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产品推广方案调研表,以及产品推介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产品推广方案设计怎么写?
一份完整较的营销策划书的构造分为三大部分:
产品的市场状况分析。
策划书正文内容。
效果预测即方案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市场状况分析
要了解整个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敌我对比的情况,市场状况分析必须包含下列13项内容:
整个产品在当前市场的规模。
竞争品牌的销售量与销售额的比较分析。
竞争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分析。
消费者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家庭结构之市场目标分析。
各竞争品牌产品优缺点的比较分析。
各竞争品牌市场区域与产品定位的比较分析。
各竞争品牌广告费用与广告表现的比较分析。
各竞争品牌促销活动的比较分析。
各竞争品牌公关活动的比较分析。
竞争品牌订价策略的比较分析。
竞争品牌销售渠道的比较分析。
公司近年产品的财务损益分析。
公司产品的优劣与竞争品牌之间的优劣对比分析。
2.策划书正文
一般的营销策划书正文由七大项构成,现简单扼要说明。
(1)公司产品投入市场的政策
策划者在拟定策划案之前,必须与公司的最高领导层就公司未来的经营方针与策略,做深入细致的沟通,以确定公司的主要方针政策。双方要研讨下面的细节。
确定目标市场与产品定位。
销售目标是扩大市场占有率还是追求利润。
制定价格政策。
确定销售方式。
广告表现与广告预算。
促销活动的重点与原则。
公关活动的重点与原则。
(2)企业的产品销售目标
所谓销售目标,就是指公司的各种产品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必须实现的营业目标。
销售目标量化有下列优点:
为检验整个营销策划案的成败提供依据。
为评估工作绩效目标提供依据。
为拟定下一次销售目标提供基础。
(3)产品的推广计划
策划者拟定推广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协助实现销售目标。推广计划包括目标、策略、细部计划等三大部分。
①目标
策划书必须明确地表示,为了实现整个营销策划案的销售目标,所希望达到的推广活动的目标。一般可分为:长期,中期与短期计划。
②策略
决定推广计划的目标之后,接下来要拟定实现该目标的策略。推广计划的策略包括广告宣传策略、分销渠道运用策略、促销价格活动策略、公关活动策略等四大项。
广告宣传策略:针对产品定位与目标消费群,决定方针表现的主题,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传单、户外广告等。要选择何种媒体?各占多少比率?广告的视听率与接触率有多少?使产品的特色与卖点深入人心。
分销渠道策略:当前的分销渠道的种类很多,企业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进行,一般可分为:经销商和终端两大块,另有中间代理商德等形式。在选择中我们,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公司的有限的资源和力量。
促销价格策略:促销的对象,促销活动的种种方式,以及采取各种促销活动所希望达成的效果是什么。
公关活动策略:公关的对象,公关活动的种种方式,以及举办各种公关活动所希望达到目的是什么。
③细部计划
详细说明实施每一种策略所进行的细节。
广告表现计划:报纸与杂志广告稿的设计(标题、文字、图案),电视广告的创意脚本、广播稿等。
媒体运用计划:选择大众化还是专业化的报纸与杂志,还有刊登日期与版面大小等;电视与广播广告选择的节目时段与次数。另外,也要考虑CRP(总视听率)与CPM(广告信息传达到每千人平均之成本)。
促销活动计划:包括商品购买陈列、展览、示范、抽奖、赠送样品、品尝会、折扣等。
公关活动计划:包括股东会、发布公司消息稿、公司内部刊物、员工联谊会、爱心活动、同传播媒体的联系等。
(4)市场调查计划
市场调查在营销策划案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从市场调查所获得的市场资料与情报,是拟定营销策划案的重要依据。此外,前述第一部分市场状况分析中的12项资料,大都可通过市场调查获得,由此也显示出市场调查的重要。
然而,市场调查常被高层领导人与策划书人员所忽视。许多企业每年投入大笔广告费,而不注意市场调查,这种错误的观念必须尽快转变。
市场调查与推广计划一样,也包含了目标,策略以及细部计划三大项。
(5)销售管理计划
假如把营销策划案看成是一种陆海空联合作战的话,销售目标便是登陆的目的。市场调查计划是负责提供情报,推广计划是海空军掩护,而销售管理计划是陆军行动了,在情报的有效支援与强大海空军的掩护下,仍须领先陆军的攻城掠地,才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销售管理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销售管理计划包括销售主管和职员、销售计划、推销员的挑选与训练、激励推销员、推销员的薪酬制度(工资与奖金)等。
(6)财务损益预估
任何营销策划案所希望实现的销售目标,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利润,而损益预估就是要在事前预估该产品的税前利润。只要把该产品的预期销售总额减去销售成本、营销费用(经销费用加管理费用)、推广费用后,即可获得该产品的税前利润。
(7)方案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分析。
这是对该方案的落实政策的进一步过程,从某中意义上来说,他是计划执行的“前哨站”,一方面,对整个方案的可行性与操作性进行必要的事前分析,另一方面,对事后的执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工作的铺垫。这也决定方案最后是否通过的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供参考。
产品推广方案设计怎么写
看似有板有眼、有理有据的市场运作策略,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 泰戈尔说:“我们误读了世界,却还说它欺骗了我们。”扑朔迷离的市场营销环境,更是滋生误读的沃土。 背景案例 A公司是国内乳饮料产销量数一数二的品牌,在乳饮料、乳酸饮料方面有着行业内不可撼动的地位。2004年7月,公司市场部经过为期3个月的市场调研,除看似精准的调研数据与U&A(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态度)分析外,还提报了如下市场建议: 1.目前国内乳制品行业乳饮料系列中,高档定位、以生物科技为先导的产品系缺乏,有深度开发潜力。 2.气候与饮食习惯导致43%以上的北方居民身体偏胖,消费者希望饮用到有利于减肥瘦身的健康乳制品,同时,不少糖尿病类型消费者希望饮用到有利于自己身体状态的乳制品。 3.北方气候干燥,27%的消费者饮用纯奶后有上火现象。同时,由于亚洲人绝大部分存在乳糖不耐症(是缺乏乳糖酶或乳糖酶活力低下而不能消化利用乳糖所致,表现为肠胃气胀、腹痛和腹泻)的遗传缺陷,不少北方消费者对乳制品望而却步,而利用乳酸菌发酵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上火、乳糖不耐等症状,还能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4.虽然目前全国乃至全球都无法提炼出真正的无糖奶(因为全世界还没有能将乳糖从牛奶中彻底分离出来的生产技术),但作为新产品的首创者,可以借助无糖的概念炒作一把,打擦边球,燃起销售的巨火。 5.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华北地区消费群,意识前卫,标榜时尚,对乳制品质量有较深入的认识,因此,新品推广当以此区域为核心,辐射其他销售地带。 7.综合以上调研结论,建议公司在京、津、冀地区上市一款以乳酸菌发酵为技术依托、以无糖概念为产品USP、以“时尚动力、轻松生活”为推广主题、以瓶装220毫升及330毫升为主导规格的无糖新品,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及上市预测,上市4个月销售额就能突破3000万元,操作费用控制在230万元以内。 公司营销决策层在看似合乎市场逻辑的建议报告的鼓动下,着手无糖乳饮料系列新品的上市工作。瓶型设计、US?提炼、口味测试、推广策略、铺市计划、SP跟进、广宣拉动等都逐步到位,不出40天,京、津、冀市场铺市率达90%以上,各区域经理均信心满怀地在新品销量目标责任状上一挥而就签上大名,营销高层也对着每天的报表系统静候佳音。产品上市第一个25天,提货970万元,营销高层大喜过望,立即在地级电视台追加了35万元广告投放;第二个25天,提货缩减为618万元,营销高层略感不妙,但仍不失信心;第三个25天,提货骤降为143万元,营销高层认为是地面广告没能与高空宣导有效对接造成消费者拉动不足所致,又在原来基础上追加15万张新品海报,并以费用让利的形式强制终端张贴宣传,辅之以环环相扣、怪招迭出的大型商超促销活动;始料不及的是,第四个25天,提货量居然只有77万元,最后连续数旬总量都远不能达到预期。4个月结束后一算,总体销售目标达成率仅为57.8%。 营销高层追究责因,市场部调研组人员指责销售一线全是“脓包”,一个如此具有市场潜力且做过深度分析的新品的上市计划执行起来居然糟糕透顶,看来重塑销售一线执行力迫在眉睫!而销售一线人员则怨声载道:什么破玩意儿,拿个花瓶般的红漆马桶来忽悠领导,也不考虑市场的接受性!执行不好还埋怨我们销售一线人员,事先怎么不选点做市场新品小规模测试?否则也不至于这么多市场推广费用打水漂!一时间,营销高层也分不清了,失败到底是因为市场部市场调研失真,还是因为销售一线执行不力? 案例引申 有过营销咨询与销售实战经验的人都知道,不是因为专业才正确,而是因为正确才专业。因此,诸多看似数据精练、分析透彻、模型科学的“专业”报告,往往将市场真相掩埋在深海之下,当事人面对报告看到的是海面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大好前景,而海底惊涛骇浪、弱肉强食的真相,则只有当事人在市场上碰得头破血流时,才会痛斥“专业”报告的撰写“专家”们,上面的案例就是典型。 1.产品的好,必须让消费者感知到。几乎所有市场上表现优良的快消品,在制定上市推广主题时有两个分解层次,第一个分解层次是质量(制作工艺)层,第二个分解层次才是感官(感性诉求提炼)层。如娃哈哈“营养快线”,是因为含有“15种营养素”且能“一步到位” (第一个分解层次)才使营养见效“快” (第二个分解层次),营养成分(质量)是基础,“快”才是核心;“农夫山泉”矿泉水,是因为来自“农夫居住之山地”(天然) (第一分解层次)才会“甜”(第二分解层次)。而上例中,无糖本来是乳饮料推广主题的第一个分解层次,但失败的是,策划者并没有将此层次推进到理想的第二层次,致使诸多广告费用被浪费。 2.新品使用者并不一定是直接购买者。且不说无糖概念的市场吸引力如何,无糖系乳饮料真正的消费者为45~70周岁的中老年人(身体偏胖,糖尿病高发人群),而购买者则多集中在18~35周岁的女性(家庭主妇),因此瓶型及瓶贴设计应当倾向于具有亲和力、简洁实惠、视觉冲击力强的类型,而上例中,瓶型及瓶贴设计误入卡通时尚、过分求新求酷一族。 3.快消品最好用“添加某某”,尽量少用“不加某某”作为新品概念。“添加DHA、AA”、“添加RHA”、“添加18种营养素”、“咖啡加可乐”、“特别添加活性乳酸菌”等成就了不少名牌上市新品。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以“不加某某”、“非某某”为推广主题成功上市的案例,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消费者更易于接受“添加某某”的推广诉求,所以,推广无糖系乳饮料是有很大风险的。况且在当时,业内并没有推出无糖系产品的先例,而所谓无糖并非真正无糖(因为乳糖存在),只是没有人为添加蔗糖之类而已,这种擦边的概念在前些年尚可炒作风行,随着市场管理的逐渐规范,忽悠概念的推广行为日趋捉襟见肘。据说,该无糖新品系列在北京推广时,就因为广告不当被工商部门以“涉嫌混淆概念欺骗消费者”为由开出罚单。另外,根据对该上市新品进行的市场使命分析,无糖系新品只是冲量型(补充型)产品,因此更不值得冒这样的市场风险。 4.市场表现趋同就意味着消费者接受性趋同吗?之所以选择京、津、冀作为操作市场,当时市场部的解释是:(1)区域辐射联接性强,物流配送便捷;(2)这3个市场原主导产品销售结构趋近;(3)企业在3个市场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接近。问题是,3个区域的市场表现趋同,并不意味着3个市场对新品的认 看似有板有眼、有理有据的市场运作策略,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 泰戈尔说:“我们误读了世界,却还说它欺骗了我们。”扑朔迷离的市场营销环境,更是滋生误读的沃土。 背景案例 A公司是国内乳饮料产销量数一数二的品牌,在乳饮料、乳酸饮料方面有着行业内不可撼动的地位。2004年7月,公司市场部经过为期3个月的市场调研,除看似精准的调研数据与U&A(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态度)分析外,还提报了如下市场建议: 1.目前国内乳制品行业乳饮料系列中,高档定位、以生物科技为先导的产品系缺乏,有深度开发潜力。 2.气候与饮食习惯导致43%以上的北方居民身体偏胖,消费者希望饮用到有利于减肥瘦身的健康乳制品,同时,不少糖尿病类型消费者希望饮用到有利于自己身体状态的乳制品。 3.北方气候干燥,27%的消费者饮用纯奶后有上火现象。同时,由于亚洲人绝大部分存在乳糖不耐症(是缺乏乳糖酶或乳糖酶活力低下而不能消化利用乳糖所致,表现为肠胃气胀、腹痛和腹泻)的遗传缺陷,不少北方消费者对乳制品望而却步,而利用乳酸菌发酵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上火、乳糖不耐等症状,还能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4.虽然目前全国乃至全球都无法提炼出真正的无糖奶(因为全世界还没有能将乳糖从牛奶中彻底分离出来的生产技术),但作为新产品的首创者,可以借助无糖的概念炒作一把,打擦边球,燃起销售的巨火。 5.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华北地区消费群,意识前卫,标榜时尚,对乳制品质量有较深入的认识,因此,新品推广当以此区域为核心,辐射其他销售地带。 7.综合以上调研结论,建议公司在京、津、冀地区上市一款以乳酸菌发酵为技术依托、以无糖概念为产品USP、以“时尚动力、轻松生活”为推广主题、以瓶装220毫升及330毫升为主导规格的无糖新品,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及上市预测,上市4个月销售额就能突破3000万元,操作费用控制在230万元以内。 公司营销决策层在看似合乎市场逻辑的建议报告的鼓动下,着手无糖乳饮料系列新品的上市工作。瓶型设计、US?提炼、口味测试、推广策略、铺市计划、SP跟进、广宣拉动等都逐步到位,不出40天,京、津、冀市场铺市率达90%以上,各区域经理均信心满怀地在新品销量目标责任状上一挥而就签上大名,营销高层也对着每天的报表系统静候佳音。产品上市第一个25天,提货970万元,营销高层大喜过望,立即在地级电视台追加了35万元广告投放;第二个25天,提货缩减为618万元,营销高层略感不妙,但仍不失信心;第三个25天,提货骤降为143万元,营销高层认为是地面广告没能与高空宣导有效对接造成消费者拉动不足所致,又在原来基础上追加15万张新品海报,并以费用让利的形式强制终端张贴宣传,辅之以环环相扣、怪招迭出的大型商超促销活动;始料不及的是,第四个25天,提货量居然只有77万元,最后连续数旬总量都远不能达到预期。4个月结束后一算,总体销售目标达成率仅为57.8%。 营销高层追究责因,市场部调研组人员指责销售一线全是“脓包”,一个如此具有市场潜力且做过深度分析的新品的上市计划执行起来居然糟糕透顶,看来重塑销售一线执行力迫在眉睫!而销售一线人员则怨声载道:什么破玩意儿,拿个花瓶般的红漆马桶来忽悠领导,也不考虑市场的接受性!执行不好还埋怨我们销售一线人员,事先怎么不选点做市场新品小规模测试?否则也不至于这么多市场推广费用打水漂!一时间,营销高层也分不清了,失败到底是因为市场部市场调研失真,还是因为销售一线执行不力? 案例引申 有过营销咨询与销售实战经验的人都知道,不是因为专业才正确,而是因为正确才专业。因此,诸多看似数据精练、分析透彻、模型科学的“专业”报告,往往将市场真相掩埋在深海之下,当事人面对报告看到的是海面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大好前景,而海底惊涛骇浪、弱肉强食的真相,则只有当事人在市场上碰得头破血流时,才会痛斥“专业”报告的撰写“专家”们,上面的案例就是典型。 1.产品的好,必须让消费者感知到。几乎所有市场上表现优良的快消品,在制定上市推广主题时有两个分解层次,第一个分解层次是质量(制作工艺)层,第二个分解层次才是感官(感性诉求提炼)层。如娃哈哈“营养快线”,是因为含有“15种营养素”且能“一步到位” (第一个分解层次)才使营养见效“快” (第二个分解层次),营养成分(质量)是基础,“快”才是核心;“农夫山泉”矿泉水,是因为来自“农夫居住之山地”(天然) (第一分解层次)才会“甜”(第二分解层次)。而上例中,无糖本来是乳饮料推广主题的第一个分解层次,但失败的是,策划者并没有将此层次推进到理想的第二层次,致使诸多广告费用被浪费。 2.新品使用者并不一定是直接购买者。且不说无糖概念的市场吸引力如何,无糖系乳饮料真正的消费者为45~70周岁的中老年人(身体偏胖,糖尿病高发人群),而购买者则多集中在18~35周岁的女性(家庭主妇),因此瓶型及瓶贴设计应当倾向于具有亲和力、简洁实惠、视觉冲击力强的类型,而上例中,瓶型及瓶贴设计误入卡通时尚、过分求新求酷一族。 3.快消品最好用“添加某某”,尽量少用“不加某某”作为新品概念。“添加DHA、AA”、“添加RHA”、“添加18种营养素”、“咖啡加可乐”、“特别添加活性乳酸菌”等成就了不少名牌上市新品。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以“不加某某”、“非某某”为推广主题成功上市的案例,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消费者更易于接受“添加某某”的推广诉求,所以,推广无糖系乳饮料是有很大风险的。况且在当时,业内并没有推出无糖系产品的先例,而所谓无糖并非真正无糖(因为乳糖存在),只是没有人为添加蔗糖之类而已,这种擦边的概念在前些年尚可炒作风行,随着市场管理的逐渐规范,忽悠概念的推广行为日趋捉襟见肘。据说,该无糖新品系列在北京推广时,就因为广告不当被工商部门以“涉嫌混淆概念欺骗消费者”为由开出罚单。另外,根据对该上市新品进行的市场使命分析,无糖系新品只是冲量型(补充型)产品,因此更不值得冒这样的市场风险。 4.市场表现趋同就意味着消费者接受性趋同吗?之所以选择京、津、冀作为操作市场,当时市场部的解释是:(1)区域辐射联接性强,物流配送便捷;(2)这3个市场原主导产品销售结构趋近;(3)企业在3个市场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接近。问题是,3个区域的市场表现趋同,并不意味着3个市场对新品的认 知、理解、接受性会趋同,因为结果显示,天津市场新品销售预期目标达成率为77%左右,北京市场达成率为72.8%,而河北市场达成率仅为23.1%。也就是说,京、津两直辖市新品接受度和市场表现趋同,河北市场的表现则大相径庭。 5.提货量等同于销量吗?什么是渠道逆流?为什么新品上市的第一个25天提货量突破了970万元,之后持续下滑直至基本不动销?新品上市伊始,由于强力的广告吸引和积极的铺市刺激,经销商能相对顺利地将新品库存推向各级通路,通路商及终端商也较易接受新品,而销售循环一久,新品在各业态终端并不能快速流转,渠道囤货导致了最终的渠道反弹,形成囤销甚至退货,即所谓的渠道逆流。一段时间内,“提货量=经销商库存量 渠道在途量 分销商囤量 终端库存量 消费者接受量”,而严格意义上的销量仅指消费者接受量,因此,测算上市新品的真正销量须以各终端网络指定时间段内消费者接受量(销售额)为基本依据,否则极易陷入上例中的“提货量”陷阱。 误读根源 处理问题不如防止问题发生,缓解误读市场的阵痛不如探究误读市场的根源。误读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调研组织不合理。真正有行销意义的市场调研应当以销售执行为导向,而不是诸多咨询公司标榜的专业的营销导向型。如何安排销售导向型的调研?首先,调研成员必须有至少6个月的一线市场销售经验,通晓销售流程。其次,调研组织工作不是临时的,而是常态,自始至终跟踪动态信息,汇总为有用数据,抽样解读市场原因。不少企业的新品调研是源于企业某高层感觉需要上市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产品,调研人员到市场上的目的就是为上级领导找到支持其结论的数据(没有的话就拼凑),这明显将流程倒置。最后,调研成员必须敏锐和有企图心,在不违背法律与道德的前提下,要想法设法捕捉到真实的需求信息。另外,市场调研分析结果是公司的机密,绝不允许外泄。 2.认知立场错位。还没深入市场一线就预设立场,这是大部分市场调研人员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误读市场的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人都有思维定式,而思维定式源于经验积累与生理特性。在数据形成之前,企业应该要求所有调研成员将大脑还原为没有任何思维定式的“裸脑”。 3.迷信“大师”。我曾经就职于一家企业,为其产品进行渠道整改。后来事实证明,我通过一个多月走访调研提出的整改计划是正确的,但当时企业重金聘请了某咨询公司知名高级顾问,该“大师”一句话就否决了我的方案。他大谈国际流行趋势,提供了号称当时国内最具“吸合力”的渠道整改模式,结果试水不到两个月就失败收场。学者是将最简单的市场问题复杂化,而专家是将最复杂的市场问题简单化,一些咨询公司的“大师”多是学者,而非专家,真正的专家有前瞻力,有判断力,有将方案导向切实可行的落实力。不少企业就是因为错请“大师”迷信“大师”而误解市场,导致错失商机,一蹶不振。 4.间接误读——市场执行无法与调研对接。市场调研得出的结论与建议没有错,而是市场执行偏离了调研结论,导致高层对整体营销表现不满,将调研结论处以“极刑”,这就是间接误读。 规避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市场误读呢?主要应做好如下工作: 1.在组织与机制上保证调研行为的持续性、保密性、客观独立性,否则一切调研都是为证明某领导的“高瞻远瞩”,故市场调研负责人需要超强的组织魄力与“特务”精神。 2.随时以“变化”、“动态”的眼光看待市场调研结论。也就是说,随时准备依据无穷变化的市场对调研数据和结论进行更新与升级,市场调研工作永远没有“阶段性胜利”这一说,只有无尽的跟踪与反馈。 3.切实加强一线销售的执行力,杜绝间接误读现象。 4.参考多方意见。说到底,市场永远是不可尽知的,因为市场天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任何一份市场调研报告都必然有片面性和滞后性缺陷,百分之百采纳调研结论就是极其愚蠢的选择,应参考多方意见。不可否认的是,国内还真有不少企业就是依靠老板亲自跑一线的经验来提出新品推广思路,进而大获成功,这是否就意味着组织调研就不重要了?显然不是,这只能说明确实有一部分高人的市场洞察力超人一等,这种超人的洞察力如果与科学的组织调研完美结合,则其市场功效可能更大,甚至大很多。
如何策划一个产品的推广方案?
你可以先从地方上的广告入手,要求厂家在地方上的媒体或硬件上做广告,在产品推销的过程中,要多做促销方案,例如多买多送,或经销商进多少钱的货,你可以返多少个点给经销商。
产品推广策划书
产品推广策划书模板
第一部分 前言
策划书目的及目标的说明
第二部分 市场调研及分析
一. 行业动态调研及分析
1. 行业饱和程度
2. 行业发展前景
3. 国家政策影响
4. 行业技术及相关技术发展
5. 社会环境
6. 其他因素
二. 企业内部调研及分析
1. 财务状况,财务支出结构
2. 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水平
3. 员工能力,待遇,公司对员工的激励、考核、培训(员工调查)
4. 企业策划、销售、执行能力的调研(员工意见)
5. 产品各品项研究:定位、包装、价格、市场目标受众、竞争优势(员工意见)
三. 潜在进入者调研及分析
1. 行业进入成本/壁垒。
2. 行业退出成本。
3. 进入后对本企业的威胁。
4. 对竞争者的威胁。
四. 现有竞争者的调研及分析。
1. 财务状况,财务支出结构。
2. 企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水品。
3. 员工能力,待遇,公司对员工的激励、考核、培训(员工调查)。
4. 企业策划、销售、执行能力的调研(员工意见)。
5. 产品各品项研究:定位、包装、价格、市场目标受众、竞争优势(员工&顾客意见)。
五. 替代品调研及分析。
1. 替代品工艺。
2. 消费者认可程度。
3. 发展态势。
六. 互补品调研及分析。
1. 是否存在互补品。
2. 互补品价格。
3. 互补品对产品的要求。
4. 互补品发展趋势及其未来新要求。
七. 原料供应商调研及分析。
1. 可供选择的供应者。
2. 原材料是否有替代品。
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4. 我们对其依赖程度。
5. 供应商的供应能力。
八. 中间商调研及分析。
1. 中间商的性质:配送商、经销商、代理商(独家、总代理…)
2. 中间商对我们产品的依赖(关注)程度(相对数值)。我们产品占用他资金的比例,给予他的利润比例…
3. 中间商的给予我们产品的支持(绝对数值):配送能力、资金实力、人力…
九. 消费者调研及分析。
1. 消费者背景研究:收入、教育、年龄、性别、家庭组成、种族、工作…
2. 消费者对产品和竞品的认知及态度:质量、价值、包装、型号、品牌声誉、品牌形象等及其认知差别。
3. 消费者的使用情况:购买动机、购买量、何时使用、如何使用等。
4. 购买角色。
5. 消费者对现有营销活动的评价。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对营业推广的理解等。
第三部分 企业战略及产品策略的制定
一. 企业战略制定
二. 产品策略制定。(提供原则或标准)
1. 产品。
1) 品项:市场定位、目标受众。(打击竞品的专有品项)
2) 包装:陈列显著、方便、符合产品定位、价格等
2. 价格。
1) 符合企业战略?(长线产品/短线投资)
2) 符合产品定位?
① 利润为主/市场占有率为主
② 根据产品市场定位不同,采取不同价格策略。
③ 保留一支低利润甚至无利润产品,该品项各种市场表现(如包装宣传诉求点等)模仿主要竞争对手,以破坏其市场及形象。
3. 渠道。
1) 一般通路。对经销商的选择、管理控制、返点等。
2) 特通。由于产品特性及价格不同,我们可以选择那些特殊通道,以便它的目标客户能够便利的获得该产品。
3) 新终端开发队伍。
4) 直营队伍。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经销商的流失,直营队伍暂时性的弥补空白市场。
5) 客户数据库的管理。业代前期市场推广积累的客户资料及经销商自身对终端的开发,这些终端资料应当及时地通过业代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公司。公司对这些资料的管理可以避免因业代及经销商的流失而造成的终端流失。
4. 促销。
1) 广告:诉求点
2) 人员推销:
a) 人员的培训
b) 人员的岗位界定
c) 人员的考核
d) 人员的激励
3) 营业推广
a) 对顾客。ⅰ稳定主打产品价格;ⅱ对品牌的宣传
b) 对零售商。稳定价格,保证促销后价格能够恢复,销量得以维持;或者在短时间内抢先占领货架
c) 对中间商。尽量减少短期大力度促销活动,一方面会破坏市场,影响终端价格体系,另一方面经销商对终端很可能没有落实,从中截取,成为其“灰色收入”。
4) 公共关系。事件营销:把握正确的营销事件。直接告知消费者的营销事件应当包含消费者利益点,并且该信息是以直接明了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利益点的
第四部分 具体执行&实施(建议方案)
一. 产品设计。
二. 价格设计。
三. 渠道设计。
四. 促销设计。
五. 销售管理
第五部分 结束语
要推出一款新产品,怎样做市场调查分析?
确定评判因素
市场实践表明,影响新产品上市的成败因素有很多,因此,在综合评判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这些因素。通常评判因素分有两类:一是我们在项目策划阶段就能初步确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市场的公共因素;二是要在实际调研数据采集整理之后,将统计分析结论与细分市场实际情况相结合优选得到的评判因素。
产品评估研究
(1)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有没有闭门造车的“嫌疑”。
(2)产品的定位是否合理。其战略使命是什么?是形象产品,还是利润产品,抑或是规模分摊成本产品。其在企业产品群中的地位或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3)产品的资源匹配度如何。即新产品推广,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渠道是否匹配?推广费用、宣传费用是否充足或跟得上?
市场评估研究
(1)评估该市场的潜力。有潜力的市场更容易让新产品推广成功,那种人口基数小、经济水平低、消费能力弱的市场,是很难让一些高品质、高价位的新产品顺利推广的。
(2)市场资源是否遭到破坏。市场基础好的区域更容易成功推广新产品,那种“夹生”市场,往往会让新产品推广“胎死腹中”。
(3)市场能否打造为样板市场、明星市场。在新产品上市前,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够顺利打造成样板市场的区域进行推广,因为这样的市场一旦成功启动,往往就可以势如破竹,快速让新产品销量获得突破。
经销商评估研究
(1)经销商的经营能力。选择有实力、网络好的经销商对于新产品推广尤其重要。
(2)经销商的经营重点。要评估经销商会把企业的新产品放在什么样的市场地位,在其所代理的产品群里的占比情况。
(3)经销商的经营理念。尽量去找思路超前,思想活跃的经销商,从而为新产品找到一个好的“婆家”。
营销团队评估研究
(1)是否具备成功推广新产品的经验,是否具备新产品推广的战略眼光,有没有投机钻营思想?推广新产品经验丰富,做事有计划、有步骤、有长远眼光的营销团队,可以让新产品的推广如虎添翼。
(2)营销团队考核是否科学。新产品推广是否纳入薪酬或绩效考核?在团队新产品激励方面是否存在缺陷?在新产品推广当中,是否存在“软抵抗”,是否存在出工不出力,出力没效率现象?
(3)团队是否有冲劲。有激情、豪情满怀的营销团队,可以让新产品推广锐不可挡,能够快速让新产品在市场上火起来。
(4)团队人员优势互补情况。团队成员里面,是否有足够多的善于开发市场的“骑手”,有没有善于运作市场的“操盘手”,一支有共同的远景,能力互补型的营销团队,更容易让产品一马当先,获得快速的推广成功。盖洛特,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
如何做一个好的产品推广方案?
这个其实说来也简单
对于产品的推广:
首先要选对产品的用户群,而具体的推广方案要选准推广手段,有财力的可以在电视上做广告,也可以通过网络推广!!至于方案就得了解具体的费用。
其次,还要具体看你对所要做的产品的认识程度等等`````
产品推广方案调研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产品推介方案、产品推广方案调研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