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咨询正文

「武志红情感咨询好吗」武志红心理怎么样

今天给各位分享武志红情感咨询好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武志红心理怎么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想知道一直看心理医生真的有用么?可是有用的话为什么一直要去看?

抑郁症患者看,心理医生没有用处,只会加重病情,有些患者自己都可以成为心理医生了,只能药物治疗。误导了患者是要出人命的!!!

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抑郁的思维方式和意念,改变自己的抑郁的心态,使其变为乐观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抑郁的情绪,使自己有良好的情绪,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只能靠自己改变。吃药、看心理医生只能起辅助作用。

有用是心理咨询目标选择之一,甚至有的心理咨询不再追求有用,至于有用为什么要一直去看?我想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在西方已经很发达,而在国还在发展中,所以上述三点正常的存在还是有少部分人误会,一直去看正常或被误会也罢,我们中庸一点,我们对 健康 与用医的合理态度应该是: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发达国家,有自己的牙医、律师和心理医生是身份的象征。

牙齿一个美观,一个平时防护,老了也可好吃东西。外事不决找律师,省心,专业,节省时间。

心理理医生,倾听,心灵对话, 育儿 教育、婚恋家庭、情绪 情感 、失恋失婚、家暴危机干预、心理创伤、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生命的意义……,我还遇到做梦遇见鬼的、母子乱伦的、女儿被继父性侵的心理咨询。

问:通常哪些人需要心理治愈 ?

让您感觉一直去看,下面详细介绍三种存在。

(心理学家李孟潮)

现在越来越多人有条件做心理咨询了,我几个来访者本来咨询好了的,而后他们想每个月再和我谈一次,我刚开始觉得不用吧,后来想也可以,他们有的一年几十万,有的双十一一天收入就是几百万,一月一次,一年也才6000,没有经济压力,谈下对自己和家庭以及事业都好,如特鲁多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明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希望更多人有自己的牙医、律师和心理医生。

在这几年工作中,有的来访者,做十来次,有的二十来次就结束,有的人家问题和症状治疗已经不存在,就想继续 探索 生命就一直做下去,不用以前每周咨询一次那样高的频率,一个月一次,或几个月一次,一年十来次,6000来块钱,就多一个这样的关系这样的地方谈这个话。比如有的来访者一年几十万几百万,五六千对他们也没啥,找个一个可谈任何包括生命、哲学、思想、心理、 情感 、体验的咨询师,也是值得的。

现在每个人有条件的话,可聘个私人心理咨询师,一个月和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说说,谈谈自己内心世界,生命意义和无意义,所体验的,所想象的等等。目前心理咨询多问题的咨询,症状的治疗,而越来越多的咨询,倾听是第一位的,就提供提供全神贯注的、长期坚持的倾听,心理咨询师具有心理学基础,同时是思想家和哲学家。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它的发明者弗洛伊德又叫它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大家想想这个词!

在中国搞精神分析的曾奇峰说:

在有钱、有闲的情形下,

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实在是一种明智而高雅的选择。

因为它可以使你了解自己,

因为它可以使你活得缓慢而从容。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自己愿意把自己收入一半给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我想我能理解他,我们每个人都想找个能理解自己的人,来谈自己。而这个人心理咨询师师是最好的,他们有思想,有共情能力,倾听能力,每个月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谈谈,是非常美好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

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也说过:情绪不好时,我们也会与亲密的朋友做一番倾心交谈,经常也有很好的效果。心理咨询中那种亲密信任的关系,有时与朋友的感觉非常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你的种种感受与看法,会受到咨询师完全地接纳与尊重,你的隐私,绝对受到保密;咨询结束,关系立刻中断,没有任何牵扯,这会为倾诉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 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找心理咨询师。这是非常正常的,不要误会一直去看心理医生,这是必要消费,就算已经好了,没有问题也可以咨询(上已经说)。

心理问题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咨询也需要多次。我们的一个同行遇上这样一位来访者:整整一小时,她哭诉哭诉,他就听她哭诉哭诉,时间到,她说:“我还没有说完,能不能延长一会儿?”他说:“下次再来。” 到了下次约定的时间,她失约了,倒是她母亲出现在咨询室里,问咨询师:“我女儿都说了些什么?”咨询师说:“你可以去问她。”母亲说:“她什么都不肯告诉我,只说,咨询师光是听,而且只肯听一小时,我找个朋友,还可以随便谈它三五个小时。”

如果她只是哭诉,咨询师就只能当一双好耳朵,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入口”,等待她过了最初的宣泄阶段,做好领悟的准备,等待她开始投入,才能陪她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改变。 如果治疗关系在起点时就中断,那就只能是一次失败的咨询,来访者没有收获。

(心理学家李子勋)

我有时想精神分析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看着时长,就知道了,而短期焦点解决、认知疗法虽然快,却无法很好的 探索 内心。在我国很多都讲求短平快,让我也很无奈,其实很多问题就是这样造成的,而心理咨询就是提供一个可以放心慢下来的地方。。。才好疗愈。

心灵的事,急不得,举两个几年前的例子:

我们有的来访者两次咨询就要效果,没考虑这是多年积累的问题,又是重大创伤!我们前几次主要搜集资料评估,治疗核心在后面啊,且说不是已经有了效果吗?第一次咨询倾听后你说心情好多了,第二次咨询时你正失恋悲伤,我们耐心陪伴。。。你和妈妈也有了沟通,而且感觉关系好多了,另外咨询中会出现不好的感受,都是很正常的,要谈的。这是一个过程!正常过程!有作用也需要好几次甚至更长时间咨询的,而有的朋友未理解,会觉得一直看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师几乎每天都在回答以上的提问,也许提问者并不晓得,这每一个提问内容都能一一对应提问者本人所长期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感谢许许多多来访者和他亲人的信任和合作。也感谢来访者家属对来访者就诊的鼓励、配合、支持。

我非常理解大众对心理咨询的急切需要,要效果,而且要立竿见影,如果做几次,更多人会觉得怎么一直在做,这就是我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不到位。(希望大家看了我这篇回答有些认识)

心理咨询不像内科看感冒,一剂下去药到病除。一个最简明的短程治疗,也需要8~10次,每次40~50分钟。 除了时间,还需要经济上的准备。目前收费不一,会根据咨询师自己的成本投入,咨询经历和资历来收费的。当然来访者有 退出自由 ,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告诉来访者心理咨询可能要结束了,做结束准备。

大多心理咨询是这样的,如曾奇峰老师所言咨询:

心理咨询的设置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在心理咨询(治疗)这种特定的咨访关系中达成的界定咨访双方的角色、关系的一套行为准则,包括如访谈时间、费用、疗程(短程、长程)、治疗频率和咨询(治疗)方式。

弗洛伊德说:我们应该设想,倘若不是在此种设置下所提供的一些环境,病人就不会出现这些反应。

来访者(需要帮助的人)不主动需求帮助,即使是心理问题很严重了,咨询师也不要主动干预,心理危机干预例外。来访者要主动求助,这样也好得快,当然有的来访者不愿意,这需要家人或关心他的人鼓励支持去咨询。越早咨询越好,扁鹊见蔡桓公就是例子。

单独空间,咨询师最好有合适的咨询地点,咨询室。不征求来访者同意,不得让其他人进入。心理咨询师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的,在路上、公园、咖啡馆、奶茶店、饭店、酒吧、酒店、宾馆,都不可以。 面对面咨询来访者来咨询室就可以,网络咨询(语音电话、视频都可以),要选择安静、没有打扰的舒适独立的空间开始。咨询期间不做其他事,咨询前准备好耳麦、水、纸巾、记录本和笔。

费用是对双方的尊重,也是效果的保障,费用本身就具有咨询的效果。没有费用来访者很难做到对咨询的足够重视,也很难带来更好的咨询效果;没有费用咨询师很难做到更多的责任感,也很难非常的尽心。免费心理咨询无效。

4、时间设置 :

咨询需要提前1-2天预约,预约是对咨询以及咨询师的尊重,心理危机干预例外。按预约的时间、地点进行,一般首次咨询时间2个小时左右,后续时间,1-2次/周或1次/天等根据情况而定,每次50分钟到1小时。如果来访者预约了,但是没有来并且也没有提前告知,或者告知的过晚,则视为当次咨询已做,直接扣除当次费用。如果来访者迟到,则咨询一样准点结束,尽量不要顺延。

5、保密设置:

对来访者的隐私、基本信息等咨询保密范围之内的内容,一律保密。除非遇到保密例外情况,另当别论。

6、对象设置: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 健康 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回避熟人,因为熟人无法做到中立。当然这又根据情况而定,当熟人是一般的求助或者非常亲近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我们可以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去帮助他们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熟人的情况相对复杂,需要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咨询的话最好是委婉转介到其他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那里,这也是真正为了当事人好。

7、关系设置:

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仅限于咨询的关系,最好不要是双重关系或者多重关注,关系的不纯粹都会影响咨询的效果。咨询结束了关系也就结束了,需要咨询再联系。结束后三年内不可以发生其他关系。

8、 情感 设置:

在咨询关系下,咨询师的态度需遵守中立原则,尽量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不良情绪带到咨询中去。

9、案例类型设置 :

每个咨询师都有擅长的案例类型(比如:青少年厌学问题、恋爱婚姻、人际交往、夫妻关系等),心理疗法(比如焦点解决、叙事疗法、精神分析、沙盘 游戏 、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等等),做自己擅长的案例,用自己擅长的疗法,必要时请其他心理咨询师会诊,不擅长的案例及时转介;遇到心理异常的情况转介到精神科。

10、咨询流程设置:

预约后就可以咨询, 意向性会谈和咨询五阶段模型:共情关系—叙事和发现优势——目标——重新叙事——行动

明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希望更多人有自己的牙医、律师和心理医生。

最后以前辈的话结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是@解忧心理医生

1,心病,和感冒吃药不一样!

2,心病,需要一个人在意他,找到意义,找到真理

3,有用的话就好,没有用的话,也没其他办法治疗吃药没用,因为是心病,也许是思念另一半。

4,思念孩子,思念父母家人,

5,失败了,做错事了,无法原谅自己。

6,为什么一直去;因为找不到其他办法,就像(穷病)不知道怎么解决贫穷。

想知道一直看心理医生真的有用么?可是有用的话为什么一直要去看?

看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有没有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心理学工作者是不是真的懂心理问题的原理,解释形成机制,痛苦的原理,给出消除痛苦的方法,而作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是认可心理医生,积极配合,如实说出自己的经历和痛苦,按照心理医生说的方法去体会,去练习。如果双方都是这样做,肯定是有效果的,并且是很好的效果。

好的咨询师在解释完以后,会交给来访者应对问题的方法,就是说不但帮你把狼打跑或打死,还要交给你打枪的方法,但自己要勤奋练枪。

自己能应对问题,就不必一直看下去,既花钱,又耽误时间,浪费精力。

心理医生,不是简单帮你解决问题,而是帮你更深层次发现问题的根源。

想知道一直看心理医…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看心灵医生,看起,要很多的钱,你自己没有信心,就算你看的起,不一定…《关建你自己想好的话,用,医学,神学,一定会独立…》。

心理出现问题,一定要看医生,专职的心理医生,是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的救星。

饭有用为什么还一直要吃呢?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看心理医生是有用处的,而为就是一个需要定期每个星期和我的心理医生聊天做心理治疗的抑郁症康复中的人。

心理治疗和感冒吃药不一样,它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心理咨询就能解决你本人的问题的。

想想很多埋藏在自己心里的想法,有一些是有偏差的,然后人很多时候就因为小时候的一些负面事件的经历而形成了有偏差的想法,带着有偏差的信念一直成长起来,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前3次的会谈聊天中只是一个互相熟悉,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当您从心里真的信任您的治疗师以后,您才能把自己一些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他,包含一些有偏差的想法。咨询师会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引导您,引导您看清这些问题的本质和您让你重新认识自己,接纳您自己。

另外,很多需要做心理咨询的人都可能是得了抑郁症。

以我为例,当初作为一个抑郁症爆发状态的自己,情绪是不太稳定的,而且时常否定自己,这时候的我需要的是咨询师的共情理解。让我把我的委屈说出来。这个时期的我就是向咨询师吐苦水,哭泣,尽情在我信任的咨询师面前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基于保密原则,我跟咨询师说的事情都是保密的,所以我是有足够安全的空间去释放自己的负能量和展现自己脆弱得一面。

到后期,我的情绪稳定了,也持续的稳定。这个时期的我需要找工作,在从事新工作的时候,可能我们会重新遇上之前所面临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提升之类的,这就需要一些心理咨询师给到一些实操性的人际交往技巧教给我们,从而提升交际能力的提升。最后是为了实现:不靠药物,也能好好靠自己来管控自己的情绪的这一目标。

心理治疗是长期的。它不是看一般的感冒,挂个号,打了针就好。我的心理咨询师跟我说过一句话:“多给自己的心理一些时间和空间” 。所以,希望在做心理咨询的朋友们也一起加油,自我内在成长是人生的一场修行。慢慢地走出低谷,您也可以迎来光明的时刻。

得到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好不好

链接:

提取码:u348

武志红 心理学课程。武志红,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研究心理学超过25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0年,累计咨询时间超过6000小时,出版过多部对社会有巨大影响力的心理学书籍。

课程亮点:心理学课围绕“自我意识”的13个大核心主题——命运:怎么掌握自己的命运?自我:怎么正确认识并且坚持你自己?关系:怎么拿到解密一切关系的万能钥匙?动力:心理健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思维:最能帮助你成长的思维模式是什么?身体:怎么从身体表现观察到心灵的变化?情感:怎么获得爱和付出爱?

课程目录:

无常(共13讲)

自由(共18讲)

现实(共25讲)

创造(共24讲)

空间(共25讲)

觉知(共31讲)

.....

如何评价武志红?

武志红这个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个人经历

1992年入读北京大学心理系本科。

1996年入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

武志红,男,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

曾在《广州日报》社工作,主持《广州日报》每周六见报的"健康心理"专栏。

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如何评价武志红?

武老师的作品我看过三本《为何家会伤人》、《JYG》、《你就是答案》。

武志红老师的观点和对知识的传播,我个人认为, 社会 积极意义是更大的。

相当于,是对 社会 的一个启蒙。

尤其是那些,比较无知,落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地方,有这样的心理学的普及。

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事情。

武老师,是科班出身,本身具有科班的底子,加上,自己特别能写。

我相信,他也是在不断的让自己成长,越来越好。

可能前期武老师,在公号的文章,包括书籍。

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甚至是有一些纰漏的。

但总体而言,能够启迪大众对心理学的兴趣,能够引起 社会 的一些反思,那就是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种影响力,我相信还能保持下去,如果武老师还能不断的继续精进,那么读者,将会越来越尊重他。

之前的书籍,比如我看的基本,都是比较好的。

多多少少都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但有些观点,未见得一定说的对,但至少,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来使用他。

总体而言,武老师就是一个当今很有良知的作家,心理学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为 社会 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但这个贡献尽管还不够好,但还在继续改善中。支持。

相信,也会有更厉害的牛人,取代他,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也说不一定。

以下是网络评论的两派观点:

对于《巨婴国》这本书,读者的态度基本上是两边倒。一边是对它的喜爱和认同,觉得真是写到自己心里去了。

@ 啦母:看完《巨婴国》,有种轻松自在的豁然开朗。整本书阅读过程心绪颇有共鸣,家庭政治纷争的根本,孝道压抑的个人本性。也有部分一针见血的观点几度让我情绪焦虑,我所有的全能自恋,用表面完整逃避内心破碎,以为切断与外在的联系就能铲除内心的恶。我们都是巨婴,为别人活得太久了,该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不逃避,有活力,让所有好的坏的都流经我的心。

@ 沈:写出了中国人心理的共性,也写出了如今 社会 和家庭存在种种问题的心理学原因。而我也在阅读中反思了自己现在的性格和做法,真的正如作者所言,我们都是巨婴,我们活在巨婴国。

@ 千:拒绝做老好人,做真实的人。好人在中国如此普遍,也是中国的伴侣关系质量差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切记这一点:对别人好,可以赢得认可与尊重;但若想赢得亲密,只有一条路——真实和敞开。

@ rach:估计这是我2016年最爱的书了,最认同的一句话“皇帝梦,极权梦,都是巨婴梦”,我们都是巨婴。

@ 赫恩:“集体主义的真相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太低,导致大多数人的里子是破碎的,必须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以此将个体镶嵌进一个集体性自我中。”看一本都是实话的书,真的让人一边流汗,一边脊背发凉啊……

@ 尘埃:巨婴现象不仅仅中国有,只是中国最严重,这和中国自古的很多观念有关,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这些观念有多可怕。

@ 养乐:一边看一边起鸡皮疙瘩,似乎说的句句都是自己。想要从中找到解脱的方法,同时也因为看见更真实的本质的自己而感到恐惧。原来我是这样的……

@ 而已:恨不得每一句都划重点,这本书让我的心,一点一点的,变柔软,有好几次我特别想我妈,刚读到460多页的时候,忽然就哭了,想起我妈妈那么爱我的几个片段,特别感动。

与此同时,在知乎、微博、豆瓣等网络平台上,不少网友发出了批判的声音。

@ 琳: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本最近很火的《巨婴国》简介,就被里面的观点冲击得有点无语。

首先“口欲期”“肛门期”这些被淘汰了几十年,在精神病界几乎无人再提及的精神分析概念,在书中竟然被大张旗鼓地拿出来诟病国人“爱吃”“爱群吃”。

其次,集体主义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是 历史 悠久的根本文化,来自于延续几千年的固定居住农耕背景,怎么也能被扯到“长不大”上。中国人或者亚洲人的人际边界不清,和欧 美文 化的独立、人际边界清晰有明显差异,书中认为人际边界不清就是“大婴儿”,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和人际边界清晰“共生”的自我中心,拒绝牺牲自身利益的价值观,要是放在亚洲人眼中,又何尝不是一种“幼稚”?与其说谁更幼稚,只能说文化背景不同而已。

第三,书中提到“中国男人多有皇帝梦,而女人多有皇太后梦,希望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力,要整个世界围着自己的想象转”是巨婴的表现,“追求不到权力就装孙子”也是巨婴的表现,然而权力欲难道仅仅是中国人有?对权力的追求不要说广泛存在于人类不同文化族群,动物界中只要是群居的物种,对权力的追求都大有动物在,比如猴王,比如狼首领。能硬生生把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拿来扣在中国人身上举观点,服了作者的写作功底。 社会 分层结构,“装孙子”,这也是在有点 历史 的 社会 文化族群中就会有的现象,不光在中国有,在亚洲有,在 历史 悠久的欧洲、英国都是如此。

这本书能火,我觉得不是因为中国人是“巨婴”,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归根结底还是教育问题。

@燃烧吧小宇宙:今天收到一篇巨婴国下架的推送。看了还不到一半,我就直接关掉了。为什么?负能量爆棚+将男人应承担的责任全推给女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推给 历史 传承等等。处处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挑战主流正能量思想是几个意思?颠覆所有人的三观就开心啦?让所有人认识到 社会 教育的失败,这一代,下一代的缺陷,问题就解决啦?

@张:心理学是玄学方术,靠近催眠解梦,远离理智思考,根就不正。武志红推荐的套路,更是巨大的忽悠,苗也不红。多么巨大,航空母舰,怎么忽悠,卖拐。《巨婴国》整本书宛若驾驶航空母舰卖拐,炫酷。古人曾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判定咱们是橘之国、枳之国,都不准确。那中国有巨婴症吗?当然!拿出来三四亿不成问题。非巨婴症呢?也有!剩下那些全是。判定中国是巨婴国、非巨婴国,都不准确。理智思考尽,玄学方术生,武志红立论之稳固巧妙,大抵在此。《巨婴国》的套路,无法证实,无法证伪,有人拜服,有人笑了。为什么?人和人不一样呀!理论嘛,本来就不是啥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自圆其说罢了。一本书,于我们而言,更重要的,应该是多了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横生出一种“原来这些现象还可以这么解释”的感触,这就够了。

~节选自赵小明著《聚英国》,感兴趣请京东搜索《聚英国》。

栏目心理专家

个人愚见,武志红是一个中年叛逆者。

文化是底色,挑战文化的传承价值,需要勇气,需要力量。在这个方面,《巨婴国》《为何家会伤人》这两本书里有着惊人的爆发力。

然而,从心理学的 探索 和发展而言,西方心理学的模板和范式需要在中国文化的解构和重新建构下,也就是与中国人的实际相结合,才能从底层心理结构上保持一致性。

我们在咨询工作实践中会有一个感受,有的来访存在的症状本身,是不能快速纠正的,哪怕方法也对,早期建构的咨访关系也较好,但咨询节奏一旦推进的过快,很有可能就会脱落。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来访“保持自我的一致性”这本来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保护。

文化的一致性对于一个人而言是约束,是禁锢,也有可能形成创伤,但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保护,自体的保护。

文化断裂,会形成不可逆的撕裂性创伤。而武志红宣讲的心理学,对中国家文化的负性侧面着色太重,黑化太过,解读有失偏颇。这是武志红作为业界网红的成功之处,却也是他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的失败之处。

心理工作者,固然不是只有温情脉脉,但是爱与慈悲却是不可或缺的。哪怕是大刀砍伐下,家文化依然是每个中国人的底色。类似“父母皆祸害”的信念,除了撕裂自体,滋生仇恨,促发愤怒,还能有更多的疗愈意义么!

当然,我并非认为家文化是没有弊端的。

1、最有钱的心理学家。他一开始工作就是广州的报社,然后又创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公司,在得到APP上开专栏,订阅者将近20万,收入分成有一千来万吧。

仅用自己的知识来赚钱,而不是通过做别的生意发财,他是顶级的了!

2、最神奇的心理学家。他的心理学思想非常玄乎,他自己也说他不喜欢科学心理学,他的那些理论能够自成一体,能说得圆,听着却难以让人信服(有些偏激与片面)。他的理论不是科学,无法证伪,缺少论证,多来源于他的反思感悟与个案观察。

3、最勤奋的心理学家。在北大读书就写了很多文章,工作后一直笔耕不缀,出版了十几本书,写了五六百万字。同时他还要讲课,参加各种培训,亲自做心理咨询,等。

4、经历最奇特的心理学。虽然是70后,但至今未婚。读研时还患上了抑郁症。他喜欢给自己及家人做分析,验证心理学知识。当然,他更是遇到过无数神奇的人、奇幻的事,我怎么经历就这么贫乏呢?

我读过他的书,听了他一年的心理学专栏,看过他的直播。了解不算太多,供大家参考!

我觉得他要是好好学点佛法并且能开悟就更好了!

武志红老师应该是偏网红多一些吧,他的心理咨询公司在很多城市有分部,各个平台的流量都很大,线上线下都赚的盆满钵满,应该是这个行业里最有钱的人了。

看过部分他的书和电视节目,他的选题往往比较通俗,跟时事结合的很紧密,不太在乎学术性,也不怎么参与学派争论,所以说他偏网红多一些。虽然人家不止在网络上红,但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确实是当年天涯上批判父母的那个帖子。

至于他的书的疗愈效果,很多人说不仅没有,甚至还有反作用,也就是原本跟父母有问题的,受到“父母皆祸害”的鼓动后,跟父母关系更坏,精神状况更不稳定了。

所以说武志红老师的各种发表,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学视角的写作,不能将其作为心理学入门和学习,因为他经常是选择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观点往往剑走偏锋,这样才能有流量,有话题。

要客观地用发展的眼光分析过去现在将来,固定地脱离时代背景的看人和事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不提倡不采纳不推崇。

凡事凡人一拿出来评价,就会有两个极端的评价。心理学本来就应该以不下定义不贴标签不评判为原则,更何况针对心理学家。如果你服气,就捡适合自己的道理来精进,不服气,你来成功一个看看。

我觉的武老师为心理心理.对于当下 社会 .生活节奏生活的压力下成长起来捌零后.玖零后成长教育与 社会 现实完全不是回事.造成的迷茫和无助武老师大有用武之地.但其理论只有高中作文水平.还未达到心理学家水平.本人弱见。

如何评价武志红

【赵小明 ,一个专注反对武志红的心理学家】

据悉,《巨婴国》下架之后,这本书已经被炒到了两百元一本啦。

其实武志红在心理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有人评论说:“过去十年,民间对心理学的了解除了成功学、灵修和心灵鸡汤,就是武志红”。

这样的评价很是耐人寻味。

作为目前中国心理咨询界的领军人物,据了解,武志红的公众号粉丝已经超过60万人,10万+的阅读量是家常便饭。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字“贩毒”的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在《绞杀中产精英的五大新宗教:罗胖、咪蒙、吴晓波、凤姐、黄生》一文。不过,我并不十分赞同《绞杀》一文的五大新宗教的界定。因为,凤姐的粉丝,原先并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中产阶层,而是底层屌丝。

如果增补一个中产阶层的新教主,那么小明认为应该是武志红。

他用一个“巨婴论”分析国民心理、解读社会现象,其实跟用咪蒙思想武装头脑、罗辑思维指导学习、吴晓波体系运作投资,本质上是一个意思。

作为曾经或现在的媒体人,这些圣(网)婴(红)们深谙此道并轻车熟路。他们最明白那些跟他们一样的中产阶层内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就是提供“知识”了解“真相”,其实只是提供一种感觉啦——获得了知识的感觉。

因为,群众需要的不是真的“真相”,每个人心里早已有了自己所“需要”的真相。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情绪。

圣(网)婴(红)思维的目的是在情绪上去撩拨、去煽动、去暗示,去催眠……因为要绕过读者的大脑,不能让他们分析、论证,不能让他们揭开深层次的真相。这就要抖机灵了。

比如,从几年前的《为何家会伤人》,到最近的《巨婴》为主要载体,典型的拥护群体是豆瓣的“父母皆祸害”讨论小组。

这一派很火的原因在于它的内容非常强烈地刺激到了我们很多人的一种情绪——愤怒。而这种愤怒在过去一直是被我们压抑的。

当我们开始读发泄性的论调时,突然间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被点燃了。比如我们又一次回到了五岁时被怒斥甚至体罚的场景中……多年来被我们关在“小黑屋”的愤怒情绪重见天日,并疯狂地蔓延。

愤怒作为一种情绪表达,是有其存在意义的,缺乏愤怒表达能力的人也是不正常的。但是,当受到煽动、暗示,且没有相关解决方案的时候,愤怒的情绪喷薄而出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当这个愤怒的情绪指向了我们的父母。

这种消极的却被病毒式传播的论调,对个人乃至社会造成危害不难想象,比如那些真正有心理障碍的人拒绝有效的治疗,反而是在童年、早期经历中寻找自己现有痛苦的根源。

韩非的可信赏罚理论稍加解释:如果做某事就总能够获得可信的回报(包括物质回报或荣誉回报等),那么人们就会纷纷自动自觉去做某事。可以想象,如果宣传能够获得可信回报,那人们就会热衷宣传,如果追求真理没有可信的回报,追求真理之人就会减少。

为什么抱怨社会、抱怨别人的文章和书籍更容易得到大众的吹捧呢?

一是因为自我弱小的人更容易被这种声音所吸引,所以他们的反应也更热烈,终于有教主替他们代言了嘛。

二是自我负责做事的人哪有闲工夫扯淡,所以你也看不到他们去追捧谁,自然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这也是为什么小明不支持、不鼓励大家学心理圈那些所谓的心理网红大咖的心理学毒鸡汤,因为他们传递的就是一种固化思考、极端思维。

【看更多反对武志红文章,可以搜索赵小明】

武志红情感咨询好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武志红心理怎么样、武志红情感咨询好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2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