。“建立情感银行账户。”

3.亲子关系,包括上行和下行亲子关系。“代际传承”“东一拐儿西一拐儿,人人都有个偏心眼儿”“逆反,大多关系不好。”

4.兄弟姐妹关系。“关系会一样吗,”

5.朋友关系。

6.他人关系。

7.和物、事的关系。

关于林博士情感咨询和林博士情感咨询怎么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3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