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走进五大道
城事专栏之“走进五大道”,今日正式和大家见面啦!“五大道”故事里,那一栋栋小洋楼和它的主人、过客,还有更精彩的“闪亮细节”“斜杠人生”。
让我们一起漫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走近,走进,发现,重读。
本期关键字 【藏书】这里住过大总统督军实业家……您知道吗,他们“斜杠人生”的标签还有“藏书”?这里曾经有过什么藏书故事……最终,那些珍贵的古籍又流向了哪里?今天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天津市问津书院理事长王振良介绍,目前,仅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内已知的“藏书楼”就有约20处。先选三位有故事的他——他 位至大总统 为何藏书不受重视徐世昌
1855—1939年
从前清翰林到后来的民国总统,徐世昌在“天津藏书家朋友圈”里是官位最高的。“退耕”泰安道徐世昌号弢斋,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他在北京任职时,书斋即有书髓楼、退耕堂之号,另有归云楼、海西草堂、冲和斋等。王振良教授介绍,1918年10月,徐世昌被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922年6月辞职归隐天津。此前徐世昌在英租界咪哆士道(今泰安道)购得宅地9亩。这里原有楼房一所,即天津之退耕堂;又增建了书髓楼,收藏由北京带来的古籍和书画精品。后来,徐氏又购得英租界牛津道(今新华路)土地15亩,建起9所住宅,最大一处即今新华路255号。这所建筑是落地重建的,但尚依稀保存旧貌。今新华路255号 李志坚 摄
徐世昌在津的“退耕”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藏书、读书、编书、刻书。藏书量成谜徐世昌的藏书总量,相关记载竟从八万卷跨越到数十万卷不等,今已难于弄清。但由于“书髓楼宋元古本无多”,不为当时藏家所重。王振良教授却认为,徐世昌毕竟出身翰林,又长期官居高位,其藏书质量其实不低,“现在国家图书馆所存《永乐大典》,‘智’‘制’‘易’三册都钤有‘弢斋藏书记’印”。又所庋李日华藏本《十七贴》、宋版《尚书》等,也都相当珍贵。1919年,徐世昌动议影印《四库全书》,但计划最终搁浅。徐世昌刻书很多,但因为贪多求快,在当时颇受诟病。王振良教授说,其实当代学者评价已趋于客观:“当彼之时,能刊刻如此巨制,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徐世昌编纂刊刻图书也是认真的,“《清儒学案》每篇都由他审读定稿”。书散洛阳道1933年以后,日本方面多次想请徐世昌出面组织傀儡政权,都被严正拒绝。1939年徐世昌去世。不久天津遭遇水灾,藏书损失甚巨。后来泰安道宅拆售他人,劫余藏书迁至新华路弢园。今洛阳道23号 张继明 摄
20世纪50年代,徐世昌后人卖掉弢园迁居今洛阳道23号,所剩藏书从这里散布四方,其中“归于天津图书馆和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后来返还部分给其后人”,也有不少流入民间,有学者在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淘到过徐氏的藏书。他 手不释卷的武将 为何广捐典籍
蔡成勋
1871—1946年
“武将官至一省督军,又因爱好读书、藏书而留名的,天津乡亲蔡成勋似乎是唯一的人。”王振良教授介绍,蔡成勋在津居址主要有两处,也是藏书楼希郑轩之所在:一处在今河北区,时称蔡家花园,今已无存;一处在今天的大理道3号。“全国文保”的旧居蔡成勋,字虎臣,生于直隶省天津县,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北洋政府时期曾任江西督军。1924年下野后从上海回天津。今大理道居所是中国工程司建筑师阎子亨设计的法国罗曼式建筑,1935 年建成。这处院子1949年后隔为3号和5号:3号为蔡氏旧居,亦即希郑轩藏书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号中式四合院为蔡氏家祠。今大理道3号蔡氏旧居 李广莉 摄
今大理道5号蔡氏家祠 刘敬利 摄
蔡成勋戎马生涯二十余载,虽是武夫却手不释卷,津门学者章钰先生曾介蔡成勋“广收有用书”是因为,“津门蔡氏,世传儒业有名……兹虎臣君复为课子计”。尽归崇化学会1923年《大公报》的一篇报道介绍,当时督理江西军务的蔡成勋提出“教育为富强之本,图书为文化之原”,以省署名义通令并报教育部备案,“咨请通咨各省区广印古书,维持文化”,体现了蔡氏“实用”的图书思想。著名记者范长江曾记录蔡氏“捐赠北大丛书不少”。原绥远省立第一中学图书馆、原中州大学图书馆,都有蔡成勋的捐赠书籍。可惜的是,现在很难一窥蔡氏藏书全貌,从捐赠情况来看,以正经正史为主,还有当时编印的大套丛书。天津文庙旧影 李弢提供
蔡成勋最著名的捐书活动,就是所藏尽归天津崇化学会,“其时,蔡成勋襄助众多公益事业,担任过天津慈善事业委员会委员、天津救济水灾委员会干事等,也是崇化学会出资人之一”。蔡氏藏书由后人捐至崇化学会,安置在天津文庙明伦堂后之崇化堂,挂“希郑轩”匾额。1953年学会财产全部捐给天津市政府,藏书由市文化局接收,拨交至当时的天津市人民图书馆。他 著名实业家 为何也捉襟见肘周叔弢
1891—1984年
与睦南花园“毗邻”的睦南道129号,是著名民族实业家周叔弢旧居。王振良教授介绍说,周叔弢在津居所有三处。1928年前后住英租界泰华里6号;1935年在今桂林路购地建宅;1954年起直至去世,一直住在睦南道(今129号)。卖书转手买书从祖父周馥开始,周家数代人以天津为基地。“他自16岁起购藏古籍,尤其喜欢宋元旧刻本。”王振良教授说,关于他收藏古籍善本的轶事很多,且相当传奇。今睦南道129号 李丽平 摄
1933年,日本售海内孤本宋版《通典》和《东观余论》,他以1000元赎得《东观余论》;所存元本《左传》唯缺卷一,最终他竟以一两黄金配齐;虽有实业做后盾,但经济有时也捉襟见肘,他曾将109种明版书卖给藏书家陈一甫,转手买下宋版《礼记注》……为国家而藏书周叔弢的书斋有寒在堂、双南华馆、自庄严堪等名号。在王振良教授看来,其“为国家而藏书”的观念很深。1942年元旦,他在手订《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卷首,留有近似遗嘱的话:“数十年精力所聚,实天下公物,不欲吾子孙私守之。四海澄清,宇内无事,应举赠国立图书馆,公之世人……”周叔弢先生旧影
1948年至1949年,周叔弢把所藏宋抚州本《左传》卷一卷二赠给故宫博物院补全宫藏残册,还以高价购得《经典释文》第七卷以补故宫博物院所缺。1951年,他把珍藏的《永乐大典》一册捐献出来,开启了他把珍藏捐献国家的序幕,而且带动了不少藏书家捐献珍藏。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贵州路、成都道五条道路围合区域——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早已不局限于原来的“马睦大常重”。规划定位之一,是努力打造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备选区。仅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内已知的“藏书楼”就有约20处。天津本土和寄寓天津的藏书家,足以构成天津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景。“世界读书日” 按图寻“宝”王振良教授将约30位天津藏书家故事结集成《沽上琅嬛:天津藏书楼和藏书家》一书,同时列举了十来座“五大道藏书楼”的位置。•潘守廉、潘复父子华鉴阁
/ 今马场道2号(复建) 李志坚摄
•渠本翘韬光楼
/ 今浙江路25号(原属英租界马厂道)
•渠晋鹤(渠本翘之子)渠晋鹤旧居
/ 今大理道 33号 李志坚 摄
•卢弼慎园
/ 今大理道 32号 李志坚 摄
•胡宗楙梦选楼
/ 今南海路永健里1号 张继明 摄
•任凤苞天春园
/ 马场道148号(山西路亦有)张继明 摄
•金梁瓜圃
/ 今重庆道52号 李志坚 摄
•周明泰几礼居
/ 今河北路227号 张继明 摄
•张重威默园
/ 今睦南道112号 张继明 摄
•袁克文百宋书藏
/ 今芷江路魁德里9号
•陶湘涉园
/ 今成都道14号 张继明 摄
•陈一甫居敬轩
/ 成都道20-22号(已无存)
如果再次游览“五大道”,是否也能感受到,从五大道小洋楼里散发的翰墨之香呢。也可以说说您和五大道的故事,评论区里见!资料支持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
栏目主持 采写 编辑 / 记者 单炜炜
图片 / 每日新报摄影创作团队
版式 / 赵艳玲
责校 / 张敏
值班编辑 / 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