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出将入相,权倾天下,但或出于自己的赤子忠心,或不想生灵涂炭,终其一生,效忠于自己的主君,他们的这种忠心,换来的或是青史留名,或是兔死狗烹,但他们至死都毫无怨言。
以他们的权势地位,如果造反势必将改变历史。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块来盘点一下历史上造反最有可能成功的八个人!
蒙恬蒙恬,秦朝名将,刚毅果决,治军严整。曾率军灭齐,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
秦始皇一统华夏之后,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后率军修建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蒙恬曾驻守西北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蒙恬
秦始皇死后,赵高同李斯、胡亥发动沙丘之变,矫诏篡位。胡亥即位后,赐死扶苏及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如果当时蒙恬起兵,以他在军中的势力,很可能改天换地,至少可以割据一方。
当时,蒙恬、蒙毅两兄弟,一人率军30万北戍匈奴,一人执掌10万禁军拱卫内廷,两人手中共握有40万大军,而且是秦朝最精锐的部队。
而且,蒙氏在军中的关系根深蒂固,从蒙骜起,到蒙武,再到蒙恬、蒙毅祖孙三代皆是秦国名将,可以说秦将半数都出自蒙氏门下。甚至蒙氏在军中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蒙家军。
蒙恬
再说,当时秦始皇把长子扶苏派到蒙恬身边学习,蒙恬手握储君,如果拥立扶苏继位,他就有了大义名分。
所以说,蒙恬如果造反,外有蒙家军,内有蒙毅做内应,而且还有扶苏在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岳飞岳飞精忠报国,却被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残忍处死,此情可叹!
岳母刺字
小编作为一名岳飞的崇拜者,无比希望岳飞在面对赵构的12道金牌时,能够冲冠一怒,以“清君侧”之名杀回长安。但令人无比悲哀的是,就算岳飞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也很低。
岳飞虽然手握十一万战力极强的岳家军,但面对整个南宋朝廷,还是不够看。当时,南宋朝廷可以指挥的军队将近有五十万,其中大约有十五万左右的禁军驻扎在临安一带,三十余万的正规军分散在两淮战区、荆襄战区、川陕战区,这还不包括分散各地的地方部队。
岳飞与赵构
而且,当时南宋正规军的战力并不弱,《宋史》记载,1140年,也就是岳飞被害前一年,与岳飞并称南宋四名将之一的刘琦就曾率1.8万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与10万金兵在顺昌鏖战,以少胜多,杀得金人丢盔弃甲,比之郾城大捷,也是不遑多让。
更何况,整个岳家军也不是铁板一块,岳家军中军统制王贵与张宪同为岳家军二把手,深得岳飞器重。但在岳飞蒙冤时,他们不但没有为岳飞抗辩一词,甚至为虎作伥,陷害岳飞。
更不用说,岳家军根本没有后勤,如果不能一击致命,一旦陷入僵持,迎接这支劲旅的只有惨败一途。
所以说,纵使以岳飞之能,就算造反恐怕也难言取胜。
曾国藩曾国藩,“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曾国藩
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的湘军达到鼎盛,兵力扩编至四十余万,占了清政府全国总兵力的一半以上,更关键的是,当时的满清八旗已经没落,战斗力极其底下,甚至有些八旗兵连战马都骑不了。
而且曾国藩的个人威望很高,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提携人,所以那个时期曾国藩对很多人都有提携之恩,比如说,李鸿章李瀚章哥俩,甚至与曾国藩不大对付的左宗棠都被他提携过。
所以曾国藩具备造反成功的能力,恢复汉人江山,他的部下也有很多人劝他自立,曾国藩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自削兵权,著书立说。
曾国藩没有造反的原因,不考虑其“忠君”的思想,还存在几个难题。一是湘军并不是曾家军,湘军内部有好几个小集团,比如与曾国藩并称“曾胡”的胡林翼在湘军内部的声望并不差于曾国藩,曾国藩只是这些小集团共同的首领。对付太平军大家当然会一致对外,但如果是造反当皇帝,估计会有相当一部分将领不乐意。
二是,军纪不整,军心不齐。在湘军攻下南京城之后,湘军上下大肆劫掠,将领也是中饱私囊,他们都希望带着抢来的金银财宝回归故里,根本没有再进一步的想法。即便曾国藩想造反,也根本达不到众望所归的效果。
三是,当时全国一半的战力在曾国藩的湘军,然而另一半却在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手中,如果曾国藩造反的话,这些人很有可能利用镇压曾国藩的机会为自己铺路。从后来的结果看,无论是左宗棠还是李鸿章都没有反清的打算。
所以,曾国藩如果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也不高,但他割据荆襄之地的能力是有的。清政府应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太平天国灭亡后,不但催促曾国藩裁军,还开始大力提拔左宗棠,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时,左宗棠早已经是闽浙总督,很明显,清政府这就是为了制约曾国藩。
诸葛亮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说这句话,明显是觉得诸葛亮如果“自取”那是没有办法的事,趁着诸葛亮还没有完成蜀汉势力的整合(除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还有以李严、吴壹为代表的东州派;以彭羡、谯周为代表的益州派),逼诸葛亮政治表态。面对病榻前的一班文臣武将,以及“忠义”二字,诸葛亮也只能是痛哭流涕,赌咒发誓,誓保刘禅,绝无二心。
白帝城托孤
刘备死后,诸葛亮先是名正言顺地做了刘禅的相父,然后又爵封武乡侯,开府治事,自此诸葛亮可以建立府署,自主选择僚属处理公务。
后来诸葛亮又用了八年的时间,整合蜀汉上下,把李严从一兵权在握的托孤之臣,贬为庶人,至建兴九年,诸葛亮基本把持朝政大权,说一不二,无人再敢反对他,后主刘禅基本上没啥话语权,每天基本就是签签字盖盖印,出席一下庆典、祭祀活动,“政归葛氏,祭则寡人”。
在军事上,诸葛亮的权威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南征孟获,还是北伐中原,诸葛亮都是亲自上阵,在军中“事无巨细,亮皆专之”,甚至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权诸葛亮都牢牢的握在手中。
诸葛亮
所以说,诸葛亮造反不造反都一个样,反正他早已是实质上的蜀汉第一人,造反成功也只是换个名号而已!
霍光霍光,西汉权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后人把他与周公旦相提并论,“霍光受襁褓之托,拥昭立宣,周公何以加焉!
汉昭帝继位时只有八岁,霍光以辅臣的名义独掌军政大权,直到刘弗陵21岁时因病去世,他都没有真正亲政。
汉昭帝死后,霍光又以“生性暴戾”为由,剥夺了当时最合适的继位者——广陵王刘胥的继承权,扶立年仅18岁的昌邑王刘贺继位,但仅仅过了二十七天,霍光又以“荒淫无度”的名义废掉了刘贺,然后让年龄更小的刘询继位,是为汉宣帝。
刘询在民间时娶妻许平君
霍光在废掉刘贺、拥立刘询之后,权势和声望达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地步,皇帝的废立都由其一言而决,霍光当时已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刘询登基之后,“低调为帝”,对霍光非常恭敬。甚至当霍光表示要把权力还给他的时候,刘询都拒绝了,还称自己最信任的人就是霍光,请求霍光一定要继续帮他处理朝政,此外,他还当众宣布,以后有什么事都先禀告霍光,之后再通知自己。
看来霍光废立皇帝之举,确实震慑住了刘询。
霍光
霍光不仅是权倾朝野,而且非常有能力,“昭宣中兴”由他开启,并且一半时间是在他的执政之下。
所以说,霍光的权势、声望不差于诸葛亮,如果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小编认为能达90%。
王导王导,东晋名臣、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去世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一样,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王导
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就是王导所拥立,没有他,司马睿根本建立不了东晋。当时西晋刚刚经历“八王之乱”,匈奴又趁机南下,北方乱成了一锅粥,西晋民心尽失。
在这个时候,晋宣帝的曾孙琅琊王司马睿颇具战略眼光地看中了江东这块避难宝地,于是想办法谋了个扬州刺史的位子,跑到了江东。
当时的王导是魏晋名门琅玡王氏的领袖,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是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所以王导运用他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拥立好友司马睿为新君,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难怪司马睿称帝后,激动得要拉王导一起坐在御榻之上,以示感恩。王导虽然没坐上去,但天下人都知道,司马家的天下,有他王家的一半的股份。
东晋建立后,王导为宰相,他通过与皇族联姻,把持东晋政府政治大权,而其兄王敦则为大将军、江州牧,掌兵权,两人一内一外,与司马氏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不过,貌似王导造反很容易成功,实际上却很困难,而且就算造反成功,坐上皇位的也不一定是他,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此点。
公元322年,王敦以“清君侧”为名,起兵于武昌,攻入建康,要求废元帝立幼主,但遭到了王导的反对,最后他与晋元帝司马睿达成妥协,拜为丞相、江州牧,又自领扬州牧后,退出建康,兵屯武昌。汉元帝死后,再次起兵进攻建康,可惜不久病逝于军中,死后被剖棺戮尸。
所以说,就算王导造反,王敦肯定不支持,皇位只有一个,王敦更想要。
郭子仪郭子仪一生“做过将,当过相”,可谓一生显赫!他扶保李亨登基,平定“安史之乱”,单骑退回纥,大破吐蕃,功高盖世,被肃宗皇帝称赞为:“国家再造,卿力也!”。他历任兵部尚书、门下平章事、代国公、汾阳王,被唐德宗尊为“尚父”。去世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郭子仪曾三掌兵权,在军中威望无人能比。中唐诸将基本都受过郭子仪领导,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唐名将第一人。其子郭暧曾对妻子升平公主说,“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意思就是,你依仗你父亲是皇帝就了不起吗?那是我父亲不愿意做才让你父亲做的,虽然可能是醉话、气话,但郭子仪的实力可见一斑。
但有如此实力的郭子仪为何没有造反呢?如果造反有几成把握?小编认为郭子仪成功的可能性甚至都不如岳飞。
一是因为郭子仪对军队的掌控不足。虽然郭子仪曾掌握朝廷大半精锐部队,但因为曾三度被罢免,掌握一支部队最长时间没超过三年,所以唐军并不是郭子仪的私军。造反也很难有人跟从。
二是因为民心不在郭子仪这边。虽然安史之乱造成唐王朝衰弱不堪,民生凋敝,但李唐未失民心,老百姓反而会把安史之乱作为民生困苦的主因,反而转移了下层民众对朝廷的怨恨之心。郭子仪造反不得人心。
虽然郭子仪如果造反很难成功,但当时的藩镇割据却给郭子仪创造了很好地割据一方的条件。
周公旦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武王在世时,周公和姜尚就是武王最为得力的助手。因此无论军国大事,还是其他的疑难小事,武王总是与周公商讨。
武王死后,年仅12岁成王继位,周公受武王遗命代为摄政,成了周朝幕后的实际掌权者。
周公一开始摄政时,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就包括他的三哥管叔和五弟蔡叔,他们不但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还煽动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
于是周公率军前去讨伐,用时三年彻底平定了叛乱。周公诛杀管叔和武庚,将蔡叔流放,周公彻底坐稳了“摄政王”的位子。
武王有兄弟十八人,为何独选中周公辅政呢?另外太保召公奭和太师姜子牙都是权势熏天的人物,为什么周公在众多人物中能够脱颖而出一手遮天?其他人为什么都甘愿臣服于周公?这说明周公能力很强,能够得到多数文臣武将的认可。
再加上周公宗室的身份,他如果造反,成功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过他造反也是造自己的反。按照史书记载,周公虽然没有当天子,但是已经自己称王了,这本身就是一种造反成功的表现。
不过,周公摄政六年即还政于成王,确实令人敬佩。
成王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上造反最有可能成功的八个人!各位读者心中还有比他们造反更可能成功的人吗?欢迎留言探讨!