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农村建设推广方案,以及农村建设推广方案策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学校、医院、文化站、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增长,让乡村产业强起来、设施多起来、环境好起来,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一村一个规划。要根据乡村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细化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区块的定位,合理安排村庄的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在美丽乡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丽乡村的差异化上找出路,加强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无缝衔接,确保一村一个规划能落地、可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严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3、倡导节约集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减少土地的粗放利用,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费。引导乡村民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聚,向农民推荐节地建筑户型,实现乡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引导村办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聚,减少占用非农建设用地数量,实现乡村非农建设用地集约化,挖掘乡村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格禁止乱占滥用耕地行为,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4、倾听农民心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图片展、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家家户户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实惠,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丽乡村规划要由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美丽乡村规划变成农民的美丽乡村建设愿望。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和积极吸收农民的意见,让农民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策、自己建设、自己管理,推动美丽乡村规划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照规划实施,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5、尊重农民意愿,推进特色民居建设。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资源和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全面落实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切实改变乡村民居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建设模式,确保乡村特色民居数量稳步增长、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和建设质量稳步提高,跳出建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村不见新貌的怪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夯实产业支撑,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发展精准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精深加工农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协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把农民组织带动起来,引导农民依托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兴服务业,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吸引城镇居民到乡村吃住行游购娱,促进农民增收。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乡村的产业开发和项目经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做强乡村的产业,增强农民增收后劲。
7、加强村庄整治,提高生活环境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重点抓好交通沿线、河道沟渠、村庄庭院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实施乡村生产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重点开展以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主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垃圾收集点、中转站、无害化处理场等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利用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严格落实保护生态的法律法规,加强乡村水域保护和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8、培育文明风尚,提升乡村文化内涵。要加大对地域风情、传统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力度,加大对古民居、古农具、古树木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针对新型农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有演出看、有电影看、有广播听、有电视看、有书读、有报读、有棋牌、乒乓球等室内文体活动、有篮球、排球等室外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坚决遏制乡村赌博迷信之风,营造文明和谐的生活氛围。
9、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乡村和谐稳定。要推进乡村网格化社会管理,配备专职网格员和网格协管员,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由过去浮在面上变为沉到下面、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服务,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有需求及时服务,实现乡村社会管理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建立乡村多元化调处机制,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治保等基层工作力量,加大调处力度,及时化解影响乡村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帮扶管理,提高美丽乡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10、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规范乡镇机构设置,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部门责权关系,引导农民参与乡镇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乡镇的财政保障能力,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保障能力。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经验,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增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强化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管理,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需要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的实施和措施方法··
为改善农村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节约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实际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迅速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确保诸王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工程顺利有效实施,切实保障诸王村农民根本利益,加快工程组织实施进程,规范操作、科学管理、提高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土地实施办法》及省、市、县有关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永兴镇诸王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提高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着力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能力,扎实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工程整个实施过程之中,努力实现农村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局面。
二、基本原则
①示范带动原则
按照“整村推进、扩大规模、形成特色”的要求,在诸王村范围内选择较好的地点安排设计居民点建设,积累建设经验,再向全镇推广。
②政策组合原则
以土地整理政策为龙头,整合各类支农政策和资金,实现规模投入,实现新增耕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③因地制宜原则
工程规划设计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新农村建设模式、建筑标准和建筑风格要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设计要体现“共建共享”原则。
④惠农惠民原则
工程实施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工程建成后要有效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
⑤规模发展原则
要从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的选址和规模。工程建设完成后要具备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条件,具备招商引资条件,具备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条件。
三、实施方法
一明确职责
1、民为主。坚持村民自愿原则。工程实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保做到户户都表态同意,并签订拆旧建新协议书,充分调动诸王村民的积极性,保证工程实施有稳定和谐的建设环境。
2、村负责。突出村“两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确保诸王村班子健全,有战斗力、号召力,有威信。要充分发挥村“两委”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3、镇领导。镇政府是工程建设实施主体,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作用,统一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具体落实工程实施任务,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二严格建设,统一标准
1、统一提供宅基地。由规划部门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新村选址和建设规模,并严格依据国家、省、市、县有关规定,明确建筑标准和宅基地面积,统一划分宅基地。
2、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由招投标中心本着“有效最低价”的中标原则,采取“镇划定、县把关”的方式,统一对新村中道路、电网、上下水等公用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由中标的施工单位统一建设。
3、统一接入公共设施。统一接入新村的供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公共设施,促进农户搬迁,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改善农民居住和出行条件,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4、统一整理宅基地。旧村拆迁后,旧村宅基地必须统一整理成耕地。
5、统一推进规模种植。整个工程整理后的大片耕地,必须统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效益。要结合招商引资,引进实力强、规模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土地关系流转等方式,实现农村城镇化,提高耕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工程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
1、成立工程指挥部。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马瑛为政委,镇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沈涛为指挥,镇党委副书记李振田为副政委,镇纪委书记李鸿翔为常务副指挥,镇党政班子成员李英、丰效才、冯春光、王少先、韩彬、刘涛为副指挥,抽调机关各部门18名干部和诸王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诸王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李鸿翔,副主任:王少先、田中岚,成员:解子虎、李敬信、李震、李有鹏),并成立宣传发动组、规划建设组、土地流转操作组、土地复垦整理组、基础设施配套组、治安安全组和后勤保障组。同时划分包片范围,明确分工职责,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调度,分工不分家,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2、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德高望重的骨干群众或村民组长组成。
3、召开专题会议。镇党委召开工程专题工作会,研究讨论工程实施有关政策、措施,确定工作思路和流程,制定工程实施方案。
4、宣传动员。召开诸王村村民大会,介绍工程基本情况,宣传工程实施原则、方法、目的和意义,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响应、配合和支持。
5、组织群众平坟或迁移坟墓。进村入户做好坟墓核查登记,确定坟墓迁往地,组织力量在规定时间内分类平坟或迁坟。
6、进村入户征询意见。按照工程项目内容和要求,选定一个中心村,制定进村入户调查表,发放到工程涉及范围内每户群众手中,确保户户均征求到意见。
7、完成诸王村农户现有房屋信息采集。登记内容包括现有房屋类型、结构、面积、附属建筑物。房屋结构认定结合诸王村实际,分为砖混结构、砖瓦结构、土草结构。附属物以实际测量为准。
8、完成第一批建房户核查审批
⑴按照“在本村有住宅、有承包土地,且2009年4月1日前有户籍”原则,按照“张榜公示”要求,确定拆迁安置户数。
⑵在本方案实施前宅基地上已建成的房屋,未取得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但确由被拆迁人长期居住的(2000年1月1日以前),给予认定。
⑶凡在2009年1月1日后未经批准的建筑,无条件拆迁。
⑷愿拆迁的农户,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申请,经核查批准后方可进入第一批建房农户名单,具体建房位置无条件服从规划。
9、完成诸王村人口的统计、确认。人口统计、确定,以镇派出所颁发的户口簿为准,具体统计范围包括:
⑴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⑵现役义务兵和士官。
⑶在校大、中专学生。
⑷服刑、劳动教养人员。
⑸自本实施方案生效起(2010年1月1日),凡因婚丧嫁娶原因正常迁入及新增人口纳入统计范围,凡迁出或死亡的人口不计入统计范围。
⑹除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人口一律不得进入统计范围。
10、完成诸王村户数认定与分户
⑴户数认定以公安机关颁发的户口簿为准。
⑵住房已实际分开,但在户口簿上是一户的,可以认定分户。
⑶凡子女达到婚龄,在2009年4月1日前领取结婚证的,可以分户,但实际未分户的,由本户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审查,报镇政府审批,再予分户。
⑷凡已嫁出本村的(户口未迁出),不予分户。
11、完成新居民点规划设计。根据工程项目内容及相关要求,确定新居民点地址,按照提出建房申请并获得批准的农户户数,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新居民点规划设计,确定新房建设统一标准,并制作效果图和施工图。
二工程建设阶段
1、新居民点选址用地。由村委会统一协调,与有关庄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并按照统规自建或统规统建的方式办理相关手续。
2、新居民点规划建设
⑴镇政府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科学具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
⑵镇政府负责完成工程的选址、规划、报批等手续。
⑶完成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由招投标中心本着“有效最低价”的中标原则,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单位。由中标单位统一施工建设。
⑷ 搬迁农户必须按新居民点的规划设计要求规范建房。
⑸ 新居民点由镇人民政府公开招投标,统一接入供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公共设施。
⑹ 诸王村的农户建房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制度,今后在新居民点之外,不再新批农户新建、改建或扩建申请,不得违法建房。
⑺农户建设占地面积标准:农户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不超过规定面积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标准按图纸设计标准落实。
3、完成土地工程整理。由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招投标,由中标单位按规定整理诸王村的全部土地。
4、完成土地整理后的土地流转和再分配。
五、工程实施及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一尊重农民自愿原则
采取政府引导并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原则,在拆迁安置和建房过程中坚决杜绝武断、随意、粗暴的工作方式,确保工程顺利有效开展。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在动员农户平坟迁坟,为农户登记房屋、办理建房申请及相关手续的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三榜公示,确保每一拆迁农户的利益。
三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原则
因工程涉及大量农民,在平坟迁坟、房屋拆迁安置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本地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确保社会稳定。
四安全第一原则
在拆迁安置建房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某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怎么写?急求!!!
参考一下吧: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6]8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六年六月六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桂发[2006]9号)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整片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厅发[2006]17号)精神,规范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试点),是指2006至2007年自治区在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整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试点。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资金(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资金),是指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南宁市及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的、专门用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各项资金。
第四条
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原则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财办事、专款专用、确保效益。
二、资金来源
第五条
新农村建设试点计划总投资160,419万元。资金来源包括:
(一)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9,039万元,占总投资的11.87%。
(二)自治区补助资金43,264万元,占总投资26.97%。
(三)南宁市及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补助资金68,612万元,占总投资的42.77%。
(四)自治区有关部门通过市场筹资
7,125万元,占总投资的4.44%。
(五)农民自筹22,379万元,占总投资的
13.95%。
第六条
在自治区补助资金中,从自治区部门预算和专项基金中安排29,906万元,自治区财政专项安排13,358万元。
第七条
在自治区部门预算和专项基金安排中,教育部门负责安排694万元,科技部门负责安排100万元,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000万元,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安排3,000万元,建设部门负责安排182万元,交通部门负责安排15,486万元,水利部门负责安排7,324万元,农业部门负责安排200万元,卫生部门负责安排496万元,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安排33万元,体育部门负责安排165万元,林业部门负责安排1,026万元,水产畜牧部门负责安排200万元。
第八条
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实行责任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自治区下达的项目要求和筹资数额,完成所承担的资金筹措任务。
三、资金投向
第九条
新农村建设资金重点用于农村道路、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信及其他公共设施共8大类23项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具体项目如下:
(一)道路项目3项,总投资93,767万元。项目内容是建设通行政村四级水泥
(油)路、通屯(50户以上)水泥(油)路、屯内
(50户以上)道路硬化。
(二)水利项目4项,总投资41,812万元。项目内容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立方米/s以上渠道节水改造工程、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万亩以上电灌站技改工程。
(三)生态能源项目2项,总投资6,480万元。项目内容是建设国债沼气池工程、一般沼气池工程。
(四)教育文化体育项目6项,总投资
6,215万元。项目内容是村级学校危房改造、完善村级完小寄宿宿舍、完善县级职校和技校农民培训设施、建设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含农科技术培训室)、建设村级体育活动场所。
(五)医疗卫生项目3项,总投资2,556万元。项目内容是建设完善31个乡(镇)卫生院、村甲级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补助困难农户修建家庭卫生厕所。
(六)广播电视电信项目3项,总投资
7,125万元。项目内容是广播电视入户、电话入屯、宽带进村。
(七)村屯绿化项目1项,总投资1,736万元。
(八)村屯规划项目1项,总投资728万元。
四、资金分配
第十条
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必须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资金额度,拟订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不得留有资金缺口。
第十一条
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拟订的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计划,必须报经自治区项目主管部门审批、自治区财政部门核准后方能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和资金使用计划一经确定,原则上项目资金不得随意调剂使用。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剂使用的,由县(区)项目主管部门向上级对口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自治区项目主管部门同意、自治区财政部门核准后,方可在部门内项目间调剂使用,但不得跨部门调剂使用。
第十三条
自治区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实行包干使用办法。以县(区)为基本责任单位,实行任务、资金、责任、权力到县(区),各县(区)必须在自治区核定的总投资规模内具体组织项目实施,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凡因违反自治区统一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造成项目超支的,超支部分一律由当地自行解决,自治区不另给予补助。
五、资金和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
新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户核算,专户监控。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财政部门必须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的资金,除市场筹资、农民自筹部分外,都要进入“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户核算。
第十五条
自治区项目主管部门根据中央和自治区下达的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年度资金预算,结合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下达(或拨付)补助资金的申请,报经自治区财政部门核准后,由自治区财政部门或自治区项目主管部门将资金下达(或拨付)到南宁市财政部门,再由南宁市财政部门按不同方式将资金下达(或拨付)到县(区)财政部门。采取预算追加方式下达的,由南宁市财政部门将资金下达到县(区)财政部门后,再由县(区)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到县(区)“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采取直接拨付资金方式的,由南宁市财政部门直接将资金拨付到县(区)“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然后由县(区)财政部门根据项目投资计划和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及报账制的规定,将资金拨付到县(区)项目主管部门。......
美丽乡村建设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
乡村建设采取的措施很多种,领导方面,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有关单位任务分工;文件方面,是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如乡村建设内容、指导意见、标准)、方案(如某某项目建设的方案)等文件;资金方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入建设;宣传方面,以农民群众喜闻见乐方式开展主题宣传、主题演讲等,如制作宣传扇子给大妈跳广场舞~;建设方面,这个建设内容比较广泛,基本是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但基本上离不开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如饮水净化、道路硬化,污水、垃圾整治等),开展农村住房行政审批、环境卫生治理、医疗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工作,以及古建筑和古树名木的保护等方面。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请谈谈你的政策建议。
一、以村容整洁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长效管理
1.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是推进富民强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环境出形象,环境出生产力,一个地方的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形象。因此,各乡镇用发展的眼光看环境问题,用抓工业经济的方式抓环境问题,只有把环境问题抓好了,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围绕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修编村庄规划和整治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处理好村庄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结合新农村综合建设、农民新社区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环境整治达标等工作,合理安排近期建设整治项目。全面提升村庄风貌,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疏浚河道沟塘,全面实现村庄建筑外观整洁协调、基础服务设施基本配套、绿化生态乡土自然、巷道河沟平整通畅、院落房屋前后卫生整洁。注重保护有价值的地形地貌和传统村庄肌理,挖掘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渊源,塑造优美乡村环境和鲜明产业文化特色。
3.更加注重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效果。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农村环境整治事关民生,事关群众的生活质量。各乡镇要紧紧咬定环境整治标准,围绕一个新字,实现道路畅通,河清水绿,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想办法、动脑筋,既要抓工作效率,又要注重整治细节,既要兼顾眼前效果,又要确保长远效益,既要抓整治达标,又要惠及基层群众。开展环境整治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要对照标准,深入村组,深入后街背巷,把环境整治各项标准落到实处。要把整治与管护有机结合,集中时间精力,努力打一场农村环境整治的歼灭战,力争通过集中整治活动的开展,健全长效机制,展现农村新风貌,让群众得到真实惠。
二、以统筹城乡为目标,全面推进新一轮实事工程
1.扎实完成实事工程各项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对照区政府年初新农村建设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加大农村新一轮实事工程和全面小康村建设推进力度。因此,各实事牵头部门务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做法,从实实在在的工作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要及时与市相关部门联系,排找薄弱环节,认真抓好衔接。就考核而言,新一轮实事工程的考核得分,直接关系到年底市政府对我区的考核打分。区各涉及部门,要主动与市对接,适时掌握我区实事工程在全市的排名与位置,尤其是涉及加分的项目,要确保能拿尽拿,一分不失。区农委要强化督查考核,加大对新一轮实事工程的检查,对创建村进行指导帮扶,帮助排找差距,落实改进措施。要及时通报实事工程进展情况,宣传好的经验做法。
2.切实为群众兴办一批实事工程。在小康示范村和小康达标村建设方面,以前由于历史原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前年开始,财政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力度,这将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一批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城乡一体化将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各村负责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按要求立项,按标准筹资,按程序议事,切实为群众兴办一批实事、好事,让群众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让干部形象在实事工程中得到新展示。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工作中要注重激发群众的参与意识,赢得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三、以强化领导为手段,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创新争优
1.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本职工作、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在领导分工、干部配备上做到服务于农业农村,在谋划思路、制定措施、工作摆布上做到城乡统筹。要把服务农业农村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各项任务落实。
2.要加强能力建设,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农村实事工程、环境整治都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农工办、住建局作为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的牵头部门,要提高协调统筹能力,多调研,多督查,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涉及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各镇更是项目的实施主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各镇各部门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专人专司其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部门(科室)要强化业务指导,真正做到同心同德,同轨同向,齐心合力。
如何建设新农村
工业化带动农村吧
先让他们富起来,然后再慢慢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 十个方案 谁有
社区创先争优实施方案
为扎实有效地抓好在社区党总支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下简称“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增强农村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具体要求
农村党员处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直接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服务农民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等重要职责。要深刻认识在社区党总支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认真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为推动科学发展创先争优,为促进社区和谐建功立业”的主题,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准确把握“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激发内生动力、注重继承创新”的原则,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实效。
(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围绕实现科学发展,确定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内容和载体,推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科学发展是否得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是否得到加快、农民收入是否得到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是否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是否得到促进,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社区党员要切实把维护农村稳定当作第一责任,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经常进村入户,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农村基层和萌芽状态,使农村社会管理得到切实加强,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切实维护。
(三)增强宗旨意识,联系服务农民群众。深入开展向沈浩、曹军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英模精神,教育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增强宗旨意识上取得新的进展,真正做到心系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提高服务群众本领上取得新的成效,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出行、饮水、就医、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四)激发创造活力,形成奋勇争先局面。认真贯彻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及镇党委对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着力建设“五个好”社区党总支和鼓励培养优秀党员及党员中心户。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全面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化和规范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继续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深化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载体建设,激励党员比、学、赶、帮、超。
二、主要内容
根据农村形势任务和社区党员的特点,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以落实“五个好、五带头”为主要任务,确定活动内容,搭建活动载体,使活动更加贴近农村基层、更加贴近农民群众、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美好生活新家园”为实践主题,开展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社区党组织要围绕这个实践主题,结合本地实际,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确定具体的实践主题,使农村党员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创建先进。确定实践主题前,要在党组织内充分酝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使实践主题既符合本地实际,又能凝聚党员和群众的共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把大力弘扬沈浩精神贯穿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全过程,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学英模、见行动,在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创造美好新生活中争当优秀。根据农村党员的不同情况,精心选择弘扬沈浩精神的项目载体。比如,在致富能力强的能人党员中开展“双培双带”,争当“双带”先锋;在发挥作用比较明显的骨干党员中开展党员中心户活动,争当骨干标兵;在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争当履责模范;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双向带动”,争当带动标兵;在干部党员中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争当代理表率;等等。要引导每名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按照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的原则,选择创争项目,作出明确承诺,落实创争任务。
三、需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农村创先争优活动要按照动员部署(2010年6月5日前)、全面推进(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深化提升(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和总结完善(2012年7月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四个阶段的总体工作安排,通过“调查研究、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方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村入户,听取意见。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进村入户,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党员中心户、村民代表、能人大户、流动党员、困难群众、离任村干部等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确定活动的实践主题和创争目标、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打好基础。
(二)双向承诺,认真践诺。社区党组织认真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计划,社区党组织的创争计划要经过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充分讨论。党组织要对每个党员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引导他们认领争当优秀党员的项目,制定创争计划。在此基础上,召开党员大会,党组织向群众承诺创建目标,党员向党组织承诺争当目标,确定承诺事项。党员大会可吸收村民代表参加,党组织和党员承诺事项要在党务公开栏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扩大参与,全面覆盖。重视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和协调,把流动党员动员和组织起来,提高参与率,扩大覆盖面。社区党组织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春耕、秋收或春节返乡期间,要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外出期间,要通过一个亲情电话,一封家乡来信等形式,及时了解他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提出明确要求。
(四)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党委适时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督促整改提高。党委对社区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适时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评议。
(五)评比表彰,激励先进。党总支将从注重工作实绩和社会公认方面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对活动中的优秀党员推荐申报党委表彰。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
要把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证,切实把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落实领导责任。党总支在抓好自身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各支部开展活动的领导和指导。社区党组织负责组织本社区的创先争优活动,党总支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二)加强督查指导。各村干部根据分工联系各支部创先争优工作。联系人要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根据社区党支部和党员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充分发挥指导检查组的作用,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工作。
(三)发挥比较优势。社区党总支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建资源、农村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逐人逐支部指导制定工作方案,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做到步子快一点、标准高一点、成效好一点,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加大舆论宣传。运用广播、板报、标语、宣传栏、民歌民谣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方式,大力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把社区党总支和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区委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防止和克服厌倦、松懈情绪,振奋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增强宣传效果。要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农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加速发展、富民强村”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
如何实施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13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农村建设推广方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农村建设推广方案策划、农村建设推广方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