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资讯

seo

「新课改成果推广方案」新课改方案及计划

时间:2023-11-13 信途科技SEO资讯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新课改成果推广方案,以及新课改方案及计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小

一、推广价值 (一)成果的教育理念是新颖的、先进的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作为我园已顺利结题的市级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其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是符合《纲要》精神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即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成果的推广是具有操作性、时效性的 通过推广实践,可以进一步探索出符合现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寻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为幼儿一生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这一成果的推广,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推广的过程 (一)对原成果的学习与认识、提炼 1、收集、学习、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关资料; 2、成立课题推广小组,制定保障制度,组织管理网络,具体分工; 3、总结、提炼推广重点,做好课题推广计划。 (二)实践阶段 1、不断反思、探索、创新推广方法; 2、开展观摩活动,交流应用经验; 3、分阶段完成、落实应用目标。 (三)总结阶段 1、运用多种方法对成果效益进行教育评价; 2、收集案例、活动资料,整理、汇总推广资料; 3、形成成果应用分析报告。 三、成果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实现了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成果的创新应用措施 (一)创设推广条件,保障成果的有效推广 1、成立推广领导组,实行分层管理; 2、组织学习成果,制定推广计划; 3、聘请专家,指导推广工作; 4、完善考评制度,鼓励积极进取。 (二)创新成果推广措施,加速成果转化 1、整合成果内容,发挥成果效能。 2、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行为意识。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3、抓住教育契机,使教育更有渗透性和随机性。 (1)重视晨间接待,发挥文明礼貌的教育窗口作用; (2)开展行为训练活动,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4、环境熏陶,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首先,注重树立两方面的榜样:一是师德榜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二是树立同伴榜样,在班级里设置类似评比栏的“我真棒”、“好样的”等栏目,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进行张榜公布,及时发现和表扬孩子良好的行为。 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们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 5、加强个性化施教,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6、深入教育科研研究,使教育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推广成效 (一)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1、幼儿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2、幼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率有明显提高; 3、幼儿智能素质得到较好发展; 4、幼儿获奖捷报频传。 (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1、提高了教师的师德素质; 2、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得到进一步转变; 3、教师科研意识、成果推广意识增强。 (三)形成大量有价值的有关资料 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观察记录、活动方案、教育随笔、经验总等,为成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宝贵经验。参与教师推广达18人,历时4年多,期间整理、创编儿歌100余首,故事15个,歌曲18首;论文35篇,随笔、个案分析各50余篇,活动设计30余篇;按生活卫生习惯、 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选出36个重要行为习惯,编写了《家园共育手册》,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方面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建立了《人民南路幼儿园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归纳整理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途径若干。 (四)提升幼儿园办园形象 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了我园的办园形象和社会声誉。在此期间,我园成功创建“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省三八红旗集体”、“省妇女儿童喜爱的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命名为首批“四川省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基地”、“泸州市德育基地示范学校”及江阳区“艺术教育特色幼儿园”称号,在连续两年一次的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中均获得了特等奖的优异成绩。 六、认识与探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今后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还应做到: (一)养成教育与一日活动的充分整合。 怎样才能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中,又如何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融入养成教育内容,是检验教师教育能力,教育水平,教育机智的重要方面,迫切需要教师提高养成教育与一日活动充分整合的能力。 (二)养成教育的持之以恒 由获得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到此种行为的初步习得,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养成教育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到家园同步共同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才能创造家园一致的和谐氛围,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如何深入实施新课改

一、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改革学校管理,提供相关保障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

1、调整管理结构,转变职能,落实责任

(1)调整管理结构,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新成立了“课改”领导组、课题研究组;再加上原有的教导处、教科室、学科组、年级组、年级备课组,形成了学校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一套组织结构。每一个层面的组织都明确的职责,上一级组织督促下一级组织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查检评价。 (管理结构如图所示)。

在组织结构图表中,学校教科室的职能已发生了变化;课题组的职能也发生了改变。

(2)合理配备人员,提供人力保障

由校领导班子制订人员筛选标准,面向全校公开选拔了教科室人员,精选课题研究组成员;挑选课改年级组成员。

(3)加大硬件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2、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时,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实施新课改的五个制度,五个制度要求明确具体,切合实际,从制度上来排除实施新的课程改革遇到的各种阻力,强制所有的教师参与到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强化了新课改工作,使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有了制度保证。

3、强化管理措施

(1) 委以重任,制定方案,保证“课改”工作的针对性

学校对教科室委以重任,制定了《宜宾市人民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对学校课程改革作总体的筹划;每学年,又制定《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新课程改革年度计划》,认真地实施《宜宾市人民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细致地推进“课改”工作,做到了长计划,短安排。这样,每一阶段的工作的目标更明确,工作的内容更具体,工作重点更突出,使学校“课改”工作的针对性更强。

(2)探索改革办法,推行改革工作,保证“课改”工作的坚实性

学校是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教科室担当起“探索改革之路”的重任。学校“课改”工作的每一步,都由教科室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先在课题组内进行研究。再由教科室提交给学校课改领导组。学校课改领导组审查、确定是否在全校推广实施。学校课改领导组同意实施的改革办法,由教科室与教导处一起推行到学科组、年级备课组。

在学科组和备课组实施改革时,教科室又加强对学校改革工作的指导和调控,让学校“课改”工作迈着坚实的步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保证了课程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化检查为参与,保证“课改”工作的实效性

“课改”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细致的过程性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教科室把检查化为参与:在检查学校“课改”工作时,教科室把检查人员分到各课题组、学科组、备课组,参与到整个“课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他们既是工作过程的检查者,更是工作过程的参与者。在他们的参与中,把对工作检查与调控结合起来。这种管理更具有人性化,也更具有实效性。

(4)促进发展,奖励先进,保证“课改”工作的持续性

我校一方面坚持由教科室组织教师进行“促进提高式”的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中,教师们不管自己在量化打分式的评价中获得的是多少分,他们都能看到自己在近段时间内工作的成绩及进步。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能得到学校、同事、学生、家长各方面的承认,树立了继续发展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我校还结合对教师进行的年度考核,制定了详细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考核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年级(学科)组考核细则》等奖惩条例,对教师各方面的表现给予量化打分,评优、选先、晋职。

4、有效地利用课改的外部资源

(1)请进来

学校聘请省市区各级专家组成课改顾问组。邀请全国各地的“课改”专家到校给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作报告。

(2)走出去

学校非常重视“课改”先进的经验对学校课改的借鉴作用,选派教师走出去学习,让教师直接去吸取丰富的营养,带回学校,通过写汇报、座谈、上课等方式,传输给全校教师,让这些外部资源在我校的“课改”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

(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型教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我校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我们主要抓了:第一,组织教师学习,让教师理解、接受新课程;第二,改革教育教学策略,提高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把新课程的理念转换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新课程推向班级课堂层面,把理想课程转变为现实课程;第三,引导教师较好地把握教材,有效地实施课程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有效的教师学习,促进教师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有效的教师学习,就是要让教师尽快地理解、接受、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在理论的引领下,让教师意识到需要且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1)组织教师参加“通识性”培训,认识新的课程改革

(2)调查分析教师现状,形成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3)根据课改的需要,确定学习内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4)开展多样性、科学性的学习活动

2、有效的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1)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估表》

评价标准的变化,必定引起教师行为的变化,我们又通过“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教学研讨活动”促使教师从理念向实践迅速转化。

(2) 改革教学方式,制定、推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学习,那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必须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改革教学方式中,课题组指导教师探索、总结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形成新课程需要的教学方式。

改革教学方式的措施:

首先,教科室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确定各阶段研究重点,让我们的研究在螺旋上升式的前进中,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研究成果。

其次,在每一个段的研究中,学校教科室根据研究内容提供理论学习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组教师根据学习的理论,制定教学策略,再到教学实践中去实施、调整、完善。

然后,教科室根据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总结实施各种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形成研究成果,并在全校推广实施。

制定、推广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在近三年中,学校教科室组织课题组研究并推行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课题组试图在小学低年级激发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兴趣,中段基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段能熟练地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3)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的方式

“案例分析”式培训

“案例分析”式培训主要指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的培训方式。我们强调: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在一节课一节课中去提高,要“一课一得”。同时,我们还强调:教学水平的提高,还要不断地进行阶段小结,要把一课一得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得得相连”的有机整体。

具体做法为: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观摩分析优质课;每月进行教学设计讨论、上对比课;每周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学校教科室制定了课堂教学分析记录表《“实施〈课程标准〉有效性研究”实验课题课堂情况分析一览表》。填写内容为:只要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得、所思、所感、所悟,只要是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都可以记。

为了增强教师对自己课堂分析的有效性,学校要求每周星期二教研活动时,每位教师交流自己上周写的教学分析,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把个人反思成果变成共享资源。

“案例分析”式培训强调案例中的“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定点追踪”式培训

对重点培养对象或者学习进度稍慢的教师,我们则采取“定点追踪”的办法。方法是:听课→分析评价→交换意见→学习→提高→再听课→再评价。如此循环,逐步提高。

“促进提高”式培训

在培养新型教师的研究中,怎样使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实践从被动变为主动,学校还利用评价的“改进提高”和“激励督促”的作用,促进教师迅速提高。具体操作方法为:

A、自选发展目标:教师通过自修自研,专家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出其中“最关键、最有价值”的问题,制订学习计划及努力的目标,并提出实施步骤。

B、自评自结:教师对照发展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后而进行自我评价、总结。

C、教师互评:在自评基础上,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采用“换位思考,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互评,应特别注意发现老师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变化都应加以保护,不求全责备。

D、校长导评:由校长组织评价小组对教师是否达到发展目标给予评定,对教师下一步发展指明发展方向。

以学生的学,促进教师教的改变

课题组进行的教学改革是否有效,制定的教学策略是否适用于全校各学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这还得以学生的发展来决定。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教科室组织课题组调整、总结适合学校各学科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在全校推广实施。这样以学生的学来促进教师教的改变,有效地促进了课堂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实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

(4)把握教材,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文化

让我们的教师掌握学科文化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科文化,让语文课姓“语”,数学课姓“数”,让课程得到有效实施,保住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用体悟学习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科文化。基本操作程序是:首先,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学科文化的基本因素,把握教材;其次,让学生体悟学科文化。学生操作体验、感悟、试悟、顿悟以及整体感知等方法和策略,是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体悟学科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悟学科文化,在生活中体悟学科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3、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建立具有激励、评价、学习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学生成长记录袋》。

其次,我们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我们还设立了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总评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生全面素质评价册》。

再次,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检测模式。检测分为书面检测和非书面检测。

最后,我们还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重心的转移。

(三)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结构

我们采取措施,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为环境、以社区为平台的工作运行机制,为“课改”提供社会保障。

二、学校实施新课改取得的教育教学效益

(一)学生获得了较为和谐的发展

我们学校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了差异发展。调查显示,我们的学生100%的都喜欢上学;他们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从教育局督导检查认可的学校教导处存档的学生成绩档案中,同样可以看不出:我们的学生的差异性的发展。我校的教学成绩是让家长满意的,让社会认可的。

我们不仅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还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他们的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他们的良好品行在逐渐形成;习得终生学习的能力,他们正在用自主、合作、探究、体悟等学习方式方式来学习;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不只是教材,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自觉地融合学科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他们能自己设计并组织班队活动的,就连区级示范性班队主题活动,也是学生自己设计、组织的。我校《星光电视台》和《星光校园报》的播出与出版,突出地表现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校的一批特长生脱颖而出。

(二)新型教师在茁壮成长

1、教师教学理论修养明显进步

我们的教师在理论学习中,不断地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的教师用他们内化理论指导教学,他们的教学过程,是新课程的教学观所需要的教学过程;是他们的理论素养与职业素养外在表现的过程。

2、一些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初显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校一些教师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已经初步显露出来。这从同一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可以看出来。

3、以学科组为单位的研究氛围明显变浓

我校以学科组为单位的研究氛围明显变浓。老师以通过沟通与合作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4、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在增强

课题组的研究带动了学科组和备课组的研究。因此,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的研究氛围明显变浓,教师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研究,他们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也在增强。

(1)研究的内容系统化。

随着教学的深入、新课程教学的技能的成熟,他们进行的是系统的研究。他们在教学策略上分专题研究,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体悟式学习等,在教学内容上,他们还分课型来研究。

(2)不同层面的教师都在探索、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我们学校课题组成员,他们的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已经成长为一批具有教改能力的教师。课改年级的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明显增强。据不完全统计,我校课改起始年级的语文、数学教师9人,撰写论文等达109篇,平均每人达12篇,撰写论文最多的人达29篇,获奖的档次国家、省、市、区的都有。上研究课、公开课等课的人最多达6节,获奖的最高档次为省二等奖。全校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明显增强。

(三)学校的社会声誉在迅速提升

在有效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管理的革新,教师素质的提高,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创办了星光电视台、星光校园报、星光艺术团;建立“中国少年报记者站”;2003年学校获“中国名校”的称号;连续三年获督导评估一等奖、教学成绩第一名。三年来省内外到校参观交流的团体达50余个,学校的工作及组织的各种活动分别在省、市电视台和各级报刊上相继进行了新闻和专题报道,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校长邱清绪作为学校管理的优秀人材,在全国正式出版的《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二期)上作为封面人物进行介绍,这在社会上引导了极大的反响。我校的课改成果《有效地培养新型教师》在《四川教学研究》2003年第二期上发表,在“全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研讨会上交流并荣获一等奖,在四川省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实施新课程标准有效性研究”阶段研究报告》在四川省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4月,人教社教材调研会在我校召开。2004年9月,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比赛在我校进行,一位教师参加比赛,获二等奖。2005年1月“西师版”数学教材教学研讨会又在我校举行。

2005年12月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新课改

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李利林 重庆市云阳县巴阳镇巴阳小学,重庆 404508 摘要:我国推行新课改的初衷就是逐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打破了过去“一言堂”的教育僵局,关注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关注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以新课改的根本要求为切入点,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期望能引起更多教育同仁对新课改的重视,并提供切实有效的教改参考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 以生为本,增添课堂乐趣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还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想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顺应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发展需求,只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刻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才能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全神贯注地学习与思考;而在有效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调动思维能力,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因此在新课改下打造全新的语文课堂模式,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与成长空间,要从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着手,营造自由、民主、轻松的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释放自我、开拓思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热闹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养成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有效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课文《向大树道歉》时,首先指导学生提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针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向大树道歉?文中怎样向大树道歉的?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丹尼尔向大树道歉的话,感受丹尼尔表达的情感。最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又设计了拓展学习部分:建设“绿色地球”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学完这篇文章你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吗?请你设计一句爱护树木的广告语。通过打造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学生体验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并将课堂学习自觉关联生活实际,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塑造了人文精神。 2 倡导合作,发挥主体作用 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细分工作非常必要。同样在新课改的推进作用下,也要倡导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划分小组的方式强化成员之间的配合,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备课方案,合理设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再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全面地沟通、交流与讨论,鼓励畅所欲言地表达观点,碰撞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感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学习《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时,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并提出问题:①爱德华的助手和律师都认为第三个电话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系,他们为什么这样说?②猜一猜爱德华在电话里可能和母亲说了什么?③文中有两处省略号,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涵义?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在交流与讨论中打开了思路,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解决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体验了“亲情是最可贵”的真实情感,并且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情感被推向高潮,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借助合作学习的机会实现了有效教学。 3 拓展思维,尊重个性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开放式的、个性化的,摆脱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化模式束缚,而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海阔天空地想象、自由地表达观点,只有让孩子们释放天性,将语文课堂交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快乐的学习、有效的学习。 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提前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层层递进地启发思路,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过程以及结局。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并且对最终的结局产生一些疑惑,由此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此时再切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年夜的寒风、雨雪以及小姑娘点燃火柴时看到的事物,当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时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如果当时你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怎么做?同时开展分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大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拓展故事情节,有的学生扮演小女孩,有的学生扮演老奶奶,有的学生扮演路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揣摩人物的情感与内心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形式,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具感染力,所以他们能认真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融进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强烈的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立意新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解放,进一步拓展思维,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自然也就提高效率。 4 注重体验,渗透情感要素 在传统形式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往往都是简单的一带而过,或出示呆板的图片、或只言片语的文字渲染,这种形式不利于小学生构建审美能力,也不利于小学生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在新时代,各种各样的教育工具应运而生,教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强化语文课堂的体验学习策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更多共享的教育资源,将丰富的素材引入语文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于陕西省新教改的实施 ??帮帮忙..

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立足我省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时代特征的陕西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陕西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构建西部强省地位提供有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际,正确处理好课程改革目标与现实可行性之间的关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客观、科学地对待和处理课程改革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我省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在全省同步进行改革的前提下,应区分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允许差异化的发展,各地、各校应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新课程实施工作。

(三)以校为本的原则。普通高中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尊重普通高中在课改工作中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切实做到“以校为本”,充分发挥学校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以学校为基地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四)科研引领的原则。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要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对实验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调动和保护广大教职工实验新课程、探索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目标任务

(一)结合陕西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努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的发展,满足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

(三)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与途径,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为国家新课程的实施、推广、完善和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实证性意见和客观依据。

(四)构建我省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营造课程实施的交流平台。

(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

(六)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水平监控体系,建立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七)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全省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八)以课程改革为动力,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推动全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使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组织与领导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因此,必须加强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一)充实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省政府主管秘书长及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人事厅负责人任副组长,教育厅办公室、人事处、资金处、发展处、督导室、基教处、高教处、师资处、体卫艺处、德育处和省考试管理中心、省教科所、电教馆、教育装备中心、教材中心等处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领导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研究制定各项保障措施,全面部署实施课程改革工作。

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重大改革报请省人民政府同意。

(二)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办公会议制度,由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定期召集。厅基教处、办公室、人事处、规划处、资金处、高教处、职成处、师资处、督导办、体卫艺处、德育处、省考试管理中心、省教科所、省电教馆和省装备中心等处室和单位负责人为办公会议成员。办公会议研究制订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就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成立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组。指导组成员主要由省内有关高师院校、教科研单位的专家和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代表组成,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教师培训等工作提供指导和专业支持。专家指导组办公室设在省教科所,具体处理日常工作。

(四)各市、县(市、区)都要建立在当地政府统筹领导下,参照省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的构成单位,充实和完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机构和专家支持组织,明确职责,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五)省、市、县三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指导;要充分调动学校和师生自主参与新课程实验、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的作用,并组织好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过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奖励先进,通过改革使每一所学校逐步建立起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

五、实施重点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新课程实验的研究

1. 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项目研究组,组织力量对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中的各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为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决策提供服务;以教育科研促课程改革,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加强对高中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努力解决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2. 建立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制度,重点在制度建设、课程开设、课程管理、评价改革、校本教研、师资建设、设备配置、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成功经验。

(二)组织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培训

1. 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统一组织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集中培训,分段实施,研训一体”的措施,在教育厅对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各地市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进行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各地市要组织好对学科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

2. 充分发挥国家、省级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市级、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并注意做好“四个结合”,即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念更新与课例分析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名师示范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使受培训者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精神实质,逐步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学校管理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 优化整合各类培训机构的资源和力量,高等院校、教研部门、科研部门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培训、咨询、指导等工作。培训者要先接受培训,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把握高中新课程的精神实质,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真正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先行者,并在指导和服务于基层学校的过程中成长为新课程的专家。课改实施后,省教育厅将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讲师团赴各地讲课和指导培训。

4. 坚持“边改革、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将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始终贯穿于新课程实验的全过程。培训要求新、求实,努力更新培训观念,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案例研究和课例观摩课在课改培训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课改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 加快网络资源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手段在高中课改培训中的积极作用。省电教馆和教科所要进一步完善陕西教育网和教研网站建设,加快资源建设步伐;要指导市县相关部门做好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掌握高中课改知识的具体规划和实施办法。普通高中学校要加强和完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设施设备建设,引导并鼓励教师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各种高中课改资源。

(三)加强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建设与管理

1. 各普通高中都要成立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统筹负责学校新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估。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下设各学科课程小组,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的学科、模块、时间、任课教师,课程说明,以及选修课注意事项等),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实施。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和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科学、合理地选课。

2. 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实施课程,学校在按计划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年度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各普通高中要按课程方案的要求开齐必修课程。省级标准化高中和新课改样本学校要在选修课程开设方面为其他普通高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

3. 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设好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在保证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活动课程的安全有效,防止活动课程学科化、课堂化的倾向,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4. 加强对实验教材选用的指导与管理,统筹安排新课程实验教材在全省的使用。编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选用指导意见》,提高学校实施课程、建设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积极引进、开发并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校际资源交流与共享机制,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效能。

(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1.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 建立并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

3. 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坚持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

4.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进行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益,探索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

5. 加强学校教研组织的建设与重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组织并引导教师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1.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引进、开发与利用好报刊、杂志、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样性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努力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利用和争取学校所在地的工厂、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农村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2. 合理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资源体系。建立省、市、县、校四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资源网,形成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接轨与共享。

3. 学校要在自主建设技术课程教室、购置技术课程教学设备的同时,积极与当地的职业技术院校、工业技术企业、农业技术企业联合办学,利用他们的师资和技术设备资源,落实通用技术等选修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活动。

(六)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

1. 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构建并形成发展性的评价制度。探索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

2.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实施、开发、创新课程的能力,发挥评价对实施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3. 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校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普通高中学校评估机制。引导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学校组织与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发展、学校环境与办学条件以及学校与社区等方面进行经常化、制度化的评价。使普通高中评估成为保障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 组织力量开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制度和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制定《陕西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六、选修课开设要求

考虑到全省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学校在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我们对选修课开设提出三类不同要求。

(一)选修课开设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要求)

1. 高一年级学生班额在64人以下;

2. 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40%的选修Ⅰ模块,能满足学生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在选修Ⅰ中获得22个学分;

3. 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学分;

4. 参与新课程的教师要全部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能够承担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5. 学校条件性资源能保证新课程开设的需要,并能够重视教学过程中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和生成;

6. 学校建立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7. 学校建立并全面实施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

8. 学校有整洁的环境、稳定的秩序和良好的校风与改革氛围。

(二)省级标准化高中需要达到的要求

1. 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60%的选修Ⅰ模块;

2. 能够开好本省地方课程和若干门类校本课程;

3. 学校具有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

4. 学生3年中获得的选修学分高于28个学分(其中在选修Ⅰ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2个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的学分高于6个学分);

5. 教师教学方式能服务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学生学习新课程的自觉性和选择性明显提高;

6. 素材性资源受到重视和有效的开发利用,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能对教师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7. 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取得成效,教师普遍重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三)省级示范高中需要达到的要求

1. 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选修课;

2. 能够基本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并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或优势研究性学习项目;

3. 学校具有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学生选课最低于开班人数可少到30人,并能允许部分优秀学生跨年级选课;

4. 学生3年中获得的选修学分高于36个学分(其中在选修Ⅰ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8个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的学分高于8个学分);

5. 教师能正确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课程教学,学生普遍学会自主学习和有选择性的学习;

6. 新课程所需要的条件性资源完备,素材性资源受到普遍重视和生成利用,学校拥有能不断更新和服务便捷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7. 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成效显著,教师合作探究蔚然成风,反思教学已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以上三类要求是我省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选修课开设的条件划分。全省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对照三类要求作好改革规划和具体的工作计划,努力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七、保障措施

为保证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各方面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专业指导、舆论宣传等方面做好准备并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供政策保障。为保障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理解与支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保障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关的教师编制、经费投入、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招生考试、条件装备等配套政策制定好、落实好。省教育厅将定期交流各市有关信息,研究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政策,共享资源和信息,推动各市课程改革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落实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省教育厅将每年安排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于高中新课程组织、培训、项目研究、课程资源的引进与开发、实验推进以及检查督导等各项工作。各市、县(区)和普通高中学校也要根据当地实际,相应设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确保上述各项工作措施的有效实施。

(三)合理编制班级和配备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学生实际人数和新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指导和督促学校合理编班,从2007年秋季招收的新生开始,把每班的学生人数限定在64人以内;同时争取各级人事、编制部门的支持,按照学校实际班数和学生数,落实教师编制,为学校配备相应的教师。学校要有计划地从工科院校、高师院校以及职业技术学院遴选优秀毕业生,通过教育科学和高中新课程培训,充实高中技术课教师队伍,以满足技术课教学的需要。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新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装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指导和支持普通高中加强校舍、图书、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实验仪器、电教设备及各种软件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学校教育资源,努力使每所普通高中都能具备实施新课程方案所需的基本条件。

(五)重视师资培训。要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中校长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新课程改革和广大学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师培训标准,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资源开发以及培训评估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六)加强课程改革的专业研究和指导。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实现教研重心下移,市一级要逐步建立起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校的教研网络,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加强教研工作的协作与对口支援,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教育质量较高地区以及样本学校的示范作用。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针对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开展研究,对课程改革实践进行指导。高中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机构和高等师范院校的联系,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形成自己的专业咨询和专家指导队伍。省教育厅将积极利用陕西教育网和省教科所教研网站,收集新课程实验的有关信息,介绍改革动态,咨询答疑,建立畅通的课程改革实验信息沟通渠道。

(七)强化评估与督导。要建立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评估监控机制和专项督导制度,省教育厅制订《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案》,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对本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专项调研和阶段评估。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纳入对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对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监控各地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每一所学校新课程实验都能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

(八)加强舆论宣传。课改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争取社区、家长的积极配合,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程实验的新机制,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全社会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广泛理解与支持的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各项目标的实现。

八、实施步骤

(一)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

1. 启动、组织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

举办由市、县教育局长、基教科(股)长、普通高中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并邀请县(区)主管教育的副县(区)长参加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修班”,通过领导报告、通识培训、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操作层面的培训以及专家解说新课程标准等形式,使受培训者充分认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各有关处室和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以下方案或意见的研究制定工作。

(1)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2)陕西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

(3)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装备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4)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5)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指导意见

(6)陕西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7)陕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

(8)陕西省普通高中选课指导方案

(9)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评价指导意见

(10)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11)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选用指导意见

(12)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 确立样本校联系制度,每个市根据各地实际,分别在城市、农村、企事业办学校等,确立2—5所各种类型的样本学校,样本学校可分别就选修课程开设、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研、学分管理、选课指导制度等各个方面有侧重地进行研究、学习和模拟实施,在改革中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能够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3.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要制定本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准备工作方案。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2006年以前不能达到新课程实验条件要求的学校,要通过布局调整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使高中教育的布局更加合理,满足普通高中新课程对学校建设和办学规模的要求。

(二)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

1.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省内有关新闻媒体,特别是《陕西教育》、《陕西教育科学研究》、《中教论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态》和《陕西教育网》等教育刊物与网站,向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广泛、深入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措施及外省的改革动态。市、县教育部门要积极向各级政府领导宣传新课程改革,深刻认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目标任务、课程结构的设计以及课程制度建设等重要问题,同时向高中学校和社会广泛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社会认知程度。

2.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观念转变、认识程度、硬件设施以及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为指导各学校积极应对新课程及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情况。

3. 省教育厅组织部分市、县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和高中校长考察先期试验省区的实验情况,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借鉴外省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4. 省教育厅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项政策。

5.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督查力度,指导各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提出的选修课开设要求,合理规划、认真实施,努力创造条件满足新课程实验的条件要求。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在2007年8月就绪。

6. 各市要组织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动员大会暨通识培训会;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陕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特别是要利用寒假组织开展高中新课程首期全员通识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地、各校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

如何总结推广应用课改先进经验,推进全域精致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对新课改加强认识,热情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首先,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如果落后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那么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谈。什么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是满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新课改谁也说不出一个头道来,综合各种对新课改的释义也只能归纳出一个模糊的概念即:通过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它讲究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某种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其不适应的地方。过去的教学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应试,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脚之所以能忘记,恰恰说明鞋之合脚;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被时时记住。同样,当学生在一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生长时,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就会意想不到地被激活。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当提供适合学生教育环境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我们教师就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和领路人,由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者和拓荒人。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被知识牵着鼻子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营造维持他们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第三,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制约课改的进行,今天的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学生了,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要求,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维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

如何大力推进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自2009年定为“课堂教学改革年”以来,我校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去年11份开始,我校去杜郎口考察学习之后,我校本着“个别实施,积累经验,组织观摩,逐渐铺开”的策略,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定五年级为实验班,在区教研室、中心学校的指导下,我校逐步构建起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走具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一、 领导重视、积极探索

1、制定规章制度 ,保证课改扎实推进

领导的观念关系课改的成败。去年11月份,我校分管业务的副校长到山东杜郎口去学习,购回图书和光盘,回校后做了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看课堂实录,校长罗冬香多次组织领导班子学习“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和“六推六让”教学策略,亲自参与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共同参与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教学第一线,和课改班的教师一起研究,探讨和摸索课改的方法,保证了课堂教学改革有序有效地进行。

2、校长参与,推动课改

课改初期,课改实验教师感到效率不高,信心不足。为了给课改教师解答困惑,消除顾虑,增强信心,使课改教师成长更快,校长亲自在实验班五1班讲一节课改课《分数的基本性质》。全校的教师都积极参加听课,并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校长的这节课改课不仅让教师们学到了课改的路数,更是给了课改教师前进的动力和百倍的自信,对学校校的课改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校长坚持和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听两节课改班的课,听后立即评课指出成功和不足,并积极指导、参与导学案编写。为了使课改真正落到实处,防止课改教师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又用老模式上课,分管课改的领导各蹲点一个班,实行推门听课,并把此项纳入课改考评细则里,作为课改班常规教学检查依据。

3.创造条件,支持课改

我校根据“个别实施,积累经验,组织观摩,逐渐铺开”的策略,确定五年级三个班为实验班,投资2000多元在课改班级教室四周添置了黑板,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课改班级外的长廊里,张挂着一幅幅制作精美的课改教师、学生感言;为教改实验班教室前后制作了课改标语;把“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和“六推六让”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放大,张贴在办公室:为了让实验班教师零距离感受教改前沿气息,2010年4月,我校派实验教师章慧敏到山东杜郎口去学习考察;投资1万多元为实验班每班添置了一台专用电脑,为师生收集信息提供了便利;学校除订阅大量教研教改杂志外,学校还额外给课改实验班的每个教师购置了不少课改方面的书籍资料及光碟,如《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学科教学论基础》、《杜郎口课堂宝典》《走向自主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等,让广大教师通过翻阅这些书籍,准确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二、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课改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推行教改首先要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为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提升教师实践先进教育理念的水平和能力,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工作。

1.、每月开展一次全员培训。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获取教改前沿信息,掌握现代教学技术。3月23日,学校校长做了《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题讲座、着重从区教研室二、五、五”教学模式、“六推六让”教学策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达到课改的目标和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讲解,分析。

2、走出去请进来。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等到多所学校学习。学校多次邀请专家来校来校指导课改,做专题讲座。3月24日,区教研室专家来我校指导课改,深入课堂听课4节、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现场答疑等形式对课堂教学、教学案进行了具体指导。同时指出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今后学校的课改工作指明了方向。活动结束后我校及时召开全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针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不足进行反思。

3、交流反思,不断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会出现不少困惑,但有困难才更彰显课改的价值。我们把在课改中遇到的困难当做课题来研究,学校坚持每月一次课改研讨会,由校长亲自主持,总结前段时间课改取得的成绩,针对课堂中师生互动、学生展示、评价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实验教师两周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周写一篇教育案例。4月份我们开展“人人上一堂课堂教学改革公开课”活动,要求学校每位教师自选一课编写一份导学案,4月底到5月初上一节入门课,而后各写一篇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革积累经验。目前,在襄阳教育信息网及报刊杂志发表20多篇教改反思,通过写交流反思,让老师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认识到自己日常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教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三 、变教案为“学案”

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我们从变教案为“学案”做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究出适合我校“导学案”模式。其内容包括预习检测、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展示提升、归纳反思、达标测评等,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

预习检测: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学案发给学生,组织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自主努力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自己的收获,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重难点问题。不懂的问题能在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同时突出“弱势群体”,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汇报展示: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展示时间、展示机会,通过汇报展示,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展示的过程是,一般是从一组开始,到六组顺次展示,也可以从六组开始,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让课堂真正达到因互动而发展,学生因自主而精彩的目的。

拓展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

反馈练习:主要是巩固和完善所学的新知识,并能运用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四、认真上好“三课”

我校 按照区教研室“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借鉴杜郎口经验并结合我校实情,认真上好“三课”,但具体实施时,不仅有纯粹的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也有预习+展示课、展示+反馈课,老师根据内容的需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可以自动调节、安排。

(一)有效预习,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我校的实验班级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预习课教学环节,其具体做法是:由于我校是非寄宿制学校,学生预习一般在课外,教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校,学生利用中午或晚上外出预习,教师不再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自己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进行预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独学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互动探究打下基础。

(二)、精彩展示,张扬学生的个性。

展示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展示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上好展示课至关重要。我校展示课具体操作如下:

1、合作交流

学生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先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充分发挥兵教兵、兵强兵的作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汇报展示

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由教师把要展示的内容分配各小组,再有小组长根据各组组员的学习情况把需要展示的题目分给合适的学生,一般是这样的:基础性的或者概念性的最简单题目有每组的1、2号学生(我们把学生按有差到优的顺序编号的)起来展示,接着有3、4号学生补充或纠正;需要说明理由或难度较小的题目有每组的3、4号学生起来展示,然后有5、6号学生来补充或完善;推理性较强或拓展延伸的题目有每组的5、6号学生展示。学生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或板演,或朗诵,或交流,不拘一格。教师根据汇报展示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给予启发、诱导、点拨。

(三)及时反馈,促进知识的内化

及时反馈就是对学生在预习、展示课暴露出来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重难点出题监测、反馈、矫正。上好反馈课,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提炼,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教师针对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综合运用和拓展知识的比例为“721”,分层检测,让不同层面选择不同的题目来,如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只完成基础知识题目,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只完成综合运用和拓展知识题目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反馈完毕可通过学生对批、组长审批、教师抽检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反馈矫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五、收获与思考

1、改变了学习目标的制定。以往的教学目标,最常见的就是“了解”“体会”“领悟”这些操作性不强的术语,现在在我校课改教师编写的导学案中,学习目标变得可操作可检测。

2、解决了导学案的编写问题。各位老师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大家共同探讨,力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比如,课改初期,最让我们大家头疼的是如何编写导学案。这个问题反馈给领导小组后,马上召开专题会,经过讨论,改变了以往不合理的编写模式,确定了新的编写五大环节,形成了我们学校自己的风格。

3、解决了小组的编排及小组成员的分工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后,还要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分工。在上展示课之前,老师把要展示的内容分配各小组,再有小组长根据各组组员的学习情况把需要展示的题目分给合适的学生,正如前面所讲到的。

4、激发了学生展示的热情,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课改初期,学生也愿意展示,但展示的人数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我们便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分发奖品和语言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动力。

5、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主要是组与组、生与生之间的互评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6、从课改班期中考试成绩(五一语文的综合指数为0.937 数学为0.8152 五二的语文为0.926 数学为0.8183 五三的语文为0.9319 数学为0.7805)来看,各班学生能力均衡发展,缩小了以往较大的差距。语文基本消除了学困生,数学优生人数明显多于中等生及后进生人数。现在,我校课改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的技巧,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比如,在语文课上,他们思考问题能从不同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往往会因为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辩,而且他们的发言往往做到有理有据。数学课上,他们也积累了一些讲题的方法与技巧,很多3号和4号的学生也有过讲题的经验 ,5号至8号的学生讲起题来更是头头是道。在课堂上,学生真正动起来了,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敢说敢练敢表现了,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也都随之得到了锻炼和增强。

通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在区举行的六年级复习研讨会中,我校3名老师,分别讲了数学、语文示范课,得到好评。4月,襄阳区教研室在我校举行的语、数两科全区课改研讨会,我校有4位教师上了示范课,全区400多名教师观摩了示范课,区教研室把我校4位教师的示范课光碟在全区推广。

当然,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不少困惑,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第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全以四周的展示板代替。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情景教育,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当然展示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媒钵配合展示,效果会更好。

第二,新的教学模式不重视经验的传承。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好解题方法,通过教师的讲授会让学生明白更快。一些感人的文章,透过教师的语言会让学生更感动。所以在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时,应多考虑教师的示范作用,让教师在更正、模仿、示范中起更积极的作用。

总之,我校课改已初步成效,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整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迎难而上,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使我校的课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如何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一、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改革学校管理,提供相关保障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 1、调整管理结构,转变职能,落实责任 (1)调整管理结构,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新成立了“课改”领导组、课题研究组;再加上原有的教导处、教科室、学科组、年级组、年级备课组,形成了学校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一套组织结构。每一个层面的组织都明确的职责,上一级组织督促下一级组织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查检评价。 (管理结构如图所示)。 在组织结构图表中,学校教科室的职能已发生了变化;课题组的职能也发生了改变。 (2)合理配备人员,提供人力保障 由校领导班子制订人员筛选标准,面向全校公开选拔了教科室人员,精选课题研究组成员;挑选课改年级组成员。 (3)加大硬件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2、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在推行新课程改革时,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实施新课改的五个制度,五个制度要求明确具体,切合实际,从制度上来排除实施新的课程改革遇到的各种阻力,强制所有的教师参与到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强化了新课改工作,使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有了制度保证。 3、强化管理措施 (1) 委以重任,制定方案,保证“课改”工作的针对性 学校对教科室委以重任,制定了《宜宾市人民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对学校课程改革作总体的筹划;每学年,又制定《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新课程改革年度计划》,认真地实施《宜宾市人民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细致地推进“课改”工作,做到了长计划,短安排。这样,每一阶段的工作的目标更明确,工作的内容更具体,工作重点更突出,使学校“课改”工作的针对性更强。 (2)探索改革办法,推行改革工作,保证“课改”工作的坚实性 学校是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教科室担当起“探索改革之路”的重任。学校“课改”工作的每一步,都由教科室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先在课题组内进行研究。再由教科室提交给学校课改领导组。学校课改领导组审查、确定是否在全校推广实施。学校课改领导组同意实施的改革办法,由教科室与教导处一起推行到学科组、年级备课组。 在学科组和备课组实施改革时,教科室又加强对学校改革工作的指导和调控,让学校“课改”工作迈着坚实的步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保证了课程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化检查为参与,保证“课改”工作的实效性 “课改”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细致的过程性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教科室把检查化为参与:在检查学校“课改”工作时,教科室把检查人员分到各课题组、学科组、备课组,参与到整个“课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他们既是工作过程的检查者,更是工作过程的参与者。在他们的参与中,把对工作检查与调控结合起来。这种管理更具有人性化,也更具有实效性。 (4)促进发展,奖励先进,保证“课改”工作的持续性 我校一方面坚持由教科室组织教师进行“促进提高式”的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中,教师们不管自己在量化打分式的评价中获得的是中国分,他们都能看到自己在近段时间内工作的成绩及进步。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能得到学校、同事、学生、家长各方面的承认,树立了继续发展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我校还结合对教师进行的年度考核,制定了详细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考核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年级(学科)组考核细则》等奖惩条例,对教师各方面的表现给予量化打分,评优、选先、晋职。 4、有效地利用课改的外部资源 (1)请进来 学校聘请省市区各级专家组成课改顾问组。邀请全国各地的“课改”专家到校给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作报告。 (2)走出去 学校非常重视“课改”先进的经验对学校课改的借鉴作用,选派教师走出去学习,让教师直接去吸取丰富的营养,带回学校,通过写汇报、座谈、上课等方式,传输给全校教师,让这些外部资源在我校的“课改”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 (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型教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我校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我们主要抓了:第一,组织教师学习,让教师理解、接受新课程;第二,改革教育教学策略,提高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把新课程的理念转换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新课程推向班级课堂层面,把理想课程转变为现实课程;第三,引导教师较好地把握教材,有效地实施课程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有效的教师学习,促进教师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有效的教师学习,就是要让教师尽快地理解、接受、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在理论的引领下,让教师意识到需要且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1)组织教师参加“通识性”培训,认识新的课程改革 (2)调查分析教师现状,形成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3)根据课改的需要,确定学习内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4)开展多样性、科学性的学习活动 2、有效的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1)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估表》 评价标准的变化,必定引起教师行为的变化,我们又通过“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教学研讨活动”促使教师从理念向实践迅速转化。 (2) 改革教学方式,制定、推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学习,那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必须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改革教学方式中,课题组指导教师探索、总结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形成新课程需要的教学方式。 改革教学方式的措施: 首先,教科室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确定各阶段研究重点,让我们的研究在螺旋上升式的前进中,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研究成果。 其次,在每一个段的研究中,学校教科室根据研究内容提供理论学习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组教师根据学习的理论,制定教学策略,再到教学实践中去实施、调整、完善。 然后,教科室根据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总结实施各种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形成研究成果,并在全校推广实施。 制定、推广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在近三年中,学校教科室组织课题组研究并推行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课题组试图在小学低年级激发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兴趣,中段基本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段能熟练地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3)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的方式 “案例分析”式培训 “案例分析”式培训主要指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的培训方式。我们强调: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在一节课一节课中去提高,要“一课一得”。同时,我们还强调:教学水平的提高,还要不断地进行阶段小结,要把一课一得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得得相连”的有机整体。 具体做法为: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观摩分析优质课;每月进行教学设计讨论、上对比课;每周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学校教科室制定了课堂教学分析记录表《“实施〈课程标准〉有效性研究”实验课题课堂情况分析一览表》。填写内容为:只要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得、所思、所感、所悟,只要是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都可以记。 为了增强教师对自己课堂分析的有效性,学校要求每周星期二教研活动时,每位教师交流自己上周写的教学分析,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把个人反思成果变成共享资源。 “案例分析”式培训强调案例中的“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定点追踪”式培训 对重点培养对象或者学习进度稍慢的教师,我们则采取“定点追踪”的办法。方法是:听课→分析评价→交换意见→学习→提高→再听课→再评价。如此循环,逐步提高。 “促进提高”式培训 在培养新型教师的研究中,怎样使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实践从被动变为主动,学校还利用评价的“改进提高”和“激励督促”的作用,促进教师迅速提高。具体操作方法为: A、自选发展目标:教师通过自修自研,专家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出其中“最关键、最有价值”的问题,制订学习计划及努力的目标,并提出实施步骤。 B、自评自结:教师对照发展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后而进行自我评价、总结。 C、教师互评:在自评基础上,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采用“换位思考,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互评,应特别注意发现老师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变化都应加以保护,不求全责备。 D、校长导评:由校长组织评价小组对教师是否达到发展目标给予评定,对教师下一步发展指明发展方向。 以学生的学,促进教师教的改变 课题组进行的教学改革是否有效,制定的教学策略是否适用于全校各学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这还得以学生的发展来决定。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教科室组织课题组调整、总结适合学校各学科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在全校推广实施。这样以学生的学来促进教师教的改变,有效地促进了课堂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实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 (4)把握教材,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文化 让我们的教师掌握学科文化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科文化,让语文课姓“语”,数学课姓“数”,让课程得到有效实施,保住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用体悟学习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科文化。基本操作程序是:首先,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学科文化的基本因素,把握教材;其次,让学生体悟学科文化。学生操作体验、感悟、试悟、顿悟以及整体感知等方法和策略,是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体悟学科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悟学科文化,在生活中体悟学科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3、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建立具有激励、评价、学习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学生成长记录袋》。 其次,我们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我们还设立了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总评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生全面素质评价册》。 再次,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检测模式。检测分为书面检测和非书面检测。 最后,我们还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重心的转移。 (三)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结构 我们采取措施,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为环境、以社区为平台的工作运行机制,为“课改”提供社会保障。 二、学校实施新课改取得的教育教学效益 (一)学生获得了较为和谐的发展 我们学校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了差异发展。调查显示,我们的学生100%的都喜欢上学;他们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从教育局督导检查认可的学校教导处存档的学生成绩档案中,同样可以看不出:我们的学生的差异性的发展。我校的教学成绩是让家长满意的,让社会认可的。 我们不仅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还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他们的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他们的良好品行在逐渐形成;习得终生学习的能力,他们正在用自主、合作、探究、体悟等学习方式方式来学习;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不只是教材,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自觉地融合学科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他们能自己设计并组织班队活动的,就连区级示范性班队主题活动,也是学生自己设计、组织的。我校《星光电视台》和《星光校园报》的播出与出版,突出地表现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校的一批特长生脱颖而出。 (二)新型教师在茁壮成长 1、教师教学理论修养明显进步 我们的教师在理论学习中,不断地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的教师用他们内化理论指导教学,他们的教学过程,是新课程的教学观所需要的教学过程;是他们的理论素养与职业素养外在表现的过程。 2、一些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初显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校一些教师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已经初步显露出来。这从同一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可以看出来。 3、以学科组为单位的研究氛围明显变浓 我校以学科组为单位的研究氛围明显变浓。老师以通过沟通与合作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4、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在增强 课题组的研究带动了学科组和备课组的研究。因此,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的研究氛围明显变浓,教师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研究,他们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也在增强。 (1)研究的内容系统化。 随着教学的深入、新课程教学的技能的成熟,他们进行的是系统的研究。他们在教学策略上分专题研究,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体悟式学习等,在教学内容上,他们还分课型来研究。 (2)不同层面的教师都在探索、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我们学校课题组成员,他们的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已经成长为一批具有教改能力的教师。课改年级的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明显增强。据不完全统计,我校课改起始年级的语文、数学教师9人,撰写论文等达109篇,平均每人达12篇,撰写论文最多的人达29篇,获奖的档次国家、省、市、区的都有。上研究课、公开课等课的人最多达6节,获奖的最高档次为省二等奖。全校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明显增强。 (三)学校的社会声誉在迅速提升 在有效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管理的革新,教师素质的提高,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创办了星光电视台、星光校园报、星光艺术团;建立“中国少年报记者站”;2003年学校获“中国名校”的称号;连续三年获督导评估一等奖、教学成绩第一名。三年来省内外到校参观交流的团体达50余个,学校的工作及组织的各种活动分别在省、市电视台和各级报刊上相继进行了新闻和专题报道,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校长邱清绪作为学校管理的优秀人材,在全国正式出版的《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二期)上作为封面人物进行介绍,这在社会上引导了极大的反响。我校的课改成果《有效地培养新型教师》在《四川教学研究》2003年第二期上发表,在“全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与课程管理”研讨会上交流并荣获一等奖,在四川省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实施新课程标准有效性研究”阶段研究报告》在四川省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4月,人教社教材调研会在我校召开。2004年9月,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比赛在我校进行,一位教师参加比赛,获二等奖。2005年1月“西师版”数学教材教学研讨会又在我校举行。 2005年12

新课改成果推广方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课改方案及计划、新课改成果推广方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进行查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tukeji.cn/xintu/94119.html

相关文章

「银行车抵产品推广」车抵贷营销方案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银行车抵产品推广,以及车抵贷营销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跪求银行产品推广策略和方法 2、汽车抵押贷款哪个银行好?哪些...

「示范课堂推广方案」示范课堂推广方案心得体会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示范课堂推广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示范课堂推广方案心得体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进课堂活动方案 2、中学展风采树...

「互联网产品怎么上热门推广」互联网产品推广是做什么的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互联网产品怎么上热门推广,以及互联网产品推广是做什么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如何做好网络推广? 2、互联网怎么引流推广...

「故事类产品推广文案怎么写」推广一个新产品,文案怎么做?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故事类产品推广文案怎么写,以及推广一个新产品,文案怎么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1、5个步骤教你写出故事文案 2、产品推广...

「怎样推广化肥产品」如何推广农药新产品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怎样推广化肥产品,以及如何推广农药新产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2017化肥销售方案策划范文 2、化肥营销技巧 3、...

「推广扶贫产品的宣传稿」推广扶贫产品的宣传稿件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推广扶贫产品的宣传稿,以及推广扶贫产品的宣传稿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扶贫助学捐赠活动上的讲话稿篇 2、求写一篇为什么...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

  • 效果付费
    效果付费

    先出效果再付费

  • 极速交付
    极速交付

    响应速度快,有效节省客户时间

  • 1对1服务
    1对1服务

    专属客服对接咨询

  • 持续更新
    持续更新

    不断升级维护,更好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