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军中气氛严肃,许多士兵都在躁动,邓小平视察时发现了这点,他觉得这有些反常,便立即叫人去调查。结果很快就传回来,不过令他惊讶的是,他的警卫员说:“司令员,好像是之前彭老总训斥了将士们。”
图|邓小平
邓小平点点头,又问:“彭老总训斥人总是有他的道理,将士们怎么想的呢?”警卫员有些尴尬地回答:“大伙好像还在气头上,觉得彭老总太严厉了,脾气很差,是个莽夫,只会骂人。”
邓小平叹了口气,挥手让他跟上,和他一起去军营走一趟。一到营地,刚刚还在窃窃私语的士兵都闭上了嘴,但气氛还是和他早上视察时一样。他想了想,让人召集将士,直接点破局面,说:“听说你们在讨论彭老总?”
私自议论组织军官是不对的,一群人都噤声,不敢回答邓小平的问题。但邓小平本意不是责罚他们,而是为了让他们明白道理,他道:“你们都觉得彭老总脾气差,喜爱骂人训人,只知武力不知智慧,认为他的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我却觉得彭老总这个人,值得大家学习!”
听到这句话,几乎所有将士们都倒吸一口气,纷纷表示不理解,要说彭德怀没有做错他们还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值得学习是什么意思,骂人也值得学习吗?
图|彭德怀
彭德怀在军中是如何带兵的?这些将士为何认为彭德怀脾气差,是个莽夫呢?邓小平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认为彭德怀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彭德怀的往事吧。
横刀立马、智武双全彭德怀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纵横沙场多年,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发展立下赫赫军功。他光是军中高级职位就多得吓人,曾经被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长。在我国近代史上十大元帅之中,彭德怀能排上第二,仅次于朱德总司令,这些都能印证党组织对他做出巨大贡献的认可。
而实际领兵打仗,彭德怀总是于危难中挺身而出,从最初的土地革命,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每当党和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彭德怀都不惧危险站出来。虽临危受命,却总是一马当先,突破身前的重重阻碍。
杨尚昆曾亲自见证过彭德怀领兵打仗,事后满面红光地拉着毛泽东说:“彭老总真乃奇人,上阵对敌之时仿若带着雷霆之势,敌军恨不能挡啊!”
毛泽东对于彭德怀的能力和气势也很认可,不仅多次口头夸奖,还曾为彭德怀写诗,赠予他“横刀立马”的威名。此诗为:“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图|毛泽东
毛泽东曾两次用这首诗赞扬彭德怀,均是因为他战斗中的英勇行为。第一次是在1935年10月19日,以红军大部队抵达陕北吴起镇为终点,中央红军的漫漫长征之途在此正式宣告结束。
但危险并没有消失,国民党兵马正纠缠不休,何柱国带着东北军第三师、第六师的骑兵紧追而来,其中还有从宁夏而来半路会合的马鸿宾、马鸿逵带领的第三十五师骑兵团。
敌军有备而来,精神饱满且战备充足,而我方刚结束艰难长征,正处于疲于应战、物资空缺的阶段。若是两方大部队碰上,不得不开战,很有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
就在此时,彭德怀挺身而出,主动站出来请求应战“割尾巴”。三天后,彭德怀没有直接让大部队撤退,这是不现实的,而是带着军备较为充足的主力军躲在大峁(mǎo)梁。他们利用所有能利用的东西,包括地势、地形、敌方的心态,设立了大量陷阱,寻找安全伏击点。
图|彭德怀(前排中间)
待追兵一到,纷纷落入陷阱,伏击点便开始了猛烈的攻击,所有人都不敢松懈,哪怕因为疲劳手指颤抖也不敢停,一停敌方就有了喘息的机会。直到追来的骑兵全数歼灭,才敢擦干头上密布的汗水,欢快地庆祝胜利。
这次的战斗犹如风卷残云,进行得快速又利落,没有半点波折。毛泽东收到消息后非常喜悦,诗性大起,以他和彭德怀草拟的作战电文中的“山高路远坑深”,这一句为起手写下这首诗,等待彭德怀归来再赠予他。
另一次是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前往青化砭迎敌,纵使敌军诡计多端,他依旧不依不饶、坚持到底,最后以雷霆威势斩断敌军的退路。取得青化砭大捷后,毛泽东再次手书此诗传赠彭老总。
这首即兴而作的小诗贯注着毛泽东诗篇独有的精气神,可谓是霸气外泄,鲜明生动地写出了一个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大将军形象,给了彭德怀一个闻名世界的招牌,横刀立马经典的定格照。
此诗可谓是珍贵非常,毛泽东赠予他人的诗篇本就不多,更别说彭德怀可是所有党内同志、特别是军方人物唯一生前得到毛泽东赠诗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抗战中,有一场战役极其艰难,称得上是死战。当时为了不让日军支援其他地区,彭德怀带领仅四万的八路军狠狠咬住了近二十五万的日军部队,令日军将领苦不堪言。
冈村宁次不止一次感叹道:“世上怎会有如此之人?彭德怀是个真正的山地作战专家,我们完全超过他们五倍的军力,没想到会被他带的八路军给拦在太行山!”他的感叹不难想到彭德怀当时的高昂士气,那句“横刀立马”用来形容他,犹如影像般清晰。
许多人都把彭德怀当作“一介武夫”、“莽夫”,认为他空有武力,只会打仗,否认他的政治智慧与战术才能,这是极其肤浅且错误的看法。
张爱萍将军多次见证彭德怀指挥工作,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彭德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彭德怀大勇之中有大智。”
图|张爱萍
1939年,山西驻扎的国民党军队毫无风度,经常扰乱附近共产党派遣的决死1纵队的工作,阻碍山西青年的进步力量,排挤进步活动的积极分子。更可恶的是,国民军不仅针对他们,还常常争夺百姓钱财,损害群众利益。
决死1纵队忍无可忍,最后政委薄一波向彭德怀所在的八路军请求支援,消除国民军这个祸害。但此时仍是国共合作期间,彭德怀认为若是直接发生冲突反而正中蒋介石下怀,让他们有理由消极怠战,这对统一战线和抗日全局不利。
但不发生直接冲突不代表不能解决,彭德怀将那支国民军的所作所为暗示给阎锡山,很快阎锡山就主动出来调解各方情绪,将这些国民党军队纷纷撤走,皆大欢喜。这件事充分展示了彭德怀的政治智慧。
图|阎锡山
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彭德怀在外打出一身威名,这都是为了守护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他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曾说过:“只要国家有需要,即使这个仗最难打,即使这条路最难走,我也要到那里去。”
从井冈山的难守、到延安的苦战,再到出兵援朝的死战,他证明了自己说的话,只要国家有需要,他就立马上场,绝不退却地扛下每一场恶仗。凡是硬仗,凡是难啃的骨头,必有彭德怀的身影,这似乎成为惯例。
在国家遭受经济困难之时,他也会为人民奔走呼号、犯言直谏,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彭德怀可谓兼武战之功、文谏之德于一身。
1929年1月,蒋介石派遣三万多军力参加井冈山围剿,为了粉碎国民党的阴谋,党组织决定攻势防御一起上,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毛泽东带领红四军朝着赣南进发,攻打赣南的国民党军,从而分散围剿井冈山的兵力。
而彭德怀则带着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整支队伍加上后勤总共一千多人,很明显,留下来是最为艰难的,凶多吉少。但为了大局着想,彭德怀没有推辞。
这场战斗可以说是血战到底,再怎么顽强抵抗,也抵不过四万和一千的差距,彭德怀即使排兵布阵再怎么精妙,也只能看着将士们一个个牺牲。直到炮火声消停,最后只剩三百多人存活下来。
之后毛泽东复盘战斗时,曾对彭德怀说:“当时把红五军留下来阻击敌人,你们是吃大亏了。”彭德怀摇摇头,郑重地说:“红军都是一家人,没什么吃亏不吃亏的,总战场是胜利的就值得。”
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即将由红一团和红三团重建,两个军团各自有番号,组成一支军队难免会有各方面的争执。彭德怀身为红三团的团长,顾全大局,为保存朱德和毛泽东创建的旗帜,主动要求将自己创建的红三团并入红一团。
彭德怀这种行为体现他不计较个人兵权,心胸宽阔的高洁品质。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中,彭德怀再次体现了目光长远、勇于担当的品格。
1950年,当美国联合西方帝国主义各国组成联合国军,侵略中国邻居朝鲜时,大部分高级领导在军委会议上都反对我国援助朝鲜的提案。
那时我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落后于美帝,抗美援朝行动很有可能会以失败告终。而且中国此时需要平复战争创伤,解决国民党残留的问题,没有多余的精力参加大战。
在会议的关键时刻,彭德怀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深刻地理解到“唇亡齿寒”的意义,认为美国一旦成功占领朝鲜,就相当于住在了中国边界线上,它随时可能举起手中的武器,找个借口对我国展开侵略战争。如果到了那个境地,我们要反抗就更为困难。
图|抗美援朝画像
因此,他坚定地表明:“我国出兵援助朝鲜是必要的。”当然他也没有忘记现实条件,但办法是想出来的,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说:“要是这战打输了,我们最差也就是相当于解放战争迟了几年,但赢了可是极大地保证了边界安全。”
经过反复讨论和准备,最终组织决定由彭德怀担任抗美援朝的总指挥,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艰难的挑战,但彭德怀收到命令后没有犹豫,坚决服从组织命令。挑上重担后,步履坚定地率领志愿军渡过鸭绿江,经历三年的顽强抵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耿直刚正、实事求是彭德怀虽位居高位,但却从来不搞官僚主义那一套,有什么说什么、耿直刚正,令外国友人见了也是赞叹。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其所著的《西行漫记》中,曾经评价过彭德怀:“他说话和做事都从不遮掩,有一种开门见山的敞亮风格,直截了当,不会因畏惧得罪他人而拐弯抹角。”
图|埃德加·斯诺
要知道彭德怀年少时还只是一个放牛娃,一路走到开国元帅的位置,却还能保持曾经的直爽性子,这说明他透彻地理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既不唯心,也不唯上,只唯实。
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时期,当时就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的李德,是个完全奉行教条主义的人,他的作战方针死板不灵活,导致红军经受重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很大一部分军官都对他不满意,但是无人敢于站出来上报,甚至连平常顶撞都不敢。但彭德怀遇上他之后,确认是他的责任,便立即写信上报军委,将李德的指挥情况详细说明,甚至当着他的面严厉批评道:“你将战士们推出去送死真是一点也不心痛!”
两人发生剧烈的冲突,此后,李德对彭德怀意见非常大。在当时的情况下,彭德怀这样做其实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可能会被杀头。但他依旧实事求是,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无惧任何威胁。
1958年10月,彭德怀被下派到兰州进行调研工作,甘肃省委负责人向他递交了一份粮食报告,报告显示:当地粮食人均可达1500斤,这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特大丰收,能够让中央给予嘉奖的。
但彭德怀低调视察时,却发现当地公社居然有一家农户五口人只能共用一条裤子,这明显是不符合收上来的社会民情报告的。
一个月后,他又在家乡乌石,发现当地虽然在大炼钢铁,但却是建立在荒废农业的情况下,公社让稻谷烂在地里,还拆毁了许多住房作燃料,甚至连农具和煮饭的铁锅都砸了作原料。这样即使他们钢铁产量大增,可人民的生活却越来越艰辛,一切反而倒着走了。
彭德怀对于所见所闻皆感愤慨,立即挥笔写下了庐山会议上的“万言书”,明确地指出组织中的一些错误指导,他说:“一个负责任的干部,在所有关乎民生的问题上都必须表明自己的真实观点,这样国家才能有进步。”这充分展示了彭德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所畏惧的品质。
低调谦虚、朴实无华1935年10月21日,在吴起镇伏击追兵大获全胜后,彭德怀收到了毛泽东赠予他的那首诗《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图|毛泽东
彭德怀收到诗后非常高兴,但在看到最后一句话时,深思片刻,拿起笔将它改为“唯我工农红军”。这种下意识的改动说明了他思想觉悟极高,能够正确地看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可全体将士的力量。这体现了他是一个谦虚低调的将领,并没有好大喜功的毛病,这是非常珍贵的。
1949年10月1日,北京正在举办开国大典,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都在欢呼。乌鲁木齐的人民也都挤进大街小巷,为庆祝最终的解放而狂欢,在欢声笑语的人群里许多人都举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的画像,嘴里还高声呼喊:“万岁!”
彭德怀看到这一幕后,亲手将自己的画像扯下来撕掉,对身边的将士们说:“现在解放战争虽说是胜利了,但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万岁’这个口号应当属于人民群众,属于党和祖国!”
图|开国大典
在抗美援朝时期,为了宣传前线战报,会有记者来给将士们拍照,每当这个时候,彭德怀总是婉拒给自己拍照的请求,还要求记者不要宣传他的个人形象。
有一次,他去山洞里看望负伤的战士们,却不想看见石壁上贴着一张他的画像,很明显是从画报上裁剪下来的。彭德怀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马上将画像撕了下来,并且警告战士们以后不要再这么干了。
著名作家巴金也曾采访过彭德怀,他看完那篇战地采访后寝食难安,连夜写信寄给巴金先生说:“我只是一个很渺小的人类,若是把我写得过于高大了,我便感到害怕。”巴金收到信后惊叹:“这位高级将领可真是谦逊、质朴啊!”
众所周知,平江起义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领导人彭德怀更是声名远扬。曾经平江县第一中学想要布置一间纪念室,用于纪念平江起义,校长写信给彭德怀咨询此事。
但彭德怀的回信却是婉拒,信中写道:1928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志们参加平江起义,我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的人员。起义的胜利是平江所有人民共同奋斗而来的,我只是六亿人民之一,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
图|平江起义油画
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彭德怀都没有接受过组织和人民给予的特殊待遇,他坚持和所有人民、战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保持一致的朴素生活作风。不止人民,许多干部都对彭德怀十分敬佩。
杨尚昆曾评价彭德怀:“他的品质犹如生活上的冰雪之操,作风上的朴实无华。”朱德曾说:“彭总在生活上非常注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一点上谁也比不过他。”邓小平曾赠予他八个字:“廉洁奉公,严于律己。”
在旧军队时,少有将士能做到严于律己,但那个时候彭德怀就已经成了军队的典范,严格带领士兵遵守纪律,“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不搞体罚、不吃空缺”。
在当时军队习惯腐败的环境中,他没有动摇心中的信念,坚持节俭。平江起义前,他在国民党任职团长,一共攒了几万银元,但他没有自己花掉,也没有继续保存,而是把这笔钱当作起义的经费,这才有了最后的胜利。
彭德怀节俭的名声是远近闻名,他去到哪里工作,都没人敢特地摆宴欢迎他,因为他不但不吃宴席,还很可能会大骂出口。
曾经有人为招待路过的彭德怀,让伙房多弄了几个菜,结果彭德怀严肃地批评了那位干部没按伙食标准招待,多给的菜从他自己的伙食费里扣。
彭德怀两个弟弟都在战场上牺牲,他便将弟弟们的孩子视若己出,细心呵护,但尽管如此宠爱,他也没有利用职权给孩子们开过后门。
他给侄儿的家书中曾写过这么一句话:“生活要向低标准看齐,工作要向高标准看齐。”这句话后来成为彭家的家训,代代相传。
温厚亲切、铁汉柔情图|彭德怀
由于彭德怀对待工作有着很高的标准,很多人都认为他非常严厉、喜欢骂人训人。张爱萍将军就曾说过:“彭德怀只是对领导干部要求严格,对那些有小心思、不够正派的人不留情面。”
彭德怀的秘书杨凤安也曾解释过:“彭总并不是爱发脾气,如果一件本来可以完成的事情,他们没有用心做完成不了,那彭总才会发脾气。”
而且彭德怀发脾气的原因,也不是为了骂人,而是希望他们引以为戒,以后要认真工作。在他眼里,领导干部可是要带兵打仗的,若是许多问题都无法处理,上了战场可是要牺牲很多人的。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正如他们所讲,彭德怀批评将士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爱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减少伤亡。其实他除了工作上的严格外,在生活上对同志很是体贴,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是否困难。
彭德怀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他不仅照顾着两个弟弟的孩子,还一直关注着黄公略烈士的女儿黄岁新、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资助她们生活和求学。彭德怀的工资,自己只用了基础的生活费,剩下的都拿去接济困难的同志了。
彭德怀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孜孜不倦地贡献力量,创造了无数伟业,却从不炫耀这些荣誉,也不愿意接受组织给予的特殊待遇,始终保持着耿直刚正的性格,勤奋廉洁的劳动农民本色。
文章太短,无法细数一代元帅所有的经历,彭德怀有着许多值得世人学习的品质和精神。它们就藏在历史尘埃里,等待后人慢慢挖掘,使其发光发亮,传承至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