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策
疫情多地散发冲击部分地区供应链,宏观政策维持宽松、适度加力取向不变。一方面在经济增长和通胀走势双重不确定的背景下,稳定物价目标在政策关注点中的权重有所上升。4月22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中强调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其中重点提及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另一方面,在美联储超预期缩紧、中美利差倒挂及人民币连续贬值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发力较为谨慎。考虑到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聚焦于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服务业、需求端维持低迷的地产销售以及债务集中到期的开发商,预计后续政策的发力点将集中于零售、餐饮、物流等领域。
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双向推进。近期上海、吉林等省份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其一优先推动建筑业、交通物流业、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复工复产。其二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上海、吉林长春、沈阳等地推出的复工复产政策中均明确指出“一企一策”,保证管控措施的灵活度,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其三重点推动物流畅通,打通物流堵点。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保通保畅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海、吉林、山东等地也纷纷推出相应政策,例如设置生活物资专用线路、撤消防疫检查站点、提高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办理效率。预计下一步各地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聚焦企业需求,稳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政策集中发力,物流堵点逐步打通。近期疫情防控加码导致物资配送不到位等多重物流问题,考虑到物流供给不畅会对复工复产造成阻碍,使其生产、供应环节出现中断,进一步可能会造成经济下行的压力。近期国家多次提及疏通物流运输堵点。从全国层面来看,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共同抓好过度防控问题整改,全力确保交通网络畅通有序,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出台《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纷纷表示将按“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组织生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努力推动物流畅通。4月22日,央行、外汇局出台23条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从地方层面来看,福建、上海、吉林、湖北等地纷纷召开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和新闻发布会,出台相关规定,涵盖落实“一断三不断”,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要求各地防控指挥部精准施策,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发布关爱货车司机保通畅十条措施,为重点物资货运车辆发放《通行证》等多项要求和措施。
海外之声
FOMC全部票委持“鹰派”态度,美联储将进一步加速货币紧缩。欧洲央行确认缩减购债路线,日本央行仍维持宽松。美国方面,近期全部美联储官员讲话偏“鹰”,布拉德认为美联储存在进一步加速紧缩的可能性。加息方面,美国就业经济数据强劲,通胀仍未显拐点,多数官员认为下次FOMC会议上加息50BP是合意的,“鹰王”布拉德观点则更为激进,认为当前市场谈论经济衰退为时过早,当前首要目标是缓解通胀压力,美联储仅靠适度加息妄图缓和通胀是不切实际的,应通过快速加息从而控制通胀,称5月会议上将存在单次加息75BP的可能性。缩表方面,自3月FOMC会议纪要发布后,多数美联储官员赞成5月会议上确定缩表路径,6月正式开始缩表计划,且本轮缩表幅度将远高于2017年-2019年紧缩周期。欧洲方面,最新利率决议显示欧洲仍维持利率不变,确认加快退出债券购买计划(APP),将从4月400亿欧元的购债速度降至6月200亿欧元购买APP,并于三季度停止购债。日本方面,受美日货币政策背离的影响,日元持续走弱,但日本央行仍坚定维持“鸽派”立场,并再度宣布以0.25%的利率在固定时间内无限量购买债券。
当前全球面临俄乌战争、大宗商品通胀等多重压力,IMF等机构和组织纷纷对世界经济持悲观态度。全球经济方面,基于俄乌局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IMF继1月后再次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本次预测值下调至3.6%,世界银行、美银、高盛等组织和机构均对全球经济持悲观态度。全球通胀方面,IMF表示当前全球多数国家均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且通胀预期失控的风险逐步攀升,大幅上调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通胀率。美国经济方面,美联储全部票委“转鹰”有可能使紧缩周期进一步提速,市场担忧过快的收紧货币政策将冲击美国经济,德意志银行官方率先发表美国面临经济衰退的观点,预测2023年-2024年间美国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失业率同样上行,此后美银、高盛等多家机构分析师均预测了美国在明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大宗商品方面,美国宣布史上最大规模战略石油储备释放后,主流机构预测油价在今年将在120美元/桶价格以下,同时多数机构认为在地缘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黄金作为最佳避险资产,金价或将进一步上行。美联储政策方面,贝莱德认为美联储以过激的加息方式应对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可能会适得其反,反对大部分机构预测的美联储将加息至3%左右,认为美联储最终将加息至略高于2%的水平。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海外多数机构唱空美股,认为在衰退预期下应持防守策略,看多部分大宗商品。股市方面,美银认为当前市场面临多重风险,其中全球经济衰退、美联储“鹰派”立场、俄乌战争等因素压制市场风险偏好,预计标普500在2022年底将跌破4000点,大摩、花旗建议增配盈利能力与经济活动相关性较低的防御类股票,公用事业、医疗保健等板块相对占优。此外,摩根士丹利还建议增配英国股市,认为当前英国股市盈利能力稳定且估值相对偏低,具备配置性价比。大宗商品方面,受俄罗斯遭受制裁影响,多家机构上调天然气预测价格,同时看涨黄金价格,高盛预测今年黄金价格将突破2500美元,投资组合中配置黄金将有效缓解宏观挑战和当前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债市方面,贝莱德认为美联储最终将会接受高于目标值的通胀,预计通胀率在长期维持在3%左右,因此对债券持低配立场。整体而言,多数机构担忧美联储过度紧缩将使经济陷入衰退,对美股未来走势持悲观看法,配置方面倾向带有防御属性股票和受益于通胀涨价的商品。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政策不及预期、外部市场政策超预期。
1、国内政策
1.1、政策延续宽松,适度加力取向不变
疫情多地散发冲击部分地区供应链,近期高策多次发声,宏观政策维持宽松、适度加力取向不变。货币政策方面,4月18日央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涵盖加大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向实体经济让利、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对于受困人群给予延期还本付息等各种方式支持。4月15日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4月13日国常会会议加大对消费和外贸领域的关注程度。4月11日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表明近期疫情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扰动,同时海外不稳定因素较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仍需持续发力。4月以来央行先后实施降准、创设再贷款工具,但在外围因素制约下货币政策发力较为谨慎。财政政策方面,4月16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出现震荡,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将面临新挑战,为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各项精准施策在全力推进,更多政策组合也在研究和储备之中。4月14日财政部刘昆表情要把“稳”放在宏观调控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和逆周期政策力度,坚决托住宏观经济的底。整体来看,接下来财政部将保持稳中求进,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1、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通知》提出多项政策以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并将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地。要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通知》强调,要抓好抓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通知》要求,发挥好民航应急贷款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支持货运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通知》明确,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和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为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加速落地,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
2、4月16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4月16日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中观宏观经济态势将继续延续,各项精准施策在全力推进,更多政策组合也在研究和储备之中。
为促进金融系统的改革创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将聚焦三方面发力。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出现震荡,中国作为深度融入全球化的第二大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必然面临新困难、新挑战。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这个态势还在延续,同时疫情和经济增长方面还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情况、新变化。统筹疫情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的区间,相应的政策已经明确,各项措施目前都在按照提前发力、精准施策的要求全力推进,更多政策组合也在研究和储备之中。
3、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并且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激发市场活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一、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二、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三、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4、4月14日,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在2022年第4期《党建》杂志上撰写题为《忠诚履职 奋勇担当 坚决扛起稳定宏观经济的政治责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贡献。
财政部部长刘昆撰文指出,要把“稳”放在宏观调控突出位置,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要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和逆周期政策力度,坚决托住宏观经济的底,全力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财政资金支出、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中央基建投资预算下达,尽快细化落实退税减税政策方案,确保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见效。今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组合式减税降费,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继续将与县区财政运行密切相关的转移支付纳入直达资金范围,直达资金总量增加到4万亿元以上。
5、4月12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热点问题,表明各地聚焦重点投向领域,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财政部从三个方面解读了关于专项债券发行的使用情况和进一步加快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数据显示,在已经发行的专项债券中,支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4157亿元、交通基础设施2316亿元、社会事业2251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016亿元、农林水利1004亿元、生态环保468亿元,能源、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251亿元。“这些项目对稳定宏观经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宏才说。此外,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专项债券“合理扩大使用范围”的要求,财政部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加大惠民生、解民忧等领域投资。近期,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地补报了一批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指导地方将城市管网建设、水利等重点领域项目作为补报重点。二是支持增后劲、上水平项目建设。主要是围绕新基建等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将具有公益性且有一定收益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作为支持重点。三是推动“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要求各地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农业农村领域项目储备,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作为专项债券支持重点,支持重要农业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此外,进一步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为加快专项债券使用,各地高度重视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分两批共储备了7.1万个项目,目前正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将新增限额对应到符合条件的项目上。
6、4月11日,央行公布2022年3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3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央行加强了结构性货币工具的使用。3月的信贷数据在结构上仍需优化,政府债券融资、企业融资与三项非标对社融起到支撑性作用。
3月社融增量超过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央行加强了结构性货币工具的使用。初步统计,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5.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9.8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0.7%;委托贷款余额为10.93万亿元,同比下降1%;信托贷款余额为4.18万亿元,同比下降30.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08万亿元,同比下降19.5%;企业债券余额为3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政府债券余额为54.65万亿元,同比增长1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9.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从结构看,3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4%,同比高0.5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7%,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4%,同比低0.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3%,同比低0.7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9%,同比低0.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5%,同比低0.1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6.8%,同比高0.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同比高0.1个百分点。
7、4月11日,央行公布2022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2022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425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750亿元,同比少增95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60亿元,同比多增51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690亿元,同比少减187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91亿元,同比少增245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1万亿元,同比多405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58万亿元,同比多923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82亿元,同比多515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从结构看,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9.1%,同比低7.8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1.5%,同比低0.3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0.4%,同比高0.4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4%,同比高2.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0.7%,同比低2.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0.9%,同比高2.1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占比13.1%,同比高6.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2.5%,同比高0.1个百分点。
8、3月24日,央行召开2022年研究工作电视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2年重点研究任务。
会议总结2021年人民银行研究系统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研究任务。指出要以服务稳增长和防风险为重点,强化重大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注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的融合发展,切实推动改革政策落地落实,不断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各项工作。
1.2、解封不解防,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4月依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4月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关于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的发布会。从疫情态势变化层面上看,期初疫情形势整体向好,4月上旬疫情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截至中旬形势企稳,预计下旬也将保持平稳态势。但考虑到自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已超过4万例,波及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所有省份,疫情防控的任务依然很艰巨。疫情态势特点层面,4月疫情仍居高位主要源于社区传播和地区之间交叉输入,要关注重点场所、重点行业人员,强化风险场所、风险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疫情防控措施层面,考虑到国内外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均指出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并且要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因为中国的实践证明,动态清零防疫总方针是最经济也最有效的防疫手段。总之,要毫无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切实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多地积极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复工复产。近日,随着疫情态势企稳,在加强疫情常态化管控的同时,多地纷纷出台相应管理政策,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关注点。第一,政策瞄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例如上海市就推出“白名单”制度,优先推动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复工复产。长春市也针对工业企业、建筑业、交通物流业、商业企业这四个重点行业成立了专门的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并将在4月底前优先推动第一批128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第二,将疫情防控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上海、吉林长春、沈阳等地推出的复工复产政策中均明确指出“一企一策”,保证管控措施的灵活度,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第三,着力推动大物流畅通,迅速打通大物流堵点。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保通保畅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海、吉林、山东等地也纷纷推出相应政策,例如设置生活物资专用线路、撤消防疫检查站点、提高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办理效率。预计下一步各地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聚焦企业需求,稳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1、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疫情形势呈逐渐企稳态势,但地区之间交叉输入影响明显。
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会议指出,各地动态清零的任务十分艰巨。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福建、辽宁等省的疫情总体趋于平稳。吉林省吉林市和长春市疫情呈现下降态势,但由于感染基数大,社区风险未完全排除,需持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巩固防控成果。上海市近日疫情仍处于高位,社区传播风险仍然较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仍十分艰巨紧迫。动态清零与零感染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中国新冠防控的最佳选择,也要做好迎战可能发生的规模化新冠疫情的准备。当下应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2、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疫情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控正处于关键紧要时期。
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信心,更加坚决果断。会议指出,河北、江苏等省疫情总体可控,吉林省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在高位。上海市连续8天报告新增感染者数超过1万例,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社区传播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且外溢多省多市。中国两年多的防控实践证明,“动态清零”符合中国实际,而且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控制新冠疫情的一个最佳选择。要以快制快,加快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建设、感染者收治,尽快阻断社会面传播;要强化风险管控,快速筛查,找出潜在传染源,及时转运隔离;要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购药需求,积极帮助排忧解难。
3、4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部分地区社区传播仍未阻断,疫情仍在高位运行。
快字当头,加紧推进重点地区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会议指出,3月中旬以来,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此前疫情较为严重的5个省市中,广东、山东、河北等均呈现向好态势,但上海和吉林疫情仍处于发展状态,其中上海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快字当头,加紧推进重点地区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要采取一系列手段保障封控区、管控区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特殊患者就医需求。
4、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整体向好。
动态清零依然是控制新冠疫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会议指出,山东、江苏、浙江的疫情整体趋好,北京、广东疫情整体平稳,吉林省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上海市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总的来说,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整体向好,但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同时段多地发生奥密克戎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动态清零依然是控制新冠疫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但是要做到动态清零确实也存在一些挑战,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大数据和前移监测防线尽早发现武无症状感染者。
1.3、物流政策广泛发力,有效促进产业链稳定
物流稳定方面近期受到广泛重视,要求促进国际国内物流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由于受到全国各地疫情因素的影响,现在已经出现了包括物资配送不到位等多种问题,对物流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并且物流在复工复产和经济中起到核心且重要的作用,物流的供给不畅会对复工复产造成阻碍,使其生产、供应环节出现中断,进一步可能会造成经济的下降。因此国家开始重视物流运输畅通方面的问题,在当下物流行业面临困难之际,出台纾困政策,给予资金支持。从全国层面来看,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共同抓好过度防控问题整改,全力确保交通网络畅通有序,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出台《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纷纷表示将按“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组织生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努力推动物流畅通,把畅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落实,对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确保“一断三不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央行、外汇局出台23条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从地方层面来看,福建、上海、吉林、湖北等地纷纷召开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和新闻发布会,出台相关规定,涵盖落实“一断三不断”,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要求各地防控指挥部精准施策,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发布关爱货车司机保通畅十条措施,为重点物资货运车辆发放《通行证》等多项要求和措施。
1、4月19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总指挥(全体)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强应共同抓好过度防控问题整改,全力确保交通网络畅通有序。
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迫切需要,各单位应共同抓好当前物流保通保畅重点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审议了《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物流供应链重点企业跟踪保障及“一事一协调”工作规范》和《关于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若干措施》。会议指出,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迫切需要、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迫切需要,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会议强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人民至上、聚焦重点、分类施策、规范流程、公开透明、狠抓细节”的总要求,全力以赴,共同抓好当前物流保通保畅重点工作。一要共同抓好过度防控问题整改,全力确保交通网络畅通有序。对不符合要求的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收费站、普通公路等,要建立台账、立即整改。强化跟踪调度,坚决防止收费站和服务区关停问题反弹。坚决取缔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的防疫检查点。二要共同抓好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全力支撑重点区域经济运行。加强稳链保供服务,主动对接、主动服务,绝不能因运输保障不到位影响供应链产业链稳定运行。三要共同抓好车辆通行精准管控,全力提升货运物流运转效率。加快推广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通用,对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四要共同抓好城乡物流配送服务,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优先为邮政快递人员提供集中核酸检测。支持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基层社区设立无接触接驳设施,有序恢复末端投递服务。五要共同抓好重点企业供需对接,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优先保障重点企业运输任务相关车辆的通行。六要共同抓好从业人员纾困解难,全力帮助物流企业度过难关。不折不扣落实好已出台的各类纾困解难政策,鼓励各地为货车司机提供免费核酸和抗原检测服务。七要共同抓好物流领域疫情防控,全力防范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指导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新冠病毒疫情不通过货运物流渠道传播。
2、4月19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罗俊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按“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组织生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多措并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工信部将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日调度机制,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的作用。现已经向上海等抗疫的前方派驻了工作组,部领导带队,将加强前后方协同、强化部省联动,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工信部坚持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予以支持帮扶。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细化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按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来组织生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包括指导地方简化审批流程,充分用好大数据的作用,来推动更多工人复工复产。并将加强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物流运输中的问题诉求,努力做到“原料运得进、产品运得出”。
3、4月19日,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春耕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围绕实现民生托底、货运畅通、产业循环来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要把畅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落实。
交通运输部将围绕实现民生托底、货运畅通、产业循环来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千方百计、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把畅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落实。二是建立集中统一指挥分工分级负责的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针对问题,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到期销号,跟踪问效,确保落实。三是严格实施货车司机“即采即走即追”+“人员闭环管理”的举措。四是加快推广使用全国统一互认的通行证,确保统一格式,办理方便,足量发放、全国互认,通行顺畅。五是加快筹备设置和用好物流中转场地,确保货物接驳运输,人员闭环管理,互不接触。六是要以上海及长三角等地区为重点,切实解决重点地区的物流供应链突出的问题。七是畅通接诉即办、个案协调的工作渠道,充分发挥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电话的作用,采取24小时值班值守,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追踪、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八是要用好用足助企纾困,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帮助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九是充分调动物流保通保畅各方面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基层工作人员、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最后是强化监测预警,提前谋划研判,制定工作预案,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
4、4月19日,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积极加强与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持续做好物流运行跟踪监测,努力推动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发改委将从两面方面努力推动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一方面,着力打通难点堵点问题,将进一步发挥各方合力,确保政策有效传导至市场主体,并将努力推动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另一方面,强化政策落实情况跟踪问效。此外,还将加强国内外形势跟踪研判,做好政策储备,进一步充实政策工具箱,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下一步将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此外还将坚决守好民生底线,重点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后续,将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制定完善各类应对预案,加强政策储备,及时出台有力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5、4月18日,刘鹤出席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部署十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
提出十项重要措施,要改善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会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国务委员肖捷主持会议。国务委员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有关部门和地方作了重点发言。会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脑中要有全局。要关心群众和防疫人员生活和身心健康,并给予延期还贷等金融支持。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要逐个攻关解决重点地区突出问题。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会议强调,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工作机制,集中统一指挥,分工分级负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建立举报投诉机制,用好12328热线,24小时专人值守,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6、4月18日,工信部坚决落实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要求,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工信部认真落实“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的工作要求,细化实化各项举措,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今日上午召开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立即行动,抓实落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日调度机制,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加强前后方协同、上下游衔接,强化部省联动,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坚持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予以支持帮扶。充分发挥前方工作组作用,区分轻重缓急,坚持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扩大“白名单”范围,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细化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按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组织生产,保障物流畅通。加强通信大数据对畅通物流的精准支撑,优化通信行程卡服务,会同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完善“白名单”管理机制,向经各地级市及以上联防联控机制审核确认的相关货运司乘人员提供便捷、高效、规范的通信行程信息服务,助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物资货运车辆及司乘人员顺畅通行。
7、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其中提到,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主动跟进和有效满足运输企业融资需求。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供灵活便捷金融服务。对于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支持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要用好用足民航应急贷款等工具,多措并举加大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信贷支持力度。
8、4月14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关于全力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统筹做好货运物流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全力保障货运物流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通知》表明需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货运物流运行通畅,提出从以下九个方面切实保障物流运输稳定畅通:一、充分认识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重要意义。二、全力做好公路保通保畅工作。三、加强从业人员服务保障。四、建立统一规范的通行证制度。五、分类精准做好货运车辆通行管理。六、全力保障水路运输通道畅通有序。七、全力做好上海港集装箱运输保障工作。八、切实保障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九、切实加强动态跟踪督导检查。
9、4月12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会议要求,全力保障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发挥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全力保障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全力做好保通保畅各项工作。要加强对粮食、煤炭、天然气等重要物资和初级产品的运输保障,全力保障集装箱运输。要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协同优势,进一步发挥水运在外贸运输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提升中欧班列、国际航空货运和国际道路运输保障能力。要加快疏通边境口岸堵点卡点,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清理规范港口、航运等环节中介收费。
10、4月11日,国家邮政局发出通知切实做好邮政快递业保通保畅工作,要落实国务院精神,切实做好邮政快递业保通保畅工作。
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将邮政、快递作为民生重点,在符合地方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组织行业及时恢复正常运行。要积极对接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为企业办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提供指导。疫情严重地区要依托周边物流园区(枢纽场站、快递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加快设立启用物资中转调运站、接驳点或分拨场地等临时处理场所,为邮件快件转运提供便利。要重点保障疫情发生地区防疫物资、紧急药品和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物资运递需求。要推动地方出台快递车辆通行、允许邮件快件进社区、增设无接触投递设施等具体政策,防止出现邮件快件积压等情况。
11、4月7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会议,要促进国际国内物流畅通,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会议研究部署了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加强统筹调度,督促政策落实进一步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强调要针对当前货运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立即部署落实务实有效举措,确保“一断三不断”(“一断”是指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三不断”是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一是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测点,严禁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确保全国交通运输干线畅通。二是要建立统一格式、全国互认、办理便捷的通行证制度,确保通行证全国通行。三是要依法依规制定通行管控措施,不得层层加码、一刀切,确保通行管控政策统一。四是要及时为货车司机提供餐饮、如厕等基本生活服务,加密设置核酸检测点,确保货车司机服务措施到位。五是要加强区域协同、信息互通,做到统一汇总,及时发布,确保管控信息互联共享。
2、 海外之声
2.1、近期全球央行政策变化
FOMC全部票委持“鹰派”态度,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加速货币紧缩,欧洲央行确认缩减购债路线,日本央行仍维持宽松。美国方面,近期全部美联储官员讲话风格均偏“鹰”,布拉德认为美联储存在进一步加速紧缩的可能性。加息方面,美国就业经济数据强劲,通胀仍未显拐点,多数官员认为下次FOMC会议上加息50BP是合意的,“鹰王”布拉德观点则更为激进,认为当前市场谈论经济衰退为时过早,当前首要目标是缓解通胀压力,美联储仅靠适度加息妄图缓和通胀是不切实际的,应通过快速加息从而控制通胀,称5月会议上将存在单次加息75BP的可能性。缩表方面,自3月FOMC会议纪要发布后,多数美联储官员赞成5月会议上确定缩表路径,6月正式开始缩表计划,且本轮缩表幅度将远高于2017年-2019年紧缩周期。欧洲方面,最新利率决议显示欧洲仍维持利率不变,确认加快退出债券购买计划(APP),将从4月400亿欧元的购债速度降至6月200亿欧元购买APP,并于三季度停止购债。日本方面,受美日货币政策背离的影响,日元持续走弱,但日本央行仍坚定维持“鸽派”立场,并再度宣布以0.25%的利率在固定时间内无限量购买债券。
2.1.1、美联储官员观点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 布拉德
经济:称当前谈论经济衰退为时过早,3月份失业率仅为3.6%,处于历史相对低位,预期今年失业率将降至3%以下。认为美联储可以通过快速加息在不发生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控制通货膨胀。
政策:加息方面,布拉德称美联储仅靠适度加息就能缓和通胀的想法不切实际,认为美联储应迅速采取行动,最早在三季度时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中性水平或以上,并于年底将利率至少提升至3.5%,不排除单次加息75BP的可能性。缩表方面,认为美联储应在5月初举行的FOMC会议上尽快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美联储理事 沃勒
通胀:面对40年来最严峻的通胀状况,沃勒表示通胀数据并没有大幅超出预期,预计通胀率将很快触顶回落。可以通过压低小麦、半导体等产品的需求以控制过热的通胀。
政策:重申支持5月加息50BP的观点,称当前的通胀数据为此观点提供支撑,并称6月和7月加息幅度可能更大,希望利率水平在三季度达到中性以上。认为美联储在进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不会造成经济衰退。
里士满联储主席 巴尔金
经济:美联储通过强硬政策应对四十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胀形势,并不一定会使经济进入衰退。美联储通过让个人和企业相信其致力于对抗通胀的决心,将有助于巩固通胀预期,可能有助于避免经济陷入衰退。
政策:短期内的最佳加息路径是迅速将利率上调至中性水平,随后通过观察通胀压力是否缓解做进一步决策。
美联储理事 布雷纳德
通胀:布雷纳德指出当前通胀压力过高,3月通胀数据中反映了俄乌冲突后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行,其中食品和油气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对低收入家庭造成严重冲击,如果俄乌冲突持续发酵,美国面临的通胀风险将进一步上行。
经济:当前劳动力市场强劲,潜在经济动能充沛,就业市场数据表明联储可以在降低通胀的同时继续维持经济复苏。
政策:布雷纳德表示美联储的紧缩政策不会导致经济衰退,应迅速采取行动,将利率提高至中性水平,存在加息50BP的可能性。缩表方面,美联储可能会在5月的FOMC会议上确定缩表路径,并在6月正式开始缩表进程,预计缩表带来的影响可能约等于2-3次加息。
旧金山联储主席 戴利
政策:当前经济具有韧性,可以承受利率的调整,相关经济数据表明加息50BP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认为年底达到中性利率是合意的。同时支持5月开始缩表,认为已有迹象显示美联储的政策措施已与市场充分沟通,有助于为过热的经济降温。
经济:美国可能面临“温和的衰退”,经济将放缓至低于趋势增长率的水平,但大概率不会跌至负值,不会同70年代一样陷入持续的经济衰退。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 博斯蒂克
经济:鉴于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博斯蒂克称美联储应谨慎行事,认为美联储不应在加息问题上急于突破中性利率水平。
通胀:控制通胀仍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通胀风险仍然存在,但当前来看通胀数据可能已经见顶。
政策:政策态度有所放缓,认为将通胀保持在可控水平内很重要,但当前全球经济疲软,经济预期日趋悲观的环境下,美联储不应采取可能损害经济的极端行为。博斯蒂克称如果利率远超中性水平,可能意味着加息幅度远大于防控通胀所需的目标。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 梅斯特
通胀:即使美联储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将降低物价上涨速度,但近两年内美国通胀仍将维持高位,超过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政策:对经济前景较为乐观,美联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仍可以保持良好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持续扩张,梅斯特表示倾向于以更积极的步伐加息,美联储将使用政策工具确保通胀不会进一步损害经济。
2.1.2、欧洲央行利率决议
欧洲央行行长 拉加德
政策:欧洲央行宣布仍维持三大利率不变,确认加快退出债券购买计划(APP),将从4月400亿欧元的购债速度降至6月200亿欧元的购买速度,并计划于第三季度内停止购债,三季度整体净购买量将取决于经济数据及预期。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将持续至2024年底,欧洲央行将PEPP视作相对灵活的货币工具,可在任何时间、资产类别和管辖范围根据情况调整。
通胀:欧元区3月通胀数据同比增长7.5%,连续5个月创历史新高。欧洲央行表示,能源成本上行将导致通胀在未来的几个月内高位运行。欧央行将随时准备调整货币工具,确保中长期通胀水平控制在2%左右。
2.1.3、 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行长 黑田东彦
政策:日本货币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背离,日元创下50年最长连跌,日本央行仍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计划通过新一轮购债来限制债券收益率的上行,以0.25%的固定利率无限量购买10年期政府债券,购买时间为4月21日、22日、25日和26日。
通胀:黑田东彦仍维持此前看法,称当前日本通胀主要源于大宗商品价格过高,推动成本上涨,并非经济回暖带来的良性通胀,日本政府及日本央行仍坚定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2.2、海外机构观点
当前全球面临俄乌战争、大宗商品通胀等多重压力,IMF等机构和组织纷纷对世界经济持悲观态度。全球经济方面,基于俄乌局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IMF继1月后再次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本次预测值下调至3.6%,世界银行、美银、高盛等组织和机构均对全球经济持悲观态度。全球通胀方面,IMF表示当前全球多数国家均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且通胀预期失控的风险逐步攀升,大幅上调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通胀率。美国经济方面,美联储全部票委“转鹰”有可能使紧缩周期进一步提速,市场担忧过快的收紧货币政策将冲击美国经济,德意志银行官方率先发表美国面临经济衰退的观点,预测2023年-2024年间美国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失业率同样上行,此后美银、高盛等多家机构分析师均预测了美国在明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大宗商品方面,美国宣布史上最大规模战略石油储备释放后,主流机构预测油价在今年将在120美元/桶价格以下,同时多数机构认为在地缘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黄金作为最佳避险资产,金价或将进一步上行。美联储政策方面,贝莱德认为美联储以过激的加息方式应对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可能会适得其反,反对大部分机构预测的美联储将加息至3%左右,认为美联储最终将加息至略高于2%的水平。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海外多数机构唱空美股,认为在衰退预期下应持防守策略,看多部分大宗商品。股市方面,美银认为当前市场面临多重风险,其中全球经济衰退、美联储“鹰派”立场、俄乌战争等因素压制市场风险偏好,预计标普500在2022年底将跌破4000点,大摩、花旗建议增配盈利能力与经济活动相关性较低的防御类股票,公用事业、医疗保健等板块相对占优。此外,摩根士丹利还建议增配英国股市,认为当前英国股市盈利能力稳定且估值相对偏低,具备配置性价比。大宗商品方面,受俄罗斯遭受制裁影响,多家机构上调天然气预测价格,同时看涨黄金价格,高盛预测今年黄金价格将突破2500美元,投资组合中配置黄金将有效缓解宏观挑战和当前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债市方面,贝莱德认为美联储最终将会接受高于目标值的通胀,预计通胀率在长期维持在3%左右,因此对债券持低配立场。整体而言,多数机构担忧美联储过度紧缩将使经济陷入衰退,对美股未来走势持悲观看法,配置方面倾向带有防御属性股票和受益于通胀涨价的商品。
2.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经济:IMF再次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2021年IMF预测全球2022年经济增长为6.1%,2022年1月份预测值为4.4%,本次预测下调至3.6%,同时将2023年经济增速预期由3.8%下调至3.6%。其中IMF认为俄乌冲突将对欧洲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大幅下调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增速预期。
通胀:当前全球多数国家均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且通胀预期失控的风险逐步攀升。IMF预测通胀将持续维持高位,大幅上调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通胀率,同时指出英国未来将面临所有发达经济体中最严重的通胀冲击。
2.2.2、 世界银行
经济:世界银行下调2022年全球GDP增长预期,预测值由4.1%下调至3.2%,世行行长马尔帕斯称受俄乌战争影响,欧洲和中亚地区经济增长将放缓,全球经济同样受此拖累。此外,世行在声明中表示,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高油价和高粮价加大家庭支出,对实际收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2.3、 美国银行
经济:美银最新调查结果表明,预计全球经济将恶化的投资者比例创历史新高,对经济衰退的恐惧大幅飙升,风险偏好下行。此外,当前市场对于经济衰退的预期跃升至2008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货币风险攀升至新高。
股市:美银称当前市场面临多重风险,其中全球经济衰退是市场最大的尾部风险,美联储强硬的鹰派立场、俄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也是市场担忧的风险之一。美银表示经济衰退将会使美股进一步下挫,可能导致标普500指数在2022年底跌至4000点以下,相较于当前水平回落11个百分点。
商品:大宗商品配置占比跃升至38%的历史高位,其中做多石油为首的大宗商品成为最热门的策略,但对本轮大宗商品行情延续时间的预估较为保守,多数投资者认为通胀将在未来12个月内呈下降趋势。美银表示,当前释放的战略石油储备可缓解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150美元/桶的风险,下调年内夏季油价预期至120美元/桶。此外,美银重申看涨黄金的观点,预计金价在未来可能升至2175美元/盎司。
2.2.4、 摩根士丹利
商品:预计俄乌冲突带来的风险溢价将支撑TTF天然气价格高于30美元/百万英热,后续随风险溢价逐渐被市场消化,预计天然气价格将逐渐下降至20-25美元/百万英热。
股市:俄乌冲突将提高俄罗斯断供欧洲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风险,从而导致经济衰退概率上升,欧洲股市的投资风险提升,当前欧洲股市的任何板块均未消化经济衰退的预期。摩根士丹利更推荐今年以来涨势喜人的英国股市,当前英国股市盈利能力稳定且估值相对偏低,具备配置性价比。美股方面,摩根士丹利认为当前美股市场高位回落,并未反映出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美股未来有可能进一步下挫,大摩建议增持以公用事业为代表的防御板块股票,以缓解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
2.2.5、 标普
经济:俄乌冲突仍未缓和,在西方对俄制裁强加码期间,俄罗斯与德国之间贸易关系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将对德国制造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拉低GDP、就业等经济数据。当前美国通胀形势严峻,能源等商品价格高企,如果俄罗斯与德国的关系恶化,或将影响美国在欧洲的工业投入,镍、钛等商品价格将受到冲击。
2.2.6、高盛集团
经济:当前美联储面临控通胀和经济软着陆两难的局势,高盛认为在不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十分困难,预计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几率约为15%,未来两年内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35%。
商品:全球大宗商品格局将陷入波动陷阱,套期保值的风险越来越大。当前多数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不仅抑制了市场流动性,同时还增加了生产商远期合约和实物交割所需的资金,加剧了中长期资本短缺的问题,将促使资本减少对大宗商品生产商的投资。此外,俄罗斯遭遇的经济制裁在短期内无法解除,大宗商品供需格局持续承压,预计未来商品价格将维持大幅波动的态势。
配置:受俄乌冲突及俄罗斯遭受制裁等影响,预计今年黄金价格将突破2500美元,投资组合中配置黄金将有效缓解宏观挑战和当前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高盛同样看多能源、金属和矿业股,认为当前市场对于此类股票定价偏低,具备配置价值。
2.2.7、 德意志银行
经济:经重新评估俄乌冲突与欧美通胀带来的风险后,德银率先预测美国将于2023年陷入衰退。俄乌局势影响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扰乱全球供应链并加剧欧美国家的通胀水平,且通胀的驱动因素正在走阔,由商品通胀逐渐传导至服务通胀,未来将承受进一步上行的通胀压力,美联储或采取加速紧缩的政策作为应对手段,这将导致经济出现衰退。德银预测美国经济将于2023-2024年出现负增长,届时失业率也将上升1.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将在美联储过渡紧缩下遭受严重冲击。
2.2.8、花旗银行
经济:在美联储逐步收紧货币政策、美债收益率出现倒挂的背景下,预计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2023年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为20%,显著高于此前预测的9%。
股市:当前股市走势已逐渐开始体现市场对经济衰退的预期,经济衰退的影响将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高峰,在此背景下,2023年底标普500将从当前的4600点下挫20%-30%。花旗建议增配盈利能力与经济活动相关性较低的防御类股票,如公用事业、必需消费品、房地产、通讯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板块。
2.2.9、 瑞银
商品:自美国宣布史上最大规模战略石油储备释放后,瑞银将6月油价预测下调10美元/桶,下调后预测值为115美元/桶,但考虑到OECD成员国在明年有补充原油战略库存的需要,上调了2022年12月和2023年3月的油价预测至115美元/桶。此外,受俄乌战争影响,瑞银上调2022年和2023年3月美国天然气价格预测,分别上调0.6美元/百万英热和0.3美元/百万英热。
2.2.10、贝莱德
加息:以过激的加息方式应对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可能会适得其反,将通胀率压低至2%的目标,有可能将失业率推高至10%。反对大部分机构预测美联储将加息至3%左右的观点,认为美联储将加息至略高于2%的水平。
配置:预计通胀率最终将维持在3%左右,贝莱德认为美联储最终将会接受高于目标值的通胀水平,对债券持低配立场。
3、风险提示
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剧,疫情超预期恶化,历史数据仅供参考。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