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闸门开启,澄澈的河水从闸门奔涌而出,将平静的河面搅动得浪花四起。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来自岳城水库的水滚滚向前,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
同时,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这两个节制闸的开启,意味着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畔枫桥段)“活态的遗产”京杭大运河上世纪起出现断流
京杭大运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隋炀帝时期的修建,真正开启了“隋唐大运河”的主体。到元朝,在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的主持下,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保护与地下水管理处处长黄利群介绍,京杭大运河综合功能强大,被誉为“活态的遗产”。“京杭大运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道,它工程浩大、受益面积广泛,被誉为‘活态的遗产’。同时,它还具有防洪排涝、输供水、内河航运和生态景观的功能。”
有着2500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多、修建难度最大且仍在使用的古代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象征。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时过境迁,当年大运河南北通航、漕粮北运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黄利群表示,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影响,京杭大运河黄河北段的一些河道在上个世纪出现断流。
“因为它所在的是海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的地区,这个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个世纪以来,水资源呈现出严重衰减的趋势,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近几年,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水资源的短缺、水生态的损害、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结束近一个世纪的断流京杭大运河终于“南北牵手”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的复苏,改善大运河河道水系的水资源条件,恢复大运河的生机和活力,根据中央指示和批示,水利部决定启动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
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4月14日启动,统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本地水、引黄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向黄河以北河段进行补水,到28日实现全线通水,断流近一个世纪的京杭大运河终于实现“南北牵手”。
黄利群表示,根据27日数据统计,已经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了2.64亿立方米的水,初步完成计划补水量的51%,京杭大运河的补水河段在逐步往前推进。
“4月28日10时,两个关键闸口开启。四女寺闸的开启,标志着岳城水库的水经过卫运河进入了南运河,与河道内南水北调东线的水,和引黄的水进行了汇合。九宣闸的开启,标志着南来的水经过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进行汇合,加上之前北运河在北京全境和部分河北的河段已经实现了旅游通航,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后,这两股水在天津三岔河口进行了交汇。这样黄河以北河段就实现全线过流,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水流的贯通。”
京杭大运河补水行动仍在持续预计实现三大目标此次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行动预计持续到5月底,可提供补水量5.15亿立方米。与2021年同期相比,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有水河长增加约112公里,水面面积预计增加9.5平方公里。
黄利群介绍,京杭大运河整体补水计划主要实现三个目标:
置换沿线超采的地下水。补水期间,通过从运河里取水,有序实施农田灌溉,可以置换以前超采的地下水。主要的置换区域涉及天津的近海区和滨海新区,河北沧州、衡水,置换的农田灌溉面积能达到约60万亩。
回补地下水。本次补水的总线路长达1230公里,促进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一定程度回升,或保持相对稳定水平。
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全线水流贯通。此次补水是多水源优化调度,通过补水,黄河以北河道有水,河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112公里。在改善运河的水自然条件,促进运河生态环境复苏的同时,也为实现“十四五”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进而推动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有水积累经验。
由此可见,“十四五”期间,京杭大运河将结束近一个世纪的断流,实现全线贯通。未来能否看到京杭大运河北京到杭州的全线航运,对补水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一起期待吧!▌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监制/王磊 樊新征总台记者/朱敏 刘颖超
编辑/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