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大陆不可接近之地”冰穹A点上,我国成功建立了昆仑站,成为人类南极科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0年间,中国科学家不断登上冰穹A,在冰川学、地球物理、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关注度,展示了迅速增强的综合国力,也在南极全球治理中贡献了“中国力量”。
2019年1月16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维护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连日来,南极考察队昆仑队队员在昆仑站天文区安装、调试和维护天文台址监测设备和天文观测设备,调查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天文观测条件并开展天文观测。刘诗平摄
国际南极科学界在东南极研究的很多前沿内容都指向冰穹A。海拔4000多米的冰穹A,不仅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也是东南极冰盖的发源地,蕴藏着珍贵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
10年来,依托南极昆仑站,我国逐步完善了冰川学考察后勤支撑体系,为进一步开展深冰芯等冰川学考察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南极昆仑站首任站长李院生介绍,2011年,在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期间,内陆队员在昆仑站安装了深冰芯钻探孔100米导向管,钻取了顶部120米的冰芯,为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冰川学、气候学研究提供了珍贵样品。2013年1月21日,中国深冰芯第一钻在昆仑站深冰芯房开钻。
随后,各次考察队继续向深处钻进,截至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已成功将钻探深度推进至800米。
2019年1月1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昆仑队在800米深度的基础上再次开钻,成功钻取了一支2.8米长的冰芯。未来,我国南极考察队将继续向3200米冰下钻进,以期通过对冰芯的研究,追溯几十万年以来的地球环境变化,直至破解百万年来气候变化的奥秘。
在天文学家眼中,冰穹A是南极地区最好的天文观测台址。冰穹A具备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大气视宁度(天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有3个至4个月的连续观测机会和风速较低等条件,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
自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以来,我国科学家在冰穹A开展了多次天文观测与研究,获得了国际一流的科学成果。在昆仑站逐步建成冰穹A天文观测基地,获得了大气湍流、透过率、天光背景等关键天文台址参数,以及一系列时域天文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
2010年,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在昆仑站的天文观测站成功安装了一台频谱范围更宽的频谱仪,为我国在冰穹A地区开展天文观测开辟了新窗口。
2011年,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期间,内陆队员在昆仑站安装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望远镜装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片电荷耦合器件,可在24小时内多次大范围搜索宇宙深空。这是南极内陆首台可远程遥控、具备指向跟踪和自动调焦功能的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的安装、调试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南极天文科考领域迈上了新台阶。
2013年,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对其进行成功维护,并首次获取了望远镜的观测数据——2012年3月15日至5月8日期间,约2万幅图像。
作者:记者 赵宁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