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咨询正文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感情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以及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感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不允许与来访者产生“爱情”的感情?

心理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谈恋爱的最本质原因,是因为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不平等,这导致了心理咨询师和来访的恋爱是对来访者的剥削,不论是金钱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剥削。

如果咨询师和来访者谈恋爱,等于是占用着来访者的时间还收了来访者的钱,这是客观上对来访金钱的剥削;情感上因为第一点谈到的不平等,咨询师对来访的弱点更了解,咨询师更可能利用这些了解的情感优势来发展这种不平等的畸形亲密关系。

陷入亲密关系可能是来访者本身所持有的关系模式所致,是来访者心理问题在生活中的外在表现,咨询师本身的职责是帮助来访者识别并修复这种有问题的关系模式,而不是利用这种模式,咨询师和来访谈恋爱说明了咨询师在职业上的的不称职。

相关规定:

西方在心理咨询上有行业协会和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如果咨询师触犯了这些伦理条例可能会导致被行业除名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我国目前也有咨询师伦理守则说明这些要求,但还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希望将来可以有本土化的约束方式来保障来访者的权益。

心理咨询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面对来访者的?

您好,很荣幸为您解答您的困惑,我是贺嘉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种嘉兴。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以尊重来访者的态度,其次要学会共情,从来访者的角度与处境想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正好的解决效果。

如果您觉得我的回复有帮助到您的话,请采纳,谢谢。

面对一段心理咨询的结束,咨询师也会有难过或不舍吗?

你好 ,题主:

有些好奇你为何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莫非你在咨询中担心你们咨询的结束,会让你的咨询师难过?需要打击你一下, 可能你多虑了?对于心理咨询师会有一个指导手册,我们也会有一个职业道德理念在哪里,不要和患者发生除了咨询师和患者以外的其他关系,所以,对于咨询师来说,我们会控制着我们的感情。

一、一个成熟的咨询师,一般不会在离开来访者之后变得情绪悲伤和难过

这是因为咨询师在咨询的早期就会跟来访者讨论分离的问题。比如咨询师有重要事情需要耽误咨询的时候,或者重大节日需要请假暂停咨询的时候,咨询师都会跟来访者讨论会带给来访者怎样的影响,当然如果咨询快结束的时候,咨询师会专门拿出两次甚至更多的时间跟来访者讨论咨询的结束的事项。

二、一个成熟的咨询师, 可能会采取系统脱敏的方式处咨询

  一个比较成熟的咨询师,看到来访者社会功能恢复不需要咨询的时候, 可能会采取系统脱敏的方式处理咨询结束。比如有一周一次,变成两周一次,然后再到一个月一次,以及最后可能半年一次的回访等。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咨询师新手终止咨询的时候,内心会悲伤和难过,这是因为咨询师情感过度卷入,产生了移情。这个移情有可能是咨询师自己的问题,把来访者当做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亲人,他自己早期的分离焦虑没有处理而导致?

三、咨询师接受了来访者投射性认同

当来访者把咨询师移情为生命中重要亲人的时候,咨询师控制不住,从而不自觉的成为了来访者移情的角色,配合了来访者的需要。

《关于同感共情》

王利珍坚持分享第1164天

一、案例欣赏(共情)

来访者:我觉得难过极了,他因为父母不同意我们的婚事而离开我,实在让我无法接受。

咨询师:男朋友因为父母不同意你们的婚事而放弃了这份感情,让你感到很伤心。

来访者:是啊,我不明白,为了这份感情我做了那么多努力,结果还是……(轻声抽泣),难道我们的感情就那么脆弱吗?

咨询师:那么多的努力都没有什么结果,让你开始怀疑曾经的这份感情,觉得很迷茫。

来访者: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信心,他长得比较帅,个子又高,我觉得自己配不上她,走在街上总能感觉到别人不一样的目光,但是他说他不在乎这些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我慢慢的也有了信心,就一心一意的对他好,后来我去见了他的父母,就有了现在的事情,我不知道他竟然这样狠心的离开我。

咨询师:你从一开始没有信心到后来死心塌地的对她好,可是最后男朋友又因为父母的阻挠而决然的离开了你,这样的变化让你无法接受,你在心里有些怨恨他。

来访者:是啊,是挺狠心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痛苦的哭泣),难道他真的不爱我吗?还是父命难违?

二、同感共情的故事

著名作家沈从文自1949年后就封闭挂靴,不再写作了,这对他来讲其实是极为痛苦的决定,从那之后他全力以赴研究明清的服饰,成为“大家”。

改革开放后,一天沈老接受几位记者的采访,说起文革期间他曾打扫厕所,在场的一位年轻女记者动情地拥住他的肩膀,说:沈老,你真是受委屈了。

不想这位83岁的老人竟当众抱着她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哭得就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的哭。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就心理学而言,沈老师被那个与记者点了同感共情的学位,所以止不住的嚎啕大哭起来。

三、岳晓东对同感共情的论述

同感共情就是咨询师与来访者情感对焦,思想并轨。

同感共情就是咨询师,跟着来访者的感觉走,按照自己的想法说。

同感共情的成功表现是:来访者说出上半句话,咨询时能够准确说出下半句话。

同感共情达标的指标是,能调动来访者的哭与笑,并准确接来访者的话茬儿,。

同感共情的最高境界是:来访者无论说什么咨询师都能说出他的心里话,令对方倍感温暖。

四、卡可夫将同感共情划分为5个层次

层次一:咨询师的言语表达与来访者的表达毫无联系,无任何意义。

层次二: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表达反应时,忽略或轻视了那些值得注意的情感因素。

层次三: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表达做出的反应,基本上可以与来访者互换层次。

四:咨询师较来访者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作出反应,并关注了那些值得重视的信息。

层次五:咨询师的反应比来访者自身反应更准确,并能揭示尚未认识到的信息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举例:我与父亲的关系很僵,他对我太严厉了。

层次一:这很常见啊!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与我父亲的关系也很僵。

层次二:你应该多理解你父亲!

你应该主动跟你父亲沟通!

你应该好好想一想背后的原因。

层次三:

你对此感到很沮丧!

你似乎在自责!

听得出你想改进与父亲的关系。

层次四:

你感到无法接近父亲,所以很有挫败感,是吗?

你希望父亲更宽容你,所以你们可以相互接受是吗?

层次五:你感到无法接近父亲,所以很有挫败感,能告诉我你都做过什么努力吗?

咨询师的个人情感,是如何在咨询中发挥作用的?

一、要维护来访者的利益。

这种情感的触发,如果来自咨询师个人的议题,那么就需要提醒自己,尽快从这种情感卷入中出来,要维护来访者的利益,不要让自己的这些情绪反应影响咨询,这些议题需要在咨询师的个人体验中去处理。当然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些时候由于咨询师的个人局限,我们在咨询中还没有觉察到这是我们个人的议题,该怎么办呢?

举个例子,比如听着来访的叙述,咨询师发现自己困了,打了一个哈欠,而这会儿还是白天,自己好像也没有很疲劳。这实际上就提醒咨询师,在打哈欠之前,可能有一些无意识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咨询师要注意到自己的这个反常行为,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比如喝口水,或者让来访重复一下前面的话。同时要在之后的咨询过程中对这种很困的感觉保持觉察,继续搜集信息,找出所有的可能原因。

二、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与他做一些讨论。

可以思考一下,如果这种反应是我的,那么感到困之前来访者正在讨论什么内容?我在回避跟他继续讨论这个部分吗?那个很难处理的情绪体验和议题是什么?之后咨询师可以在个人体验中和自己的咨询师去讨论和处理这个部分。如果这不是我的,而是来访者的一种模式,那么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比如他在通过这种方式和我保持距离吗?他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内在的某种情感体验吗?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情绪体验、我们对问题的假设,以及来访者的咨询目标,去思考这些问题,理解咨询中的互动,但并不一定要在咨询的当下就全部反馈给他,而是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再与他做一些讨论。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咨询中如果咨询师产生了很多情绪,咨询师要以来访者的利益优先,对自己的反应有一些克制,同时一定要思考为什么。

三、咨询师的成长体验。

大多咨询师都会通过专业的督导,培训以及个人体验,来提升自己在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巧,因此在不同的案例之中会相应的结合不同来访者的问题进行专业的需求分析,随着咨询经验的增加,可以更加娴熟以及专业的来处理与来访者之间友好的咨访关系。

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感情

前文写到了《巨人的方法》,本文继续心理学的内容。

反移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反移情指咨询师对来访者无意识认知、情感、意志的反应取向,它在很大程度上由咨询师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世界观所决定。

我有出现过反移情吗?有,经常出现。有一次婚姻咨询,一位女士描述跟丈夫的关系,觉得在其中很受煎熬。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么痛苦,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跟他结婚?我妈看到了,我的反应,说婚前肯定是很好的,要不不会嫁给他,婚后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当我妈这样说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她很深邃。准确说是比我深邃,有一种历经世事、对人性的洞察。

如果是我,我就会怎样的好。有一种不自量力的味道。我妈说:你想太天真,你说的好听,等到你身处其中,你不一定比他做得好。

透露出来的意思是,你现在说的是以你当下环境说出来的,你没站到她的位置上,很多事是体会不到的。而你真站到他位置,不一定比他做的好。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那些洞察世事的老人佛陀,做心理咨询的会很好,因为他们本身对人有很深的洞察,大多事情都经历过,有体悟,容易站到来访者的角度,说符合人性的话。

在这两个反应中,我出现了经典的反移情。我在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世界观,代入来访的处境,对方年龄比我大,婚姻中经历的事比我多。

这非常明显,不利于咨询成果。写完这些,我感觉脑袋顶上有点疼。好像我特别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和错误。我想显得自己很好很优秀,能力很强。

现实是我经常出问题,就像一个特别想好,但实际上老胳膊老腿的机器。带着很多固有的问题。但我能看见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很有价值。

狭义的反移情,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反应。它源于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说,十分强调精神分析治疗者竭力克服反移情反应对患者移情表现的阻抗。

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如果放任反移情表现,会不利于达成咨询目标。那针对这些反移情,我有什么应对方法吗?

首先区分事实与观点。明白哪些是我的感受,我的观点。哪些是事实真实发生的。在咨询中尽量多说事实,少说自己的观点。

在以前时,我会很容易把自己的观点和事实混淆,我会觉得我事情做不好,是我人不好。但实际上并不是,我事情没做好,是我眼前的这一件事情,做得不完美。

没人要求我必须完美,我可以在其他的方面做好,我可以当这件事情外出现的时候把它做好。我的观点不等于事实。

其次,在咨询中我有过强烈的情绪波动。在最初我并不能确定,这些情绪波动是来自于我,还是我作为镜子映照出了来访者的反应。

当对方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触动我时,不自觉泪流满面,那么我就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作为镜子,看到了来访者的状态。

我想起了督导中的一位老师,他曾经讲过一个事情,他很不喜欢一类女生,觉得她在外弄男生的感情骗他的钱,每次遇到这样的女生就会生气。

我觉得在这里,他出现了经典的反移情。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代入到对方身上。但实际上,感情中的事可能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来访者自己知道,要不要在这段感情中继续下去。这种越俎代庖的事,咨询师是不能干的。当然这可能也是我的观点。

第三种方法是关注行为。昨天在听课时,说到一般情况下,来访者出现迟到、拖延、忘记咨询时间,这都是在表示阻抗,在潜意识中表达愤怒。

有些诉求是根本的,藏在人性深处,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只是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

阿德勒曾为行为习惯,下过一个定义。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指这个人为了实现他的根本诉求所采取的方式或方法。

他在《洞察人性》中举过一个例子,说一个女士她总是梦见自己被追杀,噩梦太多,以至于她没有办法正常生活,因此见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发现,因为做这种噩梦,住在另一个城市的父母会打电话来慰问她,甚至特意赶过来看她。这让她感觉到自己被关心。

为了获得这种关心,才出现这种梦境。自己无意识选择的行为,因为不了解其中的原理,于是把它命名为命运。

今天就到这里,部分观点源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感情、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2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