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山区政务号“创新南山”发布了“天空之城”的最新实景,引起坊间极大关注。
在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拔地而起的“天空之城”,已悄然成为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百强区之首的南山区北部的新地标。
这个建筑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其与宫崎骏动漫《天空之城》同名,而是因为它是大疆的全球总部基地。
(图源:创新南山)
近期,无论是深圳,还是大疆,都格外受人关注。新冠病毒大流行进入到第三年,对深圳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再一次多了起来,甚至有人尖锐地提出:在大疆之后,深圳还诞生过如此耀眼的独角兽企业吗?深圳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的创新创业生态了?
2022一开年,深圳就遇到一场“防疫+援港+发展”三线作战的硬仗。逆水而行,经济实现平稳开局,2000万深圳人深知其中之不易。但坊间的疑虑,依然值得关注和重视。
深圳这座城市从来不缺乏危机感,也不缺乏直面现实、科学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我们就不妨“冷思考”一下:“天空之城”拔地而起,深圳曾经做对了什么?当下的深圳又用行动向外界传递出什么信号?
(图源:创新南山)
01
深圳做对了什么?
在深圳这一片土地上,曾诞生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大疆就是其中之一。
大疆创新成立于2006 年,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它就从一家创客企业,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龙头。
大疆官网显示,目前,大疆全球员工达14000人,除深圳总部外,在北京、上海、香港、东京、洛杉矶、法兰克福等地都设有办公室,销售与服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这样说,如今的大疆已成为深圳科技创新之城一张闪亮的名片。
坊间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人问大疆创始人汪滔:在初创时期,深圳市为大疆做了什么?据说他的回答是:什么也没做,但这就是最大的帮助啊!
这段传言不知真假,但其对深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确实把握得准之又准。
“无事不扰,有呼必应。”专注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创新生态,不卡新业态、新技术的“脖子”,是深圳的“招牌”,更是深圳的“内功心法”。
曾有人把深圳形容为“创业雨林”,这里可以让各种要素交互发挥最大效用,让众多像“野草”一样的初创公司最有机会长成像华为、大疆那样的参天大树。
根据今年3月百度地图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在2021年度全国城市人口吸引力TOP300榜单中,深圳、广州和北京位列前三,其中深圳年度人口吸引力指数蝉联榜首。
而据深圳市企业注册局数据,今年一季度深圳市商事主体累计总量达到385.4万户,新登记商事主体8806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2371户,占比59.5%,新登记个体户35694户,占比40.5%。
还有一项细分的数据值得注意,一季度,深圳市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122户,同比上升34.9%。
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新鲜血液”,也是深圳经济“稳中求进”的底气所在。
那为了创造更好的“创业雨林”,深圳当下正在做什么?向外界传递出哪些信号?
02
深圳正在做什么?
向外界传递出哪些信号?
关注深圳发展的人,或许已经注意到,近期深圳多场重要活动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
深圳将继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坚持有事服好务、无事不打扰,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广大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广阔的舞台、更加肥沃的土壤。
就在4月初,深圳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与之前发布实施的“助企纾困30条”,形成一个接力,通过连续不断的硬招实招,保护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
《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60万家,企业超过32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60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8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600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0-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万家,“独角兽”企业新增20家左右。
紧接着在5月初,《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出台,深圳正式开启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从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构建国际接轨的开放环境、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12个领域的任务内容,并明确了要在今年落地实施的首批200项具体改革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深圳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诉求和期盼,聚焦强化要素新供给、对接国际新规则、培育优质新主体三大主攻方向,提出了99项改革任务。比如:
“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服务平台”
汇集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相关的政策、政务、诉求、公益服务及第三方服务等资源,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便捷服务通道。
“试点建立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机制”
选取重点优势产业项目进行试点,试行事前培育、事中运营、事后评价全链条服务。
此外,今年是深圳冲刺社销总额万亿元大关之年,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消费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消费扩容提质,也是深圳谋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一招。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出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十大消费行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而深圳活跃的市场主体在开辟宠物经济、咖啡经济等消费经济新蓝海时,也表现出强劲的新动力。
5月13日,深圳与英国伦敦金融城两个城市的主官以及双方金融机构(企业)代表,以视频形式进行了交流。双方希望全面加强两市在经贸、金融、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伦敦金融城是深圳第一个友好交流城市,2004年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在“逆全球化” 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深圳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此次重要交流活动无疑向外界传递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
接下来,让我们抛开这些具体的活动和举措,来思考一个终极问题:决定城市未来的,到底是什么?
03
决定未来的归根结底是什么?
有经济学者认为,城市的未来,归根结底决定于它的治理能力——是否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与多样性才能的发挥;以及是否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公共用品的供给。
有效治理的城市,会不断吸引人们带着资金、技术、思想与梦想来到这里创新创业,同时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因此,只要做到城市的有效治理,不需过度关注一座城市短期内的经济增速。
第一点前面已有涉及,接下来,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二点上,这也是人们对深圳较为关切、讨论也较多的方面。其实,深圳对自己的短板有清醒的认识。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
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供给仍存在短板弱项。
深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报告
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市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
深圳也一直在努力。市委七届三次全会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就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深圳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深圳、加快推进住有宜居等方面的工作着墨颇多。
以教育为例,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校长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研究、监测评价督导4个体系,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78所,建成坪山、光明、龙岗高中园,加快深汕高中园建设,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
深圳“疯狂”搞教育、建大学,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今年2月份,年轻的南科大入选“双一流”,成为深圳本土第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4月底,多个公认的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最新相关榜单,深圳高校在各大榜单上排名表现亮眼。
而根据深圳教育“十四五”规划,还将高标准筹建4所高校: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海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并再次明确力争3—5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深圳海洋大学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对于这所新大学,深圳明确表态“支持海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而住房方面,深圳也提出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完成公共住房投资390亿元,新开工住房面积1500万平方米,建设筹集公共住房11万套(间)、供应分配5.5万套(间)。
越是纷繁复杂,越需遵循城市发展的根本逻辑,治理好这座城市,为创新创业者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态。深圳明白这一点,也一直在努力,但要将其落细落实落地,需要“精”和“专”,也需要“实”和“闯”。
04
越是水大浪急
越要做精做专
2020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进无止境——纪念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暨企业精神高峰论坛”上做了一个主题演讲。
这个演讲后来整理成文章公开发表,其题目就是:“越是水大浪急,越要做精做专。”
周其仁教授的演讲,虽然是在深圳而做,也是为深圳而做,着眼点却没有局限于深圳,而是站在全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全局谈的。但细想起来,却还是戳到了深圳发展的关键之处。
(图源:幸福福田)
他认为,我国过去40余年的成本优势正逐渐失去,而独到性优势尚缺——往上走,独到性优势还非常薄弱;往后看,后面有追兵,成本比你还低。
什么是“独到性优势”?就是全世界市场都需要的关键的产品、关键的要素。比如说芯片,“你的独到性没有上去,而成本大幅度上去了,这就是我看到的中国国民经济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
如何突围?周其仁说,一个方向,是用新的办法来组织生产,把成本往下推,找到一条还可以持续下降的曲线。“无论是政府改变营商环境,还是企业优化环境,控制成本永远有潜力。”他说。
当然,更重要的是提升科技创新的“独到性”,加强后发创新优势,从大量“看到了造”转变为“想到了造”,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大学、国家研究所和产业市场打成一片。
“讲到底,你手里要有点独到性,有这个东西才有交换筹码。”周其仁说。
周其仁认为,想要持续发展,就要在专业领域做尖做硬,做精做专。“功夫不会一天见效,但是持之以恒做下去,我相信这些功夫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成就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如今再读,也不妨将做尖做硬、做精做专的领域推而广之,不仅是经济发展,更包括城市治理。
细心的观察者或许已注意到,“实”与“闯”是当前深圳最热的两个字。近期深圳在部署全市各项工作时,多次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抓实干求实效、锐意创新闯新路、接续奋斗开新局。
越是水大浪急,越需要魄力与定力,将一项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将一件件事情做精做专。
“五四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都是永不过时的纪念,永不停歇的激流。无论是时代召唤还是现实需求,先行者都必须将这股生机勃勃的精神激流,再次激扬、淬炼,让“五四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
主笔 / 郭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