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婚姻挽回正文

「开封挽救婚姻」开封舅舅几段婚姻

admin 婚姻挽回 2022-09-05 09:53:15 23 0 开封挽救婚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开封挽救婚姻,以及开封舅舅几段婚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李白的经历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辞亲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太白作清平调图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 太白醉酒图

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准备去越州。可是在途经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一身好入名山游的他,赶往国际繁华都市越州(绍兴),越州山水甲天下,让李白流连忘返,尤其是会稽山、镜湖、天姥山、兰亭、东山等地,李白与贺知章可谓忘年交,又想效仿谢安建功立业,对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等风流更是钦羡不已,在越中寻仙问道,陶醉在越州山水的他,留下了近百首诗,李白其后数次重游越州,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初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 太白醉酒

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赐金放还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李白图片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再次远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谪仙像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绍兴)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历史底蕴。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应邀入幕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璘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重病而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编辑本段年谱

701年(武则天长安元年)李白生。 705年 (中宗神龙元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李白图册(8张)711年(睿宗景云元年)李白十岁。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 715年(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718年(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 720年(开元八年)李白二十岁。出游成都、峨嵋山。谒颋于成都。颋甚赞其才,复励之以学。 721年(开元九年)李白二十一岁。春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 724年(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春三月自三峡东下。经荆门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夏游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内)、庐山(在今江西省境内)。秋游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726年(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越州。秋,病卧扬州。冬,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727年(开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 728年(开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731年(开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732年(开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岁。五月应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滞留太原。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岁。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南下洛阳与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处,结识岑勋。南返途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再会。是年杜甫二十五岁。在齐鲁燕赵一带漫游。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岁。春,又出游南阳、篙山(元丘的居所)、陈州、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 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岁。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苏省宝应县)。夏,漫游于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秋,逆长江西上,经当涂(今安徽当涂县),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适逢王昌龄被贬谪岭南(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二人会晤。冬,自巴陵归安陆。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岁。居东鲁,与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河等隐于祖徕山(在今山东省州市北部),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又以学道为事,意欲出游越地。 七四二年(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四月,游泰山。夏,与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县),欲游越中。玄宗征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长安。与太子宾客相遇,贺以“谪仙人”称之,复推荐于朝廷,得玄宗优遇,命为翰林院供奉。 743年(天宝二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四十四岁。春正月,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初夏,与杜甫识于洛阳。旋往开封,请北海高天师授其道,决心遁入方外。秋,与高适、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属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吴桥县北),乞盖寰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还归任城。 745年(天宝四年)李白四十五岁。春在任城。杜甫来东相方。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带。夏,与高适、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于济南。秋,与杜甫复会于郡(今山东省曲阜市),二人同游甚密。秋冬,在鲁郡别杜甫,游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单父(今山东省单县)。 746年(天宝五年)李白四十六岁。春,游鲁郡。卧病任城甚久。秋,病愈,又游于鲁郡。是年自春以来屡有南游之念,终于秋末启程。至宋城,又游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园),旋到扬州。 747年(天宝六年)李白四十七岁。春在扬州。旋至金陵,遇崔成甫。南下途中经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秋到越中,往会稽吊贺知章。登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台州天台县西)。冬返金陵,此后二年,留居金陵。 748年(天宝七年)李白四十八岁。春在金陵,夏至杨州,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县南),冬到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谒见江太守昊王李抵。 751年(天宝十年)李白五十一岁。春在任城。秋滞留在高凤(后汉的隐士)石门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元丹丘居处。秋末,自开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经河北道、邺郡(今河南省安阳市)。 752年(天宝十一年)李白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连。十月,抵达范阳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识安禄山跋启与边地战事之真相,颇感危险,即离范阳而去。 753年(天宝十二年)李白五十三岁。早春,自范阳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魏县东),游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县),继续沿汾水南下,入潼关(关所在今陕西省,为洛阳与长安之问的要地),登西岳华山。至历阳(今安徽省和县)横江浦渡长江。秋,又南下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句溪、敬亭山等地。 755年(天宝十四年)李白五十五岁。夏游当涂。秋游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冬返宣城。旋至金陵,获安禄山乱。门人武谔许去鲁中(今山东省)接其子女南下。分别后,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 756年(肃宗至德元年)李白五十六岁。岁初,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永王数次下达聘书,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 757年(至德二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 王东巡歌》。永王兵败丹阳,李白自丹阳南逃。旋被搏入寻阳狱中。妻宗氏为救其四处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涣与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极力救之,乃获释。宋若思辟白为军幕参谋,以掌军中文书事务。并随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九月,病卧宿松(今安徽省宿松县)。曾两次赠诗宰相张镐求救。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758年(肃宗乾元元年)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寻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 760年(肃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岁。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寻阳,再登庐山。决意游仙学道以度余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北)。岁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761年(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岁。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带。靠人娠济为生,闻史朝义势力复盛,李光弼派兵镇压,再次请缨入其军幕,但因病而半道还。冬初,寄宿于当涂县令(县知事)李阳冰处。曾出游历阳,旋归当涂,卧病于斯。 762年(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六十二岁。早春,卧病当涂。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归当涂,病况日下,自知无望。而李阳冰又退隐在即,欲走无路,精神失常。临终之际,将平生所著托李阳冰。十一月,卒于当涂,有绝笔《临终歌》一首。 据邵康节《紫微斗数》的记载 李白生于丙辰年十一月初十日午时 不是辛丑年 请考证

编辑本段史料

《新唐书·卷202·李白传》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谪仙玩月图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 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唐才子传·李白》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李白的代表作有什么

1.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她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赐金放还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幸遇杜甫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应邀入幕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七、病逝途中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编辑本段]李白年谱

[2]

七零一年(式则天长安元年)李白生。

七零五年 (中宗神龙元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七一零年(赛宗景云元年)李白十岁。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

七一五年(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渴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七一八年(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

七二零年(开元八年)李白二十岁。出游成都、峨嵋山。谒颋于成都。颋甚赞其才,复励之以学。

七二一年(开元九年)李白二十一岁。春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

七二四年(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七二五年〔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春三月自三峡东下。经荆门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夏游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内)、庐山(在今江西省境内)。秋游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七二六年(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七二七年(开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

七二八年(开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七三零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七三一年(开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七三二年(开元二十年)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七三三年(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七三五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岁。五月应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滞留太原。

七三六年(开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岁。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南下洛阳与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处,结识岑勋。南返途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再会。是年杜甫二十五岁。在齐鲁燕赵一带漫游。

七三八年(开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岁。春,又出游南阳、篙山(元丘的居所)、陈州、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

七三九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岁。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苏省宝应县)。夏,漫游于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秋,逆长江西上,经当涂(今安徽当涂县),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适逢王昌龄被贬滴岭南(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二人会晤。冬,自巴陵归安陆。

七四一年(开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岁。居东鲁,与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河等隐于祖徕山(在今山东省州市北部),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又以学道为事,意欲出游越地。

七四二年(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四月,游泰山。夏,与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县),欲游越中。玄宗征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长安。与太子宾客相遇,贺以“滴仙人”称之,复推荐于朝廷,得玄宗优遇,命为翰林院供奉。

七四三年(天宝二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七四四年(天宝三载)李白四十岁。春正月,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初夏,与杜甫识于洛阳。旋往开封,请北海高天师授其道,决心遁入方外。秋,与高适、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属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吴桥县北),乞盖寰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还归任城。

七四五年(天宝四载)李白四十五岁。春在任城。杜甫来东相方。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带。夏,与高适、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于济南。秋,与杜甫复会于郡(今山东省曲阜市),二人同游甚密。秋冬,在鲁郡别杜甫,游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单父(今山东省单县)。

七四六年(天宝五载)李白四十六岁。春,游鲁郡。卧病任城甚久。秋,病愈,又游于鲁郡。是年自春以来屡有南游之念,终于秋末启程。至宋城,又游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园),旋到扬州。

七四七年(天宝六载)李白四十七岁。春在扬州。旋至金陵,遇崔成甫。南下途中经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秋到越中,往会稽吊贺知章。登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台州天台县西)。冬返金陵,此后二年,留居金陵。

七四八年(天宝七载)李白四十八岁。春在金陵,夏至杨州,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县南),冬到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谒见江太守昊王李抵。

七五一年(天宝十载)李白五十一岁。春在任城。秋滞留在高凤(后汉的隐士)石门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元丹丘居处。秋末,自开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经河北道、邺郡(今河南省安阳市)。

七五二年(天宝十一载)李白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连。十月,抵达范阳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识安禄山跋启与边地战事之真相,颇感危险,即离范阳而去。

七五三年(天宝十二载)李白五十三岁。早春,自范阳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魏县东),游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县),继续沿汾水南下,入潼关(关所在今陕西省,为洛阳与长安之问的要地),登西岳华山。至历阳(今安徽省和县)横江浦渡长江。秋,又南下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句溪、敬亭山等地。

李白的个人传记?

【生平概述】

[编辑本段]

李白 (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一说为突厥人,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史书传记】

[编辑本段]

《新唐书·卷202·李白传》

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

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唐才子传·李白》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详细生平】

[编辑本段]

一、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的夫人是许氏,许氏死后续宗氏为妻。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生的。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阳 ;另一子名:颇黎。李白有三个老婆,一个是许宰相的孙女,姓许。第二个,不详其姓。第三个宗宰相的孙女,姓宗。此外还有一个姓刘的。女儿李平阳,姓李。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不爽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

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他第一次结婚12年、他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李白带着这个女人曾经到安徽买了一套房子,但不久两人就分开了。

第二个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寂寞的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当下便领了结婚证。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个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保洁员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洁员,不擦掉是会被扣工资的。无奈,宗氏实在是被这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唉,羡慕啊。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现在的这个妻子应该和李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学道德情操,应该算有记载的李白的第一次爱情,注意是爱情。但是,也是可能是信仰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有时候甚至会超过爱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邝山学道去了。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复再娶,男人要是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便视天下女人如无物了。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多次施救。得一此女为妻,足矣。

二、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李白自然侍从同去,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歌颂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赏识。此时,玄宗宠爱杨玉环,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谱人新曲歌唱。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与此同时,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宠,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自己虽在长安,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应该比较可信。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不能偏信。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可信可不信。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纵观李白的三种死法,笔者比较相信《旧唐书》之说。)

《一句顶一万句》 毛孩到男人的灵魂蜕变

《一句顶一万句》故事发生在当代一个河南小县城里,影片开头采用连续对比直接将矛盾集中点暴露出来,毛孩饰演的牛爱国和李倩饰演的庞丽娜经历了婚姻魔咒,模糊的“七年之痒”,两人恋爱结婚时的激情满满变得冷漠不堪,一句“没话”贯穿整部电影,确直接击中现代爱情中维系婚姻的一个致命点,或者说是大多数人对于感情中肉体与精神双重要求的提高。

《一句顶一万句》中没有大都市的喧嚣,没有青年男女山崩地裂的爱情,没有特效,它的人间烟火气息非常浓郁,非常接地气的一部影片,通过底层小人物折射出当今社会的某些浮躁现象,这些现象或许是小众,但肯定存在,而且对能够引发共鸣的人来说感触非常深刻。当然,对于没有类似事情附体的观众来说,上了一堂丰富的婚姻公开课。

毛孩饰演的牛爱国是全篇感情最为丰富的角色,他的性格色彩有着隐性和显性的明显区分,在以往形象中给观众树立的那个炊事班小兵简单如一,此次挑起对于心理探索更为深刻的电影,他能够把情绪配合语言、动作、肢体等完美表达出来。牛爱国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居家型男人,没有大本事、做事细心、他完成了对于一个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在父亲与老公的角色中,虽然不是一百分,但至少及格。在得知老婆出轨的消息时还自我宽慰,为了挽救婚姻,他争取过,复仇的怒火令许多女性觉得这点不够大度,在半拉半推下庞丽娜终究坠入欲望的深渊,或许那也不是深渊。

导演刘雨霖作为一名女性,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精致,透过这些细节把人物的心理状态演绎的非常微妙,满足了很多观众对于心中所想而羞于出口的状态,而这点正是影片吸引到我的一个亮点。而毛孩透过牛爱国把这种细节处理的自然流露于屏幕上,给观众带来情真意切的感觉。在影片中牛爱国从开始的躲避问题、追查真相、被愤怒冲昏头脑、转瞬变成心机BOY、坚定的报复心直到被友情开导、亲情的救赎完成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转变,最后的一句“日子是要往后过的,不是往前过的,别让生活别着心”圆满的交代出电影的寓意所指。

心理的精彩呈现需要细节的把握,毛孩把牛爱国的心里状态的层次感清晰的展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牛爱国去火锅店问店员:“今天有没有纺织厂的员工来过生日”,没有得到答案的他走的时候说了一句:“天气冷了我给她送条围巾”,给自己男人自尊心找个台阶下的扭捏非常有意思,而在另外一段假装去开封找庞丽娜去鞋店打工的镜头出现时,我对毛孩的演员素养非常敬佩,他把影片中自己职业素养表现的非常熟练,擦鞋的动作流畅专业,不能相信这是一个演员做到的。而影片最戳泪点的一段应该是在烧香那段,毛孩集结了所有负面情绪,而其中又夹杂着对女儿的怜爱,那种爱恨纠葛的错杂感将苍凉放大的无比揪心。

影片不是以回心转意、破镜重圆等完美谢幕,而剧情在庞丽娜怀孕下显得无法挽留,或许释怀的牛爱国交代的这一句话是最完美的答案。而我觉得编剧在设置上的诛心令人唏嘘手法高明,牛爱国是一个修鞋匠,而偏偏老婆庞丽娜是一个“破鞋”,这种搭配也揭示了世界上太多的无奈,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应该在宽容中完成自己灵魂的蜕变升华。

李白主要事迹

李白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扩展资料:

李白后世纪念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位置东经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

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李白是谁?

你提这个问题真让无数人感到无语啊!!!!!!!!!百科名片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同名人物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

中文名: 李白

别名: 太白,青莲居士,诗仙,谪仙人

国籍: 唐

出生地: 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西域碎叶

出生日期: 701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 762年

职业: 诗人

代表作品: 《望庐山瀑布》,《临终歌》,《江上吟》,《蜀道难》

目录

一生概括

一生四妻

四处远游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洞庭葬友

江南一行

一进长安

赐金放还

再次远行幸遇杜甫

来到扬州

探幽燕

应邀入幕

重病而逝

人物年谱

李白传记

诗歌特色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艺术成就

评价

个性特点

名诗名句

书法大作

剑术高明

李白纪念馆

影视传记

同名人物英雄李白

作家李白

桂系李白

一生概括

一生四妻

四处远游 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洞庭葬友

江南一行

一进长安

赐金放还

再次远行 幸遇杜甫

来到扬州

探幽燕

应邀入幕

重病而逝

人物年谱李白传记诗歌特色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艺术成就评价个性特点名诗名句书法大作剑术高明李白纪念馆影视传记同名人物

英雄李白 作家李白 桂系李白展开 编辑本段一生概括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701年正月十六[1][2][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 李白图片

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 ,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编辑本段一生四妻

李白一生,先后有过四个妻子。 第一个妻子,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 李白

合,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其子名:伯禽,小名“颇黎” ;女名:平阳 ,小名“明月奴”。许氏于公元738年去世。 第二个妻子,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妻子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不久,因为刘氏有些看不起李白,李白愤而离开。 第三个妻子,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四个妻子,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倒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人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并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可以说和李白是志同道合。在李白因李璘案下狱,发配夜郎时,宗氏还多次施救,从此两人没再见面。李白很喜欢最后一个妻子宗氏,曾做诗《自代内赠》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编辑本段四处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让李白意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 太白作清平调图

[3]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她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这首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江南一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 太白醉酒图

[4]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已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编辑本段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 太白醉酒

[5]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编辑本段赐金放还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 李白图片

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编辑本段再次远行

幸遇杜甫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谪仙像

[6]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来到扬州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探幽燕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编辑本段应邀入幕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编辑本段重病而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关于开封挽救婚姻和开封舅舅几段婚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2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