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家乡文化推广策划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家乡文化推广策划方案设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
请你为加强家乡文化建设,促进家乡的快速发展建言献策 至少四点
①建立文化博物馆
②建设免费书屋
③组织文化比赛,如象棋等
④安排文化歌舞表演
如何做好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
我们要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推动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要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家乡文化建议书
家乡文化建议书
要把家乡建设好,首先要想群众之所想,为众人造福。
如果是乡村,可以修好路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农田道路问题,公交通问题;居住区如果较集中,解决好路灯问题;解决好村内雨水、污水排放问题,比如沼气,太阳能;解决好住房以及环境问题;解决好幼儿入学问题;解决好生活保障问题;兴办农业加工厂,解决农产品销售及就近上班就业问题;美化村内环境问题;最关键是让群众的收入稳定提高,老有所养,闲有所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美好的家乡。
怎样弘扬家乡文化?
这个是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这得根据您家乡的具体情况而定哦~
1.您可以全面了解您家乡的文化特点,制定一个您最想推广的点,或设计一套方案。
2.具体推广的形式可借助互联网,同时配合线下活动。线上活动可通过公众号、微博、朋友圈等发布,线下可根据您选定的文化内容组织相应活动。
3.若预算充足,可与当地传媒相关公司合作,加强推广力度。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对家乡民俗文明的传承,我们能做些什么?
首先肯定是需要了解的,因为你都不知道,那就更不要说什么传承了。
其次是可以有计划的进行一些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家乡的民俗文明,让其能够更好的发展。
最好就是自己要做好相关工作哦!自己也要多多支持
如何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宣传传统孝道文化解决现代人浮躁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宾县乡镇农村地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亿阵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宾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宾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满分局史迹陈列馆一处;争取哈尔滨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外开放;建有图书馆一处,露天体育场一处。同时,重点在全县部分乡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来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宾西综合文化站和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新甸综合文化站两处。全县新建农民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综合活动室)10余所,年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投资近20万元在休闲广场建文化长廊一处,便民阅报栏两处。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其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6%,活动室和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和78%,到2008年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创建达46个,建阅报栏46个,新添置图书4万多册、乒乓球桌等设备;自2006年以来,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标准化篮球场地一处,标准化篮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径一套。2007年在宾西镇、平坊镇、民和乡、满井镇等4个乡镇分别建设了城市路径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径一套。这些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农村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利用率较高,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3、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深化
多年来,宾县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自编自演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宣传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众参与性、艺术欣赏性,又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仅2008年就有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小型文艺活动近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节庆活动有声有色,重大活动主题鲜明。2008年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掀起农民体育运动新高潮,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此外,基层各地组织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乡间乐队等队伍。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公民道德行为走进千家万户。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农民自身和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08年对全县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基本上轮训一遍,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至今已有多批农民从学校结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做好服务“三农”这篇文章,县电视台开设了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节目《这方热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具体表现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现象:
1、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个乡镇共有7个村、56个自然屯、23000口人、农家书屋3个、文化活动室2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2处,活动室有的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张报纸,图书类型比较单一,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陈旧,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书刊极少,因此文化活动很少,许多场所长年处于闲置状态,农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极低。
2、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两极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造成乡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活动室无力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更是有减无增,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现有文化资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建设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农村有限的文化资源过于分散,难于发挥作用。以图书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结果是除少数图书室使用效率较好,大多数图书长年无人问津,利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看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为:看电视、打牌、闲聊、参加文体活动。不能说我们没有开展文化活动,而是我们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研究滞后,文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多少创新,给农民提供的活动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响。有些乡镇相对闭塞,经济上并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受认识因素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体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乡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群体,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建设难有更大进步。
4、受载体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但一些文化干部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组织活动过于简单和老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佳。
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家、社会一起办的方针。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永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各乡镇文化站要保证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管理驱动,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建好阵地,完善设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有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阵地红红火火,搞活动冷冷清清”的怪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庙堂里、从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阵地里来。可以借鉴居仁镇三合村把文化阵地交给老年协会管理、使用的做法,将乡村文化阵地与老年协会、教师、妇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联合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将全乡镇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集中起来,并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开展图书借词、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务,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5、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创新。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创新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农村活动室、农村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添置一些电脑。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农民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上岗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将在网上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栏”中发布。二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要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时间都在晚上,观众政府组织,领导上台讲话,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同时。要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方案
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方案1
加强家乡文化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进行家乡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朴素情感,更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为此,自教育局20xx年12月18日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起草的《关于印发开展家乡文化进校园工作的意见》文件,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家乡文化,扎实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我校扎实开展县情教育,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现总结如下:
一、上好县情教育课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我校扎实开展县情教育课,以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度,增强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五年级做到课时、教材、教师、教案、活动与评价“五落实”。并确保在学年内全书结课。其他年级将家乡文化融入主题班会、团课、队课教育。
二、利用地理环境特点,让学生实地感受家乡文化魅力。
我校地处大樊各庄村,我校所辖三村(大樊各庄村、小樊各庄村及后白石院村)均在滦河岸边。滦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我校利用这一地理环境优势,鼓励、发动学生深入乡村,走访调查,搜集令我们自豪的家乡文化的新亮点,感受母亲河—滦河的历史风情,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挖掘家乡文化精髓
(1)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魅力。
(1)将家乡文化教育与绘画特色教育相结合,重视校园整体文化布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号召学生在家长或长辈的帮助下挖掘整理老街区、老建筑、老手艺、
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并互相交流,宣传活动成果。
四、在前期工作遇到的困难
在传承家乡“三歌一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没有 “三歌一影”的艺人,只是借助影视资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五、今后努力方向
我校将注重家乡文化教育与绘画特色教育相结合,重视校园整体文化布置。坚持开展美术社团活动,绘画作品倾向于家乡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方面并悬挂在楼道中,让广大师生在欣赏学生作品的同时,受到家乡文化的熏陶。
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方案2
冯庄小学重视学生品行教育,倡导“学校要有书香气、教师要有书卷气、学生要有书生气”,坚持“规范办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传承家乡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为活动主题,以“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为原则。成立了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由德育副校长抓落实。制定了“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多年的诵读、礼仪、书法等特色文化教育,开展系列家乡文化教育活动。
一、 “爱祖国,爱家乡,懂历史,知风俗”系列活动
学校印刷了由李晖校长编写的《可爱的家乡》和李晖、肖慧校长编写的《中国节日》两套教材,全校开设每周一节家乡文化课、书法课、礼仪课。游览了长城公司,了解今日保定工业;参观冯庄古槐,了解其历史;组织参观三十八军军史馆,了解军事和武器装备;与武警部队警校共建,学习军人作风;组织“环保一日”活动,学生捡拾垃圾,美化家乡。组织“长征精神代代传”和三八演讲比赛,使学生懂得感恩。每次参观学生们或用画笔描绘见闻,或用文字抒发梦想,激发了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 、开展家乡文化展示活动
(1)利用校园橱窗,整理家乡文化资料,与学生进行家乡文化的交流。
(2)冯庄村古槐位于学校附近,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增强对古树的保护意识。
三、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动
(1)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家乡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园礼仪讲座”、“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家乡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家乡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
五、依托家乡文化彰显书法特色
冯庄小学注重家乡文化与书法特色教育相结合。组织展览部分师生书法作品,让人在领略笔墨风采的同时受到家乡书法文化
熏陶。重视校园整体文化布置,在围墙上悬挂介绍家乡文化橱窗,让学生在历史古迹中感受家乡保定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学校每周一节书法课,积极开展“书法入课堂”活动。全校开设硬笔书法课程,配备兼职书法教师,组织书法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通过开展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使我校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通过这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冯庄小学的学生们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现在,课堂纪律好转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学生们更富有书生气了,整个校园则也充满了迷人的书香气。
“传承家乡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伴随着保定多彩的文化,保定冯庄小学,会永远跟随时代的脚步,发扬传统、创造未来,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为古城保定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20xx年5月15日
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冯庄小学
20xx年5月15日
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弘扬家乡文化,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内容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家乡的`文化”。
2.各班以板报的形式展出自己家乡文化的特色。
3.举办“我爱家乡”手抄报活动。
4.开展“爱家乡,诵经典”的朗读比赛。
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方案4
加强家乡文化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进行家乡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朴素情感,更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为此,在开展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校将家乡文化实践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现将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家乡文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并明确德育主任主管负责。
二、参观学习,制定方案
在上级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外出参观了保定市址舫头小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家乡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三、开展活动,激发情感
清苑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我们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走访调查,搜集了一些令我们自豪的家乡文化的新亮点。比如:孙村乡体育馆、戎官营绣球龙灯等,我们通过黑板报、主题班会、绘画、学校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家乡文化,优化教育效果,并将一些亮点文化整理成册。
四、创特色,使家乡文化进一步传承
我们学校注重家乡文化教育与绘画特色教育相结合,重视校
园整体文化布置。定期举行绘画展,把学生的绘画作品悬挂在楼道中,让广大师生在欣赏学生作品的同时,受到家乡文化的熏陶。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除了举行绘画展以外,我们还把学生的作品整理成册——命名为《孙村小学美术作品集》,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绘画魅力,体味家乡文化。
五、锻炼健康体魄,建设美丽校园
在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学校还专门开辟了“劳动实践小菜园”、“小果园”,分年级管理,定期组织学生锄草、施肥、浇水,感受劳动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使校园更美,更富有生机。
六、今后努力方向
我校的家乡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因经验不足,时间仓促,内容及形式比较单一,但我们会不断摸索、创新改进,贯彻始终,并将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日常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并持久地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孩子在家乡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关于家乡文化推广策划方案和家乡文化推广策划方案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信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