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金寨县推广方案,以及金寨县招商引资项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大型水库库区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淠史杭灌区大型水库库区经济发展扶持资金(以下简称资金)的管理,促进库区经济发展,帮助库区移民尽快脱贫致富,根据《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大型水库库区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自2000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2月31日止,《条例》第三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资金,其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按照本办法执行;第(四)项规定的资金,其分配、使用和管理按照省人民政府现行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 资金征收单位应当按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依法履行职责,完成资金征收任务。
库区所在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省人民政府计划、财政、水利、电力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资金征收、分配和使用的管理与监督,保障资金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转。第四条 资金按照下列规定征收、上缴:
(一)从淠史杭灌区农业灌溉水费中提取10%及水费外附加10%的资金,由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于每年灌溉结束后,根据当年县界用水量和实际水价,制定灌区各用水受益市、县(区)征收计划,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属本省内的由用水受益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统一征收,并由其财政部门于每年分两次直接上缴省财政,其中11月底前上缴当年计划数的70%,次年2月底前缴清余额;属省外的由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负责征收,并按照上述规定上缴省财政。
本办法所称用水受益市、县(区),是指六安市及其所属的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寿县、霍邱县、叶集试验区,合肥市及其所属的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巢湖市所属的庐江县等。
(二)从淠史杭灌区工业用水(不包括发电用水,下同)、城镇生活用水水费外附加10%的资金,由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随水费征收,并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上缴省财政。
(三)从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四座电站(包括四座电站开发的小水电站和康复机组,下同)发电上网销售收入总额提取17%的资金,由省电力公司负责征收,按季结算,并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月底前上缴省财政。第五条 根据《条例》第六条规定,资金按照下列办法进行分配:
(一)从史河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水费中提取的资金和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水费外附加的资金,全部分配给金寨县;从淠河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水费中提取的资金和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水费外附加的资金,按照金寨县63%、霍山县34%、六安市裕安区3%(用于横排头土地淹没补助)的比例分配;从杭埠河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水费中提取的资金和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水费外附加的资金,全部分配给舒城县。
(二)从梅山、响洪甸两座电站发电上网销售收入总额中提取的资金,全部分配给金寨县;从佛子岭、磨子潭两座电站发电上网销售收入总额中提取的资金,全部分配给霍山县。第六条 根据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提供的五座大型水库当年实际供水量、灌溉情况和省电力公司提供的四座电站当年实际发电情况以及资金征收情况,省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扶贫工作机构和财政部门,于每年11月底和次年2月底前分两次提出资金分配方案,征求六安市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资金分配方案,于每年12月底和次年3月底前分两次将资金划拨到库区所在县移民扶持资金财政专户。第七条 资金专项用于促进淠史杭灌区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龙河口五座大型水库库区经济发展,其使用范围是:
(一)库区移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是在短期内能够取得较好效益,并能直接提高库区移民收入的种养业项目和科技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项目。
(二)库区移民集中居住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能够直接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文教卫生等基础公益设施建设项目。
(三)库区移民发展二、三产业,重点是开发当地资源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
(四)不具备基本生活、生产条件的库区移民户的二次迁移。
金寨脱贫摘帽时间
2020年4月29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扶贫对象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安徽省2019年贫困县退出实施方案》规定,经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核查,批准金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金寨政府推广金寨灵芝是真的吗
妥妥的是真的,央视CCTV1至13套全线推广,全力打造“金寨灵芝”。5月21日成立了金寨灵芝产业协会、7月20日在金寨县沙河乡举办了第一届灵芝旅游文化节。可见政府的对金寨灵芝的推广力度。
金寨县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电话号码
金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电话:0564-7062209 传真:0564-7060039
金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
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打算
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是集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办事处),435 个行政村(街道、社区),总人口641648人,其中农业人口560352人,贫困人口86200人。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因病致贫、返贫成为一个突出的农村社会问题。2004年底,我县被批准为省第二批试点县后,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内,迅速完成了机构设立、基线调查、方案制定、参合筹资等大量前期工作,于2005年元月1日正式运行。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县人大、政协、合监会予以有效监督,县乡两级经办机构本着“巩固、完善、创新”的原则,精心运作、扎实工作,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管理逐步规范,机制逐渐形成,基金安全有序,农民明显得到实惠,群众普遍反映良好,惠农政策得以落实。
一、两年来的筹资及基金支出
1、农民筹资工作成效显著。农民筹资工作按照“政府组织、群众自愿”的原则,严格政策和程序,实行属地责任制,全县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步骤,集中精力,2005年实际参合农业户数131380户,实际参合人数487357人, 农民参合率87.4%,居全省第二批试点县之首;2006年全县132334农户、484346人参加了新农合,农民参合率达86.52%;2007年农民筹资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县动员农民152124户、556691人参加了2007年的新农合,农民参合率98.34%。
2、各级财政配套了补助资金。2005年度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按10:3:2:5比例应配套补助资金974.71万元,实际筹集新农合资金1348.8069万元,其中:县级251.1499万元(含为市级代垫配套资金7.4714万元),市级90元,省级146.30元,中央374万元,农民筹资487.36万元。2006年各级配套补助资金45元,即2006年中央、省、市、县应按20:6:3:6的标准配套补助资金1695.21万元,应筹集新农合资金2179.557万元,目前实际筹集资金1960.5574万元:其中中央749.6万元(包括2005年应拨25%部分113万元)、省级290.6万元、市级90万元、县级345.9114万元(含为市级代垫配套资金55.3038万元)、农民筹资484.346万元。2007年中央、省、县应按20:15:5元的标准配套补助,目前,县级足额到位278.35万元、省级到位676.6万元、中央配套资金正在申报之中。
3、基金支出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两年来,累计发生各类补偿支出2719.57万元,参合农民受益人数230839人次,全县获得补偿额万元以上257人,两年度最高单人次补偿22618.4元,其中2006年最高单人次补偿18340元。住院补偿17623人次、 2212.84万元。2005年度发生补偿支出24250人次、656.89万元;住院总费用2183.98万元,其中:县级以上1276.55万元、县级465.68万元、乡镇441.75万元。补偿受益情况分别是:①办理住院补偿 5893人、512.51万元。获得补偿额万元以上74人②门诊个人账户补偿人数9908人,补偿额9.79万元。③慢性病补偿7387人、110.83万元。④计生定点分娩补偿1062人、23.76万元。2006年全年基金支出2062.69万元,占当年可用基金总额的94.6%,月均达171.83万元,受益206589人次,参合受益率为42.7%。其中住院补偿支出为1700.33万元、11730人次,住院补偿比为42.1%;门诊补偿支出111.69万元、180820人次;慢性病门诊补偿支出202.45万元、12192人次;计生定点分娩补偿48.22万元、1847人次。农民明显得到实惠,因病致贫与返贫现象得到缓解,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显现。
二、做法与成效
建立新农合制度,关键在于组织农民、重点在于服务农民、根本在于惠及农民。我们在试点工作中牢牢把握这一精神,不断探索新机制,推广新经验。
(一)搭建组织机构,构筑运行平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着力解决“有人办、有钱办、按章办”的问题,构筑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平台。一是设立五级联动的组织机构。即:设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全面组织领导新农合工作;设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设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定编定岗,组建常设机构,全面负责新农合的管理运作工作,县乡两级经办机构人员落实,经费列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乡镇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与乡镇农经站合署办公,负责乡镇合作医疗相关业务;村级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小组。负责本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补偿公示、信息反馈等工作。二是确定符合定点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合理分布、就近就诊的原则,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评审,确定了34家定点医疗机构,承担参合农民的就诊接诊和补偿垫付工作。三是明确合作医疗基金的存储机构。招标选定县建设银行作为基金存储机构,为基金运行搭建平台。
(二)注重宣传发动,强化基金筹集。农民筹资参合是办好合作医疗的关键步骤,动员农民筹资又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具体工作,为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县抓了“四条路”。一是抓宣传引路。深入调研,摸清农民兄弟所思所想所虑,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利用广播、电视、标语、会议、公开信、明白纸等多种媒体和手段,让农民掏明白钱,提高农民自愿筹资、主动参加的积极性。二是促领导开路。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县几套班子领导联系到乡镇,县直机关包干到乡镇,督导组进驻到乡镇,实施合作医疗责任状签到乡镇,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到乡村和农户开展调研,解决问题,在筹资最关键的时期,可以说一切工作都让位于新农合。三是让干部跑路。为组织农民筹资参合,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走千山万壑,进千家万户,道千言万语,进村入户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上门收取参合资金,我县能达到高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参合率,乡村干部功不可没。四是创工作新路。试点期间,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抓方案运行和制度建设,一边抓方案完善。发现问题,及时研究,为县合管会、合监会提供决策思路和依据,努力使程序简化与优化,管理科学与合理,让农民感到方便快捷。
(三)健全控制体系,安全基金运行。一是强化基金管理。实行基金封闭运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收支分离,用拨分离。支出按计划和程序向县卫生和财政两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拨付。此外,对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补偿支出,通过银行直接划拨。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县合管中心内设综合管理、资金结算、业务审核三个业务股室,分别负责全县合作医疗的费用审核、结算补偿、报表统计等。三是完善业务流程。审定了32家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网络覆盖乡镇和县级医疗服务机构;印发了合作医疗药品目录,确保参合者用药可靠、价格合理;按照“简化程序、方便群众”的原则,对定点医疗机构报账实行定员(定专职结报员)、定时(统一结报时间)、定点(统一结算地点)的“三定”结报办法。对需转县外治疗的患者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补偿,做到工作日内随到随报,并实行“窗口化办公、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制”。四是建立内控制度。制定了《金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县合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心设主管会计、出纳会计、结算员三个资金结算岗位,明确各自职责,实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确保基金安全。五是加强督查核查。经常性对定点医疗机构建立的病案和处方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其用药的合理性、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的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对全县参合农民的补偿情况分月进行统计,分发至各乡镇、村组张榜公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省开发的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我县加大对医疗机构的HIS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审核、结报、信息传输。并率先在全省实现参合农民就诊磁卡管理,减少运行成本,提高监管效果。
(四)规范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围绕“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减轻负担”的要求,在试点工作中,紧扣与群众直接接触的环节,不断加以改善,最大化地方便群众。一是对转诊转院实行电话备案。为更好地方便参合农民,对需转诊转院的患者由过去本人或委托人到县合管中心备案调整为由定点医疗机构结报员代其向合管中心电话备案。二是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直接办理制。对在外地住院的,治愈出院后,由本人或委托人到县合管中心直接办理结算。三是对县内住院治疗补偿实行先行垫付制。参合患者出院时,由定点医疗机构结报员当日结算并由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对多垫付给群众的,由医疗机构自行消化;对应补少补的,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补偿到户。四是对县外结报实行一站式服务。设立县外结报大厅,对县外住院结报的,实行审核、结算一站式服务,并实行限时办理制,更加便利了县外参合患者,
(五)调整完善政策,提升补偿水平。经过2005年一年时间的运行,原《实施办法》的局限性凸现,主要反映是:补偿比例偏低,补偿支出偏少,受益面窄,基金沉淀过多,群众反映大,住院补偿计算复杂,慢性病种范围窄等,同时,中央、省对2006年配套资金标准进行了新调整,使2006年全县合作医疗基金盘子有了扩大。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推进试点,县政府对原《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修订完善的主要内容是:一是适当降低起付线。住院医药费用起付线由300元降至200元。二是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即将住院费补偿和慢性病门诊费补偿的比例在原基础上适当提高。三是取消家庭账户和慢性病补偿的门槛费。一是取消个人家庭账户设置。全县集中各方资金设立参合基金统筹账户,发挥基金规模效益,增强大病救助能力。年终视基金节余情况,对农民的大额门诊医药费用实行定额补助;二是取消慢性病门诊费补偿的门槛费。凡被确认为慢性病患者、年度门诊费500元以下的,一律给予每人每年150元的门诊费定额补偿,超过500元的部分,按比例计算补偿。四是简化计算方法和补偿程序。(一)简化住院补偿计算的分段。将原定的六段简化为三段,以便于群众掌握、便于补偿计算。(二)简化补偿程序。规定了参合患者在县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须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外出务工参合患者在务工地住院治疗的,可由本人或委托人向县合管中心电话备案并给予定点待遇;对既参加合作医疗又参加社会商业性保险的参合患者,可凭商业保险公司的理赔单和补偿资料复印件办理补偿,更加便利了参合患者。五是扩大补偿范围。(一)扩大补偿的慢性病病种范围。在原定8种慢性病病种的基础上,再增加再生性障碍贫血、精神病、类风湿关节炎等3种慢性病种。(二)是将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定点分娩费用纳入定额补偿范围。补偿标准为平产200元、剖宫产300元。(三)扩大慢性病鉴定资质医疗机构。慢性病鉴定的资质医疗机构由原来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下放到乡镇级卫生院,并由原来的“县级专家鉴定”改为“中心认定、乡镇公示、专家复查”的方式,更方便了群众,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四)将无第三责任人的人身意外伤害治疗费用纳入住院费补偿范围。(五)扩大住院医药费计算范围。将原定住院的前期门诊检查费等不作为补偿基数的医药费用纳入补偿计算的基数。
通过科学调整补偿方案,截止2006年12月31日,新农合基金支出2062.68万元。其中住院补偿支出1700.33万元、11730人次,占当年可用基金总额的94.6%,当年节余基金5.4%,基本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实践证明,原方案调整所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理顺了诸多矛盾,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
三、积极探索实施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
为解决城镇居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填补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空白,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充分借鉴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我县积极探索启动实施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并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至此,我县医疗保障覆盖至全县所有人群,实现了全民医保。
1、实施背景
到2006年底,全县除了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已参加了医疗保障外,其他仍有将近九万人的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仍然是“空白地带”,这部分人群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为16.6%,他们多是处于社会边缘的无业居民特别是高龄无业居民下岗职工、大集体职工等新生弱势群体,其中一些双下岗职工家庭,仅靠社会低保维持生计,生活较为贫困,一旦遇到疾病便不堪重负。这部分人的医疗保障不解决,就很难谈得上社会的稳定和谐;这部分人的医疗保障不解决,就不能做到统筹城乡发展。因此县委、县政府把建立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放在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等重要位置上来抓,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实施。
2、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认真开展基线调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抽调力量做好基线调查,对我县城镇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目前医疗支出水平等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并结合基线调查开展了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的慢性病普查。为科学制定补偿方案提供了依据。
(二)科学制定实施办法。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印发金寨县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金政[200]78号文件),对实施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目的、原则、监管组织、经办机构、基金筹集、补偿的比例及办法等进行了明确。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参加对象为在本县入户的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所有的非农业人口。2006年城镇居民每年缴纳30元钱,政府财政同时补助20元钱,合计每人每年50元。主要解决大病费用,同时兼顾慢性病门诊补偿。一旦参合居民生病住院,其间发生的药品费、手术费、材料费、住院费、化验费、检查费等,均可以享受20%至60%的补偿。住院医药费用起付线为300元,每人每年最高补偿额为1.8万元。除了大病统筹外,为扩大受益面,提高制度吸引力,该县还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11种慢性病也纳入补偿范围。对参合年度内发生慢性病的,如果治疗费用不足500元,给予100元的定额补偿;超过500元的部分,按25%的比例进行补偿,最高补偿限额不超过5000元。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基金 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就诊补偿的模式基本同新农合。
(三)落实经办机构人员编制。确定县合管中心为县级经办机构,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具体负责基金的管理运行、结报等业务,明确2人编制。
(四)强化宣传,注重基金筹集。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按照“政府组织、群众自愿”的原则,严格政策和程序,实行属地责任制,全县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步骤,集中精力,动员全县31720户、80135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参合率达91%,其中包括1万多名下岗职工。我县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启动实施对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为其他地区解决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探索。
启动三个月来,全县城镇居民因病得到补偿35.7万元,受益156人次。合作医疗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缓解了他们看病就医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家住响洪甸镇街道的孙德英老人,今年53岁,因为年事渐高而且家境困难,缺乏医疗保障一直是她的“心病”。2006年10月听说政府要搞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她立即响应,主动去街道办理了相关手续。不久前,她因脑出血住院,获得了一千多元的医疗补偿,大大减轻了她的就医负担。
3、问题与不足
我县实施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初衷是让那些无法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也能看得起病,缓解他们因病致贫、返贫的压力,但由于相关制度法规尚不完善,这项新探索在推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
一是由于合作医疗法规缺位,目前对医疗机构监管无据可依,这成为合作医疗工作推行的难点。有时明知医疗机构收费、处方有问题,也难以处罚,处罚缺乏相应依据,也难以执行。这个问题不解决,合作医疗就不能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是经办机构的双重身份角色,处于两难境地。县级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职责是替政府和群众管好“救命钱”,让基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而不是纯粹的出纳,这就涉及对医疗机构的监管问题,如合理收费、控制大处方、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医疗费用增长等问题,如果不加以监管,群众就难以真正得到实惠。但目前县级经办机构隶属于卫生系统,管理起来困难大、矛盾多。
三是资金规模小,保障困难。目前我县城镇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由城镇居民个人缴纳、县级财政配套组成。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地区,全县财力捉襟见肘,配套资金只是靠县级财政多方挤来的,没有固定来源。而且整体资金规模小,风险大,补偿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还只是一种高覆盖低水平的医疗保障,急须相关政策资金支持。
4、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 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合作医疗机构的地位和职责,确定医疗机构的监管主体和统一的监管模式,从而确保管好用好百姓的“救命钱”。鉴于目前医疗保障已全面覆盖,可以对医疗保障管理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在一个地方建立一套管理机构,实行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把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轨运行,实行同等国民待遇。形成稳定的配套资金保障体制,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各级配套补助资金固定下来,采取分类指导的资金配套办法,在个人筹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中央、省级可对贫困地区增加配套资金。
四、群众得到实惠,民生工程得以实现
我县自实施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农民和累计发生各类补偿支出2755.27万元,参合农民受益人数230995人次,全县获得补偿额万元以上257人,两年度最高单人次补偿22618.4元,其中2006年最高单人次补偿18340元(共有43人),其中住院补偿17623人次、 2212.84万元,群众明显得到实惠,社会事业得以发展,社会和谐。
一是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了农民住院就诊的信心,农民的健康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村“小病拖,大病挨”的行为逐步改变,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有所缓解。
二是融洽了党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让许多无钱医治的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让许多因病受穷的家庭迎来了富的曙光。汤家汇镇竹畈村三元组刘光金患风湿性心脏病常年卧床,由于无钱医治,家人已为其准备了后事,2004年刘光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到合肥进行手术治疗,一次性获得合作医疗补偿金11170元,使其得到了彻底根治。此后,刘光金逢人便说:“是新型合作医疗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党的好政策给了我全家带来了生活的希望。”现在刘光金不仅自己带头参加合作医疗,而且还通过现身说教,义务担当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员。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惠民政策,受到了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优化了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推进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合作医疗刺激了参合群众的就医意识,参合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增强了定点医疗机构公平竞争意识,推进了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宣传存在随意性。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上,存在政策宣传的盲区和误区。特别是在金寨这样的山库区县,由于信息闭塞,居住分散,政策宣传未能做到家喻户晓,群众不能对政策做到全面了解透彻的理解,甚至是部分乡村干部也没能真正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旨和实质,以至于曲解了相关政策,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职工医保等同宣传,片面夸大合作医疗带来的预期效益,致使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值,认为只要交了钱,不管得什么病,也不管花多少钱都可以报销,因此,一旦参合农民的需求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抵触情绪。
2、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经办机构设置不明确。机构性质、编制、经费保障等无章可循,随意性大,与工作的长期性不相适应。
3、运行机制存在不适应性。一是监督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形成,其实质是农民个人适当筹资,政府资助,社会多方筹集等到形成一定量的资金,新农合的具体管理部门是代表政府为参合农民购买医疗服务,在提供服务与购买服务的关系形成后。对提供服务和购买服务双方,就应当形成多层次的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现行的新农合管理部门,它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医疗服务的购买者,监督机制能否有效的落实和实施是值得探讨的。从制订实施方案相关条款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有地方医疗市场保护的嫌疑。二是缺乏新农合长期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新农合长期发展的重要机制,就是基金稳定来源机制,目前虽然国家对中西部地区试点县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投入目前还没有形成制度或规章,在一定程序上有着不确定性,就试点县市而言,目前都是立足当年基金,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当中央达到极限不再增加时,补偿因子的增长,就会在两到三年,使新农合基金崩盘,从而会导致该项工作的面临失败的险境。三是对医疗机构监管难。定点医疗机构主要分布在农村,不仅存在医疗水平低的问题,甚至还出现定点医疗机构滥检查、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如何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的监管是卫生主管部门及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重大课题。
4、基金存在潜在风险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基金总体规模与农民的愿望有差异,为解决矛盾,政府要求尽力扩大覆盖面、提高补偿比例,增加了控制基金风险的难度。另外,受资金总量的限制,农民就医补偿范围狭窄,补偿项目设限过多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农民会产生抵触情绪。在资金总量一定的前提下,补偿覆盖面与补偿水平成反比,补偿覆盖面过大,补偿水平就必然下降,不能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新农合的初衷就无法实现。反之,就会降低农民参合的积极性;二是随着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享有更高医疗服务期望的增长,也给基金支出增加压力;三是基金投入的有限性与医疗费用自然增长之间的矛盾,也会增加基金的风险。
5、新农合立法存在缺位。新农合试点已经三个年头了,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建立,加快新农合的立法,确立新农合的法律地位已十分必要,要把新农合从目前的群众自愿参加逐步转变为有法律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由自愿参合到法律强制参合。从而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开展。以法律为保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意识和互助意识。
六、2007年工作打算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总体目标,贯彻落实2007年元月召开的2007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和2006年11月21日召开的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将我县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引向深入。
1、继续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确保明年实现网上审核、报账和信息传输。
2、规范医疗机构的协议约束。重新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现有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是新农合刚启动时签订的,随着城镇居民合作医疗的加入,原先的服务协议在有些方面与现行的政策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加上通过两年来的试点运行,有些条款明显与现行的管理不相匹配,有必要作适当的修订。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我县合作医疗健康开展,适时对过去指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使其系统化,便于操作和运用。
4、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按照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协议,强化措施,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等方面实施深层次的监管,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使我县定点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切实维护参合人员的利益,防范基金风险。
5、建立新农合与农村大病救助相并轨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大病救助制度的目的、基金性质基本一致,应将两项制度并轨运行,发挥更大的效益。
金寨现在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2012年6月19日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金寨,成为金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视察途中,吴邦国委员长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并根据金寨发展实际和瓶颈问题,提出了“5+1项目。李建国副委员长提出了“三个集中”的具体要求。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在“5+1”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3项重点工作。 ”5+1“ 5个项目:1、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金寨资源禀赋,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已编制了茶叶、毛竹、中药材(石斛)和生态养殖(皖西白鹅)等4个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已通过省级组织的评审和全国人大农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规划建设金寨现代产业园区。省政府已批准设立,园区独立运作,享受省级开发区和皖北现代产业园区各项政策。。 3、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省政府已初步制定金寨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方案,人行合肥中心支行授予金寨为安徽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 4、是筹建金寨全国示范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整合县内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一所有“一流校舍、一流实验设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求的职业教育学校。目前,省政府已基本确定职校项目规划方案、可研报告及校园规划设计方案。学校拟命名为“大别山职业学校”,占地531亩,一期建设用地358亩,建设投资约2.92亿元,招录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年培训人数1万人次左右。 5、关于大别山扶贫开发道路建设。按照山岭重丘二级路标准建设,通道起于G42斑竹园下道口,止于霍山G35高速,全长约210公里。目前,已完成线路走向基本数据核录和初步线路方案编制。 “1”,是金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概算动态总投资63亿元,装机120万KW。 三项重点工作。第一项,是关于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和相关扶贫政策支持。 第二项,是关于编制金寨城镇体系和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按照高标准、有特色、符合金寨历史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特点和产业发展要求以及中等城市规模,编制2012—2030年县城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划。目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名专家已进驻该县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项,是关于编制金寨县旅游发展规划。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名城、绿色旅游名县,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切实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红色旅游,绿色旅游、蓝色旅游、山地旅游、乡村旅游等五个主题旅游板块建设。省旅游局已出资邀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该县旅游发展规划。
全国人大成立专门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实施“三集中”帮扶措施;安徽省政府成立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每项具体工作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六安市委、市政府成立对接工作领导组,下设6个小组,主导对接落实“5+1”项目。金寨县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及时召开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委员长讲话精神;迅速成立“6·19工程”领导组,下设 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统筹协调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快速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完善工作方案,强化抓落实的具体措施。
金寨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从省里调来的新书记,年轻有为,也为金寨的发展助力奔跑。其他方面暂且不说,金寨县老城区十几年没有变化的面貌在这两年焕然一新,公交、出租这些以前很混乱的行业现在也规范化管理。以前官员吃喝懒惰的作风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一句话,国家的政策支持+地方领导的敢作敢为,金寨未来发展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2013-12-19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金寨县梅山镇红军大道安置四区21号楼101-103号。
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1524087554478A,企业法人童维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利用互联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商务信息服务;从事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种植业、养殖业项目开发,农产品、工艺品网上和实体销售;日用品、母婴、食品、蔬菜生鲜、零食甜品、酒水饮料、包装饮用水、家居网上和实体销售;从事广告业、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安徽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599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8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3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金寨县智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金寨县智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2018-05-30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现代产业园区中国供销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第C03-2幢116号房。
金寨县智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1524MA2RR1U06U,企业法人李享,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金寨县智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影视、文化艺术交流策划及网络推广服务;婚庆礼仪策划服务;多媒体设计;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策划;标识标牌设计,展台搭建;会务服务,礼仪服务,摄影服务;影视及各类庆典策划;室内外装饰装修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金寨县智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合肥一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合肥一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2017-06-27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金寨路与紫蓬路交口翡翠花园四期综合楼商务办公1402室。
合肥一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111MA2NQMMC1U,企业法人王志海,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合肥一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广播电视影视制作;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演出剧(节)目、表演;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会展活动、舞台造型、市场营销策划;演出活动、赛事活动策划及服务;展览展示、庆典活动、会务服务;网络推广及服务;国内广告代理、制作及发布;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及解决方案的研发运营管理;企业信息化网站设计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开发及销售;电子产品、户外用品、床上用品、建材、化妆品、护肤品、日用百货、工艺品、办公用品的销售(含网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合肥一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金寨县推广方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金寨县招商引资项目、金寨县推广方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