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咨询正文

「心理咨询情感反射」心理咨询情感反射的特点

admin 情感咨询 2022-09-18 16:52:43 466 0 心理咨询情感反射

今天给各位分享心理咨询情感反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心理咨询情感反射的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恐惧是复合情绪

恐惧是复合情绪

李克富 || 无知者无畏? -

作业:(1)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2)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一、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

(一)以问代答技术对于引导谈话方向非常实用。在咨询中克服自己好人为师、包办的心态,引导来访者积极思考。

(二) 1.释义

释义也称“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能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比如,求助者说:“一想起睡觉,就紧张,怕自己失眠。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如果心理咨询师要了解求助者最初失眠的原因,便可以接住求助者的话茬说:“越怕睡不着就越不能入睡,您愿意谈一谈最初不能入睡时的内心感受吗?”

2.中断

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中断的操作方法是,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强行迫使他停止会谈。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3.情感反射

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慎用的。

4.引导

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心理咨询师想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求助者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再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二、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

害怕: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

恐惧,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

恐惧是人类基本的原始的情绪,是由于感到危险的迫近或意识到邪恶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痛苦和不安的情绪反应,是个体感到自身有被损害或者被剥夺的可能性而又无能为力的结果,是因为关心某人或者某事是否安全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其可能性包括现实的和想象的危险。

我所理解的害怕是面临险境当下的反映。

恐惧是复合情绪。通常我每周都会回父母家陪父母吃饭。因一件小事引发我对父母的怨念,上周没回父母家吃饭,计划这个周六晚上回父母家吃饭,老公说天气炎热,厨房做饭太热。在家吃过晚饭去父母家玩即可。没反对老公的提议,但之后感觉到了惶恐,我恐惧父亲会发怒,会不高兴。而现实情况是70岁的父亲不可能发怒,而我也已经48岁。我的恐惧来自想象的危险,我的恐惧不是现在我的恐惧,而是童年的我的恐惧。

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女心理学家阿诺德(M.Arnold)于本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该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阿诺德举例说:在森林里看到熊会产生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关在笼子里的熊却不产生恐惧。情绪产生取决于人对情境的认知和估价,通过评价来确定刺激情景对人的意义。因此,阿诺德给情绪下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的倾向,这种体验倾向被一种相应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变化模式所伴随。

依照阿诺德的学说,情绪是这样产生的:情绪刺激作用于感官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上传至丘脑,在丘脑更换神经元后再传到大脑皮层。在皮层上产生对情境的评估。这时只要情境被评估为对有机体有足够重要的意义,皮层兴奋即下行激活丘脑系统,并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而发生器官的变化。这时外周变化的反馈信息又通过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并与皮层最初的估价相结合,纯粹的认识经验即转化为情绪体验。

由此可见,阿诺德的学说接受了詹姆士—兰格学说的外周反馈观点,而不同意坎农关于丘脑抑制的观点。她认为整个情绪过程均为大脑皮层兴奋的结果。她与詹姆士的不同可从如下模式中表明:

(二)“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沙赫特与辛格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1.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手心出汗、心率加快等;2.个体必须对生理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即情绪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与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个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一、对外界信息进行知觉分析。二、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对外部产生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期望。三、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即认知比较器。是该模型的核心部分能够激活神经系统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情感反应是什么

情感反应就是情感所唤起的各种生理反应如呼吸反应、心脏反应、血管反应、肠胃反应、内分泌反应、外分泌反应等可以通过皮肤电压、血压、心跳、腺体分泌等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和判断,它们大部分属于无条件反射,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意志对它们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有着确定的、隐含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目的。情感反应概念又是心理咨询参与性技术之一,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中包含的情感整理后,反应给求助者。

李克富老师“心理咨询十理念”说明

李克富老师“心理咨询十理念”说明

一、心理咨询只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面对来访者的问题,我们的能力也有限,不能觉得通过咨询就可以让所有来访者心理都变得更健康。也有我们使了十八般武艺来访还是没啥变化,但一个对来访很重要的人说几句话,来访就没事了。

心理咨询只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帮助我们能帮助的,也要承认有很多我们帮不了的。

二、心理咨询师是在卖时间

新手咨询师在咨询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感觉还没使用技术、没说几句话、没了解来访者更多情况的时候50分钟就过去了,这时可能会有不好意思收钱的想法,这就需要咨询师思考,不好意思背后原因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就是在卖时间,咨询师需要控制会谈的内容与方向,通过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来掌控谈话。

释义也称说明,对来访说的内容进行反应,如:您是说您老公和闺蜜出轨了吗?,整理来访谈话内容并重复一遍,可以加强理解,再提出问题。

中断是指在谈话过程中通过回应让来访暂时中断诉说,如:您喝点水,润润口在讲。

情感反射是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如:您是说老公和闺蜜出轨了,那您觉得你老公还爱你吗?让来访者思考,暂时停止诉说。

引导指的是咨询师从来访当前的话题上引导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话题,如:来访者一直诉说老公出轨自己多么的痛苦,无法面对老公和闺蜜,这时可以引导她回到自己和老公两个人的关系上。

三、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

在生活中,有很多因为第一印象就给一个人冠以某种标签,淑女、汉子、文艺等。

咨询中面对来访的时候,无论来访是有抑郁、躁狂、自伤、自伤等问题,这个问题只是这个来访的一小部分,切记给来访贴上抑郁的来访1号、躁狂的来访2号。

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问题只是ta的一部分,ta还有其它很多部分,咨询师需要透过问题看到问题背后的隐藏的原因。

四、信则灵

如何让你的咨询更有效——让来访者信你。

还记得课中讲过怕狗的例子,一位男士来访说自己怕狗,想变得不怕狗。具体帮助来访者之前,先让来访者相信你,如果不相信,那你说的都是废话,遇到这个案例,第一就是建立信任,信了就会行动。

咨询师问怕狗男士,你是怕大狗还是小狗呢?

男士回答:不知道

咨询师:你那先弄明白自己是怕大狗还是小狗?

隔了几天男士回答:怕小狗

咨询师又问:那你是怕公的小狗、还是母的小狗呢?

男士依旧是不知到,隔了几天。

男士说:我不怕公狗、怕母狗。

咨询师又问:那你是怕白色的母狗,还是黑色的母狗呢?

……

几次下来,来访慢慢克服了怕狗。

这个案例重要的是来访相信咨询师,愿意去做去行动,只有去行动才能改变。

五、用求助者的方式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一定是无效的

什么是求助者的方式呢?

还用怕狗这个男士的例子,怕狗躲着狗或不出门就是男士的方式。什么是相反的方式呢?至少先看到狗先停下来,而不是跑掉。

记得成语中的缘木求鱼,一个人坐在树上钓鱼,一直钓不上来,你在树下看到这个人,他向你求助,如果你直接上树,查看他的鱼钩是否能用,是否有鱼食,那看来有病的是你。这个时候要先把他拽下来,离开树,然后找个池塘,再教给他钓鱼的技巧。

六、有效比正确更重要

在心理咨询中,遵循心理科学的方式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心理咨询有没有效,是从来访者是否改变为评估的。

在咨询中幼小学期间孩子成绩的问题占很大比例。有个案例,说上二年级的女儿成绩不好不想上学,咨询师了解到孩子上学的原因是学习成绩不好,每次都被老师说。在学校教师和孩子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能照顾到孩子,孩子不再怕老师,学习成绩也会慢慢改变,那让孩子和老师搞好关系比较难,可以让父母先和老师搞好关系,这样老师自然会关注到孩子。孩子受到关注,自然会注意听讲,学习成绩也会提高。那父母怎么和老师搞好关系呢?这里可以开放想想,送礼或是别的方式可能不是很正确但是非常有效。

在咨询里,有效比正确重要,但要遵守咨询伦理。

七、要有爱因斯坦而非牛顿的大脑

我的理解是要有会“看”的眼睛。

生活中,女性经常问男性我今天美不美,男性会直接回答:你一直都很美。

那这个回答是真的吗?美是真的,但一模一样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每时每刻细胞在更替、血液在循环,是不会一样的。

那么怎么能看到这些变化呢?

首先要有看见变的思维,那就是爱因斯坦的大脑,在这里我们需要对比一下牛顿的电脑,牛顿的大脑是三维的,物理学上的三维:长度(包括长宽高),数量(包括质量,个数,次数等),温度(包括热量,电能,电阻率等)。通俗理解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三维的。

爱因斯坦的大脑是四维的,在牛顿三维的基础上加上了时间。这时书写的我,与昨天书写的我不一样,因为昨天的我更年轻。

八、由因果思维变为果因思维

因果思维,就是现有因后有果,从现象看本质。

有一个女士,因为发现丈夫出轨当场休克,到医院后治好了休克但又出现了抑郁症状。

从因果思维来看这位女士果——抑郁症,因是丈夫出轨。

但心理咨询需要看到这位女士抑郁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让抑郁维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这时候就需要反过来,用果因思维来看这位女士的抑郁症暂时让她不用去处理丈夫出轨这件她不想面对的事情,所以她的病“不能好”。

要想好就要让这位女士明白她通过抑郁在逃避处理丈夫出轨,抑郁是因。

九、对立统一

记得网上问过一个问题,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我们思考一下,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呢?先有鸡,鸡是怎么来的,那先有蛋,蛋又是怎么来的?无解。。。

就像先有母亲还是先有孩子的问题一样,他们是一体为二而不是一分为二。母亲和孩子是同时有的,在孩子没出生之前,女性只是妻子,只有当生下孩子那一刻女性就从妻子的角色增加了母亲的角色,有了母亲也就有了孩子,孩子和母亲是同时的。

用在生活中,爱和恨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不能一分为二的。

有一个母亲因为孩子网瘾很严重来咨询,说孩子一年都待在网吧里不回家。咨询师就问,那孩子在网吧里怎么吃饭,母亲回答:“自己送啊”。这里孩子不回家和母亲想让孩子回家是对立的,实际上母亲很配合的通过送饭维持着孩子上网不回家这个行为。

想要让孩子回家,切断孩子的食物、经济来源,孩子自然就会在网吧待不下去了。

一对夫妻正在冷战,两人就像在河的两边,彼此不见面,看起来双方是对立的。实际上因为双方的两个人都存在,才让冷战成为了现实,假如一方不冷了,冷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十、症状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

什么是强迫?

明知道不要这样,又不得不这样。

什么是重复?

多次重复同样的行为。

来访者想要咨询师帮助,改变重复的行为。

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改变强迫。

所有的强迫背后都有冲突,前文中怕狗的男士,他明知道人是不用怕狗的,更何况一个成年男士更不应该怕狗,但就是一见狗就躲,但心里有了冲突。

咨询师先从解决内心冲突,再从强迫上入手,从见到狗就跑到见到绕开走,到见到狗快步走过去最后到不怕狗。

  2020.8.5

暖心:认识情绪

(1)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2)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李克富

老师文中提到的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这些知识点在考心理咨询师证时学过,后来听老师心理咨询实操课对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也有了清晰的了解,并在实操中尝试运用,而对于老师文中提到的“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这些知识点弄的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和尚”一头雾水。

老师文中还说:“这不是小瞧您,如果您是在2012年后才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您所学的教材,有关情绪理论的部分已经被删除了!”

我就是2012年以后才考的证,听老师的话赶紧学习恶补吧。[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第432-439页)]

情绪认知理论(cognitive theory of emotion)是心理学中主张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的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况和认知过 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它包括: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2)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4)西米诺夫的情绪认知一信息理论;(5)扬和普里布拉姆的情绪不协调理论。

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是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 R. Arnold)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无关”。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送到血管和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是由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这个结论并不否定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 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储存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情绪的分类

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其中基本情绪又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1. 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和复合情绪 (complex emotion)。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普拉切克(Plutchik,2003)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恐惧、惊讶、悲伤、厌恶、愤怒、期待、快乐和信任8 种基本情绪。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可以根据强度上的变化而细分,例如,强度高的愤怒是狂怒,强度很低的愤怒可能是生气。

2.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基本情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情绪(position emotion);另一类是消极情绪(negative emotion)。积极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而消极情绪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

(1)积极情绪。有人认为积极情绪是当事情进展得顺利时的那种好的感受。另一些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还有人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孟昭兰,1989)。积极情绪包括快乐(joy)、兴趣、满足和爱(love)等。 一般认为,积极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适应功能,即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弗瑞迪克森(Fredrickson,1998)认为,积极情绪能拓宽注意范围、提高行动效能,有助于机体获得身体、智力和社会资源。积极情绪还能明显影响到思维过程,促进高效率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积极情绪对认知有组织功能。积极情绪还对人的社会行为有积极作用,如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2)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如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相反,过于强烈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它能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如推理、辨别,使人的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如果消极情绪长期存在,而个人的心理适应力又差,不能及时疏导、缓解,还会引起相应的心理疾病。

害怕(恐)也属于与生俱来的四种基本情绪之一,有其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而恐惧则是一种和现实不相符的害怕,是一种复合情绪。

                                2018.07.16

为什么情感反射是心理咨询师用来控制会谈的一种技巧

因为心理咨询是有意识的转变对方的心理那么调节时机以及适当的情感反射都是有必要的。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情绪(点评视角训练营35/90)

(1)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2)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李克富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 B. Arnold)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appraisal- excitation theory)。这个理论认为: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 Schachter)和辛格(J. 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三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第三,相应的环境因素。

为了检验这个假定,他们进行了实验研究。把自愿当被试的若干大学生分成三组,给他们注射同一种药物,并告诉被试注射的是一种维生素,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可能发生的作用。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一种对情绪具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因此三组被试都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

然后,主试向三组被试说明注射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做了不同的解释:

告诉第一组被试,注射后将会出现心悸、手颤抖、脸发烧等现象(这是注射肾上腺素的反应);

告诉第二组被试,注射药物后,身上会发抖、手脚有点发麻,没有别的反应;

对第三组被试不做任何说明。

接着把注射药物后的三组被试分成两组,让其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环境里休息:一种是惹人发笑的愉快环境(让人做滑稽表演);另一种是惹人发怒的情境(强迫被试回答繁琐问题,并强词夺理横加指责)。

根据主试的观察和被试的自我报告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显示出愉快情绪,在愤怒情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而第一组被试则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

如果情绪体验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注射的都是肾上腺素,引起的生理状态应该相同,情绪表现和体验也应该相同;如果情绪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那么不论哪组被试,进入愉快环境中就应表现出愉快情绪,进入愤怒环境中就应表现出愤怒情绪。

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经验。这个结论并不否定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

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期望;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沙赫特和辛格理论(Schachter- Singer theory)又可称为认知—生理结合说。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Lazarus,1970)是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cogntive appraisal theory)的代表。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才能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按照拉扎勒斯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初评价(primary appraisal)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只要人处在清醒的状态下,这种评价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这是人的生存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拉扎勒斯(1993)列出了15 种情绪及其“核心相关主题”。

次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是指人对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等。当人们要对刺激事件做出行为反应时,必须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社会规范来考虑行为的后果,从而选择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如,当人们受到侵犯或伤害时,是采取攻击行为还是防御行为,这取决于人们对刺激事件的判断。在这种评价过程中,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评价(reappraisal)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如果再评价结果表明行为是无效的或不适宜的,人们就会调整自己对刺激事件的次评,甚至初评,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一)情绪的分类

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其中基本情绪又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1.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和复合情绪(complex emotion)。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普拉切克(Plutchik,2003)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 恐惧、惊讶、悲伤、厌恶、愤怒、期待、快乐和信任8 种基本情绪。 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可以根据强度上的变化而细分,例如,强度高的愤怒是狂怒,强度很低的愤怒可能是生气。

2.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基本情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情绪(position emotion);另一类是消极情绪(negative emotion)。积极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而消极情绪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

(1)积极情绪。有人认为积极情绪是当事情进展得顺利时的那种好的感受。另一些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还有人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孟昭兰,1989)。积极情绪包括快乐(joy)、兴趣(interest)、满足(contentment)和爱(love)等。一般认为,积极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适应功能,即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弗瑞迪克森(Fredrickson,1998)认为,积极情绪能拓宽注意范围、提高行动效能,有助于机体获得身体、智力和社会资源。积极情绪还能明显影响到思维过程,促进高效率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积极情绪对认知有组织功能。积极情绪还对人的社会行为有积极作用,如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等。(2)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如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相反,过于强烈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它能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如推理、辨别,使人的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如果消极情绪长期存在,而个人的心理适应力又差,不能及时疏导、缓解,还会引起相应的心理疾病。

害怕(恐)也属于与生俱来的四种基本情绪之一,有其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而恐惧则是一种和现实不相符的害怕,是一种复合情绪。

(1)释义。所谓“释义”,也称为“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主要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详见本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 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2)中断。所谓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3)情感反射。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会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慎用的。

(4)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心理咨询师想要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她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在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心理咨询情感反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心理咨询情感反射的特点、心理咨询情感反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3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