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沧桑,铸就辉煌;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皖东大地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根植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和深厚的革命历史记忆。在这里,新四军一次次顽强抗战,书写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在这里,小岗村18位农民石破天惊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而如今,滁州经济发展亮眼,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三,成为一匹“黑马”。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采访团来到滁州,追寻红色足迹,探访革命老区,见证皖东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沧桑巨变。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滁州红色传承与创新奋进的力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三,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城市第81位,2020年GDP增速更位列全省乃至全国榜首。站在新起点,滁州市正以奋进者的姿态,迈着铿锵坚定步伐,传承艰苦奋斗与改革创新精神,开拓更美好的明天。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表示,滁州将在开新局中担当作为,把握发展机遇,提升能力本领,坚守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关键词:党史教育
在办实事中坚守人民情怀
新安晚报:回望百年崛起路,中国从山河破碎到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从满目疮痍到华夏大地日新月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请您谈谈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和党建工作对滁州市的引领作用?
生态宜居新滁州。
许继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政治引领,抓好督促指导,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我市党史学习教育。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在办好实事上下功夫,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同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市民素养、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管理等方面紧密结合,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在办实事中坚守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学党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33项民生工程和办好为民十件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社区的地方党史是百年中共党史的生动缩影,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活动,不断丰富学习教育载体。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基层的典型经验,形成滁州特色。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在一体化中打造融长样板
新安晚报:5月27日和6月3日,您和吴劲市长率党政班子分别赴南京江北新区和浦口区考察,如此密集的调研活动是否预示着滁州市在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加速度”?
滁全路航拍。
许继伟:这两次调研,主要为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合作事项进行对接座谈,效果很好。滁州市与长三角地区各市交流合作源远流长,目前已经与南京、苏州、常州等市开展了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合作交流。各县市区通过结对共建、战略合作等方式,与长三角地区相关市城区就城市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共育、生态共保、设施共享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超2000个,其中沪、苏、浙地区项目占比超50%,通过上海、南京、宁波港进出口货值占全市比重超60%。
今年以来,滁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实施了一批重大行动,推进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1至5月份,新开工亿元项目141个,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个,比去年同期多10个;新投产亿元项目97个,比去年同期多18个,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
关键词:招商引资
在大招商中注入发展动力
新安晚报:去年滁州市取得历史性突破,不仅站稳全省第三位置,还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城市行列,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取得一系列瞩目成绩。站在新起点,滁州市如何确立新标杆、实现新突破?
许继伟:滁州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城市,我省经济总量第三,可以说各方面对滁州评价和期望都很高,让我们感到肩上责任更大。
安徽开润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
清明小长假后,我们安排了集中签约活动和人才工作会议,这是一个强烈信号,就是我们依然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把招商引资作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
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9.8亿元,同比增长17.6%,总量稳居全省第三;1至5月份,新签约亿元项目21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比去年同期多5个。
依托工业互联网,提质升级传统产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光伏、半导体、汽车、新能源电池、医疗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食品八大产业链链长制。
今年1至5月份,全市共引进八大产业链项目150余个,占全市新签约项目的70%,成效显著。
关键词:招才引智
在强磁场中培育人才舞台
新安晚报:清明小长假后,您参加的第一场活动就是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为何对人才如此重视?人才对于滁州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许继伟:“十四五”期间滁州规划了未来发展的“5688”发展目标,即到“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00亿元、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的80%以上、跻身全国前80强。
要实现以上目标,离不开人才,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至关重要。滁州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智汇人才“四大工程”,高质高效推进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广纳天下英才。
人才资源是吸引资本、带来项目、激发活力的关键因素。去年滁州市累计引进两院院士36名、博士等高层次国家级领军人才500多人,海外引才、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入选总数均居安徽省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市上下要围绕打造“亭满意”营商服务品牌,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引得来、干得成、过得好、留得住,使滁州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育人才的“摇篮”、施展才华的“舞台”。
关键词:环境保护
在促转型中守护绿山青山
新安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滁州在经济发展同时,如何做到环境保护“双保险”?
许继伟: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滁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起点推进绿色滁州建设,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0年,滁州市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同期下降36.1%,2020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完成大气环境质量“十三五”考核目标。
我们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突出重点、聚焦发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一要抓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要深化大气环境治理;三要确保断面水质达标;要推进项目建设;四要强化土壤固废治理;五要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六要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市环委办要加强对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有效落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素健 赵明玉 曹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