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婚姻挽回正文

「挽救社区服刑人员婚姻家庭」社区服刑生活方面

今天给各位分享挽救社区服刑人员婚姻家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社区服刑生活方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新婚姻法对服刑期间的服刑人员主动提出离婚,如何处理?

请认真阅读第11条。(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

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

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它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

5.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

6.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2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

8.一方与他人通奸、与他人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对方提出离婚的。

10.一方好逸恶劳、有吸毒、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

13.受对方的虐待、遗弃,或者受对方亲属虐待,或虐待对方亲属,经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谅解的。

14.一方有家庭暴力行为的。

15.因其他原因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

请问,服刑人员家庭困难,可申请救助?如果可以,应向哪个部门递交。

服刑人员家庭困难是可以申请救助的,可以向当地社区还有民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只要审核通过就可以拿到相应的补助。

村委会对服刑人员家属怎样做到思想帮扶

一是开展结对帮扶,深入走访抚慰。

根据排查摸底掌握的情况,筛选出重点帮扶对象,组织乡镇、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和关爱。对服刑、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中的重点问题青少年,明确责任人,结成帮扶对子,进行走访谈心,积极引导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是开展交流互动,强化亲情教育。

通过加强服刑人员与其子女及家属的交流沟通,强化亲情教育,产生互相促进、互相鼓励的积极效果,使服刑人员及其子女和家属感受到社会的关心,促使服刑人员正确面对现实,安心改造,积极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三是开展联合帮扶,切实帮困扶难。

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积极争取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需要帮助的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及其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具体的帮助和服务。

四是开展教育宣传,体现社会关爱。

通过司法行政、基层政府、妇联、民政、教育、村委会等共同做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宣传“父母犯罪,子女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观念,着力营造对服刑人员子女不歧视、多关爱的氛围。充分发挥亲情帮教作用,动员、教育和引导服刑人员近亲属对服刑人员不离不弃,加强沟通联系,多帮衬失足家庭,用亲情感化、温暖孩子的心。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面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爱抚慰活动,通过生活上关心,情感上关怀,让他们体会到政府和社会的温暖,消除自卑,走出阴影,阳光健康成长。

致服刑人员家属的一封信

书信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那么,致服刑人员家属的一封信要怎么写呢?下面我整理了致服刑人员家属的一封信范文,供您参考!

致服刑人员家属的一封信范文一

各位社区服刑人员:

你们好!市司法局组织大家集中进行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别邀请张发老局长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人生励志课,相信你们一定受益匪浅。张发老局长任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期间,在省司法厅党委的支持下,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进监狱,使无数狱中囚子在跌入人生低谷之时,重又找到人生的方向。很多家庭从中受益,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亲人在跌倒之后重又振作起来的时候,他们比任何人都充满了对监狱领导和监狱民警的感恩之情。是呀,有什么能比挽救一个失落的灵魂更弥足珍贵的呢!现在,张发老局长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每个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应邀在全国各地讲传统文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能够唤醒每个服刑人员,使每一个服刑人员能够重拾信心,从而承担起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各位社区服刑人员,我局组织大家集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集中学习、集中教育,让你们明白学会做人和做事,对一个人成就幸福美满人生的重要性;也让你们明白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对一个人赢得家人和社会的尊重是多么的重要。我希望通过集中学习、集中教育,唤起每一个人—一个有思维、有尊严的人,应有的基本良知和责任感。从而促使你们努力改造,将自己改造成为一个积极向善的,一个有道义感的,一个守纪律的,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为达成这一目标,在此,我对全市的社区服刑人员,提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懂得感恩,加倍珍惜。在过去的生活中,你们因为思想上的冲动、认识上的糊涂、行为上的过激和不理智等等,出现了违法犯罪的行为。“一失足成千古恨”,不但给社会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害,还给自己、家人和亲属带来了身心的创伤,给自己子女造成了心理阴影,你们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惩罚,也流下悔恨的泪水、有了心灵的反思。现在,党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宽大为怀,采取社区矫正这种轻微惩戒的办法,让你们远离铁门、铁窗,和家人团聚在一起,重见阳光,重见欢笑,重新回归社会生活。你们要扪心自问,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社会各界和家人亲友都没有抛弃、嫌弃你们,对你们一直寄予厚望。特别是基层司法所的干警,精心加强对你们的监管、帮教,不歧视,不另眼相看,积极创造条件为你们改造新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你们必须要懂得感恩,加倍珍惜在社区服刑的机会,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认罪服法。古人曾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梅花经冬香满园”,你们要相信,只要勇于自新,认真改过,诚实劳动,向善守法,你们的明天一样会更加美好。

二是要端正态度,引以为戒。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一部分,彰显的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体现的是党和政府人道主义精神的本质和内涵。虽然“没有高墙、没有电网”,但是你们一定要认识到,这并不意味可以放任自流,为所欲为。接受社区矫正,就要求你们必须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什么时点报到、什么时点汇报思想动态、什么情况要请假,这都是明文规定的,必须严格遵守。在日常监管中有个别服刑人员不服从监管、日常报到不自觉、个别服刑人员不请假私自外出等等,在这里我告诫你们,这种表现是再次徘徊在高墙外,非常危险!必须端正态度,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改了,就能成为新人,不改,有可能再次犯错。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力度,加大考评奖惩的力度,对那些不服从改造,不服从监管,不遵守纪律的,我局将维护法律的尊严,该警告的及时警告,该上报的一律上报,该收监的一律收监,绝不心慈手软,决不姑息迁就。在此提醒你们,目前全市共有19名社区服刑人员不服监管被依法裁定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如服刑人员梁某某,于2007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进行社区矫正,此人忘乎所以,胆大妄为,未按规定时间到司法所报到,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被依法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并被加重了处罚。

三是要加强学习,自重自强。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一文中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借此机会,我要明确地告诉各位社区服刑人员要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强化学习意识,自觉去学政治、学法律、学政策、学技术,才能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才能为今后的生活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希望你们认真把握正确的教育改造方向,把遵规守法作为重新做人的起点,把刑期当学期作为重塑自我的关键点,把学习先进典型作为完善自我的着力点,诚实劳动,勤劳致富。如秀英街道的服刑人员王某某,于2004年因盗窃罪被判入矫,但他积极改造学习,通过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努力诚实劳动,努力经营,通过承包养猪,成功走向上致富之路,重拾做人尊严,受到乡邻敬重。

各位社区服刑人员,《弟子规》有一句话“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意思是: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知过能改,是向善的开始。《易经》上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经》上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考察时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向上、向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一生为之追求的目标。

各位服刑人员,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风风雨雨,坎坷和磨难终将过去,阳光必将驱散阴霾。希望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在社区服刑的机会,坦然面对现实,用实际行动赢得社区的承认和尊重,从今天做起,彻底告别昨天,做好今天,迎接新的明天!

祝:各位社区服刑人员早日融入社会,共筑美好明天!

XXX

年月日

致服刑人员家属的一封信范文二

各位社区服刑人员及家人:

大家好!

我县从2009年正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到2016年12月底累计接收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四类社区服刑人员1176人,累计期满解除矫正980人,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16人,被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的7人,被暂予监外执行的收监执行1人,给予警告处分86人,治安管理处罚4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为维护全县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值此2017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五莲县司法局、五莲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全体工作人员感谢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大力支持,春节是欢乐地节日,人闲马困,各种不可预料的犯罪因素增多,各位社区服刑人员要学会感恩:感谢国家昌盛,社会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感谢父母的生养抚育之恩,感谢周围的每一个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社区服刑人员的近亲属也要提高认识,加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约束,常问常管,不能听之任之。为保证过一个平安、祥和、文明、节俭、守法的春节,值此佳节来临之际,五莲县司法局、五莲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对全县社区服刑人员发出“五慎五禁”的警示,要求你们在春节期间严格遵守,同时希望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属积极配合:(1)慎交朋结友,禁止接触对自己矫正不利的人。(2)慎应酬饮酒,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3)慎进娱乐场所,禁止在娱乐场所寻衅滋事。(4)慎选娱乐方式,禁止接触黄、赌、毒。(5)慎参加社会活动,禁止参与非法上访及群体性事件。

只要你们自立自强,重新做人,美好的生活会再呈现于你们眼前。请你们告别迷失的昨天,把握真实的今天,珍惜宽缓的服刑机会,憧憬、奋斗美好的明天,从此掀开工作生活的新篇章!

最后,祝全县社区服刑人员及其家属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五莲县司法局

五莲县社区矫正管理局

2017年1月15日

致服刑人员家属的一封信范文三

全国的服刑人员亲属及出狱人员:

您们好!

如果您的亲属在监狱服刑,请不要因为他(她)的过错而冷落或疏远他(她),也许您的一封信或一次探望会让他(她)在整个服刑期间有了积极改造的动力和信心。如果您都不关心自己犯了过错的亲属,又怎能强求别人对他(她)们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呢?

如果您是一位出狱人员,请不要因为自己曾经的过错而自暴自弃、仇恨他人和抱怨社会,否则您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对你不“歧视”呢?我们唯有自尊、自立、自强,用行动证明自己与过去不同,才能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鉴于刚出狱人员重新适应社会,被社会完全认可、接纳确有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比如,社会上的消极势力会继续拉拢他们,传统偏见会对他们施以负面影响,激烈的社会竞争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尤其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更易使他们动摇乃至丧失对前途的信心。有过服刑经历的王金云凭着对中国刑释人员生存状态的独立思考,和对其顺利回归社会的极大社会责任感,在失足者帮教事业上依靠个人力量,艰难地执着前行着。他的努力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王金云,笔名阳光下,1978年10月生于湖北,1998年大学毕业来深圳工作。2001年11月,因犯出售出入境证件罪被罗湖区人民法院判处两年有期徒刑。2003年3月刑满释放,9月底创办全国首个失足者帮教公益网站“中华失足者热线”,并出版狱中创作的诗集《一个情人的自白》,12月开通深圳第一条失足者免费心理咨询热线(0755-26492626);2005年1月,申请开通广东省第一个失足者心理辅导信箱(深圳市054-12信箱),并成功出版个人纪实故事《走出高墙》。9月创立广东省首个刑释人员帮教中心——深圳市阳光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简称“阳光下之家”,专门为刑释解教人员无偿提供心理辅导、就业指导、权益维护,以及个人创业机会等帮助。10月17日,自筹2000元作为首笔资金成立了国内首个民间帮教基金——“阳光下之家帮教基金”。

随着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知音》等媒体的不断深入报道,王金云的故事在监狱系统被广为传诵,为此有越来越多的服刑人员给他写信倾诉心声和寻求帮助。两年多来,王金云共接听咨询电话和回复电子邮件5000多个,劝说50多人平息了犯罪或重犯罪念头;收到失足者来信450多封,回信310多封;帮230多人走出了服刑的阴影,60多名刑释人员找到了工作。此共花费了他近10万元个人打工积蓄(此期间,王金云没有接受社会的任何捐赠),他还累计向求助的服刑人员赠送了470多本个人纪实作品《走出高墙》一书。目前,“阳光下之家”有专职工作人员三名,每月支出5000元左右,其经济来源主要靠创办人王金云的打工工资和稿费收入。个人能力总是有限的,面对一封封服刑人员的求助信,王金云已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为推动全社会都来关爱监狱服刑人员,给他们以后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以达到减少重犯罪率的目的。“阳光下之家”呼请全国服刑人员的亲属、出狱人员和其他爱心人士都来关爱监狱服刑人员——向服刑人员捐赠一本书,即“阳光下爱心工程——向100所监狱服刑人员赠书10万册爱心行动”。以让狱中囚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减轻他们对社会的敌对情绪;和让社会大众对服刑人员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减少对他们的歧视。这样既有效地促进了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感化,又使狱内执行与社会帮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高了监狱教育改造的功能。

无论您是服刑人员亲属、出狱人员,还是其他爱心人士,向服刑、劳教人员赠送一本书还是几百本书,只要您愿意奉献一份爱心,您就可以成为“向100所监狱服刑人员赠书10万册爱心行动”的一员。您可以自己购书自己寄赠给服刑人员;您也可以自己购书让“阳光下之家”以您的名义寄赠给服刑人员;您还可以向王金云购买他写的作品,让“阳光下之家”以您的名义寄赠给服刑人员。凡向王金云购买《走出高墙》一书赠送给服刑人员的个人和企业,将获得由“深圳市阳光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颁发的爱心捐赠证书,同时在“中华失足者热线”网站上永久感谢,并将其姓名或爱心事迹载入“阳光下之家”日后出版的《爱在阳光下》一书中。购书收入全部捐赠给“阳光下之家帮教基金”,专用于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助。

XXX

年月日

怎样把挽救婚姻做得更专业?

2012年10月,溧阳市以“家”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和谐家庭创建”,成立婚姻纠纷调解室,由溧阳市司法局委派专业调解员,工作地点设在民政局,通过对婚姻家庭矛盾提供及时、有效、专业的前置调解,用交朋友、拉家常等方式,以情感化人、以道理服人,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百姓的青睐。

据统计,婚姻纠纷调解室自运行以来,已成功调解劝和夫妻991对,借助“登记”这个工作前台,免费向婚姻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心理疏导、婚姻危机干预等方面咨询指导11805人次,使许多夫妻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润物细雨 协议离婚数持续下降

溧阳戴埠镇村民汤丽晴和黄平原本夫妻关系和睦。岂料,今年“五一”刚过,汤丽晴就因贪小便宜轻信电信诈骗,被骗18万元。

汤丽晴不敢把此事告诉丈夫黄平,但细心的黄平还是发现了妻子的不对劲,就追问妻子钱的去向。汤丽晴起初支支吾吾不敢说,在黄平一日赛过一日的追问中,渐渐也来了脾气,双方就此事吵得不可开交,最后竟然发展到要到民政局离婚的地步。

两人婚没离成,却先一步走进了溧阳市婚姻纠纷调解室。

“一夜夫妻百日恩,离婚千万别轻率,世上没有一票否决的爱情。”调解员周伟群的这句话让夫妻俩醍醐灌顶。随后,周伟群又引导两人回忆谈恋爱时的美好时光,婚后的感情历程,又和他们谈起孩子的未来,激发了二人对未来幸福家庭生活的憧憬。

待双方情绪平静后,周伟群经了解发现问题的焦点在于这莫名消失的18万元。通过反复做汤丽晴的思想工作,这才让她说出了事情的缘由。

得知事情原委后,周伟群告诫汤丽晴,以后要加强法治意识,不能贪图小便宜,夫妻之间要有商有量,坦诚相待。至于丈夫黄平,周伟群也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要以家庭为重,不能为钱就弄得家庭破碎。

经过周伟群这一番劝解,黄平拉起妻子的手深情地说:“老婆,我是爱你的,这婚咱别离了。”

婚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针对离婚率逐年攀升的态势,溧阳市婚姻纠纷调解室在实际工作中将调解环节前置,省略调解申请程序,在倾听和沟通中有选择性地开展调解。

结合离婚登记工作的流程,调解室充分考虑申请离婚夫妇的心理状态,制定了标准化婚姻纠纷调解工作流程、台账和文书格式,做到既符合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又便于实际操作,同时也保证了每对前来申请离婚的夫妇都有机会获得调解,引导当事人认识自我、认识婚姻,帮助当事人了解、重视离婚后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婚姻纠纷调解室成立近5年,全市离婚率增幅均小于5.5%,较2012年之前10.8%下降了5.3个百分点,有效遏制了离婚率逐年猛增的势头。

温情调解 “草率分手”明显减少

去年年底,天目湖镇倪某因听信村上有人说他妻子唐某有外遇的风言风语,经常与妻子争吵不休,闹到后来两人双双决定到民政局离婚。得知此事后,婚姻纠纷调解室人民调解员杨福金立即着手查清原委。

原来,倪某今年57岁,妻子唐某比他小11岁,老实本分的倪某总是怀疑妻子与别的男人有不正当关系,加上倪某常在外打工,一听到有村民议论,更加坐实自己的怀疑,还不时跑回家“突击检查”。唐某见丈夫经常回家,原本以为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后来知道竟然是怀疑她出轨,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此后,两人一直为此事争吵,致使夫妻关系越来越紧张。

“夫妻这么多年,不要因为别人几句话就散了一个好不容易建起的家。”杨福金根据这一情况,细心劝导,以情感人,反复向倪某说明,不要轻信别人的谣言、家和才能万事兴的道理。调解室中的年轻调解员宋瑛也向夫妻双方阐述了离婚所面临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夫妻两人经冷静换位思考,终于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事后,倪某夫妇还特意来到婚姻调解室表示感谢。两人十分感激地说:“如果没有调解室两位调解员的劝解,给我们来一个冷处理,换位思考,不然我们早已经离了。”

针对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溧阳市司法局做到调解员构成“老少搭档”,选派一名责任心强、有群众工作、调解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和一名法律专业的年轻人作为婚姻纠纷调解室的专职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既打感情牌又打专业牌,实现优势互补。

此外,调解室还聘请了一名心理咨询师,适时参与调解工作,帮助化解婚姻家庭危机,确保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由于婚姻调解员的情法相融、耐心开导,溧阳“草率”型离婚已降至历史最低点。

多元调解 凝聚众智促家庭和谐

“谢谢你们的耐心,前前后后为我们调解了8次,我们不会再想离婚了。”一对老夫妻握着调解员周伟群的手连连道谢。

市民刘阿姨今年60多岁,已丧偶多年,辛苦将一双儿女培养成人。后经人介绍,她认识了70岁的张大伯。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便谈起了黄昏恋,还于6年前登记结婚,婚后的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好景不长,刘阿姨和张大伯因照顾双方孙子女问题产生了分歧,加上一直有些风言风语传到双方子女耳中,让二老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去年9月,原本幸福美满的两位老人家竟准备去民政局离婚。

调解员周伟群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前往劝解。她跟刘阿姨和张大伯说道:“你们结婚本就是为了老来有个伴,能在这样的年纪相伴相知也是一种缘分,你们志趣相投,感情也很好,不能因为一些风言风语以及误解,就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两位老人家听了这一席话,觉得自己当初再结婚就是这样,两人相视一笑,不离了。

结果一个月后,刘阿姨又拉着张大伯来到调解室,说家里子女意见很大,坚决不同意他们在一起。自那以后,刘阿姨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次民政局,调解员换着法子、变着角度给他俩做工作。

当第7次劝回二老后,周伟群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必须要解开二老的心结。她多次深入社区了解情况,联系了与刘阿姨较为熟悉的妇女主任、社区律师和双方子女等人员,组织开展了一场联合调解。

现场,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法理情的碰撞,双方子女理解了父母的行为,同意分歧解决方案,并当场表了态。最后,在周伟群的主持下,夫妻俩签订了维护婚姻的协议:以后张大伯每月给刘阿姨一定生活补贴,张大伯每月去南京住几天,同样的刘阿姨也回溧阳住几天,等以后孙子稍微大点了,老两口再一起住回溧阳。

“推动多元参与是做好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的基础,市综治、司法局、妇联、社区等在婚姻调解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立足基层,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将婚姻维权工作与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融合调处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业务对接,实现了婚姻家庭类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就地化解、源头解决。”溧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杨文艳说。

不仅如此,调解室还充分吸纳社会各方力量,不定期邀请妇联、政法干部,律师、基层社区负责人等参与调解,充分发挥他们了解法律、熟悉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和妇女工作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大量婚姻家庭纠纷。

德法并举 推进和谐家庭建设

“构建和谐家庭,应该坚决贯彻婚姻法要求,坚持德法并举,既充分发扬社会主义道德作用,又要坚决贯彻法律法规在家庭中的作用。”溧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吴旭辉认为,珍惜家庭,呵护家庭,离不开法治和社会伦理道德。

近年来,溧阳市坚持德法同行,坚持以特色活动推进“和谐家庭创建”,主动延伸婚姻纠纷调解室调解职能,加强与街道社区、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单位组织的沟通合作,积极推进“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和谐家庭建设。

针对妇女维权工作,溧阳市司法局经常组织开展“法润溧阳·万家联动”和“法润溧阳·德法同行”等主题法治宣讲活动。围绕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以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为契机,定期组织开展反家庭暴力等系列普法活动,直接服务基层妇女儿童,使其真正成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同时,他们还建立和完善诉前化解机制、法治宣传机制和法律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医学、法律、心理、家政培训等方面专家,深入基层11个街道、乡镇送法律、送健康,开展“法治宣传进乡村、进企业”巡回活动,采取就地上门调解方法,就地将矛盾化解在百姓家门口。

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纠纷调解室,可以让群众不跑腿,不花本钱,不伤感情。在调解室内设咨询接待处、调解室和心理咨询室,张贴人民调解标识、“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等标语以及相关调解制度,让前来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对婚姻纠纷调解室的职能有直观的了解。自2012年以来,溧阳未出现由调解不当引发的“民转刑”案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挽救社区服刑人员婚姻家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社区服刑生活方面、挽救社区服刑人员婚姻家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xintukeji.cn/h/1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