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资讯

seo

「线上美育课推广方案」如何推行美育

时间:2023-11-10 信途科技SEO资讯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线上美育课推广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推行美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怎样在美术课堂中实施美育

一、 细心观察发现美

我校地处杭州市的闲林古镇,古街幽巷,庙宇飞檐,庭院深深。但是很多同学在古镇生活了许多年,却没有发现古镇的美。笔者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美就在身边。

观察过程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笔者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先提出观察的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对象的特征(形状、大小、色彩等)。

如在执教乡土美术《章太炎故居》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来到章太炎故居参观,在参观前,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章太炎故居的结构是怎样的?(四进加一过道的大宅院)

2. 它的上面有那些装饰?(木雕、砖雕等)

3. 雕刻了哪些内容?(故事情节、构图等)

4. 它有什么颜色?

章太炎故居是至今保存完好且不可多得的、集清代木雕之精华的所在。无论是“扶雅堂”的漏窗,还是后屋的“牛腿”,抑或是正厅的木饰,雕嵌镶饰技艺精湛,锼镂剔绘巧夺天工。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发现,仅图案装饰一项就有六类:人物、动物、花卉、几何图形等,其中花卉有:梅花、莲花、牡丹、竹子、松树等。这些花卉还有着美好的寓意,比如莲花代表连年有余,牡丹花代表富贵等;制作工艺形式有浮雕、透雕、圆雕等;创作手法有写实、夸张。经过细心的观察,同学们无不惊叹:太美了,这座故居犹如一个艺术的宝库。

没有用心去观察生活,就难以发现美,即使有很好的素材出现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经过引导观察,学生渐渐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美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 文化情境中感受美

课程标准提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理念。确实,古建筑中的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实地游览余杭通济大桥、余杭双塔。学生在欣赏古建筑的过程中,感知古建筑所传达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学生真正理解从中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笔者通过向土生土长的余杭老市民了解关于双塔的故事传说、查阅地方县志等途径了解双塔,编写了乡土美术教材《家乡的塔》,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余杭双塔的故事吗?

生:老师,我从老人的传说中知道,余杭的两座宝塔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大禹治水时用了竹篙把船固定住,就下船治水了。人们为了纪念大禹,就在插竹篙的两端造了两座塔,这就是塔的来历。

生:我经常在苕溪边玩,也听老人们说起过这个故事,大禹真是个做事一心一意的人。

师:是呀,学习这一课,我们还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在上这节课时,学生们兴趣特别大,经常在苕溪边玩耍的学生们纷纷讲起了自己熟知的故事,他们把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有的更是加上了自己的丰富想象,把一个个故事讲得有血有肉。其他学生对双塔和自己的家乡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家乡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乡土美术的传统是乡土文化沉淀的结果,是民间生活、民族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共同要求,也是文明赖以延续和升华的基础。把乡土美术和学校传统美术有机结合,让乡土美术在与学校美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三、 点石成金创造美

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美国的教育革新者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而创造美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古镇的一些民间艺术作品中,如砖雕、木刻、谯楼、古塔等艺术与儿童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造型简洁、夸张、概括、平面化,表现内容常常跨越时空,将不同属性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超现时性,儿童在欣赏评述、感知体验、创造表达中易于产生亲近感,容易引发儿童的创造表现欲望,又能使儿童在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中探究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图像。

有一位同学创作了一幅名为“古镇印象”的黑白纸版画,画面的左上方是东门谯楼,右下方是北门谯楼,两者之间用青石板、棋盘石铺成的古街相连接,画面简洁概括,令人赞叹。我问她为什么想到这样创作?她说,我家住在东门,而学校却在北门,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踏着青石板经过这两座谯楼。我以前总觉得谯楼阴暗破旧,令人有些害怕,经过老师的讲解,我就开始留心观察它们,才知道这古朴、简洁、无华也是一种美,所以想创作它。

余杭山沟里,山水秀美,山间潺潺的小溪,溪中嬉戏的鱼儿和被溪水打磨光滑的鹅卵石,是学生们的最爱。

笔者听过《卵石变个样》一课,执教教师通过提供各种素材让学生找创作的灵感,引导学生巧妙利用卵石,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以打开创作思路,丰富表现方式,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尝试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从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执教教师将课堂创作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各种各样的人,并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通过彩泥进行想象添加,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形象。如以下两件作品,就是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巧妙的添加创作的栩栩如生的大象和小刺猬。

四、 从我做起热爱美

很多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风吹日晒,逐渐风化,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这正需要美术老师重拾古建筑那段光辉岁月,让它们再次发出熠熠光辉。

例如某老师执教的《余杭水城门》一课时的片段。

师: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城门或水城门?

生:(讲述自己查阅资料获得的有关城门即水城门的知识。)

师:古往今来,水城门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水城门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

师:我们的家乡余杭有没有这样的水城门呢?

生:(古镇余杭现存有2座水城门)

师:今天,我们就来设计或画一幅水城门的作品,表达一份对文物古迹的热爱之情吧。

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学生在教师直观的示范过程中明白将要采用的作画步骤。

在评价作品时,老师要求围绕三点(出示要求);

(1) 是否表现家乡的水城门。

(2) 水城门的造型美吗?添画背景是否适合?

(3) 构图合理吗?

通过这样一课,学生不仅了解了余杭水城门,更是通过绘画把它保存下来,从而更加热爱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

古镇有悠久的民间故事、美妙传说、风土人情、乡土文化等。同时,由于人们对乡土美术文化的认识、开发和保护不够,在迅猛发展的社会大潮中,它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遭到破坏或消失,尤其是那些民间制作工艺,随着老一辈艺人的故去,它将永远消失。引导学生关注乡土文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访问当地民间艺人,搜集记录有关资料,将乡土民间艺术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制作地方相关民间艺术,如剪纸、年画、泥塑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学生们走街串户,询爷爷问奶奶听神话传说故事、历史典故,访民间工艺,查家谱,收集地方戏曲资料,品尝家乡小吃;教师带学生外出写生,描绘家乡的一草一木,临一临古建筑的装饰图案并进行整理分类,作为资料保存下来,画一画家乡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笔一画中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并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怎样通过班级教育来实现美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把握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

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

2.给学生以希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

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丰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笔者决定在画展厅上第一节课。色彩缤纷、风格各异的绘画及工艺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学生。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对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1、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具体来说,包括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语文课、自然课、手工课和劳动课。

2、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美育。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

3、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美育教育应该怎么做?

美育,即美感教育,在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在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美的种子,是每一个教职人员的职责所在。可以说,生活处处皆美,处处皆有美好的事物存在。在小学阶段,利用学校、社会环境,挖掘美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小学生形成完美人格,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培养素质人才的需要。

在生活中,应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比如所,让小学生欣赏小草绿茵茵的样子,聆听花开的声音,听蝉鸣蛙噪,观溪水潺潺,四季轮回,日升日落,在心灵深处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引起小学生保护、创造美的欲望与冲动。美育教育,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要想对小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深入的美育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是校容校貌。清新整洁的校园无疑会给人美的感受。安静的教室,伫立的食堂,喧闹的操场,芬芳扑鼻的花坛,内容充实、色彩斑斓的学习天地,校园中处处洋溢着和谐之美,这一切让人顿生愉悦之感。教师应引领学生去观摩和感悟校园环境的美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用彩笔绘画,展现出教学楼等建筑的布局美与整洁美。在学生发现美之后,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怎样才能让美永驻呢?让美永驻,就要注意保持美,甚至创造美,激发其对美的渴望。保持美,具体体现在保持校园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等;创造美,具体体现在让学生去打理校园环境,植树、种花、种草等,让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不一样的、更加美好的校园。

进而,是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读诵感知、领悟意境、欣赏联想中得到美的体验。古诗词中,如“山有色,水无沙,绿叶衬红花”、“半塘池边采莲女,一盏灯前读书娃”等,皆是对美景的描写。教材中有大量的古诗词,让小学生反复吟咏,便会悟得其中意味。小学教材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古诗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静夜思、精卫填海、少年闰土等),又有描述景物和风土人情的现代美文(如华北明珠白洋淀、端午粽等),更有讴歌心灵之美、陶冶情操的名篇佳作(如送给奶奶的阳光、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到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布局谋篇的合理自然,更要引导学生感受景物之美、民风民情之美和高尚的心灵之美,引导学生向书中人物学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进而做到对学生实施有目的的美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都配有一至几篇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既诠释了文章内容,与教材息息相关,又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教学时,应图文对照,生动鲜活的文字与彩图相呼应,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到活脱灵秀的景物之美与辽阔深邃的意境之美,达到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的目的。

最后,是写好作文。美育教学,是少不了写作文这一环节的。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写作文,就是对美的创造。上作文课时,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花朵的艳丽,小草的纤弱,果实的饱满…鲜活生动的描述出大自然的美景。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之处,比如身边发生的让人感动的事,小到帮忙收拾家务,大到为社会作贡献(如拾金不昧等),用准确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和精巧的布局,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陶冶情操,升华情感,使身心受到美的感染与启迪。在创造美的同时,也会给别人带来美的感受。老师在审阅学生的作文时,一是应把握好其对美的感知的程度,适时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感知美,在作文中用语言把这种美体现出来;二是应对作文进行适当美化,删减或增添语句,改变用词,调整段落和结构等,使其作文成为其对美的感知的最好的表达。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量空前密集的社会。少年儿童,正处于大量吸收外界知识,不断完善自我,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适时适度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教育,使其心灵纯洁、人格完美,从而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是我们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小学生的美育教育,虽不用达到如此程度,但也必将是充满艰辛的过程。在此希冀小学老师们能重视美育教育,毕竟身为人师,不可徒有其表,我们须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方向努力啊。

加强美育教育的具体措施包含什么?

一,牢记1个根本嘱咐。二,坚持1个指导方针。三,始终贯穿1条主线。四,明确1个总体目标,五,筑劳1个发展根基。六,构建一个完善体系。七,强配一支教师队伍。八,建立一个保障机制。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在实施美育教育

三亚市崖城中学 蔡亲锋 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 人们常说,现代学校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实际上,对美育的忽视程度绝对不亚于德育。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对于美好的事物感观也在层层变化。而我们要打破陈旧的思想去接受新的事物,就必须接受审美教育,从而解放人的感性。美育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的感性教育,感性长期处于理性的压抑之下。正是这种长达几千年的压制,使人们曾经有过的敏感与激情消失殆尽,成千上万的人开始变得麻木不仁。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打破传统的把学生当着容器,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填鸭式的定向思维,坚持以美育心、以心赏美的人本主义思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我便和大家谈谈如何在美术课堂在实施美育教育,便成功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但重视教学过程,而且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更重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模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这种教法的确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党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到束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大地,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愿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治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一种探究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师要像一个磁场,能吸引全体学生。运用色彩、线条描绘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的自然风貌、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让学生感觉到美的事物,进入美的境界。反之,讲得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听,批评、指责接踵而来,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徒劳而无功。所以讲得生动,是教学和第一关口,是老师应追求的目标。 二、教学理念一定要转变。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感性化、兴趣化、交流化,让学生动手,注重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作用。 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关口,老师要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美术课一直以来被视为副课,学生上课时涂涂画画一幅作业一堂课,大部分学生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美术课真正能体现出来的美的感观,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也过于陈旧。所以,教学理念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键。 学生常被枯燥的美术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中反复,久而久之就会因此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任何有趣的事,对学生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可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地,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美的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殊的审美对象时,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异的事物,新鲜感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物。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审美心境,这是一种对学习形态企盼的、渴望的情绪。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三、练得灵动。美术课的作业要求是联系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布置美术作业要注意灵活性、适用性、创造性、美感性,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培养。在色彩的搭配上、线条的运用上,注意删繁就简,使学生能练、可练、练得好。因为,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作业应该是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的喜好,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因为教师掌握着知识,掌握着打分(评价)的标准。以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好不好,画的东西像不像,涂的色彩是否均匀,画面是否整洁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评价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创造性。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活动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就是要从技能、认知、创造和情感态度、学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美术课虽然学时不多,但对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学习过程、作业要精心评点,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评点时要注意激发兴趣、激发潜能、激发上进、激发成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明确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是以人们对对象的直接感知为基础的,也是以人的感性不断敏感和丰富为目的的。人的感官如果长期不去感知,就将变得迟钝,就将逐渐退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更应该积极去体现这种感性教育,为学生创造一片体验美好事物的感官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感知天地。让美术课堂上具有美好的光彩,给人带来美丽的快乐,使人产生兴奋感,体现了美的教育过程

如何实施幼儿园的美育

美育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孩子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幼儿时期是是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好阶段。学前儿童美育教育的任务是: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幼儿美育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以声音、颜色、线条、动作、表情等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感染幼儿,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接受教育。幼儿阶段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智商、情商。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离不开美的熏陶。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幼儿这一宝贵启蒙阶段,启发幼儿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好事物的理解能力及欣赏能力,使他们在长期美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呢?

一、美育教育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幼儿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在优美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中,能够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兴趣,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无论是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还是班级环境布置、活动区的设计都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性,动手之前要弄清楚,我们要建立怎样的环境,达到怎样的目的,布置的环境对幼儿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幼儿我们要设法让他们参与到创设美的环境活动中来,比如:在冬季创设《天冷我不怕》班级布置,我们就是让幼儿自己设计手套、围巾、帽子样式和花纹。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他们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自己参与创设的优美环境中接受美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环境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清洁整齐是美的标志,同时需要有鲜明的色彩和活泼的形式幼儿园的环境应做到整洁化、绿化、艺术化、儿童化,成为花园式的儿童乐园。环境中的用品以及设备应该大方、美观、简洁,这会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二、应用绘画歌舞等艺术形式以及游戏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

幼儿的身心发育具有情绪性波动大、以象形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因此,唱歌、跳舞、画画、听音乐、讲故事等对孩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所以,幼儿园里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儿歌、幼儿歌曲、幼儿舞蹈、儿童绘画、甚至诗歌等让孩子学习,并通过学习帮助幼儿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发现其中的美。

我们有很多儿歌,如:《小花狗赶集》、《大骆驼》等,少儿歌曲,如:《小乌鸦》、《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等。通过这些起伏押韵的韵律、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的旋律,可以让孩子受到声律美的熏陶,联想到一幅幅优美的民俗画,很自然地接受到美育教育。

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很容易记住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并通过游戏再现,比如:扮演“商场”里热心的营业员、做“时尚屋”的小小发型师、办“娃娃家”游戏、扮演小医生、小护士去关心病人等等。游戏还能够推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并创造美。比如:手工,?幼儿通过把材料进行分类、裁剪、粘贴等完成一件作品后,可以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这种自己设计、自己表达、自己创造的活动,将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与追求。因此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创作,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趣味,促进幼儿通过思考和实践把自己对美的理解付诸行动的好方法。

三、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幼儿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大自然赋予孩子原生态的美,城市生活同样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善于细心观察,选择其中能为孩子理解的事物加以引导,同样可以提高幼儿认识生活、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比如:壮观的立体交叉桥、变幻的霓虹灯、宽广的大马路、雄伟的高楼大厦等。,让幼儿通过观赏现代文明成果,自己设计未来城市等活动,促进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懂得学习、创造的重要意义并更加热爱生活。

我们还要不断地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幼儿热爱生活,活泼、开朗、乐观、自信。在帮助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幼儿用眼睛看、用耳朵仔细地倾听,要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表现出他的感受,表现出他的想象和思考。这样的美育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还可以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情商。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常常被自然景物的各种色彩、声响、,形态所吸引。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揭示自然景物中的美。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适当选择一些让幼儿观赏自然现象的课程或者活动。比如:带幼儿去郊游,看花展、逛公园等,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艺术语言,讲解大自然中的美,提高幼儿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水平,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比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小河、温暖的阳光、嫩绿的小草、挺拔的大树、美丽的小花、等等,让幼儿感受到,只有我们爱护环境,我们周围的世界才能更美,让幼儿观察小蜜蜂采蜜忙,感受到只有像小蜜蜂辛勤劳动,不做懒惰虫,才能创造甜蜜生活。让这些美好的事物感染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从美育中学会尊重大自然并从美好的自然现象中受到启迪,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信念。

四、通过美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思想的培育

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给美育提供了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了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了富有感染力、吸引了的手段,通过每并利用美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德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美育与德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幼儿的审美欣赏能力必不可少。教育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懂得美、理解美以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方式传授给他们。

生活中美和丑是相对的,在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时,还可以比对丑进行教育。让幼儿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美好事物到底美在何处。比如:故事《白雪公主》,我们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什么人坏,什么人行为美。提高幼儿分辨是非能力。

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幼儿在对美的感悟和审美能力上、在艺术表现能力上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此,在提高大多数幼儿美育质量的基础上,注意发现个别幼儿的艺术才能,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创造条件;对艺术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更多地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不能歧视他们,也许他们不会演奏某一种乐器的,也许他们画出的东西是四不像,但这些都不会妨碍他们拥有一颗善良的。

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该把审美教育的目标融入孩子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的人才,从而提高未来社会的公民的整体素质。

学校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有哪些经验和创新举措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

图解

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三)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二、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

(四)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六)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美育实践活动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中小学校应以班级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艺术竞赛活动,严禁任何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三、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七)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建立以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切实强化美育育人目标,根据社会文化发展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一批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校美育的整体发展。

(八)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九)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艺术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艺术专门人才。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坚持德艺双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十)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

(十一)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进一步办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学校。

(十二)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美育专项课题,并予以一定倾斜。以服务决策为导向,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深入研究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高校美育综合研究的高地和决策咨询的重地。研究制定高校和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形成教材更新机制。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学科教研队伍建设,建立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县(区)美育中心教研协作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

(十三)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普通高校要根据美育课程开设需要,加快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根据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通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综合改革实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十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各地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小学校协同培养美育教师的新机制,促进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师资水平。鼓励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发挥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开设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合作。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搭建美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中加大对中小学校教师特别是乡村美育教师培训力度,带动各地开展农村美育教师培训。

(十五)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教育部门要联合和依托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选派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继续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团体、非专业的高水平文艺社团有计划地赴高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专家讲学团开设专题美育讲座。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专业艺术院校要积极在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的基地。

(十六)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美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市场,强化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转变艺术学习的技术化和功利化倾向,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五、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将美育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十八)加强美育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美育综合改革。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十九)加大美育投入力度。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建立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各地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场馆建设,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筹措和利用社会资金对农村中小学校美育走教教师给予专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尽快补齐学校美育的短板。

(二十)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各地要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抓好一批试点地区和试点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一次美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制定符合高校艺术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各级教育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编制年度报告。教育部应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编制并发布全国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

(二十一)建立美育质量监测和督导制度。中小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已列入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各地要将其作为对学校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每三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鼓励各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美育质量进行监测。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美育纳入督导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线上美育课推广方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如何推行美育、线上美育课推广方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进行查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tukeji.cn/xintu/79756.html

相关文章

「药店会员推广策划方案」药店会员推广策划方案怎么写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药店会员推广策划方案,以及药店会员推广策划方案怎么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药店会员积分制该怎么策划? 2、药店搞什么样...

「桥梁建设品牌推广方案」桥梁制作方案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桥梁建设品牌推广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桥梁制作方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如何进行品牌推广 2、品牌怎么推广...

「茶山产品推广」茶山产品推广怎么做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茶山产品推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山产品推广怎么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目录一览: 1、茶叶营销策划方案 2、2022年承包茶山前...

「小说分销项目推广方案」小说推广怎么做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小说分销项目推广方案,以及小说推广怎么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小说分销详细告知 2、小说分销的一级渠道和二级渠道是什么...

「盲人产品推广方案」盲人产品设计创意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盲人产品推广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盲人产品设计创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产品营销方案设计思路 2、产品推广方式都...

「苹果app推广策划方案」苹果手机营销推广策划方案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苹果app推广策划方案,以及苹果手机营销推广策划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怎么推广app? 2、新的APP该如何推广?...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

  • 效果付费
    效果付费

    先出效果再付费

  • 极速交付
    极速交付

    响应速度快,有效节省客户时间

  • 1对1服务
    1对1服务

    专属客服对接咨询

  • 持续更新
    持续更新

    不断升级维护,更好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